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摇滚音乐指南·齐柏林飞艇

出版日期:2016-8
ISBN:9787550272999
作者:[英] 英国UNCUT编辑部
页数:160页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UNCUT《经典摇滚音乐指南》全套图书涵盖30个著名西方经典摇滚音乐人及乐队的权威访谈精彩实录、所有专辑的深度解读,全景重现摇滚史上那些经典形象和伟大瞬间。中文版邀请权威摇滚类图书译者董楠监制,重新进行包装设计,致敬并重塑经典。
《经典摇滚音乐指南 齐柏林 飞艇》
齐柏林飞艇1968年到1975年的华丽创作能够跻身于史上最伟大摇滚音乐之列。由强力鼓手John Bonham和非凡贝斯手John-Paul Jones打基础,Jimmy Page的即兴和独奏塑形,再由气势昂扬的Robert Plant打头阵,他们构成了齐柏林飞艇这个终极硬摇滚乐队,意义非凡。《经典摇滚音乐指南:齐柏林飞艇》详尽地阐述了他们的每张专辑,同时囊括大量独家史料,记录了乐队从60年代的辉煌时期到1980年解散。对于所有对伟大音乐感兴趣的人,这是一本必有的佳作。
【编辑推荐】
★让我们重新定义偶像!青春不灭,摇滚不死!
★全球摇滚乐迷人手一本的权威摇滚音乐杂志UNCUT,首次引进中国,再现30个著名摇滚乐队及音乐人的完整音乐人生:全系列共30本,每本详细解读1个乐队或音乐人,按季度出版,完整再现伟大摇滚时代的传奇历史。包括大卫·鲍伊、鲍勃·迪伦、齐柏林飞艇、披头士、滚石乐队、皇后乐队……
★未读X乐童联手引爆对偶像的话题性讨论,力邀国内著名音乐人(崔健、高晓松、郑钧、汪峰)及名人站台推荐,发起大规模线下系列活动及系列视频节目,让“偶像”谈“偶像”改写的无数人生。
★随书附送大幅精美乐队海报:独家照片完美复刻,近距离接触青春时期的IDOL。
★「未读•艺术家」倾力巨献

书籍目录

"目录
专辑回顾
4 LED ZEPPELIN 一切的肇始,基于布鲁斯的史诗级处女作
16 LED ZEPPELIN II 一张席卷美国并促使重金属音乐诞生的专辑
40 LED ZEPPELIN III 在北威尔士荒凉大地的启示下,乐队释放了民谣之魂
44 LED ZEPPELIN IV 神话、诗歌以及“通往天堂的阶梯” —1971 年的旷世经典
48 HOUSES OF THE HOLY 电子乐风格新作,包含雷鬼、放克和嘟- 喔普风格经典访谈
60 PHYSICAL GRAFFITI 乐队巅峰之作:双张专辑!
72 PRESENCE 一张极具影响力、毫无矫饰的作品,裂痕却已显现
84 THE SONG REMAINS THE SAME 记录乐队的那部古怪电影:骑士、巫师、恶徒悉数登场
98 IN THROUGH THE OUT DOOR 背水一战:一张John Paul Jones 主导的奇特作品
102 CODA 乐队最后的尾声
106 COMPILATIONS AND LIVE ALBUMS 套装版、经典重录、罕见曲目……尘埃落定的Led Zeppelin
122 PAGE&PLANT 回顾了这对充满活力的搭档的艺术作品
136 DELUXE REISSUES Page 的心血:2014—2015年发行的豪华重制版专辑
140 ROBERT PLANT SOLO Mighty ReArranger 全球音乐冒险
经典访谈
8 我认为这是一支永不过时的乐队
20 我是摩羯座,有着固执而分裂的性格
33 这才是观众们想要的,这才是我想听到的
52 我要去寻找我的折翼天使了
65 直到死的那天才会真正安分
77 简直望不到边
