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年6月
ISBN:9787020054763
作者:鲁迅
页数:180页

作者简介

《访惶》从《祝福》开始到《离婚》结束,收录了1924年至1925年间的11篇小说。当时《新青年》内部产生分化,有很多战友中途变节,鲁迅先生的处境是“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他自己也承认《彷徨》中的小说“技术虽然比先前好一些,思路也似乎较无拘束,而战斗的意气却冷得不少”。但他仍真诚地看取“人生”,摒弃了传统文学中的“瞒”和“骗”,深入大胆地表现了“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尤其是他敏锐地感悟到了文化启蒙者与国民之间无法沟通的新的历史悲剧以及新文化运动的一些参与者未能走出历史怪圈的自身悲哀。他的作品不愧是中国社会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一面镜子,不愧为现代文学的典范。有人这样评价说,没有读过“鲁迅”,就不能算是读过中国文学;不能理解鲁迅,就不能理解中国文化,不能理解现代中国文学的发生、发展、成就和价值。  
在鲁迅之前,中国小说史上还没有真正塑造农民形象的作品。鲁迅的最真情始终倾注在农民身上,但他更重于挖掘旧中国农民的精神残疾和国民性格中的奴性。这在《访煌》中也有深刻的体现。 《彷徨》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结集,收录了鲁迅在1924—1925年间所写的短篇小说十一篇,包括《祝福》《在酒楼上》《幸福大家庭》《高老夫子》《兄弟》《伤逝》等。作品以“表现得深切”、“格式的特别”开创了小说现代化的特征。鲁迅的伟大人格、深邃思想、强烈忧愤、崇高情怀、精湛艺术都凝聚其中。

书籍目录

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

图书封面


 彷徨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彷徨》中的人物走的是一条明显的下行路线,人物的悲剧性藉由其命运的恶化或曾经纯真美好信念的消亡而呈现。在作者有意识营造的灰暗阴霾的大背景下,这种悲剧显然无法抗拒。读鲁迅的作品或许可以引人深思,引人追寻和鞭挞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然而命运的恶化仅仅只是改造社会便可以彻底消除的么?人群之中,种种畸形的集体无意识,仅仅只是一个“国人劣根性”所能概括?可惜的是,在很长一个时期里,我们的主流评论体系中,对于鲁迅的解读仅仅停留于对黑暗社会和国民劣根性鞭辟入里的批判,似乎更关注鲁迅的作品之于当时或现在,对于中国社会发展某一阶段的状态反映,并以此来确定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假如鲁迅的作品只有政治意义或社会批判意义,只是针对彼时彼境某一人群生存状态的书写,那么当时过境迁,阶段作品或伟大作品只能成为博物馆艺术,而不可能成为穿透漫长时光而丝毫不减其光彩的长河作品。而我们的中小学教科书或教科书式的所谓权威评论似乎正在做着这样的事,对鲁迅作品的解读和阐释仅止于阶段作品,却将鲁迅其人捧至神圣而不可撼动的地位,于是神坛上的鲁迅变成了一幅刻板的木刻像,黑白分明没有血肉。而在这样集体强迫性的膜拜之后,当我们重新构建自我价值体系和评判体系的时候,对鲁迅的态度便有了两极分化的趋势:奉若神灵越捧越高,或视为垃圾踏上一万只脚。鲁迅早在几十年前便提出了“骂杀”“捧杀”之说,却在身后无数追随者和抨击者的捧与骂中愈显面目模糊;《灯下漫笔》中说中国人从来没有争取到作为人的价格,而当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被越来越当成人看待的时候,鲁迅本人反而越来越不被当成人看。所以,在这一篇的阅读笔记中,请允许我把鲁迅扔进垃圾筒。此刻我们要的只是《彷徨》,是那一群人的生存状态中所映射出人类的种种不堪和困境,而不是以叙事内容去鉴定叙事者骨头的硬度思想的深度批判的力度从而给叙事者冠以带了一个又一个“家”的冗长头衔。我们永远无法挣脱的东西,叫生活。鲁迅冷冷道来,铺开了生活绝望的巨网。网中的人可以选择挣扎或不挣扎,而结果都是一样的。灰暗阴冷的调子挟裹着湿冷的风席卷而来,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在生活的泥沼中沦陷,无论他或她以何种姿态与生活对话,无论他们是逆来顺受地妥协麻木不仁地顺逐还是孤独地守望心灵月亮。而鲁迅站在高处,热肠挂住,冷眼看穿,如一个造世主看着他的子民们匆匆奔赴命运既定的悲剧走向。