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元素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2-6
ISBN:9787108039934
作者:[英] 约翰·埃姆斯利
页数:440页

作者简介

汞、砷、锑、铅、铊,这些元素周期表上的呆板符号,矛盾而奇特的牵系着古往今来的历史:科学的进步和环境的污染,、奢华的享受和帝国的毁灭、壮体的良药和谋杀的工具,以及离奇死亡的伟人和狡猾邪恶的投毒者……本书所写都是真实的事件,因此它才令人警醒和深思。
其实这些元素离你都不远,饮食、吸烟、化妆、染发、装修、尾气,你几乎每天都面临着重金属超标的风险。
本书描述了人类发现、开采和利用如上这些元素的历史,以及他们给人类带来的利益和污染,解释了这些元素被人体摄入后的发病机理、症状,以及解毒方法等,还特别穿插了历史上一些伟大人物的神秘疾病、离奇死亡和一些至今仍有争议的谋杀案件,这使本书像小说一样饶有趣味。

书籍目录

导言
第一章 炼金术中的有毒元素

第二章 我们都受到汞的毒害
第三章 发疯的猫和发疯的制帽工:汞中毒事件
第四章 诗人与毒药

第五章 无所不在的砷
第六章 潜伏在我们身边的砷
第七章 恶毒的砷
第八章 再次讨论谋杀:弗洛伦丝·梅布里克的罪行

第九章 包治百病的锑
第十章 锑的安魂曲
第十一章 塞维林·克拉索威斯基(化名乔治·查普曼)

第十二章 铅的帝国
第十三章 铅与死亡
第十四章 用铅实施的谋杀

第十五章 铊让你秃顶
第十六章 格雷厄姆·扬
第十七章 其他有毒元素
附录一
附录二
参考书目
鸣谢

编辑推荐

《致命元素:毒药的历史》编辑推荐:通过投毒实施谋杀在今天也许已经成为一门没落的艺术,这主要应该感谢法医分析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如今只要一个人的死因被怀疑为投毒,那么几乎肯定可以从他的身体中找出致死毒物。在《致命元素:毒药的历史》中,我们将会看到,投毒者曾经在各种食物、饮料和药物中下毒。有一位凶手甚至将毒药作为灌肠水注入受害者体内。历史上的那些著名的投毒案件之所以令人如此着迷,是因为现在我们可以用最新的技术对其进行重新分析,从而发现前人所无法发现的真相。在过去很难证明一个人是被用毒药谋杀的。(两种图片随机发放)

前言

在早些时候出版的名为《磷:令人震惊的历史》[The Shocking History of Phosphorus),它在美国以《第十三号元素》(The Thirteenth Element)的书名出版]的书中,我介绍了在过去数百年中这一危险的元素是如何危害人类的。其中有几章介绍了它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它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误用和滥用——尤其是谋杀者对它的滥用。这些章节提供了这一元素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它引发了我对其他危险元素的思考。而本书就是这一思考的结果。与磷一样,本书中所介绍的危险有毒元素的故事始于炼金术的时代。    通过投毒实施谋杀在今天也许已经成为一门没落的艺术,这主要应该感谢法医分析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如今只要一个人的死因被怀疑为投毒,那么几乎肯定可以从他的身体中找出致死毒物。在本书中,我们将会看到,投毒者曾经在各种食物、饮料和药物中下毒。有一位凶手甚至将毒药作为灌肠水注入受害者体内。历史上的那些著名的投毒案件之所以令人如此着迷,是因为现在我们可以用最新的技术对其进行重新分析,从而发现前人所无法发现的真相。在过去很难证明一个人是被用毒药谋杀的。狡猾的律师总是能够利用当时人们科学知识的匮乏使他们那些犯有谋杀罪的顾客逍遥法外。

