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奋进

出版日期:2015-11
ISBN:9787510839815
作者:梁漱溟,熊十力,唐君毅,徐复观,牟宗三
页数:240页

作者简介

本书所辑梁漱溟、熊十力、唐君毅、徐复观、牟宗三五位国学大师的文章,自述其青少年时代怀乡忆亲、读书做人的经验,行文浅易清晰,内容亲切感人。五位大师出身贫寒,目睹近代中国的激荡与变迁,自觉奋发向上,探索学问,一路走来,成就了非凡的学问和人格,留名于中国文化史。回望大师们的人生轨迹,其青少年时代意志之坚强,读书之勤勉,心怀之宽广,求真之热诚,仍可激励和启发当今青年一代。
编辑推荐:
1. 这是一本了解梁漱溟、熊十力、唐君毅、徐复观、牟宗三五位大师青少年时代求学历程与人生轨迹的必读书(书中附有五位先生珍贵的生平照片)。
2. 本书所选录的文章具有代表性,内容亲切感人、催人奋进;读来令人体会到生命本身宏大、向上、自强不息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激励当今的青年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奋斗。
3. 本书入选香港中文大学推荐书目。
4. 当代著名哲学史家刘述先作序;青年思想家、学者余世存撰文倾力推荐。
精彩书评:
我虽自幼不断地学习以至于今,然却不着重在书册上,而宁在我所处时代环境一切见闻。 所谓自学应当就是一个人整个生命的向上自强,要紧在生活中有自觉。单是求知识,却不足以尽自学之事。在整个生命向上自强之中,包括了求知识。——梁漱溟
这部书最令人激赏的是,展现出来的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实存的体证,令人感觉更为亲切。了解这几位前辈的学术,自然必须读他们大部头著作,但把握这常惺惺的一念,有生命的奋进的向上心,有对于世界人生的悲情,这已经有它本身的价值。——刘述先
这些文章写作时代相隔半个世纪之久,集中于诸子们的青少年时代生活。我们读他们的文章,亲切是不用说了,最让人感动的是看他们如何看待自己走过的道路。他们以后来成圣成贤的心地回望自己的青春少年,把握到其青少年时代的诸种人生轨迹或线索,对读书生活的回顾,对父亲、母亲等至亲的孺慕,对师友的怀念,对流行思潮的怀疑或消化,都值得我们记取。正是这些线索成就了他们。——余世存

书籍目录


我们身边的燃灯者(余世存)
原版序(刘述先)
梁漱溟
梁漱溟简介
我的自学小史
熊十力
熊十力简介
与读书周刊
读 经
黎涤玄记语
唐君毅
唐君毅简介
怀乡记
记重庆联中几个少年朋友
民国初年的学风及我学哲学的经过
六十年来中国青年精神之发展
徐复观
徐复观简介
我的读书生活
有关熊十力先生生平的只鳞片爪
我的母亲
牟宗三
牟宗三简介
说“怀乡”
关于“生命”的学问

内容概要

梁漱溟(1893—1988),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冥。生于北京,祖籍广西桂林。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新儒家早期代表人物。
熊十力(1884—1968),原名继智,号子真,晚年号漆园老人,湖北黄冈(今团风)县人。著名哲学家,现代新儒家开山祖师之一。曾任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教授。
唐君毅(1909—1978),四川宜宾人。著名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出身书香门第,接受过良好的旧学教育。曾任教于华西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曾任江南大学教务长。
徐复观(1903—1982),原名秉常,字佛观,湖北省浠水县人。著名学者,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曾任香港新亚书院、新亚研究所、东海大学教授,《华侨日报》主笔。
牟宗三(1909—1995),字离中,山东栖霞人。著名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一生研究东西方哲学,以康德哲学为桥梁融通中西哲学,将中国哲学推向世界。曾任教于华西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浙江大学、东海大学。