88 恐龙乐队们还在跳着舞呢
111 我们因为表现好,获得了一些假期
126 任务圆满完成,我们的友谊常在
145 我可不是自己兄弟的监护人

附录
156 音乐大杂烩
"

内容概要

英国UNCUT是一个极具英伦气质和纯正英国血统的摇滚杂志品牌,首发于1997年5月,总部位于伦敦。UNCUT杂志的内容包含了年代久远的经典专辑、电影导演的采访以及电影、音乐领域的各类新闻,同时会同步刊登各大最新专辑、最新电影的相关消息。自2003年开始,UNCUT推出《经典摇滚音乐指南》特刊,每期专门报道一位音乐人或一支乐队,包括全部专辑深度乐评和权威杂志访谈实录,是全世界摇滚乐迷必备的收藏之作。


 经典摇滚音乐指南·齐柏林飞艇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一)2002年的夏天,我在石家庄的姑姑家借宿,作为一个新闻系的实习生开始了在家乡省会实习并试图找工作的生涯。每天姑姑给我两个一块钱的硬币,我坐公交车穿越半个石庄去城市另一头的一个大院里上班,那个像国营单位的院里的水泥地都开裂了,有野草在疯长。石家庄的夏天特别炎热,新买的蓝色匡威帆布鞋一个夏天就晒成了水蓝色,狭小老旧的办公室内蚊子横行,吊扇一开全都是土,我挨过中午就走路去旁边的小卖部买瓶绿茶,隔个两三天就会中一个“再来一瓶”,所以我一直坚持着在那里没走——也许我的好运就是从那个夏天开始的吧。我说的这个荒草丛生的国营单位大院是《通俗歌曲》杂志社,《通俗歌曲》当年的口号是“中国摇滚第一刊”,作为80后的摇滚青年,我是读着这本和其他杂志度过青春期的。这是我第一份正式的跟摇滚杂志有关、跟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也是人生一扇大门真正被开启的地方。我是在等车的报刊亭上看到那期的《通俗歌曲》封面是我很喜欢的“舌头”乐队,才照着版权页上的电话打过去的,一个好听的男中音接的电话,很正经地跟我介绍了一下杂志社状况,我听着不像骗子就过去了,后来知道这个人就是——李宏杰。我还给另外一本更狠的摇滚乐杂志《我爱摇滚乐》打过电话,电话那头吵吵嚷嚷地,旁边好像还有人叫嚣着今晚要把墙外的野猫杀掉,我怕我也被杀掉,就赶紧把电话挂了。更之前,我是托姑姑的关系,在河北省的党报党刊实习,姑妈还试图说服领导让我毕业了就留在哪混个铁饭碗,结果去了三天我就请假去逛商场,等天黑回姑妈家交差了。在《通俗歌曲》实习的日子倒是满轻松的,刚去老李怕我不熟悉业务,让我负责编辑读者来信和乐评人的专栏,那时候大部分稿件都是以平信的形式从邮局寄来的。 我打字快,老李就叫我打到Word里,然后再校对一遍。我对那些专栏的名字如数家珍:比如杨波的叫海不扬波,孙孟晋的叫阁楼客,郝舫的叫电动方舟,颜俊的叫撒把芥末,每个人的文笔,个性、观点都非常鲜明,不看署名我都知道哪篇是谁写的,我还照着信封上的地址给他们写过信,文艺少女的那种,居然还收到过回信,嗯,打字抄字校对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觉得他们的乐评专栏不仅是摇滚乐的启蒙,甚至是我写作的启蒙,比如后来很多人说我说话写字过于刻薄的时候我脑子里会略过杨波或颜俊,很多人说我煽情和“酸”的时候,我会想起孙老师。是的,那年我才刚满20岁~(二)在去《通俗歌曲》杂志社实习之前,在兰州,我大学对面的一只船北街上有个叫“非主流”的小店,那里有我见过的所有早期的摇滚杂志和打口带和牛皮纸的vcd,杨波主编的《朋克时代》一共出了四期,估计是每个朋克孤绝之心的启蒙俱乐部,《盛世摇滚》有三期,颜俊写的偏多,把摇滚乐说的比改变世界的革命家还伟大,黑色的《摇滚》是孙孟晋主编的,文字充满意向和煽情了,像念给天空和西方世界的情书,《我爱摇滚乐》更朋克和社会新闻,还有好多打杀杀阴暗面的东西, 我还是更喜欢《通俗歌曲》认真介绍国内外乐队、唱片介绍、乐评人专栏,乐队采访。