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堡的礼物

出版日期:2016-1
ISBN:9787020110746
作者:[美] 索尔·贝娄
页数:560页

作者简介

诺奖得主索尔·贝娄经典代表作
1976年获普利策奖

普利策奖得主、法国荣誉军团骑士、中年作家查里·西特林在走过了一段人生成败道路之后,才开始回忆起他的亡友洪堡·弗莱谢尔。他对潦倒而死的前辈诗人兼导师和挚友的洪堡一直心怀歉疚,洪堡曾教他认识艺术的力量,要他忠于自己的创造性精神。得到洪堡提携而功成名就的西特林在洪堡贫病交加时却并未伸出援手。最终同样落得物质和精神双重破产的他,却借助洪堡留给他的剧本提纲摆脱了物质危机。这时,他忽然悟到人生的真谛。于是,他用一部分钱重新安葬了可怜的洪堡,其余的则希望能有助于自己“新的生活”。
《洪堡的礼物》是索尔·贝娄的第六部小说,出版于1975年,也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1976年获普利策奖。小说暴露了物质世界对精神文明的摧残,真实地再现了当代美国社会光怪陆离的生活画面。
《洪堡的礼物》无疑是贝娄在情绪最高涨的时期完成的欣快、混乱的喜剧小说中最为疯癫的一本。
——菲利普·罗斯