 生命的奋进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大陆的教育体制下,天然地认为,大师的生成是“三好学生”式的,即努力读教材,然后考出好成绩,这些对于自然科学或许是有用的,对于社会科学或许是有部分用处的,可就是培养不出人文大师,所以近70年的教育,或者近40年的教育,在人文教育方面零成果,实在令人尴尬也令人困惑。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最近读这本《生命的奋进》,忽然有了答案,那就是,学术灵性的奋进,应该摆脱学院的枷锁。《生命的奋进》选取了熊十力、梁漱溟、牟宗三、徐复观、唐君毅的回忆自己成长过程的文章,都是最原始的素材。我们惊讶的发现,这些臻于宗师境界的人,大多是没有受过正规学院教育的,梁漱溟从小的启蒙读物是画报,熊十力就读过几年私塾,但他们取得的成就,却虐杀了学院派,是因为他们天资高吗?或许是的,但也有部分原因是,学院体制扼杀了和他们天资一样高甚至更高人的学术灵性,此消彼长了。这些人尤其是熊十力、梁漱溟从小没有接受正规学院教育,但却有机会接受社会教育、有机会自我突破,原创力自然就强了。所以,大陆的学生和家长读这本书,肯定会诧异,因为这些大师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习好的学生。香港中文大学把这本书给大学生看,真是高明,因为看了这本书,有天赋的学生自然就明白了“学习”和“学术”的差别,学习好是指学会了教材取得了分数,学术则是博采众长的领悟。这本书还可以看出学院与传统的区别,学院派重量,要求规定时间内读多少书,要求在一篇论文中引用、参考多少书,这是长处也是弊端,就是多而不化。如熊十力让徐复观读《读通鉴论》,徐不耐烦的说读过了,这个读只是学院式的浏览,浮光掠影而已,然后经熊十力一骂,才幡然悔悟,对于经典多读多领悟,而不是看过就完事了。显然,快餐式的阅读,是不利于领悟的。西方求量,自然就不可能有这种反复咀嚼。当然了,这里没有否定西方学院派的意思,因为我们现在的灌输教育还不如西方学院派。只是,对于人文教育而言,让学术灵性奋进,可能是最适合的道路。
  •     趁年轻,踏着大师的足迹前行吧“有这样一批智者,他们的身躯可能在数百年前就已经离开,但是他们的名字在今天依旧耳熟能详,他们的思想至今被后世人永远奉为经典。”一如孟德斯鸠所言,大师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脊梁和砥柱,也隐喻着人类思想的高峰。那么,谁是大师?什么人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之为大师?《生命的奋进:大师的青少年时代》集纳了梁漱溟、熊十力、唐君毅、徐复观、牟宗三等五位国学大师的文章,选录了五位大师自述的青少年时代怀乡忆亲、读书做人的经验,所展示的也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实存的体证。捧读之,仍可激励、启发当今青少年一代。 “出我不意,袁即从我身右侧走过,其身量似若短于我者,而宽阔于我,头发斑白,既不蓄须,亦不修面,着军人旧服装,殊欠整洁,显然蔑视此一重大典礼。”记录这一细节的,是《民国报》记者、后来成为一代大儒的梁漱溟。“从一个历史研究者的角度看来,我认为就算再过一百年,梁先生仍会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单因为他独特的思想,而且因为他表里如一的人格。”美国汉学家艾恺曾如是高度地评价,“这位‘中国的甘地’跟甘地先生一样立下功德、立下言思。” 大师并不是谁给的封号。请记住,大桥是由桥墩举起来,人的力量源于知识的叠加。一个人的青少年时代,也就是打基础、筑桥墩。青少年是时代的浪潮,一个向上青少年,不但有着向理想进军的雄心壮志,还有认识时代和社会的睿眼。简言之,大师之所以是大师,就在于能够穿透时代,关注当下以及整个人类生命当中所关心的重要问题。 梁漱溟的《我的自学小史》恰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自幼生长在一个维新思想、家庭气氛开放自由的环境之中,年少时竟未背诵过四书五经。这让贯中西的著名哲学家与哲学史家、当代新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刘述先教授颇感惊诧。年少时,梁漱溟“为往圣继绝学,为来世开太平”,语带狂妄,却是他对中国命运的痴心观照。这里有跃动的生命力。