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和最终的自由》章节试读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8-1
ISBN:9787229040703
作者:【印度】克里希那穆提
页数:264页

《最初和最终的自由》的笔记-第1页

cover

《最初和最终的自由》的笔记-第83页 - 关系与孤立

如果查看我们的生活,查看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我们会看到这是一个孤立的过程。
我们实际上并不关心他人;虽然嘴上说得动听,但实际上我们并不关心。
只有当那段关系可以满足我们、庇护我们、符合我们的需求时,我们才与他人进入关系。然而一旦关系中出现干扰,开始令人不快,我们就会放弃那段关系。
换句话说,只有当我们被满足时,才有关系。这话听起来也许很刺耳,但如果你真正去查看你的生活,非常仔细地查看,你会看到事实就是如此。

《最初和最终的自由》的笔记-论厌恨 - 论厌恨

厌恨源于对干扰的不理解
人,注定被干扰,因为不愿去了解而烦躁怨恨
于是为了安心,去寻找庇护,权威,大师,宗教等等,只为安逸放松

《最初和最终的自由》的笔记-第12页 - 我们在寻求什么

是的,我们想要快乐。这么说也许很直白,但我们实际想要的就是这个——知识会带来快乐,经验会带来快乐,那快乐是一种在明天之前不会消逝的满足。我们体验过种种满足,它们都烟消云散了。

《最初和最终的自由》的笔记-第141页 - 论孤独

孤独不是绝望,也不是无望,而是一种空落落的感觉,一种空虚,一种沮丧。

《最初和最终的自由》的笔记-第30页 - 1-30页

引言“真相无法靠别人给你。你必须自己去发现它。”刚开始没注意,一口气读了一段后发现 这句话真乃点睛之笔。深感半夜总觉得不吐不快,受上次《力量》差评的震惊余波我还对这些总带批判性的生活方式十分不解,且凭借着一股青年热血情怀,对这种正能量书籍的抹黑让我无法接受,不得不一吐为快。
看似普通的日常口语沟通主宰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良好的沟通总是少之又少。以前我就常有感慨,很多时候自己的感受是无法与人分享的,为何呢?没有同样的价值观,同样的一些经历,实在是很难在某些事物上达成。就简单的打个比方,近期热门的《沉睡魔咒》,倘若我想对Maleficient吻醒公主这件事说句“我就知道她会被吻醒,迪士尼最近越来越朝着基腐方向前进了。”那么对方要是没有看过《沉睡魔咒》当然是不知所云,再说,如果对方又没有看过那部《冰雪奇缘》,不知道从这部戏开始王子就变成了炮灰,他又怎么能够感受到迪士尼是妥妥的在开始另辟新径呢?所以,有效的沟通很多时候取决于很多因素,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都有讲究。
“倾听是有艺术的。要真能倾听,必须舍弃或放下所有的偏见、预设和日常活动。”我们总是被外部的很多条条框框所限制住,停留在贴在自己标签的圈内,无法跨越一步,所以很多人把每一天活成了千篇一律。我一直记得第一次看李欣频提到把每天当成新的一天去过的那种心境,充满创意,充满活力。就是像个好奇的宝宝一样,对一切好奇对一切物质,这样的一种原始的,纯净的状态。
每个人总是这样固有的按照别人眼中的自己活着,什么时候才能活出自己?如果我对 一个人说,你有时候很容易生气。他会说,是的,很多人这么说过。接着发生了一件小事,他二话不说就心急火燎的发起脾气来。如果我试图劝说他,他会说,我就是这样脾气不好。事实上呢,他已经被外在的言论所感染了。
心理学中有个著名的心理现象:鸟笼逻辑。百度百科中解释如下:“原因是这样的:即使这个主人长期对着空鸟笼并不别扭,每次来访的客人都会很惊讶地问他这个空鸟笼是怎么回事情,或者把怪异的目光投向空鸟笼,每次如此。终于他不愿意忍受每次都要进行解释的麻烦,丢掉鸟笼或者买只鸟回来相配。经济学家解释说,这是因为买一只鸟比解释为什么有一只空鸟笼要简便得多。即使没有人来问,或者不需要加以解释,“鸟笼效应”也会造成人的一种心理上的压力,使其主动去买来一只鸟与笼子相配套。”这很明显从侧面映射出,别人的言语对我们有多大的影响力。
很多时候,我们缺少一种自我内省的习惯。与其说是习惯,不如说是内在的觉醒,就是从来没有任何到自己是活的多么身不由己。我们身上穿的,嘴里吃的,日常用的,没有一样是取决于自己,取决于商场,供应商,取决于他们提供什么给我们。也许有人会说到需求决定论,But追踪到这些东西的原料,它还是来源于人力,且在万物生长之初是不存在任何市场的。如此看来,我们活的是如此的单薄,我们任何人都是彼此依赖着存在着,所以任何人都是如此的重要。
当一个人远离这些偏见,懂得内省自己,并逃脱这些种种别人附加在自己身上的制约时他就有一双伶俐的双眼开始洞察这个世界,那么他的内心一定是平静和祥和的。他明白任何人都无法依赖他人而活着所以他懂得尊重,他明白彼此的连结有多重要,所以他懂得倾听,也因此这样的交流与相处才是我们本来应该成为的样子。
“你与他人的关系,你与妻子、孩子、老板、邻居的关系,你在这些关系中的真实状态,即是社会。社会本身并不存在。社会是你和我在我们的关系中创造出来的;它是我们全部内在心理状态的内在投射”。佛曰:境随心转。
我们总会借由对于体制的抱怨来抒发自己的不满,但其实,这正是逃避自己本该面对的责任和问题。体制的构成是因为人,体制为人服务,人多了也才成为社会。然而,网络上充斥着的那些满腹牢骚,对于种种一切总是充满抱怨的人,在现实中又能做的有多好呢?往往,这只是对于自身问题的一种推卸责任以求心理上的心安理得,因为把错误推卸到体制和国家的身上就可以解释自己如今的一切不顺利,不开心。
我们总是在追着一个目标,视之为人生蓝图,殊不知自己追求的只是镜花水月。你看到马云成功了,你会去了解马云。“因此,在你想弄清楚寻求者在寻求什么之前,不是有必要先了解那个寻求者吗?”所以我们最终的目的,只是,认识自己。
然而这一个个迷茫的人群们所创造出的只是一个充满混乱,战争,偏见的社会、国家。我们每个人的思想都将呈放射性对我们的世界造成影响。鸽子象征着和平,所以西方社会是很少人吃鸽子,因为他们赋予了鸽子自己心灵的寄托 。在中国,至今还有狗肉节这样的传统,因为有吃狗肉的传统导致了大量的狗类被杀害,进而使中国常年被西方国家鄙视。这就是很典型的,我们人类的思想如何影响和改变这个社会的。
那些口口声声提倡着和平与爱,标榜理智爱国人士们,若都能以实际行动捍卫自己的理念,那么社会将以此而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心灵都将进一步升华。
歌德说,人在追求真理中是会不断犯错误的。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让我们在口诛笔伐的社会中,多些宽容和理解,少些贬低与嘲讽。

