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歌曲

作者简介

中国摇滚第一刊


 通俗歌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那时候哥是多么二啊,很兴奋地写了这篇软文,竟然还被毙掉了,至今不知何故,至今未收到通知。经常是写一篇长文,会自我得意很久,云山雾罩的,觉得自己很NB,但下场却如此凄凉。   ——献给《通俗歌曲》二十周年    文/老丁    说“我们”而不是“我”,就仍旧有一种集体意识的情结在其中,其实即使是纯粹的自我,仍旧不能脱离宏大叙事的干系,这也许是摇滚或者说中国摇滚给予的契机。所以无论是回顾,还是批判,哀其不幸或者怒其不争,我们仍旧在“摇滚”的前缀加上“中国”,在这个角度上摇滚乐和足球可称得上相同的境遇,并且无可否认,在这两个领域里,媒体竟然是最自由并且最能体现角色扮相的。所以,一本杂志的二十年和由她所负载的内容语境的二十年,几乎可以洞见一个话语体系的盛衰起伏,记录或者见证着一个野生的民间音乐以及这种音乐可旁及的文化外延。  当然,最早的《通俗歌曲》还没有树立起“中国摇滚第一刊”的标语,在最虚火上升和最需要集体诉说的年代,《通俗歌曲》可能只是在另外的领域承担着自己的使命,石家庄这样的座个新兴的内陆落后城市,似乎没有最早孕育出为宏大叙事谱写纬语的神圣光荣。在那个时代,应该是《音像世界》和《中国百老汇》等更具有先锋意识,以及《音乐天堂》与《当代歌坛》分别在各自的层面完成着流行音乐的转播。截止到现在,大大小小的或者长寿或者短命的流行音乐杂志或者能以百计,但是能打出“中国摇滚第一刊”字样的,期间的沧桑无奈和默默的艰辛,是远在字面的浮华之上的。曾经有媒体出过这样的策划——“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的体温”,根据我所学过的粗浅的传播学常识,我知道这样的说法并不过分。  回顾和纪念只有在着眼于未来时才更有意义,在这个宏大叙事俨然已经被更为私密的个体叙事所消解的时代,再精确地测量时代的体温已经是很涣散而为难的了。在上一个十年的时候乐评人李皖曾不止一次地提出自己的论断——“摇滚乐是时代和社会的晴雨表,崔健是中国最为敏感的一根神经,《孤独的人是可耻的》是一个时代的警语”,甚至张晓舟都有过舌头的《妈妈一起飞吧,妈妈一起摇滚吧》是这个时代的安魂曲之类的豪言,但放置到当下的语境中,与其说这样的说法已经过时,不如说再也无法给出类似的全局性判断。在私语化市场的分解和数字媒体的冲击下,作为传统媒体的杂志如何继续在回顾纪念完之后继续自己此后的路程,这应该是此次二十周年特刊的首要任务。  先看看一些曾经的《通俗歌曲》老作者的说法——“它自称中国摇滚第一刊倒也说得过去,因为它稳定,并且这么些年了,再有势头红火的新生刊物,提到中国摇滚杂志,头脑里的第一反应还是《通俗歌曲》。这就是好多刊物都求之不得的即成品牌。可惜《通俗歌曲》似乎没有打算在这个基础上好好地往前走一步,始终不脱小刊面貌。我们没有看到作为一个老牌杂志所应有的策划编辑意图,杂志的内容依托CD的乐队介绍,国内报道是现场+采访,加花的部分是专栏,如此省心省事,从何而来激动人心的精品报道?”(方蛇)“一段时间内,《通俗歌曲》是一本比较平衡的刊物。由于发生了人员变动,使得这种平衡被打破,现在的《通俗歌曲》即将处于一个没有方向的痛苦之中,但它在音乐界主流和客观的形象已经深深扎根,可能会有人指责《通俗歌曲》中庸,但没有人可以指责《通俗歌曲》不专业,从这个意义上说,《通俗歌曲》的普及者的定位是成功的。另外,音乐杂志在发行上的劣势已经制约了《通俗歌曲》的发展。”(FBJ)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持续的影响力当然是能取得传播效果的前提,这一点《通俗歌曲》已经有了一定的读者资源和积累;普及者的定位也不同与小众同人刊物的顾影自怜,地理位置的局限和发行上的劣势不应该成为内容局限的绊脚石,而《通俗歌曲》最需要耐心做的,无疑是在专题策划上多下功夫。