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上中下册)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4
ISBN:9787500704904
作者:林语堂
页数:951页

作者简介

《京华烟云》讲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自1900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30多年间的悲观离合和恩怨情仇。并在其中穿插了袁世凯篡国、军阀割据、“五四”运动、“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抗战爆发等历史事件。
曾家有三个公子,都已订婚:大公子平亚,与曼妮;二公子襟亚,与牛素云;三公子荪亚,与姚莫愁。故事从曾家的大公子曾平亚被“错点鸳鸯谱”开始。
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此一错,便是终生的疼痛……

内容概要

林语堂(1895.10.3-1976.3.2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 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 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凋”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京华烟云(上中下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人生要追求什么,名誉,利益,爱情,就算你什么都得到了,到最后,什么是不变的?当你遇到困难,是谁在你身边不顾生命的为你筹谋,那只有父母,亲情!所以在这部书里,让我知道,有一种女人嫁给谁都可以幸福.木兰没有嫁给自己最爱的男人,自己的老公有过外遇,她又是何等的女人,在现实面前,她的理智,她的聪慧,她的隐忍,你我又等及几分.为了儿女,命都可以不要,作为母亲又是何等的勇敢,用心去让自已的家人都快乐吧,因为只有他们才是你最重要的人.
  •     《京华烟云》的作者是以倡导幽默闻名于世的林语堂,原著为英文,中文通行张振玉的译本。小说采用中国古典章回体结构,记述了中国时代的变迁,自庚子年至中日战争止,以人物悲欢离合为经,时代动荡为纬,地理背景以北京为主,杭州为宾,人物繁华,场面宏阔。 林语堂三十年代初在国内创办小品文刊物,提倡“性灵”和“幽默”,轰动一时,为时人誉称“幽默大师”,后移居美国,以英文著述,名燥国际文坛。林氏致力于向世界介绍中国人的生活,宣扬中国文化,自称“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写作《京华烟云》的动机源于《红楼梦》,因为林语堂极其推崇,故而想译作英文,推向世界,转念一想《红楼梦》与现代中国距离太远,惟恐国外读者难以接受,所以萌生了自己写一部小说的念头。 闲话少谈,言归正传。如今且不说著者如何的声名赫赫,也不说小说当时的畅销及所获殊荣,且不说其采用的艺术手法何等的高明,也不说文字背后沉重的历史和浓厚的哲学意味, 本文的主旨乃是借其来谈论一个理想女子的人生。 林语堂生平倾慕的中国古代女子,一为李香君,一为芸娘。李香君为明末奇女子,虽沦落风尘却洁身自好,独立于乱世,不畏强权,怒斥阉党,其铮铮铁骨不知愧煞多少男儿。林语堂曾托人购得香君画像一幅,悬挂于书房,每日焚香礼拜,且一生转辗不离左右,正是敬重其丈夫气。如果说林语堂心目中,李香君是可敬可祭拜的英雄,是神,那芸娘便是可与之倾谈,对饮的活生生的人了。芸娘是《浮生六记》里的人物,她能与其夫沈复促膝畅谈书画,性憨而爱美。更可叹,她曾遇一貌美的歌妓,简直发起痴了,竟暗中替丈夫撮合,欲引为侧室,不幸歌妓后为强者所夺,芸娘闻之抱憾乃至大病。 尽管《京华烟云》颇具历史感,场面壮阔,然而国事家事,终究落到个人身上,这个中心人物即是姚木兰,林语堂眼中完美女性的象征。