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书评

出版日期:2014-8-1
ISBN:9787513903670
作者:朱云乔
页数:240页

朱云乔眼里的杨绛是最睿智的女人,值得我们学习

百年岁月,在苍茫历史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是在一个人身上确是一段非常漫长的时光。今年的杨绛已经103岁,这位早已满头银发的老人依然头脑清醒。这一生的荣辱悲欢,在她的心里凝练成了沉甸甸的智慧。她与钱钟书的爱情一直流传为一段佳话。沧桑岁月里,他们真正做到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无论有多少艰难困苦,他们都携手走过,风雨同舟。他们几乎成了模范夫妻,无论是从个人爱好、志趣上看,还是从家庭背景上看,亦或从学历、成就上看,都是非常相当的,这简直是天作之合。为了支持丈夫写作长篇小说《围城》,杨绛心甘情愿地揽下了所有的家务活,并辞退了保姆以减少开支。而钱钟书对她更是赞赏有加,以至于在朋友间留下了一个“誉妻癖”的称号。杨绛的文章正像她本人一样,乐观而宁静,智慧而婉转。她对文字地运用有着精准独到的领略,无论是在戏剧的对白里,还是在散文地写作上,都像一面静潋的湖一样平淡而意味深远。总是顺其自然,从来不会刻意地矫揉造作。而这自然的笔调里,又蕴藏着无穷的力量。

读朱云乔

民国烟云,时代临界,不乏缠绵悱恻的传奇爱情故事。那时,这片东方土地刚刚掀开沉睡的眼皮,打开望向全世界的眼睛,对自由的渴望,对爱情的向往,像是一团火焰,燃烧在每一个青年的心里。时间这把筛子,留下无数段令人回味的情缘,它们活跃在大小银幕上,也流传在茶余饭后的谈资里。细数这些往事,也唯有一段,看似并不波澜壮阔,却最暖心。一个是名满天下的儒雅才子,一个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他们仿佛已有了前世的约定,不纠结,不吵闹,不理喧嚣,只是安静地牵着彼此的手,走到时光尽头。今天,人们仍然反复咀嚼着才子留下的经典命题:围城之惑。他却早已参透了自己的姻缘,与妻子走过万水千山。有人说,爱情最动人的时刻,是烟火绽放的那一瞬间,即使短暂,却也可以回味一生。我却觉得,孤单世界里的平淡相守,不抱怨、不欺骗,不相离才是最动人心弦。围城,是心理的围城,执手真爱,便无所谓出去与进来。荷尔蒙的吸引,只是瞬间。灵魂的契合,才是天长地久。这是钱钟书先生与杨绛先生的爱情,他们是最好的朋友,最好的情人,最好的知己,最好的亲人,最好的夫妻。他们走过绽放的青春,也熬过战争与疾病。无奈世间没有完美,生命总有缺口,他们没能共同走到最后的最后。当人们过了喜欢狗血剧情的年龄,越懂得爱的真谛是什么,就越能够懂得杨绛先生心里的那份波澜不惊。我们在她的作品中打捞着往事,感受那平淡中的巨大力量,忽而明白,为何爱情可以生生不息。如今,爱情故事只剩下女主角,她带着淡然的微笑,即将跨过百年的时光轴。曾经沧海难为水,世上只有钱钟书,可以与她并肩而立。

