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书评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0
ISBN:9787532709274
作者:司汤达
页数:581 页页

大时代中的孤独

19世纪法国作家司汤达名著《红与黑》被评价为“一部伟大的政治爱情小说”。主人公于连出身贫寒,却雄心勃勃,幻想有朝一日穿上将军服,做拿破仑那样建功立业的伟人。但卑贱的身份让他难以如愿,又企盼穿上僧袍成为年薪10万法郎的大主教。为达此目的,他绞尽脑汁诱惑市长夫人和侯爵小姐,最终因枪击市长夫人罪行败露,被送上断头台。一百多年来,这部发人深思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经典,受到全球读者的交口称赞。《红与黑》通过于连的遭遇,集中反映了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法国当时的时代特点,再现了当时复杂而尖锐的阶级斗争:统治阶级与平民之间的斗争;统治阶级内部贵族、僧侣、大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作者司汤达像一个老练的解剖家,怀着无比的憎恨,一层一层剥开统治者的伪装,深刻而彻底地揭露了封建王朝的腐朽,贵族的狂妄、残酷、怯懦和无能,教会僧侣的虚伪、贪婪、卑鄙和无耻,从而阐明了其必然灭亡的命运。《红与黑》这部作品的时代背景是法国复辟王朝末期,1830年7月革命前夕。横行在政坛的,是贵族、僧侣和大资产阶级。但经过法国大革命的洗礼以及拿破仑统治的法国,再也不是铁板一块。封建制度已被摧毁,资产阶级等价交换的原则已经在社会生活汇总占主导地位,资产阶级自由平常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但旧的贵族和僧侣阶级却以十倍、百倍的疯狂与仇恨,对第三等级进行残酷的迫害,企图全盘恢复封建制度。面对这样的现实,司汤达再现了这个令人诅咒的黑暗时代。在揭露贵族的同时,作者司汤达的矛头也指向了教会。当时的教会不仅是统治阶级的帮凶,而且是实际上的统治集团之一。司汤达愤怒地解开了教士的伪装道德袈裟,指出教士就是奸细,他们的名字是跟虚伪卑鄙贪婪无耻融合在一起的。在教会的内部也像官场一样,进行着职位的买卖和互相倾轧的派系斗争。卑鄙无耻的小人只要获得主要的欢心便可步步高升,而财产也就会随着相应增加。在神学院里,个个都希望发大财,一听到钱,那些死板的道貌岸然的面孔马上会变得垂涎欲滴般贪婪。而在于连这样一个平民出身的知识分子身上,作者司汤达赋予了自己年轻是美好的梦想和性格,并用朴素而炙热的语言,从心底赞美了他。“照我看来,他是一棵美好的植物,他的性格,还没有从仁慈变为狡猾,像大多数人那样。”于连短短的一生,其实就是一部反抗的历史。于连的反抗,诚然主要是从个人利益出发的。他采取虚伪作为斗争手段,想挤入上流社会,做主教,做军官,发大财来改变自己所处的不合理状况。许多评论者都强调了于连的野心和虚伪,把他看作“野心家”和“伪君子”。其实,于连的性格始终交织着良知与野心、热情与虚伪、真诚与作假的矛盾。他出身平民,为了争取幸福生活,努力实现出人头地的目标,但最后以失败告终。他的毁灭不仅有外在的因素,内在思想上的因素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认为,人对优越的渴望起因于自卑感及对自卑感的平衡与超越,这种超越成为一个人力求获得承认和优越感的基本动力。运用个体心理学理论剖析于连的心理机制,可发现他的性格特征和行为范式都与其内心的自卑感和超越意识有关,正是在对自卑的不断超越过程中,于连的自我价值得到张扬,展现出耀眼的人格魅力。一方面,于连身上具有激情、自尊、执著、勇敢及真诚;另一方面,又有社会现实与时代风尚强加给他的野心、虚荣、虚伪。前者是于连性格的本质,后者是社会对他的异化,二者你弱我强、此起彼伏的斗争演绎了于连曲折矛盾的人生历程。《红与黑》这样一部被誉为“西方红学”的厚重的作品,可以说为见仁见智者提供了足够广阔的天地。然而正如曹雪芹当年苦叹“谁解其中味”,司汤达曾预言说“我将在1935年被理解”,他承担起了“人心的观察者”的重担,《红与黑》在表现人物的现实生活时表面上多倾向于描写精神、情感、爱情、婚姻方面,实际上却对这些方面所蕴含的心理内容赋予了深刻的现实意义,使其中贯穿着社会性的主线,作品透过人物的心灵深处,折射出社会氛围和时代特征,使之成为一部不朽的文学巨著。


 红与黑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