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心理学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6-6
ISBN:9787542622969
作者:(英)霭理士
页数:382页

作者简介

80年代末《性心理学》出版的时候,几乎每一间大学宿舍都会有一本。然而这本书又绝不是那种仅仅领一时之风骚的畅销书。在西方学术史上,本书一直享有盛名。而译者潘光旦先生以专家而翻译这部著作,在长达十万字的注释当中,潘先生旁征博引中国古代性心理的事例,译笔之生动,征引之详尽,都足以成为“信达雅”的翻译典范。

书籍目录

  译序  原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性的生物学  第一节 性的物质基础  第二节 性冲动的性质  第三节 所谓发欲带  第四节 求爱的生物学   第五节 有选择的求偶与性选择的因素  第六节 性择与触觉  第七节 性择与嗅觉  第八节 性择与听觉  第九节 性择与视觉  第三章 青年期的性冲动  第一节 性冲动的初期呈现  第二节 自动恋  第三节 性爱的白日梦  第四节 性爱的睡梦  第五节 手淫  第六节 影恋  第七节 性的教育  第四章 性的歧变与性爱的象征  第一节 性的歧变  第二节 儿童时期的性歧变  第三节 溲溺恋及遗矢恋  第四节 物恋  第五节 兽毛皮革恋与动物恋  第六节 窃恋  第七节 裸恋  第八节 虐恋(施虐恋与受虐恋)  第九节 性的衰老  第十节 社会对于性歧变的态度  第五章 同性恋   第一节 性的逆转  第二节 性逆转的诊断  第三节 性美的戾换现象  第四节 治疗的问题  第六章 婚姻  第一节 引论(绝欲的问题)  第二节 婚姻的可取性  第三节 婚姻美满的问题  第四节 一夫一妻的标准  第五节 生育的控制  第六节 不生育的问题  第七节 阳痿与阴冷(性能不足与性感过敏)  第八节 贞节  第九节 经绝  第七章 恋爱的艺术  第一节 性冲动与恋爱的关系  第二节 何以恋爱是一种艺术  第八章 结论  第一节 性冲动的动力性质  第二节 升华  附录   一 性的教育  二 性的道德  三 中国文献中同性恋举例  四 霭理士传略  参考书目  重刊潘光旦译注霭理士《性心理学》书后  后记

编辑推荐

  《性心理学(新)》是简括的,它更容易达到医学界的读者与学生的手里。这本书原是为了他们写的。不过,人人有性别,也人人有性的问题,这本书的对象当然也并不限于医学一界。有一部分的基本的事实,是谁都应当熟悉的。我在这本书里所能做的,不过是供给一些线索,好教有志于深造与应付前途更复杂的问题的读者,知所问津,至于这些问题的本身,本书旨在入门,当然是无法充分加以考虑的。

内容概要

Havelock Ellis(1859-1939),英国人,与弗洛伊德齐名的世界性科学领域里最早,最著名的先驱,人称“最文明的英国人”。
主要著作有《性心理学研究录》(七部)《性的道德》《性的教育》《性心理学》。

图书封面


 性心理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关于这本书的类似于读后感的一篇文章,我迟迟找不到动笔的机缘。一半是因为书的深刻实在教我难以以读后感的形式和高度去重新把握,一半则是因为你我共知的原因。尽管如今的社会日渐开放,但关于“性”的题目,多数人还是狃于成见,囿于道学家的教条,以为是可耻的东西,以为是不可言说的秘密。我当然不指望在这里扭转或改善这些顽固的态度,我若是图扭转或改善,必要戳了某些人的心,动了文化的根。因此我在阅读的时候,每每便只有拍案叫绝的份,我看着生命中那些被我忽略的细节一一被解释、被赋予重要意义,我看见我以前被雾铺盖的日子恍然清晰,即便浑身充满了记录与抒发的欲望,也立马被想象中读者愤怒的目光浇个透心凉。