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说天下》书评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3-13
ISBN:9787500856979
作者:梁宏达
页数:297页

《老梁说天下》精彩语录

老梁麻辣点评:这部《国家赔偿法》起码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政府是永远正确的;政府是由人来执政的,是人就会犯错误,政府部门也同样会犯错误;政府犯错误,也必须负责任,也必须付出代价来赔偿老百姓。这是一个民主社会带给我们的一个相当大的福祉,这也是《国家赔偿法》给我们这个时代带来的最伟大的进步意义。所以我说,现在我们国内医疗领域出现的问题,都是大问题——都是跟老百姓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大问题。要堵住这些环节的漏洞,第一,国家财政拨款方面得把“医药分离”改革彻彻底底地进行到底;第二,加强监管机制建设,一定要把好各种各样的关口,不要让医生在这个领域之内,在腐败的旋涡里陷得更深。这两条做到了,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倒觉得中央最好的农业政策,不光是这几年取消农业税、“放水养鱼”这些事。很重要的一点应该在农药这边,即使用农药要给农民补贴,在农民中间形成一种利益引导机制。有这种政策方面的利益引导,才能使农民更主动地使用新型农药,才能使生产跟销售环节用有毒农药的那些人得不到利益和好处,这样,他自然就会“转场”。所以上下合一,才能真正改变我们现在餐桌上的蔬菜瓜果农药残留超标等食品安全问题。你喜欢收藏,就权当玩玩儿也无所谓。可你要抱着发财的心思,最好琢磨放长线钓大鱼,让你孙子去挣钱——一般人这辈子通过收藏恐怕是很难挣到钱的。所以我说收藏这行当,绝不是现在投资的一个好渠道。这里边水很深,风险极大,各位千万要谨慎。20世纪80年代的春晚给予了新人充分展示的舞台——只要你有能力就行。可是现在,春晚的导演未必有那种胆识敢用你,因为他背的包袱比原先多了。那是一个允许你实验的年代,可能会失败,但是上级领导和观众是有充分宽容的心态的。所以我们说,为什么20 世纪80 年代的春晚比现在有滋味?主要是那时候的创作有一种宽容的环境,而现在的创作基本上是带着镣铐跳舞,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冯小刚的喜剧电影凭借的基本上是“臭贫”——通过语言来产生幽默的效果。为什么这能成为冯小刚一个标志性的东西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冯小刚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冯小刚能把北京方言里好多很幽默的东西以一种搞笑的形式给表现出来。冯氏电影就是用这种贫嘴式的幽默来刺激你的喜剧细胞。刘姥姥凭借自身高超的公关技巧,两进荣国府两次满载而归。刘姥姥的这套公关理念在现代社会也适用吗?虽然在现代社会,人和人是平等的,可保不齐有什么事你得求人家。那你求人家,你就要有一个求人的态度,不能说“小王,借我一千块钱,赶紧拿来”。这不是求人的态度,求人你就要有求人的手段,你要让对方感到高兴。这符合现代公关学当中好多的诀窍。所以,一个小小的刘姥姥,她身上有着过去中国农民的生存智慧,而且这种生存智慧,我不认为在现代社会就过时了。经过我们正确的处理,这会成为现代公关学当中的经典案例。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压根儿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窝囊、忠厚、缺乏军事才能,恰恰相反,他是一个不比曹操逊色的一代奸雄。当我们还原历史就会发现,任何一个谋求天下的人在战术上会各有不同,但是在战略上都差不多。如果脸不厚、心不黑,很难在军阀争夺战中占据先机。所以如果刘备真是个忠厚、老实、仁德之人,他不可能在群狼四起的情况下获得三分天下。所以把梁山好汉们的“阶级成分”分析一遍,你会发现,没有哪一类人是坚定地反抗朝廷的,倒是有大多数起主导作用的人是愿意归顺朝廷的。你说这招安能是宋江一个人的事吗?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宋江是代表着108 将里大多数人的利益的。所以对于水泊梁山,我们通过阶级分析法一分析就知道:招安是一种必然,而起义只是一种暂时的手段。这就是宋江的打法——“若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西天取经的这一路上,猪八戒辛辛苦苦,最后获得个“净坛使者”的封号。你琢磨琢磨,猪八戒其实挺悲剧的。怎么悲剧呢?“净坛使者”说白了就是他能把祭祀台上的东西都吃了。可是你想想,他在高老庄的时候就有饭吃。他不用去西天取经,就获得了这种温饱生活。西天取经过后,他以放弃家庭为代价,依然处在这样一种状态,而且仙界的人还老拿他开玩笑。所以,猪八戒看起来是个喜剧人物,其实是个悲剧人物。

