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罗纪公园2》书评

出版日期:2015-9
ISBN:9787551123199
作者:[美] 迈克尔·克莱顿
页数:560页

我所有关于恐龙的知识都来自于这两本原著

很多人会跟我一样,关于恐龙的知识,都最先来自于《侏罗纪公园》三部电影,然后是小说。而你看过小说后,发现小说具有的内容是远远超过电影的。多年后重看,依旧觉得震撼,并忽然发现,自己所有关于恐龙的知识,都来自于这两本原著。关于《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有一个不得不说的插曲,当《侏罗纪公园》创下影史最高票房记录后,每个人都在期待着续集。整个好莱坞制片厂、读者和媒体都强烈要求迈克尔•克莱顿立即撰写续集小说,但最开始克莱顿并不情愿,尽管之前他已经写了很多小说,但从没有写过续集小说。直到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加入游说阵营后才妥协。克莱顿去世后,斯皮尔伯格评价他道,“迈克尔•克莱顿是将科学与戏剧结合起来的最伟大的作家,后世也没有人能够取代他的地位。”小说出版后,跟前作一样立即成为当年最畅销的书籍,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第一名。而由此改编的四部电影,全球票房累计超过36亿美元。其中,《侏罗纪公园》创下了当时影史最高票房纪录,而《侏罗纪世界》单片票房更是超过16亿美元,位居影史第三。因而,将《侏罗纪公园》称作是出版史和电影史上的不朽传奇,实在不为过。虽然小说有“逼写”之嫌,但克莱顿并没有因为此偷工减料,反而对前作一些受诟病之处做了改动,比如前作前戏部分过于冗长,在这部里完全没有此类感觉了。铺垫完混沌理论和准备工作后,就直奔失落的世界——索纳岛——去了。小说里的悬念设置依旧非常出色,甚至也要比第一本好很多。里面有两段情节特别出色。其一就是,数学家马尔科姆和动物学家萨拉•哈丁困在拖车里,被霸王龙将要推落悬崖。在描写时,克莱顿还同时交叉着其他角色的叙事,极大地拉长了整个事件过程,将悬念最大化的表现了出来。其二是,萨拉驾驶摩托车载着凯利追击迅猛龙,夺回被困在保护笼里的阿比。这场人与恐龙的赛跑,非常刺激,而且读的时候,你的脑海里犹如有着一架高速摄影机一直跟随着她们,不肯错过一丝一毫。大部分人只是将《侏罗纪公园》作为对恐龙的幻想,但如果只是这样,难免有些小看了克莱顿。《失落的世界》让人欣喜的是,将主要人物放在了女性角色身上。跟萨拉•哈丁相比,里面的男性角色在她面前都变得黯然失色,都有着各种各样的性格弱点,如马尔科姆的软弱,莱文对恐龙的过于执迷,而哈丁则是有着完美的人格,坚强、从不放弃,敬畏自然,知道如何求生和行事。而更让人意外的是,小说最后将主要戏份放在了小女孩凯利的身上。凯利顶住压力,击中迅猛龙,夺回阿比。这群人的最终逃离索纳岛,也是靠着她的灵光一现。萨拉对她说的,“人们告诉你的大部分都是错的”,促使她完成了独立成长的蜕变,小说也因此完成了一次很好的情感升华。此外,小说还有着明显的宿命思想,处处彰显着报应不爽的真谛。正如第一部里,哈蒙德最终命丧恐龙口一样(电影里根本就没有!而且还活到了第二部!),这本小说里企图偷霸王龙幼崽的道奇森,最终也成了霸王龙幼崽的盘中餐。既让人觉得意外,也不乏让人对克莱顿的小幽默会心一笑。