回望大师们的人生轨迹,其青少年时代意志之坚强,读书之勤勉,心怀之宽广,求真之热诚,仍可激励和启发当今青年一代。 发表于2016年03月27日《广州日报》B04版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6-03/27/c_128836914.htm----------------------------------------------------------------------------------------------------------原创稿件,谢绝任何网站、新闻客户端、微信公号等以任何形式不署名的转载,若转载或商用请致函致电商洽(qq:472176745)。反对任何形式的、未经同意的把稿件署以自己的名字在媒体、自媒体及互联网平台刊登或发布。但是,欢迎转发和分享至您的朋友圈。    新浪微博,欢迎互粉:http://weibo.com/1391089223/
  •     这本书很老了,是70年代香港出版的,此次再版,除补充熊十力文章外,其他大师也补充了很多,较为全面地概括了民国时期的文化大儒。从中可以看到他们是怎么成长的,看他们的书,听他们隔空的说教。   本书所辑五位国学大师的文章,自述其青少年时代怀乡忆亲、读书做人的经验,各位大师篇幅不均,从字数上来看,梁和徐占据了较大篇幅,而熊十力则寥寥数篇,略显单薄。五位大师出身贫寒,目睹近代中国的激荡与变迁,自觉奋发向上,探索学问,一路走来,成就了非凡的学问和人格,留名于中国文化史。“这部书最令人激赏的是,选录的是五位学问家探索学习的过程,展现出来的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实存的体证,令人感觉更为亲切。”   与青少年历程的自述,大师们奋进的向上心尤为打动自己。除了赞叹那份久而弥坚的对这个世界、对学问探索的激越,更钦慕他们少年立志和清晰地立定于那个动荡世界的决心与勇气,当然,还有远见卓识。梁漱溟说,“我虽自幼不断地学习以至于今,然却不着重在书册上,而宁在我所处时代环境一切见闻。所谓自学应当就是一个人整个生命的向上自强,要紧在生活中有自觉。单是求知识,却不足以尽自学之事。在整个生命向上自强之中,包括了求知识。   如今大师们大多已经作古,也许掩卷之后,你难免失望之感。“这些大师,还是逃不了说些千百年的陈年老道理来忽悠读者”。米德将人类文化分为三种类型:后象征文化,互象征文化和前象征文化。“前象征文化”是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父辈的过去就是后辈的未来。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是老一辈理所当然应该做的事情,也是他们的责任。但是在时代的剧烈变迁中,年长者的智慧遭遇了滑铁卢,他们不再是后辈们信赖的榜样,在引导上也时常捉襟见肘。   过去的大师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呢?也许从《生命的奋进》中,你可以窥见青春期对于大师的意义,目睹大师是如何成长起来的,斯坦利·霍尔认为,青春期是人类的一个过渡阶段,意味着个人心理形态的突变和危机,而文化因素对于青春发育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大师们身处的时代,成就了他们,甚至很难说是大师们改变了时代,还是时代改变了他们最初的成长方向。   最终,他们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巴赫金说:“一切真正伟大的东西都应当包含笑的成分”,而这里面你丝毫也笑不出来,从大师们的回忆中,你能读到生命的奋进,也能读到生命的苦楚,读到一种克制或隐忍。读完该书,你可以了解那个时代,或者了解生命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的境遇。也许这对于当下的生活,仍旧不啻为一种特殊的教育。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极受震动与感发!
  •     是韧勉推荐的书。找不到老版的,新版的封面不是很喜欢。内容来看,对新儒家看过的实在不多。看过梁先生的一些著作,有很多感性的地方。其余人里面,熊先生的笔墨太少,没法形成印象。对于牟宗三先生的一些文字比较认同。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