老梁说天下,亮眼看世界

从热点热议,讨论当今社会最关注的民生问题,如医患纠纷、国家赔偿;到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春节回家难问题;再到春晚、影视导演、明星的深入剖析;到解读四大名著里的人物,《老梁说天下》带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去关注日常生活、社会问题和文学欣赏。看了《国家赔偿法》才知道原来弱势群体想要通过正常的途径申诉、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如此的艰难;原来延迟退休这个问题竟然有这么大的学问,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城市化的进程进程中的种种弊端、医患关系的水深火热,原来暗藏各种玄机。老梁带着我们深入的观察这些问题,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这当中错综复杂的关系,帮我们理清自己的思路,看到以前所未曾注意的问题,看老梁说,你就会突然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欣喜。徐克如何打破以往黄飞鸿的动作套路,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黄飞鸿连踢七脚?习惯于拍大片的张艺谋如何拍出喜剧电影《有话好好说》?陈凯歌和陈红这对娱乐圈人人羡慕的神仙眷侣是如何走到一起的呢?历史上的刘备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么忠厚老实;历史上的诸葛亮也并没有那么神机妙算,借东风原来不是他;原来沙和尚并不是个老实巴交的人;为什么鲁智深才是水浒传里最可爱的人?欲知更多详情,且看《老梁说天下》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本开拓视野的好书,从时评、观影到读书,老梁带我们解读了不同领域事儿。原来在台上光鲜亮丽的明星,背后的心酸也是不足与外人道的。君不见李冰冰为了演侠女苦练武打动作,黄渤为了电影中几分钟的镜头,跑坏了37双鞋,郭德纲早年在德云社说相声的时候,台下只有一位观众。老梁很含蓄,他不说教,他只讲故事,他想通过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任何的成功都是要付出努力、都是在长期的坚持过后,才能看到希望的曙光。赵丽蓉老师不识字,为了上春晚天天在家一笔一画的联系毛笔字,写出了“货真价实”四个字;表演千手观音的残疾人舞蹈演员们为了达到心有灵犀的地步以防节目出错,每天的练习时间至少是14个小时。而反观现在社会的青年,才25、6岁就开始哀叹青春老去,抱怨社会不公,却从未想过要认真地为自己的理想付出努力,坚持到底。我们沉迷在社交网络中,各种微博、微信段子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现在连看书都是一种奢侈,我们只是人云亦云,对于网上的段子不加考究、不加思索的就信以为真,又如何能够谈得上静下心来阅读四大名著呢?老梁从不同的视角切入,剖析四大名著。原来刘备是个大奸雄、诸葛亮没有借过东风、宋江是个极有野心的人、武松是个自私自利的人而非大英雄、猪八戒看起来是个喜剧人物,但其实是个悲剧人物?一个个颠覆以往思维的观点,引人深入;书中一条条有力的论据让我对自己看书时如此不认真、不加思索感到汗颜。在这里,不仅仅是提出了不同于往常的看法,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如何正确的读书、思考的方法。仔细地深入阅读这本书,你会发现获益良多,你学到的不仅仅是书中的知识,更是作者的思维模式。

聆听思想脉动,关注天下苍生

体态不苗条,头发三七分,大脸盘子小眼睛,带着小眼镜儿,总是穿着白短褂黑外套,说到这,您可能还不清楚这是谁,因为身边这样的人太多了。但要说到他是一个媒体评论人,还姓梁,您可能会恍然大悟,哟!这不是老梁吗!没错,就是这个老梁,这个著名的媒体评论人,中国大陆唯一一个电视时事、媒体双栖评论员,最近出了一本书-----《老梁说天下》。熟悉老梁的人都知道,老梁是著名的媒体评论人,在很多电视台开办《老梁观世界》、《老梁故事汇》、《老梁说天下》。他的节目观点独到,麻辣犀利,一针见血、鞭辟入里。他的点评涉及热点民生,娱乐体育,文化教育,涉及范围广,观点又不落俗套,所以他的节目受到很多观众的欢迎。这本《老梁说天下》就是他最新的评论合集。作为一本评论合集,老梁的评论精粹、精华在这本《老梁说天下》里得到了完美的展示。老梁以他独到的观点,独特的视角,为读者解读了不一样的众生百态,历史古今。老梁说,《国家赔偿法》的修订,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公民的损失,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政府是正确的,政府犯错误,也,必须付出代价赔偿受害人,这是一个民主社会带给我们一个相当大的福祉,这也是《国家赔偿法》给我们这个时代带来的进步意义。对于国家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他也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春晚由盛转衰,在2000年以后,不得不改变现状,但是越变越不对观众的胃口,致使春晚成了一块鸡肋,看吧,不好看,不看吧,总感觉缺点啥。其实我最感兴趣的还是“读书”这个部分,四大名著里的人和事。这本书颠覆了我对四大名著的看法,原来真实的历史人物跟四大名著里说的不一样,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差别。刘备并没有电视里演的那么窝囊,忠厚,他其实是个奸雄,诸葛亮也没有那么神通广大,心眼还小,《三国演义》只是把他美化了,神话了。关羽也没有电视里演得那样伟大,武松也不是大英雄,沙和尚也不是我们看到的老老实实,任劳任怨。通过老梁的点评才发现,这些名著里的角色,并不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那样伟大无私,他们的无私伟大背后,是对功名利益的诉求渴望。读这本书,你不需要焦急,不需要急赶慢赶,因为这书的性格就不是火烧火燎的急脾气。慢条斯理,慢慢悠悠,就像是吃过晚饭的两个人,在夏天,在门口的大槐树下,摇着大蒲扇,在那讲着天下大事、民生热点。

老梁评天下,我来评老梁

文/安康小确幸我看书有个习惯,就是一定要从头看到尾,哪怕是有些内容不甚感兴趣,使得某一页看得快,某一页看得慢,也要这样一页页看完,否则觉得对不起写这本书的作者,自己又觉得好像被摘除了点儿什么,也觉得对不起自己。《老梁说天下》这本书最初是在前一段时间的北京书市上看到的,当时没来得及仔细看看内容,于是就记下来回去一定要买来瞧瞧,读完顺便还可以“赠给”老爸。不久之后,机缘巧合,在豆瓣上看到了《老梁说天下》的书评活动,就兴致勃勃地参加了,于是便有了今天这篇书评。他是老梁,能说、会侃,每个热点时事、话题、人物都能说出点不一样的东西。他的点评麻辣、犀利,实话实说,但不雷人,起码我这样觉得。我是小梁,这是同事间的称呼。今天小梁也斗胆来评评老梁。最初“认识”老梁是电视上的《老梁故事会》栏目,摆一个桌子,围着一圈观众,老梁手拿一把扇子端坐在桌后的椅子上,和大家一起就时事新闻侃侃而谈。后来他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哪都能“搀和”一脚,老百姓的舞台——星光大道的评委席上也有“一席之地”。也因此,全家看星光大道又多了一个看点。打开《老梁说天下》,说实话有一点失望,纸张质感怎么这么差。一般情况,如果纸张差的书我就会失去一半读下去的欲望。纸质书不就图个摸着顺、翻着得(děi)么!幸好这本书内容编排的好,从目录上看,有我感兴趣的内容,条理清晰、井井有序,让我想要看看老梁对这些事都是怎么说的,于是就自动忽视了纸质问题,专心在文字上。看《老梁说天下》感觉像是在看他做电视栏目,老梁式的口语文字表达,东北风可谓“力透纸背”啊,举例说明也十分通俗易懂,重点是观点直接犀利,什么都敢说、什么都能说,总感觉这书是老梁“亲口”说出来的,老梁说评书的3D影像直接在脑海里成形。看完书,才知道为什么自己越来越不待见春晚了,因为距离越来越远了;逛大观园的刘姥姥原来也是个公关能手,“屌丝”也要手握杀手锏;历史和演义它本来不是一回事,所以自己得分得清现实和一时乐呵;唐僧和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到底谁才是功德圆满,那得看他们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了。这本书近300页,没有多少配图,文字量挺大。可好书不怕文字多,就怕文字少,否则读完觉得不过瘾。这本书我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从头读到尾,三个章节、59个话题,边看老梁说,边自己思考,回味无穷,期待老梁“下回分解”。如果说一本书的内容太水,都是一些谁都知道的废话,那这书也就失去了价值,《老梁说天下》这本书可以说是物有所值。照理说老梁的人脉那么广,图书封面怎么着也得弄个腰封,写上××、××联合推荐,书底再写上几段名人点评才对。可是老梁这本书没有用这些,反倒给人感觉清爽、纯粹、不花哨。这本书也有它的毛病,除了纸张问题还要说说里面的几页配图,黑白、模糊,显得不那么专业,有点糊弄读者的意思;错别字也被我发现了那么一两个,比如277页、第三段第一行的“菩提老祖”就错写成了“菩提老组”……好在瑕不掩瑜。至于你怎么说,还得看你怎么看!