林氏曾说过: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可以想象,木兰的骨子里少不了香君的丈夫气和芸娘的贤惠可爱了。 木兰生于北京一个殷实的商人家庭,生逢义和团之乱,童年随父母逃乱杭州,途中与家人失散,被义和团贩卖,幸得父亲的朋友曾先生救赎。此后,在曾家也是后来的婆家住了半年才回归父母身边,这是木兰人生的一段姻缘,一段传奇。少女时期的木兰身材娇小,面部丰满,双目有秋水之神,生性聪慧活泼,行事常为感情所动。此间,她遇见了家贫而有大志的青年立夫,心生爱慕,尽管如此,婚姻上她还是听天由命,嫁给了父母之命的曾家三少爷荪亚。其实早在木兰逃难寄居曾家时,荪亚乃至全家人就喜欢她,两人可谓青梅竹马,木兰也总预感自己早晚是曾家的人,所以她没有挣扎和反抗,相信这是命定的姻缘。然而,终其一生,木兰心底一直有个立夫,这位她后来的妹夫。只是这种爱尺度把握很微妙,可谓精神上的倾慕,未越藩篱半步。立夫曾因文章言论遭当局逮捕,营救过程中,木兰甚至比妹妹还着急,不顾遭受凌辱的危险,凭感情冲动去向禽兽般的军阀解释和求情,幸而以超常的勇气和智慧获得成功,自身和立夫双双脱险。这其中似乎有李香君的影子。 木兰不自命清高,不沦落庸俗,兼美好的心灵与世俗的智慧一体。心灵的修为在于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外在的风度,而世俗的智慧则是为了在现实中更好的生存。虽贵为大家小姐,木兰和妹妹莫愁从小亲自补织,学做女红,且常下厨做饭,学习平常女儿家应做的事情。父亲笃信道教,懂得物理循环,常对她们说,女孩子终究要嫁出去,娘家的富贵日子不可能长久,在婆家也要懂得照顾自己和丈夫家人,因而普通的活儿还是懂得些好。嫁到曾家后,曾家三个媳妇,长媳妇为木兰情同姐妹的曼娘,曼娘与世无争,二媳妇素云,财政部长的千金,自命清高,不理俗物,最终流入堕落,竟贩卖起鸦片来。唯一接管大家庭事物的只有三媳妇了,木兰颇似《红楼梦》里的探春,有管理下人以及处理杂事的才能,一切井井有条。 木兰崇尚简朴宁静的生活,在大家庭过日子时,就常想分家自由以后,必定找一处山水佳地实现这种理想。现在好了,木兰迁到心仪已久的杭州,临西湖而居,房子建在山上,山光水色常新,美景无双。木兰自此摈弃了一切现代社会的装饰,如华丽的饰物,精致的化妆,粗衣素服,和下人一道拾柴火,下厨做饭,享受平静的隐逸生活乐趣。正当木兰悠然自得之时,她的丈夫荪亚却闹出了乱子,好在木兰冷静,巧妙而圆满予以化解!在北京热闹惯了的荪亚,耐不了杭州的寂寞,且对木兰村妇的变化有所怀疑,于是三天两头往上海跑,后来不乱跑了,因为爱上了杭州艺专的一位女学生。木兰暗地里得知,一惊非小,开始检讨自己只顾理想,忽略了丈夫,于是冷静下来寻求解决之道。当时正值中国思想解放时期,既有人延古制纳妾,也有人离婚复娶时髦的小姐,木兰默许丈夫纳妾,荪亚却不以为然。后来,木兰与女学生取得联系见面,女学生大惊,原来荪亚骗了自己,木兰根本不是他所说的粗蠢的旧式妇人,相反,教养文明,光彩照人。于是两人设计准备教训荪亚一番。木兰准备了一个晚宴,说是要向荪亚引荐一位朋友。荪亚见面后,大惊,竟是自己追求的小姐,不由得啼笑皆非,最终承认了过失。这里的木兰似乎是芸娘的翻版。 清末民初,正是“西学东渐”的时代,木兰既受西方现代思潮的影响,崇尚个性,又深受中国道家思想的熏陶(姚父笃信老庄),淡泊随性。前者使得木兰活泼的性情舒展,敢于追求理想,生活是例证;后者则成就了她的深明大义,不苛求现实的美德,婚姻是例证。两者的结合恰到好处,实现了木兰美满的人生。 反观现代社会,自新文化运动以来,谈女子独立,谈女权,女子的社会地位无疑有很大的提升,然而,社会所给予的尊重并不代表女子真正的独立,独立乃是自身的努力。欲谈独立,首先是思想上的独立,然后有生活的独立,然而据我观察,现代女子很少有找到生活方向,实现人生理想的。一般女子,学生时期青春美貌,口齿伶俐,惹人喜爱,课堂积极,辩论有力,相形之下,一班男孩子蠢笨不堪,然而,及待毕业,走入社会默默无闻多矣,嫁人生子,性灵泯灭,不复有自己。更有身负青春而图享乐者,嫁作商人妇抑或沦落风尘,前者经济依傍他人,后者自甘人格堕落,如此,独立何丛谈起?原因在于大多女性只懂得世俗的智慧,心灵上的修为一片空白,因而流入庸俗,渐至堕落,自不奇怪。 呜呼,社会进步,而今世少有木兰。女子的悲哀!
