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的疆界

出版日期:2011-6
ISBN:9787506042185
作者:[美] 詹姆斯 G. 马奇
页数:128页

作者简介

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什么是或者应该是,经验在管理中,尤其是在组织中进行管理应该扮演的角色?民间智慧对于经验的观点似乎分为两派,一方面,经验被人们视为最好的老师。另一方面,经验又被称其为傻瓜老师,对于那些不能管理或者不愿意管理的人来说,这是他们快速取得知识得最有效的途径。这种分歧也就表明了对于从经验中管理是长期以来管理学家们孜孜不倦,一直在思考的重要议题。本书涵盖了组织中(包括具体的个人)凭借经验来解决他们意料之外的问题,并由此进行生存,改进和发展。
业内推荐:
“读詹姆斯•马奇的作品,就像在与一个坚持不懈地指出我们平常意识不到的重要事情的人对话。”
——安•米纳(ANNE MINER),《管理科学季刊(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马奇之于组织理论们,就像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之于爵士乐……与同时代人不一样的是,马奇的影响力并不局限于哪一门社会科学,而是遍及各门社会科学。”
——约翰•帕吉特(JOHN PADGETT),《当代社会学(Contemporary Sociology)》
“对于那些重视辩证分析及其提供的有关组织行动的知识的人来说,读马奇的作品,感觉就像看知名导演黑泽明(Kurosawa)执导的电影一样——马奇的作品让我们体会深刻、回味无穷、看了还想看。”
——祖尔•沙皮拉(ZUR SHAPIRA),《组织行动理论的探索:抛砖引玉之评(Explorations in Theories of Organizational Actions: An Introductory Essay)》

书籍目录

前言
第1章 追求智慧
绪论
智慧的两个要素
体验式学习
第2章 通过复制成功而学习
智慧适应的两种模式
复制成功
三种机制
两组问题
复制成功的问题
低智学习与高智解释
风险承担
配偶选择
第3章 通过故事和模型来学习
故事和模型
组织故事
神话主题
真理、正义与美
真理价值
正义

第4章 产生新事物
适应是新事物的敌人
新事物之谜
理解新事物的两条理论思路
适应结合
适应低效
笼统标签
新事物生成机制的存活
新事物作为越轨
组织适应如何制造产生新事物的条件
新事物工程学
第5章 经验的启示
经验作为有用的老师
经验作为不完美的老师
经验的鲜活性
启示的模糊性
诠释的灵活性
回避经验的问题
本质内容
经验与人类智慧
参考文献

内容概要

詹姆斯•马奇是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与经济学”(Jack Steele Parker)名誉教授。马奇在业界最出名的地方是他对决策制定和组织领域的贡献,他写过很多这方面的文章和书,包括他在职业生涯早期写的两本经典著作《组织》和《企业行为理论》。马奇在其他领域也很出色,此外他还是很多协会的理事,比如,“美国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美国哲学会”(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美国公共行政研究院”(National Academ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美国教育学会”(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以及几个海外学会。
马奇生于1928年,很早就成为学术界公认的大师。他在早期职业生涯所写的两本书,一本是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西蒙于1958年合写的《组织》,另外一本是与理查德•赛尔特于1963年合写的《企业行为理论》,是组织研究的经典之作。马奇于1995年从斯坦福退休,在这之前,他担任过很多学科的教授,比如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和教育学。此外,他还是一位诗人,出过8本诗集。
