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江湖》书评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3月
ISBN:9787508619149
作者:仇晓慧
页数:312页

《私募江湖》不够江湖

⊙杰 夫  为什么是私募江湖?为什么要江湖?对此,作者仇晓慧的解释是,她想成为私募圈的苏小魂。  你没看错,是苏小魂。作者小的时候,看过一部叫《蝉翼传奇》的武侠剧,剧中主人公就是号称“江湖第一少侠”的苏小魂。他的过人之处在于,对江湖上发生的任何时间的细节以及任何门派的渊源都了如指掌,就像一个“武林百晓生”。仇晓慧对苏小魂这样的人物形象印象深刻,很是羡慕。身为记者,她同样希望能对自己所关注、报道的领域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后来,当因工作原因频繁接触私募这一群体时,她开始反问自己,是否能对这群人、那些事做一番全方位的梳理,就像面对苏小魂那样,但凡江湖事,一问便可知?由此不难明白,为什么最终写了一个江湖的私募,私募的江湖。  然而可惜的是,《私募江湖》写得不够江湖味。说到江湖,人们能联想到的是英雄侠客、奇人异士、门派林立、曲折离奇。但在仇晓慧的笔下,纵是私募数百上千,但重在若干家的历史回顾,兼而穿插时代的宏大叙事。要不是被冠以“江湖”之名,我们更可能把它视为《激荡三十年》的私募经理版,或者《对冲基金风云录》的中文改编版。  《私募江湖》,不是很江湖,但这怪不得作者。原因有三:首先,江湖本是臆想之物,说有就有,说无也无,它是一个虚指、一种泛称,而作者身为记者,他的工作是纪实,而非虚构,必须有一说一、客观陈述。其次,私募,私募,私是潜伏于水下、不为公众知,多少有点真人不露相、闷声发大财的意思。尽管在书中还是写了不少私募高手,但如她所说,“接触的高人越多,越觉得这时一个深不可测的水潭”。扪心自问,真能把世外高人、绝顶高手的那种私募发掘出来、记录进去了吗?第三,江湖多事端,武林争霸、门户分野、清除异己、争夺宝藏等,同时它还远离庙堂,自成一脉。而这本《私募江湖》很少落笔私募基金之间的竞争、对决,谈的又多是政治、政府、政策如何促使其发展、完善,所以,私募圈哪来的江湖?  不过,一位接近私募圈的朋友说,不是私募不够江湖,而是我们不够认识私募。不同的私募基金就像一个个占山为王的武林门派,都有其吃饭看家的本领。例如,有的是价值投资派,有的是技术分析流,有的是趋势预判者,还有的是量化投资客。另外,不同的私募基金经理就像是掌门人,不仅肩负着壮大门派、招揽贤能的使命,更有开源节流、治理门下的职责。一个私募经理,武功高不高,看他收益好不好。在牛市,人家赚,你大赚,这才叫水平;在熊市,人家不赚或亏,你不亏,甚至还赚,这才叫本事。在私募这个圈子里,成功者有之,失意者有之,门庭若市者有之,门可罗雀者有之,真才实学者有之,坑蒙拐骗者有之,自成一派者有之,被招安者有之……江湖上的各路豪杰、各类趣闻轶事,事实上在私募圈中同样存在。  假设在这本《私募江湖》中有江湖,那也该是“武林正传”那样的江湖,讲的都是大侠、正派、正统,而少了些邪门歪道、走火入魔的反面故事。如作者所说,她试图梳理出一个中国私募基金发展前因后果的脉络来,就好像一本私募历史年鉴或发展白皮书。另外,她还根据以往的经验,预言了中国私募基金可能呈现的几个未来走向。她的理由有两条,第一,将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版“伯克希尔·哈撒韦”,理由是中国有很多价值投资风格的私募都说师承巴菲特,并且,梦想有一天像巴菲特把伯克希尔·哈撒韦送上市那样把自己的私募也变成上市公司;第二,中国全球宏观基金迅猛发展,在国际一流的对冲基金经理中,势必将出现中国人的名字。此人可能像当年的索罗斯一样,因攻击货币体制漏洞引发亚洲金融危机而成为全球公认的投资大师;第三,在不远的将来,私募的规模继续空前发展。中国将出现一批千亿级私募基金,他们不仅管理富人的财富,同时还管理企业年金、社保等国家资产。本书作者说,她是根据国外对冲基金的发展以及国内资本市场的特点才得出上述预言的,本身并没有充足的论证和根据,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只能算是个人的美丽心愿。  在仇晓慧写作《私募江湖》时,正值《证券投资基金法》出台的前夜,而整个私募行业从蒙昧状态到日趋成熟,前后差不多经历了20个春秋。无论如何,这是个值得纪念的时刻,  因为它承载着众人的祝愿和希望,也孕育着向更好未来前进的可能。就此而言,《私募江湖》即使不够江湖,也足够让人驻足凝神一阵的。摘自: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私募 历史 和正在发生的事情。

