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拉力星

出版社:繆思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0/07/02
ISBN:9789866665578
作者:史坦尼斯勞.萊姆 Stanislaw Lem
页数:336页

作者简介

人類探索宇宙的疆界,卻無法面對自己理性的極限……
世紀科幻經典,唯一直接譯自波蘭原文的中文版終於問世
「史坦尼斯勞.萊姆能從核心處嘲弄我們的生活,他能把科技論文、民間故事、寓言、神話傳說等都烹調在一起,並用幽默而力透紙背的荒誕語言和荒誕情節,返照我們的世界。」──吳岩(科幻作家、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
「如果你認為西方科幻就是英語科幻,一定是你尚未讀過萊姆的作品!」──葉李華(交通大學科幻研究中心主任)
「可能你並不知道自己想望什麼,卻在索拉力星上可以找到。每個人應該都有自己的索拉力星。」──劉瑞華(清華大學教授)
人類不斷往外太空搜尋知識的邊疆,搜索到一顆奇特的行星:索拉力星。這顆繞著兩個太陽運行的行星,沒有孕育出擬似地球的生命形態,卻被一片類似原生質構成的海洋整個裹住。在人類遙遠的凝望之下,索拉力海洋不可思議的面貌與特質逐漸顯現出來。奇怪的是,它展現的種種現象、形態、行為與反應,卻無法以一致的科學理論去解釋,總是會出現矛盾不容。這使得地球上投入「索拉力學」的所有學者彼此爭論不休,有關索拉力星的理論推陳出新,但始終無法解決所有疑問。
當人類終於踏上索拉力星,卻因為探索小組發生意外事故,研究成員失蹤,這股索拉力星熱漸漸退燒,甚至成了人們不願提起的醜聞。
索拉力海洋的真相,一直到太空心理學家凱文踏上了索拉力太空站,才露出一絲端倪;但這一線科學知識的曙光,卻是以一位科學家的自殺與三名太空人的理性瀕臨崩潰作為代價換來的。凱文進駐太空站的第二天,身邊出現一位不速之客,是他朝思暮想的女友──但他的女友早在十年前自殺身亡。這是幽靈,是他的幻覺,還是真有其人?除了這位不速之客,太空站上彷彿還有許多詭異現象,這些究竟跟索拉力海洋有什麼關連?自殺的吉布里安、老是打啞謎的斯諾特、與人隔絕的薩托琉斯,又各自藏著什麼祕密?被過去陰影糾纏不休的人類科學家,能不能面對龐大的未知?能不能面對自己理性的邊疆?
自始至終,索拉力海洋一直蒙著一層無法以「理」破解的紗。科學家拚命想以理性思惟解讀這個新生命形態,扯後腿的卻竟然是自己內心深處、理性之光同樣無法照到的黑暗。而,海洋仍然靜靜地,以自己的擬態方式,映照著前來探索的人類的內心。
「非理性」的海洋和人類對這種海洋的「理性」探索,構成了萊姆科幻小說的極端反諷性。──吳岩
如果不先了解我們的內在世界,我們能夠真正了解外在宇宙嗎?──劉瑞華

内容概要

史坦尼斯勞.萊姆(Stanislaw Lem),一九二一年出生於波蘭,讀醫學卻喜歡文藝,同時涉獵哲學、科學方法學和控制論,創作類型包括詩和小說,並以《索拉力星》奠下大師地位。已有八十多本作品,並有超過四十種語言的海外譯本,影響遍及全球,可以說是最受全世界歡迎的非英語系科幻小說家。《紐約時報》書評稱讚史坦尼斯勞.萊姆集博學者、敘事大師、名家於一身,是「太空時代的波赫士」。他的小說作品向來延續個人才智的廣度與深度,展現如迷宮般令人迷惑的各種情感與態度;想像力強大且純澈,筆下創造的世界無不豐饒且具體,引人入勝。
萊姆於二○○六年病逝於波蘭,享年八十五歲。


