《后宫》书评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4-12
ISBN:9787539907512
作者:苏童
页数:358页

我的帝王生涯

所有心肠柔软、母性泛滥、爱流泪爱伤感、喜欢细腻华丽冰冷文字的人,都应该看看《我的帝王生涯》。我在大学里看过,还是借了图书馆里的,泛着图书馆藏书独特的气味,和文中的字字句句都深深刻在心里,最后的展翅高飞,是一个无望的高潮,好像一只鸟,飞到生命最高,戛然而止。

皇帝的性福生活

皇帝在深宫里面爬梯子 两点一线:是射线,是折线 女人,怎么看都是一幅画 是平面,究竟一览无遗 女人的前面是乳房 女人的后面是小皇帝 在女人的上面 皇帝成了老皇帝 许多年以后皇帝会完整地躺在 棺材里,牙齿成了古化石

苏童小说里面比较喜欢的

当年读还是在大学的时候,比较喜欢苏童,印象中苏童的小说都是上来就是我的老家枫杨树。苏童的小说向来透着压抑和疯狂。这两篇是苏童作品里面难得的辞藻华丽的小说。后来看了电影大明宫词,第一感觉就是才人武瞾的翻版,可惜看遍电视没发现苏童的名字。比较而言,更加喜欢的是我的帝王生涯。

流离

最近埋头读书,看了苏童的长篇小说集《后宫》,其中包括《我的帝王生涯》和《武则天》。  看完《我的帝王生涯》很是压抑,觉得胸中憋着一股气,上不来,下不去。就在想,这本书到底想说什么。觉得每一个人物都代表了一种人。从整个故事也能看到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影子。端白更是好多帝王浓缩的影子。是皇权下压抑的人性的释放,尽管这是一种近乎变态的释放。用杀戮和血腥来释放他的压抑。那些后妃的命运更展示历史上司空见惯的了的宫廷碾压。燕郎与端白二人的感情关系是复杂,他们互相依赖,像兄弟,但是有主仆的名分;有夫妻之间的不离不弃,但是他们却没有那种暧昧的关系。最后的结局更是让人深思。我觉得苏童小说中的悲剧式的情节和作者的人生态度有关,苏童认为人生是痛苦的,所以他的作品中无论是平民还是帝王都有着悲剧式的命运。我不认为苏童是在为他的出身而自卑,他说过如果一个人来到了海边,他会选择让他下海而不是留在海岸上。说得通俗些,就是说他认为和反映生活的艺术形式相比,他更愿意选择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虽然作家也知道他的故乡在现实中并不具有他笔下那末浓重的色彩,但是他愿意这样写,或许对他来说,这是对自己堕落的故乡的深情呼唤。  《武则天》中词藻华美,漠然而忧伤的笔调,颠覆的世事,疯狂的爱与恨,凝聚成单薄的三言两语。一条绵长的黑色丝线,只起了密密麻麻的网,笼罩了歌舞升平脂脓粉媚的后宫。阴影,在字里行间处处可见。对宿命的无助之感在经历年年岁随长久的酝酿后幻化成了暴风雨,颠覆一个王朝。当年那个温润如玉貌美如花的女子看着自己的豆蔻年华一寸一寸被扼杀在阴暗的后宫,心狠手辣的武则天横空出世。武皇心中时时在悼念,在宫中癫狂的无辜女子,以及死去的媚娘,因而更为狠心。在那个阴暗的后宫中,笼罩着华美而绝望的梦魇,利益的纠缠,人性的倾轧蔓藤般滋生,盛放诡异凄艳的花。  苏童不喜欢碰那些很大的题材,他的小说关注的是人内心的挣扎。可是有段时间评论界大肆抨击苏童的小说,说狭隘且单薄。于是苏童屈服了,写出了一些让我看了为他心疼的文字。但苏童后来又回到了自己特有的叙事风格。我想他也许发现了“坐井观天的幸福”。他是个任性且有个性的人,我欣赏他。  有人说过,写字的人内心都是流离失所的。安妮是将自己放逐,而苏童更彻底,他是逃亡。由贫穷向富足逃亡,由历史向现实逃亡,由枫杨树故乡向现在水泥森林逃亡。因沉没而逃亡,因逃亡而流浪,因流浪而回归,但回归之路已断绝、迷失,那么只能继续流浪,流浪标志着无处安身,无家可归。

