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和手帖001:我们终究是一个人

出版日期:2014-8-1
ISBN:9787508646940
作者:苏静 主编
页数:160页

作者简介

第一本特集,我们一起来探讨有关“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在人群中,我们是别人的儿女、别人的父母、别人的同事、别人的好友。
在人群中,我们有的是一对,有的是单身,有的是独居,有的是群居。
在这个地球上,有几十亿人,但是,我们终究都是一个人。
这个社会,很多时候,并没有准备好去接受“一个人”。
面对自己,如何去享受“一个人”?
《我们终究都是一个人》特集收集了十几个“一个人”生活方式样本。
关注一个人,只关注“你”的感受。和自己对话,独立思考,回归本真。
《日和手帖•我们终究都是一个人》特集,专访多位国内外知名设计师、作家、旅行者,用他/她的人生经历,具体呈现“一个人”的生活状态,真实表达“人与物”与生俱来的和谐关系。
跟随美国漫游者马丁远离人群,深入丛林,漫游野生生活;在“多相工作室”探讨公共空间如何照顾好个人;听伍科、李皆乐夫妇解读“三是两听”的一个品牌、两种天性,伴侣间的短暂独处和分开旅行;“善衣局”局长李登廷从“鹤”到“云游”,将传统文化的符号穿在身上;董攀用八年时间经营独立品牌,高呼“Life is nothing”,随心而动玩生活;看游走世界,寻找生活器物的文林如何保持与人和物的有限社交……更有加班、提案、停电“生存工具盒”的贴心建议;日本小林和人杂货店永恒如新的日常设计赏鉴;日本男女的一个人饮食调查:“一个人去哪儿吃好?”
独家访问日本摄影师森荣喜、台湾平面设计师聂永真、字体设计师应永会、插画家兼跨界艺术家张小溪、自由插画师张卤猫、自由创作人阿鹏、泡否(powerful)科技创始人兼CEO及情趣咨询师马佳佳、日本作家山本文绪和新井一二三。
什么是“日和”,就是好天气,美好的。
什么是“手帖”,就是记录本。
“日和手帖”,就是记录下美好一切的本子。我们期望成为生活美学的记录者和造物者。
“日和手帖”,或者说本身并无意义,它被赋予的是:
一个有关日系生活方式的MOOK。一个众筹造物的全新生活品牌。探讨人与物的关系。一起寻找适合日常的生活美学。

书籍目录

「群访」
Alone Yet Not Alone
「生活方式」
漫游野生生活 远离人群,漫游者马丁深入丛林
公共空间中的个人 多相工作室:公共空间如何更好地照顾好个人?
各自旅行的三是两听 一个品牌两种天性,背着不同的行李去旅行
从“鹤”到“云游” 将传统文化的符号穿在身上的善衣局局长李登廷
Life is nothing 八年时间经营独立品牌,随心而动玩生活
与人和物的有限社交 游走世界,寻找生活器物的文林
停电时没有比烛光下玩纸牌更好的娱乐了 加班、提案、停电时的生存工具盒
永恒如新的日常设计 小林和人的杂货店,挑选富有新价值的日用品
一个人去哪儿吃好? 日本男女的一个人饮食调查
一个人坐下用餐 一人桌餐厅EENMAAL
「人物」
森荣喜 东京独男的日常
聂永真 想再多睡一些
应永会 字里行间的人情味
张小溪 凝聚情绪的自画像
我懂得自己和自己玩 卤猫生活记事
桒悳 阿鹏的私密电台
马佳佳 “性”原本不是什么遮遮掩掩的事情
山本文绪 能拥有这样一段时间,我觉得很重要
新井一二三的独自旅程
「速读」
《乌合之众》 群体中,个人不再是他自己
你永远是我的爱人
「食帖」
单人食谱
不孤独的一人食
虚构一餐
「小说」
死伴
「造物」
一个人的生活用品型录
青瓷的招待
龙泉青瓷 一抹天青