朱云乔最棒的作品,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

这样的书写,显然比起钱钟书和杨绛本身的爱情要笨拙和浅显得多。当他俩出现在我们眼前时,已然是老人模样,可是再老态龙钟,再佝偻疲惫,他们也有过光彩照人的青春。一个是享誉清华大学的才子,一个是诗学孝义满腹的才女,从年少时期的一记擦肩而过,月老的线就早已暗中将二者的步履紧牵。结为连理后,二人相敬如宾,在治学之道上相互支撑,一个是荣耀榜样,一个则是得力辅佐,即使在国家运动时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二者也是同甘苦共命运,毫无怨言,从苦难中一路相携走来。本书还原了两位老人的青春年华、求学之路,从一而终的爱情成为整本书连接二人治学生涯的线索。爱情不是将所谓的“爱”放在唇边,而是以相扶相掖的姿态共同抵达人生的理想和终端。叙述上时而从容时而简约,以两人各自的作品的影响和产生背景作为依据,将伉俪之情衬垫得更为动人。作者定有做过大量的准备工作,巨细靡遗地展现了学人夫妇的人生和爱情。书中回溯了钱钟书与杨绛的爱情往事,两人从清华大学走向牛津大学,又从牛津大学走向巴黎大学,一路求学,并在爱情滋润下诞下宝宝。他们在异国他乡的旅程中,一定有过浪漫和感动。国内战乱,他们却毅然选择归国,选择清贫、单一的治学创作的生活。钱学研究者胡河清曾如此赞赏二人:“钱钟书、杨绛伉俪,可说是当代文学中的一双名剑。钱钟书如英气流动之雄剑,常常出匣自鸣,语惊天下;杨绛则如青光含藏之雌剑,大智若愚,不显刀刃。”两句话,一双剑,将两位学人在学界的地位和风格全提点出来了。而两者写作风格上的迥异,或恰是彼此互补交融的一个力证。钱钟书身上有书呆子气,自有一股读书人的清高,才学上的造诣一定也引得周边嫉妒,若他是一盏晃眼的灯,杨绛便是他的灯罩,替他收敛才气四溢的光芒。她曾说自己是他的“拦路虎”。为了在晚年争取更多时间治学,他们闭门谢客,都是杨绛谢的客、闭的门。与外界几乎断绝联系的大隐之风,或许与他们此前受过伤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假如没有晚年下乡劳动改造的遭遇,他们的爱情未免带着与世隔绝般的天真,可是即便下乡改造,田间地头依然盛开着他俩的浪漫,在说话容易遭罪的年代,他们用小纸条传递所思所想。杨绛的戏剧作品《弄真成假》上演后,钱钟书从中获得灵感,打算写一部现代版的《儒林外史》,这便是后来长销不衰、影响好几代人的《围城》。那句“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现已是用来形容爱情与婚姻绝佳的名言了,略带调侃的语气,仿佛吸纳了英式幽默中的那种刻薄,但的确道出了真谛。小说虽然轰动受欢迎,钱钟书却只写一部。他与杨绛共同养育的孩子也只有一个:钱瑗。有了孩子后,他们就组成了三人世界,和乐共处,全然没有两代人之间的隔阂与代沟。当钱瑗、钱钟书相继离世,唯留杨绛一人存世,她在《我们仨》里感慨道:我们走散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无非便是亲人辞世、无依无靠,曾经的欢乐都转眼成云烟。杨绛收拾自己的余生,便是与钱钟书的手稿共度,编辑整理他生前所有的手札笔录,从他遗存的墨迹里找寻生前的那个他。一个人的孤独里,谁说缺了爱情的浸润?这又是另一种相守和陪伴。钱钟书病榻前日夜陪护,离世后善后与整理事宜,都由杨绛一人落实,她耳畔犹存钱钟书离世前抛下的一句“好好活”,于是全心全意活下去,为两人的旷世奇绝的爱情。即使在多年后,拍卖行惊现钱钟书与友人的信札,她也毅然挺身坚决抵制。钱钟书曾这样形容他与杨绛的爱情:“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的确,与最爱的人结为连理,并不仅仅欣赏对方的一面,而是很多面,既有志同道合的雄心,又有缠绵温婉的爱心,而且贵在有一同吃苦的决心。对照如今各大电视台满天飞的物质爱情观,这种质朴、简约、白头到老的爱情确实算得上惊世骇俗。或许年轻人还无法理解和感受这种真水无香的爱情,但人生走到中途便一定能够领悟。真水无香,静水常流,这是何等可贵的爱情啊!

