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脆弱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3-6-28
ISBN:9789862134467
作者: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 Nassim Nicholas Taleb
页数:676页

作者简介

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大。
既然黑天鵝事件無法避免,
那就想辦法從中獲取最大利益
《黑天鵝效應》作者最新鉅作
每一件事情都會從波動得到利益或承受損失。
脆弱是指因為波動和不確定而承受損失。
反脆弱則是讓自己避免這些損失,甚至因此獲利。
尼采名言:「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大」。就像人的骨頭承受壓力和緊張會變得更加堅強,謠言或暴亂會在有人試圖鎮壓它們時變本加厲,生命中的許多事物也會受益於壓力、混亂、波動和動盪。《黑天鵝效應》作者塔雷伯找到所謂「反脆弱」的那類事物,不只受益於混沌,我們也需要適時出現的壓力與危機,才能維持生存與繁榮。
《黑天鵝效應》告訴我們,非常不可能發生和無法預測的事件,存在於世界上幾乎每一種事物之中。《反脆弱》一書更力陳不確定是件好事,甚至有其必要,並且建議我們以反脆弱的方式建立各種事物。反脆弱超越堅韌或強固:堅韌至多只能夠抵抗震撼和維持原狀;反脆弱則會變得愈來愈好。此外,反脆弱可以免於預測誤差,並且受到保護,不受不利事件的影響。
為什麼這個世界上最穩定的國家其實沒有政府?為什麼債務對你不好,以及為什麼我們一般說的「效率」根本缺乏效率? 為什麼政府的反應和社會政策保護強者,卻傷害弱者?為什麼你甚至在還沒就職之前,就應該寫好辭職信?鐵達尼號的沉沒為何拯救了更多生命?這本書大談試誤法、人生的大小決定、政治、都市計畫、戰爭、個人理財、經濟體系和醫療系統……風格獨樹一幟。《反脆弱》是生活在不確定世界中的藍圖,也是面對隨時可能出現的黑天鵝事件時的終極自保守則。


 反脆弱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老子“无为而治”的理念,尤其是在一个“互联网”词汇满天飞的世界,以往的管理标准被新生代一次次颠覆,以往的管理模式被无序的、相同价值观的汇聚理念所取代。好像世界真的朝着一个完全与自由发展模式相趋同的形态而去。从小被学校教育和管理,长大后被公司管理,一直处于相对有序环境中的我,一直对无序的、个体的、自由的发展心生渴望,总觉得那种状态是最好的。比如,工作间隙思绪飘散的时候,会想着哪天攒够一笔钱开店,然后自由支配时间,这样就可以出去旅游,或者干点儿什么喜欢的事情。(不知道有没有跟我一样,好像这是典型的文艺青年的思维哦。)但是这种状态对于我这种一直有序生活的人来说,目前只是想想的,而对于像马佳佳、轰叔、余佳文这样有冲劲、有勇气的人来说,早就成为了现实。而且他们用自有的一套理论来反转着一切有序性。虽然他们的行为被认为不具有可参考性,但是质疑他们的人敢说自己真的没有那么一些担心,有一天会被这种模式颠覆吗?也许正是有这些案例的存在,也才会引发越来越多人思考,到底现在的管理模式是否是正确的?到底现在的经济结构是否是正确的?到底现在的一些决策是否是正确的?……没错,本文的作者也像很多人那样有这样的疑虑,所以为了进一步去探索其中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他写了这本颇具理性价值的书。据说这本书的作者写的另外一本书《黑天鹅》更出名。(目前还没有看过)仅从《反脆弱》这本书来看,就足见作者的知识丰富,以及逻辑的严谨。他在书中提出了一种“脆弱性”和“反脆弱性”的模型对比,然后在这个模型之下纳入了经济、社会、医疗等等范畴的形态。很显然,这些事情跟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但是他的论述语言对大多数人来说,显得过于理论化,可能消化起来得费点功夫。