就像《古代汉语》或《五四以后的中国新闻史》的老师教在课堂上教我们的学习方法,我开始记住、诵读、传播这些段落故事,然后把生活费毫不吝惜地拿出来,去买打口带。兰州除了“非主流”还也有一些卖打口带的店,我按图索骥地找,拿着从杂志剪下来的封面图去对,买到后认真在Walkman里听完,写下自己的感受,然后再看我的感受跟乐评人写的一样不一样,有点像自己给自己上自习,而且沉浸其中乐此不疲。兰州那么荒凉,大学那么无聊,我那么孤单,如果没有这样的按图索骥和沉浸其中,真不知道自己要怎么熬过来。(三)毕业后我想去北京看之前摇滚杂志上介绍的那些乐队演出,以及MIDI音乐节。就去北京了,跟同学挤在一起租来的房子里,坐二十几站地铁出门工作,继续保持着看《通俗歌曲》的习惯,并帮他们在北京做乐队的采访,换点额外的生活费和免费看演出的机会。我的主业是在一家主流的文化杂志《青年周刊》,加上新闻系毕业,写东西拍照片都是训练过的一板一眼的专业。那时候,我总是被笑称“唯一一个科班出身的摇滚记者。”大量的看演出现场和采访也让我作为一个旁观者,了解了摇滚乐在中国到底是怎样的境遇和状况。在北京还可以看到更多的摇滚乐相关的杂志,从《通俗歌曲》出走的主编彭洪武主编的《非音乐》更文艺更好看,他介绍4AD、EELS和苏打绿、甜美号。附赠的CD里所有的歌都特别好听,靠这些附赠的CD,几乎完成了自己审美体系的筛选。《摩登天空》也出过几期杂志,主编当然是沈黎晖,他们还出过书,田原、新裤子、清醒、果味VC都是那时候知道的,而且那时也看不出来摩登天空跟其他小厂牌有啥区别,《口袋音乐》就是小崔创办的,在做这本地下杂志之前,他也是个卖打口带的,这本杂志介绍的更偏国内,李志、杜昆、青年小伙子、王磊、张浅潜都是那时候看《口袋音乐》知道的。后来《口袋音乐》出书、出唱片、做国外乐队来中国的巡演、做巡演,一直发展到现在,成为音乐产业的“奇葩”。更好看的还有那时候的《城市画报》,在豆瓣来临之前,这是文艺青年们,唯一的聚集地和相认的密码。那大概是人生中最好的一段时光了吧,在北京,人生地不熟、所有的朋友都是摇滚乐论坛上的网友,大家每个礼拜在豪运或无名高地会面,在一场场门票不过50,人数不过百的现场演出中碰到所有未来会成为朋友或合作者的人,当时却并不相识,也不搭讪。看演出是记者式的,注重乐队本身的表现力和歌词深度,从不借此泡姑娘。然后,剩下的时间,无所顾虑,大口呼吸,一个礼拜磨一篇采访文章,然后买杂志、买CD、互相考歌、借盘,写博客、写乐评影评,把听得更多,知道更多,表达更多,当作唯一的荣誉感和归属感,甚至开始摸摸索索地操练起乐器,试图自己创作——时间就这样自由而不计成本地丰润和挥霍着。2005年在第一次去上海出差,按图索骥的去大自鸣钟买到第一张“Leonard Cohen”的时候,我搂着那张CD哭了一会儿,心想等我有钱了,要买齐所有当年这些杂志和杂志上介绍过的唱片。后来,还没来得及等我有钱呢,这个世界就有豆瓣和虾米了,世界也开始悄悄变化了。(四)2006年,《滚石》引进了中国出中文版,主编是郝舫老师,执行主编是李宏杰。作为西方最著名的、圣经级的摇滚乐杂志,我所有看演出的、写乐评的、翻译外国传记的、做设计的小伙伴都蜂拥着去那上班了,刚刚回国的星月,甚至是以“会计”的身份进去的,我理所当然地去问我何时可以去上班,一个月工资最高能给多少钱的时候,郝老师认真地说:“我谁都敢收,就是不敢收你,怕耽误你。”那时候,我已经是本职《青年周刊》的主笔,《青年周刊》也是团委下面的“铁饭碗”,郝老师说1不能砸了你的铁饭碗2你好好写字,好好见更多世面,日后留着你还有别的用。