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书评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2
ISBN:9787549511464
作者:鹤间和幸
页数:536页

普通的秦汉史入门读物

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讲,这是用日文写给日本人的外国史读物,所以也就是一个入门级读物,与前两本相比理论深度顿时下降了好多,让我读起来都有点不太适应的感觉,但也正因为如此读起来并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果之前涉猎过秦汉史的话,反而有点感觉味同嚼蜡,因为书中所叙述的内容,国内的著作也能有很好的表达。关于东汉部分关注医疗史和生态环境部分有亮点。至于其中运用分子人类学来分析中国人种分布的问题,片段的引用新观点,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书中很喜欢引用睡虎地秦简和里耶秦简等出土文书新史料,这一点做得非常好。至于该书的翻译水平,我有搞不明白的地方,有些地方实在是不敢恭维。P203页武帝与司马迁刘彻是景帝的中子,生于景帝元年。一种说法认为司马谈的儿子司马迁于景帝中五年出生于龙门。后来,一位是皇帝,另一位是太史令。当然,并非二人的出生决定了汉的未来。父亲景帝死后埋葬于阳陵,十六岁的太子刘彻即为皇帝。这几句话的翻译实在是太不通畅了,难不成作者的写作思路就是这么跳跃?鄙人不懂日文,希望有高手指点出来。综合来看,是一本秦汉史的入门读物,但是谈不上最好,也许跟译者有关系,毕竟作者的初衷是要写给日本人的外国史读物。

