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津安二郎的反电影

出版日期:2015-7
ISBN:9787510094135
作者:[日] 吉田喜重
页数:235页

作者简介

“电影导演不过是一个在桥下行乞、拉客的祭女罢了。”
“电影是剧情,不是事件。”
这是小津对吉田所说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
正是由于这两句话,
吉田燃起了对小津电影艺术的无限疑问。
也正是由于这两句话,
吉田找到了理解小津的独特路径。
想问小津的
就去问吉田吧
他比小津
还懂小津

书籍目录

关于小津作品风格
空气枕头的视角 2
匿名的非人称化的情景 7
一份空白过多的履历 13
非凡的电影原风貌
模仿 初始时期的绝望——初期的默片 22
重复与变化——《东京的合唱》《我出生了,但……》 30
意义悬浮的蒙太奇——《东京之女》《东京之宿》 37
影像宣告了“观看之死”——《独生子》 45
逆时代潮流而动 战时和战后
纪念照和家庭剧——《户田家的兄妹》 56
关于世界的无序性——《父亲在世时》 66
孤独的反时代性——《长屋绅士录》 77
悲伤的关系 影像与语言——《风中的母鸡》 83
观看的快乐——《晚春》
与欺骗人的电影影像相周旋 90
迟到的时间 尚未着手的故事 101
演技的分解 透过角色看到演员 108
镜头游戏的极致 壶的影像 117
离去后的讲述 出嫁时的椅子 126
启示的电影——《东京物语》
隐藏于开头的启示 134
关于人类的无序性 144
另一个世界的神圣视线 156
外人的语言 作为秩序的外人 167
终于死者的视线 177
愉快的晚年
反《东京物语》 翻拍的圆环——《麦秋》《早春》 186
步入老年后的幽默——《秋日和》 196
重复与变化的尽头——《秋刀鱼之味》 208
结语:无限开放的影像 221
文献与资料 228
小津安二郎影片志 229

内容概要

吉田喜重
20世纪60年代日本“松竹新浪潮”运动中紧随大岛渚的一员干将。
曾独立制片拍摄《秋津温泉》《性欲加残杀》《戒严令》等多部影响深远的作品。
他在作品中不断挑战性与政治的极限,总能以新的样式和不同的内涵引起人们的关注。
吉田喜重出生于1933年,与小津整整相差三十岁。作为一名后辈,吉田与小津保持着一种淡如水的君子之交。虽然他们的谈话不多,但每一句都值得回味终身。带着一种彼此默契的调侃与真挚,他们坦白着执着背后如潮汐般反复升落的热情与绝望。


 小津安二郎的反电影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已经不记得在哪里读到“幽微”这个词了,总之初见之时有一种被击中的感觉,极美。幽微,淡如水,密如丝。用来形容这本书,极佳。这本书我做了很久,从去年夏天做到了今年夏天。其中各种牵绊和思虑已经随时间淡忘,记忆很奇怪,总是层层筛选,而最终留下来的,往往只是一种情绪。这本书留给我的,就是这种清淡绵密的幽微。像是一场清谈,两个人,一壶酒,坐下来滔滔不绝忘了时间。读了一遍又一遍,文字沉淀成了封面上的那张小品。我想要不是小津走得太匆忙,吉田喜重一定会想这样坐下来和他好好聊一聊,于是他写了一本书,补上了这一场缺憾。