即使未必打出旗号说做中国的Q或者Spin,但至少应该努力摆脱小刊面貌;不一定要继续宏大叙事的隔靴搔痒,但必须在编刊意图上体现应有的立场和编辑意识;如何在事件和事实报道的基础上融入更规范的观点报道和更多元的文艺评论,如何在国外报道和国内报道的架构上更趋合理,如何在音乐评论和文化观察的基点上更好的协调好先锋和大众的关系,如何在编辑意识和市场发行的较量中不处于下风,这些都应该是这次集思广益的着重思考点。而这次为纪念二十周年所做的特刊,名义上是纪念,但无疑也将是个很好的开始。  从读者和接受者的角度,我们还应该看到摇滚乐爱好者已经从上个世纪没落的精神贵族到泛娱乐化的转变,这没什么不好,当年的沉重和倔强已经被更简单直接的身体愉悦所取代,甚至都不用再去批判其中的世风日下,这就是发展,在喜剧的时代当然是快感至上,所以固守的摇滚乐就是良心精神灵魂的说法就是真实自由乌托邦的说法都已经不堪一击,但这并妨碍审美情趣,这并妨碍从音乐中获取快感,而是解放了做作的形而上诉求而真正成为音乐本身。作为音乐杂志甚至音乐普及杂志来说,有必要分析读者群中粉丝乐迷,一般乐迷,标准乐迷,专业乐迷的区分。粉丝乐迷团结的可怕,但不团结其实才是力量,来得快去得也快,年轻人总会变老的;一般乐迷也听音乐,但是不会去买固定的唱片和音乐杂志,一张拼盘和电视电台甚至主流传统媒体的音乐版块就已经能满足他;标准乐迷是忠实的音乐爱好者,会关注乐坛的动态,关注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和歌手,会去买许多CD下载MP3买一本或者几本音乐杂志,不仅仅从其中获取信息,还要对信息做出判断和评点,既有粉丝乐迷的虔诚,又有比一般乐迷高出许多的音乐审美鉴别力,所以需要专门杂志来寻找某种认同和诉说;专业乐迷则往往是音乐工作者、音乐批评者等等所从事与音乐相关事宜的人,音乐在他们的生活中要占有相当的比重,而更多的时候,他们可以作为意见领袖或者传播学上的“把关人”,甚至能直接间接地影响到大众的审美情趣和音乐创作领域,而音乐杂志之于他们,更多的时候是个传播自己音乐信息音乐评析的平台。  这样看来,即使作为普及者,一般的音乐杂志所面对的主体受众还只是标准乐迷,广大的热情高涨的粉丝乐迷看杂志也是有目的的走马观花;一般乐迷偶尔心情好了会买,但必须保证你做得够精致够小资够轻松够休闲够前卫;专业乐迷当然更多的贡献自己的笔墨口水,却不足以支撑整本杂志的发行,况且得不到控制,专业乐迷难免偏狭。此外还有为数更多的根本不听音乐或者手机铃声即可满足的忙碌的芸芸众生,所以作为普及者,当然是巩固标准乐迷,争取一般乐迷成标准乐迷,引导粉丝乐迷,培养乐迷之外的人来享受音乐,这应该是音乐杂志甚至是专业乐迷共同努力的基本点。而我们有着20年历史的《通俗歌曲》杂志,当然拥有实现这些的基础资源和作者群体。我们毕竟还在宏大叙事的尾巴上,审美和情调的多元化不影响我们在自己的阵地上继续有所作为,所以我们所衷爱的《通俗歌曲》的下一个20年,甚至创刊的50年100年,就是可以预期的更成熟更专业的音乐普及者,就是在流行音乐领域和青少年文化亚文化中的引领者和塑造者。
  •     这样的一本摇滚杂志,实在是可以称得上是无聊的大杂烩,里面什么都有。如果说《我爱摇滚乐》是一本有些地下有些娱乐性质的摇滚民间杂志的话,那么《通俗歌曲》就是一本大众的消遣读物。它上面介绍的现场非常的套路化,有一些栏目很让人觉得和摇滚不沾边,尤其是那些女孩的展示栏目。杂志附赠的唱片倒是一般都质量不俗。可以说,对于摇滚乐刚刚喜欢起来的人可能会非常的喜欢这本杂志,因为它足够的通俗并且足够的小白。该杂志被誉为“中国摇滚第一刊”,每次在报摊上看到这几个字,我都觉得很好笑。end
  •     曲目列表1.Peppermoon《Larme De Lune》 2.Elenore《Elenore》3.冷冻街《唯美一代》4.胶壳乐队《橡皮鸟》5.蛋糕炸弹《欲望》6.A公馆《送春》7.法兹《控制》8.蒋明《我们》9.Mr. Graceless《License to Capture》10.Maximilian Hecker《The Greatest Love of All》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