祥林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将会过去,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要来临。”普希金没有等到忧郁的日子过去就死在了37岁的决斗中,祥林嫂一直期待着“快乐的日子”,却在冰冷的环境里守着内心一点指向未知和虚无的企盼中走向死亡。可见生活要是想欺骗你,你还真没地方起诉它犯诈骗罪,反倒要盼着它能将你从轻发落。因为我们都被生活囚禁着,等着命运的法官把我们判到下一个地方。祥林嫂很不幸,她的婆家使她成了童养媳,继而成了寡妇,继而改嫁,而后抛弃了她,放任命运自由发展。而自由发展的命运比祥林嫂的婆婆更无情冷酷,于是祥林嫂丧夫丧子,在命运的漩涡里扎争着爬出来,又被一无所有伤痕累累地抛给了生活。而生活会欺骗一切它可以欺骗的人,尤其是心甘情愿地受骗者。命运的悲剧性使祥林嫂失去了本应属于她的东西;人群的种种畸形意识使她生活于人们的歧视和冷漠之中;而她又是那么急于做一个生活的顺民以求得宽恕。然而她却没有读懂生活的种种潜规则,她不清楚自己的悲剧已成为自己在人群眼中无法抹去的罪恶符号。如果祥林嫂有足够强大的,属于自己的内心空间的话,那么当外界的冰冷汹涌而来之时,她还可以退守自己的心灵世界以求得一丝暖意。然而,除了保有那些被自我和他人无数次咀嚼的伤痛之外,她的整个内心世界都已被人群同化。被人群同化却得不到人群的认同,自觉自愿地为寻求认同做出牺牲却最终被告知一切皆无改变之可能。生活冷笑着,一次次欺骗着它的顺民们。歧视异类或某些本身毫无过错却被打上不祥符号的人,似乎是人类乐此不疲并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寡妇歧视和神鬼信仰现在已渐渐消失,然而祥林嫂的角色总有人来扮演,比如艾滋病患者和同性恋者。或许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中国社会或人类社会进化到何种程度,祥林嫂的悲剧都会无数次的上演,从这个角度上说,祥林嫂永不过时。子君:嫁给一个人,就是嫁给一种生活王海鸰在《新结婚时代》里说,嫁给一个人,就是嫁给他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此言一出立刻被奉为经典,一语惊醒了当下无数(或是少数?)相信“纯真爱情”的小女人大女人(或许还有男人?)。其实倒不如说嫁给一个人就是嫁给一种生活,因为生活本身就包含了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伤逝》里子君和涓生的遭遇,即是对这一句话的典型诠释。徐志摩说,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有人问,一树一树的花开之后呢?人间的四月天之后呢?一切终将归于生活。而平凡人家日常生活的本质是现实琐碎,是对浪漫幻想和过剩激情的消磨——对于一个家庭主妇来说,尤为如此。当生活的大潮卷袭而来的时候,对于一个家庭主妇,一个女子,或者说一个还渴求现世安稳的人,柴米油盐显然比雪莱的漂亮半身照重要得多。所有的爱情故事都只有两种结局,故事,或生活。没有结果的爱情成为回忆中的故事,有结果的爱情变成现实中的生活。子君和涓生属于后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子君不是死于经济困窘,不是死于当时社会对于同居男女的不容忍态度,甚或可以说不是死于爱情的堙灭,而是死于生活。家庭专制,男女平等,泰戈尔或伊孛生,都是脱离生活之外的。我们可以把握的东西,和这些符号般的词语没有太大关系。然而子君和涓生却天真地以为他们可以生活在这些东西构建起来的精神世界里。而当一切尘埃落定,曾经超越于生活之外的种种幻想一一蒸发,剩下的只有琐碎和平淡。子君的错误在于她嫁给了她想象中的爱情,爱上了涓生求爱的那个瞬间带给她的兴奋和激动。然而她没有想过这样的爱情会指向哪一种生活。于是当爱情落地,子君只能用油鸡和黄狗装点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靠着回忆从前那个让涓生有些难堪的瞬间以证明曾经存在过的浪漫情怀,来慰藉渐渐干涩的心灵。假如以一个完全公平的性别视角来看的话,娶一个人,应该同样等于娶了一种生活。所以涓生也错了。他和子君一样天真地幻想着构建不食人间烟火的空中楼阁,而在他无法提供理想图景的必要生存土壤之时,他又因子君被生活所同化而对其失望和厌倦并最终将她抛弃。《伤逝》和《幸福的生活》可作为姊妹篇来看,虽然二者在基调上有悲剧和喜剧性的差别,但同样描绘了曾经美好的爱情走向被“五五一十五”和A字形大白菜填充的日常生活。谁需要为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异负责?