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

出版日期:2016-1-1
ISBN:9787533943252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页数:272页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自卑与超越》,现代社会人类必读个体心理学经典。
作者阿尔弗雷德,个体心理学的开创者,通过深入剖析与研究每个人生命中的一系列自卑/不足情结,提供了克服自卑心理,从而化自卑为动力、不断超越自己、追求优越、实现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自我的不满足/自卑,是可被认知的,可被超越的——认知自我,发展自我,最后超越自我,改善生活,在工作、事业上有所突破,完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促进亲子教育、人格培养、婚姻与爱情、职业生涯、家庭建设、人际关系、社会环境等诸多领域的长足发展,成为人们了解心理学的经典读物。
【编辑推荐】
“一切人类文明都是基于自卑感而发展起来的。”——阿德勒
Individual Psychology,个体心理学,阿德勒创立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体系。
分析人类潜在自卑,鼓励创造性自我、追求优越,最终超越自我。
自卑感,是人类处境得以改善的动力之源。
只有当人类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和未来进步的需要时,才可能促成科学的进步;它是人类为谋求命运改变而努力的成果。
自卑感,是个人趋向优越的原动力。
人类的行为皆出自于自卑感及对自卑感的克服和超越。了解自身潜在阴影与缺陷,打破自卑枷锁,才能正确对待人生并超越自我。
【名人推荐】
阿德勒的思想比一般人所承认的要大些,因为其他的理论家都曾受到他的著作的影响。——美国心理学教授 舒尔茨
阿德勒的心理学在心理学历史上是一个沿着我们今天应该称之为社会科学的方向发展的心理学体系。——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墨菲
在我看来,阿德勒一年比一年显的正确。随着事实的积累,这些事实对他关于人的形象的看法给以越来越强有力的支持。——美国社会心理学家 马斯洛

书籍目录

目录
Chapter 01 生命的意义
人生的三大任务/ 005 社会情感/ 007 儿童成长期的经历/ 011
最初的记忆与梦境/ 017 学会合作的重要性/ 020
Chapter 02 灵与肉
心灵与身体的交互作用/ 025 感受的角色/ 034
心理特征与生理类型/ 040
Chapter 03 自卑感与优越感
自卑情结/ 047 优越目标/ 054
Chapter 04 早期记忆
人格之钥/ 067 早期记忆与生活模式/ 070 解析早期记忆/ 071
Chapter 05 梦境
对梦的传统解读/ 089 弗洛伊德学派的观点/ 091
个体心理学对梦的研究方式/ 093 常见的梦/ 102 案例分析/ 103
Chapter 06 家庭的影响
母亲的角色/ 115 父亲的角色/ 123 家庭的关注与忽视/ 130
家庭中的手足平等/ 133 家庭顺位/ 134
Chapter 07 学校的影响
变革中的教育/ 147 教师的角色/ 148 课堂里的合作与竞争/ 153
评估儿童的发展/ 154 天性与培育/ 156 认识性格类型/ 158
教学观察/ 161 顾问委员会的工作/ 164
Chapter 08 青春期
什么是青春期/ 169 心理特征/ 169 生理特征/ 170成年挑战/ 171
青春期问题/ 172 青春期性欲/ 176 期待青春期/ 180
Chapter 09 犯罪及其预防
了解犯罪心理/ 183 犯罪类型/ 192 合作的重要性/ 198
合作的早期影响/ 202 犯罪问题的解决方案/ 205
Chapter 10 工作
平衡人生的三大任务/ 215 早期训练/ 217 确定儿童的兴趣/ 220
影响职业选择的几种因素/ 223 寻找解决方案/ 224
Chapter 11 个体和社会
人类需要团结/ 229 社会兴趣缺乏和建立关系失败/ 231
社会兴趣和社会平等/ 237
Chapter 12 爱情和婚姻
爱情、合作与社会兴趣的重要性/ 241 婚前准备/ 245
婚姻的承诺和责任/ 249 恋爱/ 253 构筑美满婚姻/ 254
婚姻和男女平等/ 259

