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我老的老头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7-1
ISBN:9787506326308
作者:黄永玉
页数:215页

作者简介

“文革”过了,我们下了三年乡又回到北京城了,在周恩来总理指示下,我和一些人被调到北京饭店去参加十八层新楼的美术工作。我没有画画的任务,只做了一些计划书的书面构想,比如哪一层会议室画些什么,摆什么,什么格式,请谁搞谁画最合适之类设想。也不一定按时上班。做具体工作的都是海内高手,我分内的工作也不怎么操心。

书籍目录

北向之痛
我少年、青年、中年、暮年心中的张乐平
大雅宝胡同甲二号安魂祭
大家张伯驹先生印象
离梦踯躅
这些忧郁的碎属
给这个党员打分
化雕塑家郑可
米修士,你在哪里呀!
不用眼泪哭
余所亚这次真的死了
白头增老之歌
云深不知处
大末怀先让

内容概要

黄永玉湖南凤凰县人,1924年7月9日出生。受过小学至初中二年的教育。16岁开始以绘画及木刻谋生。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民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美术学院教授。写过诗、杂文、小说、剧本。出版过画册、诗集、杂文集、木刻画集。在中国内地和香港、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开过个人画展。


 比我老的老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8条)

  •     2006年夏天,去了湖南韶山、张家界,当然一定要去湘西凤凰。因为沈从文的《边城》,凤凰在脑中萦绕了近三十年。黄永玉关于表叔的一些文章,使你愈发想去看看。当然,还有熊希龄的缘故。一个偏僻的小城出了这么多的名人。陆陆续续看过黄永玉的一些回忆文章,关于表叔、张伯驹、齐白石、李可染的描写传神、感人。一到宾馆,就发现了黄永玉的《比我老的老头》。兴奋!在凤凰的两天及回来的路途上一直有此书作伴。关于张伯驹、齐白石的描写很短,喝红菜汤、拿点心,很传神。张伯驹少年风流,老年凄惨。齐白石则前半生艰辛,后半生风光。最多的是写表叔。表叔
  •     我在笑,盯着电视里的他。先生依旧是几年前的模样,清瘦,贝雷帽歪歪地戴在头上,大大的烟斗时不时地放在嘴里猛撮几口,抱着脚在草地上滚来滚去,笑时半眯着眼,孩童般的顽皮。 央视十的《人物》为先生拍了一部60分钟的纪实篇,分上下两集播出。60分钟的时间游画完了先生的一生,终是不够的,如同一幅写意的中国画,眼看着远山近景就要错落得有情有致了,眼看着墨痕断处听江流的洒意就快出来了,却在最后时刻顿了笔,叫人心中很是不快。不过,任你是再好的编导,任你有再好的剪辑,都是不够的,远远不够的。那个当日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这个今时长川中我行我游的摆渡人,又怎肯拘泥于他人60分钟的旁观呢? 曾有幸见过老先生一面,在他的老家湘西凤凰。彼时的我还是一名学生,凑巧赶上先生在小城举办自己的画展,又得幸于边城诗社曾君武老人的引见,现在想想,还是幸运的。遇到先生的方式或许有千千种,但是,在他的家乡,在沱江边,在青石板巷中,能够得与先生交谈,应该是不常有的事吧! 先生12岁离家,颠沛流离。 剪影、木刻、雕塑、画画。打架、穷困、饥饿、寂寞、恋爱。狂热的艺术信仰,游走在一个十几岁男孩的江湖里。 19岁初恋,女朋友便是日后的夫人,吹小号给她听,吹得她与他私奔。经历战乱,生活困苦,衣食无着,连小号也失落不见。多年后先生重新买了一把小号,问50多年前的女朋友:想听什么? 画面上,她与先生坐在宽大的可以看见海景的玻璃窗前,头发松松地挽在脑后,面容温婉,眼中盛满爱意。经过岁月的蓄积后那饱含着爱意的眼神更加摄人心魄。谈及一件小事,她歪着头问:我错了吗?孩子般的神情,他笑而不答。 关于那个破落美丽的天堂,这么多年,他们还是念念不忘。 那年他被打成黑帮,全家被赶到一个狭小昏暗的小屋。她生病,请医生也不见好。他拿笔在墙上画了一扇两米多宽的大窗子,窗外是绚丽的花草,还有明亮的太阳。他们称这是他们破落美丽的天堂,而她的病,竟也奇迹般的好了。 大雅宝胡同是先生从香港回北京后居住的地方。同住的有李苦禅、李可染、董希文、张汀,高朋满座...... 那一年,先生28岁,是中央美术学院最年轻的老师。 文革时,也是这些人被关在一起。多少的光阴、生命、血、眼泪。多少的劳累、痛苦、羞辱、恐惧、多少的牵肠挂肚,思念家人和朋友。 先生眼中的文革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戏剧,遗憾的是票价太贵。