或许谁也不需要负责,只是在走进婚姻之前我们应该想清楚,我们会走进怎样的生活。吕纬甫,还是魏连殳:理想是吉光屯的长明灯,悬挂在生活之外,除了不时发出象征性的微光之外别无意义。《彷徨》中的《长明灯》似乎容易被人忽视,但这寓言般的故事,却像是一个照彻整部文集的符号。人群麻木但却坚持着他们心中坚固的价值标尺和生活体系,疯子无方向地挣扎,意图以某种超越生活之外的寄托来抽离生活。长明灯是一个指向虚空的标志,坚守它的人不知道自己坚守着什么,拼命想熄灭它的人也不清楚熄灭的最终意义。生活的顺民和叛逆者无谓地纷争着,曾经的理想是明是灭早已不再重要,叛逆者们死于抗争,或被生活招安之后死于生活。魏连殳:热肠挂住,冷眼看穿 “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胡文英评价庄子的一段话,用在魏连殳身上,竟也贴切。一棵守望心灵月亮的树,尖利而冰冷的枝丫刺向黑夜,生命有一种决绝的刚烈和锋芒。然而坚硬得如此排斥韧性的东西,必然易碎。魏连殳是一个极端人物,黑白分明,没有灰色地带。然而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灰色地带,所以他注定被生活淘汰。他心肠极热,哭那位暗喻了自己命运的祖母时那么随心任性,内心沸腾方能有如此浓烈的悲怆;而眼又极冷,冷眼看人间种种丑恶的争斗,冷面对自己的亲友来客。心热,因为他爱这世界上的美好,爱祖母,爱孩子,爱友人,更极爱自己,爱自己坚守的信仰;眼冷,因为他看着这些美好一一被生活毁灭,或预见了它们被毁灭的命运,却对之毫无办法,“出离愤怒”之后只能冷眼相对,在极度封闭中把自己孤立起来,成为从行为到思想上的“孤独者”。当生活的洪水汹涌而来,将魏连殳逼至生存的悬崖边上时,他似乎终于选择了放弃信仰。但我总认为,这并不是他向生活妥协,只是他嘲讽生活的另一种姿态。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极端自珍和精神洁癖走到末路之后,是极端的自我作践,仿佛要和生活比赛谁能够把曾经坚守的东西糟蹋得更彻底。而他依然封闭,依然拒绝生活的同化,依然清醒地看到信仰的所在,只是在悲愤中叛逆地背弃了一切,最终孤独离去。吕纬甫:卷入生活的洪流从某个角度上看,魏连殳像祥林嫂,曾经毅然坚守信仰却随着信仰的崩溃走向生命的尽头;而吕纬甫像子君,在生活中磨钝了棱角,渐渐被生活同化。给弟弟改葬或给顺姑送花,本来都是生活中琐碎平凡的小插曲,对生活本身并没有多大影响,只是它们刺痛了吕纬甫,让他更看清楚自己混沌的生活状态。看得清楚但却无力改变也无力坚守,是纬甫这些清醒者的悲哀。吕纬甫还是魏连殳,这是不是一个问题。生活的力量是多么强大。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只能像吕纬甫,对生活妥协,低头耸脑地顺从,做别人眼中的正常人,从生活中攫取一点简单易得的东西,在阴影下苟且作乐。而魏连殳,是一个标杆,是我们到不去的彼岸一个令人向往的姿态。然而姿态仅仅是令人向往而已,保持这种姿态却是一种孤独的痛苦。连殳最终超离了生活,而纬甫们依然要在生活的泥沼里扎争,并逐渐死去。
  •     一本鲁迅先生的《彷徨》,浏览一遍,竟然能够读懂一二,深深为作者笔下的一些人物所感动,于是作篇拙文于此,略陈固陋。《彷徨》收录了鲁迅在1924到1925年所做的11篇小说,分别是:《祝福》。这是高中非常熟悉的一篇课文,讲述祥林嫂的凄惨身世,人生最大的悲剧,便是无法抵抗命运的不确定性。被迫改嫁,她做出了英勇而又悲壮的抵抗;夫子双亡,她筋疲力竭却还有一丝“捐门槛赎罪”的希望;直到捐了门槛却还被禁止参加祝福、连有学问的人也不能确定世上有没有魂灵,这时的祥林嫂彻底对人生绝望,屈服于命运,选择了死亡。记得曾经看过的一本书中说过,命运是每个人生命的轨迹,它会无意中给人幸福也会无意中给人痛苦。我时常在想,祥林嫂的故事在任何一个节点上是否可以改变,是否可以有另外一个结局。思忖良久,发现文中的结局是偶然当中的必然。时代背景既没有给予祥林嫂独立的选择空间,甚至没有给予她独立的人格。它不允许一个妇女自主的把握命运,又不曾给予她困苦当中改变心境的能力。这让我想到了《活着》当中的主人公福贵,福贵的一生也经历了坎坷传奇的命运到最后独自一人孤独的度过余生,与此相比,祥林嫂的故事批判意义更浓些,而福贵的故事则更加真实、也更让人有所触动。《在酒楼上》讲述的是作者在S城的一个酒楼上偶遇故交吕纬甫,并从故交口中听到了两个故事。一个是给小兄弟迁葬,一个是给满怀心意地给阿顺买剪绒花、没等到戴阿顺就病逝了。岁月逝去,本是敏捷精悍的纬甫已变得精神不振、萎靡颓唐,并在文章的最后说道“你看我们那时预想的是可有一件如意?我现在什么都不知道,连明天怎样也不知道,连最后一分。。。”吕纬甫曾经满怀理想最后也只能教书为封建礼教服务。