詹姆斯•马奇在实务界没有什么名气,却是管理大师心目中的大师。两位咨询顾问制作了一个管理大师排行榜,然后问上榜的大师们这样一个问题:谁是你们心目中的大师?根据收到的回答,他们又制作了一个“大师的大师”排行榜,发表在2003年12月的《哈佛商业评论》上。马奇排在第二,仅次于彼得•德鲁克。


 经验的疆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经验的疆界实际就是认识的疆界。这本薄薄的书,深刻到能让人产生幻灭感。德鲁克老先生谈管理时说,管理不是学术,不是科学,是实践。深刻。这书大反其道,很学术。早就不指望什么书能起到指南作用,但对启发还是有期望的。这本书启发很多。
  •     (读完这本书,真切地感到了自己的无知的疆界)主题:追求智慧的一种方式:从生活经验中挖掘启示。反思经验并作出反应来获得进步。论点:个人和组织尽管渴望从经验中获得智慧,但是在这种渴望之下从经验当中做出的推断往往具有误导性。(即经验的有效性有其疆界)第一章 追求智慧【绪论】三大学派组织学派(理性,崇尚科学,擅长分析)风格:分析离散变量之间相对简单的关系。观点:历史是蹒跚进步的,知识和智慧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增长。叙事学派(人文主义,强调语言、暗喻、阐述的意义)风格:琢磨语言的细微之处,从中挖掘意义。观点:一般避而不谈智慧增长,而是宣扬智慧与历史相互嵌套的理论以及社会建构和文化意识等概念。适应学派(理论性强,进化,学习)风格:特别关注适应能否带来改进甚至最佳。观点:一般认为历史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具有多重均衡,而智慧可以非随机地增长。探讨的问题在什么条件下,组织可以通过从经验中学习增长智慧;组织如何通过从经验中学习增长智慧?从经验中学习,有什么潜力、什么问题?【智慧的两个要素】有效的适应环境(关乎生存问题)优雅地诠释经验(即如何解释这个世界)诠释装饰着人类存在。诠释是重要的,这种重要性与诠释是否有助于有效行动并没有关系。【体验式学习】追求智慧的手段,反映着人们的认识能力。个人和组织推崇经验、寻求经验、诠释经验。从经验中学习并不是学习的唯一机制。现代更多是学术知识而不是经验知识。适应环境是一种策略,改变环境也是。适应是弱者的事情,强者制定游戏规则、让别人适应自己。第二章 通过复制成功而学习【智慧适应的两种模式】“低智”学习(指在不求理解因果结构的情况下复制与成功相连的行动)“高智”学习(指努力理解因果结构并用其指导以后的行动)两种模式无优劣之分,各有可取之处,各有局限性。(音乐学习属于低智学习,但效果显著;物理学习属于高智学习)【复制成功】基本过程:(1)从所有可选行动中选择一个付诸行动;(2)记录结果,评定成败;(3)复制与成功相连的行动,回避与失败相连的行动。复制成功的范式情境:在数个选项中反复选择多次。特点:通过复制成功而形成的能力具有情境特殊性,这种能力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复制成功有吸引力的原因:(1)能抓住事物的本质(?);(2)通用性;(3)实用性。三种机制(1)试误(trial-and-error)(2)模仿(imitation)(3)天泽(selection)【复制成功的问题】第一,历史是复杂的。世界有永恒规律,但仍然充满复制的因果关系。通过复制成功而学习,特别容易犯下误设(misspecification)和迷信(superstition)的错误。第二,历史充满随机不确定性。根据经验找出最佳选项,就要解析信号、噪音和样本量的联合效应。既然组织中的经验经常是信号弱、噪音大、样本小,那么变现历史就极有可能大大偏离深层现实。适应不是相应潜在历史分布,而是相应小样本实现的那个历史。这就导致错误的复制。第三,众选项的潜在分布结果受到历次所做选择以及历次变现结果的影响。复制成功自然会影响所选选项,进而影响所选选项的潜在结果分布。(例子:假如清华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比较好考,有一个考生以低分考上了清华大学,那么他的成功经验被其他人复制之后,这个专业反而越发难考了。)