上交所成立90年时朱镕基任上海市市长,92年810事件后筹建的证监会他任职副总理。仔细思索以他和家人为核心的一批人依旧在左右中国金融帝国。书值得一读。14年春节假期三本读书计划中最先读完,下面记录几个瞬间。中国第一只股 000008亿安科技(金利来) 1998年8月的5.6元到2000年2月的126.31元,用了1年零6个月的时间,疯狂涨幅高达21.5倍。背后的吕梁、李彪等等蔡明 搞起中国龙,现任民森投资董事总经理,开创民森系列。反复吵到的 琼海虹现在的海虹控股000503逝去的李彪“生命可以用来燃烧、挥霍,但你必须承受其中的因果。没有人能例外,即使如本ID般的,也不能幸免。这是一个警示,让后来人有所畏惧。"、杨骏,极富感染力的笑。当他望着你时,那是整个眼睛在笑,在放光,像天使般,童真而无邪……。杨骏认为,证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研究。08年晓阳投资转让给淡水泉,09年年初采访时抛下“一辈子见不到6000点”后6月22日,死于肝癌,一切大白于天下。教父赵丹阳调研银广夏,对方不让进,他便去天津税务局查看了银广夏每月的用电额度。发现这么大一家公司每月用电额度仅上百度之时,便打道回府。从这一点,他就怀疑这是一家骗子公司。吕俊的从容不迫许久没有更新了。

私募水很深

我翻了两眼书,没细看。我觉得这是一部口水书。证券这两年很热,私募这个词很敏感,可是看看作者年龄,经历就明白他根本不是私募圈子的人,只凭一些道听途说,采访等等远不能把二十来年的江湖给展现出来。私募水很深,圈子很封闭。

天妒英才

这本书从80年代末期开始讲起,讲述了十几个迄今为止在资本市场上叱咤风云的基金经理,本书在讲述私募发展的同时,中国证券业发展的历史也基本呈现。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对各个大佬的前世今生和投资理念进行分门别类的阐述。然而这些绝顶聪明的人大多数最终结局都不太好,有的逃离国外至今没有消息,有的劳累过度变成植物人,有的患绝症而英年早逝。在本书里我第一次认识李彪这个天才,能够坐庄一只股票,把成本打到0再拉台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没过多久,号称资产达8位数的一位老师在课上就提到了这个人,并强烈推荐了他的股票投资108讲,这本书根据他号称全球第一博客的“缠中说禅”整理而成,他独创的跌停板洗盘吸筹法直接造就了中国首支股价突破百元的股票亿安科技。可惜天妒英才,也可能是泄露了太多天机的缘故,这位天才于08年患绝症离开人世,当时才三十多岁。

不错

作者思路很清晰,不仅理清了私募发展的脉络,整个证券业的发展路径也基本展现,对于私募从业者虽谈不上具体投资上的价值,但对于行业中的大佬们的前世今生和投资理念做了详细的阐述,想要吸取前辈的思想精华也可由此引申开去。

