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大家都想做菜》书评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108043269
作者:庄祖宜
页数:246页

做一个赏心悦目的厨娘

有一次,我带小不点去参加乐高课程,把她送进教室,我随手翻起了杂志,那个地方的杂志都和孩子与家庭有关,正巧翻到一篇介绍封面人物庄祖宜的文章。看完有点迷她。庄祖宜何许人也,74年台北出生,师大毕业后,在美国攻读人类学博士,写论文期间,突然不钻研了,改上了厨艺学校,(估计那段时期很有幻灭感。)后结婚,夫君为美国大使馆工作人员,随夫迁徙过香港、上海、雅加达,(将继续进行。)做过一段时期饭店学徒,有个博客名叫“厨房里的人类学家”。生育两子,(算算今年大约是4岁和6岁。)梦想是开个小饭店,但目前不可行。她说:“从一个偶尔写写文章的专业厨师变成一个天天在家做菜的“饮食工作者”(这比‘全职妈妈’好听一点)。”目前出了三本和厨房有关的书,最新一本大陆还没引进。网上有她和义工们自行录制的如何烧菜的视频,以及他们一家弹琴唱歌的视频,不奇怪哦,她母亲是台湾一名歌唱家,有遗传因子。据说她母亲当年事业为重,在两姊妹年幼时没有时间照料她们,一家四口在她六岁前曾分居四地。(好象我挺八卦的啊。)打从我自己有了个小孩子之后,有些关注的重点转到了看看其它人带着孩子是如何生活的这一方面。结婚生育确实是人生一个重要阶段,生活和心态都随之改变。单身时光有着“孤帆远影碧空尽”的意境,而一家几口人的家庭生活则如大港口般的热闹喧嚣又丰盛富绕。看完朱天文黄佟佟的两本书,接着看这一本,让我些许唏吁,哎,到底是靠港后的忙碌与安定呢。庄祖宜这位美丽的厨娘有着知识女性的鲜明气质,有所谓的知性之美,但同时她显得非常随和,不拘小节,这又使她变得普通地如我们任何人。我记得有一句话的大意是这样的:你喜欢或迷恋的一种人,是你想成为的那种人,或者相反,你永远不可能成为的那种人。在我的心中,比较完美的已婚已育的女子就是庄祖宜这类的。因为有着厨师专业的背景,她在这本书中写的有关烹饪的文章充满很多科普知识点,这些带有出处和原理的科技文胜于市面上流行的纯感性的食谱文,读来趣味盎然又自觉长了知识。比如如何甩锅子、煎肉的火候、调味的厨师界的见解、分子料理等等。有两个章节里,她写了厨界的轶事和各地寻食记录,有一个章节分享了一些东西方家常小料理,还有个章节写了她当时怀孕及孩子出生后的趣闻,颇为温馨。唯一的遗憾是文字还保留着博客体的特性没有在其成为一本书时作出相应改动,好吧,原谅一位妈妈的精力不够吧。在庄祖宜的几个视频中,她在灶前忙碌,象普通的主妇在普通的灶前忙碌,孩子的喊叫声传来,她说,这是我孩子的声音。叫人想起了那部有名的片子《朱莉和朱莉亚》中的朱莉亚•蔡尔德,庄祖宜自己也说,“之后我下定决心投身厨艺,有很大的原因是受到了朱莉亚的精神感召。”又如同她夫君所言:“我喜欢你就是因为你会做梦。”关于有些美食作家,你总也爱不起来,好象只余阳春白雪的风格,没有其它。最好的也是仅有的赞美或许就是:一碗粥都能拍得这么漂亮!而已。毕竟不比庄祖宜,言谈有料,手艺不凡,烟火气和学院风混杂,如她谈菜品的口味:很有层次感。这是她的魅力所在呢。她说:“做菜的基础不外乎三方面:火候、调味、食材的选择与搭配。‘食谱是用来参考的,做菜最终要凭感觉。’感觉领悟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往往需要时间,而一旦体会其中关键,那茅塞顿开的感觉非常深刻直接。”看了以上这段,似有所悟,虽然日常烧饭做菜十多年,对厨房没有不喜欢,相反倒是挺来劲的,小诀窍学了不少,比如炒土豆丝之前油要用花椒粒爆香,鱼汤炖好后放一点白胡椒粉,味道马上变丰富了许多。但要说深刻直接的茅塞顿开的感觉,能够一下从业余上升到行家里手,好象从没有过。这些年来一个人默默地弄了一个又一个菜喂饱自己,把寡淡当作清淡,把无层次当作本色。自己也吃得不亦乐乎,还会呼朋唤友,几个同样热爱厨房但没天赋的人一起捣弄“家宴”,吃喝至一醉方休。想起来也是很愉快的回忆。天赋这东西,和感觉相联。如果总是找不到那种令你自信不颤抖的感觉,那么,离天赋才能真的还很远很远。只是,so what?时代变了,外食的便利和厨房的现代化,女人们从不得不进行的厨房家务活中解放出来了,“君子远庖厨”已不符时代的精神,三餐有人伺候的公子小姐们的生活则显得有些落伍。“下得厨房”倒并不是为了要和“上得厅堂”比肩齐进,而是这更象一种生活情趣和才艺练习。闲时,买来食材,尝试新的食谱,做给自己吃或是与人分享,网上秀出自家厨房出品的食物照片如回转寿司台的盆碟永流转,还不是暗示着我们这些有技能有趣味的人努力过着健康优质的生活么。