我深知做这一番研究,作者霭理士和译者潘光旦先生,及各个时代各个研究门派和各个领域的人士,在社会和宗教文化的阻力下,在学术起步的困难中,都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我也因此对那些有名无名的英雄们和开拓者们致以尊敬和感激。然而我今天,却尽我最大的努力回避或隐晦那些会使你神经敏感的话题或方面,也因此请求你在阅读下面的文字之前将一切成见暂且放下。“凡是上帝自己创造而不引以为耻的东西,我们不应当引以为耻而不说。”“性是一个通体的现象,我们说一个人浑身是性,也不为过;一个人的性的气质是融贯他全部体气的一部分,分不开的。”——摘自绪论全书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来介绍性的生物学,将性联合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和生理学等进行阐述。这一章的精彩演绎让我第一次认识到,这本书虽名为《性心理学》,却没有狭隘到放下心理学之外的一切学术不谈。此后,霭理士在谈到性的张与驰、收与放时,也没有袭用一般精神分析者和精神病理学家的观点,认为性的抑制会伤害身体和精神,引发神经和精神上的病态,而是强调抑制现象在一切生物界里的合理存在,以及对人类社会稳定、民族发展的重大意义。对于女性的性特点,本书提出了更为科学的真知灼见,因此给了女性更大的理解、关怀和宽容。在“婚姻”一章里,关于“冰一般女子”是否存在的讨论,最终以为最极端的例子——卢梭《忏悔录》中华伦夫人——的正名而收尾。(卢梭因此再一次受到攻击,关于卢梭在本书中的命运,见后文)本书中提到了大量的名字,除了大部分的性学研究者,还有一个名字引起我注意,就是卢梭。是时,关于卢梭,我的全部认识仅仅是《忏悔录》(Les Confessions)一书,当然后来又知道了《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遐思》和《论科学与艺术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从其著作方面来看,这样一个博学而有见地的天才,在本书中的形象,并不如他在其它领域中所领受的那般光彩,甚至可以说是变态的。我当然不会因为这样的侧面而对卢梭本人产生任何的偏见,相反,我一直认为一切天才和伟人在神经和精神上总有一点异于常人或甚于常人的神经上的或精神上的或两者兼有的不健全甚至病态。至于卢梭,被性心理学家逮住不放,放在案板上来解剖并很有发现①—⑤,完全得益于他那本自传《忏悔录》,而卢梭,早在创作这部深刻影响后世的伟大的作品的时候,就以做了这样的打算:“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也许永远不会再有的一幅完全依照本来面目和全部事实描绘出来的人像。不管你是谁,只要我的命运或我的信任使你成为这本书的裁判人,那么我将为了我的苦难,仗着你的恻隐之心,并以全人类的名义恳求你,不要抹煞这部有用的独特的著作,它可以作为关于人的研究——这门学问无疑尚有待于创建——的第一份参考材料;也不要为了照顾我身后的名声,埋没这部关于我的未被敌人歪曲的性格的唯一可靠记载。”我想,那些手持剖刀的心理学家们,在感谢卢梭为他们提供的这份宝贵材料的同时,更会为他这种坦荡荡的心怀和魄力心怀尊重和敬意;同时,这些从事于人的研究的科学家们,更是以一种特殊的形式达成了卢梭书中的心愿。在儿童的性心理和行为特点方面,霭理士指出儿童的性欲是比较散漫不集中的,而且并未上升到意识中来,儿童的许多行为,自己浑然不知,完全出于天真烂漫,但在成人看来是有伤风化的,因此这类行为很容易受到长辈的怒斥和阻止,殊不知这些行为并不是儿童有意为之,怒斥和阻止虽然在表面上起到了行为中断的作用,却在儿童心理埋下了好奇与探索的种子,还有以性为耻的阴影。