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照記──看老照相簿

出版社:皇冠出版社(香港)有限公司
ISBN:9789624512182
作者:張愛玲

作者简介

『三搬當一燒』,我搬家的次數太多,
平時也就『丟三臘四』的,一累了精神渙散,
越是怕丟的東西越是要丟。
倖存的老照片就都收入全集內,
藉此保存。
張愛玲
對照記裡收藏了『張愛玲』大大小小的私房照,
生活的、家族的,還有那些不經世事記憶裡的。
喜愛張愛玲的你是不容許錯過的『對照記』。

内容概要

張愛玲,中國的傳奇才女,本名張煐,1920年出生上海。她的父親張志沂是個傳統的文人,注重古文、時文,但是因為處在新舊時代的交替,他只能當一個遺少;他沉溺在西方物質的享受:住洋房、坐汽車,和中國祖先的特權:抽鴉片、娶姨太太。而她的媽媽黃素瑩留學歐洲,於是張愛玲就在這種既傳統又現代、中西文化互相衝擊的還境下長大。所以她所寫的小說都籠罩著淒涼的氣氛,她同情舊家族鐘苦苦掙扎的男女,寫出他們的心聲。張愛玲在二十歲時便以一系列的小說震動文壇,是四十年代上海最紅的女作家。五十年代,張愛玲已完成她最主要的創作,包括 《傾城之戀》 、《金銷記》、《赤地之戀》 、《半生緣》等等。她的作品,主要以上海、南京和香港為故事場景,在荒涼和頹廢的大城市中鋪張曠男怨女,演義著墮落及繁華。張愛玲的小說吸引人,她的感情生活也是大家注目的焦點,最令大家津津樂道的是她和胡蘭成的愛情傳奇,雖然短暫,卻也轟轟烈烈。晚年,張愛玲獨居洛杉磯,她深居簡出的生活更增添她的神秘感。1991 年皇冠出版社出齊她的著作,一套16本的《張愛玲全集》。 1995年9月逝於洛杉磯公寓,享年七十四歲,而她的友人依照她的遺願,在她生日那天將她的骨灰撒在大平洋,結束她傳奇的一生。


