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袍与牢骚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
ISBN:9787550617803
作者:智效民

作者简介

民国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时代,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本书聚焦普通教科书上看不到的人与事,被遮蔽与被掩盖的历史真相。
本书分三编。上编“社会思想”介绍了林森、张澜、张君劢、胡适等人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他们致力于推动现代中国的转型,其情切切,其心拳拳。中编“文化传奇”讲述了成舍我、夏衍、柳亚子、张伯驹等人的风骨铮铮,蕴藉风流。下编“时代变迁”讨论了物理学家饶毓泰、新闻人杨刚、地方绅士牛友兰等人的坎坷命运,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书籍目录

自序
上编 社会理想
林森:被遗忘的国民政府主席
张澜:大时代中的“长袍先生”
张君劢:“宪法之父”
中国知识分子与“九一八”事变
蒋廷黻与西安事变
入疆即入狱:茅盾、赵丹蒙难真相
闻一多:为什么要放弃自由主义
胡适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中编 文化传奇
成舍我:要做“自由人”
前辈报人杨荫杭
“民国公子”张伯驹
张彭春:中国话剧先锋
“牢骚太盛”柳亚子
赵俪生:可怜盛世存儒雅
沈有鼎:布袍破履亦风流
陈光甫:金融巨子,旅游先驱
卫西琴:梁漱溟唯一的外国朋友
杜月笙:“上海大亨”办慈善
下编 时代变迁
饶毓泰:1949年的抉择
潘汉年:薄命如妾一书生
萧乾与杨刚:心同志不同
蔡家崖“斗牛大会”
开明绅士刘少白
我所了解的冀贡泉
与辛亥革命同行——父亲前半生的传奇经历

编辑推荐

《长袍与牢骚:教科书上看不到的民国》编辑推荐:国风度到底是多少℃?民国范儿究竟是什么范儿?胡适、林森、张澜、萧乾、茅盾、赵丹、闻一多、张君劢、蒋廷黻、柳亚子、饶毓泰、张伯驹众民国大腕儿轮番登场,向你讲述教科书上看不到的民国。打量教科书上看不到的人与事,聚焦近代史上被遮蔽的是与非。张君劢:党部能压制文人之口说文字,而不能禁武人之拔刀相向,能压制党外人之批评,而不能禁党内同志之分裂。胡适:全世界只有三个国家没有怕老婆的故事。一个是德国,一个是日本,一个是俄国。因此,凡是有怕老婆故事的国家都有自由民主的因素,反之则容易建立集权统治。成舍我: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关键在于自由之有无,而不在知识之高低。

前言

自序我出生于民国三十五年,即公元1946年。三年后,新中国成立。又过了三年,即1952年,我开始上学。入学以后我至少学过三轮中国历史,但是学来学去,却始终对民国历史一无所知。这种情况直到1986年才有所改变。那一年我进入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工作,开始接触到一些民国时期的文字材料,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以《大公报》和《晨报副刊》为代表的报纸杂志。从那些报纸杂志中,我看到了一个与以往教科书完全不同的民国。1989年以后,我们单位许多人都下海经商去了。我虽然不为所动,却也无所事事。几年后,我逐渐走出失语状态,以学术随笔的形式,将民国年间的人与事诉诸笔端,并受到许多媒体的青睐。在写作过程中,我发现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尽管这是一个十分短暂、而且经历无数次战争(包括抗日战争和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时代,却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学、教育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大师级人才。因此我认为,研究教科书上看不到的民国,无论是对还原历史的真相,还是对回答所谓“钱学森之问”,都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近年来,我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又写了不少与民国历史相关的文章。如今能有机会将它们结集成册,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但愿它的问世能对诸位读者了解民国历史的真相有所帮助。智效民2012年6月12日于北京昌平名流花园

