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校学生口述历史2》书评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510812026
作者:张力
页数:222页

幻海狂飚夜有声

作为第二册,主要集录的是陈在和、徐学海、马顺义三人所口述的他们供职国民党海军经历。陈曾入学早期的马尾海校,徐、马二人则都先后就读了后期的新制海军学校,故他们的口述,从侧面呈述出二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期间的国民党海军基础教育和任职教育的转型过程。 又因三人均曾担任多项舰艇和岸上职务经历,故回忆中也包含了国民党海军在退守台湾岛后的装备发展、战备建设上的细节。文中所涉的的两岸“八六海战”等内容,也让我们得以回望当年燃烧在海峡的炙烈烽火,为那些永远沉没在冰冷的海峡之下的、同为中华民族的另者发出意味深长的叹息。一、海军教育的发展带来部队内部旧有人事关系的改造海军的发展离不开完备的军官教育,军官的培养离不开院校。旧时代海军派系林立,所谓的“中央”的军事院校教育也就往往还隐含了另一层含义,即通过培养属于自己的、独立于原来班底的派系,改造原有的人员构成,强化中枢军事机关对具体业务部门和作战实体的控制、指挥力度。在徐、马的回忆中,到后两者任舰长期间,国民党海军似乎已经基本完成了这样的人事改造,大量的的舰艇、岸勤指挥员大都拥有中央海军的学历或训练经历,留学人员在人事背景上也较退台前单纯得多。故有人认为,那种抗战、内战时期不同海军派系遗留下的强烈的人事隔阂已经逐渐弱化。最起码已经不会因此形成军、政命令的执行阻碍。二、退台后国民党海军自身军种优越感的弱化由于海军教育的特殊性,在旧时代难以由我国自己的军事教育体系独立顺利完成,抗战前后曾借助于英、美、德等海军强国代训或短训。很多主要舰艇的军官都有赴欧、美接舰的经历。军事留学经历,使部分海军军官较陆军等军种更容易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军事礼仪、对新的科技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加上海军兵员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待遇较好,使得国民党海军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所谓“军种的优越感”。如在内战时期,海军司令桂永清是陆军出身,虽贵为蒋的主要将领,但很多海军人员对他都有一种隔阂和轻视。(有文章提到桂在风浪中登舰,军舰不放舷梯而放下绳梯。桂爬上舰后愤怒,认为是不尊重他。而海军人员则掏出手册,说明在某级海况下不得释放舷梯。被桂劈手将手册打落)。而到退台以后,这样的军种优越感受似乎已经随着国民党军事教育的整体进步及军队装备、训练的全面“美军化”,不再如大陆时期那样明显。海军高人一头的优越感渐渐休矣。而因教育背景和军种差异形成的隔阂似乎依然存在,书中曾记载陆军出身的总长郝伯村演习中再三当众批评“海军没有战术”,说“海军的高级将领根本不重视后勤”。而徐学海则强调其三军大学受训期间,校长余伯全所推崇的战略教育根本不适合海军等。这是在阅读中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三、国民党海军装备发展中的一些细节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海军接收了日、美部分舰只,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水面战斗力量。退台后,除加强了它的水面战斗力量,还根据需要组建了反潜航空兵,它的反潜航空兵最初隶属空军,后来才转隶海军。国民党海军和美国海军在当时的有着非常密切的交流,这样的交流从装备、后勤到情报领域都非常活跃。 从《口述》中可以看到,它的主要舰艇的维护和改装,除极少的一部分外,主要是在当时日本和美国本土完成的。它接受的美援的军舰,很多已经是美军退役舰艇,但对台湾国民党海军而言,依然是水面利器。部分原美军的海防舰、扫雷舰改装后往往有效地遂行着驱逐舰、护卫舰的任务,这主要是因为对手解放军海军的水面力量过于薄弱的原因。内战及退守台湾初期,它的舰艇总吨位远远超越当时的解放军海军。在其空军的配合下,它的海军对解放军海军具有压倒性的优势。解放军海军逐渐建立起以快艇、潜艇和海军航空兵为主体的 作战体系,后又接收了苏联“别佳”级护卫舰,双方的海军实力始对比才逐渐开始有了变化。而随着台湾国民党军总的战略意图的转变,两岸水面力量的较量也已经减少,代之以空军或海军航空兵之间的对抗。70年代台湾国民党海军开始导弹化。《口述》中也记载了徐学海等赴以色列接洽和购买“加百利”舰对舰导弹的细节。根据文中记载,国民党军对导弹快艇等装载导弹武器的运用也有着一个从生疏到熟练的过程。其中说到郝伯村问徐:导弹艇能否跨海攻击厦门海域的目标?徐等通过反复计算并实兵推演,最后才否定了这样的使用方式。


 海校学生口述历史2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