达尔文游戏

如果看过侏罗纪公园一的朋友还在疑惑其中最后留给读者的那个谜题:是否努布拉岛的恐龙已经扩散到了哥斯达黎加其他岛屿上?那么,其系列小说的第二本《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可以告诉你答案了。本书的故事设定在了第一部故事结局的六年后,第一部出现的模糊数学理论的科学家马尔科姆在大难不死之后,重新回到了校园研究自己的理论,这时候他遇到了另一位学者莱文对于自己“模糊边缘”的质疑,马尔科姆的观点在第一部就有交代,即一个物种的生存环境总有一些模糊边缘,正是这些边缘行为造成了新物种对其的挑战。而莱文却认为如果是动物自身导致了物种灭绝,而非大的灾难,那么曾经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的恐龙,不会全部都因为自身灭绝,总有一处还残留着原有的生活习性而存活的恐龙,即为失落的世界。于是莱文抱着科学家固有的“没有苦难,创造苦难也要上”的精神,全世界的找恐龙,最后终于锁定了哥斯达黎加的某个小岛,当然其实他只是找到了第一部曾造成大的灾难的侏罗纪公园的废弃繁殖场,这座废弃的恐龙繁殖岛屿上,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曾经的地球之王,所以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即将上演。本篇故事中出现的恐龙,除了在第一部出现的喜欢攻击人类的迅猛龙和喜欢食腐的始秀颚龙,又加入了尽心照顾孩子的慈母龙,尾巴作为主要攻击工具的雷龙,当然明星级品种霸王龙也升级到了两只,而且戏份依然是最重的。而关于此类冒险小说,都喜欢将小孩子加入故事之中,在第一部出现了一对13岁左右的兄妹,而本部也加入了莱文的两位学生。关于为什么要加入小朋友,我觉得是为了同故事中凶残的恐龙造成对比,增加冲突性。孩子作为天真无邪的象征,如何在恐龙的凶残的利牙之下救出他们,显然会吸引包括我在内的大批读者。故事的主题同第一部一样,都在讨论人类不应该去妄图控制自然界的法则,否则必受其噬。文中的道奇森在岛上肆意的盗取恐龙蛋,最后惹得霸王龙都对其追杀,最后他的结局是被当成了霸王龙幼崽捕食训练的试验品。所以我们不能擅作主张的改变我们生活的这个大自然,我们永远都无法掌控它,我们需要的正是虚心的去学习它,适应它,从而更好的在它的关照下生存繁衍。就像文中莱文所说的:我们不能收养小霸王龙,这样会改变他们的生活造成自己的灾难,我们更应该在观察之后,默默的离开这里。这就是所谓的达尔文理论并不是一场游戏,而如果我们抱着一种想创造一个侏罗纪公园的心态去尝试这些危险的实验的话,就只会早就文中的悲剧。关于侏罗纪的系列电影,已经有了四部。而本小说会不会也有第三部呢?我们都可以期待一下~

