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阁寺

出版日期:2014-6
ISBN:9787510830389
作者:(日) 三岛由纪夫
页数:278页

作者简介

《金阁寺》中所编织的故事,也是从美丑的现实与观念的相克中完成从认识到行为的飞跃的。施主的女儿爱沟口,并不是出于对沟口的同情,而是她有强烈的自尊心,无法接受自信心强的男性的求爱,就将有生理缺欠而自卑的沟口作为自己的爱的对象。也就是说,她将自己的自尊与求爱者的自负放在同一天平上,拒绝了爱情上所有的平衡,在美与丑的不平衡中相中了沟口这个结巴的“绝对的丑”,以为丑就是从其美的观念中产生的。这说明作家将美看作是抽象性、观念性的东西,美只有在虚幻中才能捕捉和把握,并据此重新编排自己的美的方程式。

内容概要

三岛由纪夫(Yukio Mishima),本名平冈公威,出生于日本东京一个官僚家庭。日本战后文学大师,也是著作被翻译成英语等外语版本最多的日本当代作家,曾两度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被誉称为“日本的海明威”。
唐月梅,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世界文学》编辑部编委,日本早稻田大学、立命馆大学客座研究员,横滨市立大学客座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怪异鬼才——三岛由纪夫》。


 金阁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引言:三岛由纪夫说他写《金阁寺》是想探讨罪犯的动机,本文则是试图通过对沟口与金阁之间关系变化的梳理,探索并解决我读这本书时的两个疑问:①沟口为何要毁灭金阁寺?②故事的最后他为何选择了继续活下去?《金阁寺》是三岛由纪夫重要的代表作,发表于1956年。日本评论家奥野健男曾评价这部作品说:“这是三岛文学的最高水平,三岛美学的集大成。可以说,《金阁寺》在战后文学史的潮流中完成了一个划时代的任务。”历史上金阁寺被烧发生在1950年7月,寺里的僧徒林养贤因对金阁的美产生反感和嫉妒心理,便将拥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国宝金阁寺付之一炬。三岛的《金阁寺》便取材于这一历史事件。虽然为写这本书他特地到京都去并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然而三岛笔下的《金阁寺》绝不是还原“金阁事件”真相的一部小说,三岛在日记中说他写《金阁寺》是“要探讨罪犯的动机”,说是探讨,实则是通过故事展现作者所认为的美的毁灭之路,即从爱到反感再到毁灭的心理历程,并在冲突中表现自己的美学观。并且,除借用林养贤本人的性格特征以及与这个事件有关的一些基本事实之外,三岛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描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创作。故事的主人公沟口天生结巴,贫穷并且长相寒酸,他感到结巴在他和外界之间“设置了一道屏障”。他小时候并没见过金阁寺,只是从父亲那里听说“人世间再没有比金阁更美的东西了”,于是他便开始幻想金阁寺无与伦比的美,并把现实中见到的美的事物都认为那是“像金阁一般的美”。可以说,沟口从小对金阁的美的偏执源自他的丑陋。他因羞耻而产生的自闭让他排斥人生,并沉浸在金阁的幻影中。他把不被人理解当作“唯一的自豪”,他因此也“不会产生要让事物被理解的、表现的冲动”。沟口与金阁之间的关系第一次发生变化是由于战争,此时他已经成为了金阁寺的一名弟子。在战争中,空袭让沟口觉得金阁可能会毁于战火,同自己一道在战火中化为灰烬,他在这样的猜想中觉得自己与“金阁有着共同的危难”,于是他通过这一媒介把曾疏远他的金阁同自己联系在一起,他因此得以亲近具有这种悲剧性的美的金阁。然而,直到战争结束,金阁都没有遭到空袭。并且,金阁寺反而因其在战火中屹立不倒而显示出一种“超脱现实的世界”的、“拒绝所有的意义”的、坚固而永恒的美。这无疑让沟口感到绝望,因为这种永恒的美是拒绝他的。他感到金阁同他断绝了关系,他“和金阁共存在同一世界的梦想崩溃了”。