结果分布因使用而改进——复制本身改进结果分布。(熟能生巧)如果成功带来更多的成功(马太效应),那么结果分布就内源于选择。(组织中的例子:早期绩效评价影响后续绩效评价,这样下去,起初很小的绩效评价个体差异会越拉越大)复制成功还受到成败评定以及目标调整的影响。(假设第t次的目标取决于第t-1次的目标和第t-1次的绩效,这样目标就会向绩效靠拢。)这会让成败判定特别容易受结果噪音的影响。学习在三个层面同时发生。(因学习在这三个层面同步进行,所以最佳选项更难找到了)第一个使学习做什么:寻找好的学习技术、战略或合作伙伴等。第二个是学习如何做:精炼并改进在某技术、战略或合作伙伴上的胜任力。第三个是学习期盼什么:调整绩效目标。第四,经验抽样率受样本结果的影响。选择一个选项付诸实践观察结果就获得一次经验,每次经验都是深层现实的一个抽样值,与深层现实存在误差。复制成功往往会导致一段时间内所选选项的声誉(过去绩效)提高。声誉之所以提高,部分是因为越来越有可能选择较好选项,部分是因为选择了抽样误为正的选项。【低智学习与高智解释】人类的适应,一般都是采用各种形式的复制成功。一方面复制成功无所不在,另一方面,人类偏爱高智历史解释和高智学习,这意味着通常用高智词汇描述的行为有可能实际上只是简单地复制与成功相连的行动,即低智学习。风险承担风险承担受个体差异的影响并不如受情境的影响强烈。最常见的描述是:当期望值高于目标,个体倾向于规避风险;当期望值低于目标,个体倾向于寻求风险。(不求最好但求满意)配偶选择风险规避不一定要看成慎重选择、神秘特质或者情境产物,而是可以看出简单地从日常经验中学习而形成的一种倾向。一夫一妻制不一定是文化习俗、道德规范或理性计算的产物,而是可以看成简单地从日常经验中学习而得到的产物。【总结】实际上,比较复杂的故事也许是对的,即使行为的某些方面可以用复制成功解释清楚。然而,人类行动者以及经济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神学家给出的比较复杂的诠释,可以看出也许反映了人类的自负,也就是高估人类意愿和智慧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那些比较复杂的诠释,可以看成为了彰显并强化那种自负而讲的故事。彰显并强化那种自负,这一目的与追求真理不同,但是也许与追求真理一样高尚。第三章 通过故事和模型来学习高智故事和模型是两种压力联合作用的产物。一方面,故事和模型必须精妙复杂到显得有趣并彰显人类智慧。另一方面,故事和模型必须简单到足以让人理解。(最大可理解复杂性)(追求复杂——彰显智慧;追求尽量易懂——人类认知局限性)【故事和模型】(自然故事与正式模型) 故事和模型响应了组织生活和组织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迫切要求:描述经验的因果基础。经验里的因果关系是模糊的。诠释历史,涉及把经验的模糊性和复杂性转化成一种详尽到足以让人感兴趣、简单到足以让人理解、可信到足以让人接受的形式。人类如何用模糊而复杂的经验建造故事和模型,受人类认识能力和认知风格的某些特征的影响。人类存储、回忆历史的能力有限,对服务于当前信念和欲望的重构记忆敏感。人类的分析能力有限,对加诸经验之上的框架敏感。人类固守成见,对支持先入之见的证据步入对反对相如之间的证据挑剔。人类既歪曲观察又歪曲信念,以提高两者的一致度。人类偏爱简单额因果关系,认为原因必定在结果附近、大果必定有大因。与比较复杂的分析相比,人类更喜欢涉及有限信息和简单计算的启发式。人类故事讲述之所以表现出这些特点,根本上是因为社会诠释具有互相连接、共同演化的特征。因果基础复杂的经验,要是面面俱到地描绘出来,就会太过复杂,人类根本理解不了。越准确地反映现实,故事就越不好理解;故事越好理解,就越不贴近现实。(抽象是对现实的简化,越是抽象,丢失的信息越多)【组织故事】故事版本与组织的利益密切相关。【神话主题】神话是减轻历史经验、人类理解和人类展演三者之混淆的工具。四大神话主题理性神话:人类遵循结果逻辑采取行动、为行为辩护,人类精神由此得到明确表达。层次神话:问题可以分解成一层一层的子问题,行动可以分解成一层一层的自行动。领导者个人举足轻重神话:任何历史故事要想有意义,都必须和伟人扯上关系;组织历史是组织领导人根据个人意愿创造的。