梦想的念力

庄祖宜从学术殿堂,放弃攻读博士,奔向厨房,在锅碗交响曲中寻找自己的人生定位和幸福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有梦想,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实践梦想的勇气。在前进的路上,有太多的顾虑,也有太多的犹豫。但庄祖宜没有,在认定了自己的目标后,果决地放弃,也勇敢地拿起。这本书有专业的烹饪思索,也有深厚的人文素养,是一本让人看完想直奔厨房的书,同时也可以让人看到梦想的念力所迸发的精彩人生。

其实,我并不是吃货。

在这样一个人人忙碌奔波,餐饮行业发达的时代,谁还会想静下心来去花好几个小时,去做一顿饭?不知道是从第几页读到的那一段,作者是因为做菜能够立即获得成果所以才喜欢做菜的。对,当今社会,有好多事情就算付出了辛勤劳动,也没有什么收获。哪像那个,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的社会?在微博上看到大鱼海棠,说这个社会缺乏信仰,其实,真的是,还缺乏正能量。于是,大部分的人就把心灵寄托在吃上面了。不过,你吃的,真的是好吃的?或者,你只是单单地为了吃而吃?吃货这个词,就是因为这种潮流而出现的。庄祖宜从一个女孩变成人母,让我想起自己十七岁时的那个暑假,为了在异国炮制出家乡的味道然后进入了厨房。然后,就是,一入厨门深似海。从刚开始做出了好吃的东西的那种欣喜,到现在看到别人品尝自己的作品的那种感动(真的是感动),我发现,我从一个吃货,变成了一个想让别人吃我的作品的厨艺爱好者。刚刚开始做菜的时候,对调味品的量总是把握不好,所以每次做饭都要尝好几次,后来听到一个大厨说,一个好的厨师做饭的时候是不用尝味道的,然后我也就慢慢地随着味道去了。书中说到盐的使用,还有醋的使用。让我不禁想起在哪里看到一个在岩浆蛋糕上放鳞片盐的画面,还有火腿与香瓜,migas和葡萄这些搭配,甜与咸,但是又不觉得不对。。其实烹饪,就应该是表达出对食物最高敬意的过程,让食物散发出应有的香味和味道,不是件很赞的事情吗?中餐里,总是有太多酱料,所以有时候往往会覆盖住食物本身的优点,比如糖醋,糖醋肉丸是糖醋,糖醋排骨也是糖醋,到最后吃来吃去还不是糖醋?那你告诉我,这个有什么区别?我有很多年不吃味精了,回国下馆子也好,去吃家常便饭也好,总是吃的自己一口干燥,一股味精味,很难让我想明白,我吃的是饭菜味儿还是味精味?一盘菜,还是一碗饭,如果不好吃只能说是没有处理好,没有什么食材是不好吃的,重点是看食客和厨师。我每到一个地方,除了博物馆,我总会想去菜市场逛逛,就是那种都是摊位的菜市场,可以和小贩交流的那种,而不是超市,用机器称重的。菜市场应该算是市井?认识一个地方,除了作者说的,用食物去了解之外,我觉得还应该去逛逛菜市场。虽然,你可能总会看到几个大妈在那里杀价八卦,不过,你总能看出那个地方的人平时吃什么,气候物价怎么样嘛。这样子的话,就算回家了也能卖弄下(有人问起的话)。关于菜谱的抄袭,我只能一笑而过。你不信的话,可以打开下厨房,随便找个糕点的食谱,比如,就蛋挞吧,打开好几个菜谱,蛋挞液的配方如出一辙,甚至几g几勺都一样。说是说,有时候是参照的,但是换到自己名下,总不能说是张三的吧。如果照搬的话,就没意思了吧,这样子的话,厨艺怎么进步呢。作者就是这么说餐饮界的,应该多交流,才会有进步。不得不说,这个是对的。交流的话,可以是试吃,比如Ferran Adria,他接受el bulli的时候走遍了西班牙和法国的大部分著名餐厅,还有市井小巷,最后才创造出了地中海饮食,要知道,在他创造出那些菜式之前,海鲜菜蔬是根本上不了大雅之堂的。我也不得不说,有些菜,我不看食谱还真的做不出来呢。有时候环境能改变一个人,和他的饮食习惯。离开大陆之后,我发现我的口味就变淡了,然后因为吃不到家乡菜,所以才自己开始做的。刚开始是想食掉乡愁,后来是想把自己的乡愁给别人品尝。到最后我是用菜说话的人,其实,我并不是吃货。