七十多岁的李苦禅可以若无其事地将几百斤一铁车的垃圾倒进垃圾坑,当书生气十足的李可染手臂和嘴唇都在颤抖时,先生在心里向他呼喊:“顶住啊,老头!怕不怕都是一样的,一定不要倒!” 曾经住在大雅宝胡同的老人,如今剩下的也应该是屈指可数了。那些斜阳,那些旧事,那些陈酒,那些老友,都成为了先生生命中最忧郁的碎屑。 先生在湘西凤凰古椿书屋的一幅画中的跋上写道:老屋三间,坐也由我,睡也由我;老婆一个,左看是她,右看是她。每次老先生回家,凤凰的老百姓就像过节一样,敲锣打鼓地欢迎他。从意大利的无数山庄到香港的山之半居到北京的万荷塘,真正能让先生的心得以所系,魂得以所牵的依然是沱江边那个叫夺翠楼的屋子和文庙巷中的那棵老樟树! 很多人说先生的人生极富传奇色彩。于是人们拍摄他的经历,书写他的故事,然先生在写回忆自己的文章时却用“仿佛是别人的故事”为名。 仿佛是别人的故事,曾经的困苦感伤都是别人的故事,所以先生会在80岁的时候开大红的敞蓬跑车,会在草地上抱着小狗滚来滚去,会随性至真笑得心无旁骛...... “在湘西长大,从小看杀头,生死的概念不一样......将来,骨灰也是不要的。”先生这样说道。 先生叫黄永玉,人们尊称他为先生,他喜人唤他老头!
  •     没有任何头绪,想到啥便写啥。沈从文晚上从黄家出来,一路与黄永玉的老爸喊着、呼应着回家。突然想起小时候晚上从姥姥家出来。胡同里黑黑的,一个小孩子实在怕得紧。于是,姥姥就站在门口,看着我走过去。“到哪了?”“XX家门口了”。。。“到哪了?”“到胡同口了,回去吧,姥姥”“你小心点走”。。。一转眼,发现自己过了那个害怕的年龄,姥姥也到了八十多岁。“他妈的,谁把我的时光偷了?”是啊,谁把老子的时光偷了?果真是再回首,恍然如梦啊。有时候,真的很羡慕黄永玉,好希望自己当时也住在大雅宝胡同。那时候的北京还是老北京的味道,那时候的北京还不像现在处处现代化,处处人赶人。更何况那时候的大雅宝住满了大师,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听说佩珠载的那棵红石榴树已经长成大树。。。树若有知,会记得这段漫长的甘苦的。”总感觉和《项脊轩志》的“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有异曲同工之妙,充满了感怀,只是归有光更为伤感。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通过黄永玉的笔墨,熟知了那些大家,了解那些大家生活当中的快事。
  •     找了一个不全的txt,发现漏了备受瞩目的沈从文部分,又从头开始看另一版pdf……理解了之前看到的“中国知识分子长期盼望的政治统一,将从他们手中夺走对学术生命最为关键的自由”
  •     可爱的老头儿,活得如此达观。有幸成年前看过一些类似的较幽默作品,不然以我性格,容易沉溺于悲伤之中难以自拔。
  •     可爱的老头!
  •     希望几十年后回首少年时,我也能拥有这些经历人间炼狱依然乐观幽默的可爱老头们的豁达和通透
  •     有人用可爱形容老头儿,总觉得十之八九还不够精准。读到他与沈从文对坐看杏花处,就想到洪升的《长生殿》样的生生死死。在烟云弥漫里,他说,总是会感到年轻那时模糊的暖意。几次泪溢,爱上了这老头儿。
  •     非常喜欢这版的封面
  •     黄永玉好有钱!
  •     要很用心的去查里面提到每个人的历史背景,发现那时候的文人气节真高
  •     钱先生一家四口四副眼镜,星期天四人各占一个角落埋头看书,这样的家我头一次见识。 我青年时代,有个七十多岁的忘年之交,他是位当过土匪的造枪铁匠。我曾请他锻造过一支鸟枪。他常用手直接从灶膛里把烧红的铁管捏出来,随即用铁锤在砧上锤炼。我提醒他应该使用铁钳时,他匆忙地扔下铁管,生气了:“你嚷什么?你看,起泡了!烫得我好疼!” 也就是说,我若果不提醒他,捏着烧红的铁管是不会痛的。真不可思议。一出安息乡他就弄错了方向,两天之后来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平丘地带。四周静悄悄却埋伏着杀机。 陆志庠不知道他正走在国军和日本军对峙的两条战壕中间。双方上千支机枪步枪准星都瞄准着这位不知死之将至的旅行者心脏。干吗不开枪呢?可能都在纳闷,这家伙那么有恃无恐,怡然自得是何方神圣?
  •     隔了十几年,许生从我书柜里翻出这本书,重读还是兴趣盎然。
  •     人间至味是清欢
  •     每篇都真诚 写从文表叔那部分尤其打人 兼带着怀己
  •     黄先生的记述非常平实生动鲜活,尤其是沈从文、陆志庠、苗子郁风三篇,特别出彩。书中大部分人都不熟识,有些甚至连名字都没听过。书中引过一句詩:如何八卷临安志,不记琴操一段情。此书又何尝不是在弥补“临安志”的缺漏,使这些美好却带有伤痕的灵魂得以为人所知呢。