 對照記──看老照相簿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小团圆》火了,对于这部张爱玲的自传体式小说,如果缺乏对张爱玲的生平与人际的深入了解,多半会如堕云雾。而《对照记——看老照相簿》就是最好的对《小团圆》种种内在线索与人物解读的最佳锁钥了。在薄薄的书当中,能够看到几乎所有张爱玲保存下来的老照片以及她自己对于这些照片的附记。诚如其自己在篇末所言,“以上的照片收集在这里唯一的取舍标准是怕不怕丢失,当然杂乱无章。附记也凌乱散漫,但是也许在乱纹中可以依稀看得出一个自画像来。”所以,我们能够按图索骥的了解到张爱玲的那些照片,比如穿着旗袍扬着桀骜的嘴角的那张(图49),上了点年岁后不容易激动的微笑的那张(图54),它们的来龙去脉。照片与附记尤为珍贵,《小团圆》当中的一系列人物,如九莉的祖母、父亲、母亲、姑姑、弟弟、仆人,还有闺密比比(炎樱),都一一浮现出来,让人恍然大悟。甚至,《对照记》当中有一些《小团圆》中的现成情节。姑姑说在有充分的证据的状况下,打官司输了,原因是:“他们送钱。”“我们也送。他们送得多。”(对照记P47)爱玲考港大,跟父亲讲去住在妈妈和姑姑家,父亲那句柔声的“唔”(对照记P53)。在篇末,爱玲写到,希望写点值得一看的东西出来,不知道是不是暗示《小团圆》呢?没有读过十月文艺出版社的版本,不知道爱玲在其中说的一些敏感词汇,比如“大陆变色之后”,比如户籍警察的所作所为似乎旨在宣扬中共政府对待人民的体贴,有没有被删掉。但是他们出版的《小团圆》,是确确实实把一些“阴风惨惨”的语句删掉了。台湾版还附录了《散文六帙》,包括《罗兰观感》、《被窝》、《关于<倾城之恋>的老实话》、《“嗄?”?》、《草炉饼》、《笑纹》。《“嗄?”?》是一篇条理清晰、不可多得谈汉语方言的小文。整本照相簿里,我最爱的是图38,那深邃又深刻的眼神……
  •     Tony寄来了台湾皇冠出品的《对照记》,颇有自家手工剪贴那种寻纸、排版、题字的用心风格,透着珍爱,——有张爱玲本人“一累了精神涣散,越是怕丢的东西越是要丢”而对幸存的老照片的珍爱,有一批又一批读者和出版人对张的珍爱。张是一个写字有趣的聪明女子。早就读过她的作品,喜欢她的散文、杂文胜过小说,喜欢她胜过她的所有作品。但我从未和任何人津津有味地聊过她,逢人提起也总是匆匆转移话题。从欣赏到喜欢已然动了心,动了心已然痛了心,为她忍泪忍得太辛苦,根本无力去评说。就是不愿意为她掉眼泪,唯恐我的泪水有污她的清魂、有扰她的轮回。大约这几年对痛多了理解,对人世多了担待,对情爱多了释然,于是翻弄着这本透着喜气的《对照记》,忽然有话要说。我要说的与文字无关,只是“她”,是那个曾经“低到尘埃里”心花怒放的“她”,是那个“不能再爱”而“将只是萎谢”的“她”,决绝彻底,无影无踪,才有后来这本干干净净、爽爽落落的《对照记》。若要寻“她”也不难,在胡兰成的叽叽歪歪里有一个模糊了、走形了却仍然脱颖而出的形象:“正大仙容”、文才横溢、而又无限慈悲地爱过。总有人叹惋:“这么聪明的张爱玲怎么会爱上那么个东西?”不管怎样的爱,在最初的一刹那,也无非是种情绪;情感是爱上之后的事。所谓情绪,例如快乐、兴趣、厌恶、恐惧、悲伤、愤怒等,都包含生理唤醒和认知标签两个要素。虽然生理唤醒是可以实实在在感受到、也可以通过仪器测量记录到的,但认知才是情绪形成的核心,——否则,同样的瞳孔放大、肾上腺素血液浓度激增、呼吸加快,你为什么不见到黑熊就上、见到美人就逃呢?人的认知取决于当下的注意点和深层的心理模型。每个人的知识结构、早期童年经验、情感经历、价值观等构成其独特的心理模型。打个比方,同样的一片天,你所见的是一块一块的蔚蓝,我所见的是一朵一朵的羽白;同样的一朵白云,你感兴趣的是它的颜色,我感兴趣的是它的形状;还是这朵云,你想起了不小心咽下的牙膏沫而一下子凉到肚子里,我却因为那形色酷似童年的宠物狗而心生愉快、喜悦。在情绪生起的过程中,它指向的对象已经不是那个客观的对象,而是每个人用自己的记忆、联想、体会等等重新勾勒出的轮廓。“一见钟情”往往是由于特定情境中的对象暗合了自己的心理模型而迅速无中生有地完成主观拼图。另一方面,人都是过度自信、盲目乐观的:习惯高估自己所掌握的信息的权重;习惯高估自己渴望之事发生的概率而低估厌恶、恐惧之事发生的概率。不谙世事的女子最渴望的无过于爱情。所以情境越是模糊,“爱”这个标签的中标率就越高。当你紧张、激动,却不能确定所体验到的究竟是悲是喜,不能判断当下的情境究竟是善是恶,即使是通过排除法,也很容易选择“爱”这个标签。被爱者是个缘;因在自己心里。相遇而起心动念,贵在造化;而身后的脚印才是实实在在用生命谱写的爱的音符。重点不是谁爱上谁,而是谁爱过。“她”爱过。做了一回在尘埃里开落的“她”,张俯仰人间。而我看到老照相簿中那从年幼、年轻到年老都常常仰着个脸、神采飞扬的女子便更觉弥足珍贵。我向来不愿意拿张与胡比较,然而走笔至此,两人忽然无比清晰地现在我面前:一个写政治、写历史、写禅、乃至写字无不是自我打扮,字里行间尽是“看我”的娇呼,如影楼风格的写真照,到处摆拍;一个写小说、写散文、写剧本则是将自己所见、所感、所解、所不解全都展现出来,是“我看”,是“和我一起看这个世界”。一个爱上谁最终只爱过自己;一个爱过谁于是布施了众生和这世界。李碧华说到张,以“她擅写月亮,却不团圆”搁笔。张的遗作取名《小团圆》,未能完篇。某年中秋月圆前伊人已杳。再近中秋,愿天下的张迷们不在月色中迷路,无论初一还是十五。
  •      這次看創世紀,連帶地看對照記    蘊藉當然她是一貫蘊藉,不過年輕有年輕的張揚,況且仗著暢銷更要抓住機會炫技,特點是形容太多,創世紀就連篇累牘地是形容,她早被人說過除了明喻沒別的,“像““像“的句子,嚴格按照現代漢語的語法,很多也並算不上比喻這種修辭,只是寄託她對人世觀察的容器。她自認的從沒碰過什麼情境是描寫不出的,但不是每個都被讀者接收到,精準也是她自己寂寞地精準著。這她不知可想過。    她說寫壞了,自然是前半寫瀠珠,後來寫起紫薇來,紫薇是紫薇,瀠珠是瀠珠,紫薇在瀠珠的世界里是個來自前代的摯肘,瀠珠在紫薇的世界是面目模糊的子孫債的一份子。    將門美麗的小姐嫁給爹爹學生之子,一輩子嫌她老。紫薇的故事,是她祖母妹妹的故事。紫薇的故事集中在後半程,完整流暢,一方面是有所本,一方面是這像講古般的事情不記錄就永遠喪失了,連同那個短促的年代,種種的故舊,於是抄襲起真實來並無顧忌。    子孫是麻煩,最後紫薇在讀<伊索寓言>,那一篇一個老漁夫網到一隻神杯,打開來冒黑煙,一團一團無盡地冒出來。紫薇看著眼前的這些人,那麼陌生的,卻都是從自己肚子里出來的呀。    後來她再沒寫過這題材,只有對照記裡提了,家族本來是最不熟悉的題材,要寫除非是某種驕傲或缺乏歸屬感。    對照記最出彩的是這部份從未提及的家族史,用了“我愛他們“作結,向來她稱“愛“的是蹦蹦戲花旦,牛肉莊之類冷門的角色。愛隔代的先人,同樣冷門。    愛這樣隔絕的東西,比較安全而可以是真的愛。

