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主义的复兴

出版日期:2016-6-1
ISBN:9787506090244
作者:郑永年
页数:260页

作者简介

面对西方二十年如一日地宣扬“中国威胁论”“围堵中国论”,甚至“分而治之论”,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正常反应。事实上,民族主义是正宗的西方舶来品,是个人权利意识在民族国家层面的自然延伸。由民族主义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理念而缔造的民族国家,因其发展的不平衡性而成为国际冲突的主体。近代中国经过艰难探索,最终依靠民族主义的精神整合力量建立起统一、集权的现代民族国家,并实现了民族复兴。但同时也应注意,民族主义既具有积极的建设能量,也具有消极的破坏力量,不可忽视狭隘民族主义给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及其所需的国际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本书卖点:
本书卖点
1、
作者的学术权威性。作者是国际上中国问题领域的权威专家,新加坡政府首席智库,在国际范围内具有相当广泛的影响力。多年来积累的观察经验和学术研究,令其观点言论句句直击国内问题痛点。
2、
作者的政界影响力。作者是中国政界高层最看重的当代政治学者,长期给中央领导层和地方官员讲课,曾多次为国务院和地方高层开办中国社会发展问题讲座,其思想和观点是当今中国最有价值的政见之一。
3、
作者拥有的庞大读者群。从2004年起至今担任新加坡《联合早报》专栏作家,每周发表时评文章,国内大量媒体转载,是《参考消息》转载率最高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具有十分庞大和稳定的读者群。
4、
本书主体文章于1998年完成,最初由香港三联出版,几经周折,终于能在内地问世。令人欣慰的是,近20年过去了,当年书中所讨论的问题似乎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有些当时所设想的场景现在似乎在一一发生……
5、
本书主题的敏感性和尖锐性。具体观点如下
当下中国面临的现实是,一方面,西方国家二十年如一日地宣扬“中国威胁论”与“围堵中国论”;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不断高涨。世界的目光从来没有像当下这样注视中国:作为新崛起的霸权,中国会否以及如何挑战旧霸权,进而重塑世界权力格局?其中民族主义在中国崛起的道路上扮演了何种角色?
作者指出,近代中国经历了从“文化帝国”向“民族国家”转型的艰难阵痛,最终通过建立一个统一、集权的现代民族国家而实现了民族复兴。其中,从西方舶来的“民族主义”功不可没,成为整合、动员国内各阶层力量并最终实现国家主权的精神核心。然而,当中国成为新的霸权,国内民族主义的某些趋势引起西方的恐惧与亚洲邻居们的不安,给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及其所需的国际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中国必须谨慎引导国内民族主义趋势,利用民族主义的积极能量来继续建设民族国家,同时必须避免狭隘民族主义,最大程度降低其消极的破坏力量。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围堵中国论:中国面临的挑战
西方的利益
恐惧中国论
从中国威胁论到围堵中国论
牵制中国论
分而治之论或分离论
第二章 民族国家的兴起:国家建设与国际关系
国家力量的兴衰:经济决定论?
国家形式和国际关系
民族和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与国际政治
民族主义和国际冲突
民族国家的不平衡发展和国家建设
第三章  中国传统文化霸权和亚洲的稳定:
前现代时期的国际关系
朝贡制度和中国霸权
日本的崛起和中国的衰落
欧洲列强与中国回应
两种外交思维
第四章  日本的崛起与亚洲政治:
现代化的不同途径是如何影响中日兴衰的
亚洲国际关系新发展模式的开端
赶超西方列强与明治维新
经济重组与向外扩张
种族优越论:战争的“话语”
“大东亚共荣”与拯救亚洲
中国为什么会衰落?
第五章 民族主义与国家转型:中国政治民族的建设
中国是国家(state)还是文明(civilization)?
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民族主义的制度基础:从人民主权到国家主权
以党治国和民族主义的组织化
国家与现代中国民族主义
第六章 改革与发展:中国政治民族国家的重建?
现代化与经济发展:国家建设的困境?
狭隘的种族民族主义:国家整合的困难
中央—地方关系:在集权和分权之外
国家和社会关系:主流社会与政治整合
第七章 民族主权建设:中国走向亚洲霸权?
亚太权力真空论
东亚政治:军备竞赛还是正常发展?
中国:走向亚洲霸权?
第八章 中国民族主义议程:战争还是和平?
日本:追求经济利益还是政治利益?
美国:亚洲利益和政策
美国可能的对华战略选择
中国的选择和民族主义的议程

