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来如此:胡适说佛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
ISBN:9787802564473
作者:胡适
页数:496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胡适对佛学研究的总集,收录了胡适一生所作的重要佛学著述。这些研究著述,以“怀疑”为前提,以“考证”为手段,推出了许多新鲜大胆的结论。著述的内容涉及佛教史特别是禅宗史的发展脉络,佛教典籍的真伪考证,高僧的生平等等。这些著述展现了胡适对于佛学的根本认知,是大众梳理佛教发展史的最佳入门读物。

书籍目录

第一篇 说佛论史
《中古思想史》(节录) / 2
中国禅学的发展 / 20
禅宗在中国:它的历史和方法 / 66
禅学古史考 / 95
禅宗史的一个新看法 / 117
禅宗史的真历史与假历史 / 132
论禅宗史的纲领 / 146
与柳田圣山讨论禅宗史的纲领 / 152
楞伽宗考 / 170
第二篇 解经辨文
《四十二章经》考 / 222
《坛经》考 / 245
《楞伽师资记》序 / 275
跋《宝林传》残本七卷 / 285
跋裴休的《唐故圭峰定慧禅师传法碑》 / 302
《全唐文》里的禅宗假史料 / 321
《金石录》里的禅宗传法史料 / 325
佛教的翻译文学 / 328
朱子论禅的方法 / 350
禅宗的白话散文 / 367
诗僧与谐诗 / 377
第三篇 寻师问祖
菩提达摩考 / 384
荷泽大师神会传 / 398
记嵩山老安 / 452
附录
海外读书杂记 / 460
胡适佛学研究记事 / 474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胡适的佛学研究贯穿他整个学术生涯:从1922年到1961年。这对学术涉猎范围颇广的胡适而言,是很少有的。这些研究提出了许多新鲜大胆的结论,关于神会和尚的史料的发现为核心的禅宗研究,也为胡适带来很大的国际影响。本书收录了胡适佛学研究著述中的精华,有很高的学术和史料价值,再现胡适的佛学史观和文化价值观。这对于爱好佛学和史学研究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珍宝。

内容概要

胡适(1891年~1962年),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胡适文存》《胡适自传》《戴东原的哲学》《白话文学史》《胡适论学近著》《四十自述》《藏晖室札记》《胡适日记》论著。

章节摘录

[精彩试读]禅宗史的一个新看法我不敢当向各位老同事、老同学作学术讲演。今天早晨八点钟出席司法节纪念会,要我说话,我便提出严重的抗议,我说:“自从回到祖国来,差不多两个月了,天天被剥夺不说话的自由,希望保障我不说话的自由,也是自由了。”刚才朱骝先院长讲到大陆上今天有许多朋友、同事、同学感到精神上的苦痛。我那天在北大同人茶会上说:我们看到大陆上许多北大的同仁要写坦白书,老朋友钱端升自白书有这样一段话:“除了宣告胡适之的思想为敌人的思想外,还要进一步清算蔡元培的思想。”蔡先生的思想,是怎样的呢?一个是思想自由,一个是学术平等。这种思想,大家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不料今天大陆上列在清算之列。今天我很高兴得蔡先生八十四岁诞辰纪念会。朱先生要我作一个学术讲演。在匆忙中,不容易想到一个题目。多少年来钻牛角尖,作《水经注》考证:但这个问题,在民国38年蔡先生的纪念会上曾经讲过——整理四百年来《水经注》成绩的小史——不能再讲了。临时想了一个题目——禅宗史的一个新看法。客中没有带书;年纪大了一点,记忆力又差,说得不对的地方,还希望诸位先生改正。禅宗史的一个新看法,也是二十多年前常常想到的一个题目。禅宗史,从前认为没有问题;等到民国25年以前,我写《中国思想史》,写到禅宗的历史时,才感觉到这个问题不是那样简单。