爱上朱云乔从民国开始

一见清新,一见倾心。《圣经》上说:“有的时候,人和人的缘分,一面就足够了。因为,他就是你前世的人。”一九三二年年初,东吴大学因学潮停课,已读了半年四年级的杨绛,为了顺利完成学业,也为了自己的清华大学文学梦,毅然报考了清华大学研究院。命运在召唤,她姗姗来迟,成了清华大学里为数不多的女研究生。清华大学研究院不仅学习考试都要考英语,还要学习法语。当时,大部分同学都不懂法语,在第一堂听写课上,只有曾在东吴大学自学过的杨绛全都写对了。教他们法语的翻译家梁宗岱大为惊奇,便问她说:“杨季康,你的法语是怎么学的?”突然听到先生的发问,杨绛内心很是紧张,以为自己有什么地方听写错了,慌忙答道:“我自己学的。”梁宗岱先生听了,很是满意,大大赞扬了她,并说:“好!我也是自学的。”从小她便是聪慧的孩子,在清华大学也没有例外,她不仅成了一名清华大学学子,还成了清华大学研究院里不可多得的女高才生。有人说:“杨绛肄业清华大学时,才貌冠群芳,男生求为偶者达七十余人,谑者戏称杨为七十二煞。”她虽然不像别的女大学生那样化妆打扮,但面容白皙清秀,虽然个头不高,但身材窈窕娇俏,性格也温婉大方,这样如出水芙蓉般清婉可人的女子,自是受尽男孩子的爱慕追捧。只是,杨绛却一直芳心未许,只因还没有遇见他,那个让自己怦然心动的男子。其实,她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不久,便知道钱钟书了。那时,他本科生三年级,却早就成了清华大学口耳相传的鼎鼎人物,就算是新入学的学生,也都知道他的赫赫大名。那些初来乍到的低年级学生,想要一睹这位江南才子的风采,只是奈何才子太过傲气,架子也大,并不敢冒昧拜访他。而这一切的一切,也给钱钟书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只是命定的恋人终将相遇。那是一个人间三月天,幽香阵阵,风光旖旎,在清华大学古月堂的门口,她遇上了他,只一眼便生出万千情愫。很多年后,有男同学气呼呼地问杨绛:“他们说钱钟书‘年少翩翩’,你倒说说他‘翩翩不翩翩’?”对这样的问题,她本不想理睬,但这个男同学不依不饶,她便淘气地说:“我当然觉得他最翩翩!”后来,当她再回忆时,又这样写道:“我应该厚道些,老实告诉他,我初识钱钟书的时候,他穿一件青布大褂,一双毛布底鞋,戴一副老式大眼镜,一点也不‘翩翩’。”只是,爱情不是简单的翩不翩翩。虽然初识时,他并不算风度翩翩的男子,但因为爱他,在她心里,他便是最翩跹的依恋。他瘦小清癯,目光炯炯,闪烁着无限的光彩与生机。她娇小玲珑,温婉聪慧,还不失娇俏可爱的活泼劲儿。当时年少轻薄衫,两人一见如故,侃侃而谈,家乡、文学,抑或不着边际。杨绛听着钱钟书信手拈来的旁征博引,只觉自己的心,在他诙谐幽默的谈吐间柔软一片。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对南国才子佳人,醉在暖暖的春日芳菲中。他急切地向她解释:“外界传说我已经订婚,这不是事实,请你不要相信。”而她也慌忙澄清:“坊间传闻追求我的男孩子有孔门弟子‘七十二人’之多,也有人说费孝通是我的男朋友,这也不是事实。”感觉到了,爱情便来了。因着对文学的共同爱好与追求,性格的吸引和心灵的默契,两个惺惺相惜的年轻人,暗暗生出怦然的心动──他们一见钟情了。有个倔强的女子曾深情缠绵地唱过:“在最好的年纪遇到你,才算没有辜负自己,终于等到你。”在最美的岁月流年里,遇见那个对的人,该是怎样的幸福。我笑若桃花,只为初见。花前月下,卿卿我我,爱情是一场甜蜜的心事,而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演绎诠释着刹那定格的永远。心语微澜,轻漾缱绻,文学在两人之间架起爱的桥梁,他们在学业上相互帮助,在心灵上相互沟通。他们相识相知,一起徜徉书海,只是举手投足的一个微笑,便会满心的宁静。