内容概要

中国当代人文学者,1986年调入山西省社会科学院,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研究。
著有《心理的单间》《胡适和他的朋友们》《往事知多少》《思想操练》《大学之魂:民国老校长》等。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张伯驹的父亲张镇芳,字馨庵,河南项城人。据有关资料介绍,他是光绪三十年进士,袁世凯哥哥的内弟,历任天津道、长芦盐运使、直隶按察使、湖南提法使等职。武昌起义后,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他奉派办理北洋军后路粮台,并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要职。民国成立后曾任河南都督,但因镇压白朗起义不力而被免职。1915年袁世凯称帝,他作为筹划者之一,组织“更变国体全国请愿联合会”,任该会副会长和登基大典筹备处副处长。1917年张勋复辟,他又参与其中,任内阁议政大臣兼度支部尚书。为此,他获罪下狱,出狱后便离开政界,全力投身于金融事业,担任了盐业银行经理和董事长等职。此外,他还捐资创办过香山慈幼院等社会福利事业,是清末民初非常活跃的一个人物。 把这样一个家庭背景与20世纪的风云变幻结合起来,张伯驹一生的悲剧命运就可想而知了。他生于1898年,自幼天性聪慧,享有“神童”之誉,曾与袁世凯的几个儿子同在英国人办的一所书院读书。民国初年,他在袁世凯的陆军混成模范团受训,并由此而进入军界。“余少年从戎入秦,宝马金鞭,雕鞍佩剑,意气何其豪横”(《秦游词·自序》),就是他年轻时代的生动写照。然而,他的人生理想却不是驰骋疆场建功立业,所以曾屡有“悔觅封侯”的嗟叹。“而立”之后,他先后担任盐业银行总稽核、两京盐业银行经理、上海盐业银行常务董事等职,走上子承父业的道路。尽管如此,他的兴趣依然在非功利的文化方面,除了收藏、戏曲等爱好外,又迷上了诗词。抗日战争中,他身陷匪窟,夫人潘素(画家)竭尽全力,凑了数十万元才将他赎回,然后就是“中年避寇,再居关中,兵火之余,仅存书画,托迹商贾,聊供菽薪”(同上)的逃难生涯了。直到抗战胜利之后,他才摆脱上述不幸,在大学里致力于诗词的教学、创作和研究。从此,他以一个典型的文化人身份,迎来政权更迭,并唱出“万紫千红,都过眼、换了一庭新绿”,“韶华依旧,春来去、送尽兴亡如许”,“休忆梦里霓裳,富贵应难长保”(《丛碧集》)等诗句。可惜好景不长,到1957年,他已经步入“花甲”之年,却因言获罪,被打成右派,放逐东北,尝够了“机心常懔人言畏,世路如登鬼见愁”(《春游词》)的况味。可贵的是,在逆境中他能以“穷边绝塞……亦有助于词境”的放达和“人人皆在梦中,皆在游中”的感悟,写下《春游词》一百余阕。其中,“只解风流不解禅,行云流水送余年,忍将泪眼对江山”等喟叹,道出他内心的极度苦闷。


