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的世界》书评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
ISBN:9787508643595
作者:[美]艾伦•格林斯潘
页数:330页

格林斯潘终于说话了! “我为什么没有预测经济危机的发生?”

美国犹太人艾伦•格林斯潘,响当当的大人物,他是美国第十三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任期跨越6届美国总统。他被称为全球的“经济沙皇”、“美元总统”。他掌握着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引擎”的秘密,人们称他为伟大的经济学大师、预言家、魔术师……然而,格林斯潘始终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大人物。美国的一家媒体在1996年美国总统选举时说道:“谁当美国总统都无所谓,只要让格林斯潘当美联储主席就可以了。”但是,诺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甚至直言不讳地称格林斯潘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前央行行长”。20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各种质疑更是层出不穷。从追捧赞誉到挞伐责骂,格林斯潘开始受到人们的种种议论,他有了一连串新的“头衔”:机会主义者、谄媚者、两面派……然而,格林斯潘的金融决策来自哪里?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依据是什么?大人物终于说话了。格林斯潘在中国大陆出版的唯一专著《动荡的世界:风险、人性与未来的前景》解答了世界金融界关于这位大人物的种种疑惑。关于金融与监管,格林斯潘在书中承认“我的经济观出现了裂痕。作为美联储主席,他对于金融机构的监管能力表现得过于乐观,总认为在任何情况下,金融机构都能表现得足够理性和谨慎。然而,美联储精密的预测机制没能预见到全球经济中存在的重大风险,格林斯潘将这场金融危机归咎于金融监管体系中的盲点。他重新定义了危机的源头,他写到,引发危机的不在于监管,而在于资本——“引发这场危机的是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上的资本减损”。他在书中分析了危机爆发、加剧与缓和全过程的种种问题。他的解释是,绝大部分风险模型是根据过去25年观察而建立的,而即使用基于过去50年大量数据整合而成的精密模型,也无法预测出这场危机。他认为预测失败的主因之一是,充斥着美国金融市场的“非理性因素”没有被纳入模型。格林斯潘在书中表达了他的新见解——人们的行为是可以预测的。自2008年的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他就对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动物精神”进行了研究,并得出结论,人们的行为是可以预测的。他在书中写到,即使是在极端经济压力下,这种行为也是可量化的,因此,在进行经济预测和决策制定时,应该将其纳入考虑。据此,格林斯潘提出了预测危机的新模型,详细地阐述了“什么样的预测模型才是完美的”。他提出新模型必须更准确地反映出“人性中可预测的方面”,把预测重点放在那些给金融体系和经济带来最重大危害性的领域。批评者总认为他是一位空想家,但是《动荡的世界》让那些批评家们大跌眼镜。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甚至到社会生产力,不平等现象以及权益时代,他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细致入微的视角,从投资、股票、文化、生产率等多个领域,剖析美国多年来的经济和社会政策,得出关于世界经济的普遍规律。《动荡的世界》是格林斯潘6届美联储主席生涯的全面回顾与自我反思,也是长期以来美国金融政策的深刻解读。他全面地阐释了复杂晦涩的金融理论,并为未来的金融界提供了避免重蹈覆辙、重现危机的新模型,为金融界的未来前景提出了解决之道。

欲望啊,欲望啊!

昨天在家里整理旧衣服,理出许许多多,很多衣服都是很新很新的,有些当时买的时候还相当贵,但是还是扔了,因为已经完全OUT了! 《绯闻女孩》里BLAIR说过,有2样东西,女人永远不能碰,过季的衣服和前男友。当时是为什么会买这些衣服的呢,因为看淘宝模特穿的那么好看,于是买了,可是后来发现,人家好看是因为人腿长,胸大,屁股翘,脸蛋白。所以是人穿衣服,而屏幕前的我,注定只有衣服穿人。只是,在那一刻,按下购买的时候,想的是什么呢?也许那时的欲望,和人们涌进股票市场是一样的吧。市场中,人人逐利,为何逐利,不过是因为欲望。资本社会为何被攻击成万恶,不过因为它只强调利益。 按马克思的说法即使,如果有百分之300的利润,那么人就会为此杀人越货,在所不惜。但凡事都有两面性,这是坏处,好处是:一个人的某个观念驱动的某个行为,它像体育比赛一样,能很快见分晓,盈利就是胜利,亏损就是失败,固执的人,亏一次不认输,最后亏光了,也不得不离场。市场并非假设“人人理性,人的每一个行为都理性”,它的参与者是人,带有人的各种弱点:自大、短视、愚蠢、非理性……只是有这些弱点的人,他们终究要输光资本。盈亏的数字冷酷无情,所有的参与者都无法忽视,承认和修正让自己亏本的错误,才能避免痛苦。于是,每个人被逐利的欲望逼着成为一个理性人。所以这是为什么,万恶的资本社会有启蒙思想,而农业社会没有。分析经济的书,很少有超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当然,这本书,也不例外,不过,虽没有超过,也不差多少。如果想要看完后,跟看郎咸平一样,可以跟妹子吹水的,奉劝别看了,因为,这本书可以说是相当相当的,怎么说呢,用枯燥不合适,但是用有趣,又不合适。它像一本注脚丰满,资料丰富,据点详尽的论文。虽然作者努力想要让书更简单。但是如果没有一点经济学知识,看这本书你会很累。但是,它是一本实在的书,不靠无聊的心灵鸡汤故事,而是拿实例做分析,更甚至于,作者自己提出了许多概念,须知道,那是很难很难的。