《老梁说天下》目录

目 录时评:聆听思想的脉动 热点热议002 | 国家赔偿,怎样埋单009 | 退休,你想延迟到几时015 | 打车软件的困局021 | 城市化进程的几种病027 | 医患纠纷有新法034 | 谁给医院看看病关注苍生041 | 老年保健品的秘密047 |“80 后”,我的青春谁做主053 | 餐桌上的隐形杀手060 | 收藏骗术大揭秘067 | 该不该给高考松松绑073 | 为了回家,拼了078 | 换个角度过端午再说春晚088 | 20 世纪 80 年代的春晚好在哪093 | 小品:你为何这样红097 | 春晚变化中的秘密102 | 这不得不创新的春晚106 | 春晚上的新搭档观影:戏里戏外皆真实 影视导演112 | 徐克的别样黄飞鸿117 | 谁说张艺谋不幽默121 | 陈凯歌、陈红的婚姻宝典126 | 冯氏幽默是怎么炼成的当红女星130 | 话题女王:范冰冰134 | 能文能武:李冰冰138 | 国际巨星:章子怡142 | 赵薇:你为什么那么红144 | 怎样成为冯女郎丑男当道149 | 经济适用男:黄海波153 | “体力派”演员:黄渤157 | 范伟的幸福生活162 | 贺岁片之王:葛优赵家班子168 | 他叫小沈阳171 | 小沈阳的师兄弟们175 | 赵家班笑转台湾南周北郭182 | 郭德纲:我这一辈子187 | 郭德纲的触电情缘191 | 狂人周立波 读书:四大名著里的人和事梦中红楼202 | 搞不懂的贾宝玉208 | 历经 20 年,两代林妹妹212 | 最复杂的人物:王熙凤216 | 丫鬟无间道221 | 刘姥姥的公关手腕水煮三国227 | 刘备的奸雄本色231 | 诸葛亮:什么都是浮云235 | 究竟是谁害死了关羽238 | 三国中的女人们242 | 《三国志》揭发《三国演义》窥秘水浒247 | 举义为谋:宋江251 | 军师“无”用254 | 花和尚鲁智深258 | 真假好汉:武松262 | 血性忠义:黑李逵266 | 水浒传:女人不坏271 | 英雄也问出处大话西游276 | 行者悟空的前世今生281 | “极品领导”唐僧的俗世智慧285 | 猪八戒:取经路上的凡夫俗子289 | 沙和尚的权谋之术294 | 《西游记》之龙马精神

那个PH值过低的男人——读《老梁说天下》

文/飞熊我们办公室有两位女士,面对面坐着,一个喜欢韩剧,一个喜欢周笔畅。本来萝卜白菜更有所爱,各人有各人的偏爱,井水不犯河水,互不相干。偏偏有一阵子,他们对对方的偶像很不屑,喜欢周笔畅的诋毁韩剧,喜欢韩剧的不爽周笔畅。最后,没伤了彼此同事的感情,也没分出高低胜负。不过,据我观察,喜欢韩剧的话更多些,平日里也总是说个没完。老梁也是个话多的人,芝麻绿豆的小事,在他嘴里也能说上个小半天。坊间流传着他成名时候的故事。2003年巴黎世乒赛正巧赶上“非典”,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高级编辑杨青要去巴黎采访,后方需要找嘉宾做节目,杨青推荐了老梁。世乒赛前后要进行7天,一开始有人怀疑他一个人能连说7天吗?老梁笑言:“当时有熟悉我的人告诉对方,别说7天,让他说一年都没问题。”话多是一种本事。叫中国剧作家写部二百来集的韩剧,还真不一定有几个能写出来。同样的道理,叫一般人絮絮叨叨的和老梁一般,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我认识老梁是因为我老婆。喜欢韩剧的她,喜欢山西台热播的《老梁故事汇》。可我真没觉得这个有几分软乎乎酸溜溜的男人,有什么好看的好听的。一旦成见形成,就很难改变。就像我觉得老梁是山西人,要不然说话不会那么软,那么酸;就像我很长时间不知道老梁的全名。于是,很长时间我对老梁提不起兴趣。可就像痴迷韩剧的粉丝都是铁杆粉丝一样,我老婆对老梁的崇拜居然是与日俱增,于是我也得到机会偶尔聆听下老梁的教诲。翻看这本书的时候,发现老梁对社会热点非常敏感。他关心着大多数人关心的问题,或许这就能够解释他为什么能受到如此吹捧。关键还是老梁能说,从医疗改革到城市化进程,从“80后”到端午节,从徐克到周立波.......看到如此庞杂的内容,我想,这个世界上,就没什么他不能说的。说的多,触发点多。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长微博、长文字、长老梁。在老梁的文字里或者言说中,信息的密度不一定很高,但内容多,就给了读者观众更多参与的可能。老梁的观点其实也不是很特别,你好像在哪里听过,很容易消除我们那种陌生感,伴随着他絮絮叨叨的言语,我们点头认同,产生共鸣......梁宏达,1972年2月20日出生在黑龙江绥化。东北人老梁,在山西的醋酸中浸润。大脑袋,宽脑门,小薄嘴儿。

