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级阴谋

出版社:黄献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3-02出版)
出版日期:2013-2
ISBN:9787505731431
作者:黄献
页数:238页

作者简介

《评级阴谋:看透经济危机真相的第一本书》内容简介:欧元诞生之前,高盛施展“金融炼金术”给希腊种下“特洛伊木马”。2009年,评级机构突然发难,希腊主权债务评级不断下调,希腊乱成一锅粥。欧元区众志成城救助希腊之际,爱尔兰、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法国的主权债务评级先后受到打击,一时间,欧洲遍地烽烟,至今不熄。
资本的乌鸦——三大评级机构到底代表谁的利益?干掉欧元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在哪里,中国能否免遭毒手?面对如此局势,我们应该怎么办?《评级阴谋:看透经济危机真相的第一本书》讲为您一一解读。

书籍目录

序章:正在进行的货币战争 欧元区仍被玩在股掌 超级大国德国被警告 切断危机救助的最后一条路? 欧元区领导人承认困难重重 欧盟对三大评级机构启动调查 第一章 秒杀希腊:评级机构为什么要和高盛沆瀣一气? 终于被评级机构揪住 高盛十年前种下的局 都是因为欧元惹得惑? 欧央行和IMF联手救助 欧债危机快到头了吗 第二章 打压欧元:评级机构究竟在代表着谁的利益? 美元如芒在背 嗜利如命的对冲基金大佬 投行将灵魂卖给了魔鬼 奥巴马呼唤热钱归来 第三章 扫射爱尔兰:评级机构为何要当资本集团的看门人? 抓住爱尔兰的小辫子 失去了绝佳的机会卡恩是个爷们800亿怎么花,爱尔兰没有想清楚 默克尔又恨又揪心第四章 干掉一切对手:葡萄牙的灭顶之灾 葡萄牙失火了 总理扛不住政治压力 四月攻势 阴谋论:IMF总裁的莫须有罪名 第五章 施暴者的自由:西班牙的僵尸疑云 挖个坑让西班牙跳 决定欧元区命运的国家 这是一场战争 欧洲左右为难 出尔反尔的资本乌鸦 僵尸疑云是谁说出的 欧洲央行动真格的了,好戏刚开始第六章 谁扣动了扳机:意大利躺着中枪主战场——意大利 耐人寻味的时机 一场丑陋的强暴 市场嗅到了令人兴奋的气味 单挑?你out了,群殴 欧洲央行想救不能救 名符其实的黑色星期五 第七章 法国被撞了一下腰 悬而不落的铡刀 更大的灾难 金融的马其诺防线 一个恶劣的笑话 德法意的无奈联手 一个被事先张扬的结局 第八章 降级阴谋论:左右评级意见的是利益还是政治? 美国借标普降级做空全球? 流言袭德而不袭英有玄机? 穆迪是巴菲特的操纵工具? 标普换帅无关美国评级降级? 第九章 做空中国:我们怎么办? 质疑一:用推理数据做空中国 质疑二:将国际资金赶回美国 质疑三:配合国际投行唱空做多 质疑四:强调政治利益而非经济管控能力 中国该如何应对来自评级机构的压力 附录一:信用评级的历史演进 附录二:信用评级的八大问题甄别 附录三:标普主权信用评级模式 附录四:穆迪主权信用评级模式 附录五:惠誉主权信用评级模式 附录六:标普信用评级体系介绍 附录七:惠誉信用评级体系介绍 附录八:穆迪信用评级级别体系 附录九:三大国际评级机构信用评级符号比较

编辑推荐

《评级阴谋:看透经济危机真相的第一本书》编辑推荐:本土财经作家首度揭底拖垮世界的评级内幕。金融危机之前,评价机构对有毒资产给予AAA评级,制造虚假繁荣,评级机构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大幅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引爆欧债危机,追杀欧元区各国三年有余,评级机构代表美国利益?将中国13家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定为“垃圾级”,夸大中国地方债务危机,评级机构全面做空中国,意在掠夺财富?•评级战争遍及全球,欧洲已经中招,日本正在颤抖,中国准备迎战。一本书让你看懂世界金融格局。直到2022,债务危机都将影响全球,借助评级机构的线索,让您看透世界格局及其发展趋势。•中国金融改革进入债市时代,读完本书,让您看懂经济变局,把握人生机缘。2012年10月25日,中国成立国际信用评级集团,对抗三大评级机构。十八大,郭树清强调金融改革进入债市时代,评级机构至关重要。