我是以特约撰稿人的身份,郝老师给我讲国外《滚石》杂志的故事,让我了解什么是“纲佐”,并试着尝试这种写作方式,他还给我开书单,看一系列的垮掉派文学作品,我每个月都会收到来自《滚石中文》(五期之后改了名字叫《音乐时空》)一个万字以上的大专题要写,什么朋克30周年、中国草根研究、摇滚诗人、摇滚爸爸、北京CALLING……对中外摇滚乐乃至青年文化的深入和梳理,我都是这样专题的形式开始的,我采访一个风格或地域的所有乐队, 一个热点文化现象表面的参与者和背后的操盘者,我还帮着摇滚乐队拍时尚大片,借衣服租摄影棚,当遇到一个有意思的乐队,他们会在我的脑海里呈现4个版面,当我遇到一个没意思的乐队,他们会在我的脑海里呈现一个豆腐块。2007年,一本泛青年文化的杂志《甲壳虫》在沈阳创刊,他们喜欢我在《青年周刊》和《滚石》(中文)的选题,也几乎是慕名而来要求我来定期写文章和专题,我一开始觉得没名气没意思又是在沈阳这种小地方,就把我们自己杂志上发表的东西,随便改改扔给他们,但文章被他们编辑后,每次都完全不同,比我原来的稿子好看很多,我开始逐渐重视起这件事来,这个杂志的主编张帆沉默寡言,但太会新闻和编辑了,他在QQ上给我详细地讲南方报系新兴的写作方式和手法,拿《南方周末》李海鹏、奶猪的文章一篇篇给我分析,比我大学时候的新闻系老师教我的那些破烂玩意儿专业多了,他早就看出来我写东西的优势和弱点,不断强调让我有自己的“风格”,一篇篇地帮我改导语,调结构,刻细节,我是在非常系统地跟他学习“非虚构类写作”,一个作者对一个好编辑简直是有精神依赖地,虽然后来《甲壳虫》杂志很快就停刊了,但我每每跟人讲:以后我得什么文学奖了,一定要把张帆列到我的感谢名单里。2012年,最喜欢的VICE 来到中国组建团队,我生怕别人不敢砸我的铁饭碗,就先自己辞了职,然后去了VICE 中国,之前对VICE的了解,还是基于它是一本横行美国的免费朋克杂志,文章、图片和版式都是全世界最苦的。大概去了几个多月,才逐渐明白,现在的VICE是要做互联网青年文化平台,视频、节目、活动、商业,反正跟一本免费杂志没什么关系, 我这团委“铁饭碗”出来的,有点适应不了,熬了一年就打算离开了。那段迷茫的日子,郝老师还认真地问我要不要跟他学一下打德州扑克,以后做发牌小妹还能有点额外收入。同时期英国的《Q》也开始做中文版, 那时的我已经大部分经历在带演出,走南闯北走江湖,基本无心写大专题稿也不太听国外的新东西了,而《Q》作为一个偏资讯类的摇滚乐杂志,介绍的乐队也好单曲也好,可以有太多网站和流媒体的平台可以比中文版杂志先于几个月的知道,再看纸质杂志已经没什么新鲜劲头了。《Q》时期倒是会经常给我自己带的乐队,自己主办或参与的演出写报道和专题,有点像“软文”,那时《Q》已经是硕果仅存的唯一一本音乐杂志了,我从来没主动问过《Q》要稿费,能让我写的文章有地儿放就不错了。(五)回归到这篇文章的标题,从《通俗歌曲》的千字六十块钱的稿费标准,到《非音乐》和《口袋音乐》从来没提过稿费这件事,到正规的《滚石》(中文)和《Q》(中文)这样号称国际大刊,几乎所有杂志最后都拖欠作者稿费,并陆续倒闭,我这样的80后爱乐人,几乎没有不被千过稿费的。现在回过头来,按流程分析一下:按照常规行业标准,杂志稿费流程是三个月一结算,但其实没有几家摇滚乐杂志能熬过几个三个月,在彻底宣布倒闭那一天,前面可能有几个三个月都是死撑阶段,自己都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更别说给作者开稿费了。郝老师曾戏称说:“办杂志就是要靠消耗这些歌迷的才华和热情。”其实说白了,还是经营不善的问题。摇滚乐本身就是小众之小众,甚至还被带上有色眼镜看东西,做杂志这门新闻传播学领域的学问在中国其实也没人深入研究。