《老梁说天下》文摘

范伟的幸福生活 一说范伟,大家就想起脑袋大、脖子粗的“伙夫”形象。说他大器晚成,很多观众朋友可能不同意。有人说范伟这些年多火呀,他年纪轻轻的时候,大伙儿就认识他,怎么能叫大器晚成呢?其实,范伟真正火起来,是在演完《卖柺》《卖车》这个系列以后。在这之前,范伟就是混个脸熟。他也上了七八次春晚,跟着赵本山一块混,但是没有达到顶级笑星的程度。范伟真正的火,是在表演完《卖拐》《卖车》以后,同时借助《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的热播。一直到《老大的幸福生活》热播,范伟才真真正正火了起来。范伟在真正火之前是什么状态呢?范伟以前搞过舞蹈,说过相声,也搞过文艺创作。他走小品这条道路是在 1993 年以后。他一走上小品之路,就是跟赵本山合作。范伟是沈阳人,他父母都有点文艺细胞,他们把范伟送去学唱歌跳舞。以范伟的体型,我们可以知道,他跳舞不可能好到哪儿去。那会儿,舞台上怎么给他分配角色呢?不能让他演英雄人物。因为演杨子荣等需要大劈叉,范伟劈不了叉。所以,如果人家是李玉和,他就是鸠山;人家是郭建光,他就是胡传魁;人家要是洪常清,他就是南霸天。基本上,他都是演反面角色。随着年龄一点点大了,他长得圆头圆脑的,在舞台上跳舞的生涯就结束了。这时范伟决定学相声。 有人说东北有二人转,他怎么不学二人转呢?虽然通过赵本山这些年的努力,二人转登上了大雅之堂。但在八十年代初的时候,二人转在东北根本不行。不少地方扫黄还扫二人转,谁家里要出来一个二人转演员,家里人就觉得丢人。所以那时候,范伟压根就没想学二人转。而且范伟是沈阳市里的人,二人转是在农村表演。只有活不下去了,没饭吃了才学这玩意儿。所以,当时范伟就学起了相声。他拜沈阳的相声演员陈连仲为师,进了沈阳曲艺团。当时沈阳有一些相声名家,比方说杨震华、金炳昶和王志涛,这些人在全国都很有名。范伟进了团里,一场相声演出,有七场活、十四个演员,范伟往往最多弄个开场。因为团里头名角挺多,轮不上他。这时,范伟琢磨:我登台不行,我写吧!于是他写了一部作品——《一个厂长的日记》,以记日记的形式来表现厂长的心路历程。这是个挺不错的相声段子,后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了。回到团里,团里说他是文艺骨干,不光能演还能写。1993 年的时候,合肥办了一个全国相声节,他跟师傅陈连仲合作,演了一个相声段子《要账》。这个相声是讽刺三角欠账这种社会现象的。这个相声捧回来一个表演一等奖和创作二等奖。范伟在相声这条路上走得不温不火,算得上是一个地方文艺骨干。至于达到姜昆、侯耀文、石富宽那种程度,范伟就谈不上什么了。在1993 年的时候,范伟开始介入小品领域。赵本山跟范伟曾经在铁岭艺术团待过。在东三省一些晚会上,包括一些民间演出,赵本山借助《大观灯》《摔三弦》《麻将豆腐》等,名气已经特别大了。范伟觉得赵本山演得好,赵本山说这小兄弟也不错,很有表演天分。1993 年的时候,赵本山创作了一个小品,名字叫《走毛道》。毛道是什么意思?东北土话,就是抄捷径的意思。赵本山找范伟一块演,效果不错。赵本山说,这么着吧,我带你上春晚!这可把范伟乐坏了! 1995年的时候范伟第一次上春晚。他演的那个小品咱们很多朋友还记得,就是《牛大叔提干》。范伟在里边演公司的一个行政秘书。其实整个小品里,他的包袱不多。我记得就那么一句,“经理工作太累,来了客人又不能不陪,他是上顿陪,下顿陪,终于陪出了胃下垂”。这一个包袱虽然很有分量,可是当时创作上有一个倾向对范伟很不利。赵本山戴个帽子,一身制服,棉鞋,背着手走道……标准的农民。为了映衬出赵本山这个农民形象,跟他搭的人就得反差大点儿,所以范伟是穿背带裤、西装。那裤子裤线倍儿直,头发梳得锃亮。还经常戴个眼镜,显得有点文化。可是你这么弄,大家就记不住你了,因为这个形象在生活当中比比皆是。所以在《牛大叔提干》里,光彩全在赵本山那儿。但是上春晚毕竟非同小可,一下子把范伟架起来了。“我上春晚了,我火了”。他以为自个儿火了。他打了个车回家,上了车,他坐前头,认为司机能认出自己,可人家没认出来。他们有一搭无一搭地搭话。你看春晚了吗?看了,挺好看的。看赵本山小品了吗?哎呀,赵本山小品老招笑了。范伟一想:这人还没认出来我。他就说,那你觉得他的那小品里边,别人演的咋样?也都挺好的。你看演秘书那个?还行,没记住。范伟一看,对方根本就没拿他当回事儿。回到家以后呢,除了他事先告诉的他要上春晚的人,其他人都不知道他上了春晚。范伟一下子泄气了。跟赵本山演小品的过程当中,无论是《红高粱模特队》《将心比心》,还是《拜年》,范伟都是绝对的配角。他的角色很难被人完全记住,当时全国人都知道范伟了,可是对他整个的评价上不来,他没有真正地在影视圈里成型。最后让他大火特火的是《卖拐》。这个本子写得好,一下子打破了原来以赵本山为绝对核心的惯例。你说忽悠,他光自个儿忽悠不行,你得有被忽悠的。这一下子形成两极。而原先那些本子基本上是以赵本山一个人搞笑为主,其他人都是围着他转。现在出现两极了,而范伟作为一极,相应的份量就提高了。当然这是以范伟改变自个儿形象为前提。在这之前,赵本山、高秀敏,还有范伟,拍了个电视剧叫《夜深人不静》。这个戏影响并不大,在里面范伟演了个农村人,剃个光头。接这个《卖拐》的本子时候,他头皮上刚长了一层头发茬,就是我们看的《卖拐》里的伙夫的头型。赵本山一看这个头型,说:哎呀,太有戏了,以前你都是背头、背带裤,现在这个形象太好了!就这么着,我们看到了《卖拐》里伙夫的形象。在里面,范伟是一种内敛的,显得有点儿痴呆的形象。这个人物形象一下立了起来。从 2001 年以后,范伟表演了《卖拐》《卖车》《谁是大忽悠》三个小品,一下子真火起来了。他能火起来,还依赖范伟在影视剧里的出色表现。比方说在《刘老根》里,他演药匣子,演得比刘老根出彩;在《马大帅》里演彪哥,比马大帅出彩。