内容概要

约翰·埃姆斯利(John Emsley)博士,曾在伦敦大学从事20年化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现为英国剑桥大学化学系驻校科学作家。他于2003年获德国化学会颁发的作家奖。著有《分子博览会》、《食物过敏的原因及其预防》、《磷元素令人震惊的历史》、《构造大自然的基础材料》、《虚荣心、生命力和生殖力》等多部科普畅销书。其著作被翻译成多种文字畅销世界各国。作品《消费者化学指南》于1995年获得罗纳-普朗克科学图书奖。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第一章炼金术中的有毒元素 1720年的“南海城泡沫”使伦敦股票市场的价格上涨到了难以维持的高度,许多新公司纷纷成立,以利用人们投资的热情。就像20世纪90年代末的“dot.com泡沫”一样,它们多数是用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骗人的皮包公司。其中有一家公司声称它将开发“将水银转化为一种延展性良好的贵重金属”的技术。在18世纪初,包括像艾萨克·牛顿这样的著名科学家在内的许多人仍然普遍相信水银可以被转变为黄金。正如我们将要在下文所看到的,牛顿在其早年曾经在炼金术实验上花费了很多时间。而像他这样的人还大有人在。事实上,许多公爵、皇帝、君主和教会都曾经积极支持过炼金术。 1720年7月,政府试图控制“南海城泡沫”(这一泡沫最终于当年9月破灭),并取缔那个寻求用水银制造黄金的公司以及数百家其他类似的公司。另一家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揭示了当时的股市已经疯狂到了何等地步。该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声称,它“将从事一项有着巨大优势的事业,但是不会告诉任何人这一事业究竟是什么”。成立这家公司的那个骗子并不发行股票,而只是兜售购买其声称不久将要发行的股份的权利:购买一份股份的权利为2英镑。他在其位于科恩希尔的公司办事处开门五个小时之内就骗到了2000英镑(大约相当于现在的100万英镑)。在当天公司办事处关门之后他就带着这笔钱消失了。 以上就是一些炼金术士在发现容易上当的顾客之后所惯用的伎俩。但是并非所有的炼金术士都是骗子。他们中的有些人的确试图制造黄金。这些炼金术士所追求的目标主要有以下三个:可以将不值钱的金属转变为金子的“哲学家之石”;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仙丹”;以及可以溶解任何东西的“万能溶剂”。由于这些目标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他们所做的事情在科学上是没有意义的。尽管如此,这些炼金术士在过去数百年中发展出了一些基本的实验室仪器并且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化合物。 他们在炼金的过程中总是会使用到毒性极强的元素,尤其是水银,这对他们的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炼金术士都特别喜欢水银这种金属,因为他们相信包括黄金在内的其他金属都是由水银、硫磺和盐构成的,而其中水银是最重要的成分。