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成人用适用于自己的那套见识和理论来看待儿童的一切行为是粗暴的、谬误的,要知表面上看似一样的行为,在儿童于在成人所依据的生理根源和心理根源是有所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在性教育、性开导和性指导的问题上,霭理士同样有独到的见解。“在目前文化的演程里,我们的教育家完全侧重在理智一方面,而教育家所认为的教育方法,也无非是一些开发智力的方法。不过性的冲动,尽管到现在还是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是不容易进到智力开发的范围以内的。因此,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教育制度里就根本没有性的位置;性既然是一个不合理的现象,又何以挤得进去呢?我们的教育制度和古代及原始民族的启蒙制度可以说是完全两样,启蒙制度里很有些值得称赞的东西,……这些古代的启蒙制度是完整的,是以囫囵的人格作对象的,……不过近代的教育反而不足以语此,它的对象不是生命的全部,而是生命的一部,特别是赚钱吃饭的那一部。”“要知道,理智在生活上的地位虽极端重要,终究是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它在个体的心理生活里,是没有活力的,是没有什么前进的锐气的,要有的话,总得靠性的广义的力量的协作。”全书的珠玑之言和智慧的亮点有太多,而我给予儿童教育问题特别的关注,一方面是因为我之前也曾给予这样的注意并有过类似的探讨。一方面是因为性学的研究的地位本冷清卑微,攀上教育这样富亲戚,或许可以引起更多的关注——其实教育业为贵族已久,近年又有暴发的趋势,未必会理会性学这位拿不上台面的亲友,因此性教育的事业一直低迷而幼稚,在我国,除了藉由计划生育传播的那些片面而肤浅的性知识,儿童和青少年接触这一类良好的知识和教育基本不可能。到了恋爱与婚姻的这个庞大而复杂的题目,下面我将要引用更多的书中的语句。恋爱与婚姻,上与儿童和青少年的性教育因果深重,下于社会与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关于恋爱,柏拉图如是说:恋爱是一棵天上生长的树。关于婚姻,弗洛伊德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大多数婚姻的结局是精神上的失望和生理上的剥夺。”无论从悲观还是积极的眼光来评价这句话,我们不能不首先承认,这句话是对的,是真实的,是客观的。那么,爱情是如何从一棵天上的树蜕变成人间的许多烦恼的呢?作为宇宙中存在的一种,人类也凭借阴阳两极来维持着自身的繁衍和协调稳定。男女两性,作为一件事物的两元极端,既有相互吸引、相互补充的自然动力,也因为性别属性的相反而派生许多其它的不同,因此两性的融洽和协调本就有许多困难,加之人类文明的发展,社会的日趋复杂,人性的变异,恋爱与婚姻的道路上更是险象环生、荆棘密布。在大多数民族和文明中,女性一直处于一个较弱势的地位,而近代的女权主义者,更是有矫枉过正的迹象。 然而,男女平等(sexual equality)一词本并不具备足够的实际意义,相比之下,有人提出的两性价值均衡(sexual equivalence)则更加科学,更加符合人性与社会发展,因此也更具有实现的可能。打通了这一点,我们也许就更加明白,我们所要求的社会的进步,并不是要求男女两性完全地抹平,淡化甚至消除性别差异,恰恰相反,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这种差异并寻求更好的路径去顺从并利用这种差异,来完善我们的世界。