无论是《通俗歌曲》的国营大院还是《滚石》的高级写字楼。在中国,其实根本没有知道“怎样做好一本摇滚乐杂志”。而互联网那么快就来了,博客那么快被微博微信取代了,所有人都忙着社交了, 谁还有时间去写大块专注的文章呢,写给谁看呢?倒是无心去批判这些摇滚乐杂志到底为什么会欠稿费,我也没算过这些杂志到底欠过我多少钱。我一直认为为你热爱的东西去付出,本身就比得到和计算要快乐很多。这段与摇滚乐相伴的青春,这段生活给我开的稿费,可不是千字多少钱的标准。而是我学会了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方法,系统地训练和培养,眼界的拓宽,能量的累计,执行力的增加,人生阅历的丰富,这些都不是按千字多少钱的稿费标准给的 ,甚是就是郝老师所谓的青年人的热情和才华被消耗的那一部分,但得到的,远比稿费要多。(六)说回我们家马客, 刚开始创建“乐童音乐”初期,他就说要做这一套UNCUT《西方经典摇滚音乐指南》,详细看了他IPAD上的英文版,无论内容、版式还是呈现,都无不为之惊喜。这么多年做杂志的我,当然还有一颗不死的摇滚杂志心,在加上老马资深骨灰级收集癖的执着,感觉像给未来拴了一根甜甜的胡萝卜。在百子湾生熬的那段苦日子,有时候实在觉得累时候,想想咱那套牛逼的杂志还没做呢,咱可不能就这么完了。 就会再长吸一口气,继续埋头苦干下去。如今熬了两年,乐童也好一点了,再加上有“未读”这么好的合作伙伴,这套《西方经典摇滚音乐指南》特辑真的说出就要出了,无数个繁琐的流程,都会比别的工作多一份耐心和细致。当然也收到很多质疑的声音啊,如今互联网这么发达,谁还看纸质杂志呢,况且你的内容还是从上世界70年代的“老旧“的东西。而我们恰恰觉得,正是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价值观混乱的时代,我们更需要重读经典,重新看看这些西方黄金时代的摇滚乐和青年文化思潮,他们是怎么改变自己和世界的。做摇滚杂志撰稿人的这么年,我听说过并乐衷于记录和分享无数个这样的故事:在宿舍里借到一盘磁带,在商场听到的一段背景音乐,在书店偶遇一本杂志,在电视上偶然看到的一段录影带,在茫茫人海中莫名奇妙地走来一个人,都开启了另一扇大门,重置了一段人生,摇滚乐是打开这个世界另一扇大门的钥匙,当这些经典的音乐和音乐人与你内心感受和好奇心连接,并持续系统地发生相互作用,这些都是发生宇宙即将爆炸的奇点。而你,其实有一份按图索骥的“指南“就够了,剩下地一切,就像作家何伟说的“你完全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     英国权威经典摇滚杂志品牌Uncut《经典摇滚音乐指南》中文版特辑由乐童音乐和未读联合出品,首次引入中国,补充了中国摇滚文化体系的部分空白。时四年,乐童音乐CEO马客辗转联系Uncut出版社,经过漫长的沟通、协议、协商,直到2015年底,终于确定由乐童音乐与未读联手将《经典摇滚音乐指南》引入中国。目前全系列首部特辑《经典摇滚音乐指南:齐柏林飞艇》已隆重上市。就像齐柏林飞艇乐队经典代表作《STAIRWAY TO HEAVEN》,经典摇滚音乐本身,也是一架通往另一世界的阶梯和桥梁。当人生的大门被经典摇滚乐打开,谁说我们不能改变一个世界呢!英国Uncut是一个极具英伦气质和纯正英国血统的摇滚杂志品牌,距今已有近二十年发行史。自2003年起,Uncut推出《经典摇滚音乐指南》特刊,每期专门报道一位音乐人或乐队,如平克•弗洛伊德、大卫•鲍伊、披头士等,收录其全部专辑深度乐评和权威杂志访谈实录,是全世界摇滚乐迷必备收藏之作。