(乔布斯,毛泽东,拿破仑)历史有效神话:历史遵循的路线,通往唯一的均衡,这个唯一均衡由先前条件和竞争共同决定。历史有效的基本观点:历史青睐那些符合环境要求的个人、组织、形式、实务和信念;竞争会确保历史的有效性;能够生存下来,就说明与环境要求的匹配度较高。(忽视了偶然性的重大影响)四大神话主题的反主题身份主题:个体不是遵循结果逻辑,而是把情境与身份要求匹配起来。非层次网络主题:复制的联系网络吧组织和个人联系起来。复杂性主题:历史是由多个个人的行动的复杂结合创造的。历史无效主题:适应是缓慢的,具有多重均衡。更大的神话:人类具足轻重。人类可以通过个体的或集体的智慧行动影响历史进程,让历史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这既是一种信仰,又是经验诠释的基础。因为相信“人类举足轻重”,所以人们倾向于把历史事件归功于或者归咎于人类意愿,进而慷慨地或残忍地对待领导者。(又是人们简化事实的一种表现)【真理、正义与美】真理价值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典型的情况是,真相是模糊的。人们口中所谓的真相,不过是大多数人的共同看法。人们永远不可能达成共识说:组织研究所提故事和模型的可信度高于(或者低于)小说家,或剧作家所讲故事的可信度更高。故事和模型的真理价值很难被确定。正义很多组织研究与其说是在努力正确反映现实(效度),不如说是在努力达成共识(信度)。正义是很难定义也很难实现的目标。它要求人们对公正的要素以及个人和社会的责任达成广泛的共识。高智学习产生的故事和模型,是获得这种共识的工具。它们促进信念的社会趋同,提高个人和社会对智慧的信心。组织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寻找具有最大可理解复杂性的故事和模型,并且努力培养能够阐述这样的故事和模型的人。美美的不一定真,真的不一定美。美、真理和正义是互相独立的。制造并欣赏提供审美乐趣的事物,是智慧的重要目标。第四章 产生新事物两个假定假定一:大多数新想法是坏想法,也就是,后来会被判定为失败,只有少数几个新想法最后会成功。(类比:大多数的基因突变都有害)假定二:没有可靠的方法预测哪个新想法会成功。【适应是新事物的敌人】社会心理学中的著名命题:人类容易形成习惯思维和习惯做法,因此对新事物怀有敌意。(这也是从经验中学习的特点)原因:(1)新事物风险较大;(2)复制成功往往会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选项然后坚持这个选项,特别是如果选项要求练习才能实现潜力的话。【新事物之谜】虽然大多数新想法被迅速而明智地消灭掉了,但新事物的出现是势不可挡的。在有些情境下,对局部而言是次优的属性,却有利于长期生存或整体生存;在有些情境下,有利于长期生存的属性,比如新事物或多样性,却会让短期生存困难重重或者根本不可能,而允许短期生存的属性却会损害长期生存。【理解新事物的两条理论思路】适应结合第一条思路假定存在某种过程,老元素相互结合产生新元素。适应低效第二条思路,起点是一个内隐的假设:适应过程想消灭错误源,但是这样做的效率并不高。笼统标签谈论适应低效的一种通俗做法就是给解释不了的不合常规的现象贴上笼统标签。(愚蠢,疯狂,意外,天才)【新事物生成机制的存活】无知,不管是适应滞后还是知识衰退或者是不能获取分布式知识引起的,一般更可能带来灾难而非有用的发现。越轨理论:创造中的越轨也许和偏离神智或者偏离社会规范的越轨具有很多重要的共同点。越轨的产生,与个体水平的因素无关,而与社会的特征有关。越轨源自与周密完善的社会制度和社会规范的分裂。组织适应如何制造产生新事物的条件第一个是成功带来组织宽裕(organizational slack)以及与之相连的控制减弱,进而鼓励尝试、避免新想法早夭。第二个有利于新事物产生的组织适应现象是,管理者狂妄自大(managerial hubris)。新事物是管理者狂妄自大的副产品,而管理者狂妄自大是高效选拨管理者的副产品。第三个有利于新事物产生的组织适应现象是,对新想法过度乐观(overly Optimistic hopes for novel ideas)。【新事物工程学】一个比较有前途的策略是,想办法在不损害好想法之收益的前提下降低尝试新想法的成本。