前言

腊作弊是高盛为欧债危机埋下的祸种,下调欧洲各国主权评级    是评级机构将欧债危机推到了世界前台。三年时光已过,债务困局未能破解,欧元区国家依然被评级机构锁喉。    欧元区仍被玩于股掌    本书将利用第一至第七共七个章节的内容来描绘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在欧债危机中的转圈圈游戏(就是不停地将债务战火从一个国家引导至另一个国家,始终使欧元区国家处于火烧眉毛的焦灼之中)。    欧债危机起始于2009年12月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上台揭开的希腊债务丑闻,历经将近三年的治理和救助,时间滑至2012年的8月,人们赫然发现,欧元区诸国依然没有逃脱评级机构的“掌控”,国家经济的命运依然在评级机构的股掌之中。    尤其是那些已经被评级机构点爆的欧元区国家。    先说希腊。    这个“坏孩子”自从依靠作弊进入了欧元区,就成为欧债危机的“发源地”和导火索。    2012年8月13日,希腊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希腊经济第二季度仍深陷衰退中,该国经济当季同比萎缩6.2%。    希腊目前已经进入经济衰退的第五个年头,委靡的经济也令该国失业率不断刷新纪录。希腊的失业率也已经攀升至23.1%的高位,15~24周岁的希腊民众中有55%没有工作。    经济学家们称,希腊的数据大致符合希腊新任总理萨马拉斯最近给出的2012年该国GDP将下降逾7%的预期,但比欧盟委员会最近发布的希腊展望报告给出的萎缩4.7%的预期以及救助基于计划的预测要糟糕得多。    严重的衰退程度表明希腊的经济运行已经偏离正轨。    任何事情都有连锁反应,经济衰退必然引起税收的减少。企业破产数目的增加使得政府的企业税收在不断缩水,而受减薪和失业率创纪录新高影响,希腊民众上缴的所得税也在减少。这使极其缺钱的希腊政府更加举步维艰。    经济衰退还关乎另外一个现实问题:由于希腊经济已连续五年衰退,该国将很难实现欧盟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减赤目标,而实现这些减赤目标是希腊获得第二轮1730亿欧元救助贷款的前提条件。    在希腊第二季度经济数据出炉之际,由三党组成的希腊联合政府近几周来一直在就规模达115亿欧元的紧缩计划进行讨论。同时,他们还计划发行大规模短期债券。    发行债券需要信用支持,信用评级越高越好发行。但是在2012年8月7日,标普却宣布将希腊的主权评级前景从稳定降至负面,确认希腊主权信用评级为CCC级别(意味着有可能违约),给予希腊长、短期外币或本币主权评级分别为CCC和C级(仅仅略高于违约级)。标普半路杀出,欧元前景再次承压,给希腊短期债券发行被蒙上巨大的阴影。    2012年8月2日,标普将爱尔兰主权债务评级维持在BBB+,较垃圾级别高出三档。    在前一周,爱尔兰举行了自2010年9月以来的首次国债拍卖,标普称这反映了爱尔兰所取得的进展。但标普依然“冷血”地指出,国债拍卖的高成本表明,在现有的国际救助计划于2013年结束时,爱尔兰从市场融资的渠道仍可能受限。    标普称,若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救助计划不能充分执行,那么爱尔兰评级可能面临下行压力,在标普看来,这可能会抹杀爱尔兰政府在重返市场融资方面取得的进步,并让围绕必要的后续救助计划的谈判变得复杂。    此前在6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批准向爱尔兰发放14亿欧元(约合18亿美元)贷款,至此,IMF根据经济稳定计划向爱尔兰拨发的贷款总额已达到182亿欧元。该笔贷款是IMF董事会在对爱尔兰经济计划进展进行第六次评估之后批准的。这是爱尔兰共计850亿欧元救助计划中的一部分。    标普警告称,如果外部市场对爱尔兰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弱于该机构当前的预期,或者欧洲的衰退情况加剧,那么爱尔兰的评级也可能会面临进一步的压力。    标普表示,鉴于爱尔兰融资渠道有限,2012年和12013年爱尔兰评级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概率被下调。    一天之后的2012年8月3日,标普下调15家意大利银行评级。    惠誉评级机构在2012年7月宣布,维持意大利的主权信用评级在A一的水平不变。而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7月将意大利的主权信用评级下调两个等级至Baa2,并同时下调了10家意大利银行的长期评级。    此次标普下调意大利银行评级,给出的理由是意大利经济及其银行业所面临的债务风险均在增加。标普预计,2012年和2013年意大利银行的问题资产规模将大于此前预期,并高于欧洲其他国家。到2013年底,意大利银行的问题资产将从2011年底的1660亿欧元升至2180亿欧元。    标普同时将意大利的经济风险指数从4上调至5,以反映该国信贷风险不断上升的情况。标普预计,意大利经济陷入衰退的程度会更深,持续的时间更长。2012年意大利经济将萎缩2.1%,2013年继续萎缩0.4%o疲弱的经济现状增加了该国银行资产的脆弱性。    西班牙更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金融市场方面,2012年7月份,在一级市场上,与6月末相比,西班牙短期国债发行利率上涨50个基点左右,中长期国债发行利率上涨80~100个基点。在二级市场上,西班牙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续攀升并数次突破7%关口,一度达到7.62%,与6月末相比,增加114个基点。    一级市场国债发行利率和二级市场国债收益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说明投资者对其偿还能力信心下降。    宏观经济方面,2012年6月份,西班牙失业率高达24.8%,超过希腊的23.1%,成为欧元区17个成员国中最高的,更是整个欧元区失业率11.2%的2倍还要多。二季度,西班牙GDP增长率为一1%,低于一季度的一0.4%,持续衰退。标普也将西班牙2012年乘]2013年的GDP增长率分别调降至一1.7%和一0.6%,经济长期衰退已在所难免。    标普依然穷追不舍:2012年以来,将西班牙长期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BBB+,将短期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A-2,前景展望为负面;同时也下调了11家西班牙银行短期和长期评级,并将另外6家银行的评级展望降为负面;下调西班牙9个自治区评级,前景展望均为负面。    超级大国德国被警告    欧元区的超级大国是德国。但眼下德国也处于进退两难之境地。    所谓进之难,就在于德国是欧债危机各种救助方案中的最大出资方,但眼看着欧债危机依然没有消停的意思,如果继续出资,德国的经济将会受到影响。    根据统计,德国对危机应对计划的总贡献目前已经累积到了1130亿欧元,相当于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4%。这包括了对希腊的贷款、对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担保以及对欧洲稳定机制的承诺出资。德国在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和欧洲稳定机制中的出资份额均超过27%,其中在欧洲金融稳定基金中的担保承诺金额为2110亿欧元,在欧洲稳定机制中的贡献资本额也达到1900亿欧元。    这些钱对于德国政府来说已经很庞大了,但对于欧债危机的救助依然是杯水车薪。以欧洲金融稳定基金为例,在西班牙从中获得1000亿欧元的救助款之后,这个基金能够动用的资金额度仅为1400亿欧元,如果意大利再伸手申请援助,这个资金将会被要个底朝天。    并且这些资金全部投入到西班牙或意大利,对于危机救助能不能起到预期中的作用尚难预料。如果继续实施救助,这就意味着德国需要继续拿出大笔资金。    但德国自己也缺钱了。数据显示,2012年7月份德国的商业景气指数为103.3,已经连续3个月出现下滑,并创下28个月来新低,这表示德国经济活动可能正在放慢。    德国的退之难在于德国不敢退。欧债危机使德国的潜在风险敞口达到6710亿欧元,相当于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这个数字大得惊人。如果德国退出对其他国家的救助机制,如果出现希腊退出欧元区或者欧元区解体这种局面,那么德国的这些风险敞口将会蒙受多大损失,没人能够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并且,如果欧元区解体,德国将会遭受严重的经济衰退,因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    进退两难之中的德国,却被评级机构盯上了。    2012年7月23日,穆迪将德国、荷兰和卢森堡三国的AAA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    穆迪给出的理由有三点:一是在欧洲现行的政策框架下,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损害正在不断增加,这给欧元区其他成员国特别是西班牙和意大利带来深远的影响。二是即便希腊不退出欧元区,随着决策者逐步采取危机应对举措,欧元区实力较强的成员国比如德国所承担的债务将会随之增加。