内容概要

郑永年:
中国问题专家,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国际中国研究杂志》(国际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东亚政策》主编,罗特里奇出版社《中国政策丛书》、和世界科技书局《当代中国研究丛书》主编。曾任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助教、讲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策研究所研究主任。先后获得美国社会科学研究会/麦克阿瑟基金会(1995~1997)和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2003~2005)研究基金的资助。
近年来,先后出版专著20多部。其中英文著作7部、中文著作22部
包括学术类作品:
《技术赋权:中国的互联网、国家与社会》
《中国的“行为联邦制”:中央——地方关系的变革与动力》
郑永年论中国系列作品:
《中国崛起——重估亚洲价值观》
《再塑意识形态》
《中国改革路线图》
《重建中国社会》
时政评论类作品:
《通往大国之路——中国与世界秩序的重塑》
《通往大国之路——中国的知识重建和文明复兴》
《中国改革三步走》
《关键时刻:中国改革何处去》
《大格局:中国崛起应该超越情感和意识形态》


 中国民族主义的复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李文海定义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以民族权益和民族感情为核心内容的一种政治观念、政治目标和政治追求。近代以来的民族主义来源于传统族类思想,但其成为一种“主义”,是吸收了日本和西方的内涵而盛行的。然而,日本的民族主义理论基本也是来自西方的舶来品,总的来说中国近代以来的民族主义实际上是舶来品,且深受斯宾塞“竞争进化论”观点影响。十九世纪后外国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百余年的灾难与血水,甲午战争的刺激之下,民族主义形成。处于风雨飘摇的中国人因此而民族精神和意识觉醒,民族主义一度焕发勃勃生机,使得中国能够度过艰难困苦的岁月,依旧屹立于世界。20世纪90年代以后,外部的国际环境刺激和国家内部的各种因素综合影响,中国掀起了民族主义复兴的潮流。中国曾经建立起“文化霸权”主宰了亚洲一段时间,而且作为名副其实的一个大国,中国的崛起格外吸引曾经对中国带来战火与灾难的国家的眼光,种种“中国威胁论”的论调甚嚣尘上,从20世纪末至今仍是不绝如缕。郑永年成书于1998年《中国民族主义的复兴》一书所综论的中国面临的挑战如今持续在发生,愈演愈烈,成书时间虽早如今来看却仍不失价值,历久弥新。西方从中国威胁论到围堵中国、牵制中国再到分而治之论,这么些年来持续发生,最近的奥巴马在媒体上曝光与达赖喇嘛会见,LadyGaga在脸书上照片她与达赖喇嘛交谈、南海仲裁案非法无效的裁决等等,若从九十年代以来此类事情不胜枚举。私以为中国民族主义的复兴是一件好事。盛极必衰是世间万物发展之必然状态,美苏冷战之后苏联解体,美国如今国内经济状态也是每况愈下,美国终将失去其霸主地位,那一天的来临必然会带来国际上的风起云涌,中日作为亚洲代言人的机会最大。然而日本曾经一度想以亚洲代言人的身份出现在万国面前,却不想给亚洲人民带来的是法西斯独裁破坏,因此亚洲国家必定会担心其军事主义再度卷土重来。然而,中国早已在各种场合坚称”永不称霸“,那么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以何种姿态出现在诸国面前对于世界制衡局面的稳定与和谐至关重要。诚如郑永年《中国民族主义的复兴》中论述:”中国的强大并不必然威胁到亚洲和平与安全,相反,亚洲的和平与安全取决于中国是否真正的强大。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协调亚洲国家的关系上可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民族主义如若没有合理的疏导方向必然会对一个国家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极端化的民族主义如日本曾经的种族主义而给世界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和损失;狭隘民族主义如苏联解体时期戈尔巴乔夫弄巧成拙各国纷纷兴起民族主义而寻求独立;民族主义的高涨而使得会有民族优越感,如清朝认为除中华之外皆为夷民,闭关锁国落得落后挨打的局面,需要警惕的是08年之后,随着中国强大起来,此种趋势颇有复兴之势,不可不查……这些民族主义都是需要避免的。综合来讲,中国复兴的民族主义如郑永年所讲:“中国民族主义主要是对中国本身落后状态和西方列强入侵的一种反应,为了追求国内的高速发展同时和其他国家进行竞争,中国的民主主义强调的是国家的组织建设““民族主义的最终归结点在内政”中国民族主义的复兴需要注意的是谨慎引导国内民族主义的走向,同时必须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利用民族主义的积极力量来组织建设民族国家,最大程度降低狭隘民族主义的消极影响。总而言之,中国民族主义复兴任重而道远。
  •     林亦霖世界上大国之间的博弈往往是复杂多变的,如果将国家比作人,那一定是上了年纪的老者,每个国家制定政策的时候一定会深谋远虑。这是国家策略的基本。中国近些年的崛起让不少人红了眼,因为经济体制的不同和早期政府的放权;中国国家GDP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呈现惊人的两位数增长幅度。美国被“9•11”转移了视野,忽视了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抓住了这黄金的时期,韬光养晦,经济和整体实力得到显著的发展。但并不意味着,发展了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书以民族为切入点,分析中国的崛起。一个世纪以前,日本通过甲午中日战争,成功摆脱了弱国的形象。他们利用中国的赔款大力发展了科技和教育,同时因为日本民族的单一性,很多问题的解决相对便利一些,天皇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发布的诏令几乎不会受到任何反对。