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书评

出版日期:2016-1
ISBN:9787550266301
作者:[美] 埃里克·卡普兰
页数:228页页

本书评无法描述《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一书内容

本书评无法描述《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一书内容读《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文/方木鱼有幸读到这本书,全赖书名《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所赐。套用时下流行的网络用语,主标题《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吊炸天。这本书还有个副标题:起的也够有创意:《一场逗你玩的哲学探险》,创意,换个说法的话,就是逗逼。接触过不少哲学家的思想,国内的,从古至今,老子、庄子、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近代的也有金岳霖、梁漱溟、冯友兰、南怀瑾等等。国外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佛朗西斯•培根、笛卡尔、卢梭、黑格尔、叔本华、萨特,等等。当然,可能前面列举的这些,大多都处于除了名字,其实不甚了解的层次。但有一个人是少不了的:马克思。虽然是外国人,但其人其事其思想却被奉为正统,且被潜移默化兼科班教育了近三十年。你很难想象,这本书是由神剧《生活大爆炸》的编剧兼执行制片人哈佛大学的高材生埃里克•卡普兰写就的,而且,这本号称烧脑的哲学书所关心的问题,也让人忍俊不禁。圣诞老人(还有神、上帝)真实存在吗?大脑是怎么运作的?如果我们都要死,那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应该如何面对痛苦和死亡?怎么才能让自己快乐?在本书中,圣诞老人似乎是一个悲催的存在。实际上,熟读过此书的人都知道,作者并非有意要研究圣诞老人是否存在。在作者的世界观和行文世界里,圣诞老人只是一个文明的符号,维持一种最初的人格教化。那些我们不太确定、将信将疑、时信时不信、无法迫使自己相信、不想再信又不知道不信后会发生什么的东西,那些困惑我们多日,那些困惑了我们及我们的前辈,甚至还要困惑我们的后代的问题才是哲学真正应该思考的问题。恰如作者在结论部分《我未来的孙子》中的一段所述:“我和孩子说圣诞老人的时候,是想告诉他们一些我觉得珍贵的东西……这些东西我不给任何人看,因为我不想被其他人取笑……很明显,作者对这些问题是有话要说的,以作者在这个社会上生活了这几十年的经验,和能够想出《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的这样一个书名的头脑,作者的思想还是值得我们了解的。而这本书,理所当然,也是无数爱书的,不爱书的,活得明白,活不明白的人一读的。是的。本书评无法描述《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一书内容。

因谢耳朵之名

如果不是因为作者是big bang theory的编剧,我想不出可以读这本书的理由~内容东拼西凑,翻译也不是太吸引人~~有点点小失落~~

圣诞老人骑马来

还有几天圣诞节就要来了,大街上到处都是圣诞树的装饰和欢快的音乐,这档口看《Does Santa Exist?》,讨论圣诞老人是否存在是不是略显呆傻?管他存在不存在,让我先相信他的存在,愉快的渡过眼前这个狂欢假期,再坐下慢慢思考嘛。你瞧,我就是这么一个享乐主义的人,甭管我的享乐是伊壁鸠鲁式的,还是亚里斯提卜的那种。作者埃里克·卡普兰,是当红美剧《生活大爆炸》的编剧兼执行制片人,其他作品还包括《飞出个未来》《辛普森一家》《马尔科姆的一家》《僵尸学院》等。本以为这样的人最拿手的是搞笑,讲段子,编故事,没想到人家正在攻读哲学博士学位,探求存在与否这样的大问题。这本极度烧脑的《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正是他关于存在的一场思考。起先,他抛出了圣诞老人是否存在的问题,英文原名为《Does Santa Exist?》。圣诞节,简直就是西方的春节,大人小孩都欢呼雀跃的盼着这一天,没人知道每张笑脸下是怎样的小心思,也许是百货商笑出褶子的脸背后是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满足,也许是大人又可以暂停工作休息几天的轻松,也许是购物狂可以理所当然的尽情买东西送东西的畅快;在那些真正还未脱离呆萌状态的小孩子而言,只有他们心里才会惦记着,圣诞老人呀,你什么时候才会来。卡普兰正是从这一现象入手,穷追不舍的问——你到底是认为圣诞老人存在,还是不存在,在社会情景中有演化出怎样的表象?他分析了两种情况,一种叫蒙人,一种叫发疯,并且在马克思主义、精神分析学、神经生物学和模因论中找到了这两种理论的影子。我不知道这一分析在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心中会造成多大的阴影面积,但它确实让我安心,一切存在的理论都是可以被分析、被质疑的,正如作者在后面所说的“任何一刀切的理论都是错误的,”“理论都有其生长周期”,这才是哲学的魅力之处,它敢于寻求一切未知,又敢于质疑一切已知。作者试图从逻辑的方向上找到答案,过于鲜明机械的逻辑主义让思考走进了混乱。卡普兰提到了关于道歉潜在的可能性,实在是太形象了,被原谅之后的心安理得确实有可能引发出肆无忌惮的后果。家中就有这样的例子,三岁孩童一次次的向家长确认,不小心踩到水花没事吧,结果得到肯定的答案之后,就会撒欢的在雨地里奔跑。是家长错了吗,确实没错啊,孩子错了吗,他也确实是奔跑着避不开踩到的,那这到底哪里出错了?碰壁的卡普兰又打算从神秘主义入手,结果证出了“如果什么都存在,那么存不存在的问题没有任何意义”。神秘主义没法给出答案,求真之路指向幽默。关于幽默。作者说的很多,脑洞开的太大,以至于部分内容就我们读来确实有些难度,不过好在本书几乎都是在大框架下的碎片式的讨论,看不懂的反复再看也无妨。对于死亡分析,直入人心,“我们都知道那是终结,很害怕,所以希望那不是终结。”让人难过的是,希望有时候并不能改变事实,不过好在希望能改变人类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幽默,帮助人类良多。“逻辑希望一次性将问题解决”,神秘主义又总是打太极,幽默和逻辑、幽默和神秘主义都有那么多小暧昧,越思考头绪越多。圣诞老人只是一个载体,作者想探讨的还是那个千百年来老掉牙的问题——“生存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生存才有意义”。本书最后一部分“我和你”阐述的是他关于圣诞老人存在与否辩证思考的答案,也是他在人生存在问题上的见解。很多时候我们所纠结的问题,晚饭吃什么,要不要辞职,该不该生孩子,其实都算得上“Does Santa Exist”这类问题,看看这本书,也许还是没办法完全搞懂那些深刻的哲学奥义,不过受其启发改变一下思维,更多元更友善的去考虑问题,发散性的看待生活和工作,可以帮你我的人生减去些负重。鉴于这本书实在大大的逗我玩了一把,特别问作者大大,为什么圣诞老人不能是骑着白马来?文/团团花哚 2015.12.21