 索拉力星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记得考完大学、拿到成绩单的那天晚上,我很早就上床睡觉,但在床上辗转反侧很久就是无法入睡。考试成绩不错,困扰我的是别的事。当时的自己,就像一个紧咬牙关拼命往前的马拉松跑者,一路上不断地自我提醒:继续往前跑,不要抬头看终点有多远,不要低头想输赢又如何,更不要用心去体会自己有多疲惫,因为只要开始看、开始想、开始体会,很可能会失去继续向前的勇气。也因此,当终于抵达路途的终点,有喜悦,却也有着更多的茫然与失落,向前看不到目的,向后看不到意义,一股强烈的恐慌与焦虑让我窒息。挣扎很久后,我终于拿起电话,打给一个同学。我和这同学同班两年,但从未有过深交,打电话给她,只是因为莫名觉得她能理解。或许是感受到我声音里强烈的不自在,尽管时间挺晚了,在最初那言不及义的一个小时里,她始终没有显露出不耐烦或想挂电话的意思,更没有开口问我为什么突然打这通电话。最后,幼稚的“猜猜我是谁”游戏和长时间的废话实在让我太尴尬了,这才终于得以鼓起勇气,吞吞吐吐又磕磕巴巴地说出那个同样让人觉得唐突与尴尬的问题:生命有何意义?生活里的一切努力与坚持究竟是为了什么?我当然明白,考上好大学是为了将来有份好工作,有份好工作是为了有个好生活,有个好生活是为了不至于陷入贫困与无奈、能少点悲伤和痛苦。如果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少点悲伤和痛苦,那么越早结束生命越早脱离痛苦。如果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多点幸福和快乐,那么就该及时行乐,而不是苦苦挣扎。但无论如何,快乐与痛苦始终会交替而来,坚持如此,放弃亦如此,何时死去都不可惜。而所谓的好大学、好工作和好生活,通向的终究是庸庸碌碌的人生,对于浩瀚人世来说,这样的人生,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对于个人来说,拥有与失去这等平庸人生同样无所谓。如果我不复存在,家人朋友肯定倍感伤心,但这伤心总会随时间过去,他们终究会继续他们那重复不已的生活回圈。既然一切都是无谓、注定归于徒劳,从今往后,又何须且行且珍惜?对于我的问题,电话那头并没有传来丝毫讶异或迟疑,这同学就像拿到考试题目一样,立即严肃地展开分析和探讨。我们两人从物种演化、哲学、天文、物理一直聊到基督教与佛教,从晚上说到隔天早上。没有答案,当然没有答案。但我们确定了一些信念,那就是从物种的层面来说,生存的目的在于整体物种的延续,但这只是优胜劣汰所造成的结果,而不是生命源起的原因。生命的源起很可能纯粹出于偶然,因此也就没有原因与意义可言。然而所谓的偶然却又有着可疑之处,就像抛掷一枚铜板,出现正面是偶然,但抛掷一万枚铜板,出现一半正面、一半反面却是必然。只停留在个别铜板的层面上,出现正面是偶然,但深入分子与力学的层面,那枚铜板出现正面或反面却是必然,而那一万枚铜板里,谁会是正面、谁会是反面也是必然。因此,在个人层面上寻找生命源起的原因和生命的意义,看到的可能是偶然与无谓,但改变尺度后,也许、但也只是也许,会有不同的答案。几千年来,人们都没有办法回答这问题,在我们的有生之年里,大概也不会得出答案。但我们仍旧要好好地努力生活,万一、万一、万一,答案就在不远的前方,错过了该有多么的可惜!■《索拉力星》《索拉力星》是波兰作家史坦尼斯劳-莱姆出版于1961年的科幻小说,在1971年和2002年分别被俄国导演安德列-塔可夫司基和美国导演史蒂芬-索德柏改编拍摄成电影。有人说莱姆在过世前被认为极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可能,但最终因为科幻小说这一体裁形式而未能实现。由于在莱姆的作品中,《索拉力星》是我接触的唯一一部,因此对于这样的说法,无法给出任何评价。