鹤间《始皇帝的遗产》读后小札

第三册可以说是到目前为止最流畅的一本,写得流畅,人读得就顺,前后五、六天的地铁时间加半个下午,就读完了。鹤间的写作取舍和选点虽然平常,但很见作者的学术大视野。从公众和通俗角度而言,作者功力尽显。这一本翻译水平也高,槽点不多,少有的几处可以明显看出来是翻译不懂“科学”所致。要按先抑后扬的“领导”讲话套路,还是先列下槽点好了:1、P93,最后一行,“墓室内既无深水也无倒塌迹象”。“深水”当为“渗水”。按照段清波先生团队多年的钻探和物探、遥感技术探测,得知在秦陵地宫内不但有石质的墓室构造(可能是石椁?或者石质的宫墙)和阻排水系统,所以墓室内目前没有积水。因此此处的翻译应该是渗水。2、P279,“铁的生产过程首先要通过木炭的燃烧从铁矿石(酸化铁)还原出一氧化碳”,这其实是因为翻译不懂铸铁的生产流程,才没有翻译清楚。中国古代生铁制造,有低温固态还原和高温液态还原两种方法。但无论用哪种方法,都是用木炭作为燃料和还原剂,将铁矿石和木炭放在一起燃烧,然后用固态捶打方法得到含碳很低的熟铁,或者液态还原方法得到熔融的生铁(铁碳合金),无论哪种反应,目的都是尽量去除铁矿石中的杂质,把氧化铁还原成铁。因此还原反应过程中一定会生成一氧化碳。校对错误挺多,虽比第一册少得多了,可读着读着就被咯一下牙的感觉还是不好受。最不该的,就是如P94,倒数第二段,把“长沙马王堆”写作“马王推”。说完了瑕疵,就该呱唧呱唧给鹤间热烈鼓掌,大大表扬一番此书。鹤间的写作,大略有如下几点是可以让大家学习的:优点一,是充分地利用考古材料。相比上一本平势隆郎尽量在避免使用考古材料,鹤间则不断地运用考古材料去说明问题。这样的做法直接带来的是,书变得更加亲和。古代史写作,文献和实物本来应该如车之双轮,缺一不可,倘若固守一侧,则必然是自废武功,要么车翻人倒,要么成为独轮太平车没法跑得快。更何况,通过考古出土实物,对文献说不清,或者说不生动的事物,有更好的诠释道路。对于史料的选择,用实物材料与不用实物材料,在今日的学术环境下,已经不单单是研究取向的问题,而应该说是训练的完整与否。鹤间用实物或者考古材料说明了很多比较难用文献直接论证的问题,比如利用直道调查材料说明秦交通以及衍生出的流通、民族关系、战争问题;充分利用阿房宫、汉长安城的发掘材料说明秦汉城市和宫殿建筑以及连带的礼制问题;用秦汉帝陵考古材料说明秦汉的帝制与后宫身份的认同差异;用模型明器说明地区生活差异和祭祀;用文物说明中西交流。相较而言,类似的问题则是平势隆郎在讨论两周时期所不断回避、弱化的,两下相较,平势隆郎书的弱点尽显。优点二,鹤间比较注意采用图像材料去分析问题。比如他用画像石、壁画、帛画等等图像资料去说明事件,比如鸿门宴、李广克匈奴、张骞出西域;也会用这些图像材料去说明社会生活,比如用庖厨图说明日常生活的餐饮与腌肉习惯,进而讨论秦汉间肉食资源的获取与利用方式;用和尔格林壁画墓壁画去说明地主庄园经济,用枣园汉墓壁画来说明汉代农耕。用各种壁画和帛画去说明天文、星宿和神话体系。这比文献打文献的哑谜,要生活直观地多。优点三,鹤间绝对不会放弃任何地下出土文献。鹤间利用简牍、帛书、墓志、买地券、碑刻材料,充分构建着一个活生生的秦汉世界,而非一个冷冰冰的,只存在正史中或者或在解构后的文献世界。葛兆光在讨论思想史问题时,曾提醒研究者需要有“眼光向下的历史”态度。对于简牍、帛书、墓志、买地券、碑刻中所记载的,是已被隐去的社会历史分母。历史虽是精英写就,但却是常人塑就。鹤间将平常人在秦汉间的生活、遭际甚至仅是一瞬投射在汉承秦制的构建中,而且草蛇灰线地进行对比,难能可贵。优点四,鹤间很擅长利用民众所熟知的事情来吸引读者的眼球。比如,P174谈及江青关心吕后印章问题以及牵涉出的四人帮问题;P133用梅兰芳和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来投射楚汉相争。这些事情,都是近日的事件,用这些在民众中尚有余温的话题性事件,去讲故事,带出的历史,正是“公众历史”宣讲的正道。与其板起面孔说教自己的研究成果,还真不如把相对没有史实硬伤、瑕疵的故事更多地讲给大众。鹤间也很善于用今典,比如P130提及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虽只是条引文,但说明他很注意这些古为今用的方法。此外,鹤间和宫本一样,也是个跳入跳出的高手,说两广爱甜食与枸酱的关系,说自己在中国看遗址的观感,很容易让书有入戏的感觉。小优点之外,鹤间的学术大视野,在这本通俗读物中尽显无疑。鹤间会把汉代医术、发明、灾异、女性等问题纳入讨论。初看之下似乎是贪大求全,是细细去读,却都在他对于社会生活史的关注之中。对于早期中国史的探讨中,学科本身的前进与范式的演变已经要求研究者必须能够在材料和事业两个层面上,拓展自己的视野。鹤间在前言中就直言,因为简牍材料的丰富,尤其是地方基层行政机构简牍材料的膨胀,“揭示了一个依据出土史料从事研究的时代的到来……对秦汉时代历史的认识,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鹤间的书,整体上有着大诉求——他想用通俗的话,去细化和展现“汉承秦制”的大命题,进而阐述东亚文化圈在早期帝国时代的构建与互动。秦汉制度的兴起,因人而变和不断反复探索帝国的管理模式,无论是始皇帝还是高祖、文景,其实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新兴的帝国,急速地增长,如何控制庞大的身躯,良性发展,不仅仅是秦汉庙堂博士的课题,也是鹤间回头想梳理明白的。身子大了,转圜的空间就有限,因此如何因应各种外交、内证、宫廷关系,在秦汉间以及秦汉对待先秦的态度上,就会有种种可能性。鹤间不想把这本书总结成条条框框,也不想把秦汉拆散成文本的溯源或者让自己变成索引派,去找一个“想象的秦汉”,于是,他在自己诉求中,用一个个的点去描绘着秦汉。与某些国家的学者取向不同,鹤间能客观地讨论原生、次生与传播问题。也能用发展的阶段性去看待问题。就如同他批评谭图只有一个横截面,而不是变换的版图多个横截面一样,他论秦,论汉。论王莽,论“四夷”,回顾自己所在的日本,远观韩半岛、蒙古高原和西亚东南亚,实际上都是在秦汉大视野中整体地思考问题,并未出圈儿。在精英层面的研究范式与视野的改变,如何惠及于民,是个大问题。回想到自己初进scu课堂,听方北辰、王炎平、王濮阳师讲与中学中国史迥异的古代史时,就曾经模模糊糊地意识到,学术研究的前沿已经与万年不更新的民众普及严重脱节了。徐坚先生前一段说公共(我自己更愿意用“公众”这个词)考古问题,“公共考古学不是‘专业考古学’的反义词。相反,公共考古学就是专业诉求,就是职业考古学家的事业,而不应该推诿让渡给少数考古学家甚至业余考古学家们。不少考古学家认为公共考古学与己无关,这是个荒唐的误解。……与世无争乃至与世无关的考古学同时也是世界不需要的。”公众考古不是带人看看工地,做做讲座,讲讲话,开个会就公众了。那不过是把精英从小众变成稍大圈的小众而已,满足的不是公众,而是某些人的虚荣心。与其满足于聚光灯和宣传,不如学学鹤间,踏踏实实写本严肃的通俗读物来的实在。

