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簡史》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3-7
ISBN:978988826320X
作者:高馬可
页数:329页

《香港簡史》的笔记-第184页 - 第六章 新香港

因此,1949年後的「香港一代一代的華人學子成長起來,通過中國文化科目認識到自己中國人的身份,但這種身份卻與當代中國或香港本土無關。那是一種抽象的中國人身份,屬於移居海外華人的一種愛國情操。另外,由於這種情操與中國這個有形實體的善惡美醜毫無關係,他們因而可能更無所保留地堅持」*。*引自Luk, B. H. K. (1991). Chinese culture in the Hong Kong curriculum: Heritage and colonialism.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35(4), 650-668.
http://www.jstor.org/stable/1188110

《香港簡史》的笔记-第247页 - 九七倒数

李瑞环用一个故事比喻中国收回香港,他说:有位妇人有一把百年紫砂茶壶,用来沏茶茶香氤氲。妇人把茶壶拿去卖,她不知道积淀在壶内的茶垢是茶香的来源,将之全部刷洗掉,结果原来想买壶的客人一看,就说这只茶壶一文不值了。如李瑞环所说:“许多事,你不理解就不自觉,就很难把好东西坚持下来,也很难说你去掉的是好是坏。”

《香港簡史》的笔记-第261页 - 第八章 九七倒數

在對香港的統治步入尾聲前一直拒絕實行代議政制的英國人,在臨近九七的時候搖身一變,忽然成為民主改革的堅定推動者(西方媒體尤其以這種形象來呈現英國人),而對比起中國政權,這個形象更是鮮明。有關殖民地政府種族歧視和缺乏政治代表性的種種歷史消失殆盡,代之而起的是一種自鳴得意的信念,認為香港若非在英國統治下變得如此繁榮,中國大概不會想拿回這個城市。英國廣播公司在報道中讚揚香港是「英國的遺產、自由市場的低稅天堂、華人幹勁與英國仁治的完美結合」。

《香港簡史》的笔记-第213页 - 第七章 成為香港人

大部分1950年後在香港出生的人,對中國沒有什麼經驗,父母又是避禍南來的,所以他們不大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特別是其共產黨政府。港督葛量洪在1962年寫道,過去「大部分華人」對香港沒有歸屬感,但「自從共產黨統治中國後,情況有所改變,現在很少香港華人打算返回這個他們出生的國家,而逐漸成為永久定居香港的市民」*。*引自Grantham, A. (1965). Via ports: From Hong Kong to Hong Kong.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9891831/ p. 112

《香港簡史》的笔记-第229页 - 第七章 成為香港人

  中英有關香港前途問題的談判歷時兩年。……雙方對於談判最終要達成什麼樣的成果,有很不同的看法。前港府政治顧問兼英方談判小組成員衛奕信(David Wilson)憶述:「我們希望制定出猶如《大英百科全書》般詳盡的協議,但中方想要的,卻是一份兩三頁A4紙大小的文件。」**引自Wilson, L. (1996). Learning to live with China, In S. Blyth & I. Wotherspoon (Eds.), Hong Kong remembers (pp. 175-184).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020515/ p. 179

《香港簡史》的笔记-第291页 - 第九章 九七以後:後殖民時代的香港

  殖民地官員常把香港政治文化發展遲緩歸咎于華人、他們的傳統文化及難民心態。曆史學家科大衛甚不以爲然:「香港和東亞其他地方的政治或經濟發展,並非由儒家思想主宰,正如歐美政治經濟發展背後的推動力並不是基督教思想。」科大衛認爲:「1940年代末和1950年代初沒有擴大選舉權,剝奪了香港人參與政治的有效途徑。」香港人了解到他們在香港行政架構中沒有施展空間,改爲在少數他們有用武之地的舞台發揮實力,例如商業和專業領域,因而給人「香港人不關心政治的印象」。**引自Faure, D. (2003). Colonialism and the Hong Kong mentality.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1903080/ p. 2 & p. 37


 香港簡史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