但单就《索拉力星》这部小说而言,却是我读过的最好的科幻小说之一,写作手法和思想深度上,平实且深邃,充满科学性、文学性与哲学性。《索拉力星》虽然是一部科幻小说,然而写作的风格更趋近于一部文学作品,故事简单却思想深刻。小说讲述三个地球科学家在索拉力星上接触到外星生命的故事,这样的题材在太空科幻作品里绝不少见,但不同于其他科幻小说家的创作方式,作者莱姆并未从这个创作原点向外延伸出一个令人惊诧、目眩的外星文明,或是就地发想出一场狂暴或欢快的文明碰撞。相反地,莱姆将外星文明和文明碰撞这些常见的科幻元素都挂上问号,引导读者沉心思考,我们预想中的外星生命是什么模样?我们为什么渴望与外星生命接触?我们希望从外星生命那里得到什么?在多数人的想像中,外星生命的外表或美或丑,或是同人类一样用双脚行走、或是像动物、昆虫般用多足爬行、甚至如鸟儿般能够飞翔;外星生命要不比人类文明因此爱好和平、比人类落后因此生性凶残、要不就是与人类相似因此心怀猜忌。此外,外星生命与人类接触时若不友善、就必然残暴。凡此种种想像的基础都是外星生命在本质上与人类、或是其他地球生命有可以相比拟的地方,相似或相反,非此即彼。也因此,从这些外星生命和它们所形成的文明上头,我们或许能得到可以为我所用的东西,或是看到人类的过去或未来,并由此推论出宇宙生命的起源和意义。换言之,人类拿着巨型望远镜和扩音器对着浩瀚宇宙,寻找的终究是人类自己的身影,叩问的始终是“自身存在的目的”。只是,外星生命的手中是否有问题的答案?索拉力星是一颗同时绕着两个恒星公转的行星。按理说,双恒星的结构会让索拉力星的公转轨道极不稳定,时而酷寒、时而酷热,这样的气候正常来说也无法孕育出生命。然而,索拉力星被观察到的轨道绕行却是不应该有的稳定,这点引起了地球天文学家的好奇与注意,毕竟天文物理学的反复计算都显示稳定轨道不可能也不合理。于是地球科学家登上了索拉力星,在上头建立了基地,历经数十年的研究投入与太空探查,产生了数量庞大的索拉力学者和研究著作。索拉力星比地球稍大一点,绝大多数的面积都被一片海洋覆盖住,无论是这片海洋里头,还是这片海洋之外,都没有任何的生物。然而这片索拉力海本身却可能具有生命,可能是索拉力星上的唯一居民。索拉力海是种胶状物,始终处于“动作”状态,或是从海中突然隆起如同森林般的结构,或是突然出现火山喷发似的爆发。这些动作有时持续数周,有时转瞬即逝。科学家们仔细观察并分类这些动作,但种类实在太多、太难以分析和理解。唯一确定的是,索拉力星之所以会有稳定的公转轨道,全是因为索拉力海能够改变时空尺度,进而改变引力状态。索拉力星没有像地球生命那样,在数亿年的时光中不断适应环境变化,最终开启了智慧生命的演化历程;而是立刻就主宰了自己所生存的环境。几十年的研究投入并没有让地球上的科学家对索拉力星的了解增进多少,索拉力热潮逐渐退去,基地继续保留在那里,也始终有三、四个太空科学家继续在上头做研究,但人们已经不怎么关注和期待。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太空科学家凯文来到索拉力星基地,由此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奇怪遭遇。这遭遇要说奇怪,从科幻小说的角度来说,其实也不算太奇怪——索拉力海送来了访客。索拉力海经过几十年的静静观察,终于派访客来与地球科学家接触,然而它派来的访客的身份却非常超乎想像。基地上的每个科学家都有一个访客来访,凯文的访客是十年前便已经过世的女友。美国著名太空科学家卡尔-撒根在1985年出版的科幻小说《接触未来》里,也做过类似的设定,外星生命借用女主角父亲的形象来进行接触,这在异星文明接触的开端来说,无疑是个利多于弊的方式。然而索拉力星上发生的事情却复杂许多。