接下来是《乡村爱情》。这时,我们发现,范伟在跟赵本山演对手戏的时候,赵本山不论多抢戏,都压不住范伟。比方说王大拿爷俩到王小蒙家里相亲去,谢大脚给王木生介绍王小蒙。范伟演的那王木生一进来,就觉得王小蒙“太好看了”。然后他坐到那儿呢,得显示自个儿家有钱。赵本山用辽宁黑山口音指着范伟身上戴的那个金链子说:这孩子一天不戴金戒指,就喜欢金链子。家庭条件好。哎呀,一般表都不戴了,这孩子!现在就光戴链子,咋整啊,你说?摘下来干啥啊……年轻人搞对象我这也不管,你们看。相中了的话,你们就……这时候,范伟就说家里那车是个奔驰,说是“黑奔驰,黑奔驰”。范伟:婶儿,咱那车叫奔驰。赵本山:这都看出来了!范伟:黑,黑奔驰。我们当时看到这儿,都乐翻了。就这一句话,把他炫耀那心态暴露无遗。前面赵本山说那么多,不如这一句话搁到点儿上,“黑,黑奔驰”。所以在这个时候你就能发现,范伟的戏,赵本山压不住。在戏剧舞台上,演小品,范伟演不过赵本山;可是论演戏,我个人觉得赵本山压不住范伟。小品舞台是短暂的表现,需要艺术上的张力跟夸张。这种夸张的肢体语言是赵本山的强项。尤其是对话上,赵本山的幽默元素比范伟要大得多。可是影视剧表演当中,你必须束缚在一个套子里边演,不能太夸张。这个时候,就看出赵本山那种夸张的表演有点儿过。而范伟把自己局限在一个范围内,藏着演,把自己的一些内涵搁到里头,明显更加符合影视剧的内在要求。范伟在 2005 年离开本山传媒,调到中国煤矿文工团,到了北京。当时说什么的都有,“范伟翅膀硬了,跟赵本山混两年混好了,脱离赵本山的束缚了”……其实范伟脱离赵本山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为了孩子的教育,迁到北京来。第二个原因,如果跟着赵本山在本山传媒集团演戏,赵本山一定要用自己的二人转演员。总跟这些人在一块儿混,你的演技永远是二人转舞台上那种夸张的模式;你跳不出这个模式,就很难再上升到一个新层次。即使你自己演得再好,也局限在二人转似的电视剧的范畴之内。所以你真想提高,想在层次上有突破,就不能在这个圈里混时间太长了。范伟为了自己的艺术前途,他要赌一把。这一把赌对了,你看他后来演的《即日启程》里的老崔,《手机》里的砖头哥都非常出彩。《老大的幸福生活》里边傅吉祥可以说是范伟目前演绎的人物当中非常经典的一个。他把东北大哥那个憨厚劲儿和有的时候带点狡猾的那种劲头演得非常到位。如果范伟继续跟二人转演员合作的话,他的表演深度到不了现在的水平。从这个角度来说,范伟脱离赵本山,等于是他的第二次创业,而他的第二次创业让他在影视圈里真真正正地以演技派立住了。所以在某种程度来讲,范伟的火是一种大器晚成。收藏骗术大揭秘近来有一个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把银行储蓄的钱拿出来,想办法保值。大家说通货膨胀要来了,没有别的好投资渠道。有人说将来房子要涨,我还得要投资房子。对于拿储蓄的闲置资金进行保值、增值投资的事儿,有不少的朋友跟我交流,“你说现在房子需求这方面控制得这么严,房贷累累加指标,我们手里有闲钱干点儿什么呢?你说投资渠道那么窄,这真是个问题”。为什么我曾经说过将来还得有大量资金会继续进入房地产?主要原因就是投资渠道太窄,就是咱们手里的闲钱没有地方投资,或者说你投资都没一点儿把握。比如说咱们往股票里投,全国人民都知道中国股市什么德行,这里边一点儿都不保准。确实有不少人在股市里吃了大亏,对这方面依然心有余悸。说股市不行,投资点儿别的吧。还有的朋友说,“我又想了一条,盛世搞收藏吧。有不少人收藏发了家了,我干这个行不行?”这个更没谱,为什么?收藏需要很高的技术含量。什么技术含量呢?你别“打眼”,你得做个内行,能看出点儿东西。但是这个行当里边,你如果不“交学费”,不付出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恐怕很难成为内行。辽宁电视台有个节目就是《王刚讲故事》。节目主持人王刚特别喜欢收藏,他早些年也在收藏上砸了不少钱,现在基本成了内行了。当初“交学费”的过程那也是很漫长的。而且说实在的,这个行当里边自古至今有它独特的规律。比如说别的行当,我要把你骗了,我拿了假货骗你,你告我,我亏本了。这在收藏行当不是。我这儿有个假的东西,我跟你说是真的,你看完之后你当真的买了,上当了,你去告我去,工商局会管这事,可回过头你再想在这行当里混,没门儿,人家不理你了。这行当古老相传的规矩是什么?比的就是眼力。谁让你眼力不到打眼,活该你倒霉。如果你再往上告,再通过政府部门处理,你别在这行混了!所以说这行有它独特的规律。虽然这不合理,但在这个行业里存在着相当长时间了。也就是说,你要是一个初来乍到刚入行的人,我劝你对收藏还是要谨慎,这行不好干。而且这行里说真假不叫真假,说你这东西是新的就是假的,说你这东西是旧的那就是真的。主要在真假这二字,就考你眼力如何。所以这个行当,用咱们民间话说,那水深得去了。你要没有一定的能力,想进这行当非常非常难,而且这行当里处处皆是陷阱。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比方说过去的假货,就是仿品,也就是一件。为什么就一件呢?先有人给放风。这行当分工很细,先有造谣的。比如说“我听说宫里边(假如说乾隆年间),有个公公突然跑出来。他在宫里头跟人家斗争,后来被打折一条腿。他一看也没什么出路了,从宫里跑出来。他拿了一件宝贝出来。什么宝贝?田黄石”。我们知道田黄石价值连城,一个大的田黄印章工艺品让他给拿出来了。他先放这风。放风有几个因素:“田黄”,“价值连城”,“老太监”,“折条腿”……把这说出来之后,这个收藏界都知道有这么回事儿。然后放风这人和他同行开始造假,造一个假的田黄石,跟真品很像的。然后,又放风说这老太监跑内蒙古那边去了。然后就把这假货送到内蒙古。他们也真沉得住气,一搁搁三年,把它埋地里造旧了。