上文说,小时候的沟口沉湎于金阁之美的幻影中,并排斥着人生。而在战争结束后,他却开始面对人生这个问题。他的朋友柏木让他“清楚地了解了自己的羞耻之所在”,并促使他“走向了人生”。然而,每他要走向人生时,他就会发现金阁像一个巨大的罩子把他罩住了,阻挡着他。可以看到,此时他和金阁之间有两种关系:一是金阁永恒的美在拒绝他:金阁的那种“永恒的、绝对的”美是疏远着他的,和他不在同一个世界。二是金阁的幻影企图将他同人生隔绝:当他想要从内部世界走向外部的人生时,金阁的美却又精密地将他包围,允许他“在其结构内部占有位置”,阻碍他的人生,让他明白自己“对人生的渴望是徒然的。”这种阻碍让他难以对金阁之外的其他事物产生亲近感。渐渐地,他意识到金阁是“一切无力的根源”,金阁的美是一种“远离生命的美”。他想:“我必须从我的环境中、从束缚着我的美的观念中、从我的坎坷不幸、从我的结巴中、从我的存在条件中出发了。”在海边的某一瞬间,沟口决定烧掉金阁。于是,关于本书的一个疑问——为什么要毁灭金阁——通过上面的分析也迎刃而解。因为金阁的美已经束缚了沟口,虽然这种美一直使他陶醉,但这种陶醉从他“身上夺走了其他的所有陶醉”,所以他“必须让那个可怕的使人无气力的美的观念丝毫没有介入的余地。”他说:“美的东西,对我来说,是怨敌。”在此,爱走向了反感、曾经的痴迷也走向了毁灭。这本书中三次提到“南泉斩猫”的公案,这对于理解这个故事、或是理解沟口的心理变化有很大的作用。第一次是在战争结束后,老师讲了这则公案,然而只是讲,并没有揭示其意义,事实上,那时的沟口和金阁的关系并没有像后来那样出现对抗。第二次是柏木给他讲的,这时沟口已经意识到金阁的那种永恒的美阻隔了他与人生,他虽然苦恼,但并没有迫切地要做什么,柏木说自己是南泉,而沟口是赵州。第三次时沟口已经决定烧毁金阁,他也因此成为了南泉,“让世界变形的,是行动,只能是行动”,而南泉是个行动者,他斩死猫正是为了斩断痛苦的根源。在最后沟口烧掉金阁的那晚,沟口在一片漆黑中却清晰地看见了金阁前所未有的美,感受到了金阁那“巨大的官能力量”,他看到“美的细部逐一从黑暗中闪现,这闪烁传播开去……金阁从未曾以如此完整而精致的姿态通体闪烁着出现在我眼前”,金阁因为“自身所发光芒而变透明”。“美概括了各部分的争执、矛盾和一切的走调,并且君临其上。”这一段描写是整部小说最精彩的部分,而这精细刻画的景象背后便是三岛独特的美学观——于毁灭与破坏的张力中发现美的永恒存在。(关于这一点,我在三岛的其他书评中已有相关分析,此处便不赘述。)此外,与历史上“金阁事件”中林养贤最后自杀不同,在这个故事的结尾处,沟口选择了扔掉了用来自杀的物品,他想:“我要活下去!”这是关于这本书的第二个疑问。在整个故事中,可以看到诸多对立的观念,如金阁的美与沟口的丑陋、沟口对金阁的爱与反感、金阁的永恒与生命的脆弱等等。沟口决定烧掉金阁是为了“生”,而在为烧掉金阁做准备时,他却也想到了“死”。当他抱着死的心态去嫖妓,金阁却没有出现将他和人生阻隔开来,他感到结巴、丑陋、贫穷都离他而去,也就是说,他在“仿佛明天就会死到临头”的张力中得到了生。在最后,当他看到熊熊燃烧的金阁,他突然想到“要在烈火包围中的究竟顶里死去”,他想与金阁一同毁灭。然而,他因打不开三楼的门而感到了金阁的美再一次拒绝他。正是在这种确切而熟悉的拒绝中,在美与丑、生与死、爱与恨、永恒与毁灭的对抗中,沟口选择了走向人生。----------------------------------------------------------------附:沟口与金阁之间的关系时间表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奉佛杀佛,逢祖杀祖,逢罗汉杀阿罗汉,逢父母杀父母,逢亲眷杀亲眷,始能获得解脱。不拘于物而洒脱自在。烟花巷里有佛爷,寺庙高堂非金身,很荣幸在这乱世和您同搅一锅浑水。
  •     金阁是美的,金阁是宿敌。所以,美是宿敌。
  •     神秘的美
  •     残忍的渴望,最好的死亡。
  •     到底什么才是美,这书看的人太痛苦,中间自己插看了两本信天游和两本小说居然。
  •     去年暑假一口气读完的书,里面对景物大篇幅的描写太惊艳了,想把它们全部背下来。打算抽时间再看一遍,然后写下书评(•ૢ⚈͒⌄⚈͒•ૢ)
  •     没怎么看懂…回头再看
  •     摧毁美是为了靠近美。
  •     肯定要读第二遍!