三是穆迪认为德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正随着欧债危机的恶化不断提高,这也是将德国信用评级调降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条理由看似条条在理,但是,正如德国财政部所说的那样,穆迪调降德国评级预期主要考虑的是短期风险,而没有注意到德国长期的稳定前景,德国的经济状况与公共金融仍然稳健,同时欧元区层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欧元区的稳定。    但是评级机构有理由相信,他们这么轻轻一动德国的评级,整个欧元区都将会胆战心惊。    切断危机救助的最后一条路?    欧洲金融稳定基金是专门为救助欧债危机而成立的一种基金。这种基金被寄予厚望。但是这种基金却在浑然不觉中将欧洲强国带入到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    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资金来源是欧元区成员国的担保,显然主权信用级别高、经济实力强大的欧元区强国在这个基金中承担着相对较大的担保和出资任务。    资金的使用方向是为陷入债务危机的国家提供资金支持。从来源到去向,进行综合分析,就会明白问题所在:如果陷入债务危机的国家的资金救助需求量无限大,那么那些强国是不是就意味着无限地去提供救助资金?显然这只能造成一个结果:最终强国也陷入危机。    欧洲金融稳定基金需要从市场上募集资金,本身也需要评级机构对其进行信用评级。但其评级的高低依赖于其担保国家的评级,担保国家的主权评级越高,其信用评级就越高。如果担保国的评级被下调,那么这个基金的评级将会被下调。    只有始终拥有AAA级,这个基金的募资效率才会最高,成本最低。问题又来了:如果评级机构下调了担保国的评级,那么这个基金靠什么才能维持其最高的评级?    这是不是意味着评级机构只要操控着欧元区国家的评级,就能轻易地将这个基金募集资金的能量、效率和成本掌控在手中?    还有一种联系必须要重视。这个基金的评级会影响到尚未运行的欧洲金融稳定机制的评级。欧洲金融稳定机制承载着无数人的厚望。如果评级机构下调了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评级,那么欧洲金融稳定机制的评级也将受到影响。这意味着,评级机构随时可以干涉欧债危机救助的最后一条路一欧洲金融稳定机制对欧债的救助能力和力度。    评级机构看透了欧元区的各种关系。    穆迪在警告了德国、荷兰和卢森堡可能会因为欧元区风险敞口而失去最高评级AAA级之后,就在第二天,2012年7月24日宣布将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评级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该基金目前尚能维持AAA级评级。    穆迪的这一招看似非常合理,因为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评级与其担保国比如德国、卢森堡的评级有着密切的联动关系,在担保国的评级展望下调之后,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评级展望被下调就在合理之中。    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评级被下调后,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投资者会要求以更高的利益来补偿因评级下调而带来的市场波动风险,这就意味着从该基金申请救助贷款的希腊、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将会面临更高的还贷成本。    这让在危机中已经苦度三年的他们,将会承受更大的苦痛。    欧元区领导人承认困难重重    在2012年6月18日召开的20国集团(G20)峰会上,欧洲官员承认结束欧债危机尚有很长的路要走,承认救助危机困难重重。    欧元区老大德国关心的是希腊这个小弟是否言而有信。德国总理默克尔怀疑希腊未必会履行自己的财政紧缩承诺。希腊履行这个承诺是有难度的,财政紧缩救的是政治,害的却是民众(任何国家的财政紧缩都会给民众造成这种感觉)。民众自然会反对政府这样做。但是希腊政府已经对外界进行了紧缩承诺(不承诺他们就无法申请到救助资金)。希腊政府左右为难。一国政府,为了政治前途,多半会亲民——这也是德国总理默克尔担心的原因。    尽管欧元区其他领导认为欧洲需要考虑更广泛的措施来使希腊获得更充分的救助,但德国总理默克尔认为,希腊必须先做到自己之前的承诺。言外之意,如果希腊不能遵守诺言,德国可能会停止对希腊的救助支持。德国总理如此表态,使希腊救助前途蒙上阴影。    其实解决欧债危机需要欧元区领导人迈出更大的步伐,但救助一个希腊尚且不能齐心协力,而类似于建立欧元区银行业联盟、统一欧元区所有预算之类的大举动更是让人觉得不靠谱。有欧洲官员直言不讳地说,要想使欧元区实现统一预算,估计要等到十年之后。    到那个时候,还需要统一预算吗?    危机依然在灼烧着欧元区的屁股,解决危机最重要。    欧债危机显然是这次峰会的讨论重点。受到欧债危机的影响,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衰退。这次峰会就成了这些国家领导人的出气筒,纷纷指责欧元区国家给全世界制造了大麻烦。他们指责的重点是欧元区的救助措施,指责欧元区国家在救助决策上效率太低,不能对即将出现的形势做出积极反应。    指责毫无意义,如果他们知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最有效,他们也会积极行动的。    决策过程过于缓慢,根源在于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决策是否有效。    虽然参加这次峰会的每一个人都在讨论欧债危机该如何解决,但没有人知道到底该怎么办。    还有一个信息不得不让人高度警惕: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在2012年7月26日证实,在接下来的希腊债务危机救助中,不管是通过债务重组还是额外注入资金,都应该由欧盟来承担,并且希腊将需要进一步的资金支持。该机构近期曾表示,希腊救助已经偏离计划轨道。    这是不是因为世界货币基金组织与欧盟在危机赦助上开始扯皮、推诿?    这间接证明了债务危机未来救助的难度。如果前途明朗,已经积极参与救助近三年、将人已经推到半山腰的世界货币基金组织没理由这个时候撒手不管。    只有在前途一片黑暗的时候,才会有人因为担心不确定性而停下脚步。    欧盟对三大评级机构启动调查    被怀疑就应该被调查。    欧盟官员一直对评级机构在欧债危机中的作用和角色极为不满,甚至怀疑评级机构是引发危机的罪魁祸首。2012年7月,欧洲证券市场监管局开始对三大国际评级机构进行调查。这项调查预计到2012年底才能结束。    在此之前,欧盟对三大评级机构是没有任何监管的。直到2011年欧盟要求任何进入欧洲市场的评级机构必须要到欧洲证券市场监管局备案、注册,这种“放羊”局面才得以改观。    评级机构的表现让人生疑:在欧债危机爆发之前,对市场上的很多产品都给予了积极评价和较高评级,而随着债务危机爆发,它们却一夜之间变脸,在主权评级和金融机构评级上采取了大范围降级的做法。    欧洲证券市场监管局主席迈耶尔说,我们对评级机构的监管,不是要改变它们的评级结果,也不是去干涉它们的评级方法,而是要确保它们在任何评级结果上都有充分的证据。    评级机构在发布评级报告时通常是一揽子装了很多评级对象,迈耶尔对此表示怀疑:在过去的几年间,评级机构经常玩大范围降级的做法,人们自然会问,评级机构有足够多的精力和专业知识来完成这些大范围的评级吗?    迈耶尔主导的这次调查就是为人们的疑问寻找答案。    欧洲证券市场监管局这次在对待评级机构的态度上非常严格。评级机构不仅需要在欧洲证券市场监管局注册,而且还要通过其各项审查,只有审查合格,才能在欧洲开展业务。    为了欧元地位,欧盟必须这么做。    2012年7月11日欧洲央行发布报告称,即使在欧债危机扩散的情况下,欧元在2011年仍然保持住了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    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欧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重只是略微下降,从2010年的25.4%降至25.0%。欧央行行长德拉吉称,欧元在2011年保持了相对的弹性。    应该说这是一个让欧洲领导人感到欣慰的报告。    但是谁都明白,2011年尚能保持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在目前危机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的情况下,欧元在2012年全年数据中的表现会滑落到何种地步,大家都在忐忑不安。    何况有数据表明,截至2011年底,海外市场对欧元的需求呈下降趋势。    欧央行行长德拉吉2011年7月下旬在伦敦的一次讲话中说:欧央行愿意在职责范围内尽一切可能来保护欧元地位。外界评论说这是德拉吉发出的其上任以来最为强烈的信号。    德拉吉在发表上述观点之前,欧元区正在经受着新的打击:第四大经济体西班牙已经到了需要全面申请国际援助的边缘,西班牙国债收益率触及欧元时代新高7.7%——许多分析师认为,只要国债收益率超过7%,政府就失去了自主融资的能力。    西班牙财政大臣对德拉吉释放的救援信号表示欢迎,说:德拉吉知道欧洲央行对欧元区的未来至关重要,也知道现在的形势变得越来越棘手。    欧央行其实一直不愿意充当债务危机消防员的角色,现在德拉吉改变态度,如此强硬地表态,间接说明了欧洲市场已经恶化到何种地步。这同时也表明,欧盟领导人已经认识到光靠成员国实施财政紧缩和加强经济政策一体化是不够的,欧洲央行现有的政策也是不够的。    为了欧元地位,欧央行必然会采取更有力度的措施来解决危机问题。    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管,就是他们必须采取的措施之一。