有许多材料,可以说是不可靠,寻找可靠的材料很困难。前次在台湾大学讲治学方法时曾提到在民国26年前到处去找禅宗史料一段故事。民国25年以来,禅宗史料慢慢出来了。大部分出自敦煌,一小部分出于日本,因为日本在唐朝就派学生,尤其是佛教的学生,到中国来求学。由唐到五代,到宋,到元、明,每代都派有学生来。当时交通不方便,由中国拿回去的书籍,称为舶来书,非常宝贵,保存得格外好。我搜求禅宗史料,在法国巴黎、英国伦敦图书馆看到敦煌出来的材料,许多是8世纪同9世纪的东西,里面有神会和尚语录一卷。我把这材料印出来以后,日本学者乃注意这个问题,搜求材料,也发现一种神会的语录,还有很重要的楞伽宗的材料。我曾经发表几篇长文章,在《中央研究院季刊》中发表的是《楞伽宗考》。这个宗派是从梁(南北朝)到唐朝中叶很大的一个宗派,是禅宗的老祖宗。在南方,禅宗最早的一个,是广州一个不识字的和尚慧能,大家称为六祖。《六祖语录》(《坛经》)从敦煌石室出来的,可算是最古的本子,唐朝年间写的。我看到这个本子不久,收到日本学者印的48尺长的卷子本。这个卷子本是日本翻印中国本子的。现在中国的那个原本没有了;日本翻印本也只有一本在和尚庙中保存着。这两个本子都是古本;拿来与现在通行的《坛经》比较,大有出入。现在通行的《坛经》是根据一个明朝的版,有22000字,最古本的《坛经》只有11000字,相差一倍。这多出来的一半,是一千年当中,你加一段,我加一段,混在里面的。日本发现的本子,是北宋初年的,14000字,已比唐朝的本子增加了3000字。我发现这些新的材料,对于禅宗就有一个新的看法。我们仔细研究敦煌出来的11000字的《坛经》,可以看出最原始的《坛经》,只有6000字,其余都是在唐朝稍后的时候加进去的。再考这6000字,也是假的。所谓新看法与老看法有什么不同?老看法说: 印度有二十八个祖师,从释迦牟尼起。释迦牟尼有一天在大会场上,拿了一枝花说话。大家不懂什么意思。其中有一个大弟子大迦叶懂了,笑了一笑。释迦牟尼看到他笑,便说大迦叶懂了我的意思。禅宗就是这样开始的,由释迦牟尼传给大迦叶,一代一代传下去;传到菩提达摩,变成了中国禅宗第一祖。每一代都有四句五言秘密传话偈。不但如此,二十八代以前还有七代佛,一代一代传下去;也是一样有四句七言偈。菩提达摩到在中国后,传给慧可,慧可传僧粲,僧粲传道信,道信传弘忍。弘忍是第五祖。当第五祖弘忍将死的时候,把他的一班弟子叫来说:你们中真正懂得我的意思的,可以写个偈语给我看:如果我觉得对了,就把我的法传给他,而且还要把多少代祖师传法的袈裟给他,作为传法的证件。于是弘忍最著名的弟子神秀在墙壁上题了一偈。大家看了,都说我们的上座(大弟子)答对了。但是那个时候有一个不认识字的和尚,在厨房中舂米。他听到神秀的传心偈,就跑出来说,我们的上座没有通,我通了。于是那个不认识字的厨房小和尚——大家称为“獦獠”的——慧能,也做了一首偈,请人家写在墙上。老和尚一看,就说也没有通,把它擦掉了(怕他被人杀害)。但是到了半夜,把窗子遮起来,把他叫来,秘密的把法传给他,并且把袈裟也传给他。慧能因此就成为禅宗的第六祖。神秀后来到北方去,成为禅宗的北宗;慧能在南方广州韶关一带传道,为禅宗的南宗。慧能传了很多弟子;当中有两个最重要的,一是江西吉州青原山的行思,一是湖南南岳的怀让。后来的禅宗五大宗派。便是从怀让与行思二人传下来的。从来没有提到神会和尚,这个传统的老看法的禅宗史是很简单的。从印度二十八代一代一代的传下来,每一代到老的时候就写了偈语,传了法,又传了袈裟。这样整整齐齐的每代都做了四句五言诗,甚至在几万年前老佛祖传世时也做四句七言诗;这很可以使人怀疑。我想这是不可靠的。新的看法,禅宗是一个运动。是中国思想史、中国宗教史、佛教史上一个很伟大的运动,可以说是中国佛教的一个革新运动,也可以说是中国佛教的革命运动。这个革新运动的意义是什么呢?佛教革命有什么意义?这个可以分为两层来说。第一个意义是佛教的简单化、简易化:将烦琐变为简易,将复杂变为简单,使人容易懂得。第二个意义是佛教本为外国输入的宗教,而这种外来的宗教,在一千多年是佛教本为外国输入的宗教,而这种外来的宗教,在一千多年中,受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慢慢的中国化,成为一种奇特的,中国新佛教的禅学。