比如他谈到的经济学的概念,他认为经济学的一些理论,显然并没有它所宣扬的那么可靠,从社会的经济价值,人们的收入水平来看,它是一个华尔街和政府用来谋取利益的庞大机构,但是风险却嫁接给了普通民众。他认为这种风险转移是完全不合理的。而为此,他甚至引用了古典的法律文典,当时的法律规定,建筑设计师必须对他所设计的建筑物的安全性负责。并针对这一规定制定了相当严苛的惩罚机制。同样的,当很多经济学家发表了文章,或者在电视节目中给予普罗大众指点的时候,他必须对自己的言行负责。投资经理明其名曰为投资者理财的时候,他们也要为其中的风险承担责任。他的这一理论,想必对拥有像过山车一样投资经验的人来说,是深以为然的。另一个让我印象比较深的观点是,一个小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其实比大公司要强,因为它比较容易适应波动性。对于这一点,我想契合职场上的例子来说一下感受。比如,一个人毕了业之后在大公司上班,他通常会被根据专业特质安排到一个特定的工作岗位,然后根据这个岗位属性一步步学习,晋升,成为这个岗位上的领导。因为大公司的一整套系统相对是比较完善的,每个人其实就像棋子一样,被安排到指定的位置,然后随着整套系统来运转。当然了,为了保证整个公司的正常运转,哪个岗位暂时缺了人,都不会影响大局。而一家小公司,通常会为了节省成本,采取让一个人做多项事情的方式,所以一名员工经常会有机会去尝试不同的工种,如果他够用心,是可以迅速成为一个能力发展相对的全面的人。当然,作者所论证的波动性并不仅仅是我说的职场上的一些现象,而大公司的优缺点和小公司的优缺点也并非就这么截然分明。只是根据身边人的职场经历来谈一些看法。同样还有一点,也打破了我以往的认识。作者是一个不提倡在健身房定时定点健身的人,他认为那是一种脆弱性的表现。他举了一个例子,说在健身房练就一身肌肉的人,去跟一个街头经常斗殴的人搏击,肯定是不堪一击的。因为天天在跑步机跑步的人其实是违反了一种自然规律的,他的健身环境里没有一种波动性反应,导致反映速度降低。这一理论我虽然认同,但是为了保持健康,我还是会选择定时定点健身。(ps:作者倒是挺赞同走路健身的观点。)其实关于健身的观点,我记得在六六的文章里看过类似的,说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其实是要跟自然切合,比如想想狮子、老虎这类动物,他们每天奔跑捕食,那种在大自然中练就的反应速度和紧张感,是需要懒散的现代人去学习一下的。说了这么多,大多数是罗列了几个看完此书之后留下的一些印象片段。而其中一些观点确实给我提供了一个新鲜的视角。不过看这本书的时间拉得比较长,中间断断续续的,而且这本书并不是那么容易完全理解。所以先记下这些,也许过段时间翻翻又会有不一样的感触。
  •     我们要的不仅仅是反脆弱 文/浓眉关耳 2013年1月6日每次翻开塔勒布的书,总是觉得他真是不折不扣的思想天才。他将我们思考的无法表达的东西,用语言组织出来。反脆弱,是塔勒布提出的黑天鹅观点背后的推手。他告诉我们,大自然世界系统下,脆弱性无处不在。与脆弱性对立面的即反脆弱性。风可以吹灭蜡烛,却足以让其烧的更旺。大自然世界中,一切都会从波动性中获得收益或者遭受损失。脆弱性,就是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带来的损失。而,反脆弱,则是收益。而在人类社会中,人们依赖潜伏在空间背景下的反脆弱性发展、淘汰、进化,以及实现文明。但我们却隐瞒反脆弱性,忽视它。我们害怕波动性,讨厌不确定因素。因为它时常让我们蒙受损失、挫折,甚至是死亡。但是正式因为这种无形的力量,引导我们在大自然环境中,走到更高的层次。塔勒布再次用它生命的案例,诠释反脆弱的力量。我一直觉得它的书不是商业书籍,而是哲学书籍,因为他一直再告诉我们另外一种思考方式,从《黑天鹅》,到《随机漫步的傻瓜》,以及如今的《反脆弱》,如果把三本书串联起来,就真的构成一部伟大的哲学著作。一部让我们逃出社会主流思想枷锁的钥匙。