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精华版)》书评

出版日期:2014-3
ISBN:9787511719880
作者:[美] 阿黛尔•法伯,[美] 伊莱恩•玛兹丽施

浓缩的精华

前段时间有豆瓣网友给我发豆邮,希望我能给他推荐几本育儿书。而我想到的第一本,便是阿黛尔 法伯和伊莱恩 玛兹丽施的《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如果你有很多的时间,那我认为对育儿书的阅读当然是多多益善。但是如果家长可以用于阅读的时间非常有限,甚至于一生只能读一本育儿书的话,那么这一本显然是唯一而最佳的选择。即使如此,还是会有很多父母因为忙碌,没有勇气打开那本338页的书。所幸青豆书坊考虑到了这部分家长的需求,出了只有100多页、5万字的精华版。道理还是那些道理,但是与原版相比更为简洁易懂,脉络也更为清晰。我尤其喜欢精华版赠送的双语MP3光盘,可以在开车的时候当成背景音乐听,不知不觉就把书的内容又重温了一遍,而且翻译、配音都很专业,感情也非常到位,阿黛尔和伊莱恩以对话的形式娓娓讲述了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可能犯下的种种错误以及产生的不同效果。即使是完全没有时间看书的家长,也依然可以从这样的对话中汲取对自己有用的营养,从而反思自己在育儿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下是这本书30周年再版时写过的评论,我想我写不出比这更好的了。开启人类沟通大门的伟大著作距离我第一次阅读《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至今,已经过去四年了,在这四年的时间里,这本书给我的生活所带来的巨大改变,我想是很难用语言来形容的。如今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我第一次使用书中所述的种种技巧与孩子交流时,那种仿佛握着一把通向孩子心中大门的万能钥匙一样神奇而异样的感受。长久以来,每当我与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那种横亘在我们之间的强烈的敌对和抵触情绪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理解与融洽,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我利用书中所述技巧,对他的感受表示肯定,并且尽可能地使用描述性语言去陈述他的行为而非用评价性语言批判或伤害他。正如法伯在她的另一本经典之作《解放父母 解放孩子》中曾经说过的那样:“当我们承认孩子的感觉时,就给了他健康成长的机会和力量。父母只有假设孩子已经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种人,然后像那样对待孩子,才能让他进步。”记得曾有位朋友对我说:“我真的很害怕小孩子,我觉得他们就象小恶魔一样可怕。”而在我看来,孩子是天使还是恶魔,完全取决于父母对待他们的方式。如果你把他们当成纯洁的天使,他们就会变成真正的天使,如春风细雨般润泽你的生命;反之,若是你将其视为十恶不赦的恶魔,那么总有一天,他们会成长为不折不扣的恶魔,完完全全地摧毁你的生活。经过四年的理解与实践,时值《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三十周年纪念之际,再次捧读此书,依然感触良多。合上书后,仿佛头脑中某处原本被紧紧封闭的空间突然敞开,一丝明亮温和的光线透进来,令一切豁然开朗。事实上,每次读完法伯的书后都会产生同样的感觉,我发现自己正渐渐爱上这两位用一生的时间去关注儿童教育,并且拯救了无数孩子与家庭的伟大女士。与其它育儿书籍不同的是,法伯和玛兹丽施的书中总是透着一种深切的洞悉和关怀,她们能够将深奥晦涩的心理学知识,自然而然地融入孩子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并且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幽默生动的漫画表达出来,让每位家长在阅读时既惊奇于语言的巨大魔力,又能轻松地理解隐藏在这种崭新的表达方式背后的微妙不同。正是由于这一点微妙的不同,让我们能够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感受到自己在与孩子交流时所采用的不同措辞所传递给孩子的不同信息,并且从过去错误的育儿方式中得到警醒:当我们面对孩子以及他们所犯下的错误时,我们需要的不是指责、怒斥或惩罚,而是接纳、理解与信任。