内容概要

受访人
Randy P. Martin,美国摄影师,来自得克萨斯州奥斯汀。曾穿越美国和加拿大,经过52个地域,拍摄沿途风景。
多相工作室,由陈龙、胡宪、贾莲娜、陆翔四人合作创立的建筑设计工作室。他们设计的2010上海世博会万科馆获得国内外多项大奖。
三是两听,伍科与李皆乐开设的工作室,主要经营林曦、陈漫、欧阳应霁、严明等艺术家的作品。
李登廷,服装设计师。2011年,创立个人品牌“鹤”(Crane)。2013年,创立工作室“善衣局”,创立更为成熟的个人品牌“云游”(Wander)。
董攀,Nothing.cn创办人。2000年,毕业于厦门大学。2006年,注册nothing.cn商标。2008年起,自费印刷记录个人生活的杂志《玩生活》。
文林,《外滩画报》生活版资深编辑,日式杂货店“荃二”的负责人之一,现居上海。著有《那些我睡过的床》。
小林和人,1975年生于东京。1999年,从多摩美术大学毕业后在东京吉祥寺开设日用品杂货店Roundabout,2008年,开设OUTBOUND。著有《永恒如新的日常设计》。
森荣喜,日本摄影师。1976年出生于石川县金泽市,毕业于帕森设计学院摄影系。2014年,凭借《intimacy》获得第39届木村伊兵卫摄影奖。
聂永真,平面设计师,现居台北。永真急制Workshop负责人。曾为周杰伦、蔡依林、王力宏、莫文蔚、林宥嘉等众多明星设计唱片封面。
应永会,平面设计师,浙江宁波象山人。2005年开始研究和自学字体设计,汲取古籍汉字字形创作电脑字体。
张小溪,插画家,跨界艺术家,现居柏林。2012年5月在国内出版插画集《Nancy的街头印象簿》。
卤猫,自由插画师,现居厦门。2012年,出版第一册绘本《找到这颗星球》。2014年3月,与Hana合作出版了《吃早餐,彻底改变了我》。
阿鹏,自由创作人,现居北京。2010年创办有声品牌“桒悳SOUND”。
马佳佳,泡否(powerful)科技创始人兼CEO、情趣咨询师,现居北京。
山本文绪,日本作家,1962年生于神奈川。1999年,小说《恋爱中毒》获吉川英治文学新人奖。2001年,小说《涡虫》获直木奖。现居东京。
新井一二三,用中文写作的日本作家,现居东京。已出版《我这一代东京人》《伪东京》《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等。
Dinah Fried,设计师,艺术指导,业余的餐桌布置者。她的作品广泛刊登在《卫报》《纽约客》《纽约》等杂志上。2012年被《美国平面设计杂志》评为值得去看的设计师。
蔡雅妮,不孤独的食物美学短片《一人食》的制作人、导演、后期剪辑,现居上海。
吴小萍,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现为浙江丽水学院陶艺教师。其作品被中国历史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收藏。
撰稿人
马犁,媒体写作者,现居北京。以植树之名在“桒悳SOUND”发声。
晚夕,写作者,自由译者,现居成都。
张悦然,作家。1982年出生于山东济南。著有短篇小说集《十爱》等,长篇小说《樱桃之远》《誓鸟》等。