我不知道是否在大社会极力推崇这种思维,但是他真的让我了解这种无形力量的存在。他让我知道,这个社会本身是一个最大的骗局,我们只是其中的一段可能是华丽、可能是枯燥、也可能是经典的言辞。反脆弱的力量,正是决定你属于哪一部分的因素。生活的核心错觉,即认为随机性是有风险的,是一桩坏事,消除随机性,就是消除风险。真是这一主流的观点。让我们置身危机之中。我们放弃了大自然赋予人类的本身,将自己捆绑在人为创造的稳定当中,告诉我们,这样做是对的,是成功的。可是,你没有做过,经历过,怎么知道是对的。塔勒布的书是慢热的。我在读《随机漫步的傻瓜》以及《黑天鹅》的时候已经感受到。他时常让一读几十页都毫不带感,枯燥无味,然而乍然一现的言辞让你精神抖擞。他的理论就像放水缓慢的游泳池,漫长的等待只为那纵身一跃的快感。《反脆弱》带给我的这种感觉有尤为强烈。他指出了反脆弱思想的核心艺术,即情绪的不稳定性,思维的斗争。我们被套牢在人为(政府或者宗教或者传统)设定的稳定生活中,被迫放弃选择权。我们寻找平均值,却忘记平均本身是两个极端的化身。我意识到所有可能创造财富的东西都在生活中,却总要用复杂的理论给自己带上桂冠。我们依赖反脆弱性,却被告知脆弱的生活着。我们就像被喂养的火鸟,不知屠夫的尖刀。我们生活在科技进步中,思想,却一直在退化。寻找反脆弱,就是寻找选择性。寻找选择性,便是要知道独立思考的力量。就脆弱性来说,复杂的东西往往比简单的东西更加脆弱。人们往往喜欢系统化、规模化,但这带来的不对称性尤为强烈。如教育,事实证明,教育并不能带来财富,财富却可以接受教育。我们的思维观念被现代化影响,颠覆人类生物最原始的本身。例如,我们选择的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的,却忘记生物最早并没有语言。进化是一种概念,用进化的借口过度强调复杂的系统,早晚自食其果。而这些所有的复杂的系统,都是我们的父母、老师、政府以及口口相传的力量将我们的大脑清洗,然后侵袭。第一眼看到反脆弱。我明白了这真是我一直在寻找的东西,我一直再思考的东西,我一直解释不了但是它确实存在的东西。我生活在小城市,饱受房价的煎熬,工作的压力,职业发展的抉择。塔勒布带给我一种新的思考。就是规避这些脆弱的价值观带来的伤害。但是,反脆弱不是塔勒布的巅峰。这本书的架构组织缺乏系统性。会社晦涩难懂到是真的。我简单的将本书大体架构说明。反脆弱性,是塔勒布提出中战胜波动性和不确定性的力量。它区别于脆弱性,却不是强韧性。它指被波动性和不确定性影响的东西,具备进化到比之前更强大、更好的状态的力量。就像战斗民族赛亚人。然后提出现代化社会和反脆弱的矛盾,以及潜伏在身边的骗局。再初步叩门反脆弱性的力量,用一些案例解释思考反脆弱的力量。用数学模型进一步解析反脆弱性和脆弱性的非线性特征。让我们真正了解并发现反脆弱的力量。最后的节奏,是精华。伦理观和价值观方便探讨反脆弱。其实在我看来,这真是反脆弱被隐藏的原因。如果说脆弱性是社会统治及骗局游戏维持的力量,那么反脆弱,就是一个充满反叛主义的力量。书中写到,“在过去,负起责任的人才享有特权”。而现在,享有特权的人不用负责。我们每一个人,被极少数的人群转嫁脆弱性。我们缴纳社保,为过去的养老金缺口买单,我们享有高房价,为政府的债务买单。我们享受高科技,享受着所谓的经济发展,社会进化,却不知道,我们的子孙后代。正要为这些东西买单。我曾经在给学生演讲的时候问过他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犯人特别容易成功?因为他们别无选择。而这种别无选择真是对立与普通人的选择。他们不计后果,不怕失败,不怕经济危机,不怕失业。乱(波动性和不确定性),真是他们想要的东西。因为每一次暴乱,都是他们创造财富的机会。每个人都热爱财富,这是生物的本能,无论脆弱或者反脆弱。但是这种扭曲的反脆弱性,是以伤害别人的脆弱性,或者说转嫁自身的脆弱性来获得收益。这是不道德的。但是,真是这种道德的声音,欺骗了所有人。法律被高明的律师玩弄于鼓掌之中,当你告诉他,这是不道德的。他会慢条斯理跟你说,“这是合法的。”合法即是道德。这是最大的欺骗。作为一个普通人,我知道的反脆弱是,我应该寻找改变和挑战。塔勒布的最后一段话,写出了我的心声。玻璃是死的东西,活的东西才喜欢波动性。验证你是否活着的最好方式,就是查验你是否喜欢变化。请记住,如果不觉得饥饿,山珍也为也会味同嚼蜡;如果没有辛勤付出,得到的结果将毫无意义;同样的,没有经历过伤痛,便不懂欢乐,没有经历过磨难,信念就不会坚固;被剥夺了个人风险,合乎道德的生活自然也没有意义。最后,感谢中信出版社于佳赠书,谢谢。