 长袍与牢骚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奥威尔有一本影响力很大的书,叫做《动物庄园》。可以说,自秦政以致清末,中国两千余年来皆“动物庄园”也。往昔固然不乏风流人物,但都是庄园里的流韵——专制统治阴影下的风流。辛亥革命颠覆专制时代,造就了清末民初的非庄园时代,从而成就了其风流。智效民在《长袍与牢骚》一书中写胡适、林森、张澜、张君劢、陈舍我……是庄园围栏打破后人站立行走后最快活的一群。这群人的政治观点不尽相同,思想相差甚远,但却有一个共同点——活泼。这种活泼不是装出来的,也不是表现出来的,而是骨子里的。这与专制时代知识分子的气质大不相同,专制的最大特点就是泯灭人的个性,放大的人的阴暗面——亦即动物性。表面上看,专制时代也有几个帅才和天才,实质上却是它根本不需要有健全人格的人,且莫说帅才和天才,他真正需要的只有一种人——奴才。在这种力之下,有才能和有个性的人都被扼杀,因而晚清思想家龚自珍在《衰世》发出这样的感叹:衰世者,左无才相,右无才史,阃无才将,庠序无才士,陇无才民,廛无才工,衢无才商,抑巷无才偷……不要说君子中无真君子,小人中连真小人也没有,有的只是行尸走肉,胆小鬼,伪君子之流。可以说,中国的专制大牢笼里豢养的全是僵尸死肉之辈,而不见一丝丝活气。清王朝的灭亡,就像是革犬羊而成真人,变牢笼为轩厅。这一变,就像普罗米修斯赐予人灵魂,使人真的有了活气。民国人是真活泼,活泼使他们有一种特殊的气质——率性。他们敢爱、敢恨、敢说、敢言、敢骂、敢怒,甚至敢打、敢杀……敢爱者,不惜受千夫所指,吾独往也,如徐志摩之坎坷情路;敢恨者,朝夕相见,不出一言,如鲁迅与周作人决裂后之在某校同时任教;敢说者,言辞如刀,不留余地,不拘礼法,如陈独秀之猛攻守旧派;敢言者,并非乱说话,而是在紧要关头敢于挺身而出,不惜刀斧汤镬加身,以一身而任之,如冯玉祥之痛陈蒋介石。所谓敢骂,并非泼妇骂街,而是直指心黑手辣有兵有权之辈,如章太炎之骂袁世凯;所谓敢怒,不是对卑下之人琐碎之事,而是专怒无耻权贵卑鄙之事,如邵飘萍通过报纸打各色“老虎”;敢杀者,不惧对方身居高位,保镖林立,十余年如一日,处心积虑手刃强仇,如一介弱女子施剑翘刺杀五省联军司令孙传芳……民国人的这种真,使他们成了一道永久的风景。他们所出的时代并不美好,甚至是一个动荡与混乱的时代,然而他们活的自在,快活,不憋气,不郁闷,是一等一的大公民。民国人多风流,在于其有才气,有火气,有真心,同时也大气的一面。智效民写《长跑与牢骚》,每个人都写的不长,但却抓住了他们的气质特点。林森的“隐”,张君劢的“敏”、张澜的“厚”、闻一多的“畸”、胡适的“陶”(陶然之陶)……都抓住了肯綮。此外,文字平实,多有著作者自己的观点,非平铺直叙历史人物也,可算嘉处。
  •     说实在话,在我看来,智效民先生的这本书只是简单收录了一些民国旧人旧事,写得有些扯,并不是非常喜欢。首先,是书名泛。乍一看,我想当然的以为这是写知识分子与现实社会之间关系的,但通篇读过,并非如此。我只能理解为所谓的“长袍”是来自于《张澜:大时代中的“长袍先生”》一文,而“牢骚”则是指《“牢骚太盛”柳亚子》。这两篇写得固然不差,但就全书来看,的确算不上是点睛之笔,远不能涵盖这本书的内容。其次,是内容乱。全书25篇文章,每一篇都差不多是围绕一个民国人物来写,这些人物有政界精英林森、张君劢,有民主人士张澜、柳亚子,有知识分子闻一多、胡适,有商界大佬陈光甫,有上海大享杜月笙,还有当时延安的开明绅士刘少白和牛家崖批斗,也写到了自己的父亲,内容跳跃幅度很大。但他对人物的描写,并不着重于其生平,而只是针对某件事、某一时的表现而写——写闻一多只写其为什么放弃自由主义,写蒋廷黻只写其在西安事迹中的表现……虽然不够全面,但他每个人、每件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解开了一些历史疑团,倒是值得肯定。最后,是结构散。书中所谓的“三编”估计是编辑为了把他历年来所写的文章放到一个统一的框架中去,所生造出来的,但是又太不够严谨。象上编“社会理想”中写林森一篇,并没有写他如何孜孜不倦推动中国的现代转型,只不过是把笔端集中于他的品格而已;而中编“文化传奇”中却收录了写上海大享杜月笙的文章,他也能算是文化人?当然,我也无法全盘否定这本书。