(有效投资的想法)组织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到:即维持足够强的本位主义,以供养多学科知识系统,又保证足够多的跨部门联系,以分享观念和事物。第五章 经验的启示【四个一般性结论】第一,组织以及组织中的个人采取行动、观察行动结果并据此调整期望和理解,以寻求智慧。其学习,既采用低智机制,即简单地复制成功的行动、程序或形式,也采用高智模式,即建构有关历史的理论、模型、故事。根据经验调整行为和理解是人类存在的一个显著方面。第二,在可以反复练习积累经验的、相对独立的、相对狭小的领域,以上机制可以带来明显的改进。在这样的领域,通过反复练习获得的经验,往往会改进绩效,不过一般不会带来最优解,易犯尝试不足的错误,可推广性也有限。第三,在因果关系复杂、练习机会较少的领域,经验不是好的老师,因为不能可靠地为绩效改进提供清晰的依据。然而,与公认故事或模型提供的神话主题像结合后,经验诠释可以促进共识、营造理解感、肯定人类智慧的重要性,有时还会提供少量审美情趣。第四,一方面,从经验中学习,要想发挥长期效果,就要进行大量尝试;另一方面,从经验中学习,倾向于灭绝尝试。新事物容易受到有效学习的打击。然而,组织中确实不断有新事物出现,组织能够对新事物的出现和成长进行程度有限的策划。【经验是有用的老师】(有效性)在可以反复练习形成专门能力的、相对独立的、相对狭小的领域,经验是重要的智慧源泉。【经验是不完美的老师】(局限性)主要由经验的三个显著特点造成的:经验的鲜活性(导致过度重视直接经验),启示的模糊性(因果关系的复杂,噪音的存在,历史的内源性,历史的再创造,历史的局限性),诠释的灵活性(模糊的经验,通过灵活的诠释获得意义)。评价性故事不是对数据漠不关心,反而是往往广泛借鉴数据。【本质内容】从经验中学习是不完美的真相发现手段。从经验中学习,经常会出现自以为掌握真相其实距离真相甚远的情况。解决方法:多变量统计系统,对小样本深入挖掘背后深层的因果结构【经验与人类智慧】人类通过具有以下三个功能的好奇、流言、交谈、故事、叙述、解释、理论和神话彰显智慧:(1)用有趣的方式对人类的存在赋予意义;(2)对人类的意图进行合理化;(3)展现人类的想象力。从这个角度来看,理解经验,与其说是为了生活,不如说就是生活;追求意义,与其说是为了有效地适应,不如说是喜欢讲故事的人类的一项根本活动。
  •     不知道为什么译成“经验的疆界”?不过,译者的翻译水平还是很高的,称赞!读马奇的书使我感到渺小:人其实是很偶然地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和未知相比,已知的还太少。读马奇的书使我感到激情:事物是可以不用按照成败与否来认识的,平凡中可以孕育意外,而意外中蕴含新生的力量。组织生活是一幅流动的画面:有的地方是工笔画,有的地方是国画,有时清楚,有时蒙上了纱。人们有时聚焦镜头并虚化背景,有时需要全景加上广角,甚至需要全息的照相术。组织生活包括理性和活性(模糊性),正如科学和艺术的并存。管理大多数时候是作为扎根于理性和活性土壤之上的技术之花绽放的,对度(程度、时机)的把握是关键。组织生活是美的:理性是简约的美,是征服的美;活性是丰富的美,是存在的美。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已购。读完感觉学到的东西似有似无。比如,从经验中学习是不完美的真相发现手段,因为真相远不如皇帝的新衣显而易见,从经验获得的启示鲜活但有可能片面、迷信、自证,导致次优选择。
  •     不错
  •     糅合了挺多跨界的概念 其实没讲透什么东西
  •     读了第一遍,一直想写一篇读书笔记,发现还需要再读第二遍。
  •     神作!
  •     老司机一定牛x么?不
  •     密度非常大的书,才看了几页就需要开脑图做笔记了——虽然脑图并非很有效率的办法,但是好过手工作业。好像登山的时候路径突然变陡遇到了很高的台阶。呼~~~
  •     凝练深邃 行云流水。篇幅短小 近乎大道 。这本书一直在我的记忆里浮现和隐没 我有时都怀疑自己不曾拥有过 不曾阅读过 而我读过 我也有这样一本书。太奇怪了。
  •     世界太复杂,保持谦逊
  •     短短92页,6个小时才看完了一遍。感觉遍地珍宝,隔几天再读读。
  •     为什么要用“组织”这个词,原文是什么?
