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经济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3
ISBN:9787506072038
作者:汪丁丁

作者简介

本书是汪丁丁关于市场和经济的思考,其实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对中国特色之下的市场经济,即政府或出于善意或因为无知而对市场的过度干预的批判,比如“善意的恶法”,二是对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之后的结果的冷静、客观认识,即必然会出现“我们都不喜欢的结果”,三是即使实现了充分的市场,又会带来新的问题,比如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所出现的问题。所以,本书重点在于前两点,在市场的方向之下,国家和政府如何解决发展的难题。
中国经济体是与其他国家有很大不同的经济体。无论从劳动力市场、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角度,还是从国内市场、国际市场角度,都可以看到其独有的特征,也存在许多特殊的问题。
对此,汪丁丁教授通过同积极思考的青年学子们的对话和讨论,对中国经济中的正常与非正常、劳资关系、合同法、“两市”、经济增长的制约、市场困惑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哲学层面的深入探讨。也许你没能去北大听课,但是你可以买来一套《青年对话录》来参与讨论与思考。读汪丁丁的书,如同在黑暗的隧道中艰难前行,一开始你可能茫然无措,但最终你将适应这黑暗并发现其中的微光,在它的指引下一路向前。

书籍目录

序言  经济、知识、制度
第一篇 中国经济的正常与非正常
这是怎样的再分配
增长—物价—财政—税收—腐败—政府低效率
关于物价上涨的讨论
春节期间火车票的定价问题
2010年将为2009年埋单——丁丁报道血汗劳动制
第二篇 劳动、市场与法
再论工会
不要人为扭曲“劳动-资本”比价
最低工资:教条与现实
我最近发表的关于劳动工资问题文章的三项根据
身份与幻觉
我们需要的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劳动合同法
我为市场辩护:华生为劳动合同法的辩护有道理
第三篇 漫谈“两市”
用“脚”投票与“第五次浪潮”
被随机性愚弄的人们
关于金融衍生工具的疑问
股票市场及行为学
嵌入在转型期社会里的中国股票市场
大熊何时到
我关于中国房地产问题的初步看法
房地产市场可引入地价补偿拍卖机制
关于“房—地”整体拍卖机制的落实
第四篇 把脉中国经济问题
我对“郎咸平现象”的看法
湖畔居及相关经济学议题
最严重的威胁
我对温总理经济形势座谈会的批评
中国经济发展的正常与非正常阶段
制约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两大决定性因素
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第五篇 市场为什么选择我们都不喜欢的结果
市场为什么选择我们都不喜欢的结果
再谈香港经济
求索金融街高收入的理由
经济学中的理论与现象——评豪斯曼《经济学的哲学》
行为金融学——基于经济学视角和常识的一篇导言
三论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础
我的遐想
我的困惑
走向“千年之变”
编后记
汪丁丁:找回灵魂的任务

内容概要

汪丁丁,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当代深有影响力的思想家。经济学博士。研究与教授: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领域。出版《经济学思想史讲义》《行为经济学讲义:演化的视角》等数十部书籍。曾在《读书》《财经》等重要媒体就“中国问题”“人生问题”不断发言,近年身体力行主持“跨学科教育”实验,知行合一,直面“教育问题”。长期关注“个体生命的自由”,倡导批判性思维,尤其关心青年人的思想成长,与读者互动的搜狐博客被誉为网上的“柏拉图学园”。


