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尔夫读书笔记

出版日期:2015-6
ISBN:9787544754669
作者:[英] 弗吉尼亚·伍尔夫

作者简介

伍尔夫读书笔记
听这个站在文学前沿的女人讲笛福、谈奥斯汀
[英国] 弗吉尼亚·伍尔夫
一个从未进过学校、博览全书的文学天才
一个从小就跟文学泰斗共处一室的文学传承者
一个饱受精神疾病折磨、用文字和才情支撑生命的坚强灵魂
她——
用作家的眼睛看名家杰作
用女人的心灵识人间百态
=================================================
《伍尔夫读书笔记》主要选自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散文集《普通读者》、《普通读者二集》,多为伍尔夫的读书心得和感想,故称为“读书笔记”。本书的主要内容有简·奥斯丁、《简·爱》与《呼啸山庄》、现代文学随笔等文学评论性文章。

书籍目录

笛福
简·奥斯汀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多萝西·华兹华斯
杰拉尔丁和简
“我是克里斯蒂娜·罗塞蒂”
沃尔特·雷利爵士
斯特恩
约翰逊的一位朋友
《简·爱》与《呼啸山庄
切斯特菲尔德勋爵的《教子书》
《奥罗拉·李》
《鲁滨逊漂流记》
多萝西·奥斯本的《书信集》
斯威夫特的《致斯苔拉小札》
现代小说
保护人和番红花
现代随笔
伯尼博士的晚会
伯爵的侄女
妇女和小说

内容概要

作者简介:
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英国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员之一。最知名的小说包括《达洛维夫人》(Mrs. Dalloway)、《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雅各的房间》(Jakob's Room)。
译者简介:
黄梅,女,湖南永兴人,研究员。主要学术专长为英国小说研究,现从事英国文学研究。1989年毕业于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获博士学位。1977~1978年在中国交通部情报所工作。1981年至今在本院外文所工作。
刘炳善,,河南大学外语系教授,河南大学莎士比亚与英国散文研究中心主任。


