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铨武侠电影作法

出版日期:2015-10
ISBN:978755025253X
作者:胡金铨 述,[日]山田宏一,宇田川幸洋 著
页数:360页

作者简介

武侠电影宗师胡金铨唯一口述自传
详解如何借用中国传统戏曲、古典诗词、民间风俗
独创具有东方意蕴的武侠电影语言
【编辑推荐】
侠气古肠剑犹在,灵雨空山动江湖。
——我觉得胡导演的作品给我感觉是“侠气古肠”,他留给我们的作品,直到现在都仍有力度在,所以说“剑犹在”,他的剑还在我们的身边出现。他的精神是很高雅的一种气质文化,但他说的是江湖事。这两句话,是我尽最大的力量来描写胡导演。
——徐克
武侠电影宗师胡金铨唯一口述自传。
详解如何借用中国传统戏曲、古典诗词、民间风俗,
独创具有东方意蕴的武侠电影语言。
倾诉生在北京、于港台扬名世界、大洋彼岸未竟之梦,
如武侠电影一样精彩的传奇人生。
⊙ 本书是武侠电影宗师胡金铨唯一口述自传。整理自胡金铨多次前往日本参加电影节时与两位日本电影学者山田宏一、宇田川幸洋的对谈。本书沿胡金铨导演漂泊四海的传奇人生与创作生涯,详解如何借用中国传统戏曲、古典诗词、民间风俗,独创具有东方意蕴的武侠电影语言的导演观念与手法。
⊙ 本书作者之一日本电影学者山田宏一20 世纪60 年代曾旅居巴黎,成为当时掀起法国电影新浪潮波澜的《电影手册》重要执笔者之一,更是弗朗索瓦·特吕弗导演的至亲友人。本书采访形式也借鉴了《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深入追问胡金铨在历史文化方面的独特见解、对社会万象的诸多思考,为读者还原了一个完整的文人导演全貌,如武侠电影一样精彩的传奇人生,是一本走入胡金铨武侠电影世界的必备读物。
⊙ 本书对谈贯穿胡金铨导演整个电影人生,从拍摄处女作《大地儿女》之前的演职员生涯到拍出华语武侠电影巅峰之作《侠女》,再到未能拍成的作品《华工血泪史》《张羽煮海》,导演手法、拍摄花絮、幕后故事全面包括,更附有大量罕见剧照、亲笔画稿。同时,还收录了在台湾电影金马奖中两度封后的著名女演员、制片人徐枫,荣获金马奖终身成就奖、现任财团法人胡金铨导演文化艺术基金会执行长的石隽,二位感怀恩师胡金铨的珍贵文章。
【内容简介】
本书是胡金铨导演生前的唯一口述自传,由日本电影学者山田宏一、宇田川幸洋与他展开的多次对话整理而成。全书采访形式借鉴了《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沿胡金铨漂泊四海的传奇人生与创作生涯,详解其导演观念与手法,深入追问他在历史文化方面的独特见解、对社会万象的诸多思考,为读者还原了一个完整的文人导演全貌,是一本走入胡金铨武侠电影世界的必备读物。

书籍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1932—1948
第二章 1949—1957
第三章 1958—1965
第四章 1966—1967
第五章 1968—1970
第六章 1970—1975
第七章 1976—1980
第八章 1981—1983
第九章 1984—1989
第十章 1990—1996
附 录
后记一
后记二
译后记
出版后记

内容概要

著者
胡金铨,电影导演。1932 年生于北京,1949 年移居香港,初入电影界曾担任美术助理及演员,后于1965 年升任导演,在邵氏独立执导了首部电影《大地儿女》。作品有《龙门客栈》《侠女》《空山灵雨》等长片12 部、短片1部,其中《侠女》获得了第28届戛纳电影节技术大 奖,由此将华语武侠电影推广到全世界,成为第一位在国际上获得广泛瞩目的华人导演。1997年1月因心脏手术失败在台湾逝世。