内容概要

【作者】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维也纳医学博士,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之一,同时也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一生阅历丰富,磨难颇多。他在幼年时期患上了佝偻病,看上去又矮又丑,又曾在5岁那年患上肺炎险些丧命,不幸的童年也使得他在兄弟们之间常感到自卑。但生活的挫折并未使他消沉,相反,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超越自己,1895年,他获得了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成为一名医生;1902年他加入弗氏集团,并成为维也纳心理分析学会的主席及《心理分析学刊》的编辑;一战期间,他曾在奥国军队当军医,战争结束后退役,随后在维也纳从事儿童心理学的辅导工作。同时,将他的专业技能向大量专业和非专业的人士进行展示和传授。从此名声大振;1926年,他受聘于哥伦比亚大学;1932年,受聘为长岛医学院教授;1935年,在美国创办了国际个体心理学学刊;1937年,他受邀到欧洲讲学,因疲劳过度,心脏病突发离世。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作颇丰,主要著作有:《自卑与超越》、《生活的科学》、《人类面临的挑战》、《神经症的性格》、《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偿的研究》、《神经症问题》、《理解人类本性》等。


 自卑与超越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开读之前,考虑到作者是弗洛伊德的学生,所以觉得书中会有一些观点受精分的主观成分影响较大。然而,读完之后,发现,并非如此,书中每次提出一个结论之前,作者都会声明这一结论所依据的事例或数据,观点和结论的推理过程相对来讲还比较客观,容易让人信服,尤其是我这种“三观较稳固”的人,没有依据、不合逻辑的结论我一向是不置可否的,但是这本关于个体心理学的著作,让我心生佩服,尤其是关于人类三大人生问题的阐述,本人相当赞同,对“合作”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层,友谊、工作、爱情,都是基于合作的基础展开,的确如此。人类的社会性,自始至终都是不可忽视的,社会性能的丧失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无论哪个年龄阶段的人,这一功能发展不良,必然导致生活、工作出现障碍。懂合作、会合作,对工作至关重要,对爱情和婚姻亦是制胜法宝,对“合作”的深入理解,是读完本书最大的收获。
  •     本书由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所著,他是当今个体心理学的奠基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先驱,也是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作为弗洛伊德的弟子,他是该学派内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自己导师的人。本书的核心内容旨在阐述:自卑感与优越感是如何推动个体成长的。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感觉,当个人成长到可以通过对比认识到自身的缺陷与不足时,自卑感便产生了。为了消除自卑感,人便会想法设法寻找优越感来补偿,而能够真正补偿自卑感的,只能是通过与人合作而获得的优越感。本书共分12个章节,其中的联系看似较为松散,但实则由一条主线贯通。人生中不同的时间阶段与身处环境所带来的记忆与经验,构成了这条主线外层;而个体对于该阶段的不同认识与理解,也就是赋予他们的意义,构成了这条主线的核心。文章大部分内容都在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和生活状态下的人,所经历的生理心理问题。通过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和发展,提出了解决它们的方法,读者也可以从中对照自己,参考如何应对。