齐柏林飞艇乐队成立于1968年,这支乐队在硬摇滚和重金属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鼻祖地位,作为一只经典的老牌乐队,国内的金属、摇滚乐队如唐朝、超载等无不受他们的影响,国内优秀的吉他手几乎都视Jimmy Page为大神。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精彩亮相至今为人称道。 《经典摇滚音乐指南:齐柏林飞艇》详尽地解读了齐柏林飞艇的每张专辑,同时囊括大量来自NME、Melody Maker的历史性资料,记录了乐队从20世纪60年代的辉煌时期到1980年解散的音乐历程。而Plant和Page的单飞生涯同样有相当详尽的报道。对于所有对伟大音乐感兴趣的人,这是一本必有的佳作。这是一次逆流而上,探索纸质杂志的多种可能。在Uncut原版杂志史料详细权威,图片精博的基础上,《经典摇滚音乐指南:齐柏林飞艇》中文版翻译由著名翻译人董楠、经雷做终审,未读经过精心设计制作,保证印刷和装桢质量,乐童视觉总监青年艺术家詹盼设计限量周边套装。在这个纸质书式微的年代,出版纸质图书是一个逆潮流的决定。但正如这些音乐永不过时,经典的内容也将逆流而上,永远不乏追随者。第一季四本《经典摇滚音乐指南》也将陆续上市,齐柏林飞艇、平克•弗洛伊德、大卫•鲍伊、鲍勃•迪伦四位摇滚音乐史上最著名的音乐人即将以最权威经典的原貌,图文并现地展现在中国读者面前。对于这样一本权威经典的西方摇滚乐经典杂志,面对垂直领域受众,出品方乐童音乐和未读将联合多方资源,将《经典摇滚音乐指南》的高品质内容,以众筹,分享等互联网模式开始,进行多元化的分享传播,并在线上线下共同策划展览、沙龙、视听赏析、致敬演出等一系列活动,的为中国读者和经典摇滚乐迷呈现一本杂志书的多种可能。【作者简介】英国UNCUT是一个极具英伦气质和纯正英国血统的摇滚杂志品牌,首发于1997年5月,总部位于伦敦。UNCUT杂志的内容包含了年代久远的经典专辑、电影导演的采访以及电影、音乐领域的各类新闻,同时会同步刊登各大最新专辑、最新电影的相关消息。自2003年开始,UNCUT推出《经典摇滚音乐指南》特刊,每期专门报道一位音乐人或一支乐队,包括全部专辑深度乐评和权威杂志访谈实录,是全世界摇滚乐迷必备的收藏之作。
  •     by/郭小寒1作为一支最伟大的乐队,齐柏林飞艇乐队从1968年成立至今,开创过无数的历史第一,获得过巨大的成功,齐柏林飞艇乐队创造了60年代布鲁斯摇滚乐的历史,开创出重金属音乐的先河,并不断在更深的音乐领域探索,创作出版了10张专辑,他们的专辑总会登上排行榜的首位,创造百万销量,他们最早去美国巡演并大获成功,他们2007年在O2的复出演唱会卖出一百万张票,至今无人能超越,而乐队灵魂人物Jimmy Page和Robert Plant并至今活跃在舞台之上,他们比滚石乐队阵势更大,比任何人都吵闹,也比历史上记载过的任何昏聩帝王都更加放荡。他们,是一个时代的传奇。这个时代也许不再有更多场合和情景去谈论和聆听这样一支传奇乐队,对于当下都市年轻人来说,无论布鲁斯还是重金属感觉都是上个世纪的老东西,但别忘了, 老恐龙们至今还在台上跳舞,它们创造的历史和传递的摇滚乐精神,成为永远的启示,正像主唱Robert Plant所说:“咆哮永无止息,至死才能方休”。2“当传奇已经成为事实,我们就去发表传奇。”作为英国经典老牌的音乐杂志,Uncut和乐队一起共同成长,同期纪录收集了齐柏林飞艇乐队从创立到如今所有的唱片、演出、采访、乐评、收藏单目等等,以客观全面的历史资料和当年第一手的采访评述,去展现一个乐队的完整的发展兴衰。