科学与推理碰撞的火花

科学与推理碰撞的火花 -评【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文/信实的精灵自从达尔文的学说问世一个半世纪以来,关于进化论的几乎所有观点都一直处于尖锐的争论与激烈的辩论之中。甚至于接触到的基督徒朋友们会很确信的告诉我:“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这简直就是全天下最大的笑话!猿猴是猿猴,人类是人类,人类是由至高无上的上帝创造的最完美的一件艺术品,所以不要轻易就把自己等同于一只低等动物。”所以,问题就来了,这个世界上现在真存在着活的恐龙吗?它们是否真的在地球的某一个岛屿上自由活动着?这个我不知道,作者迈克尔•克莱顿给出了他自己的一些观点。我仅知道的是,在世界各地,不断发现有大量的恐龙化石,甚至于在我的老家南阳西峡县,还有大规模的恐龙蛋化石群不断被挖掘出来,这些都是证明恐龙存在过的活生生的证据。1993年,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一部电影《侏罗纪公园》再一次将很早之前就彻底灭绝的动物-恐龙带到我们的面前,这一次,在整个地球上掀起来一股关于恐龙研究的热潮。1997年,大导演继续演绎《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与这本书同名的电影,它的票房在当时的年代创造出一个电影史上的神话,书籍当然也是供不应求,只要上货,立马就被抢售一空。当然,我必须得承认,电影仅仅是截取书中不到十分之一的内容,就足以那么吸引人的眼球,这本电影的原著书籍,当我真正读下来的时候,里面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简直瞬间秒杀我所看过的同类关于科学知识、关于灭绝的动物-恐龙、关于推理、关于悬疑、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关于故事情节的展开方式的相关书籍。克莱顿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写作高手,抛去这本书翻译过程中的瑕疵之外。恐龙,在作者的视角里面,他觉得是一种大型蜥蜴进化后的物种(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理查德•欧文第一次向世人描述在英国北部发现的巨大骨骼化石,他把这种动物称之为恐龙——意思是可怕的蜥蜴。马尔科姆认为,到现在为止,这仍然是对这种动物最准确的描述。恐龙的确很像蜥蜴,而且也的确很可怕。)(这本书中一一出场的每一只恐龙、每一种恐龙——比如第一只,小鼠龙,三叠纪后期的一种小型爬行动物),当然它远远超过之前的种类,不论是在性格、生活习性还是运动方式上面。克莱顿,他对科学领域方面的知识总是可以信手拈来,丝毫没有给人突兀的感觉。(在本书的最后,他自己也解释道,他引用了许多不同科研领域的研究成果。)所以,他擅长将故事有理有据的讲出来,虽然这本书完全是虚构的。无疑,迈克尔•克莱顿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在他的故事徐徐展开的同时,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想象在他的笔下呼之欲出。我甚至于可以想象出来马尔科姆教授站在讲台上讲课的风姿,一种自信张扬的气势,还有骄傲不可一世、冲动傲娇、对待科学研究执着的理查德•莱文,甚至于非洲年轻的野外生物学家萨拉•哈丁美丽的身影出现在夜晚非洲的大草原上,为了详细记录鬣狗捕食小牛犊的场景。我甚至于对于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物-罗德里格兹(在哥斯达黎加入境处)要反复三遍检查马尔科姆的入岛通行证时那种谨小慎微、大气不敢出的一种状态都可以牢记于心。至于怎么推测出莱文遇到危险的那座岛屿—索纳岛的时候,里面的线索——用到火山气体的一些知识、波谱分析、硫含量突然增加的原因、甲烷气体的形成,他知识量的丰富在任何一个细节处都展现得淋漓尽致。甚至于伊恩•马尔科姆要在寻找恐龙的过程中所使用到的大型实验室拖车的内部构造以及“熊见怕”般厉害的防卫系统,也在莱文的两个小助手——两个孩子阿比和凯利(他们协助找到国际遗传技术公司的一些至关重要的资料。虽然仅仅是十一二岁的孩子,但他们分别在某些方面有着超乎常人的天赋,这在很大程度上给马尔科姆和莱文不少的帮助。)的参观中一一揭开神秘的面纱。当然,不能缺少给这次野外岛屿冒险之行提供交通工具和实验设备的大教授——索恩,甚至于提到索恩曾经对庄子感兴趣,而被推出了大学的大门。克莱顿在故事中不忘记对每一个人物的刻画,甚至于仅仅出现一次的小角色在他的笔下都有自己的生命力,有自己的独特。整本书有序幕和七个章节组成,当然,这每一个章节作者都赋予它一个故事的发展阶段。作者巧妙的借助伊恩•马尔科姆的口对我们隐晦地讲出故事的发展方向。第一章:在远离混沌边缘的安全区域里,单体生命在慢慢地共生,但是没有明显的模式。第二章:系统在向混沌边缘发展的时候,自我组织在复杂结构中的表现。第三章:在中级阶段,系统内部快速增长的复体掩盖着即将出现的混沌。混沌的危险是存在的。第四章:在接近混沌边缘的地方,生命元素表现出内在的冲突。这是一个不稳定的、有致命威胁的区域。第五章:在混沌边缘,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生命面临着严峻的风险。第六章:在相同的区域中,秩序全部崩溃,个体和群体的生存已不可能。第七章:在消除了危害性因素之后,可以重新获得部分稳定。生存部分是由机遇决定的。故事在克莱顿的笔下缓缓前进着,不同的人物齐聚一堂,甚至于野心家、阴谋家也是死灰复燃,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他们的境遇,精彩的内容(人与人、人与恐龙)的血腥混战一触即发,尽在这本书中一览无余。PS:作品虽有限,但均为原创。如需转载或者另作他用,请豆邮或664591856@qq.com联系本人。谢谢您的尊重~