内容概要

黄献,著名财经作者,积十年之功研究华尔街,擅于从普通的财富现象中做深度挖掘,能深刻理解国际资本大鳄与普通大众的关联秘密,被称为“脱掉资本贪欲最后一件内衣的理性研究者”。著有《花旗巨无霸——谁在操控我们的财富》。

媒体关注与评论

人们可以想象,一位法官做出判决,不容他人置疑,甚至不给出任何理由。而他对自己的错误,根本不必承担任何责任。在当法官的同时,他还与被告保持商业关系,他从被告那儿拿钱。    ——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丹尼斯·斯诺尔形容评级机构    一旦某公司出现问题,就大幅调低其评级,在问题发生之前,没有前瞻性的判断,放大了评估对象的好坏,加重了事态的发展。    ——央行行长周小川炮轰三大评级机构    评级机构必须拥有固定的操作方式,但近期以来,评级机构正越来越受到市场及媒体的错误影响,可见这些机构已经显现出病态。    ——法国央行行长诺亚怒批评级机构    穆迪降级的时机和幅度令人怀疑,此举助长了金融市场的投机行为,具有明显的“反欧洲”倾向。    ——欧盟委员会主席罗佐旁敲侧击评级阴谋

名人推荐

我们生活在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界里,一个是美国,一个是穆迪。美国可以用炸弹摧毁一个国家,穆迪可以用债券降级毁灭一个国家。——《世界是平的》作者 托马斯•弗里德曼一旦某公司出现问题,就大幅调低其评级,在问题发生之前,没有前瞻性的判断,放大了评估对象的好坏,加重了事态的发展。——央行行长周小川炮轰三大评级机构评级机构必须拥有固定的操作方式,但近期以来,评级机构正越来越受到市场及媒体的错误影响,可见这些机构已经显现出病态。——法国央行行长诺亚怒批评级机构穆迪降级的时机和幅度令人怀疑,此举助长了金融市场的投机行为,具有明显的“反欧洲”倾向——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旁敲侧击评级阴谋