整书虽算不得很好,但分开来看的话,智效民先生的每篇文章都自有其价值,也的确通过这些人物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与教科书上不一样的民国,告诉我们一些教科书上从来不讲的事情——比如《蒋廷黻与西安事迹》写了苏联斯大林对事变进程的决定性影响,《闻一多:为什么要放弃自由主义》让我们知道闻一多原本并不是民主斗士,而《杜月笙:“上海大享”办慈善》则使我们看到了黑社会老大竟有办慈善这不为人知的另一面,而《牛家崖“斗牛大会”》则从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文革的一个绝妙的预言。事实上,近年来所兴起的民国热把民国年间的旧人旧事旧物全都扒拉出来晾晒了一遍。很多在意识形态决定论的视角下,原本已有定论的东西现在经七八年后的阳光这么一晒,竟被镀上了一层别样的朦胧之光,有些晃眼,有些摇曳,有些魅惑——从原本在历史教课书上黑暗无比,惨不忍睹的万恶旧社会到民主自由、歌舞升平的黄金时代,从反派人物到革命先锋,从黑白两色变成了五彩缤纷,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历史?真实的历史本来就复杂得如同多棱水晶,而现在很多书都是通过单纯的肯定或否定某个侧面写来加重这种魅惑。这本书也同样如此——它聚焦于近代史上那些被刻意遮蔽的是与非,意在告诉我们一个与教科书上不一样的民国,却又无形中加重了民国这种魅惑之力……客观来讲,民国是典型的乱世——政治是有民主,学术固然也是高峰,但战乱频仍、民不聊生也的确是实情,它们是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侧面,而这种多姿多彩的魅惑也正是历史的真实和魅力所在。对此,我们不能被晃晕了眼,而是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今天有人来美化民国、推崇民国,这固然有对历史矫枉过正的原因,但更多的还是包含着对当下现实的思索或者不满,渴望从民国的历史中寻找心中的缺失,寻找对当代有所帮助的答案。这有赖于我们以更加敏锐的眼光,更加理性的分析,去拨开重重迷雾,透视历史的多重侧面,从而找到历史的真相,发现对当下的启示。或许,我们能够从这本书本身中找到一些答案。
  •     零星读过民国的几本书,以微博体的形式出现,皆是残篇断章,不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民国的风物的确有很多值得追忆之处,我虽只窥一斑,但仍向往之。那虽是战乱频仍,国破民困的岁月,却也是大师频出的年代。按图索骥,我先是了解了本书作者的背景,百度百科上的介绍却非常简单:智效民,男,1946年生于山西省太原市。中文百科在线上又丰满了一些:智效民,中国当代人文学者,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研究及现当代思想史研究。随笔性质的文字研究成果向来难被学术界认可,皆因其随性、随心,甚至有杜撰的嫌疑,总之是文学性强于学术性,一直被认为学术价值有限。可是近几年来有关前人的书信往来、随笔札记甚至于小说著作逐渐引起学界重视,其中所蕴含的有关人物生平的探究、专业方面的探索、历史真相的还原等内容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作者正是苦于学术正宗不能真正挥洒才情转而专攻学术随笔,事实也证明,学术随笔对于还原历史人物、探究历史真相具有不可估量的参考价值。哪怕是一桩悬案,只要结合不同历史人物在同一时期的相关记录,放在一起,是非真假,自有公断。学术随笔的便宜之处在于给众多想要了解前人点滴、历史掌故的普通大众大开方便之门。学术随笔简短精炼、通俗易懂、故事性强,于作者处更易驾驭和掌控,不似所谓正宗学术论文般晦涩难懂。而它的难在于历史事件的盘根错节,人物关系的错综复杂,想要理出头绪,理清思路,呈现给读者一段段逻辑清晰、文笔流畅的历史,实属不易。更关键的是每一段人物历史都牵扯甚多,无论是人物关系还是其他,没有一定的知识水平或历史积淀,想来也是只知其然,很难知其所以然的。譬如写到一个人物,然后牵出他的诸多朋友、诸多事件、诸多著作,如果之前没有接触,便只是一堆陌生的文字,很难知晓其中更多细节。写大师自然不离民国,那些为教育坚守的校长,为民众呼号的公知,如今都长眠地下,他们曾经的作为和一腔热血撒在那个家国存亡危在旦夕的民国时代。如果我们从历史课本上学到了所谓经验教训,那也不过是胜利者篡改后的正义。我始终坚持:正义来自民间,正义存在百姓心中。有歌唱到: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可到了后来,那秤砣砸向了老百姓。鲜血直流,浸染了大师长眠的尸骨,惊扰了他们沉睡已久的亡灵,让他们死不瞑目。现如今,到处是师大,但是大师却是早已绝迹了。