 伍尔夫读书笔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维吉尼亚•伍尔夫,一个有神经病底子的女作家,一生饱受精神病的困扰,“意识流”文学的开创者之一。她告诉我们:“关于读书,一个人可以对别人提出的唯一指导就是不必听什么指导,你只要凭自己的天性、凭自己的头脑得出自己的结论就可以了……” 书,就应该这么读——
  •     伍尔芙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也是“意识流”小说写作的代表者之一。作为女性作家,又注重描述人们的心理与潜意识,她确实非常的细腻与敏感。她相信一个人的家庭背景、所受到的教育、个人的经历,种种经验都会隐藏在自我的潜意识中,他的心理、性格与行为都受到潜意识的支配。所以,伍尔芙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揣摩,推理、想象,运用女人的直觉,她能够最富深情地描述一个人的沉思,以及沉思时的心理状态。伍尔芙的代表作品之一《达洛卫夫人》中,伍尔芙的细腻与敏感处处可见。“她有一种极为荒诞的感觉,感觉自己能隐身,不被人看见,不为人所知;现在再也没有婚姻,也不再生儿育女,剩下的只是与人群一起,令人惊异而相当庄严地向邦德街行进。如今她是达洛卫夫人,甚至不再是克拉丽莎,而是理查德•达洛卫夫人。”达洛卫夫人表情肃穆,一言不发,却让你了解到一个孤独寂寞的、不被需要的女人。伍尔芙除去心理,对细节的观察同样细致入微。“瞧!她的结婚戒指滑了下来——她已这般消瘦。是她在经受煎熬呵——却无人可告”。这是伍尔芙备受推崇的理由之一吧。伍尔芙在阅读其他作者的作品时,沿续着自己的思路。从这本《伍尔夫读书笔记》中表写的随笔中来看,她很少从某一个作品入手,很少去分析一个作品的结构、用词遣句、情节布局等等。虽然她鄙视当时那些以绯闻逸事做为主要内容的人物传记,她仍然会从一个作家的出生背景、生长环境、成长经历等方面去分析这位作家的性格与心理,进而说明他的写作手法,并在他的作品中一一映证。她对简•奥斯汀,对劳伦斯•斯特恩的理解均是如此,她首先探索的是人本身,进而再挖掘人的特点如何在作品中表现。这也符合她对心理研究的重视。伍尔芙的另一个鲜明主张便是女性主义,在这方面,能看出她偏看简•奥斯汀,却不太支持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伍尔芙主持女性独立,但不能过于激进。“即使受到刺激的虚荣心疼痛不已,即使道德的愤怒热火中烧,促使我们去改良这充斥恶毒,卑鄙和愚昧的世界,那任务也是我们力所不及的”。她并不欣赏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所“编造”的信条,认为女人首先拥有的是精力、勇气和将意愿付诸实行的能力。本书中对伍尔芙有关女性主义的文章很少,只略略提及。这本《伍尔芙读书笔记》也并未收录一些伍尔芙有关读书方法的文章,绝大多数都是从作者本身开始研究,通本看下来显得有些单调,想要全面了解伍尔芙再去读一读她的经典作品吧。
  •     (刊于《燕赵都市报》2015年10月10日)文/俞耕耘读书笔记往往稀松平常,它使任何读者将阅读印象、感悟、思考积淀下来。然而,普通读者个人化、私人性的阅读成果通常凌乱琐碎,无法形成明晰的批评观念与美学意识。知名作家就大不一样,原因很简单,他们是创作者、更是精英读者。这看似带着强烈的不平与歧视,却是不可回避的事实。作家的读书笔记很大程度并不限于阅读与接受,更意在总结创作经验、评点作家高下,分析审美风格。伍尔夫使我们重新“发现”经典,由于她的经验引领,我们改变了阅读惯性、作品的关注比例。当我们心甘情愿被认同吸引,证明她的见地既晓畅又深刻,既看重精神反思,又强调物质基础。她总是从生活经验、社会环境(风俗法律)、心理类型出发,探讨作家创作心态、作品风格与成败得失。可以说,她的评论做到了历史的与审美的统一,社会类型与个体风格的融合。在书中,我们看到伍尔夫独特的文学品味和“自有高格”的超越姿态。眼光、趣味和思想在犹如倾诉叙说的节奏中婉然呈现。在《摩尔·弗兰德斯》中,她赞赏笛福可贵的女性观:价值独立、头脑有力、精明实用、富有激情。“女人需要的是勇气,还有‘立足脚跟’的能力”。笛福对人性持久冷峻的凝视,使他可以避开偶然细节、瞬息情感的诱惑,忠于一种事件的自然生成、人物的自主充实。尽管这种伟大的平铺直叙努力保持克制,然而故事却充满着道德训诫的力量。幸运的是,笛福没有成为说教者,他将经验渗入在创作观念中,把观念融入到人物形象里。“他似乎已把人物深深纳入自己头脑,不经意间又把自己投入他们的人生”。这种天赋使其精心掩饰议论,女主人公虽然代言了思想信条,却依然是有生气、罪恶、欲望的鲜活形象。他反对人物平庸的善,“结果是我们对摩尔·弗兰德斯的赞赏多于责备。”笛福可贵处是叙述态度的自然求实,其作品题材的单调也许恰好彰显了对人性真相的持久关注。伍尔夫挖掘出作家与读者的博弈游戏。杰作总是作家以创作的透视设计驾驭了读者阅读透视的比例。《鲁滨逊漂流记》处处使读者受到挫折、嘲笑和反驳,因为我们的期待视野(一种自然主义的历险故事)总是被中产阶级缺乏想象,注重切身利益的社会现实所取代。笛福用那只土罐子的隐喻,描摹了人类拜物主义的事实。伍尔夫对于女作家的趣味判断则既恰切又带着自醒的深刻。奥斯汀在她看来是一位讥诮世情的讽刺家、机智冷峻的观察者。然而,她却懂得以理性趣味(“道德信念”)和乐观主义(“取乐心态”)规避卑琐小气与刻薄恶意。她扬长避短,利用生活经验场景的局限,于小事处见深意,从琐屑处察人情。伍尔夫也看到她的日益厌倦与突破尝试:在后期逐渐以感受情态压倒了日常事态。文末的几重假设又说明了更多提升的无限可能:她题材也许会更深广,“不仅写出人们的本相,而且写出人生的本质”,书写不再局限于单一个体,而是群体形象。与奥斯汀不同,夏洛蒂·勃朗特在作者看来更多是位宣泄型的激情作家,她没有那么多层次侧影、色彩维度,往往以自我情感力量所驱使,来不及观察与解决问题。意图与语言的混沌正如音乐动机与旋律的难分,她只有借助大自然的整体象征寄寓情感的无以名状。在比较中,艾米莉更高一筹,她的视域更开阔,超越了个人的“我”通向了人类的永恒力量。《呼啸山庄》正是艺术性对现实人物表象的冲毁与永恒性的重构。伍尔夫难得处在于评点名家时,不忘提出自己的创作宣言与反思。在意识流宣言《现代小说》中,她发现了创作“发力”的方向性错误。“物质主义者”提供了一个貌似真实的假象,它远非真实的生活。她强调印象“落下”形成生活、无序混乱汇聚内心真实、意识流动呈现精神图像。《妇女和小说》更像是一篇对女性创作的社会学分析,它从时间、空间、环境、心态、语言等维度综合反思了女性创作的救赎与可能。她们终将拥有“空闲、钱财和属于自己的一间屋”。作家写读书笔记别有意味,这是一种内行评价同行的行为。作为内行,这眼光总是不同凡响,往往一语中的;作为同行,那姿态总是不甘沦落,常常旨在超越。在20世纪,以读书随笔著称的作家中,劳伦斯、王尔德、毛姆皆是典范。伍尔夫则独树一帜,这不仅在于她是女性,更在于她有着贯通两性的审美观,融汇精英与大众趣味的批评意识。链接:http://epaper.yzdsb.com.cn/201510/10/559445.html

精彩短评 (总计40条)