生命的奥义

地球在它漫长的岁月里,经历了无数次物种的诞生与灭亡,是什么因素与规律决定了这样的变迁?人类在地球上存活至今凭借的又是什么呢?是并不突出的体力,还是“超凡”的智慧,高尚的道德、抑或单纯的好运气?《侏罗纪世界》第二部《失落的世界》在恐龙故事的背后仿佛在提出这些疑问。多年以前国际遗传技术公司培育的恐龙虽然已经湮没不见,这个世界却不缺乏它们的传说,而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与对于知识的探寻,驱使着几位科学家来到另一座情况不明的岛上,并再次追踪到了恐龙的踪迹,而另一伙利欲熏心的科学家也来到这里,在这个过程中搏斗、遇险、追赶、凶杀等惊险故事继续上演着。作者在架构这个故事的过程中显露出渊博的专业科学知识、高明的氛围营造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使读者既能了解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也深深沉醉于书中紧张的气氛中,仿佛亲身走入作者营造的一个生动的恐龙世界中,这个世界再也不似之前公园中恐龙光鲜的一面,而是全面的对于恐龙的培育场地、生活习性、食物链变化的精细描述,对于恐龙迷来说,这一部具备了更多的“干货”,看起来更加过瘾。而在这个精彩的故事背后,隐藏的是作者一以贯之的对于生物世界以及人类智慧的尖锐观点。生物世界本就隐藏着这个世界最大的也是最深奥的关于生命的秘密——进化,而人类总是妄图用引以为傲的人类智慧去加以观察与分析,就如莱文不会放弃哪怕是一点关于恐龙生活习性的观察,哪怕这个生存样本与环境是如何的扭曲、人工,充满非自然因素,他不管这样的观察会不会有用,不在乎为了营救他来到岛上人们的安危,瞧不起任何其他人的工作,他只忙着跳入到单纯的观察与思考中去,却不知道自己片面的思考以及自以为是的求知欲只是一种走火入魔与极度的自私,作者在创作这个人物的时候,一定在他身上投射了人类的显著缺点,对于智慧的过分依赖继而产生的是无限的自大,却从没有想过那些知识或许可能是错误甚至是可笑的;过分重视智慧与精神,却忽视了人作为动物的生存本能以及与生俱来的基因记忆。甚至人类的存在对于地球上漫长的生物进化史来说也不过是一瞬而已,那么这样的所谓“智慧”又有什么值得凭借的呢?同时,作者也探讨了生物灭绝与多样性的问题,并借马克西姆口中说出一段值得玩味的话:人们担心热爱雨林中物种会失去多样性。但是智力的多样性呢?这是我们最重要的财富。智力多样性的消失比树木多样性的消失快得多了。这是对于人类社会的一点警醒与反思。在结尾处,大家逃离了索纳岛逃离了死亡,终于又真切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美丽,他们或许 会真正发现什么对于生命才是最重要的什么是虚假的,也或许还会继续执迷不悔,其实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这个世界在不断变化作用滚滚向前,人类的存在时间对于地球以及宇宙本就是一忽,谁还会在乎他们会怎么想呢?