也许,这是最好的交谈方式。《小津安二郎的反电影》,看似重点是电影,实则是一本钻研人心的书。吉田钻研着小津的执着、小津的叛逆,实则也在钻研着他自己。理解唯有建立在共振的基础上才能成立,吉田对小津的解读,细密、深入,初看觉得有一点自负,渐渐地你便为之感动。唯有真正互相理解的人,才能从最浅显的细节之处,挖掘出最深处的躁动与挣扎。你会看到一种默契,并且为之动容。生活中有些人,一面之缘,却可以瞬间默契地感应到彼此在一个频道。然后不需要寒暄也不需要客套,往往还会互相揭短甚至怠慢,但心里清楚地知道,对方不会介意。你们不需要演戏,就因为你们是一挂人。小津和吉田就是这样,小津对吉田说出的第一句话和最后一句话,都是让人旁人摸不着头脑的奇怪话。“电影导演不过是一个在桥下行乞、拉客的妓女罢了。”“电影是剧情,不是事件。”这两句话几乎推翻小津苦心经营的事业与风格。面对作为事业的理想,往往都会经历幻灭与重生这样一个循环的轮回。只有那些被数不清的努力堆出的至高点才能被世人看见,而徘徊与彷徨的低谷却只能与有同样经历的人一起咀嚼。小津把这两句苦涩的话丢给吉田,吉田咀嚼出了小津的一生。酝酿码字的时候恰好得知一个我很欣赏的姑娘结婚的消息。我们大约四五年前在学校认识,那天我去帮忙给艺考的学生监考,她作为志愿者和我在一个考场。我始终记得那个肃穆的场景,天气寒冷,而数百数千的学生安安静静地坐在一起画画。我们几乎没怎么说话,但是都感觉到了对方身上的倔强和刚毅。后来我们几乎没怎么见面,也没怎么交流,但却都默契地保持着联系,淡如水,却长流。后来她去德国留学,像一只鸟儿一样飞上蓝天,认识一个异国男子,热烈地爱恋、迅速结婚,我听着看着,这就是她该走的路。看着她发在朋友圈的照片,身边一个高大英俊的异国男子,眼睛深邃、沉静。而她,长发盘起,随意又端庄,笑得笃定。所以我码字码到最后也成了这样一幅画面,心里想着相识真好,祝福也化成了一种幽微。
  •     说几句题外话,拿到书的时候迫不及待的翻开,看第一章就极为生气,作者吉田以枕头的视角论述两夫妻的日常,或许是那天过于浮躁的原因,总觉得很破碎,以物体的视角来感官生活,真的是宣告观看之死?再往后翻,“压抑”、“绝望”这样的字眼随处可见,心想着凭什么说“想问小津的,就去问吉田。他比小津,还懂小津。”小津不是这样子的,整个人下午处于一种暴怒的状态,给非常喜欢小津的大学同学打电话,絮絮叨叨大半小时来表述我的不甘,最后我说:我觉得我看不下去了,把书给你寄过来,你看看,然后咱们再来讨论,你来说服我。毫不犹豫地填好快递单寄过去,奇怪的是周二过来,快递依旧好好的待在我的桌上,快递小哥忘了。于是又拿起来,仔细品读。和我一起看同一本书的朋友告诉我:小津的作品看得少,不过我觉得他有些观点我还是认同的。她问我为什么生气,是因为没有展开讲,还是分析得不够透彻。然后她说:我们来谈谈反电影。哦,终于到了正题来了,反电影。法国思想家利奥塔认为实验电影和地下电影中出现的“反电影”倾向,呈现为影像运动的两极状态,即绝对静止与急速运动,这构成了对“再现叙事电影”代表的力比多经济学的反抗。她把这段话在聊天框的另一头甩过来。反电影的特性是影像的绝对静止与急速运动?那么反电影到底反的是什么?反电影的传统叙事?反传统的电影规则?有声片出来了还在拍默片是反电影?极少的蒙太奇技巧剪辑是反电影?没有高潮,平淡叙事是反电影?