  •     需要多读几遍
  •     读不懂
  •     一本小书,却是读得不轻松,许多专业术语不懂。深刻、精炼,很见功力,使我领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     第二遍读完。读第二遍的时候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如果遇到看不懂的书,硬着头皮读完一遍,读完后等两三天,再读。如果还是读不太懂,就硬着头皮再读一遍。如此数次,你的头发就掉光啦~ 准备整理笔记去,哈哈
  •     20160611第一次看。
  •     经验的疆界:大师中的大师马奇根据几次演讲整理的文集,从多学科的解读解读经验的边界和迷思。现实中,各种学习者非常迷信经验,以卡笛儿信徒,讲故事和成为适应者的方式企图逼近经验获得改进的智慧。马奇向读者揭示了每种学习者的局限与优势。这有正反两面的启示:正面的,对以上模式学习者的产出分别保持各种警惕避免获得错误的启示;反面的,例如从讲故事者的角度而言,既然人类如此迷信故事,这种迷思也即思维定势,如何投其所好,成为流行作家或者打破模式创造新的模因?
  •     强烈推荐《经验的疆界》,这本书是今年除了《GEB》外读过的最受震撼的书。读完这本书,真切地感到了自己无知的疆界。100页的小书,信息量却很大,笔记一般的精华。
  •     2016-11-22
  •     三种途径,挺有意思的一本书,Z
  •     狂夫呓语,空洞乏味。这类思维书共通点:将一篇博文稀释成上百页的书唬人。
  •     每一句话都是干货,要多读几遍
  •     精彩,难读
  •     确实是好书,不过又被我看了一半就丢了。
  •     和《黑天鹅》相得益彰,优雅地诠释经验代表着人类为了生存和生活所做出的一切努力并不是虚妄而徒劳无功的,更是为了自身的意义而无止境实践和思考的浮士德精神。
  •     在经验中学习而不理解经验本身是危险的
  •     高浓度干货,好。
  •     超酷的解说,尤其是故事和模型在高智方式下诠释的时候,晚点上笔记,了解一点作者背景后,觉得老头砸无比可爱。
  •     90页的小书,花了两天时间读完,甚为烧脑。
  •     对经验的反思,了解自己认知的局限
  •     2015年看过的最好看的书之一,指引了我的生活与工作中的很多东西,给了我很多的灵感
  •     这是一本非常学术话的书,又是翻译过来的,所以读起来有点绕口。经验的作用和局限性也一直我在思考的问题。看到这本书的时候简直如获至宝。可惜由于书中举例相对较少,又由于是翻译的著作,因此很多论述理解起来还是非常困难的,似懂非懂。作者秉承了做学术的严谨性,且短小精悍。总的来说,是本好书!
  •     在很小的一个视角关注经验,低智慧复制,高智慧诠释,简单的模仿,创造故事,对组织的创新和成就有很深入的介绍,篇幅短,引用丰富。
  •     如何学习的总结
  •     http://www.jianshu.com/p/fc18e487ac95
  •     修炼不够,看不明白他的话。半年后再来读。
  •     匆匆半小时浏览完,只记住了经验不完美...
  •     眼睛边看脑子里边不由自主冒出很多个感叹号 会再读第二遍 感谢自己做出了踏入心理学界的决定
  •     影响是慢慢发生的
  •     讨论经验对于组织寻求智慧起到的作用。更像是一本哲学书,可以跟经验主义的对照着看。缺点是综述了太多文献可是每个观点都不深入。
  •     抽象程度极高,相对晦涩,看完超震撼
  •     四种神话:等级神话,领导人神话,历史有效神话,理性神话
  •     翻译版本好难看。核心其实说的就是人的经验都是模糊的,不确定的,部分可观察的。要怎样避免被自己不知道的事打败。
  •     智慧的两面,适应环境,诠释经验。
  •     几乎通篇的抽象词语,没有实践的经验真的很难看下去,希望过几年重读的时候能有更深的体会
  •     看看
  •     马奇关于组织“理性决策(垃圾桶模型)”、“组织目标(利益博弈)”、“组织学习”的三重陷阱之学习陷阱 智慧:有效地适应环境+优雅地诠释经验 经验的鲜活性+启示的模糊性+诠释的灵活性≈次优 胜任力——潜力
  •     没看完,不知为何,我读不下去,感觉太啰嗦了
  •     字字珠玑,句句有出处。
  •     组织靠经验学习的好处与弊端,个人也很有启发。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