 人与经济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与《青年对话录》的结缘是在2013年的上海书展,当时借书展之机与东方出版社的几位编辑小聚一番,其中一位便提起了这套颇有些令她“犯难”的书籍。由于前任编辑调职,这套书的整理工作就搁置了下来。而这套书的作者汪丁丁老师,又是一位思想体系比较“驳杂”的学者。他的稿子,一般人还真不敢接手。于是这位编辑便想到了“读书较多、知识面较广,又有材料整理经验”的我(听起来颇有点自吹自擂的味道~)来负责本书原始文稿的整理。而对于我来说,这也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于是便欣然应允下来。在此之前,虽然也读过不少文辑类作品,但参与编辑还是头一回。评论此类书籍时我最常说的就是“这类书的通病就是不成体系”,待到自己亲自上阵,能够对此有所改善吗?这也是整理材料时我定下的目标。说起本书作者汪丁丁老师,以前对他的文字接触不多,仅有的认知是“他是位经济学教授”。然而开始整理工作后,才发现这一认知远不足以涵盖汪老师的思想体系。在他的文稿中,不仅有对经济学的探讨,更不乏对政治制度、知识体系、哲学架构,以及科学观和人生观等各方面的解读和诠释。其思想体系之全面,在如今这个讲究分工化专业的时代,堪称异类。而且,这种多学科的知识构建并没有带来浅尝辄止与浮光掠影,而是在广博的基础上进行深刻的探讨,这一点在他对政治制度和有限理性的阐释中表现尤为突出。可以说,用“博大精深”来形容汪老师的思想体系是毫不为过的。当然,这种博大也的确给编辑整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虽然我的前任已经定下了大的框架,让我不至于从零开始,但要把各式各样的原始材料装进既定框架中,分门别类,确定章节,理顺逻辑关系,仍然是极费工夫的一件事。虽然“制度与人际关系”“经济与市场”“知识与有限理性”是这次的青年对话录所涵盖的主要领域,但具体到某篇文章,却可能同时涉及不同方面……为此也曾数次调整结构,推倒重来。最后的完稿编排,虽不能说完全令人满意,好歹大致厘清了层次。当然,最后的评判权,还是要交给这套书的读者的。说了那么多本书的“深”与“难”,似乎给人造成了汪丁丁的文字深不可读的印象。事实上,这也确实是许多新读者对汪老师作品的第一观感。这种感觉自然不是全无道理,汪老师的行文,有时会过度徜徉于思想的海洋之中,以至于对读者的接受能力略欠考虑。但这绝不意味着他的作品“高大上”、“不可读”。要问原因,首先因为这种难读,并非故弄玄虚的晦涩,而是有着真正的“干货”在其中;其次因为这并不是象牙塔里的自娱“专著”,而是处处与现实相联系的教益;再次还因为汪老师并非居高临下,只以灌输为要的权威,而是采取平易近人的交流态度,这也是本书为何取名《青年对话录》的缘由。书中还收录了不少他在博客上与网友讨论交流的片段,显出“对话”的真意所在。对于想从阅读中有所收获的读者,我想读汪老师的书绝对不会后悔。其实,作为本书编者,我也是本书特殊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我可说是获益良多。虽然有许多头疼犯难的时刻,但更多的是一份愉悦和共鸣。他对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的偏好,对“复杂自由主义者”的自许,以及对“生命的意义就是产出属于自己的唯一性”的表述,都令我由衷认同。而通过汪老师的引荐,又使我有幸认识了艾智仁、塔勒布、布坎南、卢卡斯等智者,接触到全新的思想。和这一过程本身的乐趣相比,开始阅读时遇到的小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我觉得,能成为汪老师的学生,是幸运的,可惜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走进北大去聆听他的授课。而这套书便是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让有向学之心的年轻人能够通过书本与汪老师交流对话,坐而论道,这才是本套书的初衷所在。对此,有人说,如果能够把这些思想弄得通俗易懂点,岂不更能迎合读者?对此我持保留意见:能深入浅出是好事,但思想探讨毕竟不是娱乐选秀,又岂能迎合大众?攀登知识高峰,又岂是可以不费一番功夫的?对于不愿动脑子之人,这套书本来就不在其阅读之列,也无甚可惜。如书中所说“思想本就不能传播给不思之人”。说成为汪老师的学生是幸运的,还因为他不仅是位教授知识的学者,更是注重健全人格与“灵魂”的教育者。在他的字里行间,时刻闪现的是对人生价值的探讨,对生命意义的叹问,对“真知”的追求。这在如今这个充斥着功利与浮躁的社会,是多么难能可贵?胡舒立曾评价汪老师是“真知识分子”,可谓公允。