  •     文/明道副总裁 许维今天要写的这个话题比较形而上,读起来可能有一些枯燥,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最近一直在读《反脆弱》,这是一本让我不仅感慨“怎么只有370页呢?怎么就没有了呢?要是有1370页多好呀!”的书。趁着清明小长假有时间,把我读这本书时领悟到的一些东西写下来,勾引大家都去读一读这本书。我想在这篇文章里和大家聊聊:“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里,我们该如何行动?”确定性是一种什么东西?《反脆弱》作者塔勒布的好朋友丹尼尔·卡尼曼写过一本同样很棒的书《思考,快与慢》,他在书中提出了快思维和慢思维两种思维模式。通俗的说,快思维更偏动物性一些,它更像条件反射,比如说一个球向你飞过来你会很自然的躲避,看到一个美女你会很自然的多看两眼,有人骂你你会马上感到愤怒,这种“刺激-反应”是在你来不及思考的情况下就做出的。毫无疑问,快思维系统对我们的生存非常有效,如果一支箭射过来,然后你说我拿出计算器计算一下它的弹道轨迹吧,然后我再根据结果做出躲避的决策,那你早就没命了。慢思维则是人类特有的思维方式,它在你处理逻辑问题的时候会派上用场。比如说小朋友问你:“有一个水池,开进水管1个小时可以注满水,开出水管2个小时可以把水放光,同时打开进水管和出水管,几个小时可以把水池注满水?”你用快思维肯定解决不了,你必须要开启你的慢思维系统。快思维和慢思维其实只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没有高低之别,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启动不同的系统应对不同的情况。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我们的语言当中,“理性”这个词天然的带有褒义色彩,说一个人理性他总归不会觉得你是在骂他。而我们有时候会说“XX这个人做事太感性了”,这好像就不算是夸人吧?据我估计,理性的褒义化可能要归功于柏拉图。柏拉图老人家把世界分成了“此岸”和“彼岸”。此岸是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它不完美、短暂、不和谐、充满变化,而彼岸则是柏拉图想象出来的“理形的世界”,它完美、永恒、和谐、不变、唯一。彼岸的世界是怎么来的呢?柏拉图认为它就是存在在那里的,他并没有去证明它的存在。要我说,其实彼岸世界是存在于柏拉图的慢思维当中——它是用人类的慢思维抽象出来的一个世界。怀特海说,“整个西方哲学史就是柏拉图哲学的注脚。”这话其实很有道理,柏拉图以后的哲学家,要么是沿着他的路往前走,要么是反对他。基督教其实可以被看作是柏拉图哲学的一个变体,二者的内核是一致的,只不过一个是用哲学的口吻表述,一个是用宗教的口吻表述。基督教通过“信仰”解决了哲学上无法用“证明”解决的问题:彼岸的世界就是存在的,你信它存在它就存在。也许正因为柏拉图哲学和基督教神学在西方占据了太久的统治时间,所以“理性”这个词自然而然的就带有了一种褒义的色彩,因为“理性”是到达彼岸世界的唯一道路。在寻找确定性的途中,我们似乎忘记了当初是为什么而出发了。在很长的时间里,人类不断的思考“怎样发现真理”,却不去思考“为什么要发现真理?”直到尼采大声喊出“上帝死了”,人们才突然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是啊,我们为什么需要真理呢?有了真理以后,我们用它来干什么呢?没错,我们要用它来给我们提供一种安全感。