胡适有得意门生吴健雄、饶毓泰,而饶毓泰有学生吴大猷,吴大猷有学生杨振宁、李政道,就像胡适说的,我是一个对物理一窍不通的人,但却有两个学生是物理学家;名不见经传的张久庵有张彭春、张伯苓两子,前者是中国话剧的先锋,更培育出了中国的莎士比亚——曹禺;后者是中国教育的奠基者,被誉为中国私立大学的拓荒者,创办了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中国哲学和逻辑学大师金岳霖不仅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一生交好,更有学生沈有鼎,沈又有学生,后来的文坛怪杰王小波,更有王浩、殷海光等人,为中国的逻辑学、哲学做出了卓越贡献……民国一代,学界枝繁叶茂,英才辈出,一人长眠,更多人苏醒,虽不能挽回民国颓势,但却为学界留下无数瑰宝和佳话,令后人望尘莫及。书名起为《长袍与牢骚》,细想再贴切不过,人说文人多悲秋,文人误国等等,我以为不然,文人悲秋是一种特有的情怀,更多的悲或许是为家国社稷,为壮志难酬,为生不逢时。文人误国就更是不敢苟同,皆是近代以来对文人的轻视与误读,国乱思良将,盛世出能臣,古代科举取士,有多少文人为报效国家十年寒窗,出将入相,助明君开创盛世,阻昏君祸乱百姓。所谓“士农工商”曾经的首到了晚清民国,不承想本末倒置,成了“臭老九”,可叹可悲。长袍为古时文人的标志和符号,由鲁迅的《孔乙己》可见一斑。牢骚则是文人忧国忧民的情怀。范仲淹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又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见文人对家国忧思之情、眷念之意。又有多少文人志士壮志难酬转而寄情山野、闲赋诗文?又有多少文人雅士因触怒天颜遭受牢狱之灾,最终身首异处?民国虽乱,却是百花争鸣,自由绽放,纵有当局阻挠,却仍旧为家国兴旺奔走呼号,抛头颅、洒热血,为个人解放大谈真理、自由,虽死无悔。长袍与牢骚,说白了,就是壮志未酬或生不逢时或遇人不淑的公知对家国天下的忧思与当时社会现状的无奈与喟叹。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把书写得有意思可真难啊...
  •     有些水的书,随笔加上一些自己家族的经历
  •     大部分的人是没听过的 虽然很有名的人,不过写的还挺好 从不同的人的角度看民国 不过就是作者可能看法已经固定
  •     闲散读物
  •     下编最佳
  •     之前有人问,上知乎能够长知识嘛,答案是不能,碎片化的阅读不但没有帮助反而会影响系统的认知,还是要自己看书。我当时不太明白,直到这几时才明白,短小精悍的只是都是别人告诉你的,相当于老师帮你把重点总结出来,远远没有自己总结出来的重难点印象深刻。深知此事要躬行。
  •     感觉像是凤凰卫视的说书版
  •     顾自以为是「学林掌故」,没想到却是一点「春秋笔法」加上大部的「山西地方革命史」。实在是文不对题,长袍之风度何在?牢骚之诤言何在?
  •     忍不住要说脏话,那些个政策,真让人恶心!平白害死多少人。 做为随笔,貌似只是手稿而已,文章思路杂乱,貌似很多错别字,或者错字,不知道是不是盗版的。。。且带有很多个人的感情色彩,好多事件和评价只能当野史看看。
  •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重看那段历史
  •     不必报怨所处的时代,这是中国人自己的选择。无法改变出生,就改变命运。
  •     第一次读这种书【我读过的书99%都是小说】,因为在看近代史所以想了解更多关于民国的人和事。严格来说没有完整看完,还有入疆即入狱和讲作者父亲传奇经历的这两节没看,太枯燥。有些故事看着还是挺有味的,乱世出英雄,但太多英雄容易被历史遗忘。
  •     不一样视角的民国往事和人。
  •     最近民国选题很热,不过多看了似乎内容开始有雷同之感。
  •     跟教科书有很大的不同,有些人物的介绍非常精彩!作者对史料的研究还是比较细致的,只是总感觉太简单了一些。如果每个人都能单独出书,相信人物个性会更丰满!
  •     2016年6月12-14日读,2016-192,图115。
  •     2013.7.5想读,7.6购于卓越网。2013.8读完。
  •     八卦
  •     水。
  •     推荐这本书哦,挺不错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