章节摘录

嗜利如命的对冲基金大佬希腊危机爆发三个月之后,2010年3月初,美国司法部盯上了一场聚会。确切的说,是盯上了参加聚会的人:索罗斯、保尔森、SAC资本以及其他对冲基金的经理。美国司法部要求组织这个聚会的人将当天的聊天记录、邮件记录呈上来以供调查他们聚会的目的。但这种调查方法像是欲盖弥彰。这些大佬聚在一起,连华尔街街头七岁孩童都知道,他们在一切一定是在商议如何挣钱。或者更确切地说,如何从欧元局势中挣到钱。对冲基金喜欢的是波动,就像是喜欢冒险的冲浪队员。看空和看多只是手段,只能在波动中获得套利机会,如果欧元始终处于稳健的状态,套利的机会就会少很多,平淡很多。这场神秘聚会让对冲基金的大佬们都觉得欧元区出现了一个极其难得的交易机会。交易机会这个词语是他们的常用词,交易机会意味着获利机会的出现。交易包含两个方向:卖出和买进;也包括两种判断:看多和看空。索罗斯一周前刚在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一篇看空欧元的文章。很显然,他们相信了索罗斯的观点:欧元区近期会被希腊债务危机拖累,会在一段时期内走低。市场的反应证实了他们的判断:2009年12月份的时候,1欧元尚能兑换1.51美元,到2010年三月份的时候,已经走跌至一欧元只能兑换1.35美元。希腊危机只是刚刚被揭露出来,欧元就开始大幅走跌;欧元区其他国家的赤字水平还隐藏在水底下,当他们集中爆发的时候,欧元会跌倒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不敢想象。任何想象都足以让这些对冲基金经理们兴奋异常。对冲基金都是杠杆操作。所谓杠杆就是放大效应。他们做交易时投入的资金是自有资金的数倍。自有资金只不过是保证金而已。如果以放大二十倍计算,如果欧元对汇率下跌5%,他们做空卖出,就等于赚取了自有资金的百分之百利润。参加的聚会那些精英们虽然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管理的基金们在实施做空欧元时对欧元会产生多大的影响,但他们知道只要他们都去做同方向的操作,就会加大欧元的卖盘压力,就会增加欧盟出面解决希拉债务危机的压力,从而为拉下欧元区其他国家提供机会。他们不知道自己究竟能从欧元对美元汇率波中赚取多少钱,但他们相信自己一定能赚到钱。2010年三月前后,欧元空头头寸达到了创纪录的近千亿美元。这个数字足以让每一个欧元区国家胆战心惊。如果计划得逞,这个空头数字赚取的利润也足以让对冲基金经理血脉喷张!来参加聚会的人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先说索罗斯。这个人物被亚洲人所熟知是因为上个世纪末爆发的东南亚危机,这个危机是由索罗斯及其旗下的量子基金一手造就的。索罗斯从中赚取的财富数额十分惊人。英国人对索罗斯也不陌生,这个哥们曾经在1992年让英国央行破产,破事英镑推出汇率机制,而他本人从中赚取了10亿美元。俄罗斯在面对索罗斯的心情可能会好一些,索罗斯参与了1998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但是他却没赚到便宜,赔进去不少。有赚有赔,才是真正的江湖。保尔森在次贷危机之前默默无闻。华尔街上他这种人太多了,大街上随便走的每个人或许就是哪家对冲基金的经理。但是次贷危机成就了他,当所有人都未注意到房地产次级证券的风险时,他注意到了,豪赌美国楼市最终会崩溃,最终他赚取了数十亿美元。一战成名,立即被媒体誉为和索罗斯、巴菲特齐名的人物。据说,每日拜访他的人需要排队。华尔街就是现实的名利场,评判人的唯一标准就是你挣了多少钱。挣钱了,立即追捧你。但是次贷危机也给保尔森带来道德危机。随着美国当局调查的深入,保尔森与高盛联手做空的轨迹越来越明显,他被指责成一个只想着挣钱的道德罪人。这次,他和索罗斯一起做空欧元,那会不会意味在将来的某一天,遭受欧洲人的指责?或许他不会想这件事。在白花花的银子面前,道德总是一文不值。如果道德值钱,那说明银子还不够足够多。参会的另外一个重要角色SAC资本也不是道德榜样。2011年5月,美国当局曾经调查了该机构数十笔交易,并认为该机构参与了内部交易买卖。这家机构是美国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一个喜欢在国际金融市场兴风作浪玩大手笔的人,一个只想着挣钱不顾道德审判的人,一个不惜冒着内部交易罪而去挣钱的机构,以及他们身后一大帮如饥似渴的投行、对冲基金,他们在一起聚会,他们的目的其实无须调查,就是剑指欧元。对冲基金就是让人感到恐怖的狼。对冲基金大佬们的眼里只有金钱,没有任何其他杂念。以索罗斯看空美元为例。索罗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曾看空美元。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在经济政策上出现了里根经济大循环:为了解决困扰美国政府多年的贸易赤字问题,里根通过财政赤字来刺进经济发展,通过发行国债来解决财政赤字问题。索罗斯认为,这种循环不是美国政府的最终出路。这种循环最终会造成美元贬值的压力越来越大,财政赤字会越滚越大。最终会迫使政府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增加税收减少军费开支以降低财政赤字,以减轻美元贬值的压力,但这个选择不是政府的理性选择,增加税收等于让政府玩政治自杀;要么适当地让美元贬值,但这会降低美元的国际地位,引起美元动荡。索罗斯认为美元一定会贬值。这是美国政府的唯一选择。总统的身份首先是政治家,其次才是经济政策的制定人。政治家的使命是安抚民众,保持政府和社会的稳定。增加税收就等于给予民众推翻自己的理由,降低军费开支会降低美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同样也会遭致民众的不满。但是也必须给民众以饭吃,必须解决失业率,所以索罗斯认为,美元贬值是当时破解经济困局的唯一出路。事情的发展印证了索罗斯的看法。但美国政府在关键的时候为自己的赤字找到了买单方日本。1985年日本和美国签订了广场协议。协议要求通过日元升值来换得美元的逐步贬值。美国政府最终从国内经济形势出发,采取允许美元贬值这条道路。美元贬值利于出口,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美国国内经济。虽然美元贬值有损美元地位,但如果是循序渐进,影响尚能可控。到了1986年前后,美元对日元已经贬值20%。很多人认为美元的贬值已经达到预期,开始斩仓获利。但索罗斯却不这样认为,他相信美元贬值的幅度还远远没有达到。牛气的人总是在关键时候看出别人不一样的东西。索罗斯的判断依据是基于美国经济现状。他认为20%的降幅并没有使美国的工业出口获得明显的增长,而政府的终极目的是通过工业出口的增长而使国内经济发展获得增长,使就业率获得增长,这就决定着如果这个目标没有达到,美国政府就会一直有促使美元贬值的意愿。同样,如果美国经济的回暖水平没有达到预期,资本就会抽身离去,从而使美元承受贬值压力。所以他相信美元会继续贬值。事情的发展再次证明他的正确性,1985年美元对日元的汇率维持在1美元对250日元,而在三年之后的1988年,汇率水平已经下降50%至1美元对120日元。索罗斯相比其他对冲基金经理人,看得最远,预测得最准,最终赚取得最多。另外,他在看空美元的同时,也同样看空股票。这个观点在当时特别扎眼。一般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一般会利于该国股市。