要知两元牵制远比一元独顶更要能使我们的社会稳定和进步,“阳性刚而主动,阴性柔而被动”,阴阳两极的并存、协调,是自然界万物颠扑不灭的定理。恋爱与婚姻的核心元素就是爱情,而爱情这个题目拿到这里来说实在是显得略大了一些。不仅我说不清楚,怕是从来没有人能够说清楚。书中引用了莎士比亚的一句话:恋爱说起话来,自有它的善知识,而善知识说起话来,总充满着更亲密的爱。这句话不仅说明恋爱中爱情的核心地位,也指出了恋爱需要艺术,而这种艺术,揉进了并能够表达爱情双方对彼此的感情。霭理士如此定义:所谓恋爱的艺术,就是“用双手来和性的事物接触的艺术,而这双手同时并不忘记它们对于生命的一切细腻的目的也一样有追求与范制的工巧能力”。在探索并运用恋爱的艺术的同时,我们就不能不考虑爱情之所以成为一种感情的综合,其包含有什么样的内容。Herbert Spencer在《心理学原理》(Principles of Psychology)一书中将爱情中九大因素总结如是:1.生理冲动2.美的感觉3.亲爱4.钦佩与尊敬5.喜爱受人称许6.自尊7.所有权8.人我间隔阂消除取得扩大的行动的自由9.各种情绪作用的高涨与兴奋。在这个已经高度简化、概括化的论述中,我们也不难以想象恋爱的艺术的丰满和进步,是一项大的课题,需要许多不同方面的综合努力,而爱情,也不仅仅是一个“肉体与精神”所能含糊过去的。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是,面对爱情,许多人采取的是比较片面的态度:要么看得太重,以为爱情就是一切,过分仰仗之;要么看得太轻,所以轻浮敷衍之;要么因种种见识与经历或恶之、或惧之、或讥讽咒骂之⑥。也就是这些态度的存在,使人和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缺乏从容和信任,这种混乱,不仅体现在恋爱与婚姻当中,也体现在一切人际活动中,更体现在人的内心冲突之中,有时同一个人在不同时会生成不同的态度,甚至在同一时刻内心也在不同态度的激烈冲突中挣扎。这些现象的出现,有很大一部分要归咎于人性本身的特质,但我们同时不能忽略,还有一部分要归咎到社会的日趋复杂、信息的爆炸、时代变化的迅速这三者与人的心理能力的储备的发展缓慢之间的冲突,而这又回到了我们对儿童以及青少年的性教育的问题上。我很喜欢霭理士在书中关于恋爱意义的扩大化、深化的那一部分论述,忍不住要原封不动地摆在这里:恋爱原是一可以提高生命价值的很华贵的东西,但若恋爱的授受只限于两人之间,那范围就不免过于狭小,在有志的人,在想提高生活水准的人,就觉得它不配做生活中的中心理想了,这话罗素也曾说过,我以为是很对的。于两人之外,恋爱一定要有更远大的目的,要照顾到两人以外的世界,要想象到数十年生命以后的未来,要超脱到现实以外的理想的境界,也许这理想永无完全实现的一日,但我们笃信,爱的力量加一分这理想的现实化也就近一分。一定要把恋爱和这一类无穷极的远大的目的联系起来,它才可以充分表现它最可能的最大的庄严与最深的意义。最后,以前人对爱的概括结束这篇文章:Boyce Gibson:生命中无所不包与无往而不能改造的一股味大的力量,也是一切生命的最终极的德操。Anonymous:恋爱是最峻极的德操,德操就是爱。基督教徒:爱是生命的最高准则。①……(出于各种考虑,前面部分内容隐去)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例便是卢梭的经验了:卢梭幼年曾经受过保姆的鞭挞,这一度的责罚与责罚形式在他敏锐的神经组织上是有一番不可磨灭的影响的,详见他的《忏悔录》——见霭理士《性心理学》(以下略)第三章第一节。②成年期过度的自动恋活动,对于智力特别高超的男女,尽管不发生什么严重的体格上的损伤,在心理方面总不免鼓励几分变态的发展……养成种种似是而非的“可得而论,难得而行”的高调的生活理想——见第三章第五节卢梭便是极好的一例。