书中从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代替惩罚的方法、鼓励孩子自立、学会赞赏孩子和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六个方面,细致地讲述了与孩子相处过程中的种种技巧。与常规育儿书不同的是,这本书中的内容完全摒弃了老生常谈式的枯燥道理,而是将两位作者温和而坚定的育儿智慧融入大量真实生动的育儿实例中,并凝聚成令人耳目一新的育儿理念和极具实施性的有效技巧,其中有很多技巧开启了一种全新的亲子沟通视角,完全颠覆了传统的育儿理念。曾经我们以为,在面对孩子的任性行为或无理要求时,只有努力地去纠正及引导他,为他培养正确的是非观及人生观才是正确的方式。在我们看来,孩子就象一棵脆弱的小树苗,需要家长的扶持和帮助才能长成参天的大树。而在阅读这本书之后,我才明白,尽管自己之前的做法从观点上而言并无错误,但就方式来说却过于简单粗暴。父母与孩子的相处是我们人生中最伟大也最有趣的一门艺术,当我们在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时,如果仅仅去否定他们的做法,并强行向他们灌输正确的行为方式,孩子会因为受挫而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这种抵触情绪会在家长和孩子之间筑起一道不可突破的高墙,令彼此间的对话缺乏安全感,从而大大削弱教育的成效。曾经我们以为,在面对孩子的挫折与无助时,只要安慰他不要放在心上,并且鼓励他勇敢地克服困难就是对他最大的帮助。现在我才知道,孩子和我们一样,也有挫败失落的时刻,当他们因遭受挫折而内心沮丧时,他们渴望得到的是理解和尊重,是有人能够接纳他们内心的脆弱与不安,让他们释放出内心汹涌激烈的的情绪,他们需要宽容的微笑和温暖的拥抱,而非单薄的鼓励。曾经我们以为:当孩子在我们面前展开幼稚而不切实际的幻想时,及时地打断并制止他们可以让他们变得更加理性和成熟。现在才知道,孩子的幻想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如果现实过于苍白乏味,那么为什么不能偶尔给他们时间,去玩儿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游戏,让他们在有趣的游戏中忘记现实的不够美满,也忘记自己内心被压制的需要呢?曾经我们以为,体罚是制止孩子不良行为的最佳办法,我们抱持着“黄金棍下出好人”的传统旧式思想,用自认为正确的方式痛苦却无力地纠正着孩子身上屡教不改的恶习,那落在孩子身上一声声钝重刺耳的声响,是对我们人生最大的讽刺和对亲情的粗暴践踏。现在我们知道:惩罚孩子,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他们不仅无法从惩罚中吸取教训,反而会错误地认为,做错事情的后果不是道歉、改正、弥补或承担,而是接受一次足够严厉的惩罚。当他们一天天地长大,他们甚至会为了逃避惩罚而歪曲事实或推卸责任……在上述种种情景中,法伯为我们构筑出一种和平亲切的亲子氛围,这在以前可能是难以想象的,每当我们面对孩子的种种错误愤怒不已时,我们很难让自己平静下来,通过理解他们的立场,肯定他们的感受,表达自己的不满,实现一种更为有效的沟通。然而当我们真正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利用这些爱的技巧与孩子交谈时,会发现呈现在眼前的早已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可怕恶梦,而是一个海阔天空的美丽新世界。事实上,书中所述技巧都是具有共通性的,它所倡导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是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而非一味攻击他人,是用友好的态度共同商讨不同事件的解决方式,是培养富有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优良品质……也正因为如此,它并不仅仅适用于亲子沟通,也同样适用于与家人、朋友、同事及其它各种复杂情形下的人际交往。在过去四年中,我深切地感受到这种有效的沟通方式给我的生活所带来的一点一滴缓慢而坚定的改变。在我看来,《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实在是一部开启人类沟通大门的伟大著作。

