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的热带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5-6
ISBN:9787108020987
作者:[法] 列维-斯特劳斯
页数:575页

作者简介

作者在青壮年时期,曾亲访亚马逊河流域与巴西高地森林。在丛林深处找到还原于最基本形态的人类社会。
《忧郁的热带》即记载了他在卡都卫欧、波洛洛、南比克瓦拉等几个最原始部落里情趣盎然,寓意深远的思考历程与生活体验。本书最早出版于1955年,是一部对促进人类自我了解具有罕见贡献 的人类学、文学、人类思想杰作。


 忧郁的热带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0条)

  •     临行前感冒,只能眼睁睁地看着5个美女飞向阳光灿烂的丽江,退掉机票。我去过丽江,对那儿并不感兴趣,但我还是很向往这次旅行,好像旅行动机已经跟观光休闲无关,仅仅是一伙朋友换个地方在一起,随便哪儿。到底我们为什么要旅行。 由于旅游学作为新兴学科一直被歧视被低估,长期吸引不到优秀人才,导致很多问题一直未得到透彻的认识。所以有好多问题我无法理解。1980年的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指出旅游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生活质量并为所有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德波顿在《旅行的艺术》中也有类似的观点:“如果生活的要义在于追求幸福,那么不论是多么地不明晰,旅行仍能表达出紧张工作和辛苦谋生之外的另一种生活意义”这些似乎是对发起旅行活动的一方而言的,那被动接受旅行活动的一方是不是生活质量也由此提高了。对于英国的清教徒,哥伦布远洋旅行使他们得以在新大陆过上幸福的生活,但对于美洲土著印第安人,白人发现新大陆的旅行无疑是灾难性的,毁灭性的。今天的威尼斯居民认识到,旅游业之后埋伏着的是一个悲剧。不过看全球争先恐后发展旅游业的态势,这个认识可能是错的。塔尔德在《模仿律》中的理论好像能最好地解释旅行活动:任何一种社会现象都是对另一种社会现象的模仿。我们受到媒介和亲朋好友的影响,前往一些并不真正懂得为什么要前往的地方。另外,根据社会比较理论,我们的个人幸福是建立在对自己与别人的地位差异比较的认知上的(Wood,1996)。特别想想那些参加10天7国游的团队旅客,每天坐十几个小时车,跟当地文化、居民、美景基本是隔离开的,最后攒下一堆在埃菲尔铁塔下自由女神前的留影,脑子里还是一盆浆糊。这种旅游行为的功能是不是只剩下了一个:炫耀。而那些看上去特立独行的高端自助旅行者呢,除了满足人类对世界的天生好奇心外,更重要的是不是显示其满足这种好奇心的能力优于我们一般人。比如一些知名房产大亨通过撰文写书不断向外界发布他们到达了南极、北极、世界之脊,这些被媒体和部分公众捧为传奇式的旅行经历既不是为了科考,也不是为了挽救濒危动物或慈善事业,恐怕也不是去勘探房产业的开发前景,他们到达南极北极跟一个大众旅游者的行为实质好像并没有什么不同,当然,他们排放了多得多的碳,给环境造成更多污染。那他们的这些旅行有什么值得公布传播的呢,大家为什么那么仰慕媒体那么追崇呢。去那样的一些目的地,需要很多钱、时间、体力,通过拥有这些普通人、甚至跟他们一样有钱的人无法同时拥有的资源,他们的行为传递了:“我比你们优越”的信息。这个信息。对于大众对于目的地,有什么价值吗。就像列维.斯特劳斯在《忧郁的热带》中说的:“探险者跑了两万多英里路这件事本身,似乎就把他一大堆其实待在家里也可抄袭到的陈词滥调,都神奇地变成有重大意义的启示录了。”不过去过南极北极也算不得什么,总不可能比人类的登月之旅更彪悍。阿波罗12号宇航员比恩认为,探月飞行以及人类所有旅行的实质,跟去往何方无关,认识自我才是目的所在。(It isn’t about where you are going, it’s about who you are.)我对此很怀疑,难道我们需要上到月球才能认识自我吗,难道不是因为我们向新的星球扩张的野心,就像欧洲殖民者扩张到美洲?法国人德.梅伊斯特在1790年撰写的《我的卧室之旅》就证明,认识自我,认识世界之美,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有些人的旅行跟模仿、炫耀、优越感和扩张好像又是无关的。