本书书名已描述本书内容

这本书的翻译作者很偷巧,给这本书的中文名取了一个非常“网络标题党”的名字:《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以下简称:本书)。但事实上这本书的书名,与描述的内容非常相关,也是这本书的核心哲学思考,以及对这个问题的自我解答。如果让我来重新给这本书定个书名的话,我会给书取名《我分别用走脑、走心、走肾的方式回答了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大多数人对眼前习以为常的事物,并不去过多的思考。而一个有哲学范的人,一般不会轻易饶过这样的话题。很显然我是一个有点哲学头脑的人,我就曾经问过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人吃饭要用筷子呢?经过深刻地思考和研究,我得出的答案是“因为中国古代苍蝇蚊子多,这样吃饭的时候可以腾出一只手来拍苍蝇和挠痒痒”。每次想到这个答案,就心中窃喜自己会用筷子,也真心为古代欧洲人和印度人捏把汗,他们吃饭的时候怎么拍苍蝇和挠痒痒呢?特别是印度人,一手托着饭包,一手抓饭吃,这时候苍蝇飞过来了…急死人啊!那么这本书到底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呢?本书提出了一个西方人习以为常的现象,很显然作者没有轻易饶过这个问题。那就是:“圣诞老人存在吗”?第一眼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感觉作者一定是在抽风了,这个问题还用得着写一本书来回答吗?可是真的看下去才发现,作者其实在指桑骂槐地说,大多数人脑子不好用,要么只会走脑、要么只会走心、而更多的人则喜欢走肾。只有作者本人,比较幸运和健全,这个问题在他全身走了个遍。不过虽然走了个遍,答案还是要读者自己去总结。读这本书千万不要太“走脑”,本书给中国读者带来的,并不是对“圣诞老人存在吗?”这个答案的解释,而是启发读者更加深刻的去思考,一些看上去司空见惯的简单问题,你或许会在寻找这些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得到脑洞大开的喜悦感。其实阅读给人带来的乐趣,就是跟着作者去做一次思维的旅行,而这样的旅行能够给“旅客”带来什么样的体会,会因人而异景致各不相同。本书的思维旅行保证很轻松,作者有很明显的“导游风范”,似乎在一路举个小旗把你引向风光旖旎的悬崖峭壁前。然后拍拍手说,各位游客你们自己接下来自由活动吧。我们中国游客旅游习惯了跟着导游走,所以我也很愉快的给大家做“深度阅读”的导游,不过“导游”这个词在中国被用坏了,如果被人评价“你们全家是导游”,会不会有操起板凳想冲上去揍人的冲动。你有没有,我不知道,反正我有……回归正题,本书作者埃里克.卡普兰(EricKaplan)是一个美国电视剧《生活大爆炸》的编剧,毫无疑问他是一个非常有幽默感的人,看完这本书我显然被多多少少传染了一点幽默感。看过美国肥皂剧(生活情景剧)的朋友都知道,这种电视剧往往在你笑过之后,能给你带来很有意思的回味,这是美国编剧之所以牢牢抓住观众的重要手法,这本书的作者肯定在这方面是把好手。本书也延续了一些这样的风格,但是有所不同的是,其实作者在非常深刻地探讨一系列的“哲学”话题。也许读者并不在意作者所要表述的内容多么深刻,读一本书轻松愉快或许才是最重要的。那么接下来,我就带领大家简单浏览一下本书一些有意思的内容吧,给那些实在还没准备好,买书看的人偷偷懒的机会。哲学书通常都是从一个问题开始,本书也不例外。作者从他儿子四岁后,就为“圣诞老人存在吗?”这个问题所困扰。如果说存在,那么儿子长大了该怎么面对他;如果说不存在,大家都在热热闹闹地骗自家孩子,我不骗怎么说得过去?如果你是一个老爸,这个问题换了你该怎么回答呢?这本书很深刻的从三个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第一是逻辑主义;第二是神秘主义;第三是浪漫主义。这三个角度其实涵盖了普通人对待生活的基本态度,在我看来那就是:从“走脑”、“走心”和“走肾”的几个角度来阐述了这个问题。这本书里从“逻辑悖论”,证明逻辑是靠不住的。例如:“这句话是假的”就是一个悖论,如果这句话是真的,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错了;如果这句话是假的,那么这句话本身就是对的。如果人们陷入到”对与错“的争辩中去,会把所有事都办砸了。似乎最明智的行为就是让自己变傻,这个世界根本就无所谓对错,人不能只靠理智,否则这样就活得太累了。本书用逻辑推导了很久,答案似乎根本就没有圣诞老人,但是因为证明了逻辑不怎么靠谱,也无法得出结论,圣诞老人就真的不存在。或者说人们只是选择在某些特定的时候,让圣诞老人存在。而这样的逻辑就会让“走脑”的兄弟吐血哭死在路边。作者同样用很客气的态度,质疑了神秘主义,以此为代表的就是“佛教”的超脱。书中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如果佛主知道宇宙的答案,为什么不说出来呢?为何总是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语气说”不是这样,也不是那样…“那么到底是怎样呢?例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样的回答,感觉根本就没回答问题嘛,佛主是不是在忽悠人呢?作者很客观的做一个假设,如果佛主并没有忽悠人,那为什么说不清楚呢?书中的解释是:人类的语言存在BUG,根本无法解释更深奥的问题,所以只能”不是、不是、不是“下去了…这就好比一个笑话,如果你听了不笑,并不代表不是个好笑话…本书第三个部分是用“幽默”来解决,人们面对难以回答的问题的态度,这种态度往往很有效。幽默既可以让人直面矛盾,又似乎并没有真的面对问题本身去做解释。也就是说,幽默可以让人不那么在意“对错”了,这种态度可以让问题存在下去,而且一点困扰都没有。这本书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生物现象——“嬉戏”:只有输赢、胜负各半才叫“嬉戏”,否则就是奴役了。人类用幽默延续了动物身上就有的嬉戏,特别是老鼠和猫身上,所以这就是迪斯尼的动画片《猫和老鼠》经久不衰的哲学原理。这本书最后部分回归到”你我“这个主体,探讨我们到底该如何理解生活中的矛盾,在矛盾面前我们该如何面对。书里面举了一个很有意思却又很残酷的生物实验:科学家把老鼠的触须剪掉,然后丢到水里把它们淹死。实验发现,经过训练的老鼠会一直挣扎几个小时直到累死;而那些野生的老鼠会挣扎十几分钟就停止挣扎,用装死的方式安静地等待死亡。这似乎验证了人类的凄凉,人类总是在不停挣扎着害怕死亡,可这种对死亡的恐惧与害怕,会把人活活累死在各种没完没了的竞争里。我很推荐这本并不是很畅销的逗乐哲学书,作者绝对是个阅读量丰富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深刻的道理,说得这么简单直白。从本书也可见美国人的思维模式,与我们中国人很不相同。按照这本书的思考角度,中国人似乎缺失了两个模式:既不懂得逻辑思辨(走脑),也不懂得幽默处理(走肾)。很多中国人习惯用“这就是命啊(走心)”来化解内心的矛盾,而根本不懂得应用幽默和理智的头脑,来面对矛盾。想到这里,突然觉得我会拿筷子这并算不了什么了…..“书in空间”很推荐这本并不是很畅销的逗乐哲学书,能够把深刻的道理,说得这么简单直白,可见欧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与我们中国人很不相同的地方。按照这本书的思考角度,东方人似乎缺失了两个模式:既不懂得逻辑思辨,也不懂得幽默处理。从这本哲学书中,读者可以有很多自主的思考,或许能帮助你如何面对与太太的关系,又或者是不是该辞职去看看世界……这本书,还很有趣的方式,提醒了太过理智的人,如何用并不理智,但有效的方式达到最后快乐地存在下去的方法。"书in"原创——如需转载或投稿 请与我们联系

