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怕死

出版社:浦东电子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10
ISBN:9787900360663
作者:孙侃
页数:367页

作者简介

这本书以“患者叙述”形式反映心理疾病问题,以科学、客观的态度,系统、细致地展示了一个特殊群体的鲜为人知的心灵世界,对其心理疾病的起因、现状和患者的痛苦和期望进行了记录。

书籍目录

1 自序
2 洗不净自己
3 湮灭少年的抑郁
4 窥淫者说
5 一个多疑症患者的自白
6 别再骚扰我
7 可耻的收藏
8 爱上那朵并蒂莲
9 我是个奇怪的女贼
10 我怕死
11 披着女装的男人
12 畸爱着我的父亲
……

内容概要

孙侃,1964年8月出生,浙江省慈溪市逍林镇人。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在司法系统工作10余年。已出版人物传记《张可久传》《屈原传》《哥伦布传》,散文集《在俯瞰中放松》,纪实文学《我怕死》《我的心里有个魔鬼》等个人专著10余种。
1998年起在从事文学创作的同时研究社会心理问题,并写成在大量文章。已发表社会心理纪实、心理研究报告和教育心理学文章40万字,被全国多家报刊转载。


 我怕死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我平时很少看这么厚的书 但这本书我一天就看完了。说实话 有些案例挺触目惊心的 一个人 不管他多大岁数 不管他曾经是一个多么健康 正常 活泼开朗的人 只要受过一次过大的刺激 这个人是会疯的 至少是扭曲 变态健全的人格是最重要的!
  •     只是在书店浏览过当时和同学一起那个同学看了之后直说想吐我倒没什么反映突然发现心理变态不仅仅是平时开玩笑时说得那么简单这些人其实也不想这样却不得已也很同情他们也希望不要再有这种奇怪的病了记得第一章写得是一个洁癖的人平时总被同学说我有洁癖我还以为自己真有洁癖后来才感觉到自己还算好
  •     看到了这本书,心里抽了一下。高中时看的第一本心理学著作,在图书馆借到,并在好友之间流传。从此开启了我对心理学的痴迷。那个时候貌似看这本书还觉得好害怕的说。不过案例确实很经典。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性别认同障碍能跟同性恋能是一回事么!真被这种“专业人士”打败了。全书充满了身为一个正常者对异常者高高在上的偏见,简直不能更恶心=。=
  •     12年前的书,现在看起来简直感觉像上个世纪的东西。书里面充满着不自知的偏见和矫饰,作为一个心理从业者尚且如此更何况普罗大众。看完只觉得女性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里的被侮辱和被损害的默认地位并没有随着教育普及而得到根本性的改善;青少年性教育对基本人格形成的重要性一直被忽视(这方面要感谢互联网普及);抚养小孩真是一件困难的事,以及里面那个女装癖的医生好萌。现在看来里面很多所谓的典型病症并不是心理疾病,作者在文后附上的所谓治疗方案机械死板,不清楚现在国内心理治疗情况什么样,但是如果本质上和作者立场思维一致的话,那心理疾病患者简直太可怜。
  •     ……
  •     文字水平三星,专业水平一星半。当纪实文学看吧,作者非要摆出一副自己专业客观的样子;当个案记录看吧,批判和歧视的姿态和煽情夸大的文风又着实。。。
  •     心理的真实案例堆积在一起。虽然让我认识了很多心理症状,但多以第一人称“我”诉说的形式,所以感受会更强些。不错,很过瘾,也很害怕
  •     恩,初中第一次接触这类,这本书当时对我的感触应该是很深刻的,至少过了十几年,我还是印象很深刻,平实的记录可能比单纯的访问更加深刻人心。
  •     总觉得像是编造的。
  •     这种将同性恋以及颇为极端频繁的性幻想也视为心理变态的奇葩书籍,呵呵!明文书写请勿当做猎奇观赏,但第一本以第一人称自叙/可供影视创作者参考等等字眼又在扇自己耳光。
  •     只有问题,没有答案。
  •     突然想起来高一看的这本书。一定是它将我带入了黄暴重口承受能力强的世界。
  •     只能说中国的心理学跟国外的比真心差一些,这本全是国内好点的了,但是还是差些,这本书把同性恋定以为病态,这种观念是否太out。