有太多的疑问了,以至于我不能找到一条合理的线来像串珍珠一样串起这些“是剧情,不是事件”的描叙。看完整本书,大概领会了一下吉田口中小津的反电影。大抵意思应该是电影价值观念与好莱坞电影针锋相对的称之为反电影?一如法国新浪潮在当时之于好莱坞电影的区别。我不知道我这样子理解是对是错,(本来简单的画了一个表格,可惜无法在评论里操作出来)1 风格 2戏剧冲突 3 拍摄 4剪辑好莱坞传统电影:1.类型化 2.开始--发展--解决(高潮)--结尾 (外部、内部、人化、物化、悬念、巧合)3.蒙太奇技巧 4、主、客观,代入法国新浪潮:1.专注的手法记录或表现一个事件,一些人物 2.不追求场面的刺激和戏剧化的冲突 3.打破时空统一性 4.主观写实与客观写实相结合小津的反电影:1.日本现代社会风俗习惯、世态人情 2.克制、无高潮,平淡叙事 3.静止 4.他物事先印象里小津的电影里一直在嫁女儿,客观简练的讲述生活,无需太多的反思,平淡得像是一个上帝的视角。看完《小津安二郎的反电影》才知觉,在作为导演、编剧、演员、剪辑的吉田眼里,小津是执着、叛逆的人。个人生活故事的缺乏,这些又化在了他的作品当中。在书中作者论述《户田家的兄妹》中有提到:“一个家庭的正常的状态是各个家庭成员没意识到各自是同一个家庭的一员。”小津对于普通人或下层人民生活的刻画,在认同这一方面其实是挺有意思的。认同的两个点,明星认同和角色认同,显然,小津处于后者。而从可转移性与不可转移性来看,关于世界的无序,小津接受并承受了世界的无序,《父亲在世时》也好,《长屋绅士录》也好。掩盖世界的无序,强行追求表面的秩序, 按照一定的因果关系发生联系, 好像突然就能够理解吉田所说的小津的孤独的反时代、战时、战后的悲伤绝望。最喜欢的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在从纪录片转拍故事片时说过,“有几次我拍到了真实的眼泪,那是完全不同的感受。不过,我现在已经完全用甘油了。我害怕真实的眼泪,因为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权利去拍摄它们。” 这个晚小津四十年的导演,面对战后的波兰,面对车站等事件之后,他选择出逃纪录片。而小津以清醒的目光注视这那个疯狂的年代,冷静又克制的旁观者姿态拍电影,除却反电影,我情愿相信小津是那一滴代替眼泪的甘油。
  •     小津安二郎病逝前,曾有一个年轻人来病房拜访过他。小津告诉他:“电影是剧情,不是事件”。30多年来,这个年轻人反复咀嚼,发觉这句话同样不是一种真心话。现在,这个年轻人(吉田喜重)也活过了小津的年龄。迈入不说真心话的暮年后,他给我们带来了《小津安二郎的反电影》这样一本书。   小津安二郎开创了表现平民家庭生活的"庶民剧"影片类型,被认为是最具日本特色的电影导演。现在吉田喜重告诉我们,这些对小津的推崇恰恰是一种误读,像小津热衷的正话反说一样。他既不是作出一种庶民的姿态,也不是在诠释日本美学。吉田的诠释就像是对误读的扶正,用一种反小津的方式,解释了一个竭力闭口不言的人。《小津安二郎的反电影》对小津电影的建构,使人联想到保罗·奥斯特的《幻影书》。这种诠释放大了小津理念,甚至说出了他没有说出的东西,终于变得像《幻影书》中那本“我”所写的影评书一样。在最初和最后聆听的小津话语之间,吉田填补了整个过程。   