本书书名没有达到我对其内容的预期

拿到手后两天内迅速读完此书,不得不说,我确确实实是被作者的《生活大爆炸》制片及编剧的身份以及这么有趣的书名而吸引,几乎没有做什么考虑就火速下单了。而当我今天读完此书的最后一页并合卷的时候,只是长叹了一口气,有种经历了虽然一路读得比较辛苦,个别地方还极为烧脑差点就失去耐心读不下去但仍然最终还是把它读完的释然。书的前两章是我读的最为吃力的部分,很多地方就是在堆砌和罗列其他各大家的学术观点(包括心理学,生物学,哲学,宗教等等),看着让我们这些门外汉实在有些为难,也较为枯燥。在阅读过程中我简直无法把作者和如此成功的美国情景喜剧的制片这一身份画上等号,因为书中的内容没有一处让我有发笑的冲动。直到读到书已经很偏后的地方了才开始进入些状态,开始明白了一些作者想表达的观点,并由心底表示赞同。但那已经起码是书的内容三分之二还往后了。所以总体来说,这本书实在距离我购买时的期待值差了不少,但我一直相信每本书都有它的可读性,也一定都能从中学习到一些什么,这本书也一样。最后以书中我十分喜欢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吧:“如果你觉得生活无聊,那是你的问题,不是生活的问题,因为生活一点都不无聊。植物,动物,生态系统都是最有意思的东西。要驱散无聊感,你需要去感受身体,感受情绪,感受生命的脉搏。”

有点颠三倒四的哲学思辨

先说说这本书的机缘。一直很想看这本书,不得不承认是被腰封和作者,以及这个坑爹的中文译名吸引到的。中亚上看到了实体书,但是苦无一直找不到Kindle资源。元旦前在深圳南山书城闲逛时,偶然发现了这本书,实在是没有忍得住掏了腰包。抛却书本身不谈,先吐槽一下纸张吧。老六做读库,有一次就吐槽现在许多畅销书的开本问题。确实如此。比如手上这本“无法描述”,阅读手感真的是“不可描述”。书本上不厚,达不到中间打开就自然摊开的舒展效果,书皮用的是硬纸,一本两百多页的书,读起来捧在手上,始终感觉是张开着一副弹簧夹。。。其次吐槽一下这个坑爹的书名。人英文名还算正经:Does Santa Exist?直译:圣诞老人是否存在。实在很想知道“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是什么鬼?!最后说说书本身吧。作者是大名鼎鼎的“生活大爆炸”编剧,跳跃的思维和匪夷所思的脑洞那是跑不了的,所以可以预见这本“哲学大冒险”一定是趣味横生。然而看书的过程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风趣幽默。整本书,无论是讨论圣诞老人存不存在,还是讨论佛陀的拈花一笑,还是讨论犹太密教,其实一直都是在讨论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罢了。理性的人,信仰逻辑,信仰非此即彼,感性的人相信有也相信没有,相信既有又无。作者通篇都在不停地跳跃比对这两种思维,老实说道理都懂,但是被他这么跳跃着跳跃着,再幽默风趣也会审美疲劳吧。窃以为,这本书作者有炫技的嫌疑,优秀我是承认你优秀,不服你我仍是不服你。