卢梭对于一己手淫经验的追叙,见《忏悔录》第一章第三卷。卢梭对婚姻与恋爱很有新颖的理论,著有专书叫做《新爱罗衣斯》,而其所娶者为一低能之女子叫做蒂瑞施;其对于子女教育也很有高明的见解,著有专叫做《爱弥儿》,……而其所生子女多人则自己不能教养,先后送入孤儿院:真可以说是“可得而论,难得而行”!——潘光旦对上原文的译注③卢梭是一个神经过敏和极容易引起兴奋状态的男子;他的一般的情绪是一触即发的,而他的性冲动也反映着这种高度的神经易感。要是对象是一个娼妓,或他能感觉到热恋的女子,他是不能完成交接的行为的。但是他和蒂瑞施相处既久,既维持着一个宁静的伴侣生活,他似乎是并不痿缩,并且,要是他在《忏悔录》里所自信与自述的种种确乎是事实的话,他还生了许多的儿女咧。——见第六章第七节④……要提出一个真正的“冰一般的女子”(femme de glace)……的时候,他(根据原文,指阿特雷)却只能在故纸堆中搜寻出一个,而这个例子是在他自己出世以前已经作古了一百多年、并且除了文学的记载外更无丝毫医学记录以资对证的一个,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华伦夫人(Madame de Warens)。并且他所依据的只是卢梭在《忏悔录》里的一段笔墨,而我们知道,卢梭只不过是一个善于设词的文学家,其记述未必可靠,同时以情人的地位来观察,卢梭的才具也颇有问题……——见第六章第七节⑤在博客里,忘了.⑥Ibsen:“今日天壤间没有一个字比恋爱这个字更要充满着虚伪与欺诈。”
  •     作为已经结婚并且是学医出生的人,读这本书基本没什么意思。不过上个世纪初就有这么全面的性心理学,真是叫人惊叹,惊叹100年过去了,我们的性知识居然基本上都是向日本邻居的小电影学的。这本书起码应该作为大学选修课教材。
  •     三年前买的,断断续续的翻过,直到两个月前才开始下定决心这次一定要从头开始看完它。有人说翻译得很好,非常中国化,很有内涵和深度,我花了两个月时间看完,第一次觉得中文原来也这么难以理解。Anyway,书里的许多观点和调查研究即便放到现在来说都是很前沿的,难读懂但值得一读,尤其是对于即将或已经步入一段亲密关系的人们。从性的发端到性的止绝,教你了解有关性的一切知识,积欲与解欲的过程及重要性,欲与恋爱的直接或间接关系,男子与女子间性感受的差别以及各种畸形恋的性表达,与性有关的精神疾病等等等等。性不是部分人心里认为的多么肮脏可耻,亦不是某些居心不良的人吹嘘的多么神圣崇高,它不过是生命过程中最普通最普遍的一种需要,早有人说“食色性也”,这里的“性”指的是人的天性。性本身不会对身体或心理带来坏的影响,而我们对性的认识、看法,及社会文化对性的解读则是我们一切负担、焦虑、不安的来源。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观念落后了,谨慎参考~
  •     废话真心太多啊。不过比较通俗,没那么多专业名词。
  •     潘老先生的这个译本展示了什么叫信达雅。译注让这本书厚了一倍。三联的新版去掉了他老人家的照片和一些附录,很不应该。
  •     在图书城边上二手原版书店淘的5块钱
  •     很嚴謹的普及讀本,註釋信息量也大,翻譯也好,雅馴的範本。
  •     记不清了,貌似囊括了所有情结,每种都提了一句,十年前看的,有天微博刷到说这版译本最佳,嗯,有天生辨识译本的能力,当然也认识潘光旦
  •     是好书,科学普及。只不过,若非专门研究或真正好想了解,读起来真心辛苦。翻译很棒。
  •     导读教材,有点浅。
  •     流行了这么多年确实有理由。
  •     没看注释 原书写的还是相当中肯的 没过分偏袒生理学派或精神分析派 佛洛依德有点躺中啊 几乎每个论题都被拿来说事
  •     我很早以前當性啓蒙來讀
  •     因为潘光旦的注释加一颗星!