这两个意义在公元八世纪初,唐朝武则天末年开始。简单说,从公元七百年至八百五十年,在这一百多年中,包括盛唐和中唐,是禅宗极盛的时期。这在中国佛教中是一个大的运动,可以说是佛教内部革新的运动。这个新的佛教,在印度没有。这是中国佛教中革新运动所成就的一种宗教,叫做禅宗,也叫做禅门。中国佛教革新运动,是经过很长时期的演变的结果;并不是广东出来了一个不认识字的和尚,做了一首五言四句的偈,在半夜三更得了法和袈裟,就突然起来的,它是经过几百年很长时期的演变而成。这个历史的演变,我现在打算把它简单地叙述出来。首先,我们应该知道中国禅与印度禅的不同。在未说印度禅之前,我要将我们中国宗教的情形略作叙述。我们古代宗教是很简单的。在春秋战国时代,我们虽然已有很高的文化,在道德、伦理、教育思想、社会思想、政治思想各方面,我们已有很高的水准,但是宗教方面却非常简单。当时只相信一个“天”,或许是高高在上的天,或许是上帝。这苍苍之天与主宰的上帝,是第一个崇拜的对象。其次是崇拜自然界的大力量。认为日月天地都有一种神的存在。第三是崇拜祖先。第四是在宗教崇拜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报应观念。在佛教传入以前,我们的祖宗没天堂与地狱的观念,宗教原是非常简单的。印度教传入以后,他的宗教不但表“天”,而且有三十三重天;不但有地狱,而且有十八层地狱,甚至有十六乘十六、再乘十六层的地狱,一层比一层可怕。这样复杂的情形,的确可以满足人民对于宗教的欲望的。结果,我们原有简单的宗教,与它比较以后,就不免小巫见大巫,崇拜得五体投地了。崇拜到什么程度呢?佛教中人把印度看作西天,看作极乐的世界,都是由于对佛教的崇拜。中国和尚看到这样复杂的宗教,便想到:是不是有法子找出一个扼要的中心呢?于是,头一个运动就是把佛教的三个大部门“戒”、“定”、“慧”中的“定”特别提出。“戒’僦是规律,有五百戒,五千戒,是很烦琐的。“定’,就是禅示中的“禅”,就是怎样控制心,也就是“定心息虑”。“慧”就是智慧,是理解。中国佛教徒将佛教三个大部门中的“定”拿出来,作为佛教的中心,包括“戒”、“慧”以及一切在内。因为打坐的时候,可以控制人的呼吸,然后跟着呼吸控制到身体,然后控制心灵的活动,到了欲望来的时候,或且想到人生许多快乐的事情,就要靠“智慧”来帮助。譬如说:想到男女爱情的时候,要想到她并不是漂亮的,而是一袭漂亮的衣服中,一块皮包着206块骨头,以许许多多的骨节接连起来的,以及肉和血等:到了死了以后,流出了血、脓、蛆。一个漂亮的女人也不过是很难看的一堆骨、血、蛆。这样一想,什么欲望都没有了。这是以“慧”助“定”,来控制“不净观”。还有是以“空观”来控制的,譬如说:两个人互相咒骂。挨骂了,生气了,要懂得“空”的哲学(佛教的根本哲学),把一切看作地水火风的偶然凑合。“骂”是一种声浪,是地水火风暂时凑合发出的声浪,分散了便归乌有。骂的人和被骂的人,都是这四大凑合,如果都是“空”,没有他,没有我。作如是想,便不会生气了。把“禅”包括“戒”、“定”、“慧”,而以“禅”为佛教中心,是把印度佛教简单化的第一时期的方式。不久,仍旧觉得这个“印度禅”还是烦琐的。如坐禅要做到四禅定的境界,要做到四无色定的境界,最后要能达到最高的目标——六神通: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能游行自在,能见千里外的事物,能闻千里外的声音,能知他人的心思,能知过去未来,等等。这些烦琐的所谓最高境界,拆穿西洋镜,却是荒唐的迷信。于是进一步的革新到“净土”的“念佛’’法门。五世纪初期,庐山高僧慧远,开始接受印度中亚细亚传入的《阿弥陀佛经》:不要一切烦琐的坐禅仪式,只要你心里相信,有“净土”的存在。“净土”是天堂;天堂里有四季不谢之花,有八节长青之草,琉璃世界,有无量寿,有无量光。以后慢慢演化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即崇拜的意思)。