简单、有趣的哲学思辨

简单、有趣的哲学思辨-评《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文/信实的精灵圣诞老人来咯~曾经对哲学是敬而远之的,因为总觉得哲学家们绕来绕去都是一堆空洞的理论,没有实际的内容去支持。此外,总觉得哲学家一不小心自己没有跳出来自己的哲学辩论,就容易变成精神分裂了。难怪很多哲学家临近生命的终点时因为没弄明白纠缠自己一生的问题时,选择自杀。比如尼采,比如德勒兹。然而跟随着埃里克•卡普兰的脚步,竟然惊人地发现,原来埃里克可以带我们进行一场逗你玩的哲学探险,并且这一次的哲学不太难。他是一名作家,算是学者身份,然而他同时还是一个编剧,他懂得怎么逗笑他的观众们。这一次也是,他带着自己独有的幽默带领着我们这些读者们游走在喜剧和学术之间。当然这本书包含着有趣的内容,简单的哲学,读起来很有味道,没有传统的经典哲学的晦涩难懂的感觉。这本书是美国剧作家、制片人兼电视编剧埃里克•卡普兰的作品,他也是《生活大爆炸》的编剧兼执行制片人。他毕业于哈佛大学,研究生读的是分析哲学,所以,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涉及到哲学性的内容。当然,还有他的其他作品,包括《飞出个未来》(没错,这就是那个《Futurama》,历史上有史以来脑洞最大开、看似“低俗”无底线的科幻动画片的编剧之一。这部动画片也是卡普兰穷尽自己的宗教知识和哲学知识,甚至于还有自己的想象力而创作出来的科幻作品,让观众们在娱乐和嬉笑之间知晓宗教知识和哲学知识。)、《辛普森一家》、《马尔科姆的一家》、《僵尸学院》等。当然,这本书的书名还有另外一个比较正统的翻译:《哲学研究:圣诞老人是否存在?》,或许这就可以笼统解释这本书的内容了。圣诞老人之所以称其为圣诞老人,是因为他会带来圣诞礼物;相信圣诞老人存在论的切实好处,是与送礼物这一惯例联系在一起的。这本书开篇作者也是从妈妈对待自己的孩子们的“承认圣诞老人存在”这种态度和面对着其他同样为成人的父母们说“圣诞老人其实是不存在的,都是用来哄骗小孩子的。”的态度来展开自己的讨论。正如欧•亨利(O. Henry )在小说《麦琪的礼物》(The Gift of the Magi)中所指出的,赠送礼物这件事是经不起理性推敲的。还记得吧,在那篇小说里(如果没看过,小心剧透),丈夫变卖了自己最宝贵的财产——一块手表——给妻子买了一把梳子,让她用来梳理秀发,结果却得知,妻子把一头秀发卖给了假发商,用换来的钱给他买了表链。从功利的角度看,这场礼物交换简直失败透顶。如果我们相信有圣诞老人,那么就等于相信,礼物赠送的一个特点就是拒绝理性分析。此外,如果我们相信有圣诞老人,这个神秘的人物会在午夜从天而降,那我们就相当于刻意地朝着难得糊涂的状态迈出了一步——我们防止了生活的某种情感基础被掀个底儿掉。然而关于哲学家们或者文人们自杀这个问题,我查阅相关的资料后,发现有这样一种说法:“哲学家中很少有人自杀,因为要洞窥死后世界奥秘,自杀作为一种非正常渠道极可能导向非处,所以哲人再痛苦也不会自杀。”所以有人说,德勒兹有点不够资格。另外呢,尼采不是自杀,他是死于梅毒,是西方哲学家中比较另类的死法。做为哲学家,本职就是洞察万物真相、顿悟人生意义,自杀或许就是对自己学说的否定,离圣贤的距离就要以光年为单位了。还有一些所谓的大文豪们,比如海明威、川端康成和大卫•福斯特•华莱士等都是大文学家,属于创作灵感枯竭后,心灵的焦虑,导致精神的压力,最后开枪自杀!如此多的文学家们,依然走不出来纠纠缠缠的哲学问题,甚至于没有弄明白人生最基本的三个问题,“我从哪里来?”、“我死后要到哪里去?”、“我人生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当然,他们人生活着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娱乐他的读者们,假如他们仅仅是这样想的话,岂不是过于可悲?所以最终卡普兰总结出,唯有幽默才是解决生活中基本矛盾的最佳良药。但愿这些严肃的哲学家们或者文人们可以学会一点点卡普兰的这种生活态度,也就不至于走入人生的绝境地。这本书读起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烧脑,所以很庆幸,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精神分裂。或许是因为作者选取了“圣诞老人是否存在?”这样一个话题展开自己的描述吧。按照正常的思维方式,以一个成年人的理性世界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话,只需要一句话,“开玩笑呢,圣诞老人怎么可能存在呢。”甚至于曾经接触过基*督*教的朋友们,在他们的口中也是对所谓的圣诞老人存在的这个问题嗤之以鼻,仿佛谁要是告诉他们圣诞老人是存在的,就好像是对他们的侮辱似的。这是别人对他这本书的评价,“埃里克•卡普兰不仅是一位天才喜剧作家,更是一个灵魂深刻的人,一位智慧的大师,一名在信仰和逻辑之间逡巡探索的超赞使者。他能让你捧腹大笑,又能让你陷入前所未有的沉思,并爱上智力探索的迷人过程。这是一本杰作!”——马伊姆•拜力克(《生活大爆炸》中Amy的扮演者、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神经科学博士)中国的古圣先贤,无论思想家、文学家、大德高僧等,绝无自杀的可能,他们已洞悉了宇宙的真相。三生因果、六道轮回,心以到了不生不灭、不净不垢、不善不恶的化境,又怎么会生出自杀的念头呢,就是功德稍浅的贤人雅士,也多受圣贤教诲,即使未能彻悟,也会处处效圣贤所为的。但愿看了这本书后,能让我们走出来理性和感性的纠缠之处,在人生实在走不出来的纠结处,不妨幽默一把。PS:作品虽有限,但均为原创。如需转载或者另作他用,请豆邮或664591856@qq.com联系本人。谢谢您的尊重~

