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知三部曲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01
ISBN:9787801091376
作者:伊萨克.多伊彻
页数:1672页

作者简介

《先知三部曲》是举世公认的研究托洛茨基的最权威着作,已被译成多种文字。
这部巨着是由波兰社会主义者伊萨克·多伊彻(Isaac Deutscher,1906-1967)所着。这部书分为三卷:《武装的先知:托洛茨基1879-1921》(The Prophet Armed: Trotsky, 1879-1921;1954年出版)、《被解除武装的先知:托洛茨基1921-1929年》(The Prophet Unarmed : Trotsky, 1921-1929;1959年出版)、《流亡的先知:托洛茨基1929-1940》(The Prophet Outcast: Trotsky, 1929-1940;1963年出版)。
作为着名的苏联和联共(布)问题专家的多伊彻,他的主要着作还有 《斯大林之后的俄国》(Russia After Stalin;1953年出版)《斯大林政治传记》(Stalin : a Political Biography;1966年出版)《未完成的革命:俄国1917-1967》The Unfinished Revolution: Russia 1917-1967)等。
《武装的先知》内容叙述了托洛茨基早年的经历、他从孟什维克转变成布尔什维克的过程、他在1905年革命的贡献、他参加和领导1017年十月革命的过程,以及他在十月革命后为保卫布尔什维克苏维埃政权而进行的斗争,当中也阐述了托洛茨基对俄国革命所作的理论思考、“不断革命论”的起源和行程过程。
《被解除武装的先知》则相当全面且系统地介绍1920年代俄共党内错综复杂的、激烈的且残酷的派系斗争,详尽地叙述了当时苏俄领袖们在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党内民主、民族问题、“一国社会主义理论”和“世界革命”等问题上的争论,特别是托洛茨基与斯大林之间的角力。
《流亡的先知》着重在叙述托洛茨基在土耳其、法国、挪威和墨西哥的流亡生涯,他在流亡期间对俄国和世界革命等问题的理论着述,最后以他在墨西哥被斯大林刺杀身亡的悲剧结局告终。
读书超慢的笔者,现在还只把14章的《武装的先知》读到第十一章而已。看来要读完整部三卷本的《先知三部曲》还要一段很长的时间了。无论如何,书中对一个20世纪最重要的革命家的经历和斗争过程作出的生动刻划,无不让笔者对托洛茨基的认识又迈进了一步。虽然一种悲剧的情怀贯穿着整个关于这名杰出革命家的叙述,但是却无损读者们发觉其光芒足以驱走人类社会数千年黑暗的理想泉源。这的确是值得推荐的一部书。


 先知三部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以一介布衣之身,妄议“红色拿破仑”之得失,似乎不够厚道;但站在百年后的今天,回顾一路风雨行程,确也不失公道。至少,当年的俄国革命者也是怀着同样的感情去研究法国大革命的。而从法国大革命,到苏联之十月,再到红色中国之兴起,最大的感受便是“人类从历史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汤因比你又赢了。落到个人成败,有趣的则是,一个人的成功可能取决于诸多因素,个人能力、贵人提携甚至时运机遇皆有可能,但家大业大者走向失败,则几乎都可以从性格中找到根本的原因。思维敏锐、文笔出众、口才超群赋予了托洛茨基人民中的莫大威望,列宁的橄榄枝和布尔什维克钢铁般的组织则将他托举上纵横天下的舞台。身怀绝艺的孤胆骑士,终于为他的亚瑟王开疆拓土、征得天下。但守天下之于打天下,究竟遵循的是两套不同的规则,而对内妥协与清高孤傲这两个托洛茨基性格上最大的弱点,最终使其一步步坠入万劫不复。因为对内妥协,所以观点不断摇摆,且无法在生死关头坚决行动;因为清高孤傲,所以低估敌人的实力,亦无法组织严密而强大的团体与之对抗。这也是天赋之子的通病吧,总以为最大的威胁是面前挥舞书卷的才子,却忽视了身后紧握镰刀的土鳖。“伊里奇号”缓缓起航,被解除武装的先知就这样永久的离开了舞台的中心。“地球上再没有任何力量、任何人造的破冰船能为他打开一条回国之路。”
