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經濟史的趣味

出版社: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9867178619
作者:賴建誠

作者简介

如果馬鈴薯是劣等財、是季芬財,那你為什麼還會去麥當勞排隊買薯條?
本書為華文出版中,首次以深入淺出,饒富學理興味的生活實例,勾稽並探求西洋經濟史的發展圖像,為一般讀者開啟豐富而有趣的探索途徑。開放性的閱讀終點,卻是新的知識起點,令人回味無窮。
25短文集結,由歷史事件重新解讀、剖析,讀起來興味盎然。為什麼電腦鍵盤不依ABCD排列?股市的紅綠與天氣晴雨有關係?為什麼1866-68年芬蘭饑荒會餓死十萬人?這些事件跟經濟都有很大的關係,令人意想不到。作者以幽默感風趣的筆法,帶領我們進入西洋經濟史的世界。

内容概要

(lai@mx.nthu.edu.tw,www.econ.nthu.edu.tw)
1952年生,巴黎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博士(1982),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訪問學人(1992-3)。清華大學經濟系教授,專攻經濟史、經濟思想史。
學術著作:《近代中國的合作經濟運動:1912-1949》(1990)、Adam Smith Across Nations: Translations and Reception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2000, Oxford UP,主編)、《亞當史密斯與嚴復:國富論與中國》(2002)、Braudel’s Historiography Reconsidered(2004)、《梁啟超的經濟面向》(2006)、《邊鎮糧餉:明代中後期的邊防經費與國家財政危機,1531-1602》(2008)。
半學術性的文集:《年鑑學派管窺》(譯著,1996, 2003)、《重商主義的窘境》(1992)、《綠野仙蹤與中國》(1998)、《西洋經濟史的趣味》(2008)。翻譯:雷蒙.阿宏(Raymond Aron)《入戲的觀眾》(1987, 1992, 2000, 2006)、西蒙.波娃《波娃的告別:與沙特的對話》(2002, 2006)、《波娃的告別:再見,沙特!》(2002, 2006)。


 西洋經濟史的趣味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我读的是电子版《经济史的趣味》,内容上除了《西洋经济史的趣味》外还包括《中国经济史的趣味》,但《中》太乏味,我只粗略看了一下,读书笔记也没《中》的部分。——————————————————————————————McCloskey 认为历史对经济学可以提供五项功能:(1)更多的经济事实,(2)更好的经济事实,(3)较好的经济理论,(4)较好的经济政策,(5)较好的经济学家。要辩护经济史是否有用,基本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如果有效的经济学理,是根据事实来提炼出有用的概念,那么现代的经济学理视野,必然会受到观察样本的限制。历史的重要功能,就是开阔认知的可能性。历史能提供许多过去的精采现象,是眼前所不易观察到或想像到的。中年之后,我深切感受到三件事: (1) 人生很长;(2)变化很大;(3)想不到的事比想得到的事更重要。如果你认为历史对你没有意义,那等于是确信「想不到的事」对你不重要。不要太铁齿。1、为什么电脑键盘不依ABCD排列?若要追求打字速度极大化,就要把最常出现字母,在最灵巧的手指置上,也就是在食指和中指最容易按键的地方。经济现象和其他社会现象一样,都会受到历史路径的影响(path-dependent),会受到遥远的过去中,某些突发事件的影响,「历史的偶然」是不可忽略的;这种动态过程的本质是「历史性的」,历史是重要的。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第9篇第1章)内的名句:「他们的每项行动,虽然看起来都是自由意志,其实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都不是完全自由的,而是全然受到之前历史的束缚。」