本章主要介绍这一剧毒金属对其中一些炼金术士的身体所产生的影响。 那么,炼金术是如何产生的?炼金术士都是些什么人?他们是如何使自己中毒的? 炼金术士 在中国、印度、中东、欧洲以及任何人们珍视黄金并渴望获得更多黄金的地方,炼金术都曾经兴盛一时。在西方,炼金术可以追溯到古埃及。最早的可以考证的炼金术士就出自那里。他名叫德莫克里特斯(Democritus),于公元前200年左右生活在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他所写的(《自然和神秘之物》(PhysicaofMystica)一书不仅包括了许多有用的染料的配方,而且还包括一些制造黄金的配方。但是他的这些配方是用非常隐晦的语言写成的,因此很难理解。他之所以使用如此隐晦的语言,很可能是因为这些配方是用来制造假黄金的。 另一位古埃及炼金术士是生活在公元3世纪左右的索席摩斯(Zos—imos)。他在其书中描述了蒸馏和升华等化学过程,并将这些过程的发明归功于较早的一位炼金术士——犹太人玛丽亚(Maria)。后者于公元1世纪左右生活在埃及。她曾经用汞和硫磺作过实验,但是她最著名的发明还是双重蒸锅,这一发明至今仍然被使用在需要文火加热的烹饪之中。索席摩斯也留下了有关如何用贱金属制作黄金的晦涩的文字。他提到了“酊剂”和“粉剂”,后来的炼金术士认为它们分别指的是“点金石”和“不老仙丹”。生活在差不多同一时代的另一位炼金术士是阿加索戴亚蒙(Agathodiamon)。他描述了一种矿物。当他将这种矿物与泡碱(存在于自然界的碳酸钠)熔合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剧毒物质,它溶解在水中,形成一种透明的溶液。很明显,他所得到的这种物质是三氧化砷,而他所用的这种矿物是含砷的雄黄或者雌黄。我们之所以如此肯定,是因为当他将一块铜放进这种溶液之后,它变成了美丽的绿色,而这正是砷化铜生成时所发生的情况。正如我们将要看到的,这种绿色颜料在1500年之后又一次出现,并导致了大规模的家庭环境污染以及许多死亡事件。到了索席摩斯的时代,随着罗马帝国的衰亡,炼金术也已经开始走向没落。但是许多有关炼金术的文献被基督教的一个非正统教派——于公元4世纪逃到波斯的涅斯托耳教派——保存了下来。这些文献最终被传给了阿拉伯人。因此炼金术又在阿拉伯世界兴盛起来,而英文炼金术(alchemy)一词就源自阿拉伯语。早期的穆斯林统治者鼓励各种学问的传播。在7世纪的时候,随着阿拉伯帝国扩展到西班牙,新的炼金术又引起了西欧人的关注。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两位著名的阿拉伯炼金术士:被欧洲人称为贾比尔((3eber)的阿布’穆萨·贾比尔·伊本·哈延(AbuMusaJabiribnHayyan)(72l一815年)和被欧洲人称为拉哈齐斯(Rahazes)的阿布·巴卡尔·穆罕马德·伊本·扎卡里亚·阿尔一拉齐(AbuBakrMuhammadibnZakariyaAr—Razi)(865—925年),他们的著作被翻译成拉丁文,在欧洲广为传播,并影响了后来所有的炼金术士。