苏先生与芝士

一直想写宫斗文,怎奈情商不够,写的一直不像勾心斗角,我爹说,宫斗要是都想我写的那样,全宫的人都是傻子////所以我一直觉得我没有勾心斗角的天赋,所以我也一直佩服能写出勾心斗角文的主...从妻妾成群,到武才人 再到我的帝王生涯,不是宅斗就是宫斗,可是说实话,我并不觉得苏先生笔下的宫斗宅斗神马的有多奇情...苏先生的文章不是长在情节,长在的是文笔,是文笔啊....苏先生的小说总带着某种隐隐的血腥味和疏离感,意境创造的相当好,这也都是笔杆子好的见证啊。看王朔的文有时候觉得嘴里会一嘴沙子,可是看苏先生的文就会觉得喉咙里一口血,血里还有一根刺...咳不出咽不下,只能艰难消化。看苏先生的文就是让我纠结,一如纠结李碧华的文,那些个男男女女的感情炽烈,浓稠的像比萨饼上顽固的芝士..扯不断,分不开..丝丝连连,至死方休。再看看苏先生的米还有罂粟之家吧...看完再写点啥。

《后宫》

《后宫》中包括《我的帝王生涯》和《武则天》我正在看第一个故事,每天读下来,都有一种压抑的心情。不知道是不是一种压抑,总之心里是一种说不去的感伤。苏童对环境个人的描写精致。人物刻画比较好。

那一丝“中国当代气”

