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搏》书评

出版日期:2015-1
ISBN:9787544742563
作者:[英] 朱利安·巴恩斯
页数:275页

英式日常生活的吉光片羽

关于对话写实文学影视作品里的对白一般都经过提纯和萃取:抛出问题会得到答案,上句有下句接,话语能体现对应说话人的身份性格等特质(比如焦大说扒灰,李奶妈骂小娼妇儿,而黛玉永远只会说我为的是我的心)但是!我们都知道日常对话完全不是这样。《脉搏》里有几篇读起来感觉很像文字版的“爱在”三部曲或者伍迪·艾伦。设定都是在一对英国夫妇(菲尔和乔安娜)家里,几个人坐在桌边清谈:奥巴马、撒切尔、郁金香狂热、性爱、男女。排污交易,橘子酱英式做法,睾丸切除,女人抽脂,爱是心癌,男女差异……话题跳来跳去,一场争论还没见分晓就被另一个八卦带跑,一句话说了半截转而客套性赞美主人的备餐。巴恩斯尝试纯对话场景写实,除了标题表明场景设定(《在菲尔和乔安娜家》),开头结尾大概交代环境点出几个参与者名字,对话过程中完全不把聊天内容和某个固定人物联系起来,除了对话中偶尔点出一个名字,让我们大概知道某某是外来移民,你完全不可能分辨谁是谁。没有情节,只有讨论,精英视角,偶有段子,话题有趣、无序、跳跃、毫无逻辑,如生活日常。关于同性恋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正好遇到美国宣布同性婚姻合法,Love Wins,对此,英国人又是如何看的呢?有趣的是,虽然妻子帕特曾被同性恋人珍妮特·温特森“拐跑”,巴恩斯却在《卡尔卡松》一篇里肯定男同的关系远比异性婚姻稳定,他的观点很有意思,“多年来,在很多国家,他们这种同性关系是非法的。在这样环境中确立的关系可能会更加深厚:我把自己的安全交付于你,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天都会一起度过。也许这里可做一番文学比较:在专制政体下写就的书籍往往比在自由宽容的社会中写的书籍更受珍视。这并不是说作家就该因此祈求压迫,或者非法恋人。”关于爱情这本书的扉页上写着:献给帕特。尽管帕特一度与人私奔,但巴恩斯依然爱她。这份爱存在于扉页献词,存在于《婚姻线》一篇,“他曾以为自己可以重温过去,可以向过去说再见。他曾以为可以减轻悲伤,或者,哪怕不能减轻,但至少可以回到他们曾经十分快乐的地方,让悲伤加快前行的步伐。但他却无法驾驭悲伤。是悲伤驾驭了他。在未来的岁月,他期盼这份悲伤也能够教会他许许多多其他的东西。这只是开了个头而已。”与书名同名的那篇压轴,读到最后才知道,原来脉搏的名字起源于小说里的老父亲迷恋上中医,告诉儿子说在中医原理中,人一共有六条脉,左右手腕各三条,连通诸如心、肝、肾,他反驳父亲:人只有一根脉搏,顾名思义,那叫心脉、血脉。无论这一篇是不是巴恩斯父母的真实故事,那种携手到老的爱真的很让人动容,尤其是,老先生对于嗅觉失灵唯一的担心是无法再闻到太太的味道。