只要你念千万遍,在临死前你必能看到净土的美丽世界,必有人来接引你到这美丽的世界里去。五世纪中叶,苏州有一个道生和尚,他对中国古代老庄的思想,特别有研究。他头一个提出“顿悟”的口号。不要念经,不要坐禅,不要持斋拜佛,以及一切烦琐的步骤,只要有决心,便可以忽然觉悟。这与欧洲宗教的重大改革,由间接地与上帝接触,变为直接的回到个人的良知良心,用不着当中的媒介物一样。到过苏州的人,都知道虎丘有一个生公说法台,有“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的传说。这个顿悟的学说,是以中国古代道家的思想提出的一个改革。我们看看道生的书,就可以看出他有很浓厚的道家的思想了。从五世纪末叶到六世纪初年(公元470—520年),是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渡海东来,在中国传教时期。传说他到广州是梁武帝时代;经我考证,不是梁武帝时代来的,而是刘宋明帝时来的。有人说他到中国九年就回国,或死了;实际他是由宋经齐梁,在中国居住了五十年之久。他是印度人,年轻时就有很多胡须,所以冒充一百五十岁。他到中国创立一个宗派——楞伽宗;认为用不着佛教许多的书,只要四卷《楞伽经》就够了。这是印度和尚把佛教简单化的一个改革。他提倡“理入”和“行入”。“理入”承认人的本性是善的,凡是有生之物,都同样含有善的、完美的本性——含有同一真性。“行入”是苦行和忍,作众人所不能忍受的苦修。“一衣、一钵、一坐、一食,但蓄二针,冬则乞补,夏便通舍,覆赤而已。”睡则卧于破烂的古墓中。自达摩建立楞伽宗,其中有很多“头陀苦行”的和尚。(头陀是佛教苦修的名称,即自己毁坏自己的意思。在唐代的诗文中,常可看到描述和尚苦修的情形。)武则天久视元年(公元700年),下诏召请一个楞伽宗的有名和尚神秀到京城来。他那时已九十多岁了。他是全国闻名的苦修和尚。他由湖北经洛阳,到两京时,武则天和中宗、睿宗都下跪迎接;可见其声望之大。他在两京住了六年就死了(公元706年)。在那个时期里,他成了“两京法主,三帝国师”。死后,长安城万人痛哭,送葬僧俗,数逾千万。当时的大名人张说给他写碑,叙述他是菩提达摩的第六代。神秀死后,他的两个大弟子普寂、义福继续受帝后尊崇。这个时期,是楞伽宗的极盛时期。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忽然有一个在河南滑台寺的南方和尚神会,出来公开指斥神秀、普寂一派“师承是傍,法门是渐”。指明达摩第六代是慧能不是神秀;慧能才是弘忍的传法弟子。而慧能和神会是主张顿悟的,有人对神会和尚说:“现在是神秀、普寂一派势焰熏天的时候;你攻击他,你不怕吗?”神会回答说:“我为天下定宗旨,辨是非;我不怕!”那时神会和尚已经八十多岁了。从公元734年到755年,这二十多年间,神会敢出来和全国最崇敬的湖北神秀和尚挑战,说出许多证据,攻击为帝王所尊重的宗派,并且为人佩服:这是为他可以举出弘忍半夜传给他老师的袈裟为证的缘故,那时神秀已死了,他的两个大弟子普寂(死于739年)、义福(死于732年)又先后死了,没有人和他反辩。反对党看他的说法很动人,却害怕起来,于是告他聚众,图谋不轨。经御史中丞卢奕提出奏劾,皇帝乃将神会贬逐南方。最初由洛阳贬逐到江西弋阳,以后移到湖北武当、襄阳、荆州等地。三年中贬逐四次。可是反对党愈压迫,政府愈贬逐,他的声望愈高,地位愈大!公元755年,安禄山造反,由河北打到两京(洛阳、长安),唐明皇狼狈出奔,逃往四川。他的儿子肃宗出来收拾局面。由郭子仪、李光弼两将军逐步收复两京。这时神会已经回到洛阳,正值政府打仗需款,他就出来帮助政府筹款。当时政府筹款的方法是发行度牒。但是推销度牒有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人做和尚;二是必须有人花钱买度牒和尚。这都需要有人出来传道劝说。神会既有口才,且有甚多的听众,遂由他出来举行布道大会,推行“救国公债”。结果大为成功:善男信女都乐意舍施,购买度牒。皇帝以神会募款有功,敕令将作大匠日夜加工,为神会兴建寺院。不久,神会圆寂;时在上元元年(760年),神会年九十三岁,敕谥为“真宗大师”。