山田宏一,日本电影评论家、翻译家,东京外国语大学法文科毕业。20 世纪60 年代旅居巴黎期间,成为当时掀起法国电影新浪潮波澜的《电影手册》重要执笔者之一。著有《日本电影日志》、《特吕弗电影人生》、《特吕弗的最后访谈》(与莲实重彦合著)等,译著有《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与莲实重彦合译)等。其著作多次获得《电影旬报》日本年度十大电影书第一位。
宇田川幸洋,日本电影评论家。对西部片与动作片素有研究,在对香港电影的认识方面更是日本首屈一指的专家。著有电影评论集《无限地带—从邓波尔到少林寺》,译著有《李小龙传奇》。
译者
厉河,日本法政大学文学学士、纽约大学电影研究硕士,从事出版、翻译及编剧工作。电影编剧作品有《玻璃少女》《恋之风景》《情谜》 ;香港电台电视部编剧作品有《另一种声音》《没有墙的世界之视界良好》 ;电影字幕中文翻译作品(香港发行)有《五个相扑的少年》《七武士》《乱云》等日本名片九十多部。
马宋芝,香港出生,日本御茶之水女子大学历史系硕士,业余翻译工作者。译著有《世界大趋势》(合译)、《香港大视野》等。


 胡金铨武侠电影作法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本文为《胡金铨武侠电影作法》作者之一宇田川幸洋所作后记】 胡金铨导演是于一九九七年一月十四日傍晚,在台北的医院逝世的。在香港,据说是黄霑在夜晚八时直播的“城市追击”之后,率先把讣报作为紧急新闻报道出来的。我收到朋友厉河的传真通知,不禁大吃一惊,心想:“不会吧!”我记得以前曾看过香港某报大字标题报道“巩俐自杀!”的新闻,所以我只好祈祷这次也是一个误报。我在去年(一九九六年)二月的夕张电影节跟胡金铨导演的那一次见面,是最后一次见到他。虽然知道他一直有服食心脏药物,但当时他是精神奕奕的呀。可是,次日台北和香港的各大报纸,都以颇大篇幅报道了这位巨匠之死。据报他是死于心脏手术的失败,而当中的经过亦详细报道出来了,我亦只好接受这个事实。此外,香港的报纸亦指出,胡金铨先生计划多年的《华工血泪史》一片,终于实现有期,他死前正为四月开拍而进入准备阶段。当一九八五年的第一届东京奇幻电影节放映《山中传奇》时,胡金铨先生来日,我首次有幸与他见面,亦已从他口中得悉他想开拍该片。如果此一计划当时能实现的话,他不但是第一个华人导演在艺术上获得国际性的评价(于一九七五年的戛纳电影节曾以《侠女》一片获高等电影技术委员会大奖),也会是第一个打入美国电影界的华人导演。可是,该计划虽然曾多次有实现的机会,却拖至今天仍未实现。而当开镜在即时,他为了以最佳的身体状态迎战而接受了手术,但这却反而招来死神的召唤。如果这部片能拍成的话,胡金铨这个名字,相信一定会再次引起触目。想到这里,就更觉他死得不值了。香港电影在六十年代迎来了它最初的黄金时代,自此,我们现在认识的那种充满了无国籍之趣的“东方好莱坞”电影——“香港电影”——已开步了。那时开始,为了打入国际市场,片名除了中文名之外,还会加上英文名,而在片中打上中、英文双语字幕的习惯亦始于此时。所谓六十年代这个黄金时代,稍为说得清楚一点的话,就是华侨大资本投资的“国语片”的黄金时代。反之,战前延续过来的本地电影工业下的“粤语片”,就逐渐走向衰亡。如果说“香港电影”是从那时开始的话,胡金铨就是建立这种香港电影的第一代导演了。香港的国语片,是中国电影一向的最大据点的上海电影人及电影资本南移之后开始的,南移始于战前和跨越战后,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九四九年)的前后。“东方好莱坞”搬来香港了。胡金铨的师傅严俊,及其当时的大明星妻子、曾参演《迎春阁之风波》的李丽华等人,就是带着荣耀和技能从上海来到香港的电影人。在这些上海来的电影人之下,从零开始学会拍电影的就是胡金铨和李翰祥。由中国各地流徙至香港的年轻人,学习来自上海的电影技术,拍出了“香港电影”。此外,他们也从日本来的摄影师西本正身上,学会了上海电影没有的技术——彩色宽银幕的拍摄法。胡金铨在这个黄金时代所起的作用,当然,就是为武侠片掀起了新气象。