动物精神

素有世界金融舞台魔术师之称的格林斯潘又出书了!这位曾经连续18年掌舵美联储的风云人物,曾经数度带领美国经济走出危机(带领市场走出1987年股市崩盘和1998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危机;2001年,美国遭遇互联网泡沫以及“911”恐怖袭击后,果断采取连续降息举措,力挽狂澜)。除此之外,他还因为在克林顿时代创造了“零通胀”经济增长奇迹而为世人津津乐道。这样一位有着辉煌战绩的经济学家,他的观点对于当前以及未来全球经济走势自然有着风向标的意义。随着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格林斯潘深感经济预测模式的陈旧。他深刻反思预测失效的原因,并试图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全球化时代,经济运行是一个庞杂的联动体系,各个环节相互关联相互制约,除却市场竞争这只看不见的手,人性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变量。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和其追随者都主张,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所有经济活动都可藉由“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经济活动受市场规律的制约。在行为经济学家看来,前者的观点是建立在人类完全进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的,而事实上人类的思考过程往往依赖于直觉,并非全然依靠逻辑。托马斯·赫胥黎说:“丑陋的事实扼杀了漂亮的假说。”人性的反复无常会让建立在完美假设基础上的理论模式变得不再完美。因此,格林斯潘试图从人性的角度论证那些人类自身的“动物精神”如何影响经济运行,并进而影响了宏观经济决策及其结果。并非人类所有的非理性心理倾向都可以纳入经济分析的范畴,格里斯潘从中提取出具有经济稳定性的心理倾向,这些心理倾向可以进行统计学测量,从而纳入经济预测模型。其中包括恐惧与狂热、风险厌恶、时间偏好等等。作者在第一章列举出符合条件的心理因素,并对其进行解释。在此后章节的展开与论述中结合这些心理因素分析经济运行与监管,经济危机成因与影响,并对可能的解决方案加以探讨。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几乎每一个观点都有大量详尽的统计数据作为支撑,非常具有说服力。尽管如此,格老还是反复强调他一直是自由资本主义坚定的支持者。亚当·斯密关于自由市场的前提假设是:人们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所激发的竞争,最后将促进社会的整体进步。作者强调他在华尔街长大,目睹了太多动物精神的影响,难以接受那样理想化的观点。但他强调:“自由市场尽管有那么多缺陷,但仍在理论上和实证中取得了压倒性的广泛成功,支持其他经济制度的说法则充满缺陷、缺乏说服力。”这本书视野非常开阔,语言优美,全然没有说教的意味,反而因为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观点论证,让本来深奥的经济理论显得异常亲切。同时,虽然本书的关键词是“动物精神”,但作者却异常理性地指出,尽管危机是由于人们在狂热和恐惧之间摇摆不定的结果,采取干预政策是政府的必然选择(即通过财政、货币、或者监管政策改变市场的运行结果,使其摆脱无节制的自由竞争的相互作用),但武断的干预会给市场带来威胁,甚至会导致发展的停滞不前。这是一本不会让人失望的书,你会在里面找到所有的关切。美国经济发展的自我矛盾由于选举政治的牵制,社会福利权益的支出无可避免的被试图拉拢更多选民获得胜选和支持的政党推向不可逆转的高水平,毫不顾忌“财政的正义性”。而社会福利支出对储蓄资金的挤出效应几乎是1:1,也就意味着随着福利项目的范围逐渐扩大,美国国内总储蓄率会逐渐下降,从而抑制资本投资、生产率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格老不无遗憾的感慨,他曾经为之效力的福特总统和里根总统都没能也不愿意约束这种“福利崇拜”的现象。对此,格老提醒美国人思考:“我们是要一个依赖于政府的社会,还是一个基于自立的个体公民的社会?考虑到人性的因素,哪个社会能最有效地服务于社会总体?”欧元区的去留欧元区的理想化初衷是为了实现政治一体化,以避免重蹈前两次世界大战的覆辙。无疑欧元作为单一货币有个平稳的起步。但是欧洲各国原有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差异,都为欧元区的持续发展带来问题和挑战。比如希腊人爱花钱,德国人勤俭,等等。正是这种文化差异,造成了欧元区国家在应对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时各执一词的局面。除非欧元区能真正实现政治一体化,否则无法最终化解矛盾,走出这一尴尬境地。“没有独立预算权力,又要推行福利国家制度,是注定要失败的。” 在格老看来,这个问题没有解。由于文化的高度多元化,要在欧元区推行统一的政治联盟几乎是不可行的。中国的问题很多人都认为中国不论经济总量还是人均GDP水平都即将赶超美国。但事实上,并没有这么简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主要是借鉴国外技术,并依赖相对低廉的人工成本靠出口拉动。但生产率的持续增高,无疑要依靠创新的推动。创新能力目前是中国的死穴。2011年路透社公布了全球100家最具创新力的企业,遗憾的是没有一家中国企业上榜。美国企业却独占了40家。美国历史上有着促进创新的创业冒险文化,形成了”高生产率的资本财产”。中国尽管也在努力发展市场经济,但社会体制的局限“容易打击那些不循规蹈矩的思考”。所有的经济泡沫都是由于人们狂热的投资情绪引发的,随着投机热情的高涨,必然导致产品的供不应求,从而导致价格继续攀升到最高点,一旦买家得到满足,竞价消失,市场上就只剩卖家,价格随即狂跌,泡沫继而破灭。如果说所有的泡沫都有着相似的轨迹,那么中国目前价格高企的房地产市场值得人们警惕。在谈到工业发展的历程时,作者提到美国在二战后初期的几年,庞大的联合式钢铁生产企业“喷涌着烟尘的烟囱”曾一度是工业进步的象征。那时发展工业是国家的首要任务,进步总伴随着污染。中国目前面临的污染问题,和当初的美国何其相似。但是任何规模巨大、资源密集的生产形式都会达到上限。改变也就必然发生。环保运动的兴起将逐渐促使人们放弃更多的物质消费,尤其是那些可能造成自然环境退化的消费。结语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自由放任的市场竞争就是斯宾塞哲学观里的“适者生存”。人性的参与让一切都充满不确定性。一个社会的有序发展需要行之有效的制度设计,理想的制度应该不但能够弥补自然法则式选择的短视和残酷,同时也要对权力之手进行必要的约束。