凯文的访客不仅拥有凯文女友的外貌、拥有凯文女友的记忆,还深信自己就是那位早已经过世的女友,只是完全不知道自己为何以及如何来到索拉力星上。对于女友突然以十年前的样貌出现在自己眼前,科学家的凯文不禁怀疑自己是身在梦境中或是出现幻觉,他试图透复杂的测试来验证自己是否置身于现实中,但最终却颓然地发现任何测试都无法将现实与幻想区分开来,他只能“选择”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都是真实的,而不只是存在于自己的意识当中。如果发生的事情是真的,那么索拉力海为什么会送来这样的访客?它试图传递什么样的讯息或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经过观察和与其他科学家沟通,凯文很快就发现,他的访客并非女友的复制品,而是他脑海里所储存的有关女友的资讯的现实映射。不仅如此,用以构建女友的记忆来自凯文意识的最深处,是那些被压抑多年、不愿被他人、甚至不愿被自己感知到的念头。试想一个极端的情况,如果一个人在年轻时有过恋童情结,只是一些念头,不曾付诸行动,之后也逐渐淡忘。然而有一天,这个只存在幻想中的恋童对象突然活生生地出现在自己眼前,行为表现一如往日幻想那样,确实让人难以面对和自处。基地上的三位地球科学家如今面对的就是类似的景况。除了以人们潜意识里的隐晦念头为构建蓝图外,访客还具有其他几个显著的特征。首先是有极强的复原力,再严重的伤口都能很快回复。其次是源源不绝,不管是杀死或将之送到太空,很快就会有个相同的访客再次来访。新来的访客除了不记得被杀害这件事情以外,都与第一次来访时一样,记忆和行为上没有丝毫改变。再有就是,构成访客身体的材料,表面上与人类一样,都是蛋白质分子、氨基酸、乃至原子。然而在原子之下,却是起码小一万倍、人类科技设备无法看到的更小的粒子。从构造上来说,访客的第一层结构与人类相同,但第二层结构却比人类更加复杂精细。人类只能看透访客的表层,但对其内核却一无所知。凡此种种,究竟说明什么呢?显然,索拉力海具有高深的智慧与强大的能力,能够进入人类大脑进行心理切片,还能以人类不认识、不了解的微小粒子构造出人类。索拉力海没有消灭这些科学家的意图,索拉力海要消灭人类易如反掌,但它不仅没有伤害科学家,它所派来的访客对科学家除了抱有深切的依恋之情外,也没有任何直接的恶意。索拉力海也不太可能是透过访客的来访对人类进行某种实验,访客每次重新来访,都犹如初次,全然是不加改进的简单重复,这不符合一般实验的精神与模式。除此之外,访客既不是一种馈赠、也不是一种惩罚,对人类科学家来说,它们激发的是的感受极其复杂,混合着喜悦与痛苦,甜蜜与羞辱。这些分析指出索拉力海做了些什么,但这些既神奇又复杂、让人崇拜又让人厌恶的种种却彼此矛盾,完全无从推测索拉力海的所作所为有何目的与意义。对此,人类科学家们尝试以具有强大伤害力的设备攻击索拉力海,也尝试以人类思考时的脑电波沟通索拉力海,但不管怎么做就是得不到任何反应和回馈。在索拉力海面前,人类无知、无助、且无能为力。仔细想想,索拉力海并不是人类,也许根本没有人类概念里的动机问题。或者索拉力海有动机,但在缺乏共同知识与经验的情况下,根本就不存在可以沟通交流的事物或可能性。又或者索拉力海与人类之间有沟通交流的可能性,但人类对自己的了解如此有限,每个人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都背负着自己无法面对的一面,站在外星生物前、置身在外星环境中,就像拿着一只满布漏洞的勺子舀水,自己对勺子上的漏洞浑然不觉,却只是不断讶异于无法掬起涓滴细流。■生命的起源与生命的意义索拉力海的所作所为看来很熟悉,行事风格很像那位大家都认识的老朋友,神?上帝?造物主?