那些中国的金融大鳄

这本书主要讲述改革开放后中国金融市场的风云大事,根据我在China Finance一课中所学内容,描述和分析基本靠谱。显然作者自己也是在这个市场里泡了很久。中国近三十年金融市场,每次改革总是伴随着机会的产生,从杨百万的国库券买卖,深圳股票的场外交易,价格双轨制的改革,法人股改革,全流通的各种政策等等,这意味着如果你能有信息优势(即先于市场其他参与者获得政策改变的消息),你不发达都难。而这本书前半部分里面的风云人物,除了极少数可能真的对于历史发展有相对准确的判断之外,我相信大多数人的财富奇迹是胆子大+上层信息优势的产物。但是后半部分完全不同了,赵丹阳,李彪,王亚伟,蔡明等都是投资高手,在中国私募史上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学识、胆识和综合素质都异常突出,值得敬仰。下面是一些笔记:林乐耕:旧上海“红马甲”,炒作深发展。1984年,飞乐音响,新中国第一只股票。1988-1990,杨百万和阚治东倒卖国库券,发达。阚治东后为申银证券总裁。王石将万科股份制改革,直接得到深圳委书记李灏的支持。私募人物们:http://book.douban.com/annotation/30148635/ http://book.douban.com/annotation/30189448/http://book.douban.com/annotation/30189736/http://book.douban.com/annotation/30494420/http://book.douban.com/annotation/30494442/1990年12月19日,在朱镕基和中央政府支持下,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尉文渊。但是深圳证券交易税可以说是王健和禹国刚共同推动。禹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当时供职于爱华电子公司。和阚治东一样,曾前往日本学习证券一年。被中行深圳分行行长张鸿义拉来,同深发展银行副行长王健筹办深圳证券交易所。1990年开始出台涨跌停板,缴纳印花税,收取个人收入调节税打压股市,股市开始9个月的熊市长跌。1991年9月开始,深圳政府通过抬升深发展股票救市,深发展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深)”。原因是江泽民决定“股市继续试点,但限于深沪两市”,派周建南(周小川父亲,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前往深圳救市。“戴花要戴大红花,炒股要听党的话”。1992年8.10事件-新购认购事件,集体犯法,股民游行。也促成了证监会的成立。刘鸿儒: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1981年9月成立。“金融界的黄埔军校”。82年3月、9月和83年一共有62个学生,成为五道口的老三届。

中国证券业的发展史

一、说私募江湖,不如说是中国证券业的发展史。这本书可以当成股市跌宕20年的一个编年史,同时在每一编年部分又有以人为主的纪传体的形式。作者虽然意在私募,但是由于大部分所描绘到的私募其实是众多私募里的一种形态,股票型私募,主要投资方向是股票二级市场,因此想将这本书升华到描绘了整个私募江湖,还是不大适合。二、中国的金融发展,受体制、法制以及历史的影响,形成了以银行业为主体,银行借贷为主要融资模式的金融体系。这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以投行为主体,权益融资及各种金融衍生物多层次的融资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单从融资效率上来说,在可预见的时间内理念上的差距不可弥补。中国四大行,最新的全球企业榜,工行全球第一,建行第二,农行第八,中行第十一,高排名的背后,是国有资源的垄断,以及金融产品的匮乏。本书所描绘的信托、基金,我觉得是未来中国金融多元化的一个突破方向。这些背后承载着国外投行功能的新生金融力量,他们的野蛮生长必将改造中国的传统金融模式,让市场发挥更大的功效。