神会死后六年(德宗真元十二年),皇帝派太子主持一个委员会,研究禅宗法统问题。经许多禅师考虑的结果,承认神会为七祖,也就是承认他的老师慧能为六祖,解决了这个法统之争。而神会这一派遂得到革命的大胜利。这七十年来,在没有正式承认神会为七祖以前,社会上的知识阶级,已经受到神会的影响,杜甫的诗有“门求七祖禅”的话;那时虽未正式承认七祖,已承认七祖禅了。在神会最倒霉的时候,杜工部的朋友王维,应他的请求作了《能大师碑》,明认慧能为弘忍传法弟子,得了“祖师袈裟”。王维所写的这个碑,后来被收在《唐文粹》中。杜王二人的文字都可以证明当时社会里已有这个新禅宗的看法。当神会说法时,曾经有人问他:“菩提达摩是第一祖,由菩提传到慧能是第六祖;那么在印度又传了多少代呢?”关于这件事,现在文件中发现所谓二十八祖,固然是个笑话,就是神会的答复,也是一个大笑话。他说:“在印度传了八代。”传一千多年,只传八代,是不可能的事。因为他不懂梵文,把菩提达摩和达摩多罗两个人弄成了一个人,所以说出八代。究竟有几代?说法不一。有说二十四代,有说二十五代,有说二十六代,有说二十七代,甚至有说五十一代的:这都是他们关起门捏造出来的祖宗。这些材料,都不可靠。我所以说这个故事,就是要说他的老师慧能。半夜得到的袈裟究竟是第几代传下的,这是一个不能解决、无法审问的千古疑案。最后,我们看一看,神会革命胜利成功的禅宗是什么?为什么要革新?为什么要革命?从我在巴黎发现的敦煌材料,和以后日本学者公布的材料(这两个材料比较起来,我的材料前面多,日本的材料后面多)看起来,我们知道神会的学说主张“顿悟”。“顿悟”是一个宗教革命。藉个人的良知,可以毁掉种种烦琐仪式和学说,即所谓“迷即累劫,悟即须臾”。譬如“一缕一丝,其数无量;若合为绳,置于木上,利剑一斩,一时俱断”。人也是这样。“发菩萨心人,亦复如是。”一切入定出定的境界,都是繁于心。只要发愿心就可以“豁然晓悟,自见法性本来空寂。……恒沙妄念,一时顿尽”。神会学说的第二个主张是无念,“不作意即是无念。”一切“作意住心,取空,取净,乃至起心求证,菩提涅槃,并属虚妄。但莫作意,心自无物。”譬如:商朝的傅说和周朝的太公,一个是泥水匠,一个在水边钓鱼的人,一时机会来了,一个贫苦的人一跳而为政治上的重要人物,担负国家的重任:这叫做世间的不可思议事,出世的宗教也有不可思议事;所谓顿悟,就是一日豁然顿悟。中国有一句话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佣不着苦修!这是神会积极的思想。消极方面,神会是反对坐禅,反对修行的。他说:“一切出定入定的境界,不在坐禅。”“若有出定入定及一切境界,祸福善恶,皆不离妄心。”凡是存着修行成佛的思想,就是妄想。“众生若有修,即是妄心,不可得解脱。”神会的这种宗教革命思想,在当时所以能很快的成功,不是神会一个人打出来的,神会只是当时的“危险思想”的一部分。但神会的功劳特别大。因为神会是宗教家,同时又是政治家和财政家,可说是个革命家:他懂得用什么武器打击敌人,使他的宗教革命运动得到成功。总结一句话,禅宗革命是中国佛教内部的一种革命运动,代表着他的时代思潮,代表八世纪到九世纪这百多年来佛教思想慢慢演变为简单化中国化的一个革命思想。这种佛教革命的危险思想,是最值得我们参考比较的,就是在《唐文粹》这部书中,有梁素《天台通义》的一篇文章,痛骂当时的危险思想;说这样便没有佛法,没有善,没有恶了。从这反对党的说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危险思想,的确是佛教中一种革命的思想。还有一种材料值得我们注意的。九世纪中叶(公元841年),宗密和尚搜集了一百多家禅宗和尚《语录》。可惜这些材料大部分都散失了,只存留一篇序文,长达万字,讲到从八世纪到九世纪中的多少次佛教革命的危险思想。宗密把当时佛教宗派分为禅门三宗。一是息妄修心宗,二是泯绝无寄宗,三是直显心性宗。二、三两宗,都是革命的;其中包括社会许多人士,在宗密和尚的《禅源诸诠集都序》里,我们可以看出,除了神会以外,还有许多革命思想的宗派。现在佛教中,还有一部《圆觉经》。这部经大概是伪造品,是宗密自己作的。