了解不等于理解,说话不同于对话

的确是精华版,“浓缩的都是精华”嘛!O(∩_∩)O哈哈~CD还没来得急看,先看了书里的漫画,说是漫画,但是绘画风格更像是我们小时候教科书里的简笔插画人物。主要也就是前半本里的几组,整本书里其实没有多少的插画,还是以文字为主的书,偶尔的一张半张的,也算是缓缓眼睛吧。好吧,书里讲了什么呢,归结起来不过就5点。1.体谅孩子的感受,如果不能真心这么做,至少学会从表面上理解赞同孩子的说法,记得顺着孩子说;2.心情平和的寻求孩子的合作,不是靠所谓的羞辱和恐吓让孩子服从,而是尊重孩子做人的尊严,不去损伤侮辱他的人格;3.变事后惩罚为事前预防,与其关注如何惩罚错了的孩子,不如关注如何让他下一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需要牢记的是大人有时候也会犯明知故犯的错;4.学会正确的赞美方式,无条件的溢美只会让孩子感觉虚伪,有针对性的称赞才会触动孩子,真的注意了孩子身上总会有可以夸奖的地方;5.控制自己的情绪,你对面站着的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敌人,你没有权利肆意将自己的愤怒发泄在孩子身上。感觉书里只在反复讲这一个套路,总结起来流程基本就是:父母发现问题—找孩子坐下谈话(交流)—耐心的倾听孩子说的话(沟通)—顺着孩子的话(表现出理解)—再委婉的说出自己当时的感受(说出意见)—提出对孩子的要求(要尽可能的简明)—邀请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而不是不教而诛)—让孩子先写出他想出来的避免下次再出这个问题的方法(让孩子感到责任感)—和孩子一起审核你们写出来的方法的实用性(讨论)—不要只删掉孩子提出来内容也牺牲几条自己的意见(尽力做到孩子眼中的公平)—达成彼此都能接受的协议(握手)。貌似作者写的是六步,艾玛,我数数这是多少了,1、2、……10、11、12…正好翻倍。话说,为什么我们要和孩子沟通?这可真是个好问题呀,就像是孩子问,为什么他们要对父母孝顺一样。天啊,别再提什么毫无所求的爱了,无论什么时候,这种感情最常见的地方只会是在故事里。基本上人的付出就是为了求回报的。也就是说,父母爱子女,费心费力的付出了,就是希望自己的子女用同等的回报;反之,子女爱父母,通过自己的行动希望取悦父母,也都是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给予回应的。平白无故的付出,但只付出不见回报的,人们通常称呼那些被接受的一方,为——“白眼狼”。事实上,为了不做人们口中的白眼狼,过去的这些年里我一直忍受着家庭的重荷。总感觉自己就像是绷得太紧,快失去弹性的橡皮筋一样,发自内心的乏力。说实话,看了这本书,感觉很惊讶。我才发现,原来这种专门针对小孩的沟通技巧,不只是适合那个假期寄住在我家的小侄女身上,更加适合的是我那早已过了更年期的母亲!这真的是个意外之喜-_-|||话说了,每次和她说话感觉都很糟糕。就像是面对着几岁大的幼童,对方完全没有理性可言,只能顺着他哄着她说话。动辄不知到触到她哪里的痛脚了,即刻开作(作妖)。如果我对面的真的是个小孩子还好说,可问题不是。那种强烈的腻烦的感觉令人作呕,所以你看,克制自己真的是件挺不容易的事儿吧。我还不像是书里的那些妈妈爸爸,孩子多少会服从,而我家里的这位,一门心思的就认为该服从的是我。你可以想见,遇到这种完全无法通过语言来沟通,还没办法把她揍一顿的人,相处起来的感觉有多么的糟糕。也或许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吧,原来这本书里的内容不只是适合小孩子,青少年能用,就算是成年很久的大人身上也好用。当然,人们身上大了才发现的问题,很可能小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隐患,只是小的时候,家长和孩子没有很好的沟通,而忽视了罢了。更糟的是,很可能等到问题爆了出来,已经是严重了,甚至为时已晚。PS.【】内或摘自原书,或来自网上,非原创。