  •     中央编译出版社近期推出了波兰思想家伊萨克-多伊彻的《先知三部曲》,这部研究十月革命领袖托洛斯基以及共产主义运动史的重要著作1999年就曾引进出版过,13年后为何再次出版?新版较旧版有何不同,对读者重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以及对中国当下改革又有哪些借鉴意义?带着这些问题新华网记者采访了中央编译出版社社长刘明清。新华网:编译社在1999年就出版过《先知三部曲》,这次再版是出于什么考虑?刘明清:《先知三部曲》这本书记录了托洛茨基本人的传奇人生。他是十月革命的实际领导者,是苏联红军的缔造者,可以说他为苏联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这本书不但是一部个人传记,更是对苏联革命史的一次梳理和记录。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活动是在苏共指导下进行的,中国革命与苏联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人一向关注苏联革命史的研究。尽管苏东剧变以后,社会主义进入低潮期,但是我们对这个问题的反思并没有停止。今天,中国的思想界、理论界对托洛茨基本人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问题依然很感兴趣。回顾他走过的路,对我国的改革发展也很有借鉴价值。所以我认为这本书的再版还是很有意义的。新华网:再版内容方面是否有调整变动?刘明清:这次再版,我们重新进行了校译,对原版存在的瑕疵做了尽量细致的弥补,特别对书中不同语言的引文做了反复研究,以确保其重准确性。另外,新版本的《先知三部曲》还加配了索引,增加了插图,内容上较第一版更为丰满。新华网:这套传记不仅是迄今研究托洛茨基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了解共产主义运动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对于更年轻的读者来讲,这段历史、这些人物已经陌生,如何向他们做推介?刘明清:每一代有每一代的特征。诚如你所说,80、90后对托洛茨基那个时代、那段历史会有代际的陌生感。但是,托洛茨基本人具有高瞻远瞩的预见性,他的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维护民主制度等思想,不难唤回青年读者的亲切感。“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虽然这本书讲述的是历史,但是当代人读起来会有强烈的现实感。毕竟苏联革命史与我国的革命史有着太多的相似点,陌生的只是具体的人和事。历史存在很多荒谬,需要寻找真相,有了真相才会有和解与进步。这本书可以帮助青年人寻找历史的真相,帮助他们在反思中寻求解放思想的新思路。新华网:去年知识界、出版界的一个热点话题是《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先知三部曲》被喻为俄国版的“旧制度与大革命”。 您怎么看近年来这类题材图书的热销现象?刘明清:一种现象发生的一定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到了历史转折期。我们积累了三十年,实现了经济的进步和生产力的解放。如今,改革到了深水期,人民更加关注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治建设。中国想发展,自身必须不断进行改革。我们的改革必须坚定下来,一往无前。历史的经验表明,即使伟大的十月革命,也并不是历史的必然。如果当时的临时政府能够关注人民呼声,顺应潮流,进行改革,牺牲如此巨大的革命也就不会发生。这类图书的热销表明,人们希望通过读书,更好的总结过去三十年的改革,同时更坚定、正确地走完以后的改革之路。新华网:您在微博推荐这本书时写道:读这本书会知道我们过去痛苦与不幸的源头,今天幸运的必然与偶然,未来有着如何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刘明清:我认为,出版者不能只追求发行量,更应承担起一份社会责任。中央编译出版社力求“做思想的摆渡者,在东西方之间”。我们希望通过出版活动给民众以启蒙,推动思想解放。这本书在讲述托洛茨基本人,追溯苏俄革命史,反思苏东剧变的同时,也会提醒我们思考我们自己的革命、改革之路。我个人对这本书的再版报有很大期望。