然后三年过去之后,又有人放风,说乾隆爷已经过世了,嘉庆爷上来了,说那边那人要把这东西卖了。在京城这儿,大家知道有大买主,有人给领到内蒙古去。那假货为什么搁到内蒙古?这叫埋雷,搁到那儿你才能信。到那儿去,还真找了那么一老头,说那是太监,瘸条腿。你看三年前什么的都印证了,这东西能有假吗?大家先买回来了。假货只做一件,只骗那么一个人。所以过去有句话,这个买卖“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就这个道理。现在不讲这规矩了,因为冤大头太多了。跳进来搞收藏的,梦想着得宝的,梦想着捡漏的,想发财的人多了去了。你要贪,你要想发财,就有人琢磨着让你上当,所以现在假货是铺天盖地。而且大家要特别注意,往往你进这行里,判断是否是假货,凭你这双眼真不见得能判断清楚。因为人有时候利欲熏心,容易被利益遮住眼睛。20 世纪 80 年代,北京一带经常有人倒腾古钱什么的。那时候市场上最“火”的就是“袁大头”。袁大头当时是什么价呢?市场价 3.5 元一个袁大头。有这么一位姓赵的,已经收古钱收了有两三年了,算半个内行了。他就碰到一个河北口音的人,卖给他个袁大头。他一看假不了。什么价收的呢? 2.5 元收的。倒手他再卖给北京的收藏者,3.5 元卖。一块袁大头,他挣人民币一块钱。那年月一个月工资才三十块钱,挣一块钱不少了。他从这个河北口音的老兄手里,陆陆续续就弄过来五六块袁大头,转手挣五六块钱,他挺高兴。他琢磨这个人不像只有这么点儿,因为每次要,他总能拿出来,手头儿肯定还有。那不如一次都找他要过来,自己不发财了吗?所以他后来跟人家混熟了就问,你在哪儿弄来这么多袁大头?这个人就跟他说:“这不是我的,我表哥的。我表哥住在河北邯郸一带,农村。他家里起码还有一千块袁大头。”“哎哟,这我都弄过来,往外一倒,干挣一千块钱,那不发了吗?”想毕,这人就说,什么时候你陪我去,我都收过来。那人说:“真不行,我还有事。”赵氏男子央求说:“你就陪我去。”一个来月后,人家抽时间带他去了。带他去可是带他去,选择的是北京一早的一趟火车。到邯郸的时候是中午。然后再倒汽车,到了小村口再往里走,等到了他表哥家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多钟了,太阳已经往西落了。一看这小院儿,是典型的河北小院儿,门口有个影壁墙,上面画着“松鹤延年”什么的。然后绕过影壁墙是院里,普普通通的房。一进里边一看,家里头没什么好家具。见面介绍一番。人家这位表哥,一看有五十来岁,说:“我家是有这东西,但搁亲戚家了,亲戚到地里干活儿去了。你的情况我也听我表弟说了。你既然诚心买,老伴,你去把袁大头都拿过来。”说完,他就让他老伴去拿去。老伴出去这工夫,倒上两碗水俩人就开始聊天了。这位表哥主动提出来:“你看我这家破成这样,您从北京来您得怀疑——这钱是你的吗?你家怎么可能有一千块袁大头?我跟你说实话吧,这钱怎么来的?原先不是我的,是我老岳父的。怎么落我手上呢?我老岳父是个手艺人,干了一辈子也攒了俩钱,但是我大舅哥不孝顺,不养他。我看老头晚年可怜,跟我媳妇商量商量,就把我这岳父接我家来了。结果接来没多久就又病了,一病不起就死到我这儿了。死到我这儿,我虽然是姑爷,也得给老岳父出殡发丧。弄个薄皮棺材,吹吹打打的,就给他发送了。”说到这儿,这表哥指门外:“兄弟你看我那墙没有,你注没注意我那影壁墙上有什么毛病?”“没啥毛病啊!”“我告诉你,一般影壁墙离门有两米,进出拿东西方便,我这影壁墙离门就一米。”“可不是?这怎么回事?”“我这钱就从这儿来的。我发送这老爷子的时候,我那俩大舅哥根本没到场。我把这棺材往外抬,你想这影壁墙离门就一米,这棺材横着出,竖着出,怎么出都出不去。我说这老爷子,活着拖累我,死了还拖累我。怎么办呢?亲朋好友都来了,也不能看笑话,拆墙吧。就这么着把影壁墙凿开,把棺材往出拿。一扒这墙不要紧,扒了一半从里边落出一坛子。坛子打了,里头一千多块袁大头。那年月这银元值钱。结果里头落出一小纸条来,写着埋我者得此银元。这老爷子留一手,谁发送他谁得这钱。我这钱是这么来的。”说完这话,这表哥从他被垛里抽出个盒子,从盒里拿一张纸,说:“你看看,这就是当年我老岳父给我留的,‘埋我者得此银元’。”小赵明白了:“我说你家不像有这银元,原来是这么来的。”说话的工夫,天可一点点黑了。到晚上五点来钟,他老伴回来了,捧着两个大匣子。这时外边天已经黑了,屋里头没有电灯。当时农村条件太差,表叔点上蜡烛,在灯底下把这匣子打开。这小赵一看,确实是袁大头,他开始一个一个看。他这边看一个,那头人家就给他包好了。最后说说价吧。很快就谈成了。“那边 2.5 元一个,我到你家里怎么着也得 2.3 元给我。”就这么着,一块谈了 2.3 元。那小赵从兜里掏出 2300 块钱,把这 1000 块袁大头买走了。这个时候天色将晚,吃了点儿饭,也走不了,得第二天早晨赶邯郸的火车回北京。就这么着,这表兄弟俩人,加上这个表哥的老伴,留他在这儿住了一宿。银元进兜里了,这小赵乐坏了,心里就琢磨:“赶紧回北京,赶紧回北京,我可捡了大便宜了。”但揣着钱,他不放心,就怕这哥儿俩算计他,一晚上也没睡好。迷迷瞪瞪到后半夜三点多钟的时候,人家表哥把他叫醒了。得赶紧赶车,你才能赶上早晨邯郸那班火车。就这么从村口出去了。走这一道,小赵还琢磨着,我可得跟在这俩人后头,别让这哥俩给我算计了。他就惦记着捡这便宜了,就怕俩人算计他。总算坐着火车回到北京,这块石头落地了。可回到北京,他在正常日光之下拿出放大镜一块一块看才发现,这一千块袁大头都是假的。这小赵算半内行,他怎么上这个当?首先一个,为什么把地点定在邯郸?地方都给他预备好了,墙都给他砌好了,就为了设这个套。下午到他家,说这钱没在,在别的地方。你在这儿越等,心越焦躁。借这工夫他跟你说钱怎么来的,给你讲个故事。收藏界有句话,“收藏就怕听故事”,一讲这钱是怎么来的,你一下相信了。