  •     一直想看这本书的,直到今天心愿总算达成。《京华烟云》曾两次被拍成电视连续剧,因为迷恋赵雅芝和赵薇这二位女子的美貌,使得我的好奇心无限膨胀,姚木兰?何许女子也?在林语堂笔下的姚木兰可谓是个完美的女子,美丽、聪颖、善良、真诚,美得无可挑剔,她唯一的遗憾也许就是立夫这个男子了吧,因为他,她的爱情从此有了个缺口。在她出嫁那天,她对着莫愁说:你将来会比我幸福。嫁到曾家算不算如意呢?以社会上的标准而论,木兰嫁到曾家,应当算是如意。可是这来提亲的时候儿,正赶上木兰刚感到精神上的自由,刚感觉到她以前未曾经过的甜蜜的,陶醉的,幸福的味道,这种幸福的味道里,是有立夫这个异性青年的。这也许是木兰的初恋,那种藏在心里的小秘密,不可听,不可说,不可碰,只有和他之间的每次相遇,每次邂逅,每次回忆才是最真最美的。嫁到曾家,嫁给荪亚,是理所当然,遇到立夫,爱上立夫,是情非得已。只是,这一切都是命,从十岁那年的绝处逢生,便注定了姚木兰此生必与曾家有缘,在十七岁那年的乐郊游喜姚孔相遇,便注定立夫成为她眼中最温柔最柔软的一滴泪。除了这点,木兰的一生算不算完美呢?出生在温柔富贵乡中,有着天赐的倾城美貌,如海的博大胸怀,如水的柔情智慧,善良儒雅的慈父视她为掌上明珠,捧着她,宠着她,爱着她。在她身上,她有着小家碧玉的秀气,更有着大家闺秀的魄力,她不仅懂得几乎所有传统女子应该懂得的礼仪和美德,更博览群书,学唱京剧,学鉴赏古董,有着比男子更坚强更勇敢的个性。这样完美的木兰,却无法敢爱敢恨,哪怕对立夫爱到无法自拔,可她仍是她,姚木兰,曾荪亚的妻子,孔立夫的大姨子,因为爱立夫,她在得知他入狱后,不顾一切地发疯地想救他出来,她珍惜着哪怕一刻和立夫共处的时光。被她如此迷恋立夫,到底有何魅力?只因他的智慧,他的儒雅,他的执着吗?我想更多的是他的精神,在他的世界里有着一种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一直支持着他向上,这是木兰欣赏的,更是她爱的。在旧中国,这份爱说不出口,不可说。两情相悦又如何?关于莫愁,莫愁和木兰是不一样的,木兰如水,她如土,厚重,踏实,她理性,也理智,从不感情用事,她懂得怎么安排自己的人生,正如她同木兰般,美丽,聪颖,善良,勤劳,体贴,在她的小世界里,她不过是想做个贤妻良母罢了,平平安安,相夫教子。她崇拜立夫,爱立夫,在嫁给立夫的那刻,她仿佛明白了姐姐木兰在出嫁时对她说的话,你将来会比我幸福。蔓娘,蔓娘,我想为你流泪,我舍不得你,这么好的女子,为何命运如此坎坷?唯一让你今生无憾的可是终究嫁入曾家,嫁给了你的平哥,还是遇见了木兰,你此生最好的姐妹?你的不幸,作为封建礼教迫害的牺牲者,因冲喜嫁给平亚,连洞房花烛的欢愉都未尝试过,却将一生献给了曾家,成了最美丽的处女寡妇。残酷的战争里,她最终选择了以结束生命的方式来反抗,“她那一生从来没有男人的眼睛看见过的身子,现在挂在那,一半赤身裸体。”姚思安老先生曾说,蔓娘若说中国非打不可,中国就会战胜。蔓娘若说不要打,中国就会输的。蔓娘代表着最普通老百姓的心声,只有团结了普通民众,只有整个中国的数以万计的人民群众相信战争能够胜利,中国才能真正胜利,只有整个中国的数以万计的人民群众一起反抗侵略,中国才能真正强大。