特蕾莎修女旅行全世界,去寻找穷人及他们的孩子,她在全球61个城市设立了儿童之家,抚养被丢弃的孤儿。德国青年卢安克(参见柴静面对面访谈)因为来中国3个月的旅行,找到了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他从德国来到广西,从城市到县城最后落脚最穷困的乡村,不收一分钱,支教十多年。柴静问他,你仿佛是从城市一步步退到了乡村,他冷静又清醒地回答:是退吗?我却觉得是在进,一步步接近我喜欢做的事情。有些人在旅行中可能看透了真相:“我们在世界各地旅行,最先看到的是我们自己的垃圾,丢掷在人类的颜面上。热带的香料,人类的原始鲜活性,都已被意义可疑的一片忙乱所破坏变质。”“因此,我是可以了解为什么那些旅游书籍中的种种假象会这么受人热爱。这些著作创造了一些应该仍然存在,但事实上早已不存在的幻象。” “我们今日的马可波罗带回种种道德上的香料味素,即照片、书籍和旅行故事,我们的社会越来越自觉到自己是一直在下沉,也就觉得越来越需要这些道德刺激品。”“不论说故事的人再诚实也无法提供真实的东西,因为真实的旅行故事已不可能了”(列维.斯特劳斯 《忧郁的热带》)我们其他人,则会继续追捧旅行活动。
  •     在本杂志卷首语里看见的推荐,而后很好奇地看了。很爽,很难得的完整感想要的基本都有了——行迹是很小的一部分,更多是深层次的思考,有关人生、志向、人类学和作者对整个世界和文明的态度,语气真诚恳切。不过有的时候语句所表达的意思可能有些绕,不知心态不静的人是否适合看此书?个人认为比较吸引人的是作者对文明的态度和对人类学极其客观地评价——并非这些评论很吸引我,而是作为那样的一个工作者,在经历了重重困难之后的平朴情感,引人深思,这不禁催使我更多思考爱好的问题——多么期待也能拥有自己为之欣然奋斗终生的事业!结语部分,几乎处处经典,关于宗教,特别是三教比较很赞,当然也许专业的宗教研究者可能会写出更精彩的评论来,但是身为人类学者的作者的切入点让我很喜欢,值得反复品味。总体而言,就像很官方的书评那样说的“这是一本不是游记的游记”。作者开展研究工作关于社会分析方法的细节会对人类学或社会学入门的人有帮助,而他的大量真知灼见让那些看起来像游记的南美洲丛林经验反倒大失颜色——至少对本人的吸引力很小了——还有就是关于南美文明,欧洲文明和南亚文明的很小心的对比,值得深味。如题目,期待再见,是在我继续成长了之后的某一天的重读,期待更多感悟。真诚推荐!
  •     令人震撼,不同于那些在书斋中进行头脑革命的哲学家仅试图通过逻辑和语言的游戏(尽管这些游戏在很多人包括他本人看来是极为严肃的并接近或就是真理)来把握存在与真实,施特劳斯却在实践和思考的层面都努力去达到这一点,并且也仅有在实践中才可能通过种种对社会的比较和体验中才能意识到理论和人类本身的存在之渺小。一个这样的人类学家不仅仅得具有冒险精神和冒险的能力、对各种奇怪的语言的掌握(这些语言很多是某个部落所唯一使用的语言)、哲学家的爱智与广博,更为重要地是对人类的宗教性的关怀和对既存在的社会形态的宽容,这种宽容不是纵容一切非道德的行为的合理性,而是只有宽容的对待那些原始社会所谓的非道德行为,才有可能认识到当今隐藏在道德社会背后的更为残酷的一面。在最后章中,施特劳斯提到了佛教,在我看来他更是带着一种佛教徒势的精神和方式去面对整个人类以及他的人类学的:在解构人类世界的意义的同时,去把握当下的每一种能够真正联系个人存在与整个宇宙的微妙关系的东西﹣存在于一块矿石,一株花草以及存在于一个人与一只猫的短暂凝视之中。太喜欢这书了!!!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挺让人反思的,社会的起源到底是什么
  •     看看
  •     一个人类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历史学家,斯特劳斯竟然在同一艘船上与布勒东有过谈话。属于那个时代的文化巅峰,只能通过某些片段絮语以求通达了。
  •     一杯朗姆酒里的杂质,食人或吐人,善或恶,清除则纯但无味,留之则醇但污秽。人类的命运或许一开始就藏在最初的那些隐蔽的结构之中了。
  •     书中反思的视角不错
  •     二十天来阅读的最高潮体验
  •     终于啃完了。太多值得记忆和深思的内容!