是否烧脑,取决于是否想一探究竟

被书名吸引,章节的题目也挺吸引人的,但不太看得懂,站在书店里一天看完,好歹也启动了一下思维,想把哲学问题普及化,不是那么简单

与混沌和解

这本书原名Does Santa Exist?圣诞老人存在吗?估计因为文化差异的原因,把书名换成了现在的《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而圣诞老人,我的理解是你所处集体文化中你个人最习以为常又最难以描述的那个概念。圣诞老人,恰如封面上那团不知所云的白线团,实在是混沌啊。对了,就是混沌啊。好像这几年一直很流行“与自己和解”,一股禅意扑面而来,仿佛醍醐灌顶,不过酒醒之后就啥也不记得了。而这本书想说的似乎是,让我们带着心灵以及脑子,和那团混沌和解吧。一直喜欢小百科跟我讲的一句话,信仰只是帮助我离那团混沌更接近一些啊。追求信仰,不是追求知识,甚至也不是回归心灵的本质,信仰只是看见那团混沌,想一直看着它。总有一天我们会回归那团混沌。会不会呢?这本书用实证主义去论证混沌,败给了先验的存在;用神秘主义去和混沌和谐相处,发现只是自欺欺人;用幽默自嘲,嗯,很好,我们看到了棒棒哒喜剧《生活大爆炸》,然而我们不能一直当乐呵呵的傻子啊!所以我们的人生只能沦为一个没有结局的荒诞剧吗?或者,我和你之间的关系,就只能任凭一道无法描述无法解释又不得不接受的混沌之墙横加阻隔吗?究其所有,人和人的关系,还是最重要的啊。于是我们又回到了和自己的关系上。升格之后,又成了个体和混沌的关系。看完第一章的时候我就强烈感觉作者是犹太人,或者接受过犹太式思维,看完发现基本差不离。很熟悉这种犹太式看似回环曲折跳跃性大实则内在结构相当稳定的叙述方式。乍一看类似于东方式弥散性思维,仔细一看又发现其内在有一根相当强劲的钢筋穿引。不,我不会屈服于实证主义,不会在神秘主义的鸦片中沉迷,也不会在幽默中自我解脱。人生确实很艰难啊。幸好有卡普兰这样的人帮我,很久以后才会读到这么感动我的科普了。

脑洞大开之薛定谔的“圣诞老人”

阅读前看到简介说作者卡普兰是当红美剧《生活大爆炸》的编剧兼执行制片人,心情是复杂的,一边期待像TBBT里一样的各式幽默,一边忐忑会不会太烧脑了看不懂啊嘤嘤嘤。看完之后只能说没有多虑,但也万幸还是看懂一些了嘛。作者卡普兰洞开的很大,单就着“圣诞老人存在吗?”这个问题就将哲学里的逻辑、神秘主义、幽默与逻辑和神秘主义的关系、人生和无限讨论了个遍,掉了满地的书袋,好多学派人物之前从没听说过啊(暴露了自己的无知了么捂脸。)然后卡普兰的“圣诞老人”变得像薛定谔的“猫”一样,充满了谜一样的未知。逻辑者的圣诞老人是个无解问题。他们觉得最好能骗自己相信圣诞老人存在,然后他们自己就陷入了矛盾:到底自己是信了还是没信呢?K.O。神秘主义者的圣诞老人是非真实存在,但是却被相信存在的东西。就是不用担心他是否存在,用心感受他就OK。你试着感受一下:圣诞老人并非存在。圣诞老人并非不存在。圣诞老人并非既不存在也不不存在。圣诞老人并非既存在又不存在。已晕。K.O。这个问题看起来越来越复杂了啊,对于普兰卡来说,好像比复杂还要复杂一点。因为他的脑袋里既装着逻辑学,又装着神秘主义,还有幽默和卡巴拉教义也融合在里头。那么普兰卡的圣诞老人该怎么办?他的圣诞老人是存在的吗?漫长的探索后,普兰卡的答案是:存在。他最后发现了他的圣诞老人是“无限”向人类意识显现的一种方式——友善的面孔。对不过圣诞节的你来说,是不是觉得圣诞老人存不存在好像不值得烧这么多脑细胞吧?但是,如果你生命中有件对你来说充满意义但是又搞不清楚的事呢,你可以试试将它当作你自己的“圣诞老人"。然后尝试用用普兰卡的思路,让他陪伴你解决你自己的“圣诞老人”之谜。