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也许就是这样的时代,它不能让人过上想过的生活。关于时间流逝,关于死亡,关于曾经的希望与失望,这篇文章充斥着昏暗、萎靡、沉沦的气氛。《幸福的家庭》描述了一个想要在文学作品中塑造出完美的“幸福家庭”的作家,但却时时刻刻被拉回现实的柴米油盐当中,思路被打断过无数次之后终于作罢,灰溜溜的重回现实。这位作家幻想当中的乌托邦与现实相差径庭,却又似乎又警示了每一个浪漫主义者,现实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以至于可以腐朽坚强的意志和美好的理想。《肥皂》的主人公四铭是一个粗俗、愚昧、思想保守、固执蛮横的市井小民。他意淫着孝女用肥皂洗碗身子之后的场景,竟然在潜意识地给妻子买了一块肥皂。他一直批评那些围在孝女周围的冷漠看客,却殊不知自己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长明灯》描述了一为坚定热情的渴望打破旧制度的年轻人,在推行新制度的过程当中遭到全村人的阻拦并最终被认定为异类而被关入栅栏。长明灯在此意喻常年不变的旧制度,最可恨的当时那些顽固的保守者,也表现了有新思想的年轻人孤立无援、受到百般阻拦的处境。《示众》是鲁迅描写“看客”的最经典的一篇文章,文中描写了看客的各种形态,看到最后,无知而又随大流的看客也不晓得自己要看的是什么。也许看客的目的本身不在于了解一件事情,而在于将自身置身于人群之中以掩饰内心的空虚。读《孤独者》在我看来,文学作品对于读者的意义有二:其一是对某一个群体切身体会却无法言说的感受用作者独特的文字表达出来,在于作者对于文字的掌控能力和其超与常人的表达能力;其二是为读者描绘个人生活境况之外的他人以及他人的生活。所谓“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伟人对话”,大概就是这个道理。读鲁迅的《孤独者》让我认识了一位生活在自己创造的孤独中并最终因为冲破孤独而死去的人,他就是魏连殳。初见魏连殳,是在一次葬礼上。是魏连殳唯一的亲人——祖母的葬礼。一个“信洋教”的他没有组织葬礼仪式按照旧式举行就已经出乎人的意料,而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他竟然在所有人被安排都要哭的环节不落一滴泪,又在众人散去之后径自失声大哭。“像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嚎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这让我想起了阮籍,那个在母亲死后不慌不忙饮酒两升,却随后嚎啕大哭、吐血不止的孝子。他们有着一样的孝心和真诚,他们都厌倦礼法的束缚、厌倦这世上的一切虚伪,他们无视众人的目光,只做真实的自己。魏连殳待人总是冷冷的,人到中年,却不娶妻。我时常在想他不娶妻的原因,或许因为他需要孤独,也享受这种孤独。文中对于他的职业和理想信仰没有过多的描述,只是说他喜欢做些没有顾忌的评论。他生活在高贵的精神世界当中,世俗中的人鲜有理解他的,所以他只能坚定而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和理想,并希望在这种孤独中终老一辈子,就像自己的祖母一样,成为一个“亲手制造孤独,并放在手里咀嚼的人”。但是命运并没有遂他的心愿,直到有一天,他被现实生活的重压逼到了绝境。再次见到魏连殳,“他的生计更其不堪了,窘相时时显露,看去似乎已没有往时的深沉”,一贯孤傲清高的魏连殳竟然沦落到向作者寻求抄写工作的境地,无奈作者处境艰难没有办法办得上忙,到最后,魏连殳已经被现实逼得无路可走。他在一封寄给作者的信里写道:“人生的变化时多么迅速呵!”这半年来,我几乎求乞了,市级,也可以算的已经求乞了。然而我还有所作为,我愿意为此求乞,为此冻馁,为此寂寞,为此辛苦。但灭亡是不愿意的。”好一个坚持信仰、不屈不挠的斗士!可是这样的斗士也敌不过现实。“你看,有一个愿意我活几天的,但力量就这么大。”这时,唯一能够支撑魏连殳活下去的动力,是责任。是为了那些爱他的人、亲人、至交。到后来呢?“然而现在是没有了,连着一个也没有了。同时,我自己也觉得不配活下去;别人呢?也不配的。同时,我自己又偏要为不愿意我活下去的人们而活下去;好在愿意我好好活下去的已经没有了,再没有谁痛心。”这是生命对于魏连殳来说不过是一个复仇的工具,他知道自己这样的生活会让那些爱自己的人痛心,更让自己为自己痛心,可是这个时候他已经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自我”了,或者说,虽然他的躯体还存在着,但他的精神却早已经死了。“我已经躬行我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我先前所崇拜,所主张的一切了。