姚思安是位充满智慧的长者,他崇尚道教,推崇庄子的处世之道,从不心浮气躁,这点直接影响着木兰,木兰曾听见父亲说,心浮气躁对心神有害,他的另一项理由是,正直自持,则外邪不能侵,在木兰以后的生活里,有好多时候她想起父亲这句话来,这个道理竟成了她人生的指南,她从中获得了人生的乐观与勇气。一个万恶不能侵入的世界,自然是一个使人乐观奋斗的美好世界,自然活在如此的一个世界的人会有勇气,能奋斗,也能忍受。他是个富商,家财万贯,却视金钱如过眼浮云,从不贪恋这盛世繁华的烟花,他爱国,他爱家,他的信仰。宇宙的一切都是有定数的,就如生死。姚老先生的精神境界是值得我永远学习和敬佩的,他勇于接受新思想,从不重男轻女,他乐善好施,谁曾想象,这样的他曾经是个浪荡不羁的纨绔公子呢?如今的他,有着看破一切的超脱境界,带着执着信念赐予的无限力量深沉地爱着自己的祖国。体仁,体仁是旧式家庭溺爱下的悲剧,因为生在富有之家,长在富有之家,母亲舅舅的无限溺宠,使他终究无法回头,他身上有着富家公子身上所有的恶趣味,他与银屏的相恋,不能怪他,那种日久生情是在所难免的,只是主仆之间是永远跨不过去的鸿沟。素云、莺莺、怀瑜、红玉、宝芬、阿非、陈三、患儿、黛云、丽莲、爱莲,冯先生、冯太太、华太太、曾先生、曾太太、丽华、经亚、暗香、肖夫、阿满、阿通、阿眉···官场的黑暗,卖国求荣的耻辱,人们之间的友谊。《京华烟云》里的故事之多,人物之多,在此就不一一介绍。总体觉得本书重点落在末章,那种同仇敌忾,誓死奋战到底的爱国精神深深震撼着我。以下是摘抄 我所说所想,尽在以下文字中。我会永远记住这些文字,在我心底永存。<上战场 为家为国去打仗 山河不重光 誓不回家乡木兰的眼泪开始往下掉。这时她四周每个人都参加了震耳欲聋的欢呼。歌声渐渐在远处变小,站在道旁的群众的欢呼声也渐渐淹没了那远处的歌声。靠近木兰的难民站着往后看,很多人还在欢呼,有些人在流泪。木兰觉得一个突然的解脱,深深在内,非语言可以表达。她以前也曾有这种解脱的经验,那是三十年前的中秋夜,她发现自己和立夫相恋的时候儿。在那次解脱时,她发现了自我,而在这一次的解脱,她却丧失了自我。因为由于这次的新的解脱,在这次的逃难的路途中,她开始表现出前未曾有的作为。>她的苦痛并不算什么,只有全民族全人民的痛苦能解脱,才能真正解脱自己。<木兰想到当年逃义和团和外国兵,那时她还是个孩子,那是遥远的过去。由那时到而今,是一串何等多事的岁月呀!她的家人亲友都已东零西散:立夫和莫愁在他们前头千里之外,在遥远的中国西部四川省;陈三、环儿、黛云在陕西;她弟弟阿非、宝芬、经亚、暗香在上海。蔓娘死了,虽然蔓娘已经死在这场战争里,曼娘的精神还依然和她在一处,她若能有机会再和这些人重度以前的岁月,叫她付出什么她不肯付呢!最重要的,是她想儿子阿通,他和姨弟肖夫一同在军队里。在她的想象中,她觉得他俩就像在她身旁经过的大卡车上,那些微笑的年轻的战士一样,他们去牺牲性命,后来子子孙孙才能有自由。多少亿万的中国人共同在这伟大的史诗时代,这伟大的史诗的故事里奋斗生活之时,木兰觉得她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啊!><木兰、荪亚、阿眉,三个人对时光似乎得到一种奇异的感觉,那就是,时光像一条永远流动不息的江河,雄壮伟大,而万古不变。他们觉得自己的故事就像在永不改变的古老的北京的一个刹那,是时光的手指自己写下来的故事。>岁月悠悠,有什么是能抵挡岁月的呢?年少时的契阔谈宴,言笑晏晏,如今安在?