  •     这也能叫客观?心理患者的道德自我压迫让人心疼。
  •     时代在发展 科学要进步
  •     不适合我看
  •     我的启蒙读物
  •     患者自述尤其的真实直观,心理疾病真的不容小视
  •     不怕苟同同性恋是心理疾病这一点
  •     怪吓人的……
  •     对于现在来说,这本02年的书籍实在是过分落后了。看完只能说对这些心理疾病的名词有了初步印象。
  •     看在他是02年的书我勉强接受很多观念上的问题。虽然是病例介绍但是过分戏剧化的描述方式让人极度不适,另外字里行间「正常人」的优越感更是微妙,并且这种优越感和所谓实录的问题并没有多大关系而更像是一种社会形成的伦理道德观念。当然我得承认我所有的不适感都是来自他对同性恋「心理疾病」的病态定义。所以说这本书大概可以当做社会学的纪实材料,心理学著作哪怕只是病例分析报告他都差得太远,而且从社会引导的角度来说还有误人子弟的嫌疑。
  •     “出版人物传记《张可久传》《屈原传》《哥伦布传》”
  •     全部读完。感慨万千。人真的要学会自我调适。不然最后得失之间会失去自己。
  •     总觉得有点怪怪的。
  •     小学不知初中时看的第一本心理、精神等方面的书,那时候只敢偷偷看。
  •     「请不要以猎奇丶消遣的心态阅读此书,而应抱着科学丶理智和人道主义的态度看待心理疾病和心理变态行为亅(p4)
  •     在大庭广众下看这本书真是太不好意思了_(:з」∠)_
  •     病态的内心尽然如此恐怖!
  •     我再在地底下搬砖搬下去不知道还要读多少本垃圾读物了………这都什么啊 装一副客观的姿态 字里行间透露出所谓正常人的优越感 煽情夸大的恶心文风……连同性恋性幻想都被视为心理变态的奇葩书……OTL……
  •     潦草翻完的书。把homo划为心理变态,虽然带有上世纪遗风但是也够out了,以及这本书一点也不客观科学的描写,文笔夸张似小报,治疗方法等同于没说。作者说不要当猎奇来看然而处处似在展示一个“正常人”的“怜悯”?不客观不冷静的非科学式叙述实在是不好看。
  •     室友说她看这书总感觉“我们”正常人这样活着真好。
  •     你觉得他不正常,讨厌他,生气,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
  •     有点变态。。。
  •     一般
  •     简单介绍一些病态人格而已
  •     读完《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后想起读过的这本书。知道了很多癖好,但对于书中所述的心理变态,不敢苟同。
  •     看完我整个人都不好了,确切的说看到一半就不想翻下去了。病态太多,健健康康成长是多么重要啊!(睡前还是要看《深夜食堂》这种暖心暖胃的书才好 555~~~)
  •     /////////毕竟离不开化的时期很远了//////////
  •     不要歧视某些人,他们只是病了
  •     电子版已删 无需购买实体版
  •     和《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有相似的地方
  •     这书也该与时俱进了,看了下是02年出版的,书里将同性恋也归于心理变态一类。每个症状都是通过事例表达,讲述人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一些矛盾讲的很清楚。但后面的治疗方式不是那么详细而且看上去有点大同小异的样子。
  •     莫名惊诧?他们不过是做了你想做却没能做的事情而已。
  •     读不下去了
  •     村。=。=
  •     当年同性恋还被归为变态心理疾病(-_-;)
  •     初中就看过,于是确切的明白自己是个十足的变态
  •     三点五星。例子都较典型,笔法加工得有些别扭了,但总体生动。
  •     挺无聊的
  •     事例很真,更多的是站在患者的角度叙事,没有过多的主观议论和引导,能够清晰明了的知道心理疾病患者发病原因和发病时的心理生理状态,能让人对他们有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     他们的叙述很吸引人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