中国父母育儿必备书

有了孩子之后,陆陆续续看了很多育儿书,大部分育儿书都是作者的呕心沥血之作,在自己所熟悉的领域,结合养孩子的经验,从不同侧面给予家长或具体或者高屋建瓴的指导,对于新手爸妈来讲都是宝贵的经验。但是育儿书籍市场逐渐升温,读者眼花缭乱,可怎么选择育儿书,那就要多看评价,多看妈妈的推荐,我个人最为推荐的一本书就是这本《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可以说这本书开启了我育儿的一个“新天地”,开始不断反思在我们中国家长身上存在的各类问题,然后开始察觉孩子一些行为的背后原因。中国的育儿书籍市场远没有达到一定的“精确度”,可以就某个比较精细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程度,而这一点在《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做到了。中国人喜欢模糊概念,我本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凡事不怎么追求细节,不会思考和反思,只要大概齐是那么回事就行,反映在育儿书籍上大多也是如此,不会因为某个问题进行科学论证,而是想当然以为是这样那样,基本上流于理论上的阐释比较多,最后感觉往往是空对空,没有科学的说服力。《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虽然是一本育儿书籍,却极其严谨科学,就是单对某个问题的阐释,也采用了数学上的归纳、总结、列表、图示等各类方法,力图从科学的角度对看似比较宏观难以把握的说话问题加以详细的分析,教会父母如何一步步的采用正确的说话和倾听方式,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鼓励孩子与家长合作,代替惩罚的方法,鼓励孩子自立,恰当地赞赏孩子,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等,这些方面都是与孩子的生活密切相关,但对绝大多数父母来说都是琐碎的融入到生活各个方面,有时候不知道从何入手操作的问题,作者条分缕析之后总结归纳为说话和倾听的问题,并从上面几个方面逐一解决父母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困惑,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真正是“对症下药”。说话和倾听,对很多中国父母来说,可能一直以来都不觉得是个问题,但真正分析起来却问题多多,我读过此书之后会特意观察周围的父母和老人带孩子的事情,真正是问题太多,中国父母习惯于大吼大叫,训斥孩子,现在虽然很多父母推崇赏识教育却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所以《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我一直推荐给身边的朋友。

爱、智慧、幽默,一个都不能少

如果从全书的定位上来讲,《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精华版)的书名,应该叫“操作版”,或者“实操手册”更为合适。相较于《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的原版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实用练习手册。全书的结构分了两个大的板块,分别是“原则和技巧”、“问题与答案”,我将它概括为“方法”和“解惑”。前者是普适性的办法,后者是个别化的解决。这就是全书的总体样貌。相比原版而言,这本书就是一本亲子沟通的“短平快”。没有枝枝蔓蔓,直奔问题解决。事实上,依我的理解而言,父母与孩子的沟通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在言语当中进行的。因此,怎么说就显得至关重要。当然, 身教是更为重要的教育。不过,我们今天探讨的是关于沟通的问题。除掉表情、动作以外,语言的比例就是百分百了。因此,说成为了头等大事。我们每天生活在言语当中,但是,要做到真正正面的、有效的说,是非常难以达到的。所谓正面,意味着话语的指向不是冷漠、不是嘲讽、不是对立、不是拒绝、更不是打击,“每天早晨,我都发誓今天会不一样。今天我会是一个热心、耐心、充满爱心的父母。但每天早上,我又都变成一个可怕的、歇斯底里的疯子。”相信这是很多父母的切身感受,这本书提供了五种基本的解决方案——关于感受、关于寻求合作、代替惩罚、关于赞赏、 关于愤怒、我认为,“关于感受”这一点,是整本书也就是作者阿黛尔•法伯(Adele Faber)和伊莱恩•玛兹丽施(Elaine Mazlish)全部的立论基础。好的沟通源自于对感受的接纳。正如心理学中所积极倡导的“无条件积极关注”,无条件接纳孩子的一切表现与感受。只有当孩子真正感受到了这样的容纳,才具有了良好沟通的开端。至于后面的几个问题,也是身为父母最常接触和最头疼的问题,寻求合作往往遇到的是——你越说,我越不干!左耳朵出进右耳朵出。书中提供了六种办法,我认为,“用一个词表达”和“提供一个选择”是非常有效的办法。说的越少,话语的提纯度就越高。唠唠叨叨的妈妈之所以被所有的孩子反感,就是因为语言泛滥。而提供选择,最终指向的就是问题的解决。二选一也罢、多选一也罢,总而言之都要选。最逗乐的也是最有智慧的解决方法当属“关于愤怒”这一节。作者一针见血:“家庭教育是个高压力的工作。”那么,要“如何适当地表达我们无法遏制的愤怒,来释放自己,同时又不伤害孩子”呢,吉诺特博士的答案真是太妙了——“所以!快跑!快去逃命!”对精华版的重温,唤起了之前的记忆。从中给予我再一次的深刻的感受是,所谓教育,真是一门趋于大道无形的艺术:爱、智慧、幽默,一个都不能少。最后来个画蛇添足,精华版不一定要做成精装版。此建议。