哲学外衣包裹下的心灵鸡汤

首先,作者埃里克·卡普兰(EricKaplan)是美剧《生活大爆炸》的编剧,分析哲学的硕士,这点很有噱头,本书号称“《生活大爆炸》有多搞笑,这本书就有多烧脑,反之亦然”,实际上的确如此,在我为自己的脑细胞哀悼之时,我决定写我今年的第一篇读书笔记,也可以叫做读后感。相比于这本书的中文名,它的英文名更能够体现出全书讨论的主旨:Does Santa Exist?(圣诞老人存在否?),不过可以理解,如果真的按照原文翻译,它的销量会大大减少,而当你真正读完这本书时就会发现,本书书名真的无法描述本书内容,就连原文的“Does Santa Exist?”实际上也无法描述本书内容,所以在接下来的文字里请允许我断章取义地介绍一下本书内容,之所以断章取义,是因为我不确定我可怜的仅剩的脑细胞能否将它表述完善。不可否认,本书的确在讨论圣诞老人的问题,但实际上却是以小见大,初看可能觉得这问题没什么好讨论的,圣诞老人本来就是父母们编出来哄小孩子的,但生活中很多事物却如同圣诞老人一样,比如上帝存不存在呢?人权存不存在呢?道德存不存在呢?如果存在,那他们存在的标准是什么?如果不存在,又怎样证明?再延伸一点,如果圣诞老人并非现在看到的样子,实际上他是一个圣诞螳螂,或者圣诞蝙蝠,那曾经的圣诞老人还存不存在呢?如果人权之下出现了暴政,那么人权还存不存在呢?实际上这就是本书讨论的一个矛盾点,就是当我们遇到对立的事情时,如何用科学和理性的角度去解答这个问题。对此作者提供了三种分析方式:1、逻辑论证一件事物用逻辑当然是科学的办法,但如果逻辑本身就有矛盾的话就会陷入死循环,比如说,我们如何论证“这句话是假的”这句话,如果这句话是假的,那么它就变成了真的,如果这句话是真的,那他就变成假的了。同样,如果相信圣诞老人是真的,那么我们无法用任何手段去证明他的真实性,如果相信他是假的,那么当所有人沉浸在圣诞的欢乐之中时,你就成了一个异类,到底是要做个聪明人还是傻瓜?逻辑解释不清,于是有了另外一种观点。2、神秘主义神秘主义可以看成宗教或者神学,与逻辑的说一是一不同,它允许矛盾存在,甚至允许多种矛盾存在,他们认为存在与不存在的问题完全没必要讨论,因为这不是他们关注的话题。如同佛学讲求万事皆空,那么无论圣诞老人存不存在,他都是空的,既然如此,存在与不存在就没有任何探讨的意义,于是分析又进入死循环,对此,作者提出了第三种观点。3、幽默幽默这个观点乍一听有点摸不着头脑,但事实上一个简单的现象就能解决,那就是现在流行的段子手,他们会用幽默的方式去解决生活中的尴尬,呵呵一笑,顺便自嘲一下,很轻松就能将矛盾化解。作者将幽默称之为中和逻辑好神秘主义的良药,幽默不仅能够接受矛盾,还能将矛盾指出来并且进行批判,它鼓励我们谅解并接受自己的局限性。但幽默也可以称之为哲学吗?作者此刻没有说明,但大概他的内心想法是,世界上痛苦的事情太多了,矛盾的事情太多了,既然无法解决,那不如让我们乐观点,一笑而过吧,说起来,这到有那么一点顿悟的感觉。当三种分析方式解决完毕后,我们就该讨论一下这个世界了,作者认为,神秘主义者光使用了右脑,支持逻辑的人光使用左脑,而幽默的人则是二者结合,当你的两个脑半球不相容时,矛盾就出现了,那么我们化解矛盾的方法难道是让左脑和右脑打一架吗?当然不是。由于没有第三个脑半球,我们根本无法判定谁对谁错,但世界不就是这样吗?我们面对着两种宗教的战争,面对着开采者与环保者的战争,谁能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你就是错,而我就是对呢?所以在最后一章里,作者做了总述,并且开始撒鸡汤了,与前文不同,这个总述十分有良心,它没有杀死我太多脑细胞,因为这章真的很好懂,他描写了自己的生活经历,通过这章我们就可以看出前几章作者为什么费尽心机绞尽脑汁不惜杀死读者这么多脑细胞以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首先解释,任何一刀切的理论都是错的,划定界限就是矛盾的根源,如同讨论圣诞老人存在与否,如同讨论左右脑哪个能获得胜利,实际上作者之所以崇尚“幽默”的理论,在于它能够化解矛盾,达到一种圆融的境界。世界上的很多事情都是充满矛盾的,而解决它们最好的方法却不是什么理智,而是包容。于是最后作者说到,我们的人生中,就拿组建家庭为例,就是两个看待世界完全不同的人将对立的观点融合起来,形成一种“无限”的境界,而所谓的圣诞老人,就是“无限”向人类意识显现的一种方式,所以写到这里你看懂了吗?圣诞老人存在与否还有什么可讨论的,整本书下了一盘大旗,最后落子时告诉你,我其实就是一本告诉你如何看待生活的营养鸡汤。重要的是,这汤还别有一番滋味,我合上书回味的时候觉得似乎有那么点意思,但又说不出究竟是什么,如果哲学的根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智慧,那么我想作者兜兜转转地为我们呈现了。这本书之所以让人觉得不知所云,是因为作者在行文中添加了太多延伸,而这些延伸最终会让你的思维发散到根本找不回来,所以我看完了全本内容后对作者的某些观点还是一知半解,当然这其中也有着我本身对哲学的陌生。因此本文观点仅代表我个人对本书的看法,再严谨点说,仅代表我个人此时此刻对本书的看法,本书观感同样无法描述本书内容,没准哪天心血来潮再读一遍,我就会推翻本文的所有观点,谁知道呢,毕竟此刻的认知和下一刻的认知,也许就充满着矛盾啊。 微博:@木本缺一