但索罗斯认为,当时美国的经济已经泡沫眼中,即将进入周期性危机,美国股票将会迎来一个大跌的境况,甚至有崩盘的危险。于是他大肆卖空股票。1987年美国股市迎来了恐怖的黑色星期三,道琼斯工业指数当天暴跌20%以上。索罗斯又成为了赢家。真正体现对冲基金力量的,是索罗斯的经典之战;狙击英镑。机会都是别人给予的,发现机会并抓住机会才是真正的高手。英镑给予索罗斯狙击的机会,是因为英镑在种种缺陷的情况下加入了欧洲汇率机制。索罗斯认为,欧洲汇率机制的第一个缺陷就是这个机制无法兼顾到机制内成员国各个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个现状。这是根本,如果不能对这个现状进行科学的评估,后面设计的任何机制都会是错误的,甚至会南辕北辙。基于第一个缺陷,就英国本国而言,才产生了第二个缺陷。欧洲汇率机制使英镑、马克的汇率不再盯住美元,而是在欧盟成员国之间相互盯住,并且一旦哪国汇率出现波动,其他国家有义务通过购买或出售本国货币来维持汇率始终波动在约定的范围之内。但是,英国在加入这个机制时,明显被高估,英镑对马克被钉在1比2.95这个较高的水平上。而当时英国国内经济不振,英镑存在贬值动力。索罗斯认为,英镑对马克汇率终将难以维持。第三个缺陷是基于第二个缺陷产生。欧洲汇率机制其实在一定程度上确定了马克在欧盟中的核心地位。因为英镑对马克的汇率水平评估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线上,而英镑有贬值压力,但欧洲汇率机制决定英镑的贬值不是英国政府决定的,而是要看其他国家的脸色,尤其是德国的脸色。如果马克始终坚挺,而英镑对马克的汇率波动幅度是固定的,这就意味着英镑必须随着马克的坚挺而坚挺着。但英国国内的经济形势似乎并不支持。也许有人要问,既然这么多缺陷,英镑为何要加入欧洲汇率机制。其实这是英国不得已的选择。伦敦曾是世界金融中心,工业革命后,纽约崛起,将这个地位给掠走。英镑曾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货币,但随着美元的崛起,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与日俱下。欧盟成立,在成员国内施行欧洲汇率机制,作为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大国,加入或不加入都必须认真考虑。不加入吧,英国政府担心自己被排除在欧洲之外,逐步沦为欧洲的边缘角色。加入吧,但有担心如果涉入太深会影响到英镑的独立地位。于是,小心翼翼之中英镑加入了欧洲汇率机制。但就是这小心翼翼的这一步,还是被索罗斯看出了机会。他开始买进做空头寸,为最后的狙击做准备。英国国内经济的疲软促使英国政府要使英镑市场贬值,或者通过降低利率促进货币供应,但是为了维持对马克的汇率,他必须看德国的脸色。而德国的情况恰好和英国相反,德国政府正在为高膨胀率困扰,解决通胀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提高利率收紧流动性。这就有意思了,一个要放开,一个要收紧,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索罗斯深信,解决这个困局的一定是英国先做动作。因为德国解决通胀是符合民意,他们只需要坚持就能于政治无碍。而英国如果不能刺激经济,就会使当政者获得较大的民意压力。而一旦英国坚持英镑贬值,那么唯一的结果就是英镑退出欧洲汇率机制。这个结果正是索罗斯最想看到的。1992年9月份,索罗斯开始发起攻击。他们开始开始抛售英镑。英国政府竭力反抗,英国央行动用外汇储备来购买英镑,企图稳住英镑对马克的汇率水平。但与事无补,随着市场流言的泛滥,汇率水平持续走低。英国政府求救于德国政府,希望德国能够降低利率来帮助英镑度过次劫,但被德国政府断然拒绝。最终英镑对马克还是没能站立在1比2.778这个底线上,无奈之下,英国政府不得不宣布退出欧洲汇率机制。索罗斯在此战中通过做空英镑、看多英国股市,看多马克、看空德国股市,从中赚取了十亿美元的利润。这就是对冲基金的力量。资本的积累都是带着倒下者的鲜血。几乎和狙击英镑一样,这一次,索罗斯依然从欧元区看出破绽。欧元区看来是劫难难逃。投行将灵魂卖给了魔鬼金融衍生品成为对冲基金做空欧元的主要工具,尤其是CDS。与那次索罗斯做空英镑相比,欧元区暂时来看要安全许多。阻击一个国家和狙击一个有众多国家组成的欧元区,其分量不可同日而语。在狙击英镑中,索罗斯主导的卖盘能够使英国政府难以招架,但是欧元区的交易量是当年英镑交易的数百倍,狙击欧元谈何容易?但是退一步讲,即便狙击不成功,总该能获得交易的机会吧。前面已经说过,对冲基金自喜欢的就是波动。即使不能使玩弄欧元于鼓掌之间,但至少能够在欧元起伏中套利。CDS就是最好的冲浪工具。在CDS上升过程中,低价买进的对冲基金们已经开始从CDS价格上涨中获利。从2009年12月到2010年3月份,针对希腊主权的这种产品价格的增幅已经超过了100%。在索罗斯他们参加宴会的时候,做空欧元的交易合约已经达到创下近十年记录的6万份,这意味着如果欧元走跌至特定的水平,这些合约的持有者都将收益。欧洲当局自然十分不满。为了监管这些让他们头疼的对冲基金,欧洲当局在2010年十月份推出了对对冲基金的监管政策,就是要求对冲基金必须获得欧洲护照才能开展业务。所谓就是欧洲护照就是必须对欧洲某国备案,业务必须透明并必须接受欧盟监督。对冲基金对此很不满,很多对冲基金不得不因此而降低欧元空头头寸。甚至鲍尔森公司在欧洲监管最严厉的时候转而看多欧元,成为挺欧元的代表人物。这些都是后话,在2010年三月份聚会的前后,对冲基金的确都是卯足劲去做空欧元的。但是欧洲的上空乌云密布。欧元波动,受益的还有投资银行。如果说对冲基金从欧元汇率波动中收益还需要过人的眼界和勇气的话,那么投行们在从欧元汇率波动中生意是稳赚不赔。中国旧时集市上有商行制度,比如买卖牲口,无论牲口买卖价格的高或低,商行绝对是受益方,因为商行不是以价格起伏来决定收益,而是以成交的数量来获得收益。成交一头骡子收益五元,成交一头牛收益六元。他们唯一的目标就是使成交数量最大化。在对冲基金做空欧元过程中,投行就是扮演了商行的角色。但是他们比商行更为可恶的是,他们为对冲基金的投资提供了放大效应。在投行提供的外汇交易中,往往都带有杠杆效应,高的能到五六十倍,低的在十倍左右。他们只需要对冲基金缴纳一定的保证金,然后按照约定的杠杆倍数,供对冲基金进行操作。上文已经说过,如果看对了方向,以20倍杠杆为例,汇率只要变动5%,对冲基金就能获得相对于本金的100%收益。投行为对冲基金玩弄欧元提供了重要的舞台。除此之外,投行们还投其所好地设计出针对沽空欧元的金融衍生品。高盛、巴克莱等许多大投行都推行过这种产品。这种产品收到了对冲基金们的普遍欢迎,一是因为这种产品符合了他们看空欧元的方向,二是使他们找到了对手盘,玩起来更加刺激。但是对于投行来说,他们稳坐钓鱼台从中获取不菲的交易佣金和超额收益。为了确保自己稳赚不赔,投行对对冲基金的帐户监管很严格。一旦因为欧元走高而使头寸爆仓,他们就会要求对冲基金强行平仓。毕竟只是保证金制度,赔完了你就得走人。不可能让你超额去陪,投行们没有这么傻。他们不能因为对冲基金看错方向而使自己蒙受丝毫损失。他们只是要赚钱而已。其实,整个做空欧元的局中,大家只是赚钱而已,包括美国政府。我们至此已经看出做空欧元的关系图:因为沽空,对冲基金获得交易机会;因为提供杠杆效应,投行获得佣金。他们在沽空欧元上,具有协同效应和因目标一致而产生的动力。那么,信评机构和他们有着怎样的关系?目前统治世界资本市场信用评级话语权的机构主要是穆迪、标普和惠誉三家。