第二,要注意产品在技术上的相互关联性(technical interrelatedness)。例如QWERTY的排列方式,主要是考虑打字机的击杆纠结问题,而不是因为QWERTY的打字速度最快。所以要注意软体和硬体的搭配问题,要考虑使用者的人体工学、使用习惯、文化偏好。第三,要注意系统的规模经济(system scale economies)问题:QWERTY和仓颉输入法一旦成为主流,深入市场与人心(locked in),就会造成滚雪球效应。第四,或许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准不可逆性」(quasi-irreversibility):现在的电脑键盘已无字杆纠结的问题,但仍使用1873年的QWERTY排列法,而不使用较具效率的DHIATENSOR排列法。2、为什么国际标准轨宽是143.5公分?美国轨宽的故事告诉我们:(1)市场的需求,是规格统一化的重要推手。(2) 1880年代统一的4呎8吋半,以今日的车头牵动能力而言,并不是最具能源效率的规格;但这已是国际标准,改动不了了。(3) 4呎8吋半能一统天下,并不在于规格上的优越性,而是历史的偶然造成。(4)并不是最有效率、最具优势的东西,就能存活得最好。(5)这种path dependence(历史的偶然)的现象,在度量衡上最常见。听说1英呎的定义,就是某位国王鼻尖和手指之间的距离。网路版美国铁轨的故事3、天气晴雨和股市红绿经济学教科书总是假设,人类的经济行为是理性的,其实未必;理性的假设,基本上是方便数理模型的设定与数学的演算。人是情绪性的动物,处理金钱时尚且深受晴雨的影响,处理感情与纠纷时必然会更冲动。我的生活经验一再显示:人类是情绪性的动物,尤其是大权在握时。4、铁路对美国早期的经济发展助益不大?9世纪在美国筑一条铁路,资金募集的困难度、建筑技术的障碍,不知要比今日麻烦多少倍。这么庞大的投资,对铁路公司而言,最基本的目的就是要赚钱;对政府而言,是要能降低运输成本,流通农工业产品,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然而Robert Fogel(1964)却告诉我们相反的答案:19世纪的美国铁路,对经济发展助益不大,对GNP(国民所得)的贡献度不超过2%。Fogel在这个问题上有三项独特的贡献。(1)在研究方法论上,他把反事实推论法(counterfactual analysis),成功地运用在美国铁路的个案分析上,证明这种研究方法的可行性,以及可能产生的意外结论。(2)在具体操作的层次上,他提出「社会节省」(social saving)的概念,估算铁路能为社会带来多少贡献,或是能替社会节省多少。(3)他透过(1)与(2)的探讨,得到一项惊奇的结论:铁路对19世纪的社会节省贡献不多,甚至远比不上河运,铁路对经济发展的助益,远小于专家与社会的认知。5、蒸汽机对英国的产业革命助益不大?如果没有蒸汽机的话,英国在17-18世纪的产业革命还会是发生、会成功。蒸汽机有经济上的意义,是在19世纪下半叶(1850)之后;过去认为它对英国产业革命的贡献不可磨灭,这种见解恐怕不成。(2)、 蒸汽机从瓦特在1769改良之后,到能让百姓普遍受益,需要约80年的漫长等待。20世纪发明的电力、飞机、电脑,所需的成熟时间较短(50年、40年、30年),就能产生比蒸汽机更大的GNP百分比产值。(3)我们对历史的认知,大都建构在印象式的证据上;现在经济学界有更好的分析工具,有更多的统计数字可用,可以推翻愈来愈多的错误认知。6、英国是产业革命的龙头?(1)产业革命和政治革命很不同的一点,就是没有明确的起讫年。产业革命是长久累积的缓慢变动过程,界定出确切的年代,纯粹是教学与考试的方便,没有真正的经济意义。(2)过度强调英国的龙头地位,或是英国强盛、欧陆弱慢的错误形象,其实法德都有行业比英国先进。(3)过度强调某些关键产业,例如棉纺、毛纺、蒸汽机,其实同时期还有许多行业有过重要的发展,需要做更全面更深入的分析。需要更正几项观念:首先,产业革命并不只是在英国发生,而是在欧陆诸国与北美同时发展。第二项要更正的观念是:并不是在产业革命时期,才有机械化的能力;其实在更早的时期,工厂就知道要运用机械了。第三项要更正的观念是:要判断一个社会的进步,不能只看它的产业成果。像蒸汽机这类的技术突破,当然很引人注目,但社会结构与经济组织的改变也很重要,例如:教育的普及程度、对专利权的法律保护、社会制度的合理化、金融体系的发展、货币制度的流畅化、运输网路的兴建、公共卫生的普及。