试想,在一个充满各种不确定性的世界里,你在下一秒可能就被野兽吃掉了,或者被同伴打死了,你是不是很恐慌?所以,你需要一种确定性,用它来给当下的生活以希望。你希望世界是按照一种线性的逻辑发展的(这其实是人类大脑独有的工作方式)——你希望今天花了2个小时复习功课,明天的考试就能够多得10分(其实二者并没有必然联系);你希望给女朋友送个钻戒,她就愿意嫁给你;你希望通过增加货币的供给量,刺激经济的增长。其实,我们之所以用理性去寻找确定性,在我看来是因为我们在感性层害怕不确定性。没有确定性,我们就难以给当下的行为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因此,柏拉图并不是去“证明”确定性的存在,而是想当然的直接跳过这个问题,似乎那是“不证自明”的,然后就开始思考“如何追求真理”的问题了。直到尼采提醒我们,“嘿伙计们,上帝真的存在吗?上帝存在的唯一理由,其实就是你们希望有一个上帝。”确定性的边界确定性的捍卫者们最有力的武器就是:“你难道看不见建立在科学大厦上面的现代化世界吗?我们的建筑、汽车、电脑,无不是人类理性的结晶。如果你否定了确定性的存在,那这一切的存在你又如何解释?”我不否认确定性在数学、物理学、化学这类纯科学领域的存在,但问题在于我们不能把这种思维方式扩展到所有的领域,比如用“科学方法”去预测经济、用“科学方法”去研究人的幸福感、用“科学方法”去发明药品。即便是在纯科学领域,确定性也是有边界的。数学是一门非常形而上的学科,研究的问题是抽象的,几何当中的直线、圆这些概念在现实世界当中并不存在,它们只存在于人类大脑当中。物理学当中虽然引入了实验作为证明工具,但实验只能近似的证明某个定理的真实性,这个定理本身仍然要加上“在理想状态下”的前提假设。物理学定理和数学一样,其实也是人类逻辑思维推导出来的结果。通俗一点来说,绝对的确定性只存在于人类的逻辑思维当中,它来自于人类的抽象能力。离开了人类的思维,确定性就无处栖身。我们还可以从另外一条道路到达同样的目的地。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语言是一种什么东西?你能准确的告诉我,“人”这个词的定义是什么吗?估计你要去找百度百科了。但是,百度百科说的为什么就是对的呢?好了,我们先不纠结于对错这个问题,思考另一个问题:即便我们不知道“人”的定义,这妨碍我们使用这个词说话吗?没错,不妨碍。第三个问题:“人”这个词和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东西吗?肯定不是。毫无疑问,语言是一套声音和文字组成的符号系统,它的单词数量是有限的,每个词会对应N个现实世界当中的事物(比如说“人”这个词对应了60多亿的生物)或者动作或者属性。语言当中还有一些词是现实当中没有的,比如说“因为……所以”、“是”、“但是”、“不仅……还”、“既……又”,这是逻辑推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人类的语言对于同样一个事物,还会有褒义、贬义、中性的不同表达方式,这就把人类的主观价值判断和事物关联起来了。人类的语言就好比是一套乐高积木,我们可以用乐高积木模拟出来任何现实世界中的东西,但是它只是模型,而且模仿的非常粗糙。没有人会把乐高模型和现实世界划等号,但是我们在使用语言的时候,却很少有人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当我们脱口而出“男人都是用下半身思考的动物”这句话时,我们忽略了非常大量的信息:哪个男人?啥叫“用下半身思考”?为什么“都”是?什么时候是?这其实又回到了快思考、慢思考的问题上了,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用的是快思考,我们选择性忽视了语言的精确性,如果不这样我们就无法说话。这样做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我们如果因此而彻底忘记了“语言是世界的一个模型”这件事情,如果我们把语言和世界直接划上一个等号,那就会掩盖世界的本来面貌。