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诞生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7-10
ISBN:9787309097672
作者:金理
页数:216页

作者简介

青年形象的创造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重要主题。“青年构形”这一课题,其主旨是处理一系列层层递进的议题:青年小说的文本分析、讨论小说提供的青年形象、考察这一形象塑造过程中多种因素的互动。本书以1980年代以来的若干当代小说为据,讨论青年构形在文学史脉络中的来路与去向;在文学经验与历史经验的互动中,探询小说如何反映、介入青年的主体建设。

书籍目录

目录
引言 概念界定与写作缘起
第一章 青年构形: 角色化与主体性
第二章 文学与社会互动中的青年文学
第三章 “青春”遭遇“远方的世界”
——《哦,香雪》与《妙妙》的对读
第四章 在时代冲突和困顿深处——回望孙少平
第五章 “自我”诞生的寓言——重读《十八岁出门远行》
第六章 与“弟弟”重逢——重读《成长如蜕》
第七章 成长的叙事策略
——《慢船去中国》与《拐弯的夏天》的对读
第八章 “文化网络”的知识考古,文学的“虚”和“实”
——端方和《平原》的意义
第九章 有风自南——葛亮论
第十章 历史中诞生、鬼魅叙事与同时代感——郑小驴论
结语 青年文学的重生
参考文献

内容概要

金理,1981年生于上海,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现任教于复旦大学中文系,青年学者、批评家,研究方向为20世纪中国文学史、当代文学批评。
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文艺理论研究》、《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若干,部分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出版学术专著《从兰社到<现代>:以施蛰存、戴望舒、杜衡与刘呐鸥为核心的社团研究》(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6月)。曾主笔《文汇报》中短篇小说评议专栏“期刊连线”(2003年至2006年),为《小说评论》开设批评专栏“小说的面影”(2007年至2008年)。
获“第一届全国青年作家、批评家主题峰会”推选“2012年度青年批评家”(《人民文学》杂志社、《南方文坛》杂志社主办)。获“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7年度最具潜力新人”提名。2012年被聘为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获《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年度优秀论文奖。


 历史中诞生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黄江苏《文汇读书周报》2013年10月25日  金理《历史中诞生———19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小说中的青年构形》一书,系统地探讨文学中的青年问题,新意迭出。历史上,晚清“少年中国说”,如同洪钟大吕,振聋发聩;民国《新青年》的创办,让整个时代精神为之一变。这些都可以说是改变了中国的大事件。可是近来,青年问题似乎不再是社会上最关注的中心命题。早些年,曾在媒体上看到“非青年”与青年交恶的景象,部分掌握了话语权的“非青年”将“80后”、“90后”青年人视为洪水猛兽,非我族类,谈之色变,大加挞伐。青年人不甘示弱,反戈相向,但火力不足,只好“另辟蹊径”,以旁门左道、狎邪粗鄙之语对之,交锋遂成为闹剧。除了媒体展示的图景以外,学术圈里对青年问题的严肃探讨也并不多,时代的“显学”和“热点”在别处,此地遂落于寂寞。在青年人中,恰如金理书中提到的,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蜂拥而去的是金融、计算机、法律,毕业后忙着赚钱,取得外在世界所认可的物质地位上的成功,很少有人能冷静自处,反观自我,沉思内省,以至于出现这样的局面,青年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经验,更多的都不是由自己表达,而是“50后导演+60后编剧+70后演员=80后生活”。哪怕在文学领域,情况也并不见好,正如早先陈思和先生与金理的对谈中指出的,新近的青年硕士、博士,其学术兴趣都奇异地不在当下,不在同时代的作家和文学。如今,金理愿意为改变局面尽一份力,在自己从事的文学批评领域,来触及青年问题,贡献自己的思考,发出自己的声音,让这个重大的问题不再悄然无声,对于同时代的青年成长,对于整个社会的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金理在书中介绍过写作的缘起。近年来,他呼应导师陈思和的“做同时代人的批评家”倡导,将研究重心转到了关注年轻一代的写作上。但他发现,当下的批评不可能孤立存在,它必须置于时空纵横的坐标系中,才可能清楚准确,贯通流畅,获得承前启后的意义。他重视历史,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为自己将持续进行的中心工作———“做同时代人的批评家”———构建坐标系,进行史前的探索,知道前所由来,才好烛照现在,让自己当下的批评显得“有根”,厚重,理据蔚然,有的放矢。同时,读历史,学习前人,吸取智慧,借古鉴今,古为今用,也是获得丰厚的资源,为当下文学的探索方向助力,规避历史上曾有过的沉痛教训。在这个意义上,因着这本著作,我对金理的关于当下青年一代的文学批评工作充满了期待和信任。但另一方面,这本著作本身也见证着金理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研究方面的贡献。它已经初步勾勒出了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学中青年构形的历史,而且因着金理是带着自己的问题意识去寻索、还原、讲述这段历史的,所以它是一段被激活的历史,不是一塘曾经存在而今被遗忘的死水,而成为了一段被引到当下的活的源流。  金理是“80后”学人,但有着沉稳、理性和温雅中正的情怀。他的文字逻辑严密,灵动跳脱,是同辈学人中当之无愧的翘楚。金理发掘书本中的青年构形,去逼近“我这代人能提供什么样的文学?构建什么样的主体来表达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想象和规划?”的问题。但是青年到底是什么样,还是首先要在现实中去观察,才能避免“纸上得来终觉浅”,并树立起对文学中的青年构形的思想抵抗力;提供什么样的文学,构建什么样的主体,这也首先取决的是我们在现实中活成什么样的人,成为什么样的主体。这些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去践行搏斗。
  •     这是本不错的有关青年文学研究之作。该书虽非宏篇巨作,却以1980年以后中国当代小说中的青年构形作为突破口和参照点,简明地沟通了自五四以来各类青年文学中的青年形象之间的历史关联,开掘出了一片原本在现当代文学中不太受到重视的新的研究空间。作为“80后”青年学者,作者在书中显出在同代学者身上所不多见的扎实学术功底,从洗练、老道的文字背后透露出深沉的思想与学术思考。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有几篇还是很有启发性的。有1,2篇分析的文本还没有读过还没有来及看就被图书馆催还了。也是懒惰
  •     上过金理叔叔的课再来看,还是蛮有意思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