希望这本书可以真正引起知识界、读书界以及广大青年读者对苏俄革命史和托洛茨基这样的革命家悲惨、壮烈但又闪光的命运的关注;也希望读者能够从多方面收获启迪。新华网:现阶段对托洛茨基思想的研究对当下中国的制度建设、社会建设具有怎样的价值?刘明清:我们常说,温故而知新,让历史照亮未来。人类的智慧就在于能够不断地总结历史经验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只有愚蠢的人才会总犯同样的错误。了解历史,能让我们在把握未来走向的时候更加清醒,少走弯路。这就是研究托洛茨基思想的价值所在。新华网:在历史学争论问题上,很难摆脱对历史人物的定性问题。托洛茨基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近些年国内对他的研究似乎并不多,这套书的出版是否有利于对他的重新评价?刘明清:其实这本书出版本身可以被看做是对托洛茨基的一次重新评价。这是一个反思的时代,很多历史真相渐渐尘埃落地,一切都更加清晰,于是人们开始尝试反思过去我们对一些人的评价,比如斯大林,托洛茨基。但是我认为我们反思的还不够。希望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反思那段历史以及我们对那对历史中一些人和事的评价。更希望读者可以在此基础上重新思考和认识我国历史上的一些人和事。当然,这本书的作者是托洛茨基的一位崇拜者、追随者,内容上难免出现对托洛茨基的溢美之词。这就需要读者有自己的主张,不能完全被作者所左右。托洛茨基的思想中,哪些已经过时,哪些还有价值,就有待各位自己去判断了。
  •     多伊彻(IsaacDeutscher)的《先知三部曲》多达一千余页,这无疑对读者的耐心和体力都构成了挑战。但这三部曲绝非泛泛而谈,而是充满了历史研究者应有的谨慎和克制。事实上,作者具有的高远立意和洞察力尤其为主人公的政治沉浮做出了绝妙的阐释。  先知的存在与统治阶层的腐坏堕落紧密相连  多伊彻将托洛茨基定义为政治神学意义上的“先知”,眼力老辣之至。但读者若要完整领会这三卷的托洛茨基传记中蕴含的政治哲学意蕴,必须对古犹太教中的约法-先知-人民“三位一体”政治体系的构造了然于胸。对此做出卓越分析的当属马克斯·韦伯的《古犹太教》。在这本书中,韦伯以古以色列人所面临的政治困境入手,从获取垄断暴力的政治权力的斗争着眼,将古犹太教意义上的先知描述成为恪守约法传统,施行言辞统治,说服、劝解人民遵从“律法”的管束,从而实现耶和华与信民立约时的应许:进入流着奶与蜜的和平、幸福之地。  在韦伯看来,先知的存在与统治阶层的腐坏堕落紧密相连。先知的政治权威和王权专制权威之间的此消彼长构成了先知政治的核心。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先知所力图实现的政治愿景具有独特的道德和伦理优势。值得提及的是,先知政治的基础在于实现耶和华的“律法”,在他们看来,现实政治中的灾祸(奴役之苦)完全是人民的咎由自取——正是他们脱离律法的管束,成为恣意放浪的索多玛、蛾摩拉人。  托氏的政治浮沉,关键在于他从未将人民偶像化  因而,先知-人民之间有着深刻的紧张关系。一般而言,先知对顽冥不化的人民总有种恨铁不成钢的忿然。但先知可资利用的政治武器唯有言辞,尤其是在政局动荡不安、战争焦灼不定的时刻。在这种时刻,先知-人民亦敌亦友的关系则跃然纸上:能够利用言辞激起人民反抗奴役专制、实现耶和华应许的政治勇气的先知,便是武装的先知;而不能唤起人民斗志实现约法之治的先知则沦落为被解除武装的先知。前者功成名就,后者则将饱受专制权力的任意宰割而毫无还手之力。  “凡是满怀谦卑与恭顺履行耶和华之道者,有神同行,便无所畏惧。这也就是先知政治的基础。先知是群众煽动家,但是与现实的从政者或政治党派分子完全两回事。”在多伊彻看来,托洛茨基政治命运的浮沉,关键在于他始终对人民保持着足够的距离,而绝非党派分子那样将人民偶像化,甚至在政治修辞上将人民摆放在神龛上顶礼膜拜——这是他和政敌斯大林的核心区别。  多伊彻在本书的开头即引用马基雅维利的断言:“因而,凡是武装的先知都获得胜利,而被解除武装的先知总是遭到毁灭。因为除了上述原因外,人民的天性反复无常,尽管说服他们并不困难,但要使他们坚信说服的意见却不容易。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当人们不再信仰时,就依靠无力迫使他们就范。”  “正当新政府面临着全部文职官员的抵制和内战初起时,当政府还没建立自己的行政机关时,当政府的命运尚完全取决于支持者的警惕、纪律与干劲时,群众的酗酒却达到高潮。”“伏特加和词汇一样,都是政治因素:革命的词汇使人们清醒,鼓舞他们为反对压迫者而斗争;而伏特加……又使人们沉睡过去……”。  他宣扬的只是共产主义愿景,而非明晰的建国约法  多伊彻的立意正是如此:他将托洛茨基的先知生涯划分为“武装的先知”、“被解除武装的先知”以及“流亡的先知”——这卷的内容实则为第二部的补充。事实上,被解除武装的先知,其命运无外乎流亡和死亡,多伊彻对此心知肚明。他在“跋:失败中的胜利”如此点评托洛茨基先知事业的时机缘由:“托洛茨基的生涯是如此丰富和辉煌,以至于随便拿出它的一个片段都足以构成一个杰出历史人物的生平。倘若他在30岁或35岁时,即1917年前的某个时候死去,那么他就会跻身于别林斯基、赫尔岑及巴枯宁这样的一些俄国思想家与革命军之列,作为堪与他们匹敌的马克思主义者晚辈。倘若他的生命在1921年左右结束,或稍晚一些,大约与列宁同时,那么留在人们记忆里的他就是十月革命的领导人、红军的缔造者及其国内战争时期的统帅,并且作为共产国际的导师,他以马克思才有的力量与才华、用以《共产党宣言》之后人民再也未曾听到过的语调向全世界的工人说话。”  但多伊彻笔下的先知托洛茨基同犹太-基督教统序中的摩西式的先知有所不同。这表现为,托洛茨基并无耶和华创世论意义上的“律法”可供遵守。他所宣扬的应许只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中对人类历史演进总结出的“铁律”,即《共产党宣言》中一再强调的无产阶级专政。因此,从神学-政治论意义上理解俄国革命建立起的苏维埃政权同美国建国显然构成了两种不同的范例:后者具有无比清晰的约法(《独立宣言》、《宪法》)-先知(建国之父们、林肯)蕴含。  “契约的古老律法与遵从耶和华命令的重要性乃是神赐恩宠的条件,如今强而有力地彰显出来,并鲜明地刻画在未来的希望上:先知这个希望是与顺从古老命令的前提条件连结在一起,而‘契约’思想,则以一种其他民族绝无仅有的方式,成为祭司教说与先知预言的诸多伦理观念的特殊原动力。”  于是不难理解,苏维埃政权一旦建立,托洛茨基们就面临着十分困窘的紧急状态向日常政治转变的需要,但这种转变无法用成文宪法的形式予以巩固,而只能落入不成文的共产主义愿景中。在这种愿景中,无法餍足武装人民当下的、现实的诸种需求。“拯救与应许所关涉的是现实政治的事,而非关个人内在事物。神所提供的是脱离埃及奴役状态的拯救,而不是脱离一枝枝节节毫无意义的世界。他说给予的应许是支配人民所欲征服的迦南地,并在那儿幸福生活,而不是应许超越性的价值。”因此,专政者的枪口立即调转对准了倡导不断革命论的托洛茨基及追随者。  先知存在的唯一理由,即是现实政治的最大反对派  先知不入城。按照《旧约》的记载,摩西寿比人瑞却无法进入应许之地迦南——遵循耶和华之道,带领信众历经千辛万苦在胜利的前夜却被剥夺入城资格,这种不近人情的做法意在阐明犹太革命的精髓:先知作为街头政治家,其存在的唯一理由即是现实政治的最大反对派,他们是在野的、如魅影般的反对派。正是他们的存在,统治阶层才不敢肆意胡为。因而,摩西式的先知不能入城:一旦入城,游牧中的紧张必定演化为日常政治的利益纠葛。而带头大哥十有八九会利用游牧期间所形成的克里斯玛式权威捞取政治利益,从而变成腐败堕落的统治阶层。  先知的武器在于言辞,且重在摧毁既定秩序。“城邦稳固的军事结构拒斥自由奔放的预言。反之,在耶路撒冷,落地有声的是纯粹宗教性的群众煽动,其神谕有如穿出黑黝沉郁的闪电照射在未来的暗淡命运上,不但具有权威性,而且不顾所有既定的议论。形式上,先知纯粹是私人身份。但正因此,在官方政治当局眼里,自然绝非等闲人物。”托洛茨基由最初演讲时汗流浃背的无名小辈,成长为一个面对群众滔滔不绝的预言者、煽动者,固然有着天降使命的自我暗示,但流亡岁月仍然着力办报,以其作为发表政治宣言的平台,则凸显了他个人禀赋的重要。  这也是斯大林不择手段迫害托洛茨基的原因所在。但托洛茨基这个先知的路径同摩西的大异其趣——摩西临终凝望的是即将到达的应许地,而托洛茨基凝望的却是已经半是火焰、半是洪水的新埃及。“当‘伊里奇号’起锚后,托洛茨基回首眺望渐渐远去的海岸,他一定会感觉到,似乎留在他身后的那整片国土都变成了冰雪的荒原,似乎革命本身都被冻僵了。”  海涅曾说:“一个伟大的精神人物不管在哪里说出他的思想,哪里便会成为他的各各他(骷髅地,指耶稣殉难处)。”在多伊彻看来,托洛茨基不但以思想取胜,而且以其行动力获得了美学意义上的崇高和庄严。事实上,他自身的命运已经对他先知般的忘我做出了惩罚。在人类必须供养的神殿中,先知托洛茨基的事业犹如海市蜃楼,成为人类追求终极自由的投影。(张伟)