  •     一梦醒来,我竟然也七十多了!他妈的,谁把我的时光偷了?把我的熟人的时光偷了?让我们辜负许多没来得及做完的工作,辜负许多感情!
  •     人死如远游,他归来活在人心上。
  •     很可爱,不过没太读下去,第一遍就是钟书先生
  •     01-02/2016
  •     只有活了近一辈子的人才能写下这样的回忆文章,回忆的是那样一群品质芬芳之人,又经历了那样荒唐的年月,读来觉得美好又唏嘘
  •     好喜欢这个老头!
  •     老早以前读的了,印象极好
  •     很有意思的人。那个胡同氛围真真吸引人。
  •     老头挺真实的 电子书,没看全……
  •     关于讲故人的文章,和徐晓的深情相比,我更喜欢黄永玉的。那么生动,那么善良,那么真性情……其实光看他回忆表叔从文,我觉得买这书就值了。
  •     诙谐幽默的闲叙
  •     这本书特别适合送给一个画画的朋友。我爱死了这帮人,专注、认真、才华横溢、有思想有见地、待人真诚。在他们身上,能看到老式的风骨。这种风骨,我喜欢得要死。
  •     随便看看就好
  •     赤子心肠
  •     读的时候太感慨,那时候年轻,读完的午后做了一个关于被斗被剥夺自由的噩梦;然后从此见到黄永玉优点莫名惊悚,绕着走
  •     黄永玉这个人率性。别人对他的评价是老顽童,可是从他自己的文字看来,顽而不老。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可以侧面窥见文革,那个时代的荒唐和其带来的伤害,但更让我感动的是,在那个时代里的人,他们受的折磨是让人揪心的,可是他们的人格与担当,他们的风骨与情谊,也不是当下可以比拟的。
  •     风吹钟声花间过,又响又香
  •     但愿人长久。
  •     跃然纸上
  •     孤陋寡闻啊,里面提到的好多名人都不认识,不过在赣州这段看得很有意思,想象他们当时住在哪里,发生哪些故事
  •     #2017/14#
  •     黄老的文字力有一种天真的顽劣
  •     可爱的老头。
  •     文字真生动,湘西出人才。
  •     好
  •     老小老小。可爱的老头。
  •     被封面吸引。朋友,理想。
  •     白岩松给东西联大的学生推荐这本书,说自己喜欢跟老人呆在一起,他骨子里还是那个怀揣着理想主义的愤青,现实少的在过去去找补。反过来讲现在总在讲情怀说规矩,正是缺什么想什么吧。最后一句正题:这个老头儿太有意思了 哈哈哈
  •     应该缺了几篇,下次补
  •     有趣又平实的散文集,讲述的都是那些如雷贯耳名字的日常,感觉眼界又提升了呢~开始粗口有点多,后来就完全好了~
  •     黄老的书读起来浓浓的大家味,朴实无华又有趣有料!
  •     想起了一个衰友曾经看到我读这书时,随口说出黄小玉呀。作为一个搞工艺美术的,才发现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黄永玉的猴,总之画好一样东西,再会写个好文章,更是锦上添花!不红都难。
  •     最近心绪不宁,先生使大笑,谢谢。又有心钻研书法绘画,可懒惰人,没法子。他妈的,还是尽力吧 书其实有很多问题,没有时间线,没有前序后拔,编者话,没有文章初刊源,有些不满吧,在脑中折磨编辑到半死,就这样。 再,图中绘画没有留名,封面没有留名,有版本言 丁聪绘,也没有在手,不好说。总之,编辑傻逼
  •     人都说黄永玉最是风趣不过,我觉得是。你看这本书的封面,一个咧开嘴大笑的老头,这种乐观豁达表现在幽默的文字和生动的故事中,调侃辱骂老师的学生像个臭花生,暗自戏谑“胆小”的张乐平,每每读来都让人发笑。可是你再细读,老师被辱骂的难过,张乐平眼睁睁看着身边友人被炸死的惊恐,让人笑过后,心里还闷闷地疼。 不光我疼,对于过去,黄永玉也是痛心的吧!痛心有三:文化精英们辜负了大好年华,不能再多做些热爱的工作;岁月太匆匆丢失了那些年的人事真情,难能再和老朋友们一起谈天说地;中国文化断了根,中国人失了敬畏……这该是历经了多少沟沟坎坎的老人内心最深刻的反省,他用文字一点一滴的渗透出他的痛苦挣扎,让你翻到封底才会真正意识到,这些如冬日凋零干果般的故事和过去,颜色虽还好看,却已沉甸甸在时代的浪头,也沉甸甸在人的心头
  •     羡慕。
  •     偶然瞥见有人标注本书,发现自己早已记不清是什么时候看的了,只记得寥寥数语、质朴简单、又幽默又心酸的文字勾勒的几位老一辈学着形象跃然纸上,黄老的文字和他的画作一样神似,每次看这些老学者的文章总是感慨万千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