只可惜,在如今的社会,连“知识分子”也已经成了一个戏谑的称呼。汪老师强调“生命的意义就是产出属于自己的唯一性”,可如今许多人却把“产出属于自己的金钱”当做自己的唯一使命。物质主义、拜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价值观在年青人中弥漫,人们丧失了灵魂,忙于追逐幻觉,在“错置实境”的迷途中越陷越深而不自知。对于这样的世界,我也难免会有悲观,会怀疑谈论人生价值和信仰是否还有意义。然而,毕竟我们还有像汪丁丁老师这样的思想者和传播者,去为我们保留一丝明天的希望。本书便是在这样一片绝望的荒野中所撒下的希望种子。这种子其实很微小,正如这套丛书在如今庞大的出版市场中不过是沧海一粟,转瞬便会被淹没了身影一样。但这种子毕竟已撒播了出去,撒到了每个读此书的读者心中。它是否能如同《圣经》中的芥菜种子那样顽强不屈,生根发芽,使荒野最终变为良田?不得而知。但我们有理由去保留这份乐观。而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便是我之大幸。
  •     汪丁丁是老师,他的书看着也像是老师讲课,语言平易,因为把你当学生,所以不会甩一些普通人看不懂的专业术语,也不会用一些惊世骇俗的观点来哗众取宠;当然啦,也因为把你当学生,所以默认你是听过他之前讲的课的,不会有太多的背景介绍,如果不认真看的话,就会跟不上节奏。比如《用“脚”投票与“第五次浪潮”》一篇中提到艾略特的波浪理论,有这样一段:“这三和五的关系,在自然界几乎随处可见,而且可以说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于是一个大的过程分成五个中等的过程;每一个前进的中等的过程分为三个小过程;每一个前进的中等的过程中的前进的小过程又分为五个过程;……如此往复,以至无穷。”这如绕口令一般的解说,读者如果不让脑子跟着眼睛一起转,恐怕很容易就被绕晕了。这本《人与经济》中并没有什么新奇的观点和出位的言论,整本书都可以总结为两个字——常识——而这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缺少的东西。比如那篇《增长-物价-财政-税收-腐败-政府低效率》,全篇引经据典所说不过就是“在我们拿到工资之前,它就已经为GDP增长做过贡献了,到我们手里时,已经不是真实GDP,可是我们却还要承担它带来的通胀,最直观的表现即物价的上涨”,那些地方官员不知道这个道理吗?可能吧;国家政府也不知道这个道理吗?不能吧?可是为什么如题目一般的低效率多米诺还是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不断地重复呢?除了腐败,还因为整个社会对常识的漠视。关于这一点,我相信汪丁丁会在《人与知识》中有进一步的阐述。我比较喜欢这本书的一点在于它允许争议。关于中国房地产市场中的种种现象,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其中大部分人都是一边嫌政府管太多,一边骂政府无作为,说得好像要是自己是国务院总理就能马上降低房价让每个人都住上房一样。可是说来说去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汪丁丁倒是提出了一个具体方案——在《房地产市场可引入地价补偿拍卖机制》一文中详细解释的 “房-地”整体拍卖机制。且不论这个机制的优劣利弊,单是在紧接着的下一篇《关于“房-地”整体拍卖机制的落实》中,就长篇引用了网友的批评和质疑,就让人大呼过瘾。这样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如果看不到有质量的争议岂不是浪费。网友们的批评中提到的情况,汪丁丁其实都有考虑到,他自己说:“就悲观而言,我比二位肯定不逊色,因为我素有‘悲观主义者’的名声,我甚至在一本文集的封面上引了我自己的‘查理•布朗’头像。可是,假如我们不打算随波逐流地在中国生活,假如我们预期既有的秩序在我们不参与的情况下将会变得比我们参与进去更糟糕,我们是否应当做一些诸如此类的事情呢?”我想这也是整套汪丁丁青年对话录诞生的缘起——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这样的争论在书中还有很多,我个人最喜欢的是《求索金融街高收入的理由》一篇,几位被引用的网友言论都很有道理,无论是论点还是论据都让人信服。不过本书在编排上还是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主要提两点。一,注释太少,比如《股票市场与行为学》一文一上来就说见到一位网友在旧作后留言,却没有注释来解释具体是哪篇旧作,直接就开始上粉丝的讨论,没有上下文关系,看得人有些云里雾里。其它还有一些原本以为会注释的地方也没有。知识性的东西可以百度,可是像这种作品信息读者很难找到,如果到作者的博客去翻要花费很大精力不说,也打破了阅读的连贯性;二,没有标明写作时间,书中很多文章是选自作者博客,加一个写作日期并不难,其中文章大部分是结合时事而谈,如果有一个时间线索的提示,无疑会帮助读者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起来也就降低了不少的难度。