如同我们端详一副画作,只能顺着画中人物的目光看去,无法看到画中人所看到的恐惧或贪婪。在吉田的语言中,我发现了一件很玄妙的东西,他有一种在重复和简单中发现玄机的能力,或者发现细小、琐细表现形式的能力,并将这种玄机勾勒出来。如果说阐释是一种秩序和暴力,那么小津就是在用最不具有反抗力的方式反抗,就像选择最柔软的东西作为利器一样。反抗暴力的方式只能是非暴力的、反抗可见的东西只能是不可见的、反抗可言说的东西只能是无法言说的,这些终究使他变得隔阂,并借助被误读的方式才能被更多人熟知。他的电影艺术就像海德格尔“为什么有存在而无不存在呢?”一样陷入悖论,当然,已经分不清小津是将电影艺术自觉地哲学化,还是在吉田的阐释中被哲学化。   《小津安二郎的反电影》中,吉田反复提到小津“被动的美德、坦荡之人或被动的姿态”。这种“被动”就像是把握小津安二郎电影世界的抓手。我觉得小津电影中呈现出来的任何主动性,都可以看出另一种方式的被动。比如,家庭剧主题是对战争宏大主题叙事的放弃,物体视角是对人物视角的放弃,交流困难是对有效交流的放弃,对电影本体的思考是对电影表现客体的放弃。坦荡之人从来都不是一名斗士,小津对重复和变化的探讨也不如说是对人生秩序的放弃。小津放弃了讲述故事的欲望。这种被动的姿态成为小津精神世界的根本性结构。他接受世界的无序性,而不是刻意表达这种无序。他以物体视角出发的影像,竭力避免肯定和明确的意义暴力。小津说“人为地给真实的世界添加某种意义,包括电影的现实主义无非也是一种虚构罢了”。“人生的变化或时代的流动是由连续的重复和细微的变化组成的,所以他厌恶将现实用一种秩序来加以定义”。   读完《小津安二郎的反电影》,我也许可以说我理解了一个抗拒理解的人。这就像砸开一枚核桃,它紧紧地包裹在抗拒着被砸开。这种理解是一种突入黑暗的尝试。现在,吉田描述了黑暗的颜色,他反复说“小津或许就是那么认为的”。他的阐释是一种“意义化”的充实,他努力让干瘪丰满、让空白陈述、让物体发现、让反讽端庄。无论他的阐释是否是小津式的,他都是一个把握了小津式的人。这种高强度的把握,甚至让我怀疑吉田是否看到了并不存在的东西,制造了一个他眼中的小津?(玟涛,2015年7月20日)

精彩短评 (总计43条)

  •     小津式、反电影是这本书的高频词汇。拍摄日常生活,而不是把日常生活放在宏大的背景下。人物没有那么的神圣,而是庸俗的、日常化的。这是小津电影的魅力。眼下很多电影,把人物极端个性化,甚至已经到异化的程度,倒显得虚伪了。
  •     还不错。读起来轻松。但是不太认同作者一直在强调不得不说“小津式的”,这一点比不上莲实重彦
  •     解读小津这件事,吉田的角度和别人不同。
  •     不明白为什么说小津早期是绝望的,而且序里面说小津不喜欢别人对他的话过分解读,小津一生只对作者说了两句话,作者在书中明显是过分理解小津的话啊!
  •     2015年已读077。对吉田的解读有所疑虑,但插画真不错。
  •     无字墓碑,“无”相对于“有”而言,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不过,作为导演有着大悲悯之心的小津与在中国侵华投毒的小津真是完美演绎了人性的复杂。承认并接受一切,无论善恶,这也是小津用来说服自己的支撑?