我已经真的失败了——然而我胜利了。”当一个人抛弃了所有做人的原则、背叛了自己的信仰、达成了众人眼中的“胜利”却败给了自己的内心的时候,灵魂的生命早已在摧毁和破坏中灰飞烟灭,离躯体的灭亡也就不远了。魏连殳曾经相信人性本善,他虽然待人冷淡,却极爱孩子。他相信孩子是没有被环境教坏的、最天真的一类,他觉得这就是中国可能走出旧社会的希望。但是一个人从希望开始,又在不断地打击下丧失希望乃至绝望,这也许是鲁迅小说中的千古悲哀。与其说他展现的是命运的不可抗拒性,不如说体现了在当时社会下一个文人的无奈和悲哀。“他在不妥帖的衣冠中,安静地躺着,合了眼,闭着嘴,口脚尖仿佛含着冰冷的微笑,冷笑着这可笑的死尸。”这是魏连殳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样子。在文章的最后,鲁迅选择了用这样的句子结尾。“我的心地就此轻松起来,坦然地在潮湿的石路上走,月光底下。”这让我想起了《祝福》当中那个与全文的悲剧强烈冲突的喜的结尾:“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慵懒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 与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也许在悲与喜、沉重与轻松的强烈反差之间,让人有所思索、有所感悟。让孤独者前行。《伤势》这篇小说我之所以喜欢,是因为涓生对子君真挚的感情,让我想到了《项脊轩志》中那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体现的归有光对亡妻的悼念与真挚的爱。子君是一位起始时给涓生无限活力与新鲜感而后又在家庭与生计的烦劳下逐渐招致涓生厌烦,并在被抛弃的愤恨中孤独离世的可怜女子。她善良、坚强、隐忍、无爱毋宁死。涓生也并没有错,他真实、不忍心欺骗。那么这样的悲剧发生,又要怪谁呢?下面摘抄几句让我很感动的句子。“我想到她的死。。。我看见我是一个卑怯者,应该被摈于强有力的人们,无论是真实者、虚伪者。然而她却自始至终,还希望我维持较久的生活。。。”“四围是广大的空虚,还有死的寂静。死于无爱的人们的眼前的黑暗,我仿佛一一看见,还听得一切苦闷和绝望的挣扎的声音。”“我愿意真有所谓鬼魂,真有所谓地狱,那么,即使在孽风怒吼之中,我也将寻觅子君,当面说出我的悔恨和悲哀,祈求她的饶恕;否则,地狱的毒焰将围绕我,猛烈地烧尽我的悔恨和悲哀。”“我要向着新的生路跨进第一步去,我要将真实深深地藏在心的创伤中,默默地前行,用遗忘和说谎做我的前导。。。”余下三篇暂且不谈,改日重读,若仍有所感,提笔再写不迟。
  •     当我从少不更事到渐渐了解了现世,看到了历史遗留下的种种糟粕,从而还念起鲁迅的文章起来。中国从辛亥革命以来到现在不过百余年,两千多年来的封建传统,糟粕思想虽有改善,但历史遗留的劣根性还很根深蒂固。况且当时!《彷徨》是1924年到1925年先生十一篇小说的合集。取名是彷徨是何等贴切。孤独无依,进退失据,谓之彷徨。那时满怀希望,或者是曾经满怀希望,然而这希望最终是破灭了,找不到更好的出路,似乎出路总是在未来,而不是现在。于是开始彷徨,但路还是要走的,只是多的是无奈与迷茫。中国人经历了长时间的封建统治,慢慢的习惯了、麻木了,尽管封建统治被推翻,但封建的思想、糟粕却还是入骨入髓,根植于思想的深处,并无有太多的改变。历经百余年的努力,中国之经济、地位已是翻天覆地之大转变,已今非昔比。然而如今,思想建设跟不上经济建设,就会看到如今之人是多么无道德、无底线,什么都可以做,充分的暴露了民族的劣根性。更加理解了一夜之间可以成为暴发户,但一夜之间决不会成为贵族。才知真正的民族复兴还任重道远。越发敬佩先生对国民性观察的入木三分。于是决定把先生的书拿来一一读完。《祝福》描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她的不幸在一开始是受人同情,但她喋喋不休的述说自己的不幸的时候,周遭人也失去了对她的同情,反而是拿她的遭遇讽刺、挖苦。祥林嫂别无出路,在周遭人的冷嘲热讽的戏谑下是不可能有活下去的希望。她的悲惨命运是这个社会,这个环境下造就的必然结果。所以真正的社会进步不是强者有多强,而是这个社会能够如何保护弱者如何的生活下去。《在就楼上》说的是进步青年吕纬甫十年之后的巨大转变,对未来失去了希望,得过且过地活着,曾经的热血、理想已经丢失殆尽。顺姑的遭遇尤让人痛楚,但却没有唤醒吕纬甫那颗沉睡的心。让我更加明白了很多人已经变成或是终将变成我不认识也无法想象的样子。《幸福的家庭》怀揣着理想是美好的,带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又是多么令人沉醉,然而我们不能逃避现实的压迫,在经济的压迫的情况下,艰难的生活都无法保证又谈何幸福!