这只有一卷的经,他却作了很多的注解,叫做《圆觉经大疏钞》。这里面有很多禅宗历史的材料。刚才讲的是佛教内部的革命。最后要讲经过外面摧残的史实。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是摧残佛教最厉害的一年。唐朝学者——不很高明的思想家——韩愈在《原道》一文中,倡说“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的口号,是公元824年的事情;经过二十一年,到武宗时竟实现。当时毁寺四千六百余区,毁招提兰若(私造寺)四万余区,迫令僧尼二十六万多人还俗。佛教经典石刻都被毁弃:这是历史上最可惜的文化毁坏。后来武宗死了,他的兄弟做皇帝,信仰佛教,却是没有办法恢复旧观,因为经过这样大的变化以后,寺院的几千万顷田产被没收,十多万男女奴隶被解放;要恢复堂皇的建筑,没有钱怎样能做到?在这个环境下,只有禅宗派不要建筑。在9世纪中叶,佛教出了两个了不得的和尚:南部湖南出了一位德山和尚,北方河北出了一位灵济和尚。我们看他的语录,充满了“呵佛骂祖”的气味。举例说:古时一位秀才到庙里去,和尚不大理会招待;府台大人到了,和尚却率领徒众欢迎。等到府台走了,这位秀才问他:佛教是讲平等的,为什么这样对我?和尚回答说:我们是禅门;招待就是不招待,不招待就是招待。这位秀才掴了他一掌。和尚问他,你怎么打人。他回答也是说:打了就是不打。从敦煌所保留的《语录》看来,才晓得真正呵佛骂祖时代,才知道以后的《禅宗语录》百分之九十九是假的。佛教极盛时期(公元750—850年)的革命运动,在中国思想史上、文化史上是很重要的。这不是偶然的。经过革命后,把佛教中国化、简单化后,才有中国的理学。佛教的革新,虽然改变了印度禅,可是仍然是佛教。韩退之在《原道》一千七百九十个字的文章中,提出大学、诚意、正心、修身,不是要每一个人做罗汉,不是讲出世的;他是有社会和政治的目标的。诚意、正心、修身,是要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不是做罗汉,不是出世的。这是中国与印度的不同。韩文公以后,程子、朱子的学说,都是要治国平天下。经过几百年佛教革命运动,中国古代的思想复活了,哲学思想也复兴了。这段故事,我个人觉得是一个新的看法。(为1953年1月11日胡适在蔡子民先生84岁诞辰纪念会的演讲)


 缘来如此:胡适说佛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昨天读了《胡适谈佛》一书。我原本以为一讲到佛教的历史,由于涉及到太大量的民间力量,故事一定会送伞不堪。没想到胡适把佛教的历史,从一个理性科学的角度,收拾时分利索,简单易记得像金庸小说里讲的宗派的历史一样。书中的历史来自于30年代,里面所含的意义到了今天,又有了新的延展。胡适给出的阐释,为今天的故事提供了原因,让今天看起来十分难以理解的事变得可以理解和铭记了。释迦摩尼没有神力,为什么中国人在烧香拜佛?中国最盛行的是大乘佛教。佛陀的教导里面本来没有鬼神,也没有神力。但是为了迎合印度人的偏好,佛教被印度教同化了,演变成了大乘佛教。大乘佛教可以信仰菩萨,主要目的是度人济世,相信神力,主张偶像崇拜和使用咒术。胡适将其称为一架垃圾马车。因为他里面有很多内容和胡适所信仰的科学理性矛盾。在大乘佛教最兴盛的时期,咒术仅为一小部分。在其末路的9世纪,咒术变成了主流。这就是密宗。现在中国最为兴盛的仍是密宗吧。为什么喇嘛不说"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到底是什么意思?大多数解释只是浅尝辄止地说,是"归依无量的佛"的意思。"南无阿弥陀佛" 是中国佛教宗派净土宗的主张。净土宗主张人可以通过自身修为,死后前往西方极乐世界。净土宗为民众带来的是"上天堂"的一个权利,和欧洲文学里面的人们渴望天堂一样,这个权利的诱惑对于劳苦大众来说,是可以为其舍命的。西方极乐世界也就是中国人的天堂。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比较相信的是"入土为安"。