也就是说,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都要能同步成长才有意义,不能只看重产业的单点成果。第四项要更正的观念是:早在17世纪,就出现大规模的染料厂、玻璃厂、鼓风炉,僱用员工的人数早已上百,有些工厂甚至还超过千人。第五项要修正的观念是:并不是在产业革命时期,所有的行业都焕然一新,欣欣向荣。事实是:各行各业的状况很不平均,机械化的过程很缓慢,老的旧机器与过时的生产模式,也不是几十年间就能汰旧更新。整体而言,产业革命是个多面向的现象,不单是由蒸汽机和棉纺业组成。也不只是生产技术的发明与进步,软体方面的进步(教育、卫生、金融、货币、法律),必须同时发展才有意义。7、为什么《共产党宣言》对英国的影响不大?1920-30年代共产主义在中国风行时,就有人看穿这套主义的特质:30岁之前不相信共产主义,是没有人性;30岁之后还相信共产主义,是没有理性。康乃尔大学的George Boyer教授,1998年发表一篇让人耳目一新的论文。(1)探讨马恩合写《宣言》时英国的经济状况,也就是说,他要重构《宣言》的经济史背景。(2)阐明马克思写作此书时,未必了解当时的产业界实况,他过度接受恩格斯对外界看法的「二手传播」;也把恩格斯在1845年出版的《英国劳工阶级的状况》,摘录到《宣言》的第一部分内。(3)重新检讨1830-40年代,棉纺织业重镇曼彻斯特的经济、社会、政治情势,重估1830-40年代的劳工生活状况。(4)回顾《宣言》出版后,英国经济状况的变化,说明为何《宣言》在英国没有得到劳工界的注意与支持,反而是到了1910年代,才在俄国得到热烈回响。马恩合写《宣言》时,两个人都还不到30岁。8、为什么欧洲要杀害巫者?Oster采取不同的切入点,认为欧洲会发生大规模审判巫者、杀灭巫者,主要是经济性的因素:气候转入小冰期,农获减少,在粮食短缺的压力下,必须去除生产力最低的穷人、老人、寡妇,社会给这些边际人口的罪名,就是宣称这些代罪羔羊为巫者。为什么她会有这种奇特的见解?因为审判巫者活动最盛的时期,正好都是平均气温较低的阶段,也就是气象史上所谓的小冰期。这会导致农作物欠收,海水太冷也会影响渔获,这对欧洲北部的食物供应,会产生严重冲击。巫者审判增加、气候变冷、经济成长下降,这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应该不只是单纯的偶然。为什么要用指控巫者的方式,来消除边际人口?因为巫者的阴森形象,最容易引起民众的惊恐与排斥。欧洲的宗教势力庞大,拥有现成的教会组织网络,方便利用制度杀人。以天主教为例,驱魔是教廷正式许可的作为,去世不久的教宗保禄二世,就曾经在公共场所替一位少女驱魔,但未成功。9、为什么欧洲的教堂要盖这么大这么久?中世纪欧洲教堂要盖这么大这么久的原因很简单:教会先掌控地方的政治与经济资源,然后用超额设备(excess capacity)的手法,以几世纪的时间盖超大型教堂,产生一种grandeur effect(孔雀开屏效应)。这么做有三项好处:一方面巩固自己的地盘;二方面向潜在的竞争者与威胁者炫耀,阻挡他们进入;三方面透过这种大型公共建设,繁荣地方经济,活络当地的就业市场。(顺便提一句,中共大兴土木搞奥运搞世博,恐怕也是这个道理吧)10、罪与赎:天主教煉獄說的经济诠释Ekelund和Hébert(1992)提出一种诠释,认为这是天主教在中世纪时,因为在「宗教市场」上出现新竞争对手,市场占有率受到挑战与威胁,不得不推出新产品(炼狱说、赎罪说)来巩固地盘。主要的论点是:如果教徒能以「购买赎罪券」来减轻罪恶感,教会就可以让「罪恶感的成本降低」;信徒只要花钱,就不会把罪恶带入地狱,可加速进入天堂。换句话说,炼狱与金钱赎罪这种新教义,可以降低进入天堂的门槛。在宗教市场上,这是很有创意的新产品,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信徒,二方面教会能增加许多收入,三方面可以减少其他教派与异教学说的威胁。11、战争与国家的形成战争型态的改变,是造成现代国家兴起的主因。步兵的战斗效率提升后,小国寡民已不符经济效益;中央集权化的国家,在国防优势上比地方分权型的政府有利。(2) 15世纪中叶火礮广泛应用后,大幅提升「国家的最低效益规模」,减弱了封建领主对抗中央政府的能力。(3)西欧的封建领主在1500年时,几乎已经屈从中央政府,国王因而取得完整的课税权。(4)到了16世纪初期,军队的规模、政府的收入、政府对军队的投资,都大幅增长。16世纪末时,西欧不再是由领主割据的小国,而是被几个大型国家(英国、法国、义大利、西班牙、荷兰、波兰、德国)分治。