对大自然心存敬畏

说起《侏罗纪公园2》必须先说说它的电影。因为百分之九十的人只知道这几部电影,虽然百分之百的人都知道电影也是根据小说和剧本演化出来的。侏罗纪公园这部惊悚电影可以说引起相当大的轰动,斯皮尔伯格在这个题材上可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也因为《侏罗纪公园1》的成功,才有了侏罗纪公园2的诞生。但是,我要负责任地说,电影的成功在于对声光把握的极致,刺激人眼球、耳膜、脑神经的一场盛宴。但是却完全代表不了《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的这本书的精彩。说到书的精彩,又不得不说起作者迈克尔•克莱顿。迈克尔•克莱顿毕业于哈佛大学文学系,但是他认为教授对他有成见,又转为学医学,但最终因为文学作品的出色表现,又重新回到创作中去,并创作出大量畅销的作品。他的作品科技成分浓厚,加上医学科技新知的大量运用,确保了他的作品不肤浅,有分量,他也被冠以“科技惊悚小说之父”。他的畅销书几乎都被搬上好莱坞银幕,他由一名畅销书作家也开始兼当影视导演和制片人。可惜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人,却在2008年11月4日因癌症病死洛杉矶,享年66岁。因此我们在《侏罗纪公园》系列作品中,只有1和2部是他的创作。喜欢《侏罗纪公园》电影的,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就请不要对号入座了。因为相对于电影的商业化,这本书更像一个科学普及本。它虽然没有电影里强悍的视觉冲击,身处危机的紧迫压抑,接二连三的神经“爆破”点,如果你看过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倒是可以划一个等号。因为,进入他的书,在流畅恢宏的情节场面中,大量地科技知识夹杂在其中,毫无违和感地灌输在你头脑中。就好像一部有关侏罗纪和各种恐龙,以及植物,生态,毁灭的大百科全书。也正是因为这样,大制作的电影,只摘取他其中情节的紧迫的感官冲击,却无形中将他最精彩的描述淡化成映像,就显得单薄很多。所以对于书本身来讲,电影起到了宣传,却没有体现原汁原味作品本身所带来丰满,我感觉是小说成就了电影,电影的商业化在某种程度上埋没了小说。使人只知斯皮尔伯格,却忽略了迈克尔•克莱顿。美国很喜欢这种大票房的灾难惊悚电影,《大白鲨》《哥斯拉》《史前巨鳄》《巨蟒惊魂》……太多的题材,小到蚂蚁,马蜂,大到怪兽、金刚,他们一直在大自然中找出人类的恐惧,再用人类的坚韧消灭自己因为自大和贪婪带来的灾难,在血肉淋漓的镜头中带来某些快感。我一直很疑惑,这种商业电影会带来什么样的社会反应,是刺激还是警告?后来我觉察出这似乎是抓住一种人类对大自然心存敬畏的一种表现,来进行的商业获取。其实,人类作为一种高等级带有智慧的哺乳动物,在失去“工具”的支持后,是极其孱弱的。你可以想象人类不利用任何工具的生存状态吗?在这种深层次的柔弱中,产生一种自身优越膨胀,缺乏对大自然的畏惧是很可怕的。因此,这类小说或者电影,惊悚和灾难一直都在警示人们,对大自然的爱护和敬畏。可是人们却只看到征服和杀戮,这很让人悲哀。我们把科学的进步建立在毁灭的基础上,也必然把人类导向一种悲剧的未来。对这部小说无需说得太多,如果不去沉浸其中也是无法感觉小说中的厚重。虽然他只是一部畅销小说不是名著,可是依然和我们探讨生存还是毁灭,敬畏或是探索的一场盛宴。推荐。

书评

过年的时候看完了第一部,惊为天人,赶着书店休假之前拼死买到了第二部,然后因为各种原因迟迟没有看完,直到今天才终于肝完了最后一页。可能是时间跨度比较长的原因,我对这本书的印象也许有失偏颇,不过都是个人体会啦,也没什么关系。秉承了第一部的风格,第二部依旧大人小孩男性女性一锅端的来到了一个都是恐龙的小岛上,霸王龙迅猛龙和各种新的恐龙轮番上阵,主角历经千难万险,最后好人逃出生天,坏人曝尸荒野……嗯,确切的说是给恐龙打了牙祭。从结构上来说并没有什么新意,相反相对于第一部一个个阴错阳差的暗线爆炸,最后导致了惨烈的结局,第二部显得有些刻意为之。总体来说节奏感没有做到环环相扣,所以导致了本应该是最精彩的拖车下悬崖跟追击迅猛龙剧情,虽然紧张,却没有达到故事的高潮。人物塑造方面,我同意豆瓣评论下面某位提到的,萨拉·哈丁让人眼前一亮。她的行动力不仅仅感染了小姑娘,也感染了持书的我们,让人在面对逆境的时候多了一些勇气和力量。真想成为这样的女性呀~接着谈谈这篇文提到的论点。马尔科姆在奠定了男主的地位之后,传教似的宣传作者的思想是越来越大张旗鼓不屑委婉啦。甚至有一章干脆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了233,他提到,“网络空间意味着我们个人空间的终结”,因为这意味着创新的终结,因为人类的进化有赖于人类改变行为去适应环境的过程,而创新本身只存在于小群体中,如果人群基数过于庞大,那么思想的复杂性就会阻碍创新的进程。“大众传媒能消除差异,它能同化每一个地方,”,而网络空间“让五十亿人身处一处,这将冻结整个人类。”不得不说,因为文化传播带来的个性化的沦陷的案例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土地上都比比皆是,更遑论整个人类集群了。不过作者说的还是有一些夸张,毕竟网络并不能完全的连接到整个人类,同一条消息并不能以同样的方式把信息均匀准确的传播到每个地方。但不代表他的论点不具有参考性。虽然作者很快就开始讨论恐龙这种复杂的动物的行为对恐龙的灭绝起到多少关键作用的问题了……我觉得吧,这俩并不是一回事呀。不过恐龙的行为导致灭绝的言论,比起小行星撞击地球,让人更觉得回味悠长颇有考究的价值就是了。而后作者根据岛上迅猛龙的异常行为,提出了高等动物不靠改变外形来适应环境,而是行为;高等动物的适应性不考DNA遗传,而是传授与学习;岛上的迅猛龙因为是人造的,缺乏恰当的学习环境,导致了某种异常,所以这个“失落的世界”中的一切,都显得如此怪异。再加上羊肉汁所造成的感染性蛋白质传染,造就了岛上奇异的生态系统和动物们违和的生命周期。也就是说,这个岛的特殊性让它对于恐龙的灭绝不具有太大的参考价值,一切依旧只存在于科学家的设想和推敲中。故事的结尾甚至抛出了“科学家的理论都不过是一些阶段性的幻想”这样的命题来。于是整本书看完虽然让人能有思考,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结论。所以说比起第二部来,我还是更喜欢第一部吧。不过依旧不妨碍它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