透过这本书,我们亦可以看到一个时代呼啸而来又呼啸而去,个人的命运被裹挟着,像彩色热气球一样升空然后降落,乐队诸人从默默无闻的乡村小子,到站在几十万人舞台上的摇滚巨星无非只是匆匆十年光阴,但当一个人在最功成名就事业最辉煌的时刻,亦可能是这星球上最孤独的旅者,或独自承担病痛和亲人的离去的痛苦,人生境遇无可言说,唯有作品被留存下来,3在当下,中国引入Uncut《经典摇滚音乐指南:齐柏林飞艇》中文版,能带给我们什么?对于那些痴迷于经典摇滚乐的乐迷来说,可以有一个机会说:“我最近在重听齐柏林飞艇乐队,而不是我在听xxx,”每个青少年的成长,都会因为一本书,一张唱片而跳跃了正常的时间轴,世界另一扇门被打开,继而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当他成熟之后,再去重温这些经典的音乐和它的创作者详尽的传奇故事,可能会体会到更多的细节、层次和含义。那些经典音乐就放在那,如今随便打开一个音乐播放器, 你可以从齐柏林飞艇乐队的经典曲目中重新触摸那个时代,比如从《whole lotta love》感受20世纪都市的癫狂之音,从《stairway to heaven》中感受他们对这个世界庄严的吟游隐喻,从《kashmir》中感受大时代在轰鸣前行中的哀叹,这些经典音乐在一定的历史进程中可能被尘封了,但它们一旦有机会被重新打开一定会再一次给你的内心打下坚实的印记,它们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并保存了历史,并为后人留下了无数宝藏。更多信息4在随着独立音乐人的兴起和新媒体的传播,我们相关的产业某些层面却出现了明显的匮乏:一个是专业的乐评体系的缺失,一个是详实客观的媒体采访和优秀的非虚构类写作的匮乏。《经典摇滚音乐指南》这本书,可以明显看到,乐评和采访的体系被完好的保存了下来。每个时代,乐评人针对齐柏林飞艇乐队的新唱片、演出、电影的评价都客观,准确,甚至一针见血。那些乐评人可以很好的谈论音乐本身,从编曲结构到吉他运用到音乐里面的社会意识,全部都能准确地描述和捕捉。而那些nme老牌杂志记者的采访,无论是老家伙是媒体新人,都能熟悉采访对象的所有音乐作品,并不断在新的问题层面展开深入的交流和对话,记录下一个完整的人格和他所处在的时代,并不甚张扬地留下自己的写作风格。作为一名音乐记者,最理想状态下的工作状态,无非是能去见证采访一个伟大的音乐人,去它们隐居的小镇了解他们的生活,在巡演巴士的后座于他们经历所有的风雨,在万人舞台的旁侧纪录他们的张狂与汗水。在《经典摇滚音乐指南》中,这一种新闻理想的可能在30年前被实现了。《经典摇滚音乐指南》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并且展示了于阅读量和kpi 的之外,还有一种标准、体系和审美可以被重新提及。5翻译、编辑、出版这套《经典摇滚音乐指南》亦是一种修行。在书的出版过程中遇到很大的一个问题是翻译问题,这也直接导致了比预定的出版日期延迟了数月,已经很少有年轻人可以胜任长达十几万字的摇滚乐专业翻译工作,更别说其中专业的术语、桥段和背后的文化,而老一辈译者却因为,而不得不从事额外的工作来维持日常生活,所以在精力上无法全情投入。如今能认真做一本书,甚至看一本书有多难,已经无法用时间来衡量。6引用卡尔维的《为什么读经典》的理论,作为结尾:“一部经典作品把现在的噪音调校成一种背景轻音,一部经典作品也是这样一部作品,哪怕与之格格不入的现在占统治地位,它也坚持成为一种背景噪音”。祝我们还能听到,这个时代的噪音。

精彩短评 (总计31条)

  •     干货满满
  •     比想象中好哎
  •     其实没太大新意,书里的事大多都已经自己嗑过了(还觉得少了一些东西(
  •     :-O 还是感谢乐童