(5)这种局面能维持好几百年,主要是因为在政治与军事上形成「新的均衡」。虽然各国之间大大小小的争战不断,但直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前,主要国家的疆界很少改变为什么没有出现统一全欧洲的超级大国呢?主因就是「规模报酬递减法则」。国家的规模愈大,复杂度就大增:不同的民族、语言、宗教,都会造成管理成本大增。以14-16世纪的运输条件来说,国家太大就会出现「鞭长莫及」的困扰:对远方或边境的掌握困难,超级大国反而成为沈重的包袱。超大型的国家就像超大型的企业,终究要分割才好治理;但如果国家的规模太小,容易被并吞。所以今日英、法、义、西、德、波诸国的大小,是长期经营之后的「最适规模」。1400-1600年间,哪些因素决定国家的最适规模呢?Richard Bean认为关键因素就是「战争型态的改变」与「课税权力的集中化」。中世纪是地方性的分权(封建领主),以及非现代市场性的社会(小范围内的商品交换);主要的武力是骑兵,只要能发挥防卫功能即可,不需耗费大笔资金来装备、大量养兵备用,这是小型政府喜爱的军队形式。12、第二次大战如何帮助日本浴火重生?主要有三项:1946-48年间的土地改革、去军事化(自卫队化)、民主化(非天皇化)。合称为战后三大改革,都是由占领军(麦克阿瑟元帅)主导,主要目的是打破旧的社会势力。为什么这三项改革会成功?主要是美国占领军的强势推行,日本社会在战败的劣势下,也不得不遵从。但「内应」还是很重要:知识界与学术界支持革新,农村人口欢迎土地改革,美军占领下的行政效率高,政策容易落实。简言之,战后旧势力瓦解,这些改革不是由「看不见的手」默默完成的,而是由「看得见的脚」积极落实的成果。美国占领部队由上而下的强势作为,消除了共产党的活动空间,也为日后的行政体系设定新架构。在经济方面,政府有效掌握数额不大的外汇存底,制定新的产业政策,确立「经济治国」的路线。一方面是计画性、干预式的政府,另一方面采取自由市场经济(但非自由放任),同时具有下列风格:(1)新重商主义的国家路线;(2)有个「精明」的政府在规画指导;(3)各种经济资源(如金融、原物料),在政府整合下发挥出「网脉」的效果。简言之,战后的日本是个有明显目标要追寻的国家,内部又有激烈的竞争制度,可说是政府强力介入的资本主义国家:企业大型化、政治保守化、国防最小化。这些改变,若不是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且在败战后被美国占领,恐怕也不易在原有的基础上,在30年内就创造出「日本奇迹」吧!如果没有二次大战,日本在经济上的成就,恐怕反而不如今天。这就是「创造性的毁灭」?所以战争是必要的罪恶?13、为什么犹太人会被抄家?为什么皇室要抄犹太人的家?最常见的说法是:因为打仗需要一大笔钱,在严重缺钱情急之下,被逼得剖开唾手可得的「大扑满」(犹太富商)。犹太人长期放高利贷,早已累积深厚的民怨,谁曰不可杀?抄没有国家保护的犹太人最省事,难道皇室会向国家富强的义大利金融商人下手?英国驱逐犹太人之后的16年,法国卡佩王朝(Capetian)在1306年,也对犹太人做了同样的事。法国的犹太人资料较缺,但基本状况和英国类似:皇室希望犹太人提供资金,一方面活络资本市场,二方面可增加税收,这是找鹅来下蛋。如果皇室找到另一批鹅(义大利的金融商人),就开始讨厌犹太人。一旦发生战争需钱孔急,就把原先会下金蛋的鹅宰掉,来填补钱坑的深渊。犹太人借钱给皇室是一种共生关系,英法两国例子都显示:这种关系不能共患难。没有国家的保护,犹太人注定是刀俎下的鱼肉。14、烟赌娼应该公营吗?「圣人生而大盗起,圣人不死,大盗不止。」15、马铃薯是季芬财吗?经济学原理教科书内,依商品(财货)的性质,区分出几种类别。(1)正常财:例如电脑、房子,当所得增加时,会增加对这类产品的消费;当价格提高时,会减少对这类产品的消费;当价格减少时,会增加对这类产品的消费。正常财内分两种:(a)必需品:所得增加时,消费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比例,会小于所得的增加比例,例如米饭、肉类。(b)奢侈品:所得增加时,消费会增加,而且消费增加的比例,会大于所得增加的比例,例如名牌皮包、钻石。(2)炫耀财,又称为Veblen财:价格越高,需求越大,需求曲线变成奇怪的正斜率。(3)劣等财:所得增加时,消费反而减少(例如泡面)。