《侏罗纪公园2》:进化在此停驻,时间于斯终结

文/吴情你或许读过陶渊明的名篇《桃花源记》,对其中神秘的“世外桃源”心怀向往;你或许也曾一览詹姆斯·希尔顿的佳作《消失的地平线》,对里面幽隐的香格里拉(Shangri-la)满是期待。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我们生存的世界,其实隐藏了许许多多的谜语和未知。因为有疑,所以发问;因为好奇,所以探索。不确定总比明确来得深邃迷人,像夜晚的星空。作为小说这一叙事文体的一类,科幻小说无疑为人类探索和窥伺历史和现实中的未知提供了充足的想象空间。在这些不确定中,人自身的身体和文化无疑是最大的谜语。其次,不得不提及史前恐龙灭绝(及其背后的原因)。在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之前,西方人笃行上帝创造人和周遭的世界,动植物的总数是不变的,新陈代谢继往开来。然而,在当时世界上,恐龙的活体并不存在。在此背景下,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从自然选择和生物适应的角度,揭示了生物的奥秘,将神祗赶出永恒的理念世界。然而,无论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抑或是孟德尔遗传学,或者是后来的“综合进化论”,都不能还原恐龙的真实生活,也无法完全解释其灭绝的原因。在某种程度上,《侏罗纪公园》第一、二部的横空出世,给我们亲近那段历史给予了方便。《侏罗纪公园2:失落的世界》是《侏罗纪公园》的续篇,主人公伊恩·马尔科姆从惊怖的“侏罗纪公园”事件中摆脱出来,却意外参与到一个“失落的世界”的考察和研究活动中去。在这个世界中,恐龙依旧存在,并以一种异常而新奇的方式生活着。理查德·莱文和伊恩·马尔科姆先后来到此地;一个是热爱冒险、喜欢探索的富家公子,一个是历练老成、却也退缩不前的古生物学家。两个人时常就进化论和古生物学展开精彩的辩论,迅猛龙、雷龙、始秀颚龙、“红桃皇后现象”等专业名词不绝于耳,既让人眼前一亮,又不乏知识体系上的补充,幻想性与科普性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共存。理查德和伊恩来到此地,主要是为了纯粹的科学研究,毫无功利性目的。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路易斯·道奇森等人和国际遗传技术公司。他们心中眼里只有财富,毫无温情,几乎“以一种掠夺者的姿态,在大自然中淘金。工具性价值思维代替一切,探索发现的快感和兴奋被遗忘。”在他们身上,凝聚了作者对类似人物密集的批判和辛辣的讽刺。他们复活恐龙,抢掠恐龙,而不顾恐龙群落的生存现状。等待他们的,只能是被吞噬、被毁灭的结局。作为一名哈佛大学医学院毕业的高材生,迈克尔·克莱顿除了扎实的学术修养外,显然对自然科学界的现状了然于胸。在《失落的世界》中,除了在失落的世界对尚且存在的恐龙的创造性想象,自然而然也寄托了个人对学术界的希冀,找回“被搁置的献身精神”。 恐龙保存在失落的世界,进化在此停驻,时间于斯终结。在这次意外的探索旅程中,伊恩时时浮想联翩,他觉得“在巨大面前,我们总感觉到自身的渺小和无助。”无论是面对恐龙,抑或是其他物质体上优于人类的物体,我们总难免心生惶恐,日常生活的秩序和稳定被质疑、被推到临界点。科幻不代表现实,在可见的未来里,恐龙或许不会回到地球。但是,作为“万物之灵”的我们,是否可以在科技和理性建构的自信之外,给予曾经或正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生灵以更多关注、尊重和怜爱呢? 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生命自有出路