这是一部天才的作品,是一位天才才能写出来的作品,精彩绝伦、灿烂辉煌。如果有文学,这就是文学。
——约翰·契弗

书籍目录

重读索尔·贝娄/ 菲利普·罗斯
洪堡的礼物
索尔·贝娄年表

内容概要

索尔·贝娄(Saul Bellow,1915-2005),美国作家。生于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拉辛,在蒙特利尔度过童年。1924年,举家迁至美国芝加哥。1933年,贝娄考入芝加哥大学。两年后,转入西北大学,于1937年毕业,并获得社会学和人类学学士学位。同年,赴威斯康星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之后长期在大学执教。
出版于1953年的《奥吉·马奇历险记》使贝娄一举成名,奠定了他的文学地位。其后,他陆续出版《雨王亨德森》(1959)、《赫索格》(1964)、《赛姆勒先生的行星》(1970)、《洪堡的礼物)(1975)、《系主任的十二月》(1982)等。这些作品袒露了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苦闷,从侧面反映了美国当代“丰裕社会”的精神危机。此外,贝娄还出版过诸多中短篇小说集、剧本,以及游记。
在其创作生涯中,贝娄集学者与作家于一身,他在创作上继承了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某些传统,并采用了现代主义的一些观念和手法,极富创造性地塑造一些充满矛盾和欲望的反英雄。他曾三次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一次普利策奖;1968年,法国政府授予他“文学艺术骑士勋章”;1976年,由于其作品“融合了对人的理解和对当代文化的精妙分析”,贝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洪堡的礼物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未成的精神方舟——读索尔·贝娄《洪堡的礼物》◎ 东渔当我们读完了《洪堡的礼物》,是不是都会扪心自问,到底什么才是洪堡的礼物?洪堡的剧本就算是留给后人的礼物吗?他的前女友凯瑟琳需要它获得财富,而他生前的挚友西特林却是于心不安,对所得财富的惭愧感,以及更大的精神困惑,使他重新去面对洪堡的精神遗馈。最后西特林安葬了洪堡,算是给他一个交代吗?或者是给自己一个交代呢?精神诉求的不断呈现,追溯和展望,透着一种隐隐的决绝,洪堡的礼物由此变得沉重,潜伏在后来人的心间。西特林一直都在呐喊——我常常自言自语地唠叨:“醒一醒吧,醒一醒吧。”同时许许多多的人也在喊:“醒来,醒来!”仿佛我有几十双眼睛,却硬是闭着它们不用。“你有眼却看不见”,这是千真万确的——作为一个普利策将得主、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即便他荣耀等身,学识渊博,逢人亦是侃侃而谈,却是恰恰暴露了他对社会、对精神深处不可知的忧虑,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牵绊令他无所适从,这些外现只是在释放一种证明自我的快感。巨大的困惑使他不断反省,“醒一醒吧!醒一醒吧!”作为半自传倾向明显的一部小说,读者总要有此疑问:一切精神诉求是不是映照了贝娄自我的忧虑。如先前几部小说那样,《洪堡的礼物》的关注点仍然是美国知识分子群体,然而贝娄不去写群体命运,仍然围绕个体的生存之道叙述。西特林与洪堡的关系由紧密到疏离,使他耿怀于心,又多次被坎特拜尔纠缠,后者还砸坏了他的奔驰车,他们之间的过节带着荒诞喜剧的色彩,让人引俊不禁又匪夷所思。个体的情感不畅通,人物被婚姻困扰,被金钱诱使,其中穿插了物质主义背景下大都市芝加哥的爱恨交加,混乱的现状牵绊着肉体和灵魂,促成了个人迫切的需求,精神困顿中想要寻求一艘拯救自我的“方舟”。有趣的是,索尔贝娄通篇都在引用一些名人名言之类的东西,名人轶事也在他嘲笑范围之内,以此放大人物的孤傲性情,同时显摆自己的学识渊博。人物对话充满了睿智思辨,时而对女人意淫,牢骚满腹,夹杂着玩笑和逗趣,索尔贝娄在这本书里玩起了喜剧天分。一本书里他引用了多少个文艺家的名字,引用了多少部莎士比亚的著作,还有时不时带出来的莎士比亚戏剧台词(就像他塑造的人物一直都活在戏剧里),如果去梳理索尔贝娄在此书里所列的文艺家,必然是数不胜数,简直就是文艺百科。他用非正式的嘲弄对待那些文豪们,同时也在自嘲,这是索尔贝娄善用的手段,在他另几部小说里也能体会到。索尔贝娄将自己的意志建立在西特林这个人物的身上,他赋予后者知识分子的狡颉,色情的狂放,哲学家的天才。其中西特林为萨克斯特记录的笔记(p219—p223)即是睿智敏锐的论辩,谈到了权利和厌烦的相互支配。如果任其拓展大论,说不定会有媲美加缪《西西弗神话》那样成功的哲学单本出现。实际上,西特林笔记论述的“厌烦”跟加缪的“荒谬”基本就是等类素材,所谓他构思的“现代世界之莫大厌烦”的研究文章。索尔贝娄因对知识分子有着独到的见解,付诸人物高深的思想境界,他善于在人物之间敏锐的关系中,把思辨串联起来,使得抽象的论调变成具象,这也属于他写作的重要特点。正是从阐述思想这个角度进入,《洪堡的礼物》完全属于哲学论述的体系。比如洪堡的死,黛米的死,都令西特林内心牵动,对死亡的敬意油然而生。很多细节之处都在表明西特林面对死亡审视着自我:1.啊,死亡将是多么令人厌烦啊!躺在墓穴里,躺在一个地方,那是多么可怕呀!2.死后不久,没有生机的肉体腐朽了,又变成形形色色的无机物。这时,灵魂却获得了新生。3.有朝一日这件物体便会停止运动;随着肉体的腐朽,灵魂也会自行离去。4.当灵魂已经飞出去进入宇宙,而且在回顾人间苦难的全部情景时,这些抱怨像什么呢?5.至于肌肉组织不过是一种精神的沉淀物,宇宙的标志就在其中。无论生与死,这个宇宙的标志都在我们心中。西特林在跟自己的思想不断对峙中,完善新的论理,如果将这些看似杂乱的思想系统性地汇聚起来,必然会体会到人物整体的思想。其中多次提到并论述人智学的研究,精灵、意识、灵魂和现实之间的关系,在生活中如何代入和分离。西特林的敏感是贝娄的阐述动力,他在庭审的间隙坐在休息室里,看到一朵玫瑰花就会想到很多事情;转念又想到孩提时看到灯柱,打开思考感知的世界。西特林时刻都在精神游离,怀有游走在别处的一种心态。