精彩短评 (总计23条)

  •     托洛茨基晚年的悲剧首先在于权力的丧失,从而只能允许他以政治流亡者的身份进行反对活动;其次在于后革命时代,工人阶级普遍的冷漠和消极情绪;最后在于国际环境的不利条件,即在倒退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和崛起的法西斯主义面前,激进分子政治想象力的匮乏使得他们纷纷或拜倒、或同情于斯大林的官僚主义。
  •     先知三部曲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历史就是现在,也就是未来。中国的国有经济是在对全体国民的剥削上,它只是国有经济,而非公有经济,国家对未来的许诺就像邓的先富带后富一样虚幻。而那些虔信的战士最终都离开了组织。
  •     历史大潮中,总有那些才华横溢、果敢坚决、但又不够狠辣的伟大人物,被“主流”历史所遗漏,比如,托洛茨基。
  •     他伟岸的身影和纯洁的心灵使我们自惭形秽
  •     分量很足
  •     虽然说是最好,但是对人物的描述似乎少了一些细节和深度的探究,也许是因为作者感情倾向的缘故
  •     最详细的研究托洛斯基的书,看看苏联建国先贤们心中的社会主义是什么样的!
  •     他有他的伟大之处,他也有他的幼稚之处。他在关键时候面对关键问题,输给了斯大林和他的党。
  •     托派经典传记
  •     怎么觉得是有点悲催的人生呢。
  •     了解一下苏联的过往历史。
  •     所有的有志青年,都很应当专门细读。
  •     07年下半年至08年上半年囫囵吞枣地读完。需要重温
  •     第一卷读完。1.沙皇监狱里可以写书,可以会同志,可以搞演讲;2.战斗民族革完命先要全员烂醉一个星期;3.一开始布是真的想要实现正义(至少作者这样认为),但是仅仅过了3年,就以喀琅施塔得的惨案结束。给下一本留下很大的悬念。 第二卷:一党制才是斯大林得胜的根本,至于左还是右根本就是游戏。从沙皇的监狱到列宁的监狱,最后是斯大林的监狱,一步步越来越野蛮,但是中国的监狱自古以来就是这样野蛮。 第三卷。只有恶魔如斯大林才能存活到最后,因为马主义本身就是冷热气团产生的风暴漩涡,它会甩开一切不愿意跟随它旋转的理性,只留下最疯狂的自我悖谬。而托洛茨基就是被甩出来的最大一只漩涡,在无法自圆其说中走向消灭。
  •     读托洛茨基的生平就是读俄国革命史。
  •     晦涩...尤其是在初中阶段....
  •     虽然很久不研究托洛茨基了,但是到现在仍然认为这套书在我收集的书中是最有价值的。
  •     托派人士的作品,有一个致命的矛盾:既要赞颂十月革命的功绩(换言之,托洛茨基的功绩),又要解释托一手创立的体制为什么会反过来毁灭创立者自身;既要赞颂工人国家、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先进性,又要解释为什么在这个先进国家官僚会成为一个暴虐的“新阶级”。最后只能诉诸于命运的悲剧(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实现以及残酷内战的必需)。通篇看下来,托洛茨基的政治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是随着他个人的政治地位和经历而变化的。当他还是一个普通革命者的时候,他呼吁自由。他成为红军最高领导的时候,就要强制他人为革命献身。而当他被革职、流放、驱逐乃至儿女死亡之时,他反官僚的态度才逐步强化起来。这本书给我的另一个印象是,这些革命者谈论的是阶级、命运这些宏大概念,就是没有“人”。
  •     只看了第一部,这些脑袋不清楚的理想主义者,最后除了成为独裁者,就是被独裁者干掉的对手。
  •     凡是武装的先知都获得胜利,凡是手无寸铁的先知都遭到毁灭。
  •     托派对于托洛茨基的自发崇拜完全不亚于斯大林主义
  •     煌煌著作,乱世豪杰
  •     一个托洛茨基崇拜者的作品,内容相对还算比较实际(至少有出处证明),与斯大林相关的传记已经托洛茨基自己的作品一起读,可以看书其中的差别。但是总体来说,书很不错。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