  •     如果只从表面看问题,未免太过片面了。当用野性的思维思考时,任何问题都是同质同源罢了
  •     蜉蝣如鲸
  •     细腻,大胆,任何层面上都足够丰富,有意思又富有启发性,对我来说信息量颇大,需要边读边做笔记,不止读一遍的书。
  •     布劳岱与他同时期在圣保罗大学,也写过一些关于巴西的文章。
  •     翻译拖累了作品的价值 已经影响到信息摄取 建议另寻高人由法文本重新译出 即便这样 落后古老文明的切身体验还是很吸引人 凝聚了作者异常强大的体力、脑力和精神力量 最后一节关于人类历史进程的反思四两千斤
  •     书中涉及大量的古代地理历史文化结合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社会,还时时刻刻谈及人类历史上的大牛们,没有知识储备加之令人失望的翻译让阅读变成一种煎熬,和作者一样,我也在盼望这长长的旅途何时结束。
  •     看不到任何抖落小聪明和卖弄才华的痕迹,就是一个纯粹的、朴素的、诚恳的思考者,可又是那么瑰丽夺目,就像看完一部有意克制的电影,过了一两天才缓过神来,这电影真好呀。
  •     明天去驾校再看一遍:)
  •     2015.8
  •     高二的时候第一次读,对我格局影响极大的书。
  •     深刻而有趣是多么难得的品性
  •     这是我有生以来读过的最好的书,真想把最后四章一个字一个字抄写下来,宛如神迹般的存在,回答了我至今不解的几乎所有问题。它仿佛从本源上取消了作为一个现代社会中活着的人赖以存在的意义,却又无比清晰地指明了一个生命真确的值得追索的价值。
  •     潜藏的好书,其中隐藏的真实的疲惫使阅读带有沉重的体验,最初在图书馆找涂尔干的书时无意中被标题吸引的。可以搭配观看的是《冰山的阴影》。
  •     看完了。
  •     也算是我阅读个人阅读史上的里程碑了,耐着性子持续读了两个礼拜,仍然咀嚼不透本书里长短句子,这些值得精读的句子每个都可以铺展开来领悟透彻写成篇篇文章。阅读过程几乎如在密林里行走一样缓慢让我感同身受,不知这是作者的有意为知?从看似松散却充满哲思的维度呈现人类宿命的混沌不明到澄明通澈再到反嚼宇宙洪荒的命题的思维过程,本身就是曲折反复的。另一方面上个世纪西方人类学就已经走到这个层面着实令人惊讶,尤其是欧洲对伊斯兰的态度前瞻性总结反思,直指其本质问题。欧洲文化入侵给不同文明带来进步是有的,但同时带来的无法修复的破坏性,不说如何弥补吧,该如何善后呢?人类又该怎么去拾掇自己文明中曾遭到自己丢弃的东西?