由于文章中观点众多,而且案例多是阿德勒本人对于患者的心理治疗过程,对象有着相对严重的心理问题,可能普适性不强,所以这里只就一些核心思想来说。由于人天生渴求意义,那么甄别其正确与否就很重要:我们认知能力的局限,注定了我们所理解的事实,与完全意义上的事实并不相同。人只有通过自身经验的加工后,才能认识某样事物,这就赋予其一定的主观性。基于个体的差别,我们所得出的认识也是不同的,赋予事物的意义也往往大相径庭。但我们可以从中寻找一个相对普遍的规律,也就是衡量正确与否的一般标准,来指导我们认识这个世界,指导我们去采取何种选择。当选择做的多了,得出的结论可以对行为造成影响了,也就是说可以指导我们采取行动了,价值观也就此产生。就如李笑来老师所说,我们必须不断把自己洗脑,我们要检视自己的价值观,寻找符合我们价值观的原则,然后坚持践行。如果遇到左右为难之时,便要反思之前的价值观是否牢固,是否有必要更新它。人只有价值观坚定,才能抵抗随波逐流的诱惑与风险。拥抱不确定性:我们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陷与不足,这种差异把我们与我们向往达成的目标分隔开来,产生了一种称为自卑感的情节。也就是当我们无法解决问题时,我们会感觉失去了对于生活的控制,这导致了心理上的失衡状态,这种失衡需要依靠优越感来中和。有的人理解失衡的原因,他们会着重去解决导致这个状态产生的问题。而有的人则会选择逃避问题,通过自欺欺人的行为,比如用自杀来逃避责任,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来躲避与人接触的压力等,以这种表面上看起来比较容易的方式来获得优越感。由于这种方式虽然可以获得短暂的安宁,但是却不能解决产生自卑的源头问题,所以其实是有害的。《反脆弱》一书中有个核心观点,就是我们可以通过不断接触一些可以产生良性压力的事物,比如负重锻炼,比如有目的的写作,来提升我们机体或头脑的反脆弱性。这不仅可以让我们在面对问题时更加从容自得,也可以更容易解决它们。所以,虽然自卑感的产生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却可以认识和利用自卑感,作为我们解决问题的动力,而不是逃避困难的借口。同时,生活中总是充满不确定因素,也就是各种问题。但这种不确定性,正是希望的来源。虽然我们渴望掌控生活,但也要了解,正是因为我们不能完全控制未来,所以我们才有可能成长。与人合作的重要:虽然每个人都在追求个人生活的意义。但阿德勒认为所谓有价值的意义应当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中。也就是说,只有你与旁人连接上了,产生了交互,才能诞生出意义。这是阿德勒的学说与弗洛伊德学派最根本的分歧。阿德勒认为人对于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追求,才是真正驱动其采取行动的原因。如果我们想要解决各种心理上的问题,就必须培养出一种善于且乐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这必须从儿童时代就开始着手,无论是学校和家庭,都需要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教会孩子为了自立而学习,同时也得为他人着想。阿德勒强调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也就是学习不应当只专注于一门技能,而应该包括各方面的知识,这种教育才能培养出眼界开阔,性格开放,懂得尊重与理解对方的人。阿德勒对于婚姻方面,也秉持着这种态度。这里我就想到了李笑来老师所提的,关于个体价值=社会贡献率的观点。与阿德勒不断强调合作的重要性一样,如果一个人无法对他人对社会提供价值,做出贡献就不会得到多少回报。留给自己的,只有一团浆糊般的大脑,怨天尤人与愤世嫉俗在其中蔓延滋生。因为他们一直搞不清楚“自己那么努力”为什么没钱,别人好像“随随便便”就赚得盆满钵满。如此一来,更多的嫉妒与猜疑就会有机可乘,钻进那原本就松懈的大脑中。产生诸如“别人都是侥幸”,“他们肯定有关系”……之类的想法,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需要不断修正自己的价值观与信念,不要陷入对于自身缺陷的泥潭中,而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解决问题上,同时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真正实现人生意义。