一场有趣的哲学思索

作者从圣诞老人存在与否开始了一场哲学的思索。从逻辑、神秘主义、幽默、卡巴拉教义多种角度,来思考圣诞老人是否存在、甚至关于圣诞老人是什么。1、逻辑.你在追求、相处中的姑娘发了一条朋友圈,你猜测是在暗示对前男友的怀念。如果此时按兵不动,即使投入再多,你最终依旧可能变成一个牺牲品。那么你应该去问清楚,再判断下一步动作。可如果姑娘说不是,你可以相信吗?如果不相信,岂不是因为这件事失去了两个人基本的信任吗?即使你说相信,姑娘相信吗?甚至在你开始思索的时候,你已经埋下了怀疑的种子。当你企图用逻辑开始判断这个问题时候,一个有可能毁灭这段关系的矛盾就产生了。我们可以看到逻辑里存在很多矛盾、悖论,如果你可以追求童真,那还是童真吗?如果你想要顺其自然,那还是顺其自然吗?我们去追求的,往往适得其反,这也许就是理性带给我们的矛盾点所在。即使我们把理性的追求当做“附加内在利益",去不可以地刻意做一件事,我们也无法保证结果是否会达到我们的预期。圣诞老人帮我们摆脱过于理性的情形,我们出于善意自发地相信了圣诞老人的存在,但这并不能保证没有人会利用这种“附加内在利益"在做一些坏事。所以,现实是超越逻辑的存在,生活完全可以似是而非。2、神秘主义美国的嬉皮士追求自我,冲出理性主义的重围,正是作者心中的神秘主义,包容矛盾。圣托马斯所言:没有语言能描述上帝,他并不”好“也并不”存在“——之所以这么说是为了人们理解。作者对佛教和印度教的一些思考,佛陀的一些话语,让我们看到世人似乎处在一种焦虑之下,被束缚住,无法看到更多的层次。接受矛盾也可以用来欺骗,坑蒙拐骗的江湖术士,还有《1984》里的”战争就是和平“”自由就是奴役“。接受矛盾有时也会变得愚蠢:”既有有没有“这种回答常常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一个人接受了矛盾,这样辩论就不再有意义;”人生本就是矛盾的“,对现实没有进取精神。成为神秘主义,解决了概念与现实不对应的问题。可如果什么都存在,那么存在不存在就没有意义了。3、幽默幽默可以用来调和矛盾。社会期待是为他人高兴而高兴,为他人的难过而难过,即使有喜事,也要弱化这种喜悦。可说到底,总有一刻我们会对人类身体比对世界和平感兴趣,英雄也会挣扎,我们可以种幽默来调和这种社会期待与个人情绪的矛盾。我们想让别人觉得自己好,但我们不想成为那种想让别人觉得自己好的人。这也人生的矛盾。小丑不希望看到人哭,在他的葬礼上,我们应该笑还是哭呢?幽默我们嘲笑人生的方式,因为总有一天人生会以死亡会来嘲笑我们。生而为人,我们就是要让情感与认知、心灵与思维相结合。而幽默让我们谅解自己,让我们解决情感和智力层面上的矛盾。如果将人类文明看到终生学习的过程,那么这条路是由逻辑和神秘主义这对矛盾体组成的。4、人生纽拉特认为,人类像海上航行的水手,信仰是甲板,如果有需要,我们可以拆卸、改造我们的甲板。这样一来,我们既是船体又是导航器,二者无法分开。进一步来看,笛卡尔认为人类具有两面性,就像老鹰和鲨鱼定在一起,无实体的灵魂和有实体的肉体组合起来,但这两者是由什么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哪种信仰使用,我们就选择哪个,生活并不是探索未知,我们本身就是未知。因此”圣诞老人是否存在“的问题,就变成了”你愿不愿意让你的大脑相信圣诞老人存在“了。现在的脑科学研究证明,右脑派遣左脑完成认为,而左脑很擅长完成任务。左脑认为存不存在只能二选一。右脑不会说存在不存在,就像孩子喜欢泰迪熊,和小熊说话聊天,不考虑它是不是能懂。右脑不会承认有神,只会说”有存在的可能“。而判断圣诞老人是否存在,却没有第三个大脑来做裁判。前基督教时代,维京人认为奥丁会带来礼物,有些人认为奥丁就是圣诞老人的前身。一些浪漫主义诗人认为现代人的思维妨碍现代人看到神明,有些东西存在,我们却看不到。仔细想想,我们当前相信的也许是高阶的神话,我们相信我们能控制自然、征服股市。神话总是包含想象力。神话总是包含了仪式和礼节,而圣诞老人的神话正做了着一些,我们不应该做一点什么吗?5、我和你阿里是一名卡巴拉学者,他称”存在“为”没有界限“,也就是”无限“。严格来说,讨论无限是没有衣衣的,这是一个我们无法理解的概念。阿里发明了三种东西和无限比较——树、人和家庭。树像人一样,是活的;树木具有分型的相似性;树木的部分和整体之间是一种动态的关系。作者希望通过思考和世界产生联系,通过情感与他人联系。而阿里的”原质“就是这样的概念,比如”付出“”划定界限“,我们可以自己画一个动态平衡点。但是如果只追求一个原质,可能会适得其反。在阿里眼中,我们就是四处蔓延生长的大树,树枝伸得越远,说明我们的思考阅读,同时,矛盾也就越多。卡巴拉学者将智慧称为”什么的力量“,我们的生活就是不断和界限搏斗,不断去追问”什么“。阿里认为,”脸“和”无限“这个概念是人类意识中的一种呈现方式。现代神经科学和16世纪犹太密教出发点都是人类想要了解自己,都认为人是一种统一体。”无限“就是不断的探索、演化。如果”无限“有一张脸,那应该是”友善的面孔“和”挑战的面孔“,当我们担心自己虚度年华时,面对”挑战的面孔“,当我们什么都不做就十分美好的时候,我们在面对”友善的面孔“。这两种面孔只是事物的两种不同状态,并不是分裂的,分裂就有了界限。怎样的人生有意义?阿里认为,只有解决诸多不完美的问题,让世界变得美好。这正是”无限’赋予人们的礼物,它赋予人类无限性,不断进化,不断追求卓越,追求完美。当我们移除界限时候,我们就摆脱了相互之间的折磨,就能在无限种有更多的感受。无论我们做什么,“友善的面孔”都会接受我们,卡巴拉学者认为“友善的面孔”有一把长长的胡子。没错,是圣诞老人。圣诞来人的存在,是“无限”向人类呈现的一种方式。如果你感到生活无聊,那是你的问题,不是生活的问题。你想知道圣诞老人存在不存在、人生有没有意义,你就要把这些东西放进头颅中,看看自己开不开心。6、启示这是一本有趣的书,至少在某些章节我是真的笑了。很早就对哲学感兴趣,但一直都是浅尝辄止。这本书里面很多哲学思考确实让我做了一场思维体操,引发了一些想法,想去理解其中很多的概念、很多的思辨。从哲学式的思考,到生活中的心灵鸡汤,有很多值得我去判断去学习的内容。当然了,这本书并不是一本哲学专著,很多地方不够严谨,但也正因此,才会有一点轻松。逻辑是为了把我们从矛盾中解救出来。而悖论的存在,正是逻辑难以解决的。罗素和塔斯基曾用一些方法试图解决悖论,但如果解释如何对事物进行描述,就会打破这些规则。一些哲学教授认为,“提及”和“使用”是有区别的。而作者却认为这种思路是掩耳盗铃。至于“提及”和“使用”的却别,我还需学习更多。另一方面,逻辑学让人分别真伪,芝诺的悖论涉及到人理性和感性的不同维度,这都是未来想去了解的。书中还引用了维特根斯坦《逻辑学导论》的“梯子”的比喻。《西方哲学史》说维特根斯塔后来推翻了自己的观点。如果有时间,我会去进一步了解维特根斯坦的思想。本书中对佛教大乘、小乘的描述我觉得有不准确的地方,但也说不准,准备多读基本佛教相关书籍来相互印证。其中印度教和佛教有多少地方相似,我也想去了解。书中没提到的印度教种姓制度,也值得我去分析。书里说,如果将人类文明看到终生学习的过程,那么这条路是由逻辑和神秘主义这对矛盾体组成的。《文学回忆录》里讲,欧洲历史是希伯来思潮(基督教为代表,讲未来)和希腊思潮(雅典文化为代表,讲现世)或隐或现的消长斗争,人类世界也是这两种思潮的斗争。不知道这和黑格尔的辩证思想又有多少差距,这也是我要去学习的。最后,我觉得本书的中文版有一些不好理解,希望以后自己可以看得懂英文版。

圣诞老人应该存在吗?