其实,主妇都想出书

两天时间看完《其实,大家都想做菜》和《茱莉和茱莉娅》,才赫然发现世界上有很多主妇都想成为Julia Child. 《其实,大家都想做菜》的作者庄祖宜跟Julia Child一样是外交官的太太,Julia Child的先生曾先后在中国、法国、德国做过外交使节,庄祖宜的先生也先后在美国驻香港、上海的领馆工作;庄祖宜和Julia Child一样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庄祖宜是哥伦比亚大学硕士,Julia毕业于史密斯学院。身为全职主妇爱做菜的庄祖宜难免不是受了Julia的影响,也跑去厨艺学校学厨,跟《茱莉和茱莉娅》里的茱莉一样,写起了博客。庄祖宜和Julie都因为博客人气高,进而出书。美国、台湾之外,又让我想起一个身在日本的台籍主妇——酪梨寿司。纽约大学MBA毕业的她在日本当全职主妇,也是因为博客人气高已经出了几本书,其中不少关于她给老公做便当的文章。这些主妇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却没有自己事业(出书前),没有把自己的才华充分发挥出来,难免有些不甘心,每天做三顿饭,把它记录下来,聚集人气后出书拿稿费,也不失为一种事业。我在敲这些文字的时候,我不满一岁的女儿围在我身边不停地捣乱.好不容易等到她睡去的时候才有空继续写下去.我也很想像庄祖宜她们一样,写写自己的做菜心得,然而我现在连做菜都没办法,曾经一度经常饿肚子,后来妈妈来帮我才能每天按时吃上饭。看完《其实,大家都想做菜》,看到那些自己曾经也去过的地方——美国、香港,心生下一次重游的计划。1. 下次去香港,要尝试一些东南亚、日韩的餐馆,还要尝试一些fine-dining的餐馆。另外要逛逛当地的菜市场,买一些煲汤的药材。2. 明年去美国短暂生活时可以报名当地的厨艺学校,学西餐的同时又可以和当地人交流,一举两得;另外,也要多吃一吃当地的餐馆。

一个人类学博士的厨子之旅

在《贝太生活家》看到庄祖宜的介绍,很感兴趣,一个人类学的博士,听起来就不食人间烟火,怎么会放弃博士转去做厨子呢?我特别喜欢她的一句话,大意是:厨房的时光是不会被浪费掉的,她用做研究的态度来研究做菜,的确是很不一样,里面的菜谱非常棒,尤其是那个青江菜饭每次做我都要吃上三碗。做厨子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收入低,可是做着喜欢的事情,家人也慢慢开始理解她支持她,即便是辛苦的,可是喜悦和满足是无价的。


 其实,大家都想做菜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