《肥皂》讽刺几个看似正人君子的中年夫子见到一个十七八的女子乞讨,想着用肥皂洗干净是好的很哩,而四铭也因潜在的意识中买了肥皂。肥皂虽可洗去身上的污垢,却洗不去思想的肮脏。《长明灯》中的疯子要吹灭庙里的长明灯,成了整个屯的公敌,他挑战的是整个屯的历史传统、社会秩序。在整个屯中他显得是如此有已于常人,这么地特立独行,这么的孤独,他是一个异类,所以大家都说他疯了。在大的变革即将来临之前,那些身先士卒的勇士总是如此的孤独,显得如此另类。《示众》我们习惯成为看客,不知为何而看,只为热闹而来。这成了我们国人的共性,无论哪里有风吹草动,立即会招致许多百无聊赖的人的围观。围观的目的又只是满足自己的猎奇心,遇到不公或不平真正勇于挺身敢于呼喊的却少之又少。

精彩短评 (总计101条)

  •     子君。
  •     鲁迅先生的怀疑,分析,批判和重建精神,体现着他独立的人格,睿智的眼光,冷峻的风骨和强烈的责任感。很多人不理解他的愤世嫉俗,觉得对国人的批判太过,而他批判劣根性的同时其实自己也在反思的对象之中,而有几人能有剖析自身,鞭打自身之清醒和勇气?
  •     再读鲁迅,完全是另一番滋味。这样的文笔,讥诮的阴冷的尖锐的,跟我这种喜欢靡丽华美又有点少女情怀的文艺派大相径庭,不过,显然更有力度,文字的美不是美在外表的浮华,而在于其中包含的思想,好比更重要的是鞘里面的刃,不须嵌金带宝,却得光寒如水,刺破青天震慑九州。。。。唔。。。人家想改文风了。。。
  •     鲁迅经典。值得一看。不懂文学的人可能会觉得沉闷,但这就是鲁迅作品的精髓。人物刻画精练准确,故事无不透露出其独有的风格。书,还是不错的,有图,还配上了详细的文字说明。
  •     书很好!
    很喜欢鲁迅的书,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是应该好好去看下鲁迅的书!反思下我们自己是不是鲁迅笔下的人!我们应当多思考下我们国家的未来,而不是学一些富二代去骄奢淫逸损人为乐!鲁迅也算得上一个富二代,但他却最大化的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在那个新旧思想交替的年代,为我们指引了方向!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和平,这些都是他们那一代人用血换了的!而如今,又有多少人能记起!?又有多少人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遗志?!
  •     我初中读过,有推荐给女儿,好书。
  •     既然要彷徨不知所归,当初何必呐喊。
  •     简单整洁,有插图不错
  •     警。
  •     时代原因不是很理解,但人也没差多少吧。该讽刺的都在……
  •     再读无感了
  •     很喜欢读鲁迅的散文,书的封面是我喜欢的风格、
  •     脱离课本对鲁迅的过度解读和利用,看看真实的鲁迅
  •     给同事孩子买的 孩子说好
  •     读鲁迅的文章,不管是小说,还是散文杂文,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受。
  •     已经不记得把《伤逝》抄写了多少遍
  •     现在才真正懂得鲁迅文字的魅力
  •     没有人一生下来就能够内心坚定,就明白自己的方向还能够坚定不移地迈着步伐。 成长过程中,大家不断迷茫,迷茫对与错,迷茫过去与未来,迷茫自己,大人们永远无法给出一个完美的答案。只是在不断走下去的人生之路上,碰见注定的一些人一些事,才发现答案,才读懂过去的自己,才意识到自己血液是在做什么时才会吸热沸腾。 鲁迅也迷惘过,他赴日本学医,本着救人的心情,在最后发现,作为一个医生,他只能救好世人的身体,却救不回他们的灵魂,于是,他找到了未来的答案。 选择成为了一个作家。他不再彷徨。
  •     重读彷徨 在我看不见的角落落了灰
  •     鲁迅的书就是好
  •     鲁迅的书没说的。书的质量也还可以。
  •     对他的印象还是教科书上的那张黑白照片。现在看来,那张照片很符合鲁迅的文风,尤其那眼神,冷眼看穿,尽收眼底 爱情的目的是两个人生活在一起,爱情的最大敌人也是生活,你们爱的有多深,要看你们能在一起幸福生活多久——伤逝
  •     第一次没货,隔了几天才有货。在众多版本中,这个不错
  •     与写得较早的描写乡村的《呐喊》相比,这本围绕城镇的《彷徨》反而显出了幼稚和煽情的弊病。总之鲁迅先生也毕竟不是超人呐。
  •     鲁迅重要作品,反映他自己思想深处的东西,也是很好读的作品。
  •     一个民族在大变革时代中一夕彷徨的影子,怎能不牵动人心!