历史如书一样地厚重

正是由于继承了始皇帝正负两方面的遗产,才有了随后汉代四百年多的历史。题曰《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通篇讲的是出土的各种文物,以印证诸多的历史猜测,比较有名的如睡虎地秦简、龙岗秦简、里耶简牍及各地墓陵、兵马俑等等,遗产的多重多样无不证明着秦-汉帝国的强大与繁荣。历史经尧、舜、禹、夏、(殷)商、周至秦统一六国,始皇出现,经历二世而后高祖刘邦现,此后刘氏江山起伏跌宕四百余年。期间充满的宫廷斗争、权位争夺、江湖的血雨腥风、灾害频发致使生灵涂炭、百姓人民流离失所,一幕幕在各种文物的先后发掘后而更加历历在目。书中著名的历史人物事件纷乱如云,有不可一世的被后人称为千古一帝的秦皇汉武;有历史真正的第一代女皇帝吕稚专政;有执著传承历史的司马迁父子;也有技艺超群的班固班超父子;还有巧舌善辩和所向披靡的各朝文臣武将,如范增、张良、萧何、韩信、王贲、王剪、卫青、霍去病、李广、李陵等;更有聪明绝顶懂得真正投资的生意人吕不韦;有宣扬儒家思想的鼻祖级人物孔孟二位先生;也有为了国家利益而奋不顾身的张骞出使西域、王昭君出塞、苏武牧羊等;更有为了扩张领土和增进国防而修建的万里长城、北击匈奴、南平百越和为征服周边而打通的丝绸之路;有为了权力地位而发生变革的王莽篡汉、被逼无奈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起义和密谋已久的黄巾军叛乱,外人看来理所当然的曹丕禅让受玺、还有中间发生的光武帝中兴汉室等,最后也不乏非人为的自然灾害,黄河改道、蝗虫泛滥等,在四百年的漫长历史里承载了太多的人和事,如今物是人非,倘若有幸站在这些略显模糊而又带着些许沧桑的历史古迹前,谁又能想到两千年前发生的故事,是欢喜,还是悲状?是痛不欲生,还是飘飘欲仙?是忠肝义胆、义薄云天,还是溜须拍马、笑里藏刀?整本书的内容和书本身一样给我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读来颇费时力,倘若细看后面的附录(尤其是引用文献)便知是作者的心血力作,由此更加佩服研究历史的那些学者,是你们日日夜夜的挑灯窗前、默守孤独和孜孜不倦才得以让我们了解历史,见证历史,学习历史,在此,向你们致敬!摘选句:儒家主张君臣父子之礼和夫妇长幼之说,因此儒家的学问被选中为维护帝国的学问;所谓四夷实际是指北方匈奴、西方西羌、东方东夷诸国、南方蛮夷。

简评

这一册告别了之前两册中贯穿的强烈的理论色彩,回归到一般的通史写作,以时间为经,社会各方面状况为纬编织成一厚册。不过,与以往读过的通史不同的是,鹤间和幸在叙述环环相扣的历史事件上节省了大量笔墨,而将较多篇幅用在了描绘秦汉时代的社会情境上。因此,读者可能无法期望看到大量的宫斗与传奇故事,足资我们从后发的位置品评人物。我们所收获的,或许更多是“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到五陵邑的荣华和西域道的风沙。本书文势流畅,译者功莫大焉。只是硌人的小石头略多一些,或许还需校改。


 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