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 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10437953
作者:胡适
页数:227页

我与胡适在几个问题上的共识

我与胡适在几个问题上的共识本文题目很托大,我一无知后生,怎敢与胡适先生有什么共识,但这的确是我读这本《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过程中的感受,姑且就再容我嚣张装13一回吧。谈这本书之前,先说点题外话。当我谈及去年一年读书160本之上时,有些人颇为惊讶怀疑,甚至在我经常浏览的一个读书论坛上也有人问:怎么做到的?相当于两天读一本,每天什么事都不干就读书吗?——其实,我并没有刻意追求什么速度,而且我觉得两天一本书的速度也并不算太快。北大历史系的学生张雪健在“一战到底”的节目中说自己一天可以读两三本两三百页的书,我是理解的。就以我最近读完的两本书为例,一本是陈平的《衰退的时代》,页数是201页,这本书大概是2011年前后买的,当时我比较喜欢阳光卫视的节目,而陈平是阳光卫视的董事长,经常参与节目中邀请嘉宾的对谈。这本书买了之后一直搁置,最近决定清理纸质书时才又翻出来,于是抽空读了。本书的内容分三部分:世界经济危机、中国经济危机、用改革来化危为机。由于这书本身是根据谈话内容整理的,所以有点“水”,需要的思考量并不大,所以我用了两个多小时就把这书读完了,最后给了三星(6分)及格的评价。另外一本就是这本《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这本书是前两天多看限免的。这里题外话里再插点题外话,多看阅读是我知道的国内电子阅读中的顶尖软件,每天十点都有一本限时免费的书,偶尔会有质量很高的书,这本《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自然是一本,而昨天限免的是雷蒙德卡佛的《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在文艺青年中颇受追捧。之前还限免过一本我工作领域的书《投机者的扑克牌》,我虽然只看到了不到20%,但也可以确认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我上一篇日志中提到了,全部的知乎周刊都可以在多看阅读上下载。好,为多看阅读的免费广告结束。接着谈读书速度的问题,胡适的这本书是我昨晚开始看的,一看即不可收拾,决定尽快读完,昨晚和今天上午加起来,我用了四五个小时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这本书的页数是227页。也就是说,也就是说按这样的速度,一年读300多本两三百页的书也并不算很难的事情。不过,的确不同的书,厚度不同,需要思考的时间不同,自然速度也不一样。比如上面的两本书,同样是二百多页,而用时差了一倍,说明胡适的书明显质量更高,需要消耗的思考时间更长。我前面说过,我并无刻意追求速度之意,这个速度是在不影响理解的背景下自然形成的。所以,一年160余本的书的阅读量,真的不值得大惊小怪,我认为。话归正题,我们回到这本书,而我关于这本书的讨论,我觉得也可以部分佐证“我的阅读速度并没妨碍理解”的观点。我们都知道,胡适是杜威(请勿联想中国足球某臭脚)的学生,胡适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也是杜威的哲学的演化。如本书的题目所言,胡适想找寻的是一个不受人惑的人,正如达摩东渡时的目标一样。那么,怎么做到不受人惑呢?胡适这样说:科学方法是用事实作起点的,不要问孔子怎么说,柏拉图怎么说,康德怎么说;我们须要先从研究事实下手,凡游历调查统计等事都属于此项。……一切古人今人的主张、东哲西哲的学说,若不曾经过这一层证实的工夫,只可作为待证的假设,不配认作真理。