  •     对所有专辑乃至歌曲的解读,按时间线排布的访谈,解散后的个人发展(尤其罗普兰),甚至延伸到收藏界。个人特写方面jonesy和bonzo占比过小(包括图片与访谈)
  •     出乎意外的好,沉甸甸的一本情怀。
  •     这套系列推荐大家全入,满满的料和收集干货
  •     原来听到或看到的乐评并没有让我因为乐评本身感到过瘾,这是我第一次看专辑乐评和乐队访问后,感觉拿起书来放不下。这本书按时间顺序介绍了乐队的大部分作品,有的是音乐风格以及相关作品的介绍,有的是作品背后的故事,有的是灵感的来源,还有器乐使用的讲解。其中时不时还会说到创作环境、乐队经纪人以及唱片公司等。总之涵盖面很广,对理解音乐作品和乐队发展有特别好的帮助!乐童乐读APP上有内容一样的电子版,带MP3
  •     比较简洁明了地介绍了乐队专辑,还有一些访谈结集。
  •     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完美呈现精致而庞大的摇滚体系。
  •     最喜欢萝卜头和低调的JPJ了。
  •     = =
  •     我也不太懂为何在这个时代一本书比网络给我更清晰的导向,让我对Zeppelin有更立体的认识,真正意识到四位的现象级意义。现在Percy老了,漂亮的金发塌了,音域短了一截,但是在音乐里他们永远年轻。\m/对了,海报也不错。
  •     感谢乐童音乐将uncut引入中国,让国内乐迷近距离登梯~
  •     内容详实,总的来说,非常好!我因为看了它开始听懂了齐柏林飞艇的音乐了~
  •     Fill the blank!
  •     不明白为什么评价这么少,LED ZEPPELIN这个名字还不够让人疯狂的吗?
  •     新媒体时代很少看书了,这是一本能了解齐柏林飞艇的好书。因为之前也没看过其他关于齐柏林飞艇的书,也不能多作比较。我希望所有真正喜欢这支乐队的人都能读读这本书~
  •     将led的成员,音乐风格的发展变化介绍得很详细,飞船最值得我欣赏的是那种融会贯通的学习精神!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断推陈出新。
  •     这种书太不适合我这种非粉丝的购书者了。
  •     远超预期的一本书
  •     最近几天一直抱着在看的书,内容简直棒!!!纸质触感和排版设计也赞~推荐~~~~
  •     内容详实,大量图片,纸张和排版都很舒服。
  •     翔实的中文资料库,飞艇所有专辑的系统乐评目前还没见到第二家,早期的访谈是尤其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书中关于作品或历史大量繁复的细节或许不利于直观阅读,却是绝佳的写作素材。后边精选集和珍藏版的导购能为收藏爱好者在混乱的亚马逊目录中挑出最值得购买的CD,如果能给披头士也来一次这样的梳理……不敢想象
  •     没收着前以为是失望
  •     
  •     Go
  •     迷妹儿们不该人手一本吗……
  •     翻译至英国著名摇滚杂志Uncut,最全面的Led Zeppelin访谈和介绍!必须不能错过史上最伟大的摇滚乐队的传记!
  •     《The wall》那种音乐有时太思辨,它带给你安慰,但是代价是让你活的更累;而Led Zeppelin于我就刚刚好,听得过瘾,又不妨碍胡思乱想。
  •     很棒,印刷精美,内容翻译也做得很赞。 送礼自用杀人灭口的必备秘籍。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