极乐世界对我的感召力不大,因为我追求世俗的幸福,这和当初苦难深重的中国人太不一样了。也可以这样讲,一旦民众可以获得世俗的快乐,净土就离中国主流文化越来越远。"我送你上西天!"这句话就变得更好理解了。说这句话的人是一个世俗的人,他相信利益,而不相信道德中的善。而听这句话的人是一个道德上正义的人,而这个人正在做一件舍身取义的事。说者认为听者的正义信仰十分可笑。"我送你上西天!"等于"既然你蠢到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还拿你的那一套邪说来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来评判我,那我就送你去那里吧。"净土宗影响深厚。在日本的战国时代,织田信长杀死过寺庙的和尚,而德川家康通过拥护佛教来收买人心。德川家康的军中打着"厌离秽土,欣求净土"的旗号。这里的佛教和净土宗的主张是一致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怎么回事?这是中国自己的佛教。印度讲究渐修,就是很多僧人,在师傅的指引下,一点一点地,一级一级通过考试,最后成佛。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藏传佛教还保留着这些传统。而在中国,可以顿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就成了可能。藏传佛教里面要求人们做什么什么一万五千次等等的,恐怕也非佛陀本意。但话又说回来,我们为什么要如此渴望佛陀是一个后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者呢?但既然叔本华也从佛陀身上获得了灵感,那有可能佛陀的思想有可能的确智慧到了超越自己的时代。就像老子一样。唐僧取回来的是什么经?你会说,唐僧取回来的经书都没有字,他看到没有字,还笑了。这个充满佛教智慧的桥段,我们稍后再说。先说唐僧当时是翻译了很多的经书的。他取回来的经书是唯识派的。什么是唯识派?胡适给出的解释是,唯识派把心的官能和心的对象分为了六百六十法,中国人是没有那个耐心研习得。据我自己的想象,当时中国的上流社会信仰的是孔孟之道,所以人们会一直拿君子的标准为行为提供准绳。君子的心是唯一标准的圣人心,所以君子没有那么多心的官能。中国人的超我不柔化是有历史原因的。不说儒释道中的"释",说儒家的话,儒家的人的超验存在感就是成为圣人,也是神秘主义倾向的一种。所以唯识派对于中国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据我对于唯识派的假想,应该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心理学家丹尼尔卡纳曼写的《思考快与慢》很像,讲一下什么是"局内人思维",什么是"拥有效应"。。。。。。其实我从这本书已经理解到"色即是空"了。通过文字的力量带给人顿悟,是这本书无法比拟的价值。"不说破" style大爆发表面上的故弄玄虚,其实好像有深刻的道理。比如说前一阵的大师问答笑话"你永远改变不了一个碧池"。这也是从中国古代就有。你问了一个问题,打你就好了。答非所问的方式,叫做"不说破",也叫做禅机。所以当《西游记》里面唐僧拿到了无字的经书,一场辛苦一场空,本来应该生气的事,后来也转嗔为笑,他得到了一次禅机悟道。后现代主义哲学家认为,语言只能提供一个结构,来描述一个"等比"的比喻。所以问题的答案也许无法通过词语表达,而是要用反直觉的行为,让提问者直接感知到。我现在看到的最好的禅机回答,是《道士下山》里面,王学圻打翻的水瓢。用禅机的话讲,叫水瓢秘诀。感觉很像行为主义艺术吧。行为主义艺术也是禅机的艺术。原来有个可爱的同事,喜欢问"小轿车是轿子么?","土豆是不是地瓜?","西红柿是不是柿子?","十一是不是二十一?"充满禅机的一个人。如果说得再直白一点,这些问题里面的荒谬用禅机方式,阐述了笛卡尔对于认知的理解。人和事物之间相隔着的是人类编纂的概念,人对于物体的认知是人造概念的集合。她想用禅机的方式告诉你,人与外在世界的关系。