——我不知道有没有人觉得这个道理面熟,想想看,如果把这句话中的孔子、柏拉图、康德换成毛主席,那么,这不就是说要否定“两个凡是”,要认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的确,历史总是如此吊诡,当毛某人在天安门上接受高呼万岁的朝拜时,当他把胡适在大陆批臭批倒时,当胡适的儿子冤死大陆时,人们不会想到,在毛某死后,胡适的哲学又成为了党和党教化的顺民们信封的理念。记得大概也是2011年前后,当我和老婆走到同济大学的门口,看到有人在毛像下面拍照时,我说了句:鲁迅一百年前批判的事情,直到今天,仍在持续。(当然了,这一时间估计并不准确,鲁迅密集的批判的文章,发表的时间距今没有一百多年。)而当我读胡适的这本书时,也有类似的感觉。比如,现在中国出了什么丑事,有一些所谓的“爱国青年”,不是去直面丑事、追寻为什么会发生、怎么避免再发生类似的丑事,而是赶快去网络上搜索外国(尤其是美国日本两大仇家)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丑事,如果有,就坦然处之,心安理得地说声:这是难免的。我十分不解,说得难听点,你吃了shit,然后去街上走走,看到别人家也有吃的,你就心安理得了,这shit就香喷喷了吗?关于这个问题,胡适在书中写道:本期(《独立》一零七号)有周作人先生来信,指出这又是“西洋也有臭虫”的老调。这种心理实在不是健全的心理,只是“遮羞”的一个老法门而已。从前笑话书上说:甲乙两人同坐,甲摸着身上一个虱子,有点难为情,把它抛在地上,说:“我道是个虱子,原来不是的。”乙偏不识窍,弯身下去,把虱子拾起来,说:“我道不是个虱子,原来是个虱子!”甲的做法,其实不是除虱的好法子。乙的做法,虽然可恼,至少有“实事求是”的长处。虱子终是虱子,臭虫终是臭虫,何必讳呢?何必问别人家有没有呢? 关于这个问题,鲁迅也写过“外国也有”——假使世界上只有一家有臭虫,而遭别人指摘的时候,实在也不大舒服的,但捉起来却也真费事。况且北京有一种学说,说臭虫是捉不得的,越捉越多。即使捉尽了,又有什么价值呢,不过是一种消极的办法。最好还是希望别家也有臭虫,而竟发见了就更好。发见,这是积极的事业。哥仑布与爱迪生,也不过有了发见或发明而已。与其劳心劳力,不如玩跳舞,喝咖啡。外国也有的,巴黎就有许多跳舞场和咖啡店。即使连中国都不见了,也何必大惊小怪呢,君不闻迦勒底与马基顿乎?——外国也有的!前面周作人提到的“西洋也有臭虫”的老调,可能跟鲁迅的这篇文章有关系。记得屡有老友谈及我“不够宽容”的问题,我经常思考这个问题的根源。我觉得有两种可能:一是我确实不够宽容,二是我能看到他们看不到的问题,而我把这种问题用最直白最坦诚的批评方式表达出来,他们就以为这是不宽容。而胡适在书中也谈到了类似的话题,胡适这样说:戴上眼镜,往往容易招人家厌恶。从前是近视眼,看不见人家脸上的麻子,戴上眼镜,看见人家脸上有麻子,就要说:“你是个麻子脸。”有麻子的人,多不愿意别人说他的麻子。要听见你说他是麻子,他一定要骂你,甚而或许打你。这一改意思,就是说受过教育,就认识清社会的恶习,而发不满意的批评。这种不满意社会的批评,最容易引起社会的反感。但是人受教育,求知识,原是为发现社会的弊端,若是受了教育,而对于社会仍是处处觉得满意,那就是你的眼镜配错了光了,应该返回去审查一下,重配一副光度合适的才好。我觉得,我之所以指出谁脸上有麻子,而且一指再指,大概是因为我对之抱有感情期待。如果是一个陌生人,我实在是懒得一再辩明什么,没那个精力和时间浪费。当然,如果这种出于感念和善意的一指再指不仅没有效果,反而被反咬,那我实在没有那么大的济世胸怀去继续启个什么鸟蒙,我不说不就行了吗。所以,如果看到此日志的某友发现我批评你观点的次数越来越少,有两种可能:一是你脸上的麻子越来越少,二是我懒得说你脸上有麻子了。好了,唠唠叨叨又是这么长了,不想搞成什么某某的缠脚布——又臭又长,所以决定收尾。幸好,本文中引了不少胡适和鲁迅的文字,可以中和其它部分的臭味。回到题目上来,我觉得虽然我读的胡适的书不多(5本左右),但我对胡适的观点比较认同并不奇怪。我欣赏的许多当代学者、作家,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胡适的影响,而我又受到他们的影响。其中一个自认为受胡适影响最大的学者——熊培云,他的书我全部买了纸版。所以,还是不是什么共识,题目的确是托大,应该说是,通过读胡适的书,我又一次发现了自己秉持的观点、理念的合理性。是为结尾。