然后是熬这钟点,熬到天黑,在灯底下看。行内还有句话,叫“灯下不看货”。无论是煤油灯、日光灯,你在这底下看,都不能看出假来,这不对。跟白天正常的看不一样。所以这时候他先入为主,相信这钱是真的了。于是,只能简单这么看,这边看那边包,再加上在蜡烛底下他看不清楚,一谈价价还挺低,他捡了这便宜了,就着急把这便宜实实在在弄自己兜里,还怕人算计他。他净惦记别人,他就没惦记这钱,着急回到北京。这一道他都想不起来,回来才想起,一看是假的,已经悔之晚也。大伙儿琢磨琢磨我刚才讲这故事,为了达成最后骗人的目的,这中间费了多少道工序?而且每道工序都抓你的心理。搞收藏的人很难心如止水。有不少人搞收藏为了什么?为了低价买高价卖,从中占便宜。人一贪就容易上当受骗。过去话叫“猪油蒙了心”,就是这个类型的。所以有一些外行想入这行,想靠收藏发财,这个时候就有人瞄上你这个冤大头了。所以收藏这行“水很深”。有人说我不在乎,我会这个,我绝对内行,我能吃这亏吗?你就是绝对内行,也不见得能买到好的东西,因为这个行里的买卖人非常非常精明。我再给大家讲个故事,还是我刚才说的这个姓赵的。这个人,你要到北京古钱币行当打听,都知道这个姓赵的,他很有名的。他后来吃一堑长一智,交了很多“学费”,总算成了这行的绝对内行了。20 世纪 90年代的时候,西安有一个收古钱的跟他讲,说我们这儿有人想找个大买主。他有些好东西,但这个人不懂古钱,你来看看吧。就这么着,小赵到了西安,找上了这位。这位姓张,也就五十来岁,说到家里来看钱吧。到家里,把一个抽屉打开,往桌子上一倒,一千多枚古钱币——开元通宝、嘉庆通宝,等等。小赵一边在这儿看古钱,一边跟人家聊,发现这个人确实不懂古钱。可小赵发现这人虽然不懂古钱,但很精。在收藏行里也混了多少年了,知道怎么回事。所以他在这儿一边看,一边找,发现他这一千多古钱里也没有什么特值钱的,都是普普通通的。可是看着看着,小赵的心揪起来了。怎么着?在这里边,他发现了两枚价值连城的古钱。咱们历史课本里,介绍过“其刀形币,其万两钱”的古币,这两枚就那个年代的。可是它们给混到这里头了,小赵就断定这个人不认识那两枚古钱。那他就花价钱买走不就完了?人家也不知道。不行,你买不下来,为什么呢?这就是这行的买卖道。小赵是怎么把这两枚钱买下来的?你听我说,特精彩!他把这两枚钱东划拉,西划拉,抠到自己手心,就搁到自己身前了,然后他没挑这两个钱。俩人聊天,这姓张的说,你大老远的来,不能让你空手回。可是有一样,我不能全卖给你,我最多卖给你五个,你挑吧。这是买卖道。没有一下子都兜走的,万一这里边有宝贝呢?我就卖你五个,我看你怎么挑。这小赵,最后随便挑了五个品相不错的,不包括他喜欢这俩。这五个挑好了,说:我就来这五个。这老张一把拽回来,说:这五个不能卖给你,你再挑吧。这就是买卖道,为什么呢?你大老远来,你是内行,挑这五个,必然有它的道理;我不卖给你,你要真想买,这五个真是宝贝,然后咱俩再谈价。这我就知道这个东西值钱了。我虽然是外行,但通过你内行,我把这东西验出来了。要说你不要这个,你再挑另外五个,那就差不多,咱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也不耽误。这是他头脑当中算计好的。小赵就乐了,说:大哥,这五个品相好点儿,你还不卖;行,我再挑五个。又挑了五个。这五个又被老张一把抢了。不行,这五个也不卖。你再挑吧。小赵来气了,说:大哥,你看我大老远来,你这怎么的?再挑,又挑了五个,这个时候这老张仔细对比了,这十个钱跟他挑那五个,不外乎品相好点。接下来可以卖,就谈价吧。一个多少钱?我这一个钱卖你三百,五个钱卖你一千五百块钱。说这太贵,在北京都没这价,三百不行!俩人就这么讲价。其实讲价的过程都没用,干什么呢?就是为了分散姓张的注意力。小赵就跟他磨,三百、二百五,来回这么弄,最后定到多少呢?这老张说那我就一口价,二百八,你要买你拿走,不买你走人!行了,我也不愿意跟你说了,天也快黑了,二百八就二百八。但是收藏行有一样,你跟我谈价,这不谈完了吗?我按你的价来的,给你个面子,你也得给我个面子,怎么给我面子呢?买你五个,你搭我两个行不行?搭两个,行吧。因为确实这行有这规矩。搭你两个,你随便挑吧。这个时候,小赵才把看好那两个挑在手里。大伙儿琢磨琢磨我刚才说这事,你说这小赵,最后挑走这钱,一出门,手心都是汗。他等于跟老张磨了有两个小时,才把这俩钱用瞒天过海的方式给拿走了。那五个都是幌子,就为了这俩。但是你开始就把这俩挑走,他绝对不卖。所以大伙儿听一听,即使你是个内行,想在这行当里一猛子扎下去,恐怕也不那么容易。所以我说收藏这行不是那么好混的,各位千万要谨慎。有人说,那可不是,我听说了谁谁捡漏,捡一个,十几块钱买的,回头一拍卖挣了上百万。各位,那基本都是这行骗你的事情,忽悠你的。有没有这事?有,假如现在有一万个人搞收藏,能有一两个捡回漏,那就不错了。他为什么制造这种神话,就是吸引更多外行的冤大头进来。这就好比咱们眼皮子往上翻,这社会有钱人真多,可你看看没钱人比有钱人多多了。为什么你觉得有钱人多,你的眼睛净看着有钱的人,没注意没钱的。再者,这个行当里头,真要有一位偶然捡了漏,他心里高兴显摆,到处说去。可是如果他打了眼,吃了亏他怕丢人,就不吱声了。所以你总能听到捡漏的事,却听不着更多打眼的事。所以从这角度来说,那捡漏在一定程度就是他们忽悠你的广告,可千万不能信。有的说,照这么说,收藏挣不着钱了?也能挣着钱,你买一些藏品,过多少年后就能挣着钱。可是眼下你这辈收藏,你这辈想挣钱,那难度太大了。你这辈收藏,你儿子甚至你孙子那辈挣钱,这才是收藏的正道。再一个,你要是真喜欢收藏,我劝诸位,收一件东西别找专家问去。他要说假的,你搁心里也是病。你喜欢这个,就玩玩儿,无所谓。你要抱着发财的心思,最好琢磨放长线钓大鱼,让你孙子去挣钱,你这辈恐怕很难挣到钱。所以我说收藏这行当,绝不是现在投资的一个好的渠道。这里边水很深,风险极大,各位千万要谨慎。