再往前推进一步,既然“定义”、“定理”、“理论”这些东西都是来自于人类语言的表述,那我们又怎么能把它们视为独立于人类理念而客观存在的东西呢?把模型等同于实在,最大的害处是让人误以为自己已经找到了真理,并将其应用在实在上,这就会造成悲剧了。在《反脆弱》当中,作者举了很多这方面的例子,比如说信奉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出手干预经济,结果加重了经济危机。比如说现代医学的发达,造成了“医源性损伤”的大幅度增加。比如说苏联式的计划经济,最终造成的是全国经济的大幅度倒退。怎样面对不确定的世界如果说世界的本质上是像塔勒布所说的不确定性,那我们岂不是没法生存了?如果我们根本不知道做了这件事情会发生什么,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其实这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只要变换一下思维方式就好了。理性主义者往往认为世界的变化遵循线性逻辑,“只要……就会……”,所以他们的行为方式是“为了……只要……就好了。”比如说,为了考第一名,只要增加学习的时间就好了(难道忘了第一名只有一个吗?难道忘了你的时间不能无限增加吗?)比如说,为了追到喜欢的女孩子,只要够真心就够了,实在不行求他个101次婚!(难道忘了追她的有好几个男人,最后只有一个能成功吗?)理性主义者的行动方式其实反而是感性的,他们非常直接,希望通过积极的行为达到目的。但是他们放大了人的力量,他们对于线性逻辑有一种宗教式的迷信(可能因为线性逻辑看起来很科学吧,我敢打赌很少有人会质疑线性逻辑的正确性,基本上都是直接就信了)。当他们这么做的时候,其实面临着非常大的风险——因为根本不存在线性逻辑这回事儿!也许他们可以找出很多证据来证明,“因为我这么做,所以我成功了”。但这其实是一种“幸存者偏差”,那些同样这么做了但是没有成功的人,根本就没有留下记录,他们被忽视了。幸存者在总结自己成功的原因时,引用的其实是不完整的数据。也许我们应该换一个方向来做事情。我们可能无法定义“人”的准确概念,但是我们能够非常肯定的说出什么不是“人”。我们可能无法知道怎么做是对的,但是我们总是能够非常肯定的知道怎么做是错的。少犯错误就是增加成功率,难道不是这样吗?我们与其关注一个牛人做了什么,不如去关注他没做什么。乔布斯说:“我对自己未曾做过的事情与对自己做过的事情同样感到自豪,创新就是对1000个理念说不。”理性主义者还有一个经常会犯的错误,那就是把“低概率”等同于“不可能发生”。比如说,飞机坠毁的概率是几万分之一,但那并不等于它不会发生。核电站爆炸的概率也极低,但那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做任何的防护措施。单纯的考虑概率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必须在考虑概率的时候同时考虑它的收益和损失。因为我们的世界是非线性的,所以风险和收益也并非是线性关系,有些事情的收益很大损失却很小,有些事情正好相反。我们最好绕开那些收益很小损失却很大的事情,他们一旦发生我们就没办法承担损失,哪怕它发生的概率很低。单纯的躲避陷阱不能让我们获益,它只是避免了我们毁灭,所以我们最好采用“杠铃策略”。简单的说,我们要把我们的绝大部分资本投资在那些损失可控的低风险资产上面,从而避免我们会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同时我们把一小部分资本投资在收益可能无穷大的高风险资产上面,不让我们错过发财的机会。事实上,德州扑克高手的策略一般也是如此,他们会在很多局当中输一点点,但是会在某一局赢非常多,而普通选手可能会在很多局中赢一点点钱,然后在某一局全部输进去。杠铃策略看似简单,但是能否运用得当的关键在于对风险的判断。这世界上存在低风险资产,也存在高风险资产,但是并不存在中等风险资产这种东西。