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代随笔选》书评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6
ISBN:9787020025787
作者:[日] 清少纳言 等
页数:514页

脑淫之《日本古代随笔选》读后感

脑淫之《日本古代随笔选》读后感作者:朱老剑客看完了《日本古代随笔选》,日本的清少纳言、吉田兼好著,周作人、王以铸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9月第1版,1998年6月第1次印刷。这本书是周作人翻译的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和王以铸翻译的吉田兼好的《徒然草》的合集,这两个作品时间差了300年左右,不过从其中提到的名物、文学艺术、典章制度、宗教风俗等上看,好像变化不是很大。《枕草子》成书于平安朝末年,中国北宋时候,《徒然草》成书于镰仓幕府之后,中国的元代,但我感觉日本古代政局的震动对其文化的影响是很小的,只是随着年代的推衍而沉淀出了更多的故事吧。  《枕草子》的写作方法让我想起来近来日本的漫画作家高木直子,也是写自己的生活经历,画有“一个人”系列和“150cm”系列,或许这样的个人笔记在日本还有很多吧,我了解得不多了,《枕草子》是不是这种形式的滥觞呢?我觉得就影响看,貌似是。中国这边儿也有不少笔记说自己的生活的,古代也有,现代也有,不过很少见到写成如此散漫、零碎的。《徒然草》的笔记形式与中国这边儿的笔记很相似,托事说理,寄物抒怀。可是呢?《枕草子》的写作过程是,清少纳言从天皇那儿得来一个好装帧的本儿,就想在这个本儿上把自己觉得有意思的事儿记录下来,就是说她是连贯着写下来的,而《徒然草》则是吉田兼好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屋子里的墙上东一块西一块,看书的时候写的眉批,给人邮寄的时候碎纸片子,在他死后被他儿子收集起来,编纂成书了。也就是说,按理说,清少纳言的作品应该系统性更强些,可《枕草子》里东拉西扯的迹象挺明显的,而且此书至今有好几个版本,编排顺序和章节划分都不一样,不知为何;而《徒然草》则一直就只有一个版本,并且思想脉络非常清晰,好几个章节说的是同一方面的事情,且章节之间过渡很自然,只有十几处能够看出话题转换的痕迹。  周作人的翻译是用白话文,王以铸的翻译是用比较粗浅的文言文,此书中保留了两个人对文章的注释,都很可观,也有抵牾的地方,比如说对小野小町的介绍这样的,从注视上看,王以铸对日本历史地理了解很详细,周作人对日本古代文学了解得太棒了!  我这几天正痴迷日本古代音乐,具体说就是雅乐,嗯,我前一段时间从东京的一个什么博物馆购买了16张CD的日本雅乐选集,包括神乐、庆乐、舞乐、古歌谣,此时我就把这本儿书翻出来看了,边听那时候的音乐边看那时候的书,味道更浓郁一些吧。而且这两部随笔中提到的雅乐我这里基本上都能找到,一首曲子是谁做的,怎么流传的,歌词是谁做的,每首词都有怎么样的特殊的感情和唱法,这两部随笔里提到雅乐的章节里都说得挺详细的,《枕草子》更详细一些,还提到了那首曲子在演奏的时候周围的环境、人们的表现是怎样的,《徒然草》里更关心乐曲源流上的学术问题。吉田兼好写怎么骑马、赌博,法师怎么做道场之类的,更有意思些,终归除了写诗歌外,这些就是他的本行了么。  雅乐,查百度百科可以知道一些,我比较关注的是雅乐里有正经的唐乐,而这东西中国现在已经没有了。这个  http://www.harmonies.com/RealVideo/Quicktime%20Movie%20Export.wmv  是一个日本雅乐的视频,其中第一首曲子是《兰陵王》,是唐乐,后面的古歌谣是日本的土产,最后一个舞乐,是催马乐,据吉田兼好说这是高丽乐的一个变身。  日本文化到了江户,处处的都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原来宫廷妇女的披发改成了高髻,平安朝时的复杂装束已经变成了井原西鹤笔下的和服,民间风俗和文学作品中受到中国唐宋的影响也很小了,古意欠佳。在这两部随笔里能够看出,同样的一个玩艺儿,唐土来的就是好很多,语言、音乐、服饰等等都是如此,一说到典故,秦汉唐宋都有,而且都有日本本土化的发挥,琢磨起来很是精彩的。而到了江户,中国的影响就小得多了,当然我这不是说不希望有日本民族文化的独立性,而是说从江户时代的日本文化寻找中国古代的东西要难得多了,嗯,这些东西,比如说雅乐,在100年前的中国还能找到,现在在中国也找不到了。现在天坛里的古乐器博物馆,里面有一个乐器叫“柷”(音“chu 4”,但在电脑里要用拼音“zhu”才能打出来,不知道为啥)。这玩意儿就是一个方木盆加一个木头棒子,具体怎么演奏各家众说纷纭,有说是拿木头棒子戳木盆底儿的,有说是敲击木盆内壁的,有说敲击木盆外壁的。不过这东西在日本雅乐里有,我这里还有录音,但具体是怎么演奏的,我没看过视频,也说不太清楚了。