虽然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努力构建自己的信评机构,但国际资本市场最认他们三家。然而,能够撼动世界资本市场、甚至可以用评级轻而易举摧毁一个国家的他们,其股权关系并不为公开、明朗。穆迪是上市公司,相对还明朗些,标普和惠誉都是私人公司,没有人能够知道到底谁在掌握和控制着他们的嘴巴。标普是麦克劳.希尔集团的子公司。后者是美国上市公司。通过查询这家公司的股东关系,就可以发现很多基金和银行是他们的股东。如果展开联想,基金和银行持有标普母公司的股份,那他们会不是通过某种路径来对标普施加压力,从而使标普按照他们的意愿说话?穆迪是公众公司。公众公司最大的问题就是必须帮助股东挣钱。这个特性就决定了穆迪在某些时候必须为获得收益而弯腰。评级机构的收益来自于金融产品的卖方,而不是普通公众。因而时常流传有评级机构为了留住某个客户而不得不按照客户的意愿进行调高或降低某债券级别的留言,当然也有卖方机构对评级机构施加各种压力的传说。试想,在需要从卖方机构那获得生存口粮获得利益的情况下,评级机构的意见独立性需要打几分折扣?如果在联想到三大评级机构受制于美国政府这个背景,评级机构的评级意见是不是应该被邪恶地去联想?事实上在诸多事件中,信评机构就是在践行着美国政府的意志。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德国政府对这场战争持反对态度,结果标普毫不思索地将包括德国最大的钢铁制造商蒂森克虏伯公司在内的一些德国企业信贷评级降至垃圾级,致使其股价跌至历史最低。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澳大利亚全力支持美对伊战争,标准普尔将澳外汇债务评级升至3A级。这次三大评级机构集体绞杀欧洲国家,是不是也在应和着美国政府的真实目的?奥巴马呼唤热钱归来希腊新任总理自揭家丑前后,奥巴马的处境也是相当不妙。先说2009年第三季度的美国经济状况。据美国政府2009年10月末公布的第三季度数据显示,在消费开支和房地产投资双因素拉动下,美国第三季度GDP实现增长3.5%。结束了连续四个季度的经济下滑。这个增幅是美国经济自2007年以来实现的最大增幅。众所周之,2007、2008、2009这几年美国正在经历着次贷危机的困扰。这个增幅为尚在次贷危机中苟喘的美国经济打了吃了稳心丸。奥巴马对此数据的解读是:这个数据证明了美国经济衰退趋势正在减缓,但美国经济完全恢复强劲增长还需要一段较长的路要走,而且就业率将会是关键指标。应该说,奥巴马看得很清楚,虽然有市场人士对美国经济未来走势表达乐观,但还有一大部分人清醒地知道,从经济衰退减缓到实现复苏,还有很远的距离。正如奥巴马所言,在如此缓慢的经济复苏过程中,该如何提升就业率?奥巴马的担心是有原因的。美国劳工部公布了数据表明,2009年10月份的失业率达到美国经济26年来新高,达10.2%。并且目前来看这个数据尚处于上升趋势,毫无下降的征兆。更让市场感到悲观的是,这个数据超过了预期。媒体对10月份失业率的数据预测是9.9%,比实际数据低了0.3%个百分点。从2007年年末爆发次贷危机以来,美国失业率已经提高了5.3个百分点。这个趋势真是让人揪心。再说奥巴马的赤字危机。2007年美国财政赤字大约在1600亿美元。当年年底次贷危机爆发,拖了2008年经济发展的后腿,当时小布什还在台上,奥巴马正在城市之间参加竞选,为了挽救即将崩溃的金融业,美国国会当年批准了布什政府提议的七千亿救市计划。这算是小布什在次贷危机的要挟下为奥巴马挖了一个赤字坑。七千亿并没有使美国经济发生明显的扭转,2009年早些时候,美国国会又批准了奥巴马提议的七千亿救市计划。这是奥巴马自己为自己挖了一个赤字坑。虽然他是被逼无奈,谁让自己赶上了百年不遇的次贷危机了呢,但是血淋淋的赤字水平还是必须记载在他的头上。2010财年,美国联邦政府赤字较上一财年多出1500亿,为二战以来的最高水平。2010年2月1日,奥巴马向国会提交2011财年联邦政府预算案,总额为创纪录的3.83万亿美元,根据预算,2010财年的财政赤字约达1.56万亿美元,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8.3%。奥巴马曾承诺在任期结束前将财政赤字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控制在3%以内。但市场人士分析,这一目标已很难在2020年以前实现。就等于说,奥巴马在瞎扯。这份令人瞠目结舌的财政预算案伴随着一个当政者永远需要关注的主题:创造就业。总统都是玩政治的,奥巴马首先是政治家,其次才是其他。就业率是民众最关注的,失业的人没饭吃,就会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美国政坛一直有句名言在流传,不保护好穷人就无法保护好富人。并且就奥巴马而言,如果不能解决好失业率,就会失去民意。所以提升就业率是摆在总统面前一道必须解决并且要完美解决的难题。显然,提升就业率就需要加快美国经济恢复的速度,但这需要钱。钱从哪里来?或许他想到了游走到欧元区的美元。奥巴马将令人难以承受的赤字水平罪过推到小布什头上,指责前任政府过度开支。但是民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他们不会对已经下台的人揪住不放,而是指责奥巴马未履行竞选承诺,不仅没能解决就业问题,还让美国背上更沉重的债务包袱。毕竟新的预算案是奥巴马提出的。奥巴马希望这份预算案获得较好的中期民意调查数据,但目前来看前景不妙。既然认为前任过度浪费,那么自己就要学会如何过日子。根据财政预算案,奥巴马打算从2011年开始将一些非安全领域的政府项目冻结三年,停止或压缩120个政府开支项目,其中包括美国航天局的重返月球计划。白宫预算办公室主管表示,奥巴马政府降低赤字将会按照计划逐步进行,以避免重演1937年因过度削减赤字引起的经济风险。但很多经济学家并不看好奥巴马的节流措施,认为美国经济将会面临另外一种风险:美元贬值而利率上升。索罗斯2010年10月份在发表在英国《金融时报》的专栏文章中指出,美国需要经济刺激。索罗斯认为,奥巴马推出财政紧缩政策完全是出自于政治上的需要而非是经济或金融需要。美国国债利率一直在下降,已经接近创纪录的低点,这在索罗斯看来,这意味着金融市场预期美国经济会发生紧缩而非通胀。索罗斯认为,奥巴马的失误之举在于选错了挽救美国银行业的方式。奥巴马政府通过购买部分不良资产和提供廉价资金,帮助银行实现盈利,填补了因次贷危机而留下的亏损。这完全是政治式救助,因为直接向银行注入资本是最有效的方式;但不是常规的经济方式。但这种政治式救助方式也会带来严重的政治后果:就是因为有政府托底,使银行依然无所顾忌地分派高额奖金,从而激怒民众,使奥巴马再出台任何刺激政策,都会遭致反对。这种反对只能促使奥巴马政府在削减赤字尚不成熟的环境下口头承诺要紧缩财政。索罗斯认为,美国出台经济刺激方案是必要之举,但同时他相信,迫于经济现状的紧迫性,奥巴马政府将大多是刺激资金用于维持消费而非修正根本性失衡,是不可避免的。他认为,政府要清晰地区分投资和日常消费,合理的解决方案是加大前者的支出而对后者进行抑制。在索罗斯看来,消费不可能无休止依靠国家债务的增加来得以持续的维持下去,消费和投资之间的失衡必须要得到修正。并认为,在失业率高居不下之时实施紧缩,是非常不明智的。索罗斯建议,对于政府而言最正确的方式就是尽快减少失衡,比如加大对基础建设和教育领域的投资,同时要制止住债务的上升。这是一个好方法,但做起来肯定很难。加大投资又不让借钱,怎么做才能实现呢?或许奥巴马又想到了游走到欧元区的美元。