很喜欢非常有启发,附CD哦

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这套《如何XX,孩子才会XX,怎么XX,孩子才XX》系列非常好,很喜欢。这本精华版择取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中的精华部分,保留了漫画和一些可以实际操作的部分,句句精华,句句关键,相当实用。此外,精华版还附有中英文双语CD光盘,中文部分由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专业主持人配音,英文由本书作者亲自担纲,非常难得,父母们可以利用车上、路上、做家务的时间即可学习体会。很方便。建议有时间的父母们,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整一系列都看看,非常有启发。附上曾经为普及版写过评: 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这套《如何XX,孩子才会XX,怎么XX,孩子才XX》系列非常好,很喜欢。许多内容不仅适用于育儿,更适合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记得在哪篇文字里看到说,如果与人沟通,都像对小孩子一样有耐心,何必担心沟通效果?这是要人有耐心,有耐性。而此书,给我最大的启发点倒不光是这,而是说话方式和不同的表达方式。文中举出了许多情境小漫画,对比分析两种表达对青春期孩子的影响,非常有启发。    意义道理之类的话就不多说了,直入本书。第一章,表达感受。  一,用“肯定想法和感受”代替“忘掉感受”。本质是转换思想,把“我如何解决问题”转换为“我如何让我的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即让对方说,让对方表达完整,而不是武断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强制”或“善意”地让对方接受。  二,用“一个词或者声音‘嗯嗯噢,我知道了’等回应感受”代替“忽略感受”。对心爱的孩子焦虑,总想让他按自己的正确方式来,于是事件争执的最后都变成了态度语气之争,早早偏了题。简要回答的方式给予孩子回应,但又不过分急切地给出自己的建议,有利于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这和第四条“修正不好行为的同时,接受感受”代替“放弃良好的判断”同理,有了同理心,反对来也有利于他们接受家长的建议,并找到应该集中精力做的事上----小猪摇摆夫人正是用这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治好了孩子的各种坏习惯。  三,“对现实中不能实现的事情用幻想的方式完成”代替“讲道理和逻辑上的解释”。意思是不给孩子提出的各种不可能直接泼凉水,口中留德,来点轻松和幽默。    四,表达确认。一,用“描述问题”代替“发号施令”。二,用“说出你的感受”代替“攻击”。三用“给出提示”代替“责备”,勿责备,不如给些方法的提示。四,用“提供选择”代替“威胁命令”。四,用“简单的词语表达”代替“长篇大论”。五,用“表达你的价值观和期望”代替“指出错误”。六,用“出其不意的方式”代替“生气谴责”。还是要幽默。七,用“文字”代替“唠叨”。    五,关于惩罚。代替惩罚的方式,可以这样自我训练:表达你的感受---表明你的期望---告诉孩子怎样弥补失误----提供选择----采取行动。  第五六七三章是具体与青春期孩子在一起如何更恰当地表达和相处的小技巧,总的原理还是上面四大章内容的综合应用。不详述,简单讲还是:描述描述、感受感受、期望期望,要正能量,不要评价、指责、谩骂、怪罪等负能量。    一句话讲,无论是对待敏感期的青春期孩子,还是其他人,尊重的态度和尊重的语言都至关重要。http://book.douban.com/review/6242189/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精华版)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