中国当代的作品有一种气息,或说那是一种言语习惯外国作品(其实更多是译作?)中,句子是匀质的,他们在均匀地说出东西,描写或是表达中国当代的腔调里,句子的结尾是带钩的,它们在尾处总是要向前摆一下,每句话和每句话间是隔开的,即便不是每句,也是经常如此,句子像是要宣称它们是一个独立的句子,它们本身既可以是某种表达我随手翻开后宫,找到眼睛所看见的第一句话(绝对是随机的)P83:“孕期的蕙妃犹如惊弓之鸟,她对宫女送来的每一份食物都有戒备,怀疑宫厨与后妃们沆瀣一气,投毒于粟米甜品之中,每一份食物必经宫女品尝过后才肯下箸入口。”P107:“第二种叫作仙人驾雾,它与前一种刑罚配合得天衣无缝,使李义芝在短时间内苏醒过来,尝受另一种痛苦。”P149:“我止住哭泣,于泪眼朦胧中打量着怀中的女子,这样鬼使神差的相遇,这样天摇地动的巧合,我仍然怀疑身处恶梦之中。”再翻开密使(因为我上星期刚看完它),也是随机P97:“他走下楼,来到大厅,这时一个非常谦卑的声音说:‘您是不是能帮我个忙?’说话的是个印度人,虽然两只棕色的大眼睛闪着冷漠的光芒,却又叫人觉得这人很随和。”P43:“一张憔悴、瘦削的面孔望着他,那是一个十四岁左右的女孩子。”P106:“‘不。’他挣脱了那只紧紧拉着他袖子的手。听到有人在他身后吹口哨,他把牙一咬,忽地转过身去,举起拳头来。”可否有些感觉了呢?严格来说,举例可能不太周正,因为格林即便在英美文学里面,语言也是归于朴素的,而苏童则显然算得上精致乃至华丽,但我还是觉得挺有代表性的,很庆幸不是在写什么论文可以毫不严谨的说话西方小说中也不是没有那种句子,比如局外人开头,但可能较少,也远谈不上特质另外,中国作家在写作时抽离的很厉害,他们和人物离得要远一些,他们在“外”表达和叙述我不想重复说话,那就引用一下自己在去年11月初看完老残游记时候写的杂感:“ 我发现一个事情,就是中国传统小说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竟不隐瞒作者的身份,我小时候看小说就疑惑过这么一个问题——小说中有一个天然的逻辑漏洞,那就是这些文字被谁记录?比如写到一次不为人知的私下交易,既然是私下,这些文字何以传世?难道小说不应该尽量让读者进入情境、忘掉叙述者身份?就算是第一人称,比如以“我”打斗后死亡为结尾的,“我”是怎样一边打斗一边写字的?所以说小说中似乎有一个矛盾,一方面作者想让自己消失,将叙述者转嫁到一个内部存在的角色身上,这样小说的内在逻辑才得以保全,因为一个超乎内部世界的观察者在小说中的世界是不可想象的;另一方面,这种转嫁很难不出现漏洞,可能只有很少很少的作品真的能说通是内中角色所言,这些大多是有一个假定的固定读者,比如《洛丽塔》,全书都是以男主人公在监狱中陈述自己罪行的口吻来写的,但这毕竟是少数,而奇怪的是,读者(例如我),实际上也并不被此困扰,依然能进入作者建构的世界,作者假模假样的拉上一层薄纱遮挡,而读者竟也假模假样的配合,这是因为,读者其实也是带着一个前提——即我知道这是虚构的来开始阅读的?读者和作者在这件事上形成了一种共谋么.....读者虽知其假,却又能在某种程度上当其为真不为所累,这还真是一件挺奇妙的事情,数理需要前提条件,人却好像是一种不在乎前提的生物,不仅读书,其他事情也是如此,一旦入境,便不想是不是空中楼阁了而中国的小说,竟似不加掩饰,“说时迟那时快”“身高八尺,面如冠玉”,这种话是以一种说书人的口吻说出来的,我几乎没接触过中国现当代之前的文学,但推想:中国传统文学是不是极少心理描写?因为中国之前的作者不需进到角色内部,他始终是站在那个世界之外在叙述的,我猜测,这可能和中国现当代之前的主流观点从未将小说严肃看待的缘故——“小说”不算艺术形式,仅是一种消遣,一种三教九流闲来无事在茶馆听人说书的书面记录,无所谓视角和叙述逻辑,读者并未要进入书中,只是想搬个板凳在书外看个乐罢了”另一个问题是,这是作者的气质和习惯,还是译者的,还是兼而有之?这是译者被作者影响所致?还是被译者谦卑,或某种范本影响的?我偏向于认为这绝大部分反映的就是作者的气质,译者虽有影响但总体上起到的还是一个传递者的角色我很想撇清干系说自己只是想说出两种东西的特质,并没有主观偏向,但其实还真不是,我显然更倾向于西方文学的模式和话语习惯,能说的出来的原因可能是:中国这样的表达方式,减轻了读者的负担,但同时也减弱了力量和厚度也因此我读中国当代的作品时感觉更加轻松,更加连贯迅速,所得却也更少,而西方某些作品在开始读还没有进入之前,简直是痛苦的挣扎,你要去费力寻找作者的模式,揣度这些文字组成的路径关于苏童再说一句吧,我读苏童大多是因为去年的南京的时候在南大报告厅听过他的一场讲座,主题大概是他的文学之路,对他很有好感,我记得苏童说,他刚上大学时想成为作家,于是不停地写,不停地投稿,他说他早期的那些所谓“作品”往往言之无物,但是对技巧的锻炼很有帮助我又武断的扯一下淡吧!在我看来,伟大作家在成为作家之前,就应该有一个宿命式的要完成的作品,他的痛苦主要是没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讲它写出来,是一种“憋住了说不出来”的痛苦,而过早的拥有技巧可能并不全是好事情

随便一些记忆。

第一次看苏童的这个系列,是大一。那时候看过许多混混沌沌的书,这个系列尤为印象深刻。后来又看过若干次,反反复复,忘记时间。最近偶然看到父亲在看《大明宫祠》,聊到武则天和太平公主,于是又翻出《后宫》来看,这次只对太子弘感兴趣。。。可是,哪里冒出来的合欢?!

细腻得让人无法抗拒的东西

其实很早就看过我的帝王生涯。并且喜欢了很长时间。再看这本书,就是为了看武则天没让我失望啊。写武则天的人很多,虽然我苏童不是写得最好的,可是感觉很性情。把他认为的武则天,那个强悍的女人写了出来。看过北村的武则天。那个文是长篇,细节上我更喜欢苏童这一篇,但是整体上来说,我觉得北村写的武则天更让我印象深刻。他写的武则天更似一个女人中的帝王,帝王中的绝代。苏童的文字有时候能看出一种细腻得让人无法抗拒的东西。我觉得《我的帝王生涯》比《武则天》更有感觉。


 后宫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