他常常陷入沉思,开始长篇大论自我的精神困惑,这一切表明西特林一直在追寻精神出口。西特林与哥哥尤利克的观念碰撞,其实就是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的抵抗,看似无法消解。“我”见哥哥是为了重温童年,而对方只关心更好的生意。整部小说都在阐述形而下的生活与形而上的思想之间的对立和碰撞,物质和精神的冲击在亲情中的体现尤为明显。当情人莱娜达的儿子跟过来,一切都不是想象中的美好,排山倒海的世俗干掉了西特林,使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洪堡的遗产看似拯救了他,他也为友安葬,结尾对一朵花的描述,似乎昭示着新的希望。洪堡的礼物即是洪堡的精神传承,他要撮合西特林和凯瑟琳,继续按照他的计划走下去,完成未完的一切。扼死在襁褓里的刊物《方舟》,正是寓意拯救自我(甚至拯救众生)的“挪亚方舟”,空有一种担当重任的豪情,然而总是不了了之。索尔贝娄在《洪堡的礼物》中叙述琐碎又不失专注,将形而上的思考建立在世俗生活之上,思想和情感唇齿相依,不失为哲学的一种阐释方式。索尔贝娄最大的胜利是将思想深情投入,随着小说传遍世界,传承并弘扬属于他的独特美感。这才是他想要的,也是他送给我们读者的一份大礼。
  •     “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掉泪”,这一句此地的民谚,用在彼邦著名作家索尔•贝娄著名小说《洪堡的礼物》中的主角查理•西特林身上,严丝合缝得仿若是为他量身定制的。南墙或者棺材,就是被作者用作书名的那个人——洪堡。小说起始时,曾经的学术明星洪堡•弗莱谢尔已经日薄西山,正以残阳之躯恳求因着他的帮衬才得到普利策等诸多奖项的合作者、本书的主角查理•西特林伸出援助之手。正春风得意的西特林,早已忘记了自己的来处,作品《冯•特伦克》 在百老汇的大获成功,让荷包饱满的西特林沉迷于纸醉金迷、声色犬马的生活中——虽然到现在才拜读索尔•贝娄最著名的作品《洪堡的礼物》,但是,早已耳闻《洪堡的礼物》是决定索尔•贝娄世界文学地位的巨作,让我展读之前对这本小说有着各种想象,但绝对没有想到,它居然是一本洪堡过去的学术伙伴查里•西特林的一截生活实录,竟然不是以洪堡为主角读完《洪堡的礼物》,九久读书人携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这一套索尔•贝娄作品集,7部中我已经读完5本,从《更多的人死于心碎》的难以进入,到《赛姆勒先生的行星》的有趣、《拉维尔斯坦》的伤感、《抓住时机》的一气呵成,再到对《赫索格》作为经典的信服,又到《洪堡的礼物》的杂沓,我不想否认,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这一头衔,让我一本紧接一本地拜读着,如要实话实说,索尔•贝娄的小说不好读,这种不顾情节一味用主角的喋喋不休来完成故事的写法,对读者而言,真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就算是豆瓣这一以文艺范著称的社交网站,也有不少冲着索尔•贝娄的名气而去阅读索尔•贝娄的读者,被索尔•贝娄的罗里吧嗦折断了阅读兴趣。特别是读完《洪堡的礼物》以后,我觉得已经将索尔•贝娄的重要作品读完了,却更加不明就里:何以索尔•贝娄在美国文坛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何以索尔•贝娄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比如被我读成查理•西特林片段人生实录的《洪堡的礼物》,到底好在哪里?一个有学术头衔有世俗名声的知识分子,怎么还要以豪车标榜自己的身份?这辆豪车犹如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随着西特林输了小赌翻脸招致豪车被砸后,组合成西特林生活的一张张骨牌次第倒塌:财务危机、才华耗散、亲人哂笑、女友星散……直到意外地收到洪堡的礼物有了翻盘的资本,即便是这一笔,也是撕了西特林的面具让他斯文扫地的写法。都说索尔•贝娄笔下的人物,多少有他自己的影子,得对自己有多失望,才能塑造出带有强烈作者个人色彩的查理•西特林?如果查理•西特林只是索尔•贝娄的投影,《洪堡的礼物》怎么会在出版之际就因其轩然大波?我能想得到的解释就是,1975年的美国,知识分子以豪车为标签、以破碎的婚姻为时髦、以女友不断为能力,荒废学术忘记知识分子本分的人,查理•西特林不是个案。前有洪堡后有不断的后来者,这才让《洪堡的礼物》有了特别的价值。只是,此地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掀起过的索尔•贝娄之热,又以《赫索格》和《洪堡的礼物》为热中之热,有作者在创作自己的小说时竟然将《赫索格》的人物和情节镶嵌进去,这种热爱源自何处?而我,直到今天,才明白《洪堡的礼物》高标在何处,因为,1975年索尔•贝娄以感同身后的美国为背景创作的一部小说,正好应景2010年代的中国。由此领悟,就算使出了吃奶的力气读完《洪堡的礼物》,也是非常值得的,不是吗?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很棒的一本书,一部美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史诗。索尔·贝娄,这位美国犹太人思想的代表,芝加哥城市文学的标杆,感谢他的作品能够让我对于美国文化的了解更深一个层次。不过,看他的书,会让我产生一种对于婚姻生活的恐惧感,奥吉马奇历险记如此,赫索格如此,这本书也如此……
  •     大概是习惯了贝娄式的喋喋不休。。
  •     精神上的刺激
  •     相对约翰·厄普代克的兔子第二个,还是喜欢索尔·贝娄,洪堡的礼物更像一个喜剧,也更优雅吧如果非要说的话
  •     好
  •     #2016021#
  •     洪堡被主流抛弃并毁灭 查理被主流抛弃而被洪堡拯救。大段大段的自我表白 有的地方觉得很有意思 有的地方觉得不休到懈怠 大概精神世界这个东西还是太主观 不过贝娄真是有意思。以及译者很棒。
  •     新出炉的版本,今天买来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