  •     可以看作是作者对自己的一生同时做出的总结和预言。
  •     有了认识之后,就得有行动,亲手毁掉它,才是最美的
  •     因为喜欢这版的封面而放弃了上海译文的版本,奈何小出版社的书籍错字实在太多,不建议购买。内容却是好的,日本文学似乎很擅长挖掘一个人的心理。有许多地方好像写的便是我自身某一刻的想法。看到最后以为金阁不会烧了,最终还是放了这把火。美会消逝吗?还是在烈火中永恒呀?猜测年纪换了下个十位数时再来读这样的书,会有不同的感悟吧!
  •     买之前我该先看下评论。这个版本译的很不好。至于内容,一个莫名的,畸形的思想行动者。
  •     太美了 (这个出版社有错字)
  •     金阁寺,绝对是三岛第一代表作
  •     不敢细读,隐隐透着一股变态,寓意太深,非吾等平民随意染指。战后,摧毁性不单单是物质上更是精神上。仿佛中学课文,随便找出某个细节都能解释半天。第一次读三岛由纪夫,还看不太明白。
  •     错别字数量也是服了。
  •     人由生向死的过程,就是对于认识中美自我毁灭的过程。南泉和尚斩猫与沟口焚烧金阁寺,两人同样是对于认识世界里完美形象的毁灭。金阁寺一方面作为沟口心中的完美而存在,成为沟口与世俗世界打交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另一方面金阁寺美的经久不衰让他认识到金阁寺的美与他所存在的世界是格格不入的,这也成为对金阁寺有爱生恨的重要精神因素。有为子与鹤川的死根与三岛由纪夫的死亡欲,而对于两个美好符号的定位更像是美的两重分裂。有为子成为了他心中长期女性美的最高象征与追求,而鹤川的自杀则是对于美的内部复杂性的解刨。柏木的生活化与老师越来越黑暗化的存在与金阁相对立,却也成为了金阁付之一炬的决定性因素。
  •     鹤川如同光明引导着沟口,柏木是来自地狱的黑暗将沟口拉进无尽的深渊,金阁!金阁那是他心中的信仰,他最终亲手摧毁了它 PS:非常意识流的作品,好像想把读者拖入沟口的思想之中似的。 额...就是有些错别字
  •     三岛 你也是个话唠啊
  •     美与毁灭
  •     结巴且瘦弱的沟口,自视为绝对的丑的化身,是因为那座辉煌的代表绝美的金阁寺而相形见绌了吗?畸形腿的柏木与自己同为残废,放浪形骸,丑也成了另一种美。一定是金阁寺,有它便不能有我。在这虚妄纠结中,受《临济录》“向里向外,逢者便杀”启示,如同斩下猫头般烧掉那座金阁寺。负草鞋者又要如何做到呢?