 日和手帖001:我们终究是一个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在键盘上敲下“mook”这个词时,下面显示了一个红色的虚线。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个词,据说是“magazine”和“book”的结合体,挺有创意的。为什么会接触到这本书呢,是因为我喜爱的画家Nnancy有在里面被采访。图文并茂的书我一直都很喜欢,浏览过后看到很多被采访者都居住在厦门,感觉就在身边一样,惊喜。书本很简单,一个中心,几篇围绕这个中心点展开的采访。被采访的人都是孤独的创作者,或者是独立的创作者。我又想起许维小而美的观点,是啊,我也认为这将是一个趋势,小小的品牌,自己独立经营,只服务一部分志同道合的人,这样的品牌背后站着的是人,温暖的人~温暖人心的品牌。我们终究都是一个人。在这样交通便利,通讯发达的时代。要联系一个人很容易,要遗忘一个人也很容易。在也没有古人折柳相送的场面了,在机场道别时说句回头微信联系。在也没有翻山越岭去看你的时刻了,最少一个小时最多1天就可以从这头到那头。在也没有睹物思人的感伤了,视频键一按,谁的脸都可以出现......在公司刷电脑,在路上刷手机,在家里刷ipad。在这一个随时可知天下事,随时可以联系到朋友的时代,为什么会更加感到不安呢。一切都在身边,一切都唾手可得,为什么还是不满足呢?绕了一圈,我们又回到了自身,安全感只有自己能给予,满足感只有自己能得到,一直往外找又能找得到什么呢。总是这个样子:喂饱了身边的圈,却忘了喂饱自己。
  •     (也不算书评,就是看完此书后,恰好自己有点想写的,其实是此刻自己的心情。)突然间觉得烦躁起来。扔掉手中的Ipad,推开手中刚刚看的书,一下子倒进身后的被子里,脑袋沉沉地什么也不想做。我知道这是我的负面状态又来打扰我了。刚刚刷微博,上面看到的尽都是别人的成功与辉煌,偶有大器晚成的人或者作品,也都让人心生羡慕。书中所写的,也都是别人的故事。看看眼前的自己,一副邋里邋遢的模样,好几天没出门了,外面刺眼的阳光,使我连迈开门的勇气都没有。最近的作息很乱,自从身体检查出不适,我的睡眠像是一匹奔跑的野马,一旦开始就很难让它好好地停下来。每天睡到很晚才起得了床,闹钟根本就像是给空气定的。写不出像样的文字,任何灵感一出现被这夏日的热浪立刻给吞噬了。而我也好几天没有运动了,微博上的项目一该如何交代呢?项目二的写作也拖了7千字。终于一个人住了大房子,拥有了自己觉得很重要的环境和安静的时光,我的生活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松松垮垮,毫无激情可言。这一切,都来源于我的不自信。我有想要的生活,却身在其中不知去享受它。我有梦想,在实现它的这条路上,我才刚走没多远就担心前面是不是很难走了。唉,我这样的性格,怎么能做好一件事呢。这是性格决定的对吗。不,我不能被打败。我可以被嘲笑,但是绝不可以被打败。小时候我不是喜欢画画吗,那为什么不拾起画笔继续画呢?写作的梦想不是一直都在努力实现吗,那就继续坚持啊。喜欢运动那就每天都去啊。想要把自己拍得美美的,那就学自拍啊。做这些事情很难吗?不难,只要去做,就不难。整天待着什么都不做,算什么热爱生活啊。身边有亲人朋友,他们可以在生活上帮我,在心灵和精神上指引我,但是如果自己的心沉下去了,对生活失去热情,那么没有人能够拯救我。能够救自己的,只有自己。某种意义上,生活从来都是一个人的。看书,写作,旅行,运动,摄影……我喜欢就去做,总可以在一件事情上做出名堂来的。诚实面对自己,探寻自己的心,和自己相处,终于我会知道生活的真正意义,也能成为期待中的自己吧。没错,我们终究都是一个人。所以先喜欢上自己。2015.08.07 16:59广州
  •     之前看过肯恩·威伯尔的「万物简史」,他的整合见地对我影响很深。其中的一个概念——大宇宙(Kosmos),意味我们生活的宇宙并不仅是哲学所争议的精神宇宙或是物质宇宙这么简单,而是大宇宙。这其中包括了精神宇宙、物质宇宙、神性宇宙、规则宇宙......其规模性实完全没有概念去计算的。哇 宇宙竟然如此之大 那我在宇宙里是什么呐?「渺小」是我想到的第一个词「孤单」脑子接着冒出啊 似乎第二个词比第一个词可怕我们终究是一个人能承认这个观念的人我都挺佩服。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样,想着我还有父母、还有爱人、还有朋友、还有......可是,仔细想想,当你学骑自行车,爸妈双手离开你的那瞬间你并没有摔倒时,那种成就感只有自己能体会;当你第一次异地求学,人生地不熟遇到困难夜里偷偷掖着被角啜泣时,那种无助只有自己能懂;当你和爱人分手,伤心欲绝的你完全听不进朋友的劝说,只想独自呆着缓一缓发发呆时,那种绝望也只有你自己能感受。几十亿人口的世界,总有那些瞬间,让你感觉到“我们终究是一个人”。只是生活的小细节还没有强到让我去承认它。懦弱改变与「日和手帖」买到纯属无意,长期出入7—11的产物。翻开胁坂总平说「一个人可能就是给排球画上脸,对着它说话,最终又把它扔向墙壁的这种感觉。」杨昌溢说「当你被落单时,失望和孤独时难免的,但你没必要去放大这一份孤独,你完全可以独立自主的去找点事情做,一个人的时间如果运用好了,你会超越很多人的,并且更像你自己。」森荣喜的独男日常,张小溪的「自画像」,卤猫的独自玩耍,马佳佳的享受一人性......厚糙质感的页面无声的向我讲述,如何如接受「一个人」,如何去享受「一个人」。最喜欢山本文绪所谈到的「开始一个人生活后,拥有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跟内心的自己交流,也拥有了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不用听从别人的一件,一个人静静的思考并作出决策,反复的自问自答,能拥有这样的时间,很重要」。个人感觉,日和手帖不仅是一本书,而是给我提供了一个生活方向、生活态度、生活方式。你能相信吗 它甚至细微到提供一个人的食谱和一人食的餐具!从生活的小细节来享受「一个人」,我想这就是它们所提倡的吧。也许这本书不能改变你的看法,但至少能让你变得勇敢。期待接下来的生活主题,不要让我失望。一个人 很酷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书中介绍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以及一些走在时代前列的人的生活和理想。书中很多观点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这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有这么多人和我志趣相投。不过,他们大多都是艺术家,或者是作家、服装店主、杂物店主之流,和我不一样,我只是个码农。