温和戏谑地面对人生 巴恩斯与他的英格兰

 《101/2章世界史》 “庄严”背后的“凡俗”  朱利安·巴恩斯的小说是智性的,他撷取历史典故或名人生平,将其进行剖析、分解与转化,站在第三者的角度思索它们的构成。比如《福楼拜的鹦鹉》研究福楼拜的生平与创作,《亚瑟与乔治》虚构了一个柯南道尔和无名律师联手破案的故事。几部长篇里,他将叙述与评论杂糅,重新还原历史场景,想象人物心理活动,并加入自己的评论。这让小说的范畴变得广阔,不仅是故事,同时也展现出叙述者(作者化身)脱离情节、参与构造小说文本的经过,以及贴近叙述现场,阐发对历史可靠性的质疑与再思。  《10 1/2章世界史》是文本的游戏,巴恩斯从历史中选取几个片段,以此为基础想象与杂糅,既有对历史瞬间的细化,也有模仿历史文本的重新演绎,还有基于历史事件的自我发挥。第一章《偷渡客》讲述了挪亚方舟的故事,叙述者是方舟上的七只木蠹,通过它们的眼睛向读者展示出原来挪亚是个“心胸狭窄、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话”的酒鬼,上帝也不过是个暴君和自大的家伙。方舟储备动物是为了吃,到处都是无序混乱的,“方舟工期延误,工匠们得挨鞭打,许多受惊的动物聚集在他的宫殿旁边,谁也不知道雨什么时候开始下,上帝连个日子也不告诉他”。庄严的宗教故事的背后竟然是这样的构成,巴恩斯揭开了“庄严”背后的“凡俗”一面,也奠定了人类历史的基调。  在随后的故事里,无论是恐怖事件发生的游轮、船难的梅杜萨之筏、主教的宝座、演员乘的木筏、泰坦尼克号、方舟外形的教堂,都离不开这艘方舟的意象。方舟隐喻了人类获得拯救的渴望和人类无法逃离的命运,人类的灾难和救赎都将在这方舟上发生。历史在不断重演,历史的叙述也是不可靠的,但它总有值得肯定的东西,“历史有的是时间,时间和科学,不管我们怎么拼命涂改我们早期的思想,历史总有办法解读”。  那二分之一的历史《插曲》专门论述“爱”这个题目,因为“爱”就是我们的方舟,我想这是巴恩斯从历史叙事降落到我们自身处境时想表达的真正意图。“爱情是许诺之地,也是两个人借以逃脱洪水的方舟”,“即使爱情令我们失望,尽管爱情令我们失望,因为爱情令我们失望,爱情仍是我们的唯一希望……我们必须信奉它,否则我们就完了。我们可能得不到它,或者我们得到它而发现它使得我们不幸福;我们还是必须信奉它。否则我们就只好向世界历史缴械投降,向别的什么人的真相缴械投降”。  《英格兰,英格兰》 在“虚构”中拾“真实”  巴恩斯戏谑历史,嘲弄人生,同样不放过自己的国家。他在《英格兰,英格兰》里借助一个有野心的企业家杰克爵士实现他的狂想,那些标志性建筑、标志性名人、标志性符号,竟然可以在一座小岛上被复制和浓缩。结果这个旅游项目大获成功,甚至取代了英格兰本岛——“旧英格兰逐渐丧失了她的力量、领土、财富、影响和人口。旧英格兰会被拿来同葡萄牙或是土耳其的落后省份相提并论。旧英格兰割断了自己的喉咙,躺倒在阴影重重的煤气灯下,它现在的功能只是作为一个反面教材……不少政府高层都认为不宜向旧英格兰提供应急援助资金,应该让旧英格兰成为一个经济和道德上的反面教训:旧英格兰一无是处,继续其自由落体般的衰退,成为各国规训贪婪的典型案例……巴黎标准时间替代格林尼治子午时间;地图上的‘英吉利海峡’被更名为‘法国衣袖’”。  人们对符号的热爱胜过本质,只需满足他们的幻想,就可放弃对本质的追求,因为旅游业正是迎合游客想象的产业,是特意打造出的游客殖民地。其中不变的是什么?是对失去亲情的重新寻找,父亲带给了童年的玛莎关于英格兰的想象,她要在这虚构的英格兰中重拾真实记忆;是我们无法逃避的人性缺陷,并且这些缺陷总会将我们一次次导入混乱,无论是在新的还是老的英格兰岛上。和历史一样,我们的爱与缺陷也是反复发生,并不因场景的置换而消失。  《脉搏》 在“失去”中寻找“意义”  《脉搏》是巴恩斯最新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和之前借助一个大题目来写人生的小问题不同,巴恩斯的近作更直接贴近描写普通的人生,描写他们的无序和失去,以及寻找人生意义的努力与行动。巴恩斯并不坠入虚无绝望,这是他的通达与聪慧。《擅入》里审慎规划自己新恋情的徒步爱好者,《婚姻线》里学会面对自己悲伤的男人,“但他却无法驾驭悲伤,是悲伤驾驭了他。在未来的岁月,他期盼这份悲伤也能够教会他许许多多其他的东西。这只是开了个头而已”。《画师》里人生不完美但有艺术为伴的画家,《脉搏》里在重病中依旧相爱的老夫妻,“如果你喜欢干活,你就不会觉得那是工作。如果你喜爱婚姻,你就不会觉得那是工作”。巴恩斯对人性施以温和的嘲讽和戏谑,在十四篇小说里写出我们人生的不完美,但我们会找到让自己值得活着的东西,让自己坚持下去。  人生问题有许多种观察和认识的方式,巴恩斯教会我们的一种是:不要假定我们的历史是规整的、我们的国家是伟大的、我们的人生是理性的,相反,我们的历史是由一大堆混乱而琐碎的细节组成,我们的国家在外人(甚至我们自己)的意识里可能仅仅是一堆能够被轻易代替的符号,我们永远无法将我们自己、我们与他人、我们与这个世界完美地协调起来,人性的缺陷会让我们做出追悔莫及的行动,总是会将一切搞糟,也永远无法获得满足感。巴恩斯在《梦》里得出结论“一直要什么就有什么,跟一直要什么就没什么二者相差无几”,他在此又戏谑了一笔:我们的缺陷甚至会将心想事成变成一件无法承受的事情。我们一直以为历史可以变得更好,我们下次可以做得更好,不会再犯年轻时候同样的错误,不会再让自己后悔,但巴恩斯告诉我们,随着年岁的成长,我们只是变得更老而非变得更成熟。  巴恩斯用小说揭示出这些真相,但又让我们看到,虽然真相不可避免,并不代表它们令人绝望。历史的混乱可以上升成艺术(在《海难》一篇中),国家的幻想并不掩饰它的辉煌,人性的缺陷里总还有能支持我们走下去的爱与理解。世界并不太可爱,我们无法避免痛苦和失去,也无法将人性协调到完全理性的位置去规避这些不完美,但正因为如此,才能让我们有动力活着,去不断发现自己的潜力。关键是像巴恩斯一样学会微笑着戏谑它们,然后珍惜那些能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好东西。这些好东西里,我想少不了的是他的小说。


 脉搏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