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差距问题研究

出版社:张庆安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3-06出版)
ISBN:9787513624817

书籍目录

序1 序2 序3 第1章 导论 1.1选题背景 1.1.1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1.1.2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促进全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 1.1.3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保持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1.3相关概念的界定 1.3.1 民族地区区域的界定 1.3.2地区差距的含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综述 2.1.1均衡发展论 2.1.2不均衡发展论 2.1.3不均衡协调发展理论 2.2区域发展差距的实证研究综述 2.2.1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趋势综述 2.2.2 民族地区发展差距的研究综述 2.3区域发展差距成因综述 2.3.1 国外研究综述 2.3.2国内研究综述 2.4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解决对策 2.4.1 国外解决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经验 2.4.2 国内解决地区发展差距的主要观点 2.4.3 国内学者的实证研究 第3章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演变及特征分析 3.1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 3.1.1 区位条件概况 3.1.2资源环境概况 3.1.3人口资源概况 3.2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演变 3.2.1 改革开放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及其差距 3.2.2改革开放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及其差距 3.3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特征 3.3.1 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总量不断壮大 3.3.2第二产业迅猛发展 3.3.3 第三产业支撑能力差 3.3.4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3.3.5市场化进展缓慢 第4章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演变及其结构分解 4.1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演变趋势 4.1.1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测度指标与方法 4.1.2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演变轨迹分析 4.2地区发展差距的“空间”结构分解 4.2.1地区发展差距的“空间”结构分解 4.2.2地区发展差距形成的地区贡献率分析 4.3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产业结构分解 4.3.1 基尼系数的产业结构分解 4.3.2 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基本情况 4.3.3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产业构成 4.3.4 民族地区差距变化的产业构成 第5章 民族与非民族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的源泉:全要素生产率视角 5.1研究方法与数据说明 5.1.1研究方法 5.1.2数据来源与说明 5.2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生产效率的差异分析 5.3 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趋势分析 5.3.1 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分析一 5.3.2 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省市区的TFP变动 5.4劳均产出的分解结果与分析 第6章 经济增长与差异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6.1数据来源与处理 6.2对影响区域经济增长与差异的变量选择 6.2.1被解释变量 6.2.2解释变量 6.3实证模型与估计方法 6.4经验结果与分析 6.4.1 TFP增长的地区差异影响因素估计结果与分析 6.4.2 GDP增长的地区差异影响因素估计结果与分析 6.4.3 人均GDP增长的地区差异影响因素估计结果与分析 6.4.4 GDP增长率的地区差异影响因素估计结果与分析 6.4.5地区差异形成的影响因素估计结果与分析 第7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7.1研究结论 7.2政策建议 7.2.1 整合现行政策措施,构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和机制 7.2.2加大资本要素投入,优化产业结构 7.2.3做好规划,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 7.2.4加大民族地区特别是特困和集中连片地区扶贫开发的力度 7.2.5加强民族地区社会事业、提高科技教育水平和人力资本质量 7.2.6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7.2.7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编辑推荐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差距问题研究》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

内容概要

张庆安,陕西西安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博士,2005年在美国杜克大学Sanford公共政策学院学习。现任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民贸处处长。曾任国家民委经济司外经处副处长(主持工作),财经处处长,综合处处长。长期参与研究、制定支持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边境贸易、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等方面的法规、政策和规章。与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数个涉及资金管理、优惠贷款方面的管理办法,会同管理有关专项资金。作为主要组织、实施者,参与发起“兴边富民行动”。多次作为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以及亚洲开发银行与国家民委合作的涉及民族地区扶贫项目的主要成员,以及作为我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多次参加联合国有关机构组织的国际会议、研讨会以及相关项目谈判和考察。撰写和出版多篇(部)关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论文、图书。其中论文《边销茶产销状况及政策建议>获“第二届民族问题研究优秀论文类二等奖”。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兴边富民补助资金由2000年的1500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13.86亿元,累计达46.29亿元。吸引和带动大量其他各类资金投向边境地区,兴建了一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实用技术培训、教科文卫等项目,改善了边境地区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一五”期间,国家对22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就投入各项扶持资金45.22亿元,安排各类扶持项目15206个。640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中,有627个村实现“四通五有三达到”的规划目标,占98%。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的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提高,生态改善,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文明进步的良好局面。此外,在税收、银行信贷、教育科技等方面均出台或加大了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 总的来看,民族地区在国家的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社会面貌变化最大的时期。 一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十一五”以来,民族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高于全国平均增速,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民族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7428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51664亿元,增长1.15倍,年均增速13.6%,比全国平均增速高0.9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高1个百分点,人均GDP由9286元增加到27342元,增长1.94倍。地方财政收入由1330亿元增加到5336亿元,增长3.01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9374亿元增加到37012亿元,增长2.9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5428亿元增加到15375亿元,增长1.83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8836元增加到18146元,增长1.06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277元增加到4995元,增长1.19倍。特别是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增长速度自2002年以来连续八年保持全国第一,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排名由第24位上升到第15位。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十一五”以来,国家共投入1670多亿元支持民族地区公路、水运、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十五”时期的2.2倍。到2009年底,民族地区公路总里程超过88万公里,乡镇通公路比重达到98%,建制村通公路比重达到88%。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差距问题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