有人说,是季康的爱,激发了默存倾泻而出的创作热情,也有人说,正是因为这相知相恋,他的思维才格外敏锐清爽。这样的说法,是不是真的,并没有外人知道。只是,他们同在清华大学的那段日子,从钱钟书手中流淌出的锐利文字,数不胜数。虽然他所做的多是理论性的文章,却并不艰深枯燥,或许他真的从那个俏丽女子身上,学到了几分灵动的细腻。他总是一副拉家常的模样,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比喻,诠释那些深奥的文学哲学理论,从来不会板起脸孔,满嘴看似高深的晦涩词汇,故作传道授业的权威嘴脸。“神秘主义需要多年的性灵滋养和潜修。不能东涂西抹,浪抛心力了,要改变拜伦式的怨天尤人的态度,要和宇宙及人生言归于好,要向东方和西方的包含着苍老的智慧的圣书里,银色的和墨色的,惝恍着Rabbi的精灵的魔术里,找取通行入宇宙的深秘处的护照,直到──直到从最微末的花瓣里窥见了天国,最纤小的沙粒里看出了世界,一刹那中悟彻了永生。”这是钱钟书在评论诗人曹葆华的《落日颂》时,对他诗作里的神秘主义色彩的本质揭秘。“一粒沙里一世界,一朵花里一天国。无限在你掌心收留,永恒在须臾把握。”他将爱幻想的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这两句诗融入了后两句,将“神秘主义”诠释得更加形象贴切。她是他的陪伴,而才思敏捷的他,也是她一辈子的骄傲。他的才子气质和名士风度,给他们的爱恋注入了独特的浪漫和风采。文采斐然的他为她写诗,为她送上一篇篇撩动心弦的情书。他曾不无玩笑地说:“用理学家语作情诗,自来无第二人。”原来,他竟然在一首情诗里融入了宋明理学家的语录,真真俏皮古怪啊!一九三三年夏,钱钟书要从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了,他去了上海光华大学任教,只留杨绛一人在盈满回忆的校园继续学业。原来好时光走得这样快,他们与离别赤裸相对,不是没有感伤,只是他们相信,还有长久的聚首等着他们。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邂逅一段深情,默契十足,甜蜜无限,他们又怎么会被这暂时分离的感伤冲淡。只要把爱放在心间,便是阳光普照的六月晴天。其实,校方有意让他留校教书,或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在临近毕业的时候,陈福田、吴宓等教授都去劝他留下来,只是他一概谢绝了。为此,陈福田教授很是生气地说:“在清华大学,我们都希望进研究所继续研究英国文学,为我们新成立的西洋文学研究所增加几分光彩,可是他一口拒绝了,他对人家说:‘整个清华大学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这话未免有点过分了。”他确是傲气的,有些自负盛名,只是不少人仍然对这句话的真实性表示怀疑。长于书香门第,他的举手投足间皆是儒雅的气质,并不至于说出太过猖狂的话语。还是吴宓教授对他宽容厚道,他如是说:“学问和学位的修取是两回事,以钱钟书的才华,他根本不需要硕士学位。当然,他还年轻,瞧不起清华大学的现有西洋文学教授也未尝不可。”其实,他没有选择留在清华大学还有别的考量。从“九•一八”事变起,日本占领了东三省,对华北地区也是虎视眈眈。忧心国家安危的广大学士,已无心安坐学习,屡屡请愿游行,清华大学混乱一片,几乎不能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他不想在这样的氛围里进行文学研究,另外,他的知识体系,说起来大多源于自学,他已经具备一定的治学能力,研究生的课程读不读并没有太大的意义。而这时,在上海光华大学做中文系主任的父亲,召他南下光华大学任教,所以,他踏上了赴沪的旅程。他走了,带着对杨绛的牵挂与惦念。爱如清风拂过,分离是淡淡的忧伤……