  •     “或许书写文字本身不足以巩固知识,但书写文字可能是强化政治统治所不可或缺。”
  •     只记得有很多小黄图。。。
  •     讀得太斷斷續續了到最後其實前面很多故事都忘記了,但是讀到最後兩章還是腦子轟轟的眼睛熱熱的。雖然是一本有關人類歷史地理政治宗教的大書,但所有的轉換和連結都非常自然,所講的偉大和細微的故事都很動人。
  •     花了好几天读完了这本著作,尤其喜欢列维斯特劳斯深沉的笔调与对于人类学浓郁的思考部分。
  •     跌跌撞撞读完了。好书,跟《天真的人类学家》比起来,这本热带奇幻冒险对人类学,哲学,宗教都有很深刻的剖析。可惜我看不懂。【翻译】一般是为一本自己读不懂的书背锅的借口。致敬,人类学家依然是最了不起的旅行家和探险者。
  •     我们的小岛在哪呢
  •     以为是人类学家的笔记,结果是一本非常棒的文化读物,融合了人类学、社会学两者,充满了哲学思辨精神,又不失趣味和忧伤。后半本的可读性高于前半本。列维在此书中表现出的智慧幽默和思想火花让人感动,果然是“天真的人类学家”。另外,翻译的非常好。能驾驭如此具有哲学意味的长句子。译者很值得尊敬。
  •     每个人身上都拖带着一个世界,由他所见过的, 爱过的一切所组成的世界,即便他看起来是在另外一个不同的世界里旅行, 生活。他仍然不停的回到他身上所拖带的那个世界里去。
  •     好看啊!我也想去热带看食人生番啦!
  •     好看得让人简直要站起来鼓掌。
  •     将各种无能为力写到美得令人发指。
  •     終於讀完長達575頁的田野調查開山之作《憂鬱的熱帶》,其中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兼具文學性和哲學性。雖然處處充滿人類學和現象學的思考,但李維·史陀對原始森林、大海和山川的描述都極具詩意。李維·史陀說旅行改變的不僅是地理上的坐標,也改變了(社会)時間的經緯。他從20世紀50年代的西方社會走進巴西大陸深處,對不同的原始部落進行長達五年的田野觀察,從家庭結構、社會結構到性別關係、宗教、偶像崇拜、殖民主義、靈肉的二元對立進行了深刻的思考,跨越了社會學和哲學的很多層面。這些原始部落作為一種“他者”,讓李維·史陀反思了他去觀察這一社會時所帶的、先驗的、所謂“西方文明”的框架。不能完全讀懂這本書裡很多思辨和涉及結構主義的部分,但依然佩服得五體投地。
  •     书如其名,读来令人伤感、、、
  •     这哪里有趣了!
  •     完全想给十颗星!!!!!
  •     每一个人身上都拖着一个世界。今年第二本书。
  •     恩译本晦涩难懂。但依然掩盖不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高大上气质。感谢水木丁的推荐。❤❤
  •     高级心灵
  •     在地铁上历时两个月看掉的书。最后一章现在的我并无法完全消化。
  •     一本很像游记的人类学著作或一本很像人类学著作的游记。卡都卫欧:女性的身体彩绘图案充满对称和对立,无意识地表达着对某种所渴望却不得实现的社会制度的幻梦;波洛洛:复杂化且多维化的社会结构,用新的神话掩盖旧有矛盾,却未找到根本解决方式。互婚半族为制度核心,社会宇宙和物质宇宙的分离为精神核心。南比克瓦拉:作者认为,既然在最原始和简单的部落中,酋长身份得自于部落全体的同意,那么契约与同意即是构成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不过相比处理人类学材料的思路,本书真正的亮点在于不断刷新苦逼指数的冒险经历以及对于人类学意义的反思。
  •     旅行中看到的,经历的一切都会投射到我们原本生活的那个社会去。
  •     真,他,吗,吊。。。
  •     周游世界,在现代社会和原始部落间游走,思考文明的真相。
  •     看完全书给我最大的触动是我们要如何去找回人和自然的关系。祖师爷在书里一直在说很怀念印第安人的美洲时代,因为那个时候人类还和他所占住的世界成正比。在那个世界里,人和周围发生着确切的关系,美妙、真实。可能也因为最近在看老马的手稿,感觉很能被带到语境里去,想立马投奔自然。《一小杯朗姆酒》这一章值得反复读。
  •     人文精神和旨趣的著作,就该是这样的。
  •     某种程度的影响人生观。
  •     写得很好 探险经历中穿插着对自身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反思 尤其喜欢最后对人类学和宗教的思考 但是不知道怎么打分了 翻译太糟糕 很多地方的处理都极其敷衍 还是要好好学外语啊
  •     每一个人身上都拖着一个世界,由他所见过、爱过的一切所组成的世界,即使他看起来是在另外一个不同的世界里旅行、生活,他仍然不停地回到他身上所拖带着的那个世界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