把所有资产配置在中等风险上面,并不等于你面对的就是中等风险。塔勒布还引入了一个“选择权”的概念,我怀疑这是译者找不到更好的词了,这真心不是一个很好的译法,在我看来“选择权”和“试错”应该是一回事。在很多时候,靠推理、分析我们是无法获得正确答案的,所以我们最好的方法就是“拍脑袋”,只不过这个拍脑袋是有余地的拍,拍了以后我们要看它的效果反馈,然后根据反馈结果来决定是坚持还是换个方向再拍一次脑袋。塔勒布管这事儿叫“选择权”,我觉得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快速迭代、小步快跑”,再时髦一点叫“精益创业”啊,本质上和“试错”其实都是一回事儿。“选择权”或者说“试错”是面对不确定的终极武器。老子说“上善若水”、“顺势而为”,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我们要根据外在环境不停的调整自己的行为,让自己始终和环境达到一个和谐统一的状态。二者殊途同归。总结不知不觉竟然写了5000来字,今天就写到这里吧。简单做一个小小的总结:世界本质上是不确定的,确定性只存在于人类的思维当中,人类对确定性的追求来自于对不确定的恐惧;当我们希望用确定性思维去改变不确定的世界、希望世界按照我们的意思运转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获得和初衷相反的结果;所以,我们最好勇敢的面对世界的不确定,承认人类自身的有限性,顺势而为。

精彩短评 (总计43条)

  •     追求稳定性恰恰让不稳定性发挥出了最大害处。反脆弱能力恰恰是利用这种不稳定性和随机性让自身更加强大。
  •     每周30~60个小时的阅读时间,你不牛谁牛?!
  •     世界上一堆东西未命名。从不确定性中获益:向上的收益无限向下的风险有限。
  •     对于反脆弱的观点是我一直有的想法,非常认同,非常值得一读。缺点是书有点啰嗦,且有些例子还有些偏颇,例如对于学术,也许是反脆弱的程度问题吧
  •     认识论
  •     Taleb的《黑天鵝效應》和《反脆弱》是今年迄今為止最好的讀物,建議讀台版。
  •     开头比较好。后面感觉和主题没多大关系,不像论证了,像为了观点找理由。||||又是一本理论我已经实践的书。上次老菜提到混乱的活力时,说的还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说他一直没时间看
  •     得到很大启示
  •     玻璃,钢铁和有机生命体
  •     从不稳定和波动中获益
  •     看到是塔布勒的书就毫不犹豫的买了,这本书是《黑天鹅》、《随机漫步的傻瓜》的进一步诠释,没看过之前书的人就不要买了,作者有许多怪癖,比如从来不吃没超过1000年存在的食物。
  •     今年看过的最触动的一本书;整整一天完全看完
  •     相当厚的一本书,内容琐碎,不知道那些说一天看完的人是怎么做到的。
  •     这个是一个非常适时宜的书,说了一件非常适时宜的事~世界的模样取决于你看她的角度~所以,感谢一路走来的种种困难、挑战和挫折,就像尼采说的“杀不死我的,必定使我强大”,更何况“因为你是光啊”~已然看到了另外一个自己的样子,朦胧中,那是个坚韧且强大的自己~伊卡洛斯的评论我这里想引用一下:风会熄灭蜡烛,却能使火越烧越旺。对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混沌也是一样:你要利用它们,而不是躲避它们。你要成为火,渴望得到风的吹拂。
  •     作者说话好凶又莫名带着点幽默感,理性的残忍又充满人性,哎,内容呢都是常识可是又不显而易见,蛮醍醐灌顶的,不过我书读得不多母鸡文中作者很多看法是否真的合理或是过分武断
  •     颠覆了我的概念,对了,这本书没有真正看,只是听了一遍,三十分钟概括,但让人受益匪浅。
  •     随机适应
  •     可能由于翻译者为台湾人,相比之下语句翻译的还是有点难懂,而且很多相关的词条没有办法wiki到.不过内容上是一本好书,正在读..