看老梁麻辣点评

文/龙女那伽我相信,绝大部分喜欢看这本书的人,都是因为喜欢看老梁主持的那几个栏目《老梁故事汇》、《老梁观世界》、《老梁说天下》。而我看得最早和最多的,就是他的《老梁故事汇》。这本书,就是老梁在各栏目主持的新闻话题汇集。书里分了三大部分:时评、观影和读书。时评部分比较杂,主要针对一些社会上的热点事件进行评论。比如针对国家出台的一些政策的解读,比如有关国家赔偿、医患纠纷的法律出台,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什么帮助;一些社会热点事件的评论,比如城市化进程出现的问题,春运难题等;还有一些奇怪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比如老年保健品为什么会让舍不得花钱的老年人趋之若鹜,甘心上当,比如20世纪80年代的春晚为什么好等等。看了之后,你会觉得,他想得很深,问题找得也很准,当然了,有些问题,也只能说说而已。观影部分比较简单,主要说了几个当红的导演、明星和主持人。比如徐克是如何“制造”出黄飞鸿的经典形象,张艺谋的另类幽默、话题女王范冰冰、红透全国的小燕子、赵家班子、南周北郭等等。对这些艺人,老梁大多从他们演艺生涯的源头说起,讲到他们如何发展,如果红,是为什么,几乎每个人,老梁都试图尽量客观地给人一个立体的形象。最后一个部分,读书。世间的书何其多,这里选择了老梁对四大名著的一些点评。比如红楼梦中,除了最突出的主角外,还讲了刘姥姥这个乡下老太太高超的公关手腕。三国,老梁通过历史,展示了人们熟悉的所谓英雄人物的另一面,比如刘备原来并非小说中说的那么敦厚善良,诸葛亮其实是被人神话了的人物;水浒中,则更是来了个大颠覆,原来武松只不过是个有超能力、聪明的凡人,鲁智深是随遇而安,真正得到佛缘的高僧,李逵不过是个杀人狂,最后,老梁还根据梁山好汉的组成,分析了梁山被招安的内在深层原因。西游记里,老梁解读出了唐僧师徒四人独特的一面。孙悟空的原型,是各种历史掌故糅合而成的;唐僧是西天取经组里的精神支柱和主心骨;猪八戒其实是披着喜剧外衣的悲剧人物;看似最老实厚道的沙僧,其实深藏着权谋与算计。其实,评论说的好的人很多,但老梁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不会特别尖锐的嬉笑怒骂,看这本书,仿佛就能看到,这样一个胖子,跟你拉家常似的说东道西,而你听得还津津有味。老梁对每件事情,每个人物,每个话题的评论,都不会陷入极端,大多从问题发生的根源分析,每个现象,它为什么会产生?每个人物,为什么会是这种性格?对一些争议比较大的话题,老梁还是,从各方的说法中,分析每一种说法,它产生的依据,而不轻易评价好坏。有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他亦能从中提取出对现实世界中有益的部分。总之,如果你也喜欢老梁,喜欢听他点评,不妨来看看这本书。


 老梁说天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