图书封面


 致命元素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虽然书名中有历史二字,但这并不是一本系统讲述毒药史的学术著作,而更类似于一本介绍历史上用有毒元素(砷、汞、锑、铅、铊)作为投毒工具的案例集合,把它当做一本探案小说集来读亦未尝不可。在化工技术高歌猛进的今天,各种更高效、更剧毒、更隐蔽的毒药粉墨登场,昔日备受青睐的杀手们已是明日黄花。你基本用不着当心有谁会用书中所提到的毒药给你下毒,因为它们的效果太不稳定,也太容易被发现了。那你可能要纳闷了,那这本书读了还有什么意义么——如果它不能作为你自保的参考的话。答案当然是——有生活在这样一个神奇的国度,如果你想活久点,毒抗是必点技能。。。不是常常听到重金属超标吗?这里的重金属指的具体是什么,会对人体造成什么伤害,毒理、症状是什么样的。。。这些都是很有用的信息,或者不如说这就是生存技能,起码知道惹不起躲得起。比如本县某化工企业砷排放超标,当你知道这东西俗称砒霜(三氧化二砷)的时候,还能淡定如初么?如果你家里有老墙纸,尤其是绿色墙纸的话,建议还是趁早从墙上撤下,因为它很可能含有谢勒绿。用这种颜料做成的壁纸在潮湿的环境下会释放出砷,拿破仑皇帝就死于这种壁纸之手。铅是一种古老的金属,人类开采铅矿的历史长达6000年,它熔点低的特性被广泛用于制作各种金属容器。但是它也是致命的,铅中毒会导致头痛,手脚刺痛,腹绞痛、失明,不孕。罗马贵族使用含铅的容器、管道;在砂糖尚未传入欧洲时罗马人喜欢一种用葡萄酒在铅锅里煮开得到的“帕特”,它从味道和形态上都很接近砂糖,但其实这是一种含铅的化合物;英国人嗜饮的葡萄酒里添加了铅作为保鲜剂,酒瓶是铅化玻璃。作者认为铅导致了古罗马帝国的灭亡和大英帝国的衰落。这几年常有油漆品牌称自己的产品绿色环保无污染,那么原来油漆是有污染的吗?没错,假如你的家具是在1970年以前买的,那你可得担心了,里面一定含有大量的铅。在翻修时人们常常把旧漆搓去重新上新漆,弥漫在空气中的油漆粉末毒性巨大,在90年代白宫翻修时总统老布什的爱犬米莉就差点死于铅中毒。铅还会让酒变得甘甜清冽,所以私酒虽美,能不碰还是别碰了吧。买婴儿床垫的时候可得小心了,因为里面可能含有作为阻燃剂的锑,它是婴儿猝死综合症的元凶。灭蝇纸中也含锑,它是其毒性成分的主要组成部分。这种元素还杀死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莫扎特,当时锑被用于脱发,后来人们发现失去的不仅仅是头发。汞自古受到中西炼金术士和道士的青睐,它可以溶解黄金的特性使它被认为是炼制点金石关键原料,古代道士们所炼的“金丹”,大多含汞,这就是为什么炼丹求长生的往往活不久的原因了。在当代汞的威胁依然存在,这种元素会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日本上世纪50年代的水吴病的始作俑者就是汞。以前人们认为,当不慎打碎水银温度计,可以用雄黄粉末泼洒后收集处理。可实际上你永远无法彻底清除残留的汞,因为它强大的穿透性和流动性,唯一可行办法是,尽量别用水银温度计。有毒元素和非有毒元素的界限其实是模糊的,所有元素在人体内都有其耐受限度,即使是水喝多了也会中毒。所以一方面,我们要提高警惕,规避生活中的各种危险,另一方面,既然已经活在这个伟大的国度了,就让他们来的更猛烈点吧.
  •     读来很有趣味的一本书。在书展看到它的时候还在想是不是值得花这点钱,读完发现,幸好买下来了!中意这本书的,十有八九是学化学的。我也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第一次捧起以化学为题材的作品看。本做好心理准备被各种术语完虐,没想到读起来超顺,不仅长知识开眼界,还读的心理跌宕起伏。就像封底说的,这本书可以算作小说。副标题“毒药的历史”,其实就是由一个个历史上投毒的故事组成的。读完以后觉得自己又腹黑了一层。不知不觉,我也被灌输了不少化学素养,最明显的一个:化学的世界里,对毒和益没有明确的界定。用量、制法、存法...无不影响了物质的使用效果。或许,在今天风靡世界的良药,在未来某一天,也会成为被学术界批判的毒物。读了这本书后,我觉得自己将来读的书会向科普方向去。但是去书城逛了一圈都再没找到此类好书,要么太专业,要么太肤浅。
  •     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果断买了,我不会放过任何一本与毒物有关系的书的。果然我就是个神经病的,一个晚上就看完了。。。毒物真美妙。。。砷确实是一种臭名昭著的毒物,历史上关于砷毒的案例和小说都特别多,除了书中举例的几个案例,前一段才研究的玛格皇后里面,太后就使用三氧化砷(砒霜)来达到政治目的,侦探推理小说里也特别多,砒霜和氰化物,简直就是死亡的好伙伴。如今技术手段的成熟自然使这些维多利亚时代以前的毒杀伎俩变的无处可逃,但不排除前一段还是有某些高智商人才用铊毒杀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等等。(明天再写。。)

精彩短评 (总计72条)