  •     看作家的读书笔记~像偏好明确的二次创作一般~如同一次美好的英国文学的巡礼~
  •     那时妇女们将拥有她们长期以来被剥夺的东西——空闲、钱财和属于自己的一间屋。
  •     一般吧,拗口。这种文风看着挺有才气的,但读来太累。
  •     里面提到的太多书没看过,等把提及著作看过再来拜读。
  •     翻译的好。
  •     某最喜欢最后一遍妇女和小说,尖锐的很。保护人和番红花也是有趣。英美文学本来就涉猎不太多所以有些评论还是有点吃力。本来就没听过的作者只能当成听故事,那个时候倒是有一些值得去听的小故事。
  •     bloody awesome
  •     巾帼不让须眉女版乔伊斯
  •     除了写女性的部分较无聊 其他都很好 这本属于可以买 毕竟那些读书笔记很有参考价值 可以一看再看
  •     释卷后,抬头恰对着淡金色的阳光,一如伍尔夫其人,明亮而不刺眼
  •     最有触动的是关于保护人的这篇。从前没有“保护人”这个概念的时候,文章都是写给自己看的,没有任何束缚。偶尔发个平媒,就有种遇知音的快感。现在想到要发纸媒了,下笔杂念就很多,雕琢也多。最后发表了,也没什么成就感,私人的话还是留在了日记里。总觉得这种状态是不对的,虽然看上去是在进步。
  •     好多书没看过,只能挑几篇自己看过的作品随笔看,然而看不出什么好ˊ_>ˋ
  •     看完妮可演的伍尔夫之后开始了解!翻译很棒
  •     女性特有的细腻,当然还有女性主义。
  •     鹅鹅基友说么有文学回忆录好看拔过沃还是再去读一遍叭
  •     对笛福,简奥斯汀,夏绿蒂勃朗特还有点认知,其他的英国作家相对陌生了。共鸣度就不够。
  •     读书笔记的读书笔记
  •     一个伟大的作家首先是一个极其优秀的读者。伍尔夫就是例证。
  •     本书所选篇目不如之前文汇社的《伍尔夫读书随笔》概括和有价值,中间数篇评论的都是当时有名而现今不为人知的作家,有点鸡肋。不过伍尔夫写起评论文章来,犀利准确,言之有物,见解不凡,且多处为女性作家发声,又不显偏激,论思想论眼界,实为现代女性知识分子的先驱典范。
  •     “一切事物、一切感情、一切思想都是小说的恰当素材;头脑和心灵的一切特点都值得吸取;一切知觉印象都有用处”
  •     才气纵横,内容无聊,但句句都是经典!
  •     对女作家的困境非常清晰且并没有自怜,只有天才的想象可与真相的美学效力相抗争——这句话很触动我。为谁盛开的番红花放在今天也是很有意义的,个人也害怕别人看到自己心底的事~
  •     机敏、洞察,是从文字中发觉生命的人。对于同时代的女性,之前大约从未有人如此情深意重地书写过
  •     伍尔夫笔下的女性角色都太迷人了,她自己说女人更难理解,也更难描绘,但她做的如此的出色。她这本读书笔记更像是另类的女权,不是歇斯底里的抗争,而是一种无声而迷人的力量,告诉世界,会思想的女人,有多美。
  •     我真的是有什么读什么。毫无怨言,也毫无见地
  •     借的书到期了,最终还是没看完。看了达洛维夫人,是很催眠的书。今晚去图书馆借了村上的散文,很容易就一篇篇的看下去了。只能说,我还是不适合或者不适应看伍尔夫的书吧。希望未来的某天还能去图书馆接着把这书看完。
  •     个人认为刘译文比黄梅的好。我好喜欢伍尔夫。有才情,亦庄亦谐,看下来特别有趣。《伯爵的侄女》那篇特别合我心。
  •     有自己的见解,十分认真。
  •     她让我看到了小说评价中更多的可能性
  •     了解一百年前的人是如何看待两百年前的作家。文风清新自然,了解了很多作家,很多听都没听过的女作家。三十年后再读时希望能和作者产生共鸣。晚安
  •     小说归根结底是关于千万不同的事物——关于人、关于自然、关于神——的陈述
  •     假如伍尔夫不是一个作家,那么这个世界将会缺失一个角落。在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她跟自己姐姐对欧洲文化圈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可惜,精神脆弱到了极致。
  •     还是更喜欢毛姆风格;伍尔夫虽然在评判作品的性别特征、种族特征时很客观,但自身也难免陷入其中;浓浓的女性特征和英格兰范儿。
  •     美好的阅读体验,翻译也行云流水。
  •     绕
  •     幽默的女权主义者
  •     很喜欢她文字的风格
  •     穿越浩瀚书海与记忆中的她起舞,却忘了人间已千年。
  •     好乱啊
  •     私比较喜欢黄梅翻译的有几篇,尤其是写多萝西的那篇,在图书馆找了半天没找到好遗憾。后半段赶着去吃饭再加上翻译风格变化和内容风格问题,匆匆读完,总体来说还不错,毕竟是读的第一本读书笔记类的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