其实这本书的中文书名有点玩噱头了。而未读的公众号推的时候应该都根本没有看完全文。这本书好像是在讲“圣诞老人存在吗?”,而且头头是道从逻辑、神秘主义、幽默、荒诞、科学、神话等各个角度论述了圣诞老人该不该存在。但他其实就是想解决一个问题。“接受现实吧,总有一天你是要死的,世间的一切也都是要死的,那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呢?”如果你没有时间看这本书,建议你看完引言之后,直接翻到——第五部分 我和你他引用的一段话:“如果上帝‘无处不在’,那么异于上帝的东西都在哪儿呢?如果没有异于上帝的东西,那上帝又是怎么从无到有创造出世界的呢?……卢里亚认为,上帝为了给世界腾出一些空间,而被迫放弃了一部分自我。这是一种神秘的原始空间,为的是在未来创造和启示的时候重回人间。”太拗口了,让我来用一个对于中国人来说更容易理解的例子来翻译一下上文。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那么在盘古之前,在上帝之前,就是我们所说的天地还如同一个鸡蛋一样混沌之时。是否盘古开天辟地之后,这片混沌就不存在了呢?阳清为天,阴浊为地,这片混沌也不过是变了一个形态吧?那么片混沌就是作者即将提到的“无限”。“从定义来看,无限中包括着一切。它是一个空泛的集合体吗?不,无限中包含着思维,包含着想象,包含着可能性,包含着一切物质诞生的母体,包含着数字,等等。”听上去像个宇宙黑洞。但远比宇宙更为广大。每个写过作文的孩子都看到过牛顿这段话:“我好像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而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完全未探明的真理之海。”牛顿是谁,现代物理学之父!活了80岁,在后40岁却开始研究神学。不是他放弃自己,而是,他明白了有一片真理之海,他知道了“无限”的存在。当你仰望天空,你会发现天空比印象中还要大,当你面对大海,你会发现大海比回忆中还要广,当你看《火星救援》或者《星际穿越》时,宇宙,简直难以想象。我只记得当年我的数学老师解释”∞“这个符号时说,∞=∞+1,∞=∞×1,无限,就是无边无际。我承认,当人类有了这种认识之后,会产生绝望感。因为它的概念,不仅仅是超越了人类在未来亿万年中(如果没有因为核爆炸灭族的话)有可能身体力行所抵的境地,更超越了人类可以想象的地步。那么,我们该怎么面对“无限”呢?用逻辑吗?不,太难了。那么用神学?可是它已经超越神学了。也许我们可以用幽默用荒诞?也许能起些作用,但不够。作者建议,不如我们想象”无限“有一张FACE(脸)让我们可以FACE(面对)。“无限”的脸,有两张,一张叫作“挑战的脸”,一张叫作“友善的脸”。“在我们担心自己虚度光阴的时候,就是‘无限’在以‘挑战的面孔’面对我们。并不是说有什么超现实的东西在生我们的气,而是为了防止一败涂地,我们在不断地对生活进行衡量。”对,就是这样,人类所有的努力,比如开山辟地,比如探索宇宙,比如追求新知,比如信仰宗教,比如崇拜偶像,其实都是在做一件事情,那就是不断地试探和衡量,探明未知的自己和外界,企图在内心与“无限”之间建立联系,每一个在这样做的人,都好像在与“无限”进行一场拔河,你努力进一点,它便打开一点,你退一点,它就笼罩一点。这张面孔,就是“无限”的“挑战的面孔”。而“友善的面孔”是什么?“当我们闻到草地的清香、呼吸清新的空气、凝视他人的时候,其他什么也不用做。单纯的存在就已经足够美好了,不需要大费周章,也不必过关斩将,这就是‘友善的面孔’。”不可否认,世上就是存在一些让人感到幸福和高兴的事物,比如食物,比如猫咪,比如蓝天,比如爱情。它们的存在,有时候我们以为它是我们挑战“无限”之后的奖赏,但更多情况,它们就是不明原因的单纯存在。如果再将它具现化成圣诞老人呢?真的,似乎并没有那么难以接受了。圣诞老人当然可以存在,你可以相信(信仰)圣诞老人,基督也可以存在,佛祖也可以存在,神秘主义、逻辑学、中医、科学,TFBOYS都可以存在,我们每个人可以信仰各种东西,都是为了更加理解”无限“,而它们反馈给我们的微笑,便是”无限“”友善的面孔“。最后我要夹带一点私货了。有一个观点流行很久,就是”因为中国人缺少信仰,所以才世风日下“。我不同意这句话。一来,世风到底有没有日下,这并不好说,孔孟周之所以要一直被推行,不就是因为世人一直做不到么。二来,就算世风日下,未必是因为没有宗教信仰造成的。因为宗教信仰国家,甚至教徒之中也并不是没有恶徒。第三,中国人也许的确没有太多宗教信仰,但是大部分人信什么?信人伦,信天地,信自然。这种信仰,我认为就是关于“无限”的信仰。不,与其说信仰,不如说尊重,尊重混沌之中产生的自然(我不是在说环保主义)。郭富城演的《白银帝国》虽然是部烂片,但是开篇第一句话我很喜欢——“天地这么大,人这么小,人怎么自处。”所以,从古自今,我们通过拜神祭祖,通过学习人文地理,通过开垦,通过战争,来使自己与自然与天地与“无限”产生连接,我们在尝试着接近并且一点一点打开“无限”。我们不需要一定要找神佛来信仰,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了解“无限”。

思考维度单一的人适合读一下

一本教人進行哲學思考的書。從「是否存在聖誕老人」這個生活中常見問題入手,分別從邏輯、神秘主義和幽默的角度來闡釋人們常用的解決矛盾的方法。純理性和純感性都不是認識事物、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思維有多重維度,觀念有多種形式。當一個人習慣了某種思考模式而又無法感知到其他存在著的思考模式,那麼他必然會陷入一個封閉的邏輯怪圈。在這個怪圈里,他只能理解自己所認識的東西,只能用自己建立起來的理論等式來解釋周圍的現象。兼容並包,人還是應該學會這種思考的態度。阿里的「付出」與「划定界限」理論也有些啓發。不太理解文中反復提及的「無限」的含義,或許代表著包容和延伸?友善的面孔和挑戰的面孔,應該分別代表著接納和衝突吧?最後一節《萬物的意義》,與我的觀點不謀而合。用心感知生活,用心體驗,用心思考。在不斷成長的同時,也要記得接納和感謝過去的自己和所經歷的一切。閱讀過程中,思考最多的問題是:當我們談信仰時,我們究竟在信什麼?答案就見仁見智了。

一次失败的世界观灌输

前三章内容相当精彩,值得细细把玩品味,第四章落于平庸,第五章开始胡扯。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翻译真是厉害,读完第一章之后就会知道为什么把这句话作为中文版书名了。


 本书书名无法描述本书内容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