曾经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在曾经里,有欢乐,有痛苦,有哀愁,有伤绪。只是那一切在如今显得多么不重要,国家正值危难,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方能取得最终的胜利。<这歌声离他们越来越近,木兰心中涌起一阵强烈的情绪,是一种快乐感,一种光荣感,她想那是必然无疑的。她的激动为从前所未有。这种激动,只有个人溶进伟大的运动中,才会感觉得到。她记得她看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的殡仪行列时,她心里有这样的激动:那时的激动像现在的感觉,但是没有这么强大,不像现在这样震动她的全身,这样震动她的心灵。使她这样激动的,不仅仅是那些士兵,还有那广大的移动中的人群,连她自己都在内的广大的人群。她感觉到自己的国家,以前从来没有感觉得这么清楚,这么真实;她感觉到一个民族,由于一个共同的爱国的热情而结合,由于逃离一个共同的敌人而跋涉万里;她更感觉到一个民族,其耐心,其力量,其深厚的耐心,其雄伟的力量,就如同万里长城一样,也像万里长城之经历千年万载而不朽。她已经听说华北、华中,全部的人口的逃亡,听说四千万的男女同胞,向中国西部迁移,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迁移。她觉得这四千万人是以基本上共同的韵律在移动。在难民的千千万万数不尽的艰难困苦之中,她还没听见一个人说反对中央政府的抗日政策。她看见,所有这些人,都宁愿要战争,不愿身为亡国奴,蔓娘就是一个例子,虽然这场战争毁灭了他们的家,杀死了他们的骨肉,使他们一无所有了,只剩下他们的一身行李,只剩下了饭碗,只剩下了筷子,他们不悔恨。这就是人类精神的胜利。再大的灾难,人的精神都能克服,能超而上之,由于精神的坚强弘毅,能改变而成为伟大荣耀,光辉万丈。><木兰所见的外在的光景改变了,她的内心也改变了。她失去了空间和方向,甚至失去了自己的个体感,觉得自己是伟大的一般老百姓中的一份子了。过去她那么常常盼望做个普通的老百姓,现在她的愿望满足了。征服自我,她父亲是全凭静坐沉思而获得,她现在也获得了,而是由于和广大的群众,男男、女女、儿童的接触。杭州城隍山上是满足她美感生活的隐居处所,现在她觉得毫无意义可言了,不能使她满足,并不够真实。而今在广大的逃难的人群之中,没有富贵,没有贫贱。战争及其掠夺蹂躏,使人人一律平等了。她曾看见一位贵妇卖她的狐皮裘,只要几块钱,只为了买食物以充饥肠。她忽然想起在松江火车站上那位穿西服戴眼镜的绅士。她知道这广大逃难的人潮越往内地走,中国抗战的精神越坚强。因为真正的中国老百姓是扎根在中国的土壤里,在他们深爱的中国土壤里。她也迈步加入了群众,站在群众里她的位子上。><在遥远的地平线上,高耸入云的天台山巍然矗立。它在道家的神话里,是神圣的灵山,是姚老先生的精神所寄之地。在庙门前,老方丈仍然站立。他仍然看得见木兰、荪亚,他们的儿女,与他们同行的孩子们,所有他们的影子。他看了一段时间。一直到他们渐渐和别人的影子混溶在一处,消失在尘土飞扬下走向灵山的人群里——走向中国伟大的内地的人群里。><人的运气和个性息息相关。人若有福气,一缸清水变白银;若没福气,一缸白银变清水。人必须享有福的个性。