假如世界是个动物园——格林斯潘眼中的次贷危机

如果没有次贷危机,格林斯潘的职业生涯可谓辉煌无比,四朝元老(里根、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五任美联储主席,在美国历史上史无前例。然而,06年卸任,08年就是次贷危机,想撇清关系,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本书序言里,老潘委婉地说,几乎所有经济学家都没能预测到这次危机,言下之意,都别闹了,大家彼此彼此吧。当然,作为职业的经济学家,外交辞令在学术领域是不管用的。大家可能更关心的还是,老潘是怎么看待这场危机的。老潘认为,是经济分析模型有大大的漏洞。什么漏洞呢?就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不可靠,人不是绝对理性的,人还有非理性的一面,换成书里的语言,就是所谓“动物精神”(相对于理性精神)、“日常思维”(相对于逻辑思维)。其理论依据是根本没有学过经济学,却曾获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卡尼曼的行为经济学。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就曾被解释为“非理性的繁荣”,这回美国也终于出事了。如果亚洲金融风暴和美国次贷危机都被解释为“非理性”,那么请问,什么才是“理性经济”呢?这里面是不是有着潜在的逻辑矛盾,如果当年欧美的经济学者说亚洲经济是非理性的,那么潜台词就是欧美经济是理性的,现在出了事,岂能用一个非理性,或者换个词叫“动物精神”来搪塞悠悠众口呢?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老潘在这本书里,着重表达了对主流观点的担心,即次贷危机的主因是金融疏于监管,因此顺利成章地事就是政府应该加强对金融的监管呗。老潘担心的是政府的新干预主义抬头,会造成对自由市场的破坏,妨害正常的市场竞争。实际上,经济危机的发生,一直处于争论阶段。没人能说清楚。稍有统计学素养的人都知道,相关关系不等于因果关系。人们于是只好承认经济周期是客观的,不可避免的。财经作家吴晓波就说过,李嘉诚就是利用经济周期挣钱的商人。不管关于次贷危机出了多少种说法,事实就是如此。但别急,我们假设非理性可以解释亚洲金融风暴和美国次贷危机,它们的主因都是人的非理性或者动物精神,甚至极而言之,假如世界就是一个动物园,我们每个人都是非理性的,那么,解决的办法或出路,也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路径。一是中国式的,也就是,我们把所有动物都关起来,给猪鸡牛马羊修圈,给狗垒窝,给其他动物盖笼子,不让它们胡乱跑,免得多生事端;二是美国式的,不建笼子建规则,或者更新规则,大家还是可以自由地跑,甚至满地打滚,到处撒欢。老潘的建议还是美国式的,对中国式的办法嗤之以鼻。次贷危机后,美国左派、右派都在夸中国,知识分子的喜欢抬杠的劣根性,中美都一样。这本书值得一看的是,即便发生次贷危机了,美国实战派的经济学家,还是要坚持自由主义。这很值得中国的经济学者到镜子前一照。