日本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单一的民族性。这点,对于中国来说,有些难度。中国在未来的发展,面临的难题之一就是复杂的民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国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格局,汉族人口占了相当的比重。中国的东北、西北、西南成为了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因为这些地方相对于东部地区发展速度慢,受到了地理环境的制约。同时,境外的反动势力紧盯这些地区,不断策划一些分裂企图。少数民族因为其人口和语言等条件的制约,发展受到一定限制,需要国家的政策进行及时地调整。反应在政治体制上来说,就是政府需要处理和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因为民族多样性和不协调的制约,中央针对不同地区的政策有所不同。甚至对于一些地区的补贴力度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较大。长此以往,中央会不断让渡权限给地方发展。未来中国的发展,内政必须妥善处理好这种关系,不然容易从内部产生矛盾。与此同时,中国国家的发展助长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中国民众在为国家发展感到兴奋的同时,也容易将民族情绪扩大化。近些年,民族主义的复兴带来很多的好处,全国上下齐心发展,搞建设、创经济;但是国外信息的传播或者误解,容易导致民众盲目的爱国行为,民族情绪需要得到妥善地处理。民众的爱国行为固然是好,非理性的爱国行为会间接影响到国家政策的制定。甚至会将回家推向不义。一些民众行为会引起舆论的纠纷,缺乏整体性考虑的大部分民众会逞一时的口舌之快送掉国家的良好形象。书中所反映的问题,可归纳为内部和外部问题。内部是内政的处理和发展,中国未来政治体制的改革,外部就是民族情绪的控制和引导。内部是根本,外部是条件。内外部相结合,共同求发展。内政,外交,民族主义,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未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这三张皇牌!
  •     从南海事件看中国民族主义发展评《中国民族主义的复兴》时下南海事件愈演愈烈,很多经常在微博、微信上可以看到刷屏的南海消息,从政府到民众都在讨论国际仲裁法院的不公仲裁。我们可以说民族主义在南海事件上得到了集结和再发展,未来的走向可能会凝聚民心、增强对外的抵抗力。民族主义的话题由来已久,从近代中国遭受外国侵略和压迫开始,民族主义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历程。郑永年老师是一位潜心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他的第三方角度显得客观和理性,他关于中国问题的研究成果值得推荐。他的《中国民族主义的复兴》是20年前的一些中国民族主义的回顾和思考文章集合,如今看来依然值得学习和深入分析,特别是以南海事件为出发点,反思近些年来中国民族主义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南海事件首先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包括菲律宾)关系的问题,近代中国以前中国为“中央之国”,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之间的关系是朝贡关系,东南亚认同中国的统治与宗属关系,南海归属于中国无任何争议。随着近代中国国力下降以及帝国主义的侵略、日本的崛起,东南亚各国沦为西方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原有的宗属关系破裂。再来讨论一下南海诸岛,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在“文革”期间,由于内政险恶,无暇顾及南海,很多岛屿被东南亚国家占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慢慢有了经济和军事实力来认真考虑南海问题。在中国,民族主义开始发扬国家和人民的力量,用来凝聚从政府到民间的力量,对付国土的纷争和外交问题。当然,理性地分析东南亚在南海事件中的态度是非常必要的。从东南亚国家的角度来说,占据南海诸岛不仅有经济利益的考量,也有遏制中国崛起和扩张的需要。民族主义是现代国家的精神和心理基础。人以群分,现代国家更多的是按民族来划分。因此在国际关系中,民族主义成为了一种国家的旗帜:对外她宣扬着国家主权和外交政策等,对内她推动社会建设和民主进程。从政治建设上说,民族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从社会建设来讲,民族主义更代表着一种认同和归属感。因此中国的民族主义在新中国建国初期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则是用经济建设来推动的,截止到本书成稿之时的1998年,因为奉行“韬光养晦”的政策,民族主义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发展着。从21世纪开始到如今的最大变化,则是中国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力的增强,民族主义的发展则呈现出一种强硬的态势,他不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反对和抗议,而是在很多实际国家竞争和战略冲突中有所作为。如今已经不是谈论要不要民族主义的问题了,而是我们应该如何利用民族主义去维护我们的国家主权,如何用民族主义的精神推动我们的民主政权。在南海问题上,政府和社会统一的默契将会大大增强我们的战斗能力,中国的民族主义旗帜已经在南海上空高高飘扬。在处理好南海问题的同时,我们同样要高度关注中国国内的社会建设和人民主权问题,因为民族主义和民主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存在矛盾的,中国在未来的某个时候需要在经济发展和民主之间做出选择,那个时候或许很近或许会很远。2016-7-19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