《最初和最终的自由》的笔记-第141页 - 论孤独

那是一种虚空感,一种一无所有,无处安顿的极度不安。孤独不是绝望,也不是无望,而是一种空落落的感觉,一种空虚,一种沮丧。我们全部的文化建立在逃避之上我们在极力用已知之物填补这个巨大的空洞如果你只是掩盖了它,它依然在那里冥想也是逃避那要怎样找到方法对付孤独?只有你不再逃避,才能知道怎么办。当你愿意面对实情—那意味着你不能打开收音机,意味着你必须放弃文明—那是那份孤独就终止了,因为它已经彻底转变,它已不再是孤独。

《最初和最终的自由》的笔记-第25页 - 自我认识

虽然大多数人都心怀不满,但我们却期望突然的改变,我们的不满被轻易疏导,只为达到某个目标;心怀不满时,我们不是去找份别的工作,就是干脆屈服于环境。不满没有点燃我们内心的火焰,促使我们质疑生活、质疑生存的整个过程,它被疏导了,我们变得庸碌无为,丧失了那份动力、那份强度去弄清楚生存的全部意义。

《最初和最终的自由》的笔记-第171页 - 论闲话

如果不了解自己,我们能了解他人吗?如果不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做事方式,我们能判断他人吗?为什么这么关注他人?想打探别人的想法、感觉,对之说长道短,实际上,这种欲望不正是一种逃避吗?这不正提供了一个逃避自我的途径?这当中不是还有一种想要插手别人生活的欲望?不多管别人的生活,不插手别人的生活,我们自己的生活不是已经够棘手、够复杂、够痛苦了吗?我们还有时间去用那种残酷、丑陋、蜚短流长的方式琢磨别人?我们怎么会这样?那是因为我们真的非常空虚,我们是在通过谈论别人寻求外在的刺激。……我们内心实在匮乏,闲话就成了我们丰富生活的消遣,成了逃避自我的出口。我们试图用知识、仪式、闲话、集会——用无数的逃避之途,填满内心的空洞,所以逃避成了最重要的事,而不是了解”实情“。了解”实情“需要关注;了解内心的空虚、痛苦、需要极大的关注而不是逃避,但大多数人都喜欢这些逃避,因为它们比较舒服,比较愉快。

《最初和最终的自由》的笔记-第78页 - 欲望

什么是欲望?不就是符号及其感觉吗?
那个符号可能是一幅画、一个人、一个词、一个名号、一个意象、一个观念,它带给我某种感觉,令我生起喜欢或不喜欢的感受;如果那个感觉令人愉悦,我就想获取它、占有它、抓住它的象征物,保持在那种快乐中。
时不时的,根据我的爱好和热切度,我替换那张画、那个意象、那个对象。一种快乐享受够了,厌了,烦了,就寻求一种新的感觉、新的观念、新的象征物。
我拒绝旧的感觉,玩起新的,它有着全新的词句、全新的意义、全新的经验。我拒绝旧的,屈从于我们认为更崇高、更尊贵、更令人满足的新东西。
因此,在欲望之中存在着拒绝,存在着诱惑引起的屈从。