  •     希望,像一串珍珠,美丽夺目,断了,散落如泪珠,失落无助
  •     鲁迅的文章很深刻,书的包装质量相当好,字体也始终,印刷清晰
  •     鲁迅先生的文章值得一读再读。并且这也是中学生必须了解的书,可以买来全家看。
  •     买之前特地问了我一读书读超多的朋友 她推荐的人民文学出版社这版 打开后确实不错 另加一句 可能隔的近 每次当当买书最多一天半就到 赞一个!
  •     看多了鲁迅的作品,发觉他更是个搞文学的,文学性明显大于思想性。他的特长真不在思想的表达,而是在于情感的刻画。总体来说,觉得鲁迅的作品还是这些短篇小说最有水平。小说中还是觉得《祝福》最耐看。《彷徨》相比《呐喊》深沉内敛了许多。
  •     俯首甘为孺子牛
  •     现在看书,着重故事线多些,具体的文字却思考甚少。看书的节奏太快,往往只记得书中讲了些什么,却忘了是否有些什么意义,我是不是在囫囵吞枣。书中还有熟悉的祥林嫂,看完全文,先前的同情也早已消失殆尽,不过她的确是可怜的,到死还要担心被分成两半给2个丈夫。书中有11个故事,有爱情《伤逝》有坚守,不同阶层的人物,纵有不公不对也只能在旁边看着,无所发力。
  •     比之《呐喊》,故事稍稍弱了一点儿,但是依旧是很棒,《祝福》《伤逝》《弟兄》,鞭挞人性之暗黑,惊人一身冷汗。
  •     重温经典,愈品愈佳。
  •     觉得魏连殳和申飞是一对。连殳不成家,被议论受排挤也是因为取向。迅哥儿耽美大手。(我爱这文笔!!
  •     天啦,比呐喊有意思多啦
  •     鲁迅经典,值得一看,推荐给儿子。
  •     学校老师介绍的图书,内容很不错,运送也快,就是一起来六本书,有三本后面封皮都有折痕,虽然不影响观看,但是还是有点心里不太舒服,而且这不是第一次了,希望能改进就最好了
  •     书的外观很新,包装的也很好,鲁迅的东西一直很深奥,需要自己去悟
  •     小的时候非常不喜欢读鲁迅,觉得他神神叨叨的,不知道在说些什么。现在再读起来,就会觉得原来的自己竟然那么肤浅【当然现在也可能是】。文学史上说,五四退潮后,启蒙者感到迷茫,也不再为新文学呐喊。知识分子终究无可避免的走向了自我毁灭,魏连殳、吕纬甫、涓生、子君。挖掘妇女地位、婚姻家庭中所透露出的封建性。还有就是忽略掉他的攻击性,新文化战士的一面,迅哥儿很萌的~“嘻嘻嘻!”“唏唏”“唔唔”我太喜欢这些语气词了哈哈哈哈
  •     好艰涩的语言,总让人看到绝望。
  •     鲁叔写爱情故事
  •     经典的鲁迅作品,大爱!
  •     当当的书一如既往的好 本来给女儿准备的,后来送给小外甥了。他说:姨姨,我看不懂。他才上一年级。呵呵
  •     必须好学校让买的,大家作品嘛
  •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虽然孤独彷徨,却依旧以笔为刀,知其不可而为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十一篇小说看完之后,觉得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者确实是在把鲁迅写得特别好的小说放在教材里了。但我个人更喜欢《孤独者》而非《祝福》,后者太锐,戳得痛,前者大概是淡漠的悲哀罢,一个与众不同者的精神毁灭。
  •     想不到鲁迅还会写爱情小说
  •     学医救不了中国人,玄学也救不了非洲人
  •     喜欢鲁迅的文,喜欢这个封面的感觉。
  •     鲁迅的成就在小说,小说中不可忽略的是《彷徨》。
  •     荷戟独彷徨
  •     鲁迅的小说当然好,这本书的版本也很好!