资本本性遮不住江湖无常

私募从兴起到如今,不过近三十年光景,却有人掏空心思要为其树碑立传,传中人物多还生龙活虎,这恐怕也是中国特色,盖因私募行业“铜臭”味最浓乎?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腥风血雨。一般读者们肯定早已熟悉武侠小说,或是电视剧的套路,主角个个身怀绝技、出手不凡,皆能指点江山。但是几乎所有武侠故事都有个特点,即江湖邪恶不为众人知,江湖生来就带着几分神秘色彩,外人窥而不得,内人身不由己。私募江湖没有逃脱这个共性,普通人觉得私募大佬和操盘手短时间暴富,锦衣玉食,真是羡煞人也。不成想他们也有从亿万身家到一文不值,甚至阶下囚、自杀了断的轮回。只是常人多看他们的风光无限、羡慕他们的呼风唤雨,却忽视了其作为人的生活和个性。《私募江湖》一书以1984年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发行股票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端,梳理了1984年至今资本市场上的大事件。作者以人和投资流派为纲,以时间转移为线索,清楚明确地勾勒出资本市场近三十年的惊心动魄,以及其中人物跌宕的命运传奇。私募、资本、暴富、天才等一众吸引人的话题,拥挤在不足三十年的时间轴上,本身就够吸引人的,加上投资天才的特立独行,活脱脱一部传奇。股市和资本市场从来不缺故事,没有故事谁愿意拼命追高?不过1992年8月10日,因为违规内部出售抽签表,引发股民愤怒游行,围攻深圳市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分行一事,依然算得上故事中的故事。这也反衬出资本市场利益场的一面,什么试点不试点、规范不规范,触及参与者的切身利益都将会引起滔天巨浪。1992年的中国股市是那样混乱,时至今日是否有改观?遥想当年,《人民日报》几篇社论就能改变股市走向,政府的托市举动都是从政治高度出发的考量。股市的试点和三十年发展,也是整个改革大舞台上的剧目。如果从这一点而言,私募大佬不问出身,不管结局,有幸亲历这段历史可算是最高的荣耀。综观全书,虽说用的是“私募”的名头,但处处都能看出参与者和体制的关系。私募不私,只是财富经历新一轮分配后,为之理财的人变换了身份,但是那批人还是通过各种方式附着在体制之上,利用制度性机会、消息或人脉为人理财,也为自己积攒名声和财富。书中一句“戴花要戴大红花,炒股要听党的话”,概括了我们的制度环境。如今,大抵也是如此。《私募江湖》则缺少对制度的把握,以及在环境中叙述私募大佬的操作手法和投资秘籍的技巧。笔者在其中只见一个个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投资奇才或低调、或历经磨难、或已一文不名、或不复当年气概,但是看不到背景,一切都显得虚幻和无力。从书中看,无论阙治东、或是唐万新,抑或最后一个大佬魏东,都是深知规则之人,甚至本来就是体制中人,即使已然是私募界人士,也靠着人脉和资源在打拼。即便如林乐耕者,也是在恰当的时代钻了空子,延续了旧时代的操作手法,反倒让人认识到:原来中国股市有那么久远的故事。私募的盛行,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如今之风生水起也是合着中国经济的节奏使然。书中叙述的“327国债事件”该是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地标,很多如今的私募红人都或多或少经历了这件事情,而且与财政部下属中经开的对赌说明资本市场除了是利益场,也是权力场。用权力(制定规则)利益(精英参与)的视角看待股市和私募,可以看清楚很多问题的实质。如马克思所言,资本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资本市场也是如此,阙治东入狱、德隆帝国崩溃、涌金系魏东不堪压力跳楼自杀……看得见的如此,看不见的更是千千万万。资本的脚步则从来不停歇,证券公司整顿了一轮一轮,抱负很大的君安被国泰合并了,君安的人才在私募领域遍地开花……如此,中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金融业不断完善,更有一代新人换旧人,就是书中私募圈中的大佬们。“正义往往迟到,但总是会到的,”书中引用电影《黑金》的台词如是说。金融业在中国也是个方兴未艾的行业,私募尤其如此,既然新就有太多的空子可钻,有太多猫腻可循,因此总是神神秘秘的样子,仿佛那些操盘手、基金经理都是天神下凡,靠个人聪明才智就赚得盆满钵满,不小心的人才落得不好的下场。总是希望,有一天私募能不是江湖的样子,每个私募人士都能走在阳光下,私募的正义迟早也会到得。【除授权媒体外,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违者必究。需转载者,请致电本人法律顾问蒋律师,电话15920571259】

由人来梳理

通过人来梳理了国内股市投资方法的变革,细节性的内容不多,主要为走马观花式的介绍,书中也不乏明显的错误,整体内容略显粗糙,但作者新闻记者的视角和笔法还是比较容易理解。尤其是后半部分对私募基金的演变凸显了后期价值投资的重要性,A股市场的投资方法也更多的从技术向价值投资转变,作为入门读物,推荐本书,整体可借鉴的内容不多。

我读私募江湖的感受

人不是无敌的,书中大部分高手的下场都是悲剧(这让我想起了《股票做手回忆录》的结局)。这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也许是贪,也许是水太深,也许……欢迎大家来讨论。

很真实

至少在我知道的所有事实范围内,这本书所述的都非常真实。PS:有时候觉得此类书籍汗牛充栋,多如牛毛,但的确其中也有质量不错的,这本就属于其中的优秀者。到底要长才行。。。

外行看热闹

开看这本书,原意是想详细点儿了解私募是个什么事儿。整本书以时间为主轴,人物、派系为着笔点,描述了一些私募的发展史。看下来后,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能记住的东西并不多,可能是本身跟股票、基金这类事物交往较少的原故。感觉《私募风云》是写给外行人看热闹的,而内行人能从中看出多少门道,真是不得而知。


 私募江湖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