不可预测的经济黑天鹅

规避风险是很自然的心理,人对损失的感受总是比获益要来得强烈得多。掉期交易等金融衍生产品就是对未来的不确定下,规避损失的一种行为,但人们对风险的认识要复杂得多,锁定价格的金融工具就是巧妙利用人的这样一种心理,放大人们自认为能得到的收益,寄希望在避免损失的基础上还能获利,这似乎是想的太好了!如果单方面只是为了规避风险,选择风险对冲的投资组合是可以基本避免损失的,但这太四平八稳,不合自己的利益追求,投资者于是冒险选择了单方判断,其实是将自己置于另一种风险的陷阱中。人的行为并不总是符合理性的长期利益,我们为自己的动物精神买单,为逐利的本能所驱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能作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因而人的行为很难被预测。查尔斯•普林斯说当音乐停下时,有关流动性的各种事务肯定会非常麻烦。不过只要音乐还在继续,你就必须起来跳舞,舞会还没有结束。这句话非常诗意地道出了金融泡沫在破裂前的一瞬,当所有人都在追逐热钱时,形成了一个看似可以永远循环下去的资金链,而当一环断裂后,狂热迅速演变为恐慌,市场流动性不复存在。泡沫破灭其实并非完全是坏事,虽然大型金融机构大而不倒的情况令人担忧,某些政策对不同行业的扶植并未带来后续的良性发展,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价格能够重新归于平衡,在重建中恢复原有秩序。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对经济发展起到刺激效果,激发了商人们的动物精神。但是正如作者所指出的,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和弊端性都在于破坏性创新,在经济衰退的过程中,牺牲的是普通老百姓的利益,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剧。格林斯潘从动物精神入手,分析危机的成因和影响,讨论不确定性对经济复苏的反作用力,并透视美国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自己的经济预测生涯为视角,洞见预测的不可预见性。2008年的金融海啸如同黑天鹅一般,在这之前,稳定和繁荣的经济状况刺激了人们的冒险和自大,对于发生大危机的可能视而不见,缺乏认识。等危机爆发后,人们迅速被恐慌的情绪席卷,大量减少长期投资项目,然而人们虽然能认识到经济上的肥尾理论和不确定性,却无法预测下一次危机的发生。沃伦•巴菲特说,不要问你的理发师你是否需要理发,同样,也不要去问学者他的研究是否有用。我们无法从一个黑天鹅现象预计下一个不可能发生事件,虽然踏出了有所认知的第一步,但极有可能迈入下一个自以为预测成功的误区。如何学习并利用经济黑天鹅现象,认识这个动荡的世界,仍是个庞大且迷雾重重的未知数。

动荡与不安的经济前景

动物精神是由凯恩斯最早提出的,它的意思是在经济活动中,因为人们的非理性行为(例如投资),导致经济预测具有可变性。最近读到一本讲日本人民族习惯的书,就提到日本的某个女明星提到香蕉可以减肥,就引得日本全民跟风买香蕉,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香蕉这个普通的食物变得炙手可热,这不仅对水果店来说是不可预料的,连香蕉大概也大吃一惊。而格林斯潘在书中指出,经过多年的研究,“动物精神”是可预测,即人的行为在重大的经济危机下是可以进行量化建模的。动物精神简单说就是人类的非理性行为,就是人性。书里谈到人性对金融的影响,是这么说的:人性对于亚原子粒子的相互作用没有任何影响,但我们的恐惧、狂热和从众本性以及文化传统等却决定着金融活动的走向。可见,人的非理性行为对金融的影响,也是可以分割成为各个要素,通过对各要素量化的研究,就能推导并预测出动物精神对金融经济的影响,掌握经济的走势。很多书都在谈论如何对未来经济进行预测,有些是基于个人生活,有些则是着眼于大局。在第六章中,格林斯潘提到了他的经济预测生涯一个现今非常热门的词:大数据时代。铁路运输量、银行经济报告、商业周期领先指标,也就是在20世纪以后,人们才有了足够多的数据对国民经济的产出和变化进行研究。格林斯潘尤其注重生产率,生产率是一个经济体取得的现实成就的最核心指标,它最终决定了社会的平均生活水平。这里又提到了创新的不可预测,以及创新对于生产率的增加的巨大作用。有趣的是,这里也提到了中国企业。“不鼓励各个领域多样性的社会制国家,也不可能形成鼓励奇思妙想的气候。”这话虽然不好听,但也是实话,不过书里也说,这一切的改变还是需要时间。我们应该更多的关注实体经济,关注创新,这才是对未来发展起重大影响的东西。有对经济的预测就要有风险管理,现在,风险管理已经是一门非常炙手可热的课程。如何在一个肯定有风险的环境内,把风险降到最低,这需要对危机发生的要素进行把握。书的最后探讨了“未来前景:什么样的预测模型才是完美的”,这里附上了相当多的图表以及经济数据,值得仔细研读和思考。我想,要谈对未来的预测,更多的应该是着眼于过去和现在,在发生的经济事件中找原因,寻找是否有遗漏的经济要素。动荡的世界,不安的未来,人类的动物精神,已知和未知的经济要素,渐渐成为环绕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如何泰然处之,也是需要重新思考的问题。