一本看后让人深思的作品,朱云乔与钱钟书

他用一支犀利的笔,写尽世间纷乱,却用一颗宽和的心,将微笑注入她的眼睛。她用一腔温柔的情,酿成半生美满,却与数载离殇相伴,将思念藏入流经岁月。无论是清茶般微甜的初见,还是日日夜夜相守的浓重,抑或是老态龙钟的相依相伴,他们的情感隽永而珍贵,他们是钱钟书与杨绛,风雨中共同携手,走过了穿越世纪的爱情长梦。爱情的千般样貌里,我独爱这样的默然相守。没有海誓山盟,没有惊天动地,只是平凡地相亲相爱,走过了生命里的每个瞬间,品味着生活的大智慧和小情调。如今,三人之城只留一人独守,却依旧不减当年的温暖从容,仿佛那昔日的欢声,从未逝去。合上书卷,轻声微叹。时间,都去哪儿了。

最般配的文坛伉俪

民国时期,最不缺少的就是才子才女的佳话。不过钱老和杨绛的故事最真实,最深刻。钱老爷子在作品里那叫一个犀利刻薄,人性在他眼里无处遁形。但是在自己的婚姻围城里,却围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踏实温暖。看杨绛先生的《我们仨》,读朱云乔的《如此星辰如此月》,羡慕那样一段时光。

我们的朱云乔

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这一年,她发表感言说:“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准备回家。”或许,她想归去了,想去那个有钟书和阿圆的世界。只是,我还是想为这个质朴的老人送上最诚挚的祝福:祝您健康长寿!她说,自己是个零。人生百年,她已将一切参透,在她眼中,外界所有的赞誉都是浮华,她只是一个妻子、母亲,一个活生生的人。聪慧如她,只淡淡一句“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便道尽人生真谛。如今,杨绛先生已经一百〇三岁,依旧淡定从容地活着。关于丈夫、女儿的事情她早已完成,现在不慌不忙地整理着自己的作品,她说:“做完他们的事情,心里才踏实,剩下我自己的事,已经不要紧了,即使此时走了,也可放心了!”爱夫之情,爱女之心。她真真切切地思念着两个至亲之人,但生死有命,她也并不多加苛责。或许,一切正如她所言:“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相思染指年华,为爱已望断天涯,今生的你是我胸口的一颗朱砂痣。只是来世那棵开满樱花的树下,你会等我吗?在时光深处等你。他如是说。相思成冢,岁月轮回,她并不怕自己一人遗落红尘,因为她知道,时光深处,有两个人在等着她。

墙裂推荐!!!

钱钟书的笔很是“毒辣”,他写方鸿渐,是懦弱的,卑鄙的,是一个奥勃洛摩夫式的“多余人”;写孙柔嘉,是阴柔的,扭曲的,工于心计的;唯有唐晓芙,清丽得如同一朵刚出水的莲花,天真可爱,仿佛还带着几滴清露,她出现在方鸿渐一塌糊涂的人生里,仿佛是一场梦,一场转瞬即逝的梦,而她出现在《围城》里,更像是一缕云烟,看似同书中的一切格格不入:长相不搭、性情不合、画风不符。可就是这个女孩子,不仅成为了方鸿渐一生的美梦,还深深地镌刻在了无数读者的脑海中。钱钟书在唐晓芙身上,注入了太多太多的厚爱,仿佛这种厚爱,正是因为她在现实中的原型,是自己深爱着的女子,所以动笔亦轻柔,生怕惊醒了这朵清秀绝伦的莲花。而巧合的是,唐晓芙如同杨绛一般,都是出身律师家庭,她们在大学时,读的还都是政治系。更令人生出遐想的是书中主人公方鸿渐对唐晓芙的朦胧情思,这种隐约的萌芽状态的爱情不好写,很容易就落入俗套,令人嗤之以鼻,可钱钟书写来,却是字字动人,句句生情,将方鸿渐那时的情窦初开,描绘得恰到好处,多一分则假,少一分则浅。这不能不令人猜测,或许,这段心理,正是他对杨绛生出情意时,所有难以捕捉的混乱、惆怅、雀跃、欢喜和婉转忧伤。在《围城》里,唐晓芙成了方鸿渐一生的痛;在现实中,钱钟书和杨绛,却得以携手一生,白头偕老。当真是一生一世一双人的典范啊。