  •     较之商务版,少附录《性的教育》《性的道德》两篇。保留封面潘光旦题签。
  •     「中国文献中同性恋举例」是彩蛋么。。腐刑听起来文气多了!还有福落依特。。
  •     虽然已经很多年前的理论,但是放到现在来看依然值得一读,而且潘光旦翻译的颇有趣味.有时禁不住莞尔一笑. 注释都结合中国古代现代,更加有意思.
  •     注释才是精华中的精华
  •     长知识 破成见
  •     读了一点
  •     没什么收获....
  •     细致 大胆
  •     很多观点如今已成为常识,如果所有的译本都是这个质量我一定不再害怕外国话唠们
  •     译得很好,看着舒服!
  •     看《生育制度》的时候看费孝通引了好多“霭理士说”好有趣,就想看这本。其实看的是北京出版社的简化版,两下翻完。这么多年之后来看已经是很无聊了,也可能是简化的原因。
  •     挺好玩的
  •     是本老书了,很多观念现在已经得到普及。良好的性观念、性教育对人的成长影响深远。
  •     译笔生动,征引详尽;注释和正文交相辉映,褶褶生辉!
  •     引经据典,颇为有趣
  •     伟大的作者,杰出的译者。潘光旦先生的治学和他的恬淡严谨之风(书中对西人的种种性倒错做的中文详注)使这本书成为不朽,反过来说也是Ellis的福气。
  •     恋爱是一种可以提高生命价值的东西。如果恋爱的授受只限于两人之间,那未免过于狭小,有志之人就觉得它不配做生活的中心理想,这话罗素(Russell)也曾说过。也即是说,于两人之外,恋爱是要有更远大的目的,是要照顾两人以外的世界的,是要想象到数十年生命以后的未来和人们的理想幸福的
  •     思路不清,论点不明,废话太多,乏味至极。完全是“翻”完的。非常不推荐读。
  •     这是我的性启蒙书,从6年纪跟到初中毕业
  •     挺基本的,以前看荣格大体都了解(病理)
  •     感觉是本科普,还是本挺不错的科普
  •     潘光旦的翻译真好!一丝生硬感都没有,注文也超精彩,好书!
  •     想想百年以前英国霭理士的观念,还走在现在大多数人的前面。是一本正三观的普及读物。潘光旦译的也非常雅,还整理了一个附录,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提到搅基的摘录,先贤真厉害。
  •     学了好多新词;译注有时比原著更精彩。
  •     满分
  •     书还可以,粗略读上去会感觉有一些枯燥啦,理论偏多。
  •     没印象了
  •     科学。
  •     very good writing and interpretation
  •     极有意思,心理学书籍翻译得极其有味,难得。潘老功莫大焉。
  •     注释很有意思~
  •     高中买的一看太学术仍箱底了要等20年才能坐下来看看,没新梗但考虑到写作年代和翻译年代只能说,人类真的不是那么爱读书也不是那么爱科学,人类从来更喜欢听爱听的选择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     高二的时候捧着字典一般厚的书在啃
  •     其实也借鉴了很多Freud的理论,或许是心理学发展过快,这本书感觉有小小地过时,不过从与生理学的融合还是让人觉得有可读之处。
  •     这是一本多么好的了解俺们人类同胞行为和自己的书啊!潘光旦译文多好啊!应该十八、九岁男孩们动物凶猛就开始读,女孩子们也别客气。把道德扔一边,好好读一读。这么正规、理性、健康的渠道了解性,不去读。看个毛岛国动作电影啊!如果有10个星,我给10个星!
  •     对性了解更多了,没有特别“吸引”人的内容,书也有点厚,看完需要耐心,不过内容还是挺好懂的,不是很专业化。
  •     在一个最近的雌性都距离你五十公里以外的地方重读此书最好不过
  •     没学过心理学觉得有些晦涩。不过其实这本书对我们的帮助比看起来要大……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