  •     仅看东京物语一节 以后有时间再看
  •     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重复语使用过多,全书不知道用了多少由“重复与变化”、“静止的物对人的观看”、“对骗人的电影把戏的不屑”、“对无序的世界感到失望”等观点,而衍生出来的语句,变化不大,角度可以,但分析稍差。
  •     观点不只是有点扯啊……
  •     解读小津的几个关键词:空气枕头式的视角、世界的无序性、小津式的调侃、电影的把戏和小津对其的反叛。但总体感觉有些过度解读了。
  •     真喜欢吉田喜重的某些观点 虽然他也说是一种假设 而且全书还是比较过度解读 到最后觉得吉田都魔怔了 你不能神马都用“小津式”“调侃”“把戏”来自圆其说 空心汤圆可不行啊。。纵然如此还是喜欢他假设的“无序与有序”之间的小津 于是我选择相信 ps.赞装帧设计 各层意思都到了~ 然后翻译不咋地
  •     三星半,过度阐释之间零星闪烁着一点创见~ 但物的视角这一论点着实触动了我。小津的反电影,反的就是以观众为中心的有序的叙事/再现电影。这样,我们再去看小津的电影,会被他的空镜打动,而那些对白与叙事,反而成了某种陪衬/冗余/无序。
  •     小津恰恰只是做了最电影的事,就是无,这一点上拍电影和做豆腐没有区别,和世间的任何事都没有区别,热爱小津的人大概都有一种对于过剩的憎恶,因此对于这种无强加了无谓的解读吧
  •     来来回回好像就几个观点来论述小津的电影
  •     部分内容甚至不如唐纳德·里奇的舶来观点,不过整个阅读过程还是颇为有趣。
  •     好书,吉田喜重真的是很懂小津。读后感触颇多,小津真的是一个集天真与自嘲与对电影爱又恨于一身的天才中的天才,大师中的大师。
  •     吉田將小津寫成一個骨子裡極為反叛的日本導演,亦從此根基來解釋小津電影裡每一件做與不做的事(所以,很多時都變得理所當然了,因為他的性格是如此),當以為吉田提出一些新觀點,如時代對小津的影響時,如軍國主義,還是二戰後進入美國影響時,其實論調也離不開普遍對小津的理解。吉田更沒有像lindsey anderson對待john ford那樣,因為每一篇更似是借題發揮來解釋自己對影像的理解,更多時候是一位導演以直覺來解釋另一位導演的行為,「當一個藝術家在談論藝術家時,其實也是談論緊自己。」。書有趣之處是集中討論晚春的作品(吉田喜歡早期的作品多點?),更有興趣早年的吉田如何否定小津,值至晚年如何確認小津的價值,在這多年間的轉變,但在本書中,就看不到這一點的過程了...
  •     少说教 多启发(问题不是小津反不反,吉田老师太谦逊了,是所有的一切都不是在代言小津说三道四)
  •     佐藤忠男第三次见小津也是吉田喜重第一次见小津的那一次,佐藤写的是吉田被已经醉了的小津狠狠训了一通;佐藤写的小津病床前跟城户四郎说“还是家庭题材剧好啊”。这两点倒是可以跟吉田写的前言对照,一窥小津醉酒后以及临终病中的想法。P72.两父子动作的一致/重复和变奏。P105.“是吗”的失望。P140.形象缺席的二儿子/以及《晚春》中的新郎。P168.“物语”就是讲述不在场的人的故事,所以东京其实不在场啊!P184.由于被死者的视线包围并守望着,我们生存着的这个无序的世界才能保持和平和安详,而这正是人类唯一的秩序。吉田喜重的解读,关于“无序”和把戏,似乎本身就过于主观,周以量的翻译也是生硬。编辑也粗心得可以,P106.居然把《晚春》误作《春晚》!即使别人告诉我这本书不读也罢,可我一定还是会读的。
  •     被動的美德+沈默的良知
  •     不知道吉田喜重在写什么。
  •     电影到底是啥呀,东京物语竟然被小津自己说是自己最挫的片…
  •     不是影评,没有分析,吉田始终在强调自己的主观理解,比如抓住小津作品中的细节称其为骗人的把戏和反电影,一些措辞也看出吉田对小津和其作品有不少负面的看法,可惜了。
  •     感觉作者是小津的知音,引人入胜,难能可贵的是翻译也很好,读着不累。
  •     作者标题是“反电影”,但我倒觉得小津式的羞涩;影像中物体的回望,人与物交织起来的的无序视线以及暧昧不明的留白才是电影的。
  •     “电影是剧情,不是事件。”(小津安二郎) 吉田喜重究竟是分析深入而透彻、最懂小津的人,还是爱到深处过度解读,恐怕是只有小津自己才能断定了。无论如何,对一些细节布景的描绘和解读,相比以往偏摄影技巧、技术性的解读文,倒是剔除了不少生硬感,徒增了些许人文气息,读来竟更像一位影迷对偶像的怀缅之作,倒也颇有意思。
  •     论文重要资料之二。有趣的论点集
  •     吉田喜重眼中的小津安二郎,倒像是他以小津作壳谈自己的电影艺术观。虽然可能有偏差,但是认识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艺术潮流倒也相符。特意看了吉田喜重的《秋津温泉》,与成濑巳喜男电影里的痴男怨女有得一拼,但是电影基调要更灰色和悲观。
  •     比起小津,吉田的电影更难理解吧.吉田谈小津,倒是能理解他自己电影的某个侧面.