(4)季芬财(Giffen goods),这是英国统计学者Sir Robert Giffen(1837-1910)观察到的怪异现象:一般商品的需求曲线是负斜率(价格愈低,需求愈高,反之亦然);但是马铃薯价格上升时,穷人对马铃薯的需求反而上升,需求曲线变成奇怪的正斜率,就算马铃薯是最便宜的食物(劣等财),也是如此。(1)季芬财必须在所得逼近生存底线时才会出现;(2)必须在没有其他食物可选择替代时,马铃薯才会成为季芬财。16、赛依法则(Say’s Law):Supply creates its own demand(供给创造本身的需求)。如果你追女朋友时无微不至,嘘寒问暖事事服务到家,她可能就逃不出这种服务的陷阱。接下来你会变得不可或缺,随时召唤你做这做那。到了这个阶段,你自然明白什么叫做「供给创造本身的需求」。17、希特勒为什么会兴起?拼经济才是硬道理?希特勒有什么神效法宝?简言之,在特殊时期用特殊手段,这些都是民主议会做不到的事。(1)冻结薪资,不准上涨,让工商业界能雇用更多人。(2)冻结物价,让民间的收入与储蓄维持购买力。(3)抑制进口,爱用国货,扩大内需。这几项铁腕(铁血)政策成效显着,希特勒的声望,与失业率的下跌、经济成长的效果同步变化。拼经济才是硬道理,这是古今中外颠仆不破的真理。然而历史也一再告诉我们,人性要在得意与失意时看得最清楚。翻身的人有可敬之处,也更有可怕之处。人民的眼睛,对眼前的事情是雪亮的,对较长期的事情,反而是盲目的。18、筹设亚元圈要注意的几件事哪些因素会让不同的国家结盟?地缘性重要吗?语言呢?GNP水准呢?货币的相近性吗?答案如下。(1) GNP的水准很重要,这很符合常识:物以类聚,富人和富人来往,穷人和穷人做生意。(2)距离是最大的杀手:贸易原本就是要互通有无,距离远运费就高,自然影响意愿。(3)地缘的邻近性很重要:远亲不如近邻,地缘性会降低交易成本,增加贸易意愿。(4)原来的殖民地关系最重要,尤其以大英国协内的效果最明显。(5)共同货币圈也很重要:马克圈、英镑圈、金本位圈内的国家,因为币值相同,汇率稳定,互信度高。

精彩短评 (总计20条)

  •     當年看還是挺有趣的 但僅只有趣一向是害死人的東西
  •     非常有趣
  •     20080720 bc
  •     2011-11-27
  •     没有读完,但是也没有感到有特别值得读的地方,可以随便看看。
  •     Great !!
  •     有那么两三个例子有点意思,其它的都不是太好玩。或者可以说这本书应该没有期待的那么好~
  •     一直觉得经济学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
  •     所介紹的經典研究很有魅力
  •     我看的是繁体西洋和中国经济史的综合本。
  •     豐富而簡要的經濟學筆記,該要有點基礎的才容易進入狀況。不過沒進入狀況也無所謂,當成生活筆記讀也很有趣。
  •     这个封面不错
  •     25片短文均以提问方式展开,最后从经济学角度得出观点。表述能力稍弱,导致行文有累赘感。。一些译名或表达与大陆不同,影响不大
  •     看的是电子版,对于历史系出身的人来说,这种以经济学方式分析历史的做法让人耳目一新,提供了一种解读历史的完全不同的视角,很有启发;原来以为经济学和历史学之间交集甚少,研究方法也差太多,现在发现两者至少在经济史方面挺谈得来的,而且各自正好能弥补对方在思考方式上的软肋,值得互相学习。浙
  •     没看下去,不感兴趣
  •     算读过了吧,后面附的不想看了。。
  •     赖建诚爷爷太可爱了,西洋史、中古史、经济学皆通兼精,经济史比起经济思想史,更是趣味无穷,扫清了很多常识中的谬误。更强大的是一位经济学边缘学科的教授竟然是台湾清华大学经济学系的系主任诶==真真让我仰视这门学问所能企及的高度。
  •     经济史的趣味:赖教授已经将全书放上网,提供免费下载。进入赖教授在"台湾清华大学经济学系"的教师主页,点击"个人著作"(Writing)当中的第三部分"译著"(Translation)",即可下载. http://www.ruanyifeng.com/blog/2010/07/interesting_economic_history.html
  •     挺好玩的一本经济学入门小读物,把枯燥的东西说的生动有趣才见功底时候与否 啊。
  •     经济史是最好的经济入门读物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