迷信监管将后患无穷

如果翻阅美国经济政策的历史,人们一定会将美联储作为一个至关重要的筹码,而对于掌管美联储的“管家”来说又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美国犹太人艾伦·格林斯潘的名字与美联储牢牢绑定在一起,而对于他的评价却又呈现两极分化的局面。一方面,赞成的人会觉得美国经济能够腾飞,美联储以及他的作用不容忽视;另一方面,反对者也更是直指问题的要害之处,那就是随着格林斯潘退出之后,转眼就来到了2008年的经济危机。所以,当面对莫衷一是的结论的时候,格林斯潘本人似乎不应该保持沉默,他应该站出来,将自己政策的来龙去脉与实际效果跟公众提供一个交代,打破公众对其的质疑。所以,《动荡的世界》一书应该视作格林斯坦本人对于所有问题的正面回应,我们也不妨平心静气,聆听其对经济的看法,越是客观越能够抵达事情的本来面目。美联储作为美国的中央银行,其经济杠杆的作用毋庸置疑。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会涉及到美联储的参与,而作者的核心讨论的问题聚焦于“我为何没有预测到2008年的经济危机”上,因为这次的经济危机影响深远。但这样的问题,也成为一直横亘在格林斯潘脑海的巨大问号。格林斯潘是美国经济名副其实的“大人物”,为何没有能够成功预测,反而让经济出现如此大的崩溃,质疑的声音指向他一个人的时候,似乎有些不合情理。然而,在《动荡的世界》中,他声称:在这场经济危机发生前,几乎所有人都坚信已有的金融风险管理系统能够防止金融体系的崩溃,然而,悲剧还是发生了。不难看出,过度迷信金融监管体系同样会误入歧途。当然,对于这场经济危机,并非仅仅美联储精密的预测机制没能预见风险,就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模型也同样失效。对此,格林斯潘的解释是绝大部分风险模型是根据过去25年观察而建立的,而即使用基于过去50年大量数据整合而成的精密模型,也无法预测出这场危机。他认为预测失败的主因之一是充斥着美国金融市场的“非理性因素”没有被纳入模型。他于是引用前花旗CEO查尔斯·普林斯的名言就是,“只要音乐没停,你就得接着跳舞。”道理已经越来越清晰,那就是犹如“在游泳中学习游泳”的性质一样,对于未来经济的预测本身也是经济运行的一部分,所以能够100%进行预测的几率基本上属于微乎其微。既然他将没有能够预测到经济危机归结为“非理性因素”,这就跟经典经济学家将经济体中的每个人假想成为完全理性产生了背离。而对于格林斯潘来说,他所指的非理性因素类同于经济学家凯恩斯在1936年提出“动物精神”。而这样的一种“动物精神”,简而言之就是那种动物性的没有被社会化的非理性的集合。他在书中写道:“通过多年来仔细研究严重经济危机下‘动物精神’的表现,我开始相信人们的行为是可预测的,尤其是在极端经济压力下,这种行为是可量化的,应该把它融入到经济预测和决策制定中。”不过,这样的解释也仅仅是作为“大人物”的格林斯潘试图解释自己失误的一种尝试,到底是不是如此,仍旧需要经济实践的检测。不过,《动荡的世界》已经为所有对2008年经济危机的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和经济分析模型,而这样的视角和分析模型的提出者还是曾经大名鼎鼎的被称为全球的“经济沙皇”、“美元总统”的格林斯潘。无论如何,都有所期待也有会有所收获,跟着大师的思维来一个经济头脑的风暴,也是一种思维乐趣的享受。

动荡年代:接受创造性毁灭,实现真正经济繁荣

2007年的格林斯潘写了一本回忆录,取名为《动荡年代》,详细而生动地记述了他的个人成长经历、主政美联储时的各种趣事轶闻以及其经济思想的传统师承。在这之前,格林斯潘刚刚卸任18年零5个月的美联储主席一职。他在任期间,不论走到哪儿,都享受着总统般的接待。世人都盛赞他引领了美国经济近20年来的繁荣和稳定。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这个响当当的大人物突然之间被拉下圣坛,也让世人切身地感受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动荡年代”。2013年,这位大人物带着他的新书《动荡的世界》再次回到世人的眼球,书中试图说明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错,并给出一些建议,告诉人们如何可以做得更好。在谈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时,格林斯潘指出,并不是“放松监管”的问题,而是现有监管体系的失灵导致了这场危机。在对“羊群行为”进行研究之后,他大吃一惊,他认为,出现金融危机的主要问题还在于金融方面,因为它很容易受到兴奋及非理性恐惧的影响。“它颠覆了我对于世界如何运转的看法”,格林斯潘如是说道。除了对2008年金融危机的深度剖析之外,在书中,他还对于一些“大而不能倒”的企业提出了自己的担忧。他指出,能够创造出系统性风险的机构规模比以往更大了,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这些机构实际上已经成为政府出资赞助的企业,关键时刻,政府会成为他们的庇护所。但是,为了谋求社会进步,就需要社会财富持续不断地投入到尖端技术和领域,而这也就意味着那些过时的技术就应该被淘汰。这就是所谓的“创造性毁灭”。“创造性毁灭”就意味着有赢家也有输家,我们自然愿意去帮助那些输者,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我们用社会原本就有限的财富去支持社会劳动力低下的企业,这样一来,公众的生活水平就难以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他建议这些企业接受“创造性毁灭”,以便国家更好地实现资本主义繁荣。所谓的“创造性毁灭”不仅仅是资本主义的一个固有标志,它对当今中国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在经济形势座谈会的讲话上称,“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维持过去那样的高速增长已不现实”。以廉价劳动力和加工制造为支撑的中国模式已不具备优势和竞争力,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迫在眉。创造性毁灭的创新是社会不断进步的源泉,也是解决危机的最好方法,它能够保持社会发展长青不老,避免患上经济动脉硬化症。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资本和技术在全球的快速流动,经济周期变化也愈来愈迅速,这就需要我们加快经济转型的步伐。中国如果要实现转型的目标,必然就会消灭一些没有竞争力的传统产业和过剩产能,尤其是那些“大而不能倒”的部分,这就是一个“创造性毁灭”的过程,中国的改革和发展需要拥有“创造性毁灭”的魄力,这样才能找到经济增长新的驱动力,从而带领中国进入一个全新和更高层次的发展周期。(未经本人允许不得转载。)