  •     把内心想法能够如此清晰的表达,值得学习。更多的是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作者主观意识略强,本来就是抱着改变自己敏感这个(可能)缺点来读。颇有收获。
  •     自然比科学家更不容易犯错
  •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问题,这书看了好久才看完,就是途中给人一种磨磨叽叽的感觉,同一件事翻来覆去的说,而且并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美国社科类的书大部分都给我这样的感觉。不过核心的东西很有趣,随机的影响远超我们的想象。
  •     值得购买,这本书阅读用了一个月时间,可能是读的比较久,有点糊涂,前半段还是讲经济,后半段开始讨论哲学化了,感觉有些不成熟,作者可能是想讲万物内核性的东西。仅一家之言,决定过段时间再阅读一遍。
  •     1.未来不可预知。 2.适度波动造就真正的稳定 3.为了大家,请甘作随机漫步的傻瓜
  •     反脆弱对随机性的观点阐述,再一次证明了佛家所言的诸法无常。比起坚韧最多是预防毁灭或者维持原状,反脆弱却会在一次次失败中变得越来越强。和随机漫步的傻瓜一样,这本书是对之前黑天鹅观点的强化。但是这类书例证太多,描述冗杂,逻辑性被削弱太多,我从来都只能跳读才进行的下去。
  •     的确是有所启发,特别是说试错的部分,人生的过程本来就是不断试错。今年待业了几个月,跨行跨业做了其他工作,虽然小错不断,不过真的会慢慢越来越好,起码真的犯小错比一次来个大错更好吧。还有很多部分也挺有感触的,所以,这本书还是真的不错。
  •     读了电子版有一阵子,很赞同这种新的思考。准备入手纸质版细读
  •     看完之后觉得恶补一下这作者的其他书籍。他可能是目前尚存活在世的最大哲学家-概率学家之一。
  •     作者信仰的宗教是大自然,只是太过偏执,值得一看,但还是那句话,废话太多!现代书籍的通病吗?!
  •     这个年纪看什么都觉得废话好多。还是太浮躁
  •     从相反的角度过做正确的事
  •     太晦涩了 没办法继续下去
  •     枯燥乏味的大数,几笔的精彩,却是全书得核心,在昏昏欲睡中,偶尔精神.最终明白了一个核心,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而危墙却有可能变成最后的保护...随机性的概率,其实就是推动.....只是在能否有效意识到情况的发生
  •     承认意外发生的必然性,通过冗余备份来直接应对,不仅能避免受损,甚至还能从中获益。
  •     缘来如此
  •     說實在的,不知是我理解能力的問題,還是翻譯的問題,有點晦澀,重點內容講得太籠統~~~但是還是有啟發啦~
  •     1. 身体比想象中更有适应力,适当挨饿,锻炼时偶尔超过承受极限,对身体是极有好处的。 2. 随机性在生活中很重要,有时打破规律会收到想象不到的效果。 3. 医源性损伤很常见,身体有很强自愈能力。不要动不动就吃药。
  •     一如黑天鹅新颖
  •     年度最后悔买的一本书。有用的内容就那一句,以为扩大叨逼叨的广度就是有思想了?来点尼采来点塞内加来点美国政治经济全球通史就屌炸了?我也是醉了。逻辑混乱的瞎jb扯。更坚定了我不看当代作家写的东西的决心。看看《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某作者就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玩意儿了。
  •     观点一般,逻辑也不是特别强。尤其是太啰嗦,同一观点写好几段,精简字数大概可以勉强算三星吧。
  •     随机性是生活的常态。生活一旦运转起来,就不要停下来,因为懒散会让人无所事事,无心向学。预防过度反应。
  •     里面列举的example许多都很好,让人能从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有些不足的是,有些部分感觉很冗长,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翻译的原因。
  •     骨子里就乐于与风险为伍,成长就是不断的试错和进化
  •     有觀點,但還是有點啰嗦的。。。600頁。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