他以《大醉侠》和《龙门客栈》这两部片,领导了香港和台湾电影界的武侠片潮流,并对武侠片产生了莫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台湾拍摄的《龙门客栈》在整个东南亚空前卖座,这意味着武侠电影这个武器,令台湾电影和香港电影连成一体地夺得市场。这亦是胡金铨真正确立其独特风格的杰作。由开场至结尾都没有一丝一毫松懈的紧凑的构成、在整个宽银幕上展现的动作场面的一流导演技法——无限地利用特定的舞台“客栈”的胡金铨美学活现银幕。不管看多少次都是那么好看。它是一部可以与霍华德•霍克斯的《赤胆威龙》(Rio Bravo,1959)、黑泽明的《七武士》、萨姆•佩金帕(Sam Peckinpah)的《日落黄沙》(The Wild Bunch,1969)匹敌的动作片经典。于一九七零年拍成的《侠女》,叫欧美亦知道了中国电影的艺术性。在七十年代中期,胡金铨已成为了传说性的巨匠了。故此,这容易叫人以为他年事已高,其实他死时才六十四岁(他生于一九三二年),比起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年轻二岁,比筱田正浩还年轻一岁。用年龄去计的话,他还属于法国新浪潮的一代。他应该再多拍几部电影给我们看呀。胡金铨遗下的作品长短篇合共有十三部。在日本的电影院公映过的(电影节放映的不算在内)只有《龙门客栈》一部而已。胡金铨的真正价值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的评估。胡金铨的葬礼于一九九七年一月三十一日在台北的第一殡仪馆举行。他居于北京的姐姐赶来主持了葬礼。而徐枫、张艾嘉、郑佩佩、上官灵凤等曾受过胡导演薰陶的女演员,以及吴明才、石隽、白鹰等男演员则负责打点一切。祭坛是由胡金铨导演的《天下第一》的美术指导王童(也是《稻草人》[1987]等片的导演)负责设计。在祭坛上,放置了李登辉、连战、宋楚瑜等人送来的匾额。那是一个盛大的葬礼。香港则于二月三日在艺术中心举行了追悼会,并放映了《大醉侠》。我本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向胡金铨导演请教的,但现在我能做的,只有细细咀嚼他留下的一字一句而已。宇田川幸洋
  •     武侠片作为中国独特的电影类型,载誉世界影史,更为世人管窥中国“俠”文化提供了一个窗口。然而若要梳理脉络,探其渊源,胡金铨自然是绕不过去的名字。大卫▪波德威尔曾提到最让他难忘的两部香港电影,一部是徐克的《刀马旦》,另一部则是胡金铨的《侠女》,在他看来,《侠女》竹林凌空激战一场戏的拍摄与剪接创造性的采用了不透明的手法,虽然每一画面构图都经细心设计,但剪辑后镜头都变得稍纵即逝,从而呈现出武林高手的出色武艺。胡导凭此片摘得当年戛纳电影节技术大奖,其在技术方面的实验性亦丰富了大众电影的传统。波德威尔提供了一个西方学人的研究视角,聚焦点多在电影作品本身,而想要深入了解一代名导的学养与风采,这本《胡金铨武侠电影作法》便提供了帮助,全书多涉及胡金铨生平,作品,以及拍摄逸闻。下面通过几个关键词略述一二。家族胡金铨祖父胡景桂,癸未科进士,任山西巡抚。父亲胡源深曾留学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回国后成为当地实业家,经营矿坑和面粉厂。母亲性情温和,擅工笔国画。六伯父胡源汇早年留学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清政府指派),后改变立场,随梁启超反清,被蒋介石任命为国府委员,成为一名政治家。六伯母则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六伯父的一个儿子,胡金铨称五哥,建国后才知晓是共产党的地下特务。六哥也是共产党员,平日积极宣传马列思想。小姐姐胡京芝十六岁离家出走参加游击队,建国后任铁路科学研究院院长。