  •     之前从未读过胡适先生的书,原本怕它晦涩难懂而不打算读它,路过它第三次时终于决定借阅一下。此书是胡适先生研究佛学的一些成果,前半部分文章应该是他给学生们讲课的内容,随后有部分与国内及日本学者的学术信件,最后是一些研究禅宗及佛学的文章。通篇考证中国禅宗历史真伪、及禅宗论著的内容占了主要篇幅,可能更适合专门研究此类问题的学者研读。不过前半部分语言幽默诙谐,文章中穿插着许多生动有趣的典故,让人捧腹大笑、过目难忘。后半部分虽然更加学术化,但也能让外行人学到不少知识。总的来说对非专业人士来讲是一本可读的书,将中国禅宗的发展做了清晰的梳理,有趣的故事也阐释了许多道理。下面摘抄本书中前半部分一些有趣亦是有益的段落:如果一天到晚,老是打坐,容易出乱子。譬如在打坐的时候,忽然涉想某人欠我的债,或恋爱的事情,或可恶的人与可恶的事,心更不定了。在这时候,非数息所能为力,所以还要旁的方法来帮助,即靠“慧”——知识——来帮助。所以,第二个方法叫“不净观”。所谓“不净观”,就是用智慧想到一切都不干净。譬如当我们涉想某某漂亮的小姐的时候,我们就要想到她身上是如何的不洁净,鼻子里都是鼻涕,嘴里都是唾沫,肚子里都是腥血等不洁之物,并且到她死后,桃色的脸庞也瘦成白皮夹腮了,乌云般的头发也干枯了,水汪汪的眼睛也陷落了,到了尸体烂了之后,更是怎样地腐臭,怎样地变成骷髅。如此,我们也就不想她了。漂亮的小姐,金钱,地位,都作如是观,自然这些念头都会消除净尽。 第三个方法叫作“慈心观”。所谓“慈心观”,便是训练你自己,不但要爱朋友,还要爱仇敌;不但爱人,还要爱一切物。如当不安定的时候——生气的时候,一作“慈心观”,便会不生气了。但有时还不能制止,所以又有第四个方法。 第四个方法就是“思维观”,就是凭我们理智的了解力来解决一切。常言道“无常一到,万事皆休”,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任何物件,都是不能永久存在的,都不过是九十几种元素所凑成,将来都要还为元素的。比方有人骂我是反动派,反革命,走狗,当我们听到,自然很生气,非要和他拼命不可。要是拿我们的思维力来一分析:骂,到底是什么呢?不过是由空气传来的一种音浪,对于音浪,自然用不着生气。至于骂我的人呢?依着化学的分析,也不过是几分之几的氢气氧气等等的化合物,而被骂的我呢?也是和骂我的人一样,几种元素的化合物而已。等到死后,大家都物归原所。如此,则所有骂詈,不过是一种气体的流动,两个机关打无线电而已,有什么了不得?到此地步,就无人无我,四大皆空了。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一身应没有持续的灵魂,宇宙中没有主宰的神。
  •     独到后半部感觉大量的重复,与文章无关,错在编者对文章的梳理分类十分不负责
  •     里面有两篇,是最精要的内容。
  •     看看此书,能让人在现下多数人盲目拜佛的环境中真正了解佛教,了解我们是否要追逐这信仰。
  •     得有点佛学基础再来看此书。
  •     还可以,算是与预期的一致!
  •     胡适对禅宗史应该是有些贡献的,但就像他自己说的,自己是“中国思想史的学徒,没有任何宗教信仰”,深深地陷入了考据学的泥潭。
  •     说佛论史部分好看,涨姿势;后面考证部分太学术了
  •     只言片语 视其为文化
  •     以一非释迦弟子身份,考究禅宗发展,虽为一家之言,但论据丰富,条理清晰,也不失为功德一件。
  •     可以进一步了解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及一些经典的真伪情况
  •     达摩 慧可 僧璨 道信 弘忍 慧能 神会
  •     不说破
  •     很有帮助对佛学的了解,很佩服大师学术的严谨。
  •     更多的是历史发展的陈述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