  •     菊花是按照蜜蜂的欲望而出现的,夜色中湿漉漉冷飕飕的华丽感,诱惑同时又刺伤带着小刀安眠药出走的少年。
  •     逢佛杀佛,逢祖杀祖
  •     暗黑美学
  •     看的最后,‘’沟口抱着稻草走在烧金阁的路上,突然厕所的窗扉投射出了亮光,片刻,传来了一阵撒尿声。这声音是无限的长。‘’噗嗤笑了出来,有种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     难以评价,阅读过程中,好像会交织很多自己的、故事里的心绪进入。
  •     法水院、潮音洞、究竟顶、漱清亭 鹤川 溪流般和缓、鹤一样敏感 柏木 长着象树根一样怪异的X双腿 孤僻、果敢, 沟口 嗫嚅、口吃,外表冷漠内心狂热 人物名字暗合玄机性格命运 一死、一残、一灭 看似完美之人的脆弱 腿残之人渴望飞奔、口吃之人只有向自己表达救赎
  •     初看时被三岛由纪夫细腻而婉转的优美文笔惊叹,然而被弃进幽潭也不能认同“不能成为美,就要毁灭美”的反社会美学精神,若弑美而存苟且,世道该有多不堪呐。
  •     2015.11.4 曾看到一幅图,完全就是我脑海中的金阁寺的样子。
  •     我觉得我可以再过几年回头来看。
  •     看完我怎么就这么低气压了呢……不过金阁寺是美的
  •     改变世界的不是行动,而是认识,并且是模仿行动到极限的认识。这个版本的装订五星,三岛由纪夫原来是演员啊。
  •     感觉好新鲜
  •     满满都是怨念~~
  •     没看懂。看懂的部分依然是惊人的细腻,我感觉自己那点儿小心思要被掏空了。这本错别字不少
  •     美与黑暗,永恒与瞬间,存在与虚无,生与死,此岸与彼岸,认识与行动……小说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事件,而是透过这个事件讨论人与心灵、人与世界、人与美如何共处的问题。描写和叙事部分缠绵而华丽,令人心碎目眩;思辨部分则很是抽象,寄托了作者太过个性化的思考与体验。在作品中,金阁已成为一种美的形态的象征,沟口因此而迷恋、失落、困惑、挣扎、愤怒,最终烧毁了它,还有他此前的生命。最后,沟口冲出火海,放弃了自杀的念头,沉浸在无意识的“延续”之中。结尾让我想起《奔马》中的勋迎着朝阳自杀的场景,决绝而充满喜悦。可见《金阁寺》也是作者对于如何安置自身的暂时的回答吧,最终作者抛弃了它。阅读三岛由纪夫是一种奇妙的经历,从中多次看到自己性格中的因素。能与作者笔下的人物有所共感,也是值得珍视的吧。
  •     尽管某些句子晦涩艰深,但读起来仍心惊胆战。「你这样美。唯有毁灭,才可独占。 」读罢,我更确信的是:美的意义在于徒劳。功利化的美不是真美。美是无常、梦幻、无可奈何。它的意义正在于无意义。
  •     毁灭的美,保护的美
  •     这个翻译简直了,严重影响阅读流畅性...plus三岛风格也过于暗黑了吧
  •     刚开始挺有趣,后面情节太拖沓就跳着看完了
  •     我的存在与美学的矛盾统一。看了第一遍,未来还要多看几遍。美的瞬间与永恒,摧毁美本身也是一种美的塑造,自我意志的实践使存在最终幻化为美的虚无。
  •     "对我,美是怨敌"
  •     最后一段就是贤者时间
  •     必须遭于毁灭的美
  •     “没有比金阁更远离生命、更像侮辱生的美了。”
  •     这本书看了三个月。还带着它去寻了真正的金阁合了照。可是不知是翻译还是别的问题。总觉得很多时候无法真正理解很多他想表达的深意。可是这个梦还是圆了。我对金阁的梦和我对三岛由纪夫的梦。
  •     不为物所拘泥
  •     并没有中毒的感觉啊
  •     糟糕的译本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