日本人没有统治中国的个性,所以也没有统治中国的福气。即使把中国送给日本,他们也没有福气消受。”><从抢劫中国政府的税收,到抢劫中国的疆土,日本陆军只是采用同样残忍的方法。说也奇怪,人类的心理对偷窃一个国家的领土,比偷窃一个妇人的皮包,多少看做更为光荣,更为对得起良心,辩论起来也更为振振有词。古时庄子就写过: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这个真理的后一半,提供了一个问题,虽然无数智慧卓越的经济学名家,国际法理学家,在渊博的论文里,非常慎重认真在事前事后时常研究,查考,论断,争辩,解释,辩护,诡辩,讨论,其中的真理仍然逃过了他们的观察,就犹如在灵魂学家所举行的降灵会上一样,有人说看见了那个鬼,有人说没有看见。但是,也许木兰是对了。日本人没有享福的特性,这是不会变的。>爱国是一种情怀、一种思想、一种情绪,那种因为爱国因为反抗而执着的精神,将世世代代延续下去,永垂不朽。写于2011.1.3

精彩短评 (总计22条)

  •     人物形象丰富。 值得再读。
  •     貌似是唯一一本我完完整整看下来的那么长的小说么~~~内容倒是不怎么有印象了。、、
  •     做女人当如姚木兰
  •     大家作品,只是和印象中电视剧的不一样!
  •     翻译成中文不好看了
  •     读得最废寝忘食。
  •     不是想象中那么细腻。有些语言现在看起来很别扭。不像想象中那样喜欢木兰。
  •     一、可能是翻译的原因,有些太过通俗易懂。二、可能是物质世界的丰盈,才能使人生价值观变得更豁达。三、既然叫木兰,那么必然有女中豪杰的气质,但是又有女人的特质,从每个角度来说都让天下女人羡慕。四、即使如女神的存在那般,还是有点点瑕疵,譬如没有与真正爱的人在一起,不过就整体而言这也是最好的结局。
  •     意外之喜。
  •     现代版红楼梦,木兰是我心中最完美的中国女性。
  •     大环境写得不错。人物塑造得还行。娓娓道出是林语堂先生的人生观与道家思想的结合。 微借红楼之梦,在那段“乱世”现实中,塑造作者心目中的“佳人”! p.s.革命的部分总是看得人热血沸腾!在我论文压力下的这无聊生活中。——080802
  •     看的时候总会与红楼梦比照,后来就无趣了
  •     我喜欢里面的莫愁 我觉得莫愁是现实的 是理性的 她有才情 藏而不露 不像木兰光华四射!
  •     木兰是真正的大家闺秀。
  •     很感人
  •     第一本:太普通 第二本:还可以 第三本:直陈历史太多
  •     看过上和中了。
  •     初中生,读这样的书,嘿嘿
  •     很久之前读的一部作品,如今对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只记得一个很坚强的女性姚木兰和她那位有点老庄的爹! ---adou
  •     小说比电视剧要好。。
  •     看了许多人的评价,我发现自己看得跟大家可能稍有差池;我心里数次的想起红楼梦有类似的桥段;对我影响最大的,居然是我因此认同妻妾制度
  •     毛毛借给我看的,觉得太喜欢木兰的性格了 于是买了林语堂的多本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