  •     如果频繁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不一定是得了肠胃炎,而是有可能被下药,中毒了。
  •     主要是讲有毒金属的,毒药基本没说
  •     目前为止,新知系列中,唯一感觉仅仅是罗列知识的一本书。
  •     适合有一定化学基础的同学看,丰富除了理论知识以外的东西~
  •     看了以后,觉得太有意思了。
  •     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是人心
  •     化学元素趣味读本。这里的“毒药”跟我的鹤顶红,含笑半步癫等相比差远了。PS 假期总算终结一本。
  •     很通俗的毒物书
  •     不知道毒杀这种谋杀方式是不是太过古典的缘故,看到后面真心读不下去了,案例基本都是好几百年前发生的,那时候破案也没有CSI可用,于是从杀人到破案(或者破不了的案)都没啥技术含量,关于毒物的反应和作用倒是写fanfic可以借鉴一下,只是放在现代的刑侦背景要想故事生动有趣,对作者再加工的能力要求比较高。
  •     给儿子买的,还没看。
  •     虽然翻译的部分真的需要扣分(很多稀奇古怪的句子),但作者文笔流畅,浅入深出,就算没有引人入胜起码也受益匪浅,不过就算出现学理上的谬误,我也看不出来啊(捂脸)。
  •     看了几页,感觉好可以吧。
  •     介绍了部分元素毒性和谋杀案件的使用。
  •     长知识了 !
  •     举了超多的例子,有几个很萌啊,感觉开启了毒理学的大门,产生兴趣的一本好书!
  •     刚收到,买这本书是因为 主题和出版社 :)----------------------------------------------------------本书主体以贡、砷、锑、铅、铊为大标题,下设若干章节。粗略看去内容大致有:介绍该化学元素相关知识;其“日常的应用”;回顾一些毒杀案件讲其“作为毒药的应用”。作为科普书,涉及一些专业术语,但附录里面有专业名词解释,对于我这样的没有深厚化学知识的纯好奇者,一眼看去还算易懂。----------------------------------题外话--------------------------快递、包装都好[一直很信任你们的快递]。今天时间紧,但还是下班前送到了,因为很期待周末能读这本书,很高兴!谢谢所有递送员,辛苦啦!
  •     看过侦探小说再去研究毒药,然后再找来那本《谋杀手段》来读读,哼哼,与我有新仇旧恨的各位要小心啦
  •     集学术和案例于一体的好书,作者说话也是直抒胸襟,易于理解,可惜被我弄丢了。
  •     书的题材是我感兴趣的,但是书脊与首页有小破损,所以不能给满分
  •     案例有点多,其他都好
  •     主要是描述几种有毒元素的历史。作为读本长长知识,挺好的!
  •     内容不错,可惜写得挺枯燥的
  •     投毒史。翻译未熟。
  •     1 能不能换个译者 2 难道身为准化学从业者已经无法满足于科普读物了吗。。
  •     断断续续总算翻完了这本毒药的历史。想要安全地活在重金属超标的环境里着实不易。知道了铊中毒的最好解药是普鲁士蓝,也就是蓝墨水中的颜料。
  •     纯干货,可惜读来太费力,排版密密麻麻,每页纸塞得满满当当无插图整整440页。好在写得还行,但也差点被奇怪的翻译抹杀掉了……其实命题直指元素,有点狭隘,如果再写本有机化学毒物相关的,估计能直接让人升华为用毒高手,想想看,用毒高手,多酷。
  •     炼金术士往往会受到别人的欺骗,而他们似乎也很容易上当。
  •     豆瓣app没有在读,腊鸡
  •     活生生的投毒指南。愚蠢又可怜的人类。
  •     新知文库36·致命元素:毒药的历史
  •     很牛逼的教人如何下毒啊,只是毒物难寻啊,专业下毒解毒手册。根据毒物在体内的反应状况,可以想想怎么毁尸灭迹啊。吼吼,铊中毒了先喝瓶蓝墨水去。
  •     不错的科普读物,记载了不少奇葩的毒杀案件。当然其中不少案例还是略显无聊。