精彩短评 (总计43条)

  •     看到一半打瞌睡
  •     看这本书 额头一直冒汗 心里特别不舒服 来打个一星也是醉了
  •     花了一个小时看了三章的内容,然后再也看不下去了,实在是太无聊了。只有几句话是觉得似乎说的很有道理,其他的都味同嚼蜡。
  •     从成长了解自己,可惜缺少了一些解决的方法。 翻译的不错,很流畅,可惜跟安哥拉北鼻重名了,不好红,当然译者肯定也不在意这事。
  •     几年前接触心理学,心理学家朋友给我看的。之所以给我看,他是发现了我内在的自卑和防御,觉得这本书适合我。当时看了醍醐灌顶。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种知识和研究。我是家里老大,一切老大的问题都有。呵呵。打那以后,我就走上了心灵成长的道路。可以说是我这辈子最喜欢的书之一。
  •     中规中矩
  •     对我还说这本书更像是一本育儿读物,虽然现在并没有小孩
  •     读完我觉得这是一本成长教育的书籍
  •     超越自卑么?!
  •     1/2
  •     可惜的是方法不多,看完一些内容后觉得:啊对啊但是到底怎么办啦
  •     看了第一章,觉得没什么新的见地,有点浪费时间的感觉
  •     1935年的结论并不能说服我。看不下去了。
  •     值得多读的心理学巨著,让我想到了一个著名的心理学论断:一个人终其一生的经历都是在为自己的童年做注脚。
  •     更好地了解自己
  •     系统但不深入,还得从经典原著读起。
  •     及早建立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观
  •     弗洛伊德一直评价阿尔弗雷德头脑太简单,复杂的问题只看得到最浅表的部分。这个评价还算中肯,但对普通人来说,即使是最浅表的部分,在日常生活里也是很有用的。看清自己和周围的人的人性,是否能克服缺陷,超越自己,就要看个人的造化。
  •     自卑是人类的原罪,自卑的起因源自于人类在自然世界中三个无力改变的现实。自卑是促使人进步或者促使人堕落的源动力。人类最初的记忆、梦境可以映射一个人的个性。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婚姻生活、职业生活无处不考验着人的合作精神和贡献意识。纠正了本人的一个人观点:如果婚姻的出发点只是索取,那从本源上就错了。
  •     个人作者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人类进步在于合作。从人类进步角度折射社会发展,强调分享,独立,责任感。虽然部分关于必须生子等富有私人问题的观点存在争议,但是作者通过大量考证让读者了解自卑的来源,成因引导读者认识到超越自卑的突破口(合作)。
  •     超爱这本书!
  •     稍后
  •     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似乎有些片面,但所举的实例却是我很有共鸣|对于人生意义的解读我甚是同意,即地球、社会以及两性给人类的制约导致人生的意义在广义上相同,狭义上不同|对梦境的解读也很有意思|读一遍不够系列|不做笔记等于白看系列|自省系列
  •     本来以为是一本人生哲学书,看完发现是一本心理学书籍,再精准点或者是儿童教育书籍,从梦境,童年回忆,青春期,犯罪等各方面描写如何掌握人生生长历程中的各项表现表征,从而及时纠正不正确的人生模式和人生轨迹。只是有点不太赞同的是对人生意义的探讨,真的以奉献为目标而不是以完善自身从而实现超越么。
  •     看了这本书之后,开始以科学的态度审视自我,并给予我的动力
  •     通俗易懂,短小精悍,翻译的也很好。属于早期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作品,以“自卑感”和“追求卓越”为中心,强调了“社会意识” —— 决定一个人的并不是他所处的环境,而是他对自身处境的解读,乃至对于现在和未来的影响。
  •     “我们虽然无法保证,以正确态度度过一生的人一定能获得成功,但能保证他们一定不会失去勇气和自尊。”
  •     有点鸡汤的感觉。。。目的论也好自卑说也好,对于我现在这样又有什么用
  •     这本书更多的是讲童年的境遇对于成年的影响,只是观念太过于表面,没有更深入的研究。
  •     kindle
  •     人类的行为皆是为了获得优越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是克服自卑感的重要方法
  •     读不懂????
  •     校图书馆借阅至第142页,兴趣精力大减而放弃。
  •     联系现实而又不切实际。
  •     2015.12 心理学家总是说 童年的影响极大。启发是,梦其实是心智模式的延续,要时刻关注自己不成熟的心智模式。
  •     这本书的贡献就是让我开始思考:该怎样过好自己的一生。心理学的著作太过枯燥,虽然我对心理学比较感兴趣。
  •     可读性很强,用其中的观点去映照自身,也是一次自我剖析的过程,找到自己的性格弱点。社会情感,合作能力都很重要,可惜大部分人都没有。
  •     重读《自卑与超越》,感觉很浅显,但能把浅显的东西说明白的人,并不多
  •     如何超越自我
  •     我愿自己走过自卑,获取自信!
  •     有一些观点让人醍醐灌顶,也许很多的心理问题源于过度关注自己,甚少考虑个人对社会的奉献。但也有些言辞似乎过于严厉。谁又能说抑郁症的人都是出于极端的自私?不要孩子的人就是不爱人类?总体来说,实证与个人情感相结合的论著。感受到了作者对全人类大爱这一概念的深切执着。
  •      粗略读过此书后,留下的影响是,一个人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把人生的意义定位于奉献。人生的几个关键时期,如果价值观出现了偏差,人生就有可能会变轨,甚至脱轨...... 还有一个观点比较认同,人的自我定位的差距,导致自卑,有多大的自卑就有多大的自信,也是人前进的动力!也就是书名《自卑与超越》 但是整本书读起来还是比较乏味,后面几张直接简单的翻翻跳过了......
  •     4月第6本,2016年第25本。照此看来,今年阅读速度差不多是6本/月,继续坚持,争取突破。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