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极简中国史》书评

出版日期:2016-11
ISBN:9787508666593
作者:[美] 阿尔伯特·克雷格
页数:270页

西方视野下的中国佛教

《哈佛极简中国史》,以西方人的角度为我们理清了中国的历史,它跳出了中国人的条条框框,用极简的语言展现出中国这个古老国度的历史演变。而佛教在本书中更是占有“独特”的位置,每一时代都会提到它。作者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燕京学社社长,专研日本、东亚历史,我们熟知的《哈佛日本文明简史》出自他的笔下。本书主要讲述了中国从旧石器时代(大约5万年前)到20世纪新中国成立。短短的250多页的书中,却梳理了中国上千年的历史,把早期中国的形态、中国帝制的特点、每一朝代的突出特色,以及与西方文明的对比一一写明。在内容上,囊括了政治、经济、商业、思想、宗教等方面,覆盖面广泛。尤其是,每一历史阶段之后都有这样的题目《历史视野中的......》,把中国与西方国家相对比,如在第二章后《历史视野中的中国最早的帝国》中,笔者将中国、印度以及地中海各大帝国的形成进行相比较,让我们看到了它们的相似性。在编排上,书中附有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图,以及各朝代的栩栩如生、包罗万象的生活图画。每章中还延续了《极简人类史》中的小专栏,里面承载着诗歌、词曲等中国传统文化。在书中,佛教占有一席之地,历史的每一阶段都会有它出现。在西方人的视野中,宗教占有很重的地位。铁器时代,南亚,印度教和佛教兴起,在中国,哲学思想开始出现,如儒家、道家、法家等。随着东汉的没落,中国处于一段混乱时期(220年-589年),南方有六朝,北方有游牧民族、十六国,这时佛教却传入并逐渐渗入了中国文化的核心,甚至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称它为国教。佛教连接着中国的南北方,扮演着桥梁的角色。中国的佛教与印度佛教不同,出现了不同的宗派,对佛教经典的排序也不同,但中国人却善于融会贯通,而且佛教适应了中国社会,被国家更多的管制。时间的推移,佛教的发展在唐朝为黄金时代,但同时也遭到了灭佛运动。唐朝时期,我们熟知的玄奘西行访问印度,敦煌千佛洞依然存留,就连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发展都不如当时的唐朝佛教发展。可是9世纪中期却发生了灭佛运动,标志着佛教在中国命运的转折。佛教的再度兴旺,应属在元代,蒙古人最热衷的宗教是具有神秘色彩的藏传佛教,但同时汉传佛教同样繁荣,据估计,元代时期,大约有50万人成为佛教僧侣。而因受到佛教的影响,中国文化开始封闭,几乎不接受外来科学,一直延续到明清。甚至,在清朝基督教被禁止,教堂被查封。清朝的没落,中国门户被打开,西方文化逐渐被中国接受。佛教至今在中国依然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它只是人们的一种祈祷美好的信仰而已。《哈佛极简中国史》不仅带来的是西方视野的中国历史,同时也让我们看到西方对中国历史的理解。

穿越王朝的兴替

(一)王朝的兴替,是很多中国历史学者在研究中的一个默认的“标准模式”。不过,在作者看来,能够用一种深邃或者智慧,更加朴实或者“普世”的眼光,穿越历史的迷雾,在朝代更替的明线之下,看到连绵发展“暗线”似乎更加重要。历史,有其内在的节律。在一声声万岁万岁山呼中,在一缕缕袅袅婷婷炊烟里,起承转合,兜兜转转,或蜿蜒曲折踯躅行,或轻舟已过万重山。约束条件,路径依赖,集体无意识,共同记忆,文化基因,时代英雄,偶尔巧合……(二)因为是极简,所以可以一个多小时一口气读完,十分过瘾。因为是极简,所以在娓娓道来的多数时候忽略枝节,只顾主干。但是,不因为极简,就没有了历史的深邃。不因为极简,而删减了人文关怀。不因为极简,而只列事实,不去引发思考。(三)盛唐气象。多少人梦回唐朝。之所以万邦来朝,尤其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作者列举了三点理由:世界性、中世纪佛教和世俗因素。或者,换一种表达:多元性、有信仰、大市场。有趣的是,如果反思一下现今的美国,发现竟然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美国是大熔炉,是世界移民的汇聚地。美国的信仰是发轫于清教徒的“美国梦”。美国是市场经济和消费文化的典型代表。不知道历史是如分型般轮回重演,还是迸流向前永不回头。(四)东汉铅绿釉陶楼80页的图,似曾相识。记不清在走马观花,“穿过”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时,是否曾驻足留意。汉代留下的珍宝,一种沉甸甸的美。不知道是否成为甜蜜的回忆还是历史的负担,骄傲的理由还是感伤的喟叹。(五)进入近代中国(1839-1949),写作风格似乎大变。开始标记更多的年份,开始罗列更多的史实,开始出现更多的人名。总之,絮絮叨叨起来了。但是,在笔者刚刚有些适应这种风格时,正文最后一句冒了出来:“大众动员不能取代个体积极性,这一点很快就清楚了。”戛然而止。叙述终结,而历史依然在延续。并且,正一刻不停地迈向未来。


 哈佛极简中国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