  •     内容太少,根本不适合出书,微博看看就好……
  •     不同个体对于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旅行工作的看法 小到一人食大到一人工作室 还不错
  •     人的一生中有两个生日,一个是自己诞生的日子,一个是真正理解自己的日子。孤独是了解自己的过程,而非让自己变得合群
  •     Alone but not lonely
  •     真的好像知日啊
  •     很快就读完了然后又进入了想要买买买的阶段
  •     特别喜欢介绍聂永真那个章节。25-30岁应该是真正认识自己的阶段,而恰巧发生了一些事让我的生活轨迹和状态不知不觉发生了变化,开始着一人住,一人食,一人想,一人穿梭独行…下一目标我想一个人去旅行。曾经宁愿不吃饭也不会一个人在食堂吃饭的自己在几年之后竟也默默变化着,能遇见更好更勇敢的自己就好。始读于回上海的飞行中,读完于多雨后终于放晴的周日早上。
  •     图片好看,干货不多
  •     一群热爱生活的文青,然而我两样都沾不上边
  •     34.
  •     回来以后最需要的真的就是自己与自己相处的时间
  •     聂永真。
  •     非常不值得读。。
  •     比知日的段位差了很多,或许是国内的生活方式精神层面还在不断成长吧
  •     假期在家一口气看掉全册,这个MOOK系列做得很是不错~第一次看还是今年冬天在北京One Page书店。那时候还有和Mike手牵手走过三里屯的回忆。
  •     不愿意读书或者下雨前的时候的好读物。但客观来说,每本杂志的选题有时候不够准确。
  •     青瓷真的很棒哈~
  •     那个生存工具盒(The Survival Kit)貌似很有趣!
  •     挺大的一本书,本来想要要买,在书城看到之后,翻看了换一下,描述了很多优秀人的生活方式,我目前对这方面的内容还不是很感兴趣,还好没买
  •     很好的选题,受访人来自各个领域,对于一个人的生活,与自己相处都有很吸引人的故事,奈何篇幅不长,我还想再多了解一下呢。
  •     想成为很酷的一个人
  •     内容略空洞,不过作为闲时读物倒是挺养眼的。
  •     专题内容深度不够。
  •     几十个人塞在不厚的小书里,每个人只有平均一两页纸,六个问题……这样粗略的简介般的记录让人觉得满而不实,针对其中几个人深挖一下效果会好很多
  •     还好,还好,你我都终究一个人~
  •     给单身的生活,做了完备的解释。在我来说太牵强了,有相当数量的人是“被”单身。他?她们非常向往脱离单身生活,只是已经没有脱离单身的条件了。只能接受,并且学会单身生活必须的技能。张爱玲就是最著名的案例。
  •     睡前读还是合适的。
  •     这一期的主题"一个人",很贴合现代人的生活状态。杂志里大多是采访形式的文章,描述了各行各业的人对于独处的看法。看完之后总能从中获得一些力量和新的认识。版面及内页设计的很美,忍不住想要好好对待它。还有我喜欢的卤猫男神✪ω✪
  •     感觉像杂志
  •     终于看完了,太久不看杂志有点不适应那种字体了
  •     喜爱。
  •     居然有森荣喜(他和他男友都好可爱!)然而内容还是很无聊
  •     16
  •     断断续续的看,关于设计的一些东西。
  •     很喜欢选题。买了几本鲤和类似的mook,这类杂志都有类似文青自言自语、自说自话、自娱自乐的通病(虽然我很喜欢)日和手帖的重点是日系的生活方式,很高兴看到书里不仅有其他杂志都在做的日系相关,还有关于中国设计师把日系理念运用在中国文化挖掘上(善衣局和造字师)相对的,主题虽好,大多文章谈得非常浅显,甚至有部分内容太过侧重于生活而忽略了“一个人”的主题。虽说标题是“我们终究都是一个人”,杂志主基调和张悦然的小说都表达出:“一个人”是一切的基点,是一个处于社会纷杂之中与别人和与自己的相处方式——这样的感觉。个人觉得访谈还可以再做得更深入些:卤猫太过仓促;Life is nothing, 生存工具盒和小林和人又跟主题关系不大,硬塞进这个主题里。Highlight:群访,桒悳,马佳佳,森荣喜。3星半。
  •     不走心的文字,不适合我
  •     那么那么多一个人的日子 我们终究都是一个人
  •     一星给排版。
  •     20160808
  •     集齐了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人讲述了对于一个人的看法……日和手帖不错的系列
  •     讲真,内容太随意了,读完一点想法都没有。空无一物,虽然有看着舒服的装帧。
  •     设计感很强,但是跟上面那个短评说的一样,外表华丽,但内心虚无
  •     扣一颗星。缺少一篇文章提纲挈领
  •     封面 内页 纸质都是极好的
  •     看到kindle版,看不到排版所以没感受到魅力…就文字而已,浅了点…纯粹围绕字面的一个人做文章。soso
  •     感受生活的另外一些方式
  •     版面很漂亮,和《MING》一个感觉,只是我个人不太喜欢看访谈,总觉得不够鞭辟深入又常拖沓啰嗦。
  •     (不精)我中意的生活态度。
  •     挺有趣的期刊,购买了好几本。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