图书封面


 评级阴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华尔街的“精英” 是很有耐心的 十年布局 一朝全胜华尔街的“精英” 是很慷慨的 借给你巨款 只为让你把坑跳该书通过过去20年的欧洲经济大事揭露了华尔街资本的真面目为了赚取巨额的佣金 不惜双手沾满鲜血 评级机构是一根棒子 挥舞这根棒子的人才是邪恶的为了自己的利益 伊拉克的萨达姆 80年代的日本 不管多么的富裕 强势都被这根棒子打到了
  •     by彭友希腊人现在真是穷啊。隆冬尚未过去,付不起取暖费的希腊人只好伐木取暖,甚至到城市公园里偷偷砍伐树木搬回家取暖,连奠定了希腊乃至西方文明的“柏拉图之树”都难逃噩运。据说,2400年前,柏拉图就在那棵树下给学生们讲课。在黄献看来,“柏拉图之树”遭遇灭顶之灾,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标普、穆迪、惠誉难逃干系,即使不是罪魁祸首,也算得上是邪恶帮凶。正是他们的肆意评级,使得欧洲遭遇了一波又一波的主权债务危机,至今都没缓过劲来。评级机构的阴谋黄献在《评级阴谋》书中表达了上述看法,这也是他在此书中的核心观点。2009年,评级机构突然发难,希腊主权债务评级不断下调,希腊乱成一锅粥。欧元区众志成城救助希腊之际,爱尔兰、西班牙、葡萄园、意大利、法国的主权债务评级先后受到打击,一时间,欧洲遍地烽烟,至今未熄。至于IMF前总裁斯特劳斯·卡恩的性侵案,也是做空欧洲者所设下的一个局,目的是让欧盟无法自力更生。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无疑,欧盟国家、欧元都是像茶叶蛋一样裂痕斑斑,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涤荡下,更是破绽百出。这也成为机构调低对于他们评级的前传。评级一旦被调低,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国家,对外募资的能力就会被削弱,需要支付更高的利息。所以,垃圾债的收益率往往是最高,但其中蕴含的风险也是最大的。黄献认为评级机构存在阴谋的逻辑线条有二:其一,三大评级机构都位于美国,是美国政府的幕僚。而欧元乃是为对抗美元而生,从它呱呱坠地之日,两者便注定是对头,美国是非常乐见欧元被弄得残废的。其二,评级机构的盈利模式是:债券发行者向评级机构付费,请后者为投资的产品进行评级认定。评级机构的收入通常与被评产品的发行量相关,发行量越大,其所提取的佣金就越高。这一收费模式广受诟病,认为鼓励评级机构在评级中倾向于自己的利益,而缺失了应有的客观性和独立性。为此,当有做空机构想要做空欧元获利时,评级机构的负面评价就成为最好的切入点,后者则可从中获得不菲的佣金。三大评级机构真的存在阴谋吗?2011年,标普全球主权评级主管大卫·比尔斯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称,评级并无阴谋。但笔者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倾向于“阴谋论”的。一直以来,国家之间的经济战争越来越激烈,各大金融机构更是冲在一线的急先锋。经济命脉之争《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的作者曾描述了他的工作状态:伪装成大型跨国企业的高级工程师,帮助落后国家建立各种现代化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后者需拿出自然资源,或者是长时间的税收来偿还。以此,美国将这些国家的命脉控制在自己手里。如果经济杀手的做法不能奏效,那么真正的暗杀行动将随之而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如今经济领域里所谓的大国概念,并非是指领土面积的大小,更重要的是经济对于全球的影响力。上一期的《经济观察报》中,马立诚先生在《钓鱼岛风波的实质》一文中指出,与中国存在领土争端的邻国很多,但唯独钓鱼岛风波闹得最大。“从深层次上说,钓鱼岛争端背后,是中日两国争夺亚洲主导权的博弈,这是钓鱼岛争端的实质。”经济学家张五常说,如无意外,中国的经济规模最后会相当于十个日本。资深日本问题学者冯昭奎说,当中国经济力量大大强于日本的时候,中日关系会逐渐稳定下来。以上这些,正好是反映了主权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性。《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说过,我们生活在两个超级大国的世界里,一个是美国,一个是穆迪。美国可以用炸弹摧毁一个国家,穆迪可以用债券降级毁灭一个国家。然而,现实就是,三大评级机构把持了信用评级业,他们对大约270万种企业、市政、主权和其他类型债券进行了评级,占据了美国评级市场约95%的份额。在经历了这么多债务危机之后,欧洲开始对评级机构在当地开展业务进行限制,但这并不能触及实质。而且遗憾的是,欧洲始终没有产生大型评级机构,能与前者抗衡,这依然是一个三足鼎立的时代。中国也在试图掌握自己的话语权。近年来,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在国内声名鹊起,2010年还公布了一系列的国家信用等级。其中,中国的信用级别为本币AA+、外币AAA,而美国的这两项均获评AA,低于中国。遗憾的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还是否决了大公国际成为美国认定的评级组织的申请,理由是大公国际目前似乎不可能遵循联邦证券法的规定。打铁还需自身硬在本书的最后,作者提出了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做空中国,我们怎么办?作者在书中这样写道:“2006年,境外投资者从工、建、中、交等国有银行身上赚了7500亿元,加上从其他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享受到的利润,保守估计,外资仅此一年从中国银行业赚取的利润超过1万亿。毫无疑问,中国银行股被贱卖了,追根溯源,评级机构是罪魁祸首。”近年来,关于中国银行股低价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贱卖”的言论不绝于耳,是是非非,难以定论。然而,仔细想想,难道真是境外资金和评级机构的阴谋吗?就拿最近的中国A股来说,去年下半年,市场跌得一塌糊涂,所有人都认为中国银行业的窟窿马上要被揭开,坏账将成为引爆中国经济的定时炸弹。当时,似乎银行股最大的买家就是境外投资者。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说,2012年股票市场是很稳定的,波动幅度比较小,主要是靠“老乡”和“老外”,社保基金代表老人和农民工,QFII代表洋人,两者分别全年净买入428亿元和427亿元,是净买入最多的。毫无疑问,三大评级机构,以及众多国际投行等金融势力,都不是良善之辈,推波助澜甚至赤膊上阵都是常有之事。当前中国没有拿得出手的对应机构与之抗衡,也是事实。笔者认为,一方面,我们不应当采取最不负责任的做法,将一切困难都推给外因,掩耳盗铃;另一方面,还是应当加紧培育真正具有国际视野、创造力、竞争力的机构,夺取在国际上的发言权。套用一句时髦的话:打铁还需自身硬。

精彩短评 (总计13条)

  •     然而dogy早已看穿了一切~~
  •     经济危机的真相
  •     基本符合事情的逻辑发展,只是有些内容确实不是我们一般人所能了解的,总之还是学习了。
  •     看看吧,了解一下
  •     资料还是比较详细的,启发性较强
  •     标题党就是强
  •     全部都黑的,像旧书,也没膜,
  •     浅显,粗糙。。。
  •     图书内容不错,包装精美,无缺损。
  •     评级阴谋:看透经济危机真相的第一本书
  •     没钱还债,怪人评级低。
  •     谁是谁的真相?
  •     书很实用,上手研究中。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