爱朱云乔没商量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他们遇上了,情爱萌芽了,当时年少青薄衫,牵手处,许下的是一生一世的承诺。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时间无涯洪流里,他们相亲相爱,相伴相随,虽然没有波澜壮阔的跌宕起伏,却在细水流长间写满暖心的温情。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一双人,一世围城。世事坎坷磨难多,他们携手共进,走过了爱情,走进了婚姻,他们举案齐眉,走过了“文革”,走过了一路世事。只是如今,摇椅依旧在摇,世间却只余季康一人。此情可待成追忆,她沉浸在回忆里取暖。她说,这是一个“万里长梦”,梦境历历如真,醒来还如在梦中,但梦毕竟是梦,彻头彻尾完完全全是梦。守着曾经的三口之家,守着一世的倾城年华。岁月如歌,她已在世间走过百年,人也更加洗练豁达。她说:“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钱钟书曾如是概括自己的婚姻——绝无仅有地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走过漫漫人生路,爱情究竟是什么?三毛说,爱情有若佛家的禅——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不可说,那就不说。他们这对琴瑟和鸣的文坛伉俪,相携走过一生。纵然如今钱钟书先生已逝,但浓情不语,他与杨绛的一世爱情,依旧在岁月的轮回里静水流深。

才子淑女,温暖典范

在钱杨婚姻中,钱先生赞杨老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老甘愿充当“灶下婢”,洗手做羹汤,这样的行为,比之著书立说,也许更为不易。所以如此,全凭“我愿意”三个字。在男人与女人的关系中,真正的平等是什么?两情相悦,互相支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他们的婚恋生活,对于现代这个躁动时代来说,真的是温暖的典范啊。看完这本书,让我心里感觉暖的。对自己将来也拥有幸福的爱情又产生了丝丝憧憬。

这么多人写推荐序,朱云乔果然众人厚爱

这个女子是我喜欢的,最美的朱云乔。她的作品我看过很多,最喜欢的是三毛和张爱玲。第一次看到她竟然写钱钟书和杨绛。也是经典爱情典范。希望这本书能够被很多人喜欢。有时候喜欢一个作者仅仅是因为喜欢,没有过多的理由。在我眼里,朱云乔不比那些大家差,甚至更知性。

云乔的传记,有一种宁静的震撼力。

“ 赌书消得泼茶香”可以说,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是一段可遇而不可求的缘分。两人都是知识分子,一生波折起伏,他们始终相爱相守。他们享誉文坛,却低调谦和。胡河清曾赞叹:“钱锺书、杨绛伉俪,可说是当代文学中的一双名剑。钱锺书如英气流动之雄剑,常常出匣自鸣,语惊天下;杨绛则如青光含藏之雌剑,大智若愚,不显刀刃。”的确钱氏夫妇身上,有一种现代社会所缺失的宁静力量。而在云乔的传记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种力量。读过他们一生情缘之后,也让我觉得更加接近幸福的真谛。读一本好书,收藏一段光阴,收获一种领悟。值得!


 如此星辰如此月:钱钟书与杨绛的旷世情缘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