(几乎可以再拍一部<北平无战事>了 )这样的家庭环境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龙门客栈》的基本设置:即在有限空间内,身份不同的人员怀揣着各自的利益目的所引发的戏剧冲突。此外,胡金铨自幼学画,父亲督促其学习古文,他自己又对武侠小说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些童年经历都间接影响了他今后的作品风格。戏曲胡金铨迷京剧,小时候常到北京长安大剧院听戏。在采访中仍不忘介绍叶胜章的《酒乞》《盗银壶》与《大闹天宫》。京剧对其电影作品的影响极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配乐,常采用紧罗密布的铜锣声来表现剧情的紧张。衬托竹林山河空灵之景时,则往往配以笙箫笛筝等古典乐器。另一个影响是动作设计,胡金铨并不致力于将动作场面拍摄成一场宣泄式的视觉奇观,他借取京剧中的武戏,讲究身法,重在写意。当被问及原因时,胡导如此自述:“我认为,中国,日本和韩国等东方式的想法,在对艺术方面,跟西方式的想法是完全不同的。古代的希腊人的文化是出自对自然的征服。他们是为了征服而观察自然。艺术家跟科学也是采取同一态度。东方的并不同。我们是农耕民族,并没有意图征服自然,而讲究跟自然的调和。艺术也不是对自然的模仿,而是通过沉思默考,将心中浮现的事物绘画出来。我认为这大概才算是更高层次的艺术吧。东方画中有所谓余白,但西方人对此并不理解。但我们会把余白理所当然地当做构图的其中一部分。我并不相信所谓写实的东西。我相信的,是并非复制自然的、想象上的东西。”(这个观点安叔也常提到)当然胡金铨对传统戏曲的借鉴上并不局限于京剧。当被问及《阴阳法王》的拍摄情况时,他谈到了广西傩剧对电影的启发,灵界鬼怪所佩戴的面具便是傩剧舞者在表演过程中所使用的面具。考据胡金铨的电影总能透露出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与他考据严谨不无关系。大到历史背景,他耐心向访问者介绍明朝行政机构的设置,东厂与锦衣卫的区别,以及倭寇与朝廷官员之间的利益链条。小到民用器物、衣饰、兵刃、住所,都会一一查考史料,仔细求证。这样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让他所呈现的武侠世界富于历史实感。梁羽生曾言:“宁可无武,不可无侠。”胡金铨的武侠世界亦非简单的刀口舔血,快意恩仇,在杀伐之外,有禅机佛理的调和,弥漫着强烈的东方色彩,得以在武侠电影世界独树一帜。以上几点抛砖引玉,并不能尽述全书精彩。最后再送上一枚彩蛋:胡导夸石隽是个绅士,不近女色,被称为电影界的“圣人”。访者问:“那胡导你又怎样?”答:“我吗?我可是个半圣人呀。”
  •     大家都喜欢看“邵氏出品,必属佳片”,而李翰祥仿佛更能代表邵氏。但不得不说的是他的把兄弟,武侠大师胡金铨才是我最喜欢的出自邵氏的导演。说来惭愧,小时候虽然看过胡金铨挂名导演的《笑傲江湖》,但不知道是这位大师参与的作品。后来中学的时候看到北岛在他的散文集《失败之书》中追忆这位大师巨匠之时,才是认识胡金铨导演的开始,而后迷恋上了胡金铨导演的电影。他对道具服饰的考究、对细节的执着、对画面的极致追求、对剧情的收放自如在整个华语影坛都是有目共睹而且独树一帜的。今天要读到这本《胡金铨武侠电影作法》将是重新认识这位华语电影巨匠的绝好材料,甚至是研究胡金铨导演的一笔珍贵遗产。《胡金铨武侠电影作法》是由《电影手册》执笔人之一的日本电影学者山田宏一借鉴《希区柯克与特吕弗对话录》的作法,与胡金铨导演展开对谈。胡金铨导演时而嬉笑怒骂、时而娓娓道来、掌故迭出、内幕频现,他们的对话犀利、渊博又妙趣横生。胡金铨在对话中回顾了他的一生,这本书同时也可以被认为是这位大师巨匠的自传。不幸的是在本书完成的一年后正踌躇满志地筹拍巨制《华工血泪史》的胡金铨导演在心脏手术中猝然辞世,给华语影坛留下了巨大的遗憾和无尽的追思。