《徒然草》,一个拙劣的译本

《日本古代随笔选》里收录了两部书,一部是周作人翻译的枕草子,另一部是王以铸翻译的徒然草。前者看过三个译本,按照优劣排序,是周作人、林文月、叶渭渠。至于后者,只看过这一种,却几乎让我丧失了阅读的兴趣。这真是一个拙劣的译本。简单来说,近于文言文,然而是“恶劣的”文言,有些甚至做不到起码的通顺。古文应当更为雅致练达,但王译虚词过多,又仿佛将它们当成胡椒面儿,不必要之处乱洒一通,反觉拖沓罗嗦。这么说,似乎对不起王老先生。不过手边正好有,随手翻去,例证俯拾皆是。第五十段首句,“应长之际,闻有伊势之国携化鬼之女上京者”。一句话用了三个“之”字,且都非必要。应长是年号,按照中国习惯译作“应长中”或“应长间”,均无不可。而“伊势之国”“化鬼之女”,又加上“闻有”这样累赘的发端词,读起来实在别扭得很。除此之外,也有些生造的词语。比如第二零六段,“因此不意之事而取贱吏之微牛,无是理也”。初读简直摸不着头脑。何谓“微牛”?查古来文章,没有这种说法典故。再看注释,原来是译者生造的词汇,并非说这牛体型迷你,而是与“贱吏”对称,人贱则物微。这种“微牛”式语法真真令人哭笑不得,与“哥罐闻焉嫂棒伤”如出一辙,的确“无是理也”。至于先前所举第二十段,“万事无不因赏月而更能增其感兴”,——则不但罗嗦,连意思都表达不清了。还记得某年高考,出了一个用文言文写就的满分作文,引得后来者纷纷效仿。然而就教学现状而言,很多教师自身的古文鉴赏能力与运用能力也成问题,遑论学生。看过一些今人写的古文,文法错误之外,多虚词,多无病呻吟,似乎连缀几个之乎者也,便郁郁乎文哉了。将文言变成炫技,是哗众取宠的手段,却不是认真做学问的态度。事实上文言并非不可用,好的文言文,精炼、含蓄、雅致,意在言外,余韵悠长。以徒然草的体例,译成雅驯的古文当有可观。不过,无论古文还是现代文,至少要先写顺了。王老先生翻译的罗马史没有看过,口碑似乎不错。但这个文言版本的徒然草却的确是败笔,诘屈聱牙,只见其短,不见其长。令人读之悻悻,恨不得伸进一只手去,将译者书袋打翻,陈醋泼去,让他莫要再之乎者也了也。

王以铸译笔甚佳,无奈吉田兼好言语罗嗦、无趣之处极多。

整体而言,《枕草子》多为人生雅趣,少议论;《徒然草》多记处世之道,常有强以为趣的闪现,类似国内历代迭出的庸常笔记。两书相较,品质自现。两书的译者小注也颇有趣。周氏静而寡言,王氏事无巨细。前者是修为,后者乃学养。

很好,就是年代久远了些

几年前因找《枕草子》在当当网上搜到了这本,很好很强大,前半部是《枕草子》,后半部是《徒然草》,注释非常详尽,唯一的缺憾是,纸张差,加之年代久远,始终有股晦涩的味道挥之不去……读起来很不爽


 日本古代随笔选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