  •     《青年对话录:人与经济》本书是汪丁丁关于市场和经济的思考,其实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对中国特色之下的市场经济,即政府或出于善意或因为无知而对市场的过度干预的批判,比如“善意的恶法”,二是对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之后的结果的冷静、客观认识,即必然会出现“我们都不喜欢的结果”,三是即使实现了充分的市场,又会带来新的问题,比如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所出现的问题。所以,本书重点在于前两点,在市场的方向之下,国家和政府如何解决发展的难题。其中的见解独到:比如这样的描写,文字确实是一种药,犹如今天的微信,或者说手机,让我们忘记关注面对面的交往,沉迷于无数陌生人举办的假面舞会。那么,知识呢?知识如何远离它由以发生的真实生活情境,在假面舞会里飘来飘去。…只要大众媒体铺天盖地的使用“市场“这一个词语,大众体验的生活就已经是市场生活了。技术,最初,它是一个希腊语,意思是“技巧“,也就是关于偶然性的艺术。后来,它失去了古典含义,逐渐成为人们控制世界的欲望之本,并因此而与权力结盟。柏拉图设想这样一台体验机,他为你提供一切可能想象的体验。那么,柏拉图问:你愿意在这台体验机里面生活一辈子吗?青年回答:我愿意。青年阅读本书,了解到:中国经济的正常与非正常、劳动、市场与法、漫谈两市、把脉中国经济、解答市场为何选择我们不喜欢的结果。《青年对话录:人与经济》从一个教授崭新而富有创见的角度,解读政府与市场,如何进行平衡的利益博弈。阅读,汪丁丁的书,有特别的评价说:攀附着寻找灵魂这样伟大的使命。但是无论怎样,我最大的感受是:汪丁丁的著作是少有的经典的深度的思想结晶。这种思想,如同麦田里吹过的风,转瞬即逝。但那毕竟是清新的,带着泥土的气息,打动了我们灵魂的瞬间。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随笔还是很好的 文中提到的一些关键性著作或者用作者本人的话来说“原典”,略作笔记
  •     不得不承认,汪丁丁的书还是有些难懂的,即使写成随笔的格式。希望有时间和经历去啃一下他的《行为经济学讲义》这本书。虽然读了很多的经济学书籍,但是闭上眼睛,还是很难构建出经济学的整体结构,看来要改变下读书的方法了……
  •     上班时间在超星图书馆读的……最近都不想干活不想看会计……
  •     当代思想家汪丁丁与青年学子的思想对话,“柏拉图学园”的当代再现。
  •     在读
  •     确实很赞啊
  •     真不知道是什么变了。后来读丁丁的书,再也没有十年前读《走向边缘》时的醍醐灌顶、拨云见日的感觉了。包括这本书也是这样,读起来别别扭扭、磕磕绊绊,观点无生气,文笔很无趣,体例还杂乱,读不下去了。仔细想想,丁丁变化不会太多,变的主要是自己啊,需要好好反思。
  •     1.经济学应该服务于现实,不应该成为书本里教条。是工具,不是目的。要牢记:殿堂里的教条是有其内在的必要条件的,而现今中国不一定具备这些条件。2.人力资本——医疗,教育。3.好的制度是引入合理竞争机制4工会机制,整合劳动力量,形成能与资本,政治相制衡博弈的利益群体5艾略特波浪理论
  •     2014第66书。经济,说到底是人类社会的事,上升至自然律就有点悬了。宇宙星辰木有人类照转,经济脱离人类那就是扯淡了。丁丁老师俺一直很欣赏,一则他读书甚多,一杆子能捅到底,二则他不死读书,能用理论解释现实。俺不由想起,大约10年前读他的《海的寓言》,那时,他的境界就很高了~
  •     最喜欢的经济学家
  •     :无
  •     没看懂,但是感觉好像挺有意思的。只记住了什么自然律,5个什么来着...
  •      作为经济学的门外汉,好多技术性的结论还是读得云山雾罩。也许过几年再看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先马克在此!
  •     丁丁还是很敢说的。
  •     人口老龄化给中国带来挑战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