说来惭愧,我们自己的大师巨匠却要日本友人来著书立传,如果不是这本书,我们甚至没有更多系统的全面的文字来了解我们的武侠电影大师。毫不夸张的说胡金铨是第一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人电影导演,1975年《侠女》获得戛纳电影节最高技术奖,将中国武侠电影推向了世界。让世界第一次看到古典中国的快意恩仇。竹林中的武打戏更是被传承到李安的《卧虎藏龙》中再次享誉世界。那些你熟悉的武侠镜头,几乎都可以找到胡金铨的影子,他为后世的武侠电影树立了典范,一些被奉为圭臬的镜头在现在看来在后世的武侠片中也是屡试不爽,如表现东厂总管武艺高强内力深厚的从轿子中飞出冲翻轿顶的镜头就是胡金铨首创。同时,武侠电影这个行当中武术指导这个称呼和职位也是胡金铨首创,与他合作最多的韩英杰是武术指导第一人。胡金铨植根于中华古典文化对京剧及其他地方戏曲融会贯通,对志怪小说唐宋传奇明清笔记了如指掌,为了真实还原武侠世界中的武器通读《武经备要》甚至还原制造了,对演员的表演近乎苛刻,他拍摄时追求完美,常常亲自上阵示范,不惜NG十多次只为拍好一条达到他想要的效果。而为拍摄《利玛窦》(最后没有拍摄)在世界各地收集了300多种资料,可见胡金铨导演对细节的追求,对史时的考据已经到了一种怎样的程度。对前期准备都如此认真的导演和当今大干快上圈钱的华语电影生态形成鲜明对比。老一辈电影人对这门手艺的态度,做事的认真程度都让现在的电影人汗颜。胡金铨的电影语言运用纯熟。掌握的各方面知识包罗万象,他的无所不知让当今的电影人汗颜。他的镜头充满泼墨山水画的美感和飘逸的意境,是真正的汲取了中国画精华,是真正的中国气派和东方神韵,美不胜收。胡金铨是一个犹如达芬奇之于文艺复兴式的全才式的人物,他对整个电影艺术方方面面的掌握达到了让人惊叹的程度。私心里我甚至认为他是可以比肩黑泽明和希区柯克的。由于《胡金铨武侠电影作法》的作者即采访者是两位日本电影学者,故他们的发问也相当的精彩、专业和切中要害。对话从胡金铨生平开始,一路畅谈至他拍摄生涯的末期,以及对未来的展望。涉及胡金铨导演的生活,对艺术的看法,对人生的感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对电影拍摄方法的创建和见解……听胡导将自己的一生侃侃而谈,受益良多。他的谈吐幽默风趣,又口若悬河,让人惊叹。胡金铨由于是搞美术出生,在访谈过程中常常兴之所至就要提笔画画以做谈话补充,让人佩服。时而又坦诚嬉笑,大谈在台湾拍片初期电影公司如何节约成本、如何合理避税如何夸张宣传。凡此种种让胡金铨导演更加立体和丰满。下文禁不住要摘录几段原文。被问及《龙门客栈》前那个石壁上白色的圆圈是什么意思时。胡金铨答道:那是用来防狼的,狼见到圆就会逃走。进而讲到中国西北一直有沿用这样的方式来防狼。可见胡金铨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在被问及是否每次都做了详细的时代考证才写剧本时,导演的回答是:我会尽量调查史实和史料。有些道具没有详细的文物参考导演就由研究古画来设计道具,可见他的一丝不苟。在被问及买很多古书是当做资料用还是一向就喜欢。导演的回答是:平时就喜欢......书是平时看到,或偶然见到买下来的。要利用资料时再找就来不及了。可见胡金铨平时对资料收集的认真态度和博学。那时拍电影不像现在动辄几个亿的投资,要精打细算,该省的地方能省,该花的胡金铨会据理力争地花,比如台风来了没有吹倒胡争来的真实布景,导演不无得意地说:我早已把台风计算在内了。可见胡金铨的狡黠与睿智。谈到艺术时。胡金铨表示:东西方艺术不同,喜欢自由发挥,东方艺术讲求跟自然的调和。艺术不是对自然的模仿,而是通过沉思默考,将心中浮现的事物绘画出来,这才是胡金铨认为的更高层次的艺术。成龙和洪金宝都是胡导演栽培过的,胡金铨特别照顾成龙,成龙没成名时为挣钱对胡金铨说:“胡叔叔,让我赚多一点吧”。被问及电影主题的问题,我们知道后来徐克的电影是有政治倾向在里面的,而胡追求的是,难道电影是不可以没有主题的吗?