这样的相似性其实让人很绝望,想像有这么一天,人类科技进步神速,终于达到可以与造物主面对面的境界,然而站在造物主面前,我们根本认不得他,没有任何可以与之沟通的方法,在百般尝试后,只能甩甩头,喟叹道,这真是一片怪异的海洋,然后带着些许遗憾、些许轻蔑便转身离去。又或许,我们认出了造物主,回溯了人类生命的源起,却发现人类生命创造于造物主的婴儿时代,宇宙万物不过是他手中的玩具,物换星移与由之而来的悲欢离合、无常反复,不过是他无意义动作的结果。在外星球上遭遇到一个类似索拉力海的外星生命并非不可能,但这可能性却很少出现在我们的想像中。透过《索拉力星》这部作品,作者莱姆让人们用非常不同的视角来看待接触外星生命这件事:我们对自身的存在充满疑问,却渴望着确定外星生命的存在;我们和同类之间有着各种沟通的难题,却渴望着与外星生命展开沟通。无论外星生命的手中是否有我们想要的东西或问题的答案,在充分了解自己之前,寻找外星生命这件事情带给我们的问题将会比答案多得多。宇宙起源于150亿年前的一场大爆炸,究竟是什么力量或是谁推动了这场大爆炸?纵然世界只是在膨胀与瘫缩之间重复,不断进行着循环性宇宙膨胀演化,仍该有开启这循环的瞬间和力量。佛教认为宇宙是“过去无始、未来无终”,但也说“佛纳须弥于芥子,于芥子中现大千世界”。虽然说,人们在确定自己所处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还是闪现于某个意识里的一道浮光掠影之前,便带着这个关于自身的大问哉去汲汲追寻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意义,不免透着些痴愚癫狂的傻气,但堂吉科德之所以是堂吉科德,正是因为他是无可救药的傻瓜。相较于高中毕业那时,我对这世界拥有了更多的知识,但却也离“生命的意义”更加遥远。然而,人类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得以胜出是有原因的,既因为人类有更高的智慧,也因为人类有更顽强的生命力。智慧让我们看出来生命有意义的可能性不到亿万分之一,但经历优胜劣汰淬炼的生命力,却让我们能够以非理性为凭借,从虚无与荒谬中硬生生地抓出希望和勇气。于是我仍旧会笑著说,有希望就好。而且,既然没有人知道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那么也就什么都可以是生命的意义。于是我突然间就在一阵风、一抹笑里,看见了生命的意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因惹-卡尔特斯在《非关命运》里说道,“重点是,我人在这里,什么观点我都可以同意,只要可以继续活下去。”真的,人就是这样。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0509-0513
  •     「非理性」的海洋和人类对这种海洋的「理性」探索,构成了小说极端的反讽性。<——不造大陆版有没有台版的导读,不过读完这本觉得这句话真是十分到位。
  •     科幻小说通常也是哲学书。
  •     4.5 真想一头撞到海里去,此書絕對是我的科幻系小說第一名
  •     人如果非得和自己的记忆谈恋爱也许不是什么坏事,人不总是会对过去的记忆念念不忘吗?
  •     索拉力海無疑就是失戀者的福音,雖然你可能沒辦法決定索拉力海為你製造出來的「訪客」是你的前女友還是國小二年級時把你帶去他家還請你喝味道特別腥的芭樂汁的怪叔叔。
  •     其实也没读,看了电影,心理学家最后选择融入罗拉力星的海洋,和心目中的爱人生活在一起,令人唏嘘。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