年少时痴迷恐龙大概是因为其勾起了我们那个年龄段渴望得到强大战斗力的欲望。恨不得在打闹中化身自己心目中最强大的那只恐龙,仰头吼叫,释放年少时内心满腔的怒火。慢慢长大后,发现对恐龙不再痴迷,却保持着一种特殊的情愫,仿佛已成为心里的一个失落世界。美国作家迈克尔·克莱顿为我们创造出了另一个失落世界。一个无人踏足,险象丛生的原始森林里依旧生活着远古时代早已灭绝了的恐龙。在《侏罗纪公园2·失落世界》中,古生物学家莱文对恐龙失落世界的怀疑及坚持促使他和其他学者科学家走上那座孤岛,证实了自己的怀疑并在岛上展开了高潮迭起,步步凶险的冒险。这是一座被一家生物技术遗传基因公司用作孵化恐龙的无人知晓的秘密孤岛,早在第一部侏罗纪公园里,迈克尔就已经为这一系列小说设定了一个大背景前提——从远古琥珀里的蚊子血中提取出恐龙的完整DNA并进行复制孵化,才为早已灭绝不应再存在的恐龙再现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撑。有了理论与技术支撑,在阅读过程中跟随着学者教授从理论、技术出发,然后一步步走向那个荒岛,然后目睹恐龙,再玩命逃生。通过遗传基因技术再现的恐龙似乎比科学家们预想中远古的恐龙要强大,要聪明。处处都需要斗智斗勇。在岛上,为了学术研究的学者科学家遇上了利欲熏心的盗猎者,闯入恐龙世界里的人类遇上了号称世界霸主的恐龙,在这个失落世界里轮番上演着“适者生存”的大战。盗取恐龙蛋,误闯恐龙窝,医治小霸王龙,霸王龙将拖车推向悬崖,与迅猛龙争人,突遇变色龙等等情节将惊心动魄的体验发挥得淋漓尽致。一下子就让人有种置身于荒岛与他们共存亡的感觉。恐龙为何灭绝一直都是科学界想要解开的谜题,种种猜测层出不穷,争论不休。迈克尔通过书中教授马尔科姆、莱文、哈丁等人的视角,从恐龙灭绝开始,结合环境变化,物种多样性以及生物行为学,然后延伸到物种灭绝,物种进化,最后反过来回到恐龙灭绝问题。“植物在无休无止的生存斗争中已经完成了所有必要的进化,从与其他动物的共生,到向其他植物发出警告的信号机制,到全面的化学战。”植物这种无智力的生物尚且如此,何况恐龙呢?跟何况人类呢?这一套学说令这本书变得更具趣味性,多领域的涉猎在同是人类学家和医学博士的马克尔笔下游刃有余。记得看侏罗纪公园1时看到一句台词“生命自会找到出路”。现在才明白这原来它们的死亡、灭绝就是一条出路。有没有想过世界上某个角落上有座孤岛,孤岛上还真的存在着这么一个失落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生活着一些我们以为灭绝的生物,他们在那里找到了他们的生存之路?长大之后对恐龙的那种特殊情愫大概是因为这种远古生物离我们实在太遥远了,遥远得我们只能想象,遥远得我们不能想象。我们终于懂得了生命是如此的奇妙,可以诞生,也可以突然消失,甚至无人知道其曾经存在过。这样想一想,也难免会有点失落。但生命自有出路嘛。—日落之美


 侏罗纪公园2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