其后列举了柴可夫斯基莫扎特和塞尚梵高来充实观点,看着觉得美丽不就行了?黑泽明的话则给了最好的注解:如果可以用语言讲出主题的话,就不用拍电影了。后记中提到文人导演,特别准确,与张艺谋冯小刚等搞摄影出生的导演不一样,胡金铨的社会经验和阅历更加丰富,从演员做起到整个电影工业流程的方方面面均有涉足,对电影把控是真正的大师才具备的,如今整个华语影坛难得再找出这么全面的人。后浪出版了简体中文版的《胡金铨武侠电影作法》对广大武侠迷、影迷乃至电影研究者来讲是无量的福祉,本书的翻译和润色也非常出色,圆融工整的还原了胡金铨的对话,只一处谈到胡金铨未拍摄的《武松醉打蒋门神》时翻译作了《武松醉打贾文生》有失考据和严谨之外,都非常好。书的装帧也非常考究,符合胡金铨导演一丝不苟的风骨,古意盎然典雅非常。本书是我目前读到的最好的电影访谈录,五星推荐。关于胡金铨的种种都等你来阅读《胡金铨武侠电影作法》发掘。胡金铨是华语电影巨匠,不应该被忽视,《胡金铨武侠电影作法》给了我们重新认识他的机会,希望逝去的大师能够给武侠电影和华语电影更多的启示。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好书
  •     倒是本有趣易读的小书
  •     看到和徐克那段,心想,这是强迫症的处女座和一时一样的双子座啊!然后再查了一下两人生日,一个是金牛一个是水瓶……嘛,至少猜对了土象和风象。访谈读起来很有轻松,也蛮有料的,有种“原来是这样的啊”的感觉。
  •     这种访谈书也很难谈出什么东西来啦。不过两位日本人的电影阅历还真是丰富,比胡金铨强,胡是拍片的,聊技术比较擅长,整本书也提供了一些琐碎的知识,但我觉得没什么用,你想拍这类电影自然会对相应领域有点研究,但是别人用不上,因为大家拍的东西不一样,需要的积累也不一样,虽然都是拍电影,但是相差也是远了去了
  •     各种香港武侠电影拍摄八卦,喜欢港剧的或许更喜欢本片,另外作者指出自己当副导演时,或者之后有空时还是会读书,看经典片子学习技法,另外作者强调拍各种历史题材的片子时回去请教全世界各个领域的学者,虚心向学,或许这与其前妻钟玲夫人,后来也任教于高雄的中山大学有关。
  •     “我电影的主题一向就是电影”
  •     “我电影的主题一向就是电影”。认真是一种态度,优秀是一种习惯,幽默是一种风范。拍电影与设计建筑实在太多相似,以此自勉。
  •     八卦趣闻合集。没有胡金铨的电影好看。
  •     属于越往后读越有意思的一本书,胡金铨,身兼过电影制作流程中各个环节的主心骨的全才之人,这样的人制作电影可以随时切换立场和角度,对成就名作而言再好不过。从书中的往返问答中能学到一些很技术性的东西,领略那种老时代特有的风骨,而这些在他本人看来都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真帅气。
  •     胡金铨真是大家
  •     本以为作法就是干货多,其实就是口述的人物传记,不过也算是对胡金铨的一次认识。
  •     武侠电影承袭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电影作为一个有效的载体,不仅承担着文化输出的使命,也背负着将戏剧、民俗、功夫等不同领域的传统艺术通过影像资料得以流传至今的责任。突然对胡金铨、侯孝贤等老一辈电影人十年磨一剑的匠人精神肃然起敬,电影不仅是娱乐大众喂饱投资人的工具,更应被当做艺术而被尊重。
  •     最后猝不及防黑徐克hhhhhhhhh
  •     问得好,答得详
  •     料很足的一本书!边看着胡老的电影边把这本书嚼了下来,顺带也回顾了胡老的一生,也是回顾了一个文人武侠电影崛起的时代.胡老辗转港台、海外和内地,博学、严格而又平和.爆出了大量的宝贝,也爆出了许多好玩的事情.很庆幸有人能把这些珍贵的对话记录在册,使能其还原一代文人武侠宗师的短暂一生.大师是带着遗憾走的,唉...