“经济沙皇”的卓见

一提到格林斯潘,我们都知道他曾长期担任美联储主席。美联储全称为美国联邦储备系统(Federal Reserve System),在美国的政经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在美国履行着美国的中央银行的职责。这个机构在美国以“独立”和“制衡”著称。这个机构的七名理事(包括主席、副主席在内)都是由总统提名,并需经参议院同意,其规格之高无出其右。对于货币政策的决议,采用合议兼表决制,一人一票,并且是“记名投票”,主席一经任命,总统无权中途换人,往往是总统换人了,而美联储主席继续连任。格林斯潘从1987年起,一直到2006年卸任,时间长到近20年,怪不得他被称为“经济沙皇”、“美元总统”等。如果不是因为美国的次贷危机,格林斯潘的声誉是如日中天。他卸任后,美国出现了金融危机,在追溯原因时,人们会把部分责任归到他任联储主席时不能很好的尽到监管责任。这本书也可以说是他对此的一个回应。格林斯潘在金融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无疑是一位实践型的老手了!因此他根据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撰写的这本书,具有一般理论型金融学家没有的独到之处,因此有一定的参阅价值。为什么会发生金融危机?在这本书中,格林斯潘把根子挖到了人的本性上,危机的发生是因为人的动物精神的本性——恐惧与狂热、从众行为、依赖倾向、竞争本性等等。我们人类的本性是什么?一般人认为人性的本质是理性,和其他生物比起来,人类有聪明的大脑,会思考,而其他生物不会或者说差很多。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正如格林斯潘在书中指出的那样,行为经济学家们的研究表明,人类的思考过程其实更多依赖于直觉而非逻辑思维。虽然所有知识和物质的进步最终都需要系统化的逻辑思考的证明,但我们的日常思维却很少采用那种严密的模式。经济学里经常使用的“经济人”模型,是以人的纯粹理性思考为假设的,但现实中的人是受到很多因素制约的人,但不能等同于假象中的“理性人”,正因为如此,很多根据“经济人”为基础的推测跟实现生活有较大的差距,因此从预测的角度来说,问题并不在于行为是否符合理性,而在于行为规律是否具有足够的重复性和系统性,从而可以在数量上进行度量和预测。人类的动物精神会受到人的理性的制约和调节,在理性调节下的动物精神会影响宏观经济决策及其结果。新兴的行为经济学正迫使预测者们以更复杂的模型来评估经济数据。在这本书中,格林斯潘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预测理论框架,也是值得我们参考的。

人性,经济世界的最大风险

还记得我最初了解股票这个玩意儿的时候,IT技术男的特点让我一下子就痴迷于各种技术型分析,沉溺于各种金叉的加权曲线与精妙的算法中,甚至自己写算法来验证走势,当发现算法的涨跌提示与股票历史趋势的大多数拐点重合时,我不禁欢呼雀跃,自以为看了一些书的我一瞬间就成为了“股神”,也许是《大时代》看多了吧。在后来的几周,我反复验证自己的算法进行模拟炒股,可是输赢总在五五之数,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最终,我发现了自己的预警提示中,不仅依赖过去的历史数据,还依赖于当日的数据。而这恰恰是把因变量当成了自变量,它吹碎了我“股神”的泡沫。当我重新捡起纯粹分析盘面的指标、推敲大趋势的曲线,发现原来也不过是五五之数。再后来,当我多次发现主力资金操盘手利用其资金优势操纵交易走势、使得K线等指标走势符合散户的期望时,我才知道自己的渺小。当然,后期还学了价值投资,可是仍然发现上市公司的股价和其价值很难说有直接的反映关系。于是乎,我就又成了四处道听途说的芸芸众生了。为什么要扯这么多呢,因为我不过是个想发明出一种公式在资本市场一劳永逸的技术宅(目前我仍有兄弟在这条路上闯荡,据说他很成功),而本书的作者——五届美国总统青睐的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也在试图用一种有效的经济模型预测和预防世界经济所面临的挑战。这是一本有分量的书,不仅仅是因为作者的背景是一位对世界经济如此具有影响力的决策者,而且他从各个视角来讨论金融危机的根源和应对措施。 在任何的预测模型中,历史数据都仅仅只能作为一种参考,毕竟人的行为有一定程度上的规律性和惯性,但决不可迷信。比如日本曾研究过,福岛所在的东北方向从未有超过8级以上地震,因此福岛按照7.9级抗震级别设计,这才遭遇了2011年造成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的9级东日本大地震。这就好比我们认为现在最厉害的武器是中子弹(我军事知识有限),可谁知道未来外星人会不会一束光子炮就能轻而易举胜过我们(我游戏玩多了。。。)?地震是一种突如其来的灾难,但是经济危机的影响绝不亚于地震。面对今天经济形势的多变与复杂,唯有预见的越多,才能有能力做好充足的应对。作为“美元总统”的格林斯潘,也在不断的探索,尤其是在他卸任后爆发了次贷危机,更让其对于世界经济运转的规律产生了新的看法。于是,本书通过人性与风险的关系,综合经济政策中的各个方面——生产率、通货膨胀、经济文化、收入分配、市场干预、危机缓冲等,构建出新版“格氏”预测模型。而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其对于动物精神的提出。作为经济学的学生都知道,“理性人”的假设是所有经济运行规律的基础,但格林斯潘偏偏对这个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产生了质疑。经济行为就是由无数可度量和不可度量的自变量所产生的,而不可度量的因素背后综合反映的是隐藏在经济行为背后的人性。作者从恐惧与狂热、风险厌恶、时间偏好、从众行为、依赖倾向、互动倾向、家族倾向、竞争倾向、价值观、乐观主义倾向、珍视亲人的心理倾向、自理倾向、自尊倾向这些非理性因素着眼,虽然未必像心理学家那样专业,但是以心理视角来剖析经济问题,不得不对这位近90岁的老人表示钦佩。如果说他2007年的回忆录《动荡的年代》是依靠其辉煌的经历而成为天价畅销书,那么这本《动荡的世界》则是在遭遇空前质疑和抨击后为后人留下的宝贵财富。2010年,老态龙钟的格林斯潘在美国国会“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曾希望历史能够对自己“三七开”,希望这本集他思想、智慧、经验、教训于一体的成果,能够为他的“30%错误”挽回点公正的评价。文/卢育涛 2014.01.24