  •     挺好玩的一本书,只可惜作者只是介绍了一些金属毒素,没有介绍生物毒素。
  •     致命元素:毒药的历史
  •     让我补了很多化学知识的课,尤其最后一章是铊。
  •     危机四伏的生活……
  •     有意思的一本书,科普毒化顺带八卦~
  •     很好的一本关于毒物的书,尤其是结合最近某些大学发生的社会事件来看的话。
  •     教材参考 40min 好多八卦
  •     对于不是专业人士只有高中一点化学底子的我来说一点也不难懂,读起来很有趣。算是很好的科普书,从中能了解到很多东西。而且整部书的编排很系统有条理,不会乱,方便读过之后也能记得内容。对于有些读者评价的书中的重复,这一点在我看来是无可避免的。重复的部分多是各种毒物中毒之后的反应,这个客观上很大程度就是很相似的。还有就是一些案例里面关于受害者中毒之后的反应,这个个人觉得也主要是由于事实一致,又无法略过不写。总体来说是想普及一下相关知识的人非常适合的一本书。但是想从中读到对各种毒杀案扑朔迷离的描述还是不现实的,毕竟不是小说。
  •     有趣的科普读物,可惜有点太过冗长
  •     细致梳理毒物历史,再现真实案例。OXFORD 的经典。有些遗憾的是阿拉法特之死所系的毒物,钋,并未在此列。
  •     略啰嗦,看到铊中毒一章,想到了朱令
  •     侦探小说
  •     课余补充一下化学知识。
  •     作为简单的资料书还不错?有些例子很有趣
  •     原来人是这样一步步从无知走向开明,以前药物的滥用导致了很多的死亡。
  •     毒药之趣谈怪论
  •     “所谓毒药都是相对剂量而言的,就是过量的氧气和水也能使人中毒。”挺不错的一本科普书,结合了化学和历史!有些章节的翻译有误。
  •     广泛而详实,而且不失趣味性。要是能扩充到有机世界就更棒了。
  •     不生动,不有趣!实际上只讲了几种元素(砷、汞...)却冠以“毒药的历史”这种吸引人眼球的副标题,无耻
  •     内容详实,印制可以...
  •     当作补充常识看看,不错。
  •     400多页的书一个插图都没有,全是字! 这本书特别合我胃口,看得津津有味。元素的发现及使用史,也是人类付出无数生命与痛苦的经验获得史。下毒的案件都非常详细完整,满足我对犯罪和侦探过程的好奇心。但非案件的部分也同样好看! 最后的附录还介绍有毒药介绍、定量分析和解毒,简直就是本现代魔法书。
  •     2014.8.5-8.10。一开始这本书让我找回了小时候读《科学365天》的感觉,然后又让我对工作中多次见到却没思考过的元素有了些感性认识,最后还有谋杀故事大餐!谋杀细节重毒理反应而不多谈动机和心理,不会像推理小说看了睡不着觉,太适合现在的我了!好想赶紧拿XRF给周围环境都测一测,最好再去医院做做各种元素浓度体检套餐…
  •     很专业,偏向论文,没有那么有趣。
  •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是被毒死的?感觉活在世上好危险哦!人类真是独特精密的存在。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     看看
  •     汞,砷,銻,鉛,鉈,毒藥!
  •     每种毒素都让人着迷,以各桩谋杀案汇集成册的本书,不仅有科普,还有一个个像样的惊悚故事。
  •     原来下毒有这么多种好选择呢!
  •     一直想买一本有关这方面知识的书,这本书果然没让我失望
  •     我喜欢!
  •     实在太罗嗦
  •     多看看,不求救人,但求不会在无知中害人害己。
  •     通过这本书懂了很多,科普了科普了。
  •     真的很好看!强推~!
  •     投毒是一种病。
  •     种类太少了,大部分都是各种下毒的案例。另外看到铊中毒的时候,莫名想到一个词组“之死靡铊”…………
  •     受益匪浅
  •     故事环节三流小说气质浓郁,化学主要是金属毒物普及读物
  •     科普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