  •     今天要读到这本《胡金铨武侠电影作法》将是重新认识这位华语电影巨匠的绝好材料,甚至是研究胡金铨导演的一笔珍贵遗产。
  •     不得不说,记者的水平很高,问的问题水平也高,言简意赅
  •     特别有意思~~
  •     开启了新的篇章,缺至今没有人真正的继承。一代宗师胡金铨。
  •     【在 @雨枫书馆 翻书442】胡金铨的电影只看过《画皮之阴阳法王》《山中传奇》《笑傲江湖》。本书是胡金铨唯一口述自传,我是从后往前看的,胡在对话中经常哈哈大笑,感觉他是幽默豁达聪明的人,对许多事情看得开看得透。书里记录的不止电影作法,也有许多“八卦”,比如罗孚,比如胡的家族。
  •     风格很随和,在不经意间透露了很宝贵的东西
  •     泪目
  •     有电影拍摄手法,有个人事迹回顾。内行门道,外行热闹都有了。胡金铨的影迷肯定都会喜欢
  •     看影片时无以言表的感觉在胡金铨的口述中一一道出,作为一个少年离家旅居国外的电影作者,作品中透露出的漂泊感还真是让人伤感。从访谈中感觉到石隽就是胡金铨本人在银幕上的映射,真正的儒侠,说的是江湖事,内里的精气神是很讲究的古典气息。
  •     胡金铨真是快人快语,从不拐弯抹角,拍电影的时候就非常严谨,各种服装道具都很考究
  •     不仅仅是电影,关于胡家长辈其他民国书必有涉及,还有香港文化统战各方争取人才的记述,拍个电影绰绰有余。
  •     胡大师也是大户人家出身,最喜欢他的空山灵雨!
  •     生于名门的胡金铨实乃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人导演,从他设计的故事背景、人物、甚至是服装和布景,都明显得见。有些时候甚至觉得,看文字写成的故事梗概比电影本身更鲜活有趣。
  •     马马虎虎
  •     期盼已久的大陆版终于出来了,因为先前早已看过不完整版的港版PDF版本,加之对胡导的电影和故事早已烂熟于胸,此番完整阅读并未带来太多惊喜…… 反倒是发觉胡导面对自个儿的粉丝采访者时的口无遮拦和信口开河,“自己的事情自己反倒记不清楚了”,是胡导屡次被二位严谨的日本粉丝纠正记忆偏差时的自嘲用语,涉及他人之时却往往说得斩钉截铁——其实亦未必靠得住…… 读毕此书最大的收获竟然是胡导对黑泽明大神的推崇,“《七武士》才是真正的武侠片”!这绝非胡导的自谦之词,我正是藉由此书方才想起去看素来不感冒的日本电影的,结果《七武士》观毕立马跌入黑泽明大神的大坑之中,对胡导影片早已抛诸脑后……
  •     看到写个笑字,总想听听声音
  •     201625.细枝末节都值得怀念,特别是在当下。
  •     非常重要,非常有质量。
  •     笑声不断的对谈,看过最轻松有趣的电影书
  •     绝响。不过翻译有点搞笑。出现了“武松醉打贾文生”。能翻出武松还会不知道“蒋门神”?
  •     今天从厦门回杭州的火车上,一口气读完的,回到家中再看看胡导的片子。
  •     我觉得被坑了,虽说胡老说了很多东西吧,但还是比较想看一些分析啊。。。。。
  •     胡导的电影还没补完,姑且看看八卦2333
  •     胡老太可爱了,而且不小心秃噜了很多人的八卦,比如徐克有小三,李翰祥是财迷还不会理财。。。
  •     满满的都是实货,读的很开心
  •     拍电影很难,当导演尤其难。如果在看胡金铨导演的电影期间读这本书,或许会更有体会。
  •     好书 已阅 赠人 手有余香
  •     在亚马逊买的,58-92页的印刷是重复的,直接跳过了好多,这么严重的印刷问题真是影响阅读体验!!
  •     ⊙xxx哩! ●xxxxx 哩! 哈哈,和他合作的人被他说的都像小娃子。
  •     一个导演的自我修养。
  •     很好看的一本书,买晚了,不过幸好还是买了。
  •     非常全面的记录访谈,自身的经历很吸引人。对电影的理解,对艺术的认知和态度都让人信服,敬佩。全书营养丰富,妙趣横生,实在精彩。
  •     真是学富五车、导界侃神,读下来佩服到五体投地。
  •     非常棒的史料记录,最喜欢聊《山中传奇》的部分。
  •     暑假看的几本访谈里干货最多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