《最初和最终的自由》的笔记-第250页 - 论困惑

一颗困惑的心,满溢悲伤,尽是一己的空虚与孤独,这样的心永远找不到那个超然其外的东西。

《最初和最终的自由》的笔记-第200页

“我们所指的孤独是什么意思?那是一种空虚感,一种无所无有,无处安顿的极度不安。孤独不是绝望,也不是无望,而是一种空落落的感觉,一种空虚,一种沮丧。”
“你这样百无聊赖,一定是有原因的:痛苦、逃避、信仰、不停地忙碌令头脑迟钝、心灵僵化。”
“只有在结束中才有更新,才有创造和未知——而不是日复一日地背负经验、记忆和痛苦。”
“我们有非常多互相冲突的面具;我们戴上一个合适的面具,而当另一个更有利、更舒服时,就扔掉原先那个。”
“肤浅的心永远不会明白深刻。它可能有渊博的知识、丰富的资讯,它可能念念有词——你知道一颗肤浅的心活跃时的全部装备。”

《最初和最终的自由》的笔记-第54页 - 矛盾

心的安静,是了解生活全部意义的必要条件。

《最初和最终的自由》的笔记-第3页 - 引言

真相无法靠别人给你,你必须自己去发现它。切实地了实情,真相,现状,不解释不谴责不辩护,这无疑就是智慧的开端。

《最初和最终的自由》的笔记-第112页 - 时间与转变

新生只能发生在当下,而不在未来,不在明天。

《最初和最终的自由》的笔记-第50页 - 矛盾

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行动总是处于破坏之中,总是处于悲伤之中;困惑和混乱,就像一波大浪,总是把我们席卷而去。生活在困惑中的我们,一刻不得喘息。

《最初和最终的自由》的笔记-第3页 - 引言

我们听东西时,就带着和谐屏障。因此我们真正听到的,是自己的噪声,自己的声音,而不是别人所讲的。要抛开我们的惯性,偏见,嗜好,抗拒去听,并超越字面的表达,得到即刻的了解,那是相当困难的。那将是我们面临的困难之一。
切实的了解实情,真想,现状,不解释,不谴责,不辩护,这无疑就是智慧的开端。
如果我清楚自己是个骗子,并且已承认这个事实,挣扎就结束了。意识到自己的真实状况,直接承认,就已是智慧的开端,了解的开端,它将把你从时间中解放出来。
请弄清楚你自己对这原因,这苦难的反应。
体系变得重要了,哲学,观念变得重要了,而不是人变得更重要;为了那个观念,为了那个意识形态,你们愿意牺牲整个人类,这正是世界的现状

《最初和最终的自由》的笔记-第144页 - 论苦难

一旦动用心思问“为什么”,就弱化了苦难的强度。

《最初和最终的自由》的笔记-第25页 - 自我认识

虽然大多数人都心怀不满,但我们却期望突然的改变,我们的不满被轻易疏导,只为达到某个目标;心怀不满时,我们不是去找份别的工作,就是干脆屈服于环境。不满没有点燃我们内心的火焰,促使我们质疑生活、质疑生存的整个过程,它被疏导了,我们变得庸碌无为,丧失了那份动力、那份强度去弄清楚生存的全部意义。

《最初和最终的自由》的笔记-第70页 - 简单

没有简单,就无法敏感——无法对树木、飞鸟、山峦和风敏感,无法对这世上围绕着我们的万事万物敏感;如果我们不简单,就无法敏锐地觉察事物在向你吐露着什么。

《最初和最终的自由》的笔记-第一部分 - 第一部分

所以你复述的时候,就不再去了解自身的状况。你只是用权威的论调掩饰自身的困惑。社会本身并不存在。社会是你和我在我们的关系中创造出来的;它是我们全部内在心理状态的外在投影。 如果你我不能了解自身,只是改变外部世界,即改变内在世界的投影,是毫无意义的。那是一条无尽的长河。随着你探究它,探究得越来越深,你就会得到平静。只有当心平静时——通过认识自己,而不是通过加强得自律——只有那时,在那平静中,在那寂静中,真相才能出现。而只有那时,才可能由极度的喜悦。事实永远不能被否定,而关于事实的观点可以被否定。我们试图通过某个体系或机遇某个体系的观念革命或价值革命带来变化,我们忘了正式你和我制造了这个社会,正是我们通过我们的生活方式造成了世界的失序或秩序。……没有心理上的转变,不管那革命多么彻底,其本质仍是停滞的。你必须如实认识自我,而不是认识你希望成为的样子,那只是一个理想,是虚构的,不真实的。……如实认识自我,需要一颗及其机敏的心,因为实情在不断转变、变化,要快速跟上它,头脑必须不被认识教条或信仰所束缚,不被任何的行动模式所限制。有创造力,不是指我们必须画画,写诗,成名。那并不是创造力,那只是一种表达观念的能力。说到底,这就是真理:每一刻都能全新地面对一切,没有源自过去的条件反射,从而没有累积的影响来阻隔我们直面当下的现实。


 最初和最终的自由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