精彩短评 (总计30条)

  •     这或许是作者对人生做的最后一个苍凉的手势
  •     文艺女青年的一生
  •     遺作,可與羅蘭巴特的《明室》及本雅明並讀
  •     这个,传说是要和小团圆一起读的。我买了皇冠的繁体。比起小团圆,我更喜欢看这个。后来,繁体的小团圆和对照记都送人了……再后来,又有人寄了本繁体的小团圆给我……
  •     在爱大的图书馆借的,是张爱玲收集的老照片和她写的一些说明/回忆的文字。对于研究张的人来说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好材料,但对于我来说显然她的散文/小说更有吸引力。
  •     张爱玲讲自己“贵族”身份的由来,很好看的一本书,想要看这么全的一个人的民国照片还是挺难得的。能读到原本也是很开心的一件事
  •     我是去看照片的
  •     半本相簿,半本随笔,看着她的老相片,还有相片旁的注释,像在听老朋友讲故事。张爱玲的小说,其实没读过几本,不过喜欢她这个人。因为相似,所以喜欢。
  •     很多张爱玲的照片,让人感触
  •     還會在公共圖書館借書的年代看過的書
  •     不要说她冷漠,有童年阴影的人都防备心重且压抑情感。
  •     日光倾城,三寸天堂。——21。
  •     有图的看着总是会更有意思。
  •     张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张照片不在对照记之列:举着报纸,用“主席金日成昨猝逝”来证明这张是近照的。
  •     看到p028张爱玲的姑姑在自己布置的公寓里那张照片,惊喜。那落地灯,几何图案地毯及家具放在今天也还是相当现代感……怪不得胡兰成在《今生今世》里说第一次进张爱玲家就对她的家居布置感到惊讶并觉得“华贵气”而感到有些不安。其实胡是土人,没见过因而对现代“摩登”的东西及氛围感到不安而已。
  •     在厦门 花时间cafe,提拉米苏和薰衣草茶.记得的只是一种感觉.
  •     对照记需要对照才是
  •     遺作,可與羅蘭巴特的《明室》及本雅明並
  •     我是張迷
  •     最珍貴就是她和李香蘭一起拍的那張照片...
  •     那張她姑姑的小照
  •     這個香港版裝禎極好。祖師奶奶臨水照花,我們借看民初之美:「悠長得像永生的童年,相當愉快地度日如年,我想許多人都有同感」。
  •     照相對於時代變遷,歷史的記錄有極大的貢獻!
  •     有趣
  •     大学里的某一年读过,和《张看》一起借回宿舍,一个周末两本书一起打发了。吃得太粗,早忘了余味,只记得那时“郁闷”是极其流行的词汇,几乎无人可以免俗。
  •     後期的空白──張愛玲後期過的是怎樣的生活呢?
  •     要和小团圆一起看啊
  •     第一次读到这样写的散文,还是爱张的字
  •     關於張愛玲的相片, 看她想記得的記憶
  •     大连的翻印本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