  •     每一章节都是一篇学术小论文,对理解小津安二郎的电影和小津安二郎的电影观和世界观有很大启发。但是行文太琐碎反复。
  •     这种解读的视角,蛮特别的!怎么没有讲讲《彼岸花》呢?失望!
  •     大致有这几个观点:1、悬浮的、暧昧的视线,物体影像的视线回望;2、日常人生无限重复中的细微变化;3、对无序世界的调侃正是小津对电影的理解;3、众“插曲”(若干独立情节)在蒙太奇下产生的反“戏剧性”;4、对身为家庭成员的无意识是家庭剧的游戏规则。秉持这几点观点和写作框架,吉田在论述无论哪部作品时,都极为卖力地完成命题作文,这些论断是否合理,看过他俩作品的观众一望即知,一颗星给吉田喜重竟能自圆其说的好本事,单看文本还有几分有趣。
  •     套路
  •     有过度解读和重复观点,但依然值得一读。关于小津对于电影所构建的世界的理解,挺有意思。
  •     基本就是靠自己的那套去硬套⋯⋯
  •     厌世主义者认可世界的无序性,并将人生看作是一种虚妄,而小津以他被动的美德在认可这个世界是含混的同时,积极接受了这一现状,并探索在忍受这种含混的同时如何生存下去。理性追问的导向即“重复”,琐碎重复中,时间的流逝呈现出来并表现出不容置疑的变化,世界的无序性和假定的虚幻和谐达成和解。人们正是在这吊诡的无序下的秩序中生存下去,这是人类真实的状态,以至于美得至高无上。“小津式”的电影是反电影的,如遗言“电影是剧情,不是事件”,其描绘的是人的戏剧,无论这个戏剧具有多么大的冲击力,都不应呈现偶然发生的事件。真正的剧情,位于无序世界暂时的有序中,这里时间停止并纳入不断重复的现在。小津的世界里,不是我们在观看电影,是事物在看着我们,而他也化为春日原野上的“逃水”,不断地向遥远的地方放逐自己。
  •     有点看不下去了 过度解读了 毕竟小津只见过吉田两面 就觉得很了解别人了
  •     没说到位
  •     以小津导演最著名的代表作《东京物语》为中心,分析论述小津电影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和丰富内涵。之所以以“反电影”为书名,是因为小津的电影创作不只是反电影常规拍摄手法、反军国主义和宏大叙事的时代背景,甚至也在不断反抗他自己的惯有拍摄模式。作者跟小津,是有过两面之缘的忘年交。在这本书里,他的分析和论述准确到位,并且能够以诗意流畅的文笔表达出来,实为难得。深入了解小津作品的必备参考书。
  •     “无关紧要的事情以流行为准,重要的事情顺从道德准则,艺术则遵从自己”
  •     还不如读泰勒的自传,没味道寡淡的就像是小津的电影一样
  •     作者太急于证明自己的观点。
  •     3.4 整本書裡最對的一句話就是『世界的存在與我們的視角和判斷毫不相干。』最後一章講小津的遺作還挺感人的。但是.....這本書的內容簡介真的有一些誤導讀者誒...什麼他比小津還懂小津啊....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