关于经济预测的回顾与反思

最近特别巧合,我阅读的几本书籍都是围绕预测这个问题进行展开,有关于金融和国际政治格局的近期和远期预测,还有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先生在《动荡的世界》一书中关于08年金融危机预测失误案例的研究与反思。与之前几本书作者的学者身份不同,格林斯潘不仅仅是一位经济学家,更是经济金融领域的一名实践经验丰富的操作者与决策者,他对经济预测问题的感受,要远比象牙塔里的教授们来的实际而深刻。预测并不神秘,也不鲜见。不论是远古部落时代对先知的崇敬,还是现在始终流行的求签算卦星座运程指南,都是我们天性中一种趋利避害的本能行为。千百年来我们都在追求能够提前而准确地把握未来的变化,以便更好地作出有利于自己的选择。在经济领域,对于未来经济发展的走势,我们大部分人在自觉不自觉中,都已经给出了自己的预测,并根据判断结果选择了自己的经济行为。比如你认为房子还是对抗通胀的最好工具,所以你选择购入房产;你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你认为在理财产品的期限内银行理财的风险和收益仍然具有投资价值;你跟随大妈们逆市购入黄金,说明你预测未来金价将企稳并有回升的空间。我们这些个体的经济行为汇聚在一起,就构成了整个经济活动的走向,比如集体购入房子会造成房屋短缺会导致房价上扬这样的经济现象。当然作为个体的我们好像黑夜中的行者,受到信息来源的限制,并不清楚其他人行走的方向。而美联储作为一个配备完善的专业机构,能够更加广泛有效地捕捉到经济领域的一些趋势和情报,在专业化的分析和预测后,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从而达到市场稳定器的作用。梁启超在李鸿章传的绪论里说,天下惟庸人无咎无誉。我想这句话同样也适用于格林斯潘。在他领导下的美联储曾经广受赞誉,但是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几乎一夜之间将他拉下神坛。从前对他狂热的追捧和之后对他的挖苦嘲讽,也许不过是人间常态,对于格林斯潘来说,也无需过多的再去证明或者辩白什么。我相信真正引发他内心震撼的,是这次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预测行业的生存危机。以美联储这样一个拥有数百位经济学博士的专业机构,尚且对于金融危机的爆发一无所知,甚至还在金融危机爆发的前夕继续给予公众错误的政策指导,那么日常那些在报纸电视上夸夸其谈的专家学者所说的内容,究竟还有多少值得相信的成分呢?这位87岁的老人写作本书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弄清楚“我们为何错的那么离谱,以及从我们做过的事情中能够学到些什么。”也许是长期在官僚机构任职的原因,本书的写作风格简洁务实,没有一般学术著作的繁杂冗长。格林斯潘显然更希望用清晰明确的语言,和读者一同分享他关于这次金融危机的思考和他预想中的完美预测模型。对于一直顺风顺水的格林斯潘来说,这样一次金融危机的经历也许可以看作他学术研究的一笔财富,让他能够更好地修正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偏差。本书用相当的篇幅对动物精神和人性进行了说明,我尝试着把这方面的内容简化为两个生活中的新闻与现象。一是在不久之前的上海动物园发生了老虎咬死饲养员的惨案,在一般情况下,人工饲养的老虎性格比较温驯,见人会远远逃走,不会主动向人发动进攻,主动进攻人类的都是年老体弱或怀有幼崽的老虎,这只老虎也排除了发情期或者饥饿的可能性,在老虎伤人的那一瞬间,我们日常总结下来的那些饲养规律都没有起作用,而是老虎的动物本能成为了影响事件的关键因素。二是长期买彩票的人可能都会有这样一种经历,经过对规律的判断和预测,自己可能已经或多或少掌握了号码的出现规律,单号双号、集中在上半区还是下半区等等,并且可能已经利用了规律获得了一部分收益,但当你信心满满地把钱投入到下一期彩票时,出现的号码常常完全违背你之前的规律导致你血本无归。经济预测的失误和上述两个事件有相似的地方,那就是经济领域一样大量的存在着非理性行为和不确定因素,在我们以为已经能够轻松把握未来的时候,上帝正在云端看着我们发笑呢。