  •     旧社会真的好可怕,我好庆幸自己生在二十一世纪。
  •     我只看了伤逝一篇
  •     最喜欢,《在酒楼上》
  •     东西很好,上课要用的,之前不是特别喜欢鲁迅的文章,但是上了一个专题后还是觉得值得一读的,书里揭露的国民劣根性不仅仅是那个时代固有的,当今社会依然存在,而且处处可见,鲁迅虽然已去,但他仍旧在黑暗处,像猫头鹰似的看着我们,看着我们这个社会
  •     这本小说集内容虽然比较难懂,但这就是经典的力量,文字很有力量,插图很美观有感觉
  •     老师说,要想写作,必须看鲁迅的作品。这句话不假。只是,只看其作品,不看解析评价,太说不通。
  •     彷徨》丨 作者:鲁迅丨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丨字数:10w丨个人评分★★★★☆(9.0分)说实话,鲁迅的文章真应该离开小学和初中课本。读起来有一种因为不舒服而产生的舒服。
  •     封面就挺好看的了,挺经典的感觉,插图真心不怎么样
  •     读书那会儿看鲁迅的文章看不懂,倒是读完书走进社会后,重读他的文章倒有不少体会和共鸣。觉得他写的东西,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很多东西依然是当今社会的写照。
  •     书的封面设计很喜欢,有沉淀感。只是书页上有污点,也罢,不能因为这个而影响对鲁迅的喜欢。
  •     彷徨(插图本)很好
  •     儿子读过了,非常喜欢
  •     刚刚和同学讨论一下彷徨,竟发现自己大多已经不记得了。
  •     鲁迅骨子里是个怀疑论者,小说里记录了他的绝望心情。《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个典型的奴隶,做稳了奴隶就满足,做奴隶而不得,就疑惑灵魂的有无。这大概就是中国古人极其有限的一点反抗性。
  •     鲁迅先生的书,买来看看。
  •     插图精美,内容遵实!
  •     语文课要用的书,用来写小论文的
  •     鲁迅的文特别适合在肃穆的飘着雪的冬天读,越读越冷。
  •     感触最深的是《孤独者》,一个坚毅的青年,心怀高洁的理想,对未来的憧憬,不灭的希望,当这一切被令人窒息的铁屋子压垮,那近乎于自暴自弃的转变,实在是太让人心痛了。当一个人为了苟活而出卖自己的理想,所换来的蝇营还能继续称之为生活吗?于是复感于先生在序里引的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彷徨》之于《呐喊》,果然是彷徨之于呐喊。多了些对理想和现实的博弈之思考,少了些国民劣根性之鞭挞。《孤独者》、《弟兄》、《离婚》、《在酒楼上》、《祝福》。
  •     鲁迅先生的书是值得学生一看的,好的书对我们学生就是最大的收获,将会陪伴我们一生。
  •     看鲁迅的作品就要买人民文学版的
  •     又见祥林嫂 我真傻。真的。 书如其名,彷徨。麻木而不幸的国人。
  •     经典
  •     书的装帧很精致,配送过程中也无丝毫损坏,赞!
  •     最喜欢的是《孤独者》里的魏连殳
  •     其实所读是译林出版社的
  •     绝对的大师之作。鲁迅的白话文在这里就已经炖的炉火纯青了。 彷徨,是不知所措的祥林嫂,是总会绕回原点的苍蝇,又是躺在棺材中无人问津的孤独者,也是不断分崩离析的爱情。 最喜孤独者、伤逝、高老夫子。 也许大先生的书你会看不懂,但是相信我,他书里这种暗地里的力量,定会把你震慑住。
  •     流动图书馆为了凑够三本书借的。还是最喜欢《在酒楼上》。中学时候基本上每篇都读过,但那个时候真没看懂。
  •     伤逝真是惊艳到我了
  •     初中一年级。嗯这个版本没错。
  •     继续阅读中
  •     书的装帧、纸张都不错,朴素大方。我很喜欢的几篇,《祝福》、《在酒楼上》、《长明灯》、《示众》、《孤独者》、《高老夫子》、《伤逝》、《离婚》。
  •     鲁迅先生的文字永远犀利中带点黑色幽默,时而让人忍俊不禁,时而又令人倍感沉重
  •     惊奇地发现,迅哥笔下的祥林嫂可以是任何一个人,人人都是祥林嫂
  •     读着很伤心 好像空口吃了两斤菠萝 有些地方写得拖沓 但是真挚感人
  •     读鲁迅的作品是一种享受
  •     喜欢鲁迅先生的这套书,人民文学出版社的, 注解详细,字够大,插图好。价位适中,好。
  •     我能不能够这样去理解鲁迅:这是一个洞察和透视,甚至远远已在作家之上的作家,他将旧社会之中国的人性,以某种公式,总结了出来。所以,他小说和杂文的立意,是独特的。是先发掘了当时国民性的“病态”,用一个个典型的形象再去诠释,往往刻画得入木三分。但这个作家我却不是那么喜欢。虽然他的确经典,他性情里的什么,注定这是一个先于现实的怪人。
  •     读完之后的感觉,想用《百草堂》里的一词:囫囵吞枣
  •     书放在手里特别的舒服排版不错纸张也不错值得收藏
  •     世界处处灰暗,可我又不知道怎么办,果然是彷徨…
  •     写法上较呐喊要成熟,不知是不是因为讽喻变得晦涩或者批判不再辛辣而减弱了影响呢
  •     内容不必说了!这个版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79年的版本,十分经典!印刷精致!近乎完美!超好!超值!
  •     总体来说都不错,质量啊 运送速度啊都可以说很好。一下子买了不少,还没有完全都看完,但是已经看到的都不粗
  •     书都挺不错的,挺新的,正在看。
  •     没有时代背景读着费劲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