文以载道,平易近人——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听胡老师的谆谆教导

这本文集《寻一个不受惑的人》,开始随便翻看以为是出版商做的一个胡适的文章选集。可仔细看到《介绍我自己的思想》那篇文章,我以为这是本书的序言部分,于是认为这本书比自己开始想象的有意义的多。但是到仔细看文章列出来的所选文章和本书的目录,发现完全不一样。才知道自己搞错了。《介绍我自己的思想》应该似乎另一套胡适亲自选编的文集的序言。那本文集目的是让无力购买《胡适文存》的年轻学生也能看到胡适思想的主要观点和脉络,于是在《胡适文存》基础上精选出了最能代表作者思想观点的文章。多篇文章中可以看到胡适愿为国人师的热忱。确实胡适的文章更像一位老师的教导(尤其是和鲁迅文章相比),态度真诚;语言通俗易懂(在《四十自述》作者就说明了自己作文的优点就是让人一下就能看懂,这个特点几乎是从作者最早开始写文章就有的),使用的都是最平实的白话文;对学生的思想方法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很多地方具体操作实施的方面都列的清清楚楚,是很有建设性的文章(例如《学生与社会》)。其实有些文章写作时也还不过30岁,年龄还应当是青年,但是思想已经十分成熟,读来好像老师长者的教诲。这大概和胡适先生的师从有关把,胡适的老师杜威,自己即是实验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又是一位有建树的教育家。胡适思想的科学严密与对学生教育的关心,大概和这点有关吧。讲思想方法的一篇文章中,胡适举了先生父亲在东北边境深山中迷路靠着思想方法想出脱离险境的办法,同时讲了一个禅宗僧人悟道的故事,来说明思想的几个特点。这里胡适先生对禅宗的态度很中立,完全不像在《四十自述》和《口述自传》中那样持激烈的批判态度。于是翻到文章末尾,看写作的年代是1925年。而胡适先生最早发表禅宗历史研究的文章是在1926年。看来先生对于禅宗的态度也是随着了解的更多研究的更深入而发生变化的。先生的态度是客观的可信任的(虽然胡适在十几岁是读到范缜的神灭论,受到启发已经变成无神论者了)。而禅宗的理论应该是不可信的。假如禅宗有道理且又需要一定的智力能够参悟,胡适先生一定有能力参悟,但先生的态度表明禅宗一定是没有道理的。另外一点让自己有点高兴的是,先生在《学生与社会》里的一个比喻,眼镜就是知识,可自己不谋而合。高中时学习让人十分厌烦,也没有机会读到胡适作品。平实胡思乱想时会常常这样想:书本其实只是工具,认识现实的工具,像眼镜一样。我们不是要出书本中找出什么答案,而是要借助于书本来更好的认识现实世界,从现实世界中有所发现。这个大体意思和胡适的思想是一致的。只是书中表达更深刻、更有逻辑性。因此对我来说读胡适的书其实是一种享受,有时像听老师在讲课,有时又像听朋友在聊天,绝对不会有疲劳和难以理解的情况(虽然涉及到学术的问题会有一些难度,但一样可以充满兴趣的读下去)。应该是我基本上认同胡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对事对物的情感态度。假如现实中有这么一位老师就好了,幸好现在手边有多看这本书《寻一个不受惑的人》,还有最近新版的影印版的《胡适文存》书店有卖。胡适的文章对当今的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思想方法等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应该比鲁迅的文章更有建设性和启发性。但是鲁迅的文章可以大量的上教科书,胡适的文章却没有(我们上学是没有,不知道现在怎样)尤其是思想方法方面的。真的是很遗憾,明明有这么宝贵的思想资源,我们为什么不去利用?难道因为政治吗?!假如真是我猜想的这样,也很讽刺。胡适极力远离政治,希望通过整理国故重建中国文化,政治方面的论文也是极少涉及。想不到自己思想的流传还是要受到政治的影响。可见你可以放下政治,但是政治不会放过你。PS:多看电子书,当时限免,现在居然要收8.99元!http://www.duokan.com/book/46986


 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