从未停止思考的格林斯潘

来自于作者程思明的《格林斯潘的救赎与反思》的书评中这样写到:可能没有一位经济学家能够像艾伦•格林斯潘这样,对自己曾经在经济领域中作出的误判公开反思。尽管格林斯潘的做法常被外界理解为无罪申辩,但无论如何,这位前美联储主席与其质疑者之间进行的拉锯式辩论,对今天人们重新深刻反思那场经济危机,更好地认清世界经济的新格局,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为自由经济原教旨主义的信奉者,艾伦•格林斯潘在这本《动荡的世界:风险,人性与未来的前景》中,一改往日刻板的“唯理论者”形象,通过对人类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引入,在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经济问题面前,试图把2008年爆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归咎为“动物精神”。实际上,“动物精神”一词的使用,最早可追溯到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他在其著名的《货币、就业与利息通论》一书中写到,人们的行为不仅受理性指导,也受“动物精神”(anjmal spirit)影响。现在看来,艾伦•格林斯潘正是要借用这一概念暗示,“非理性因素”是导致旧有的风险模型无法被准确预测这场危机的真正原因。  在艾伦•格林斯潘看来,泡沫和崩溃一直是自由市场体系的特征,然而,它们不一定会引发经济危机。引发危机的不是监管,而是资本。作者深信,引发这场危机的是“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上的资本减损”。这自然有别于之前他曾把这场金融动荡产生的原因归结为“华尔街的品行不端”。格林斯潘这一前后不一的反思至少能够说明,放任市场自由发展已经走到了穷途末路。而爆发于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表现出的社会信用恶化、监管缺失、市场混乱、道德风险等,恰恰也是金融生态出现问题的重要表现。在这样的格局下,艾伦•格林斯潘这位对自由主义经济深信不疑的“经济沙皇”,也不得不低头接受“采取干预政策是政府的必然选择”这样一种反对自由放任的凯恩斯主义观点。  在这本书中,艾伦•格林斯潘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对经济学中“理性人”假设进行了批判,并认为,传统的预测方法之所以失败,是因为那些新模型并没有反映出“人性中可预测的方面”。为了达到对那场危机的深刻反省,作者对“行为经济学”的引入及对经济计量模型的重构,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完整的经济学预测框架。当然,除了阐述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并努力创制出一种完美的预测模型,在本书中,作者还深入探讨了福利国家制度、欧元区去留、收入分配等诸多令世界各国政府头疼的经济难题。从全书看,这种努力在政府和自由市场中寻求平衡支点,又不忘从危机中深刻反思自身过错的写作思维一直贯穿始终,给人们带来的印象,远远超出了人们对这本书有关经济预测的期待。   格林斯潘或许曾被一些经济分析人士讥为“晚节不保”,但其在投资领域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影响,显然也是不争的事实。正因如此,《动荡的世界:风险,人性与未来的前景》的出版,才会产生如此大的社会轰动。实际上,不管你是否认同书中的观点,仅从经济政策研判的角度看,这名曾被视为“谁当美国总统都无所谓,只要让格林斯潘当美联储主席就可以了”的人物,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在宏观计量模型的熟稔掌握及产品数据监测所做出的贡献,都不得不让我们对这位美联储前主席产生些许敬畏。事实上,《动荡的世界》给我们三个关键词:风险、人性和未来。人都是自我私利的动物,面对未来有太多的想要,然而这个世界是动荡不安的,尤其是经济的一体化,全球的一体化影响下,但是格林斯潘一直在反思,这是一种学者的精神,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不足之处的是本书的翻译,似乎欠缺完善性。然而这不影响本书的价值。特别推荐。

一切皆有变数

我没有什么经济学背景,对股票、投资、理财之类的东西几乎一窍不通,但这也影响我读格林斯潘的作品,这个在经济领域响当当的风云人物,作为美联储的几任主席,可谓叱咤风云,他被称为全球的“经济沙皇”、“美元总统”,走到哪里都会收到无比尊重。这样一位人物也颇受争议,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发生后,又受到到多方攻击和批评。而格林斯潘是经过大风大浪的人物,依然坚持自己的经济观点。有些人经历过大浪会被淹没,有一些人经历过大风会被吹散,而有些人注定可以被历史记住,而格林斯潘或许就是这样的人物,在《动荡的世界》中,格林斯潘的视野、洞见透过他的作品我们都能够感受到,而那份勇气则显得尤其可贵。面对人生中的变数,唯有自身以不变应万变,才能立足,而格林斯潘坐拥傲人的才学,才会被美国的多个总统赏识。我小时候,隔壁的一位叔叔因为对股票痴迷,整天不务正业,搞得家庭关系也不好;前几年很多同事痴迷于投资股票,每天盯着红绿线,紧张兮兮的,赚了高兴大吃大喝,赔了心情郁闷;这两年入行股票的人少了,也还是总有人去各类群里散发炒股的信息……而这些在我们普通人看来都是投机取巧,而在格林斯潘笔下的股票,那才叫“股票”,是关乎国家资产安全,可能引发世界动荡的“大问题大学问”。格林斯潘在第一章中就把我们的动物本性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依次为分析各类经济行为的根本。在第六章中,更是非常有勇气地描述了自己的经济预测生涯,这些宝贵的经历或许成为他日后“任它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应变之道。任美联储主席长达18年半的格林斯潘,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转瞬之间,大人物成了历史的罪人……正如经济运行中充满了变数一样,人生同样充满了变数。即使面对这样的质疑,格林斯潘仍然有资格有经验将自己的成果贡献于世人,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动荡的世界:风险、人性与未来的前景》,正如此书的书名,作者已经将人物的命运,经济的风险、未来的未知,以简要的题目并饱含深意的呈献给全世界的读者。普通的如我的读者读到的或许是另外的东西,而真正懂经济的读者能够读到此书,想必启发和收获会更大。


 动荡的世界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