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松奇谈》书评

出版日期:2015-6
ISBN:9787539979879
作者:高晓松
页数:276页

奇谈晓松

奇谈晓松读了高晓松的《晓松奇谈》,忍不住要奇谈两句晓松本人,高式幽默的腔调早已领略,甚至背地里形容他长着一个“猪头”脑袋,怎么可以这么多才!!!看过晓松的太多节目了,一个长发丑男摇着文艺范的纸扇,语出幽默,非常涵养大度,对于选手也是关爱有加,可是有些承诺硬是做不到,最美童音的那小孩又帅又好听,小松说会留住他的天籁童音放在自己的电影主题曲中,可是他食言了,现在的天籁童音估计已变声了,那孩子也没有继续在电视节目中出现,好遗憾哦。在晓说节目中,晓松穿着大裤叉,光着大脚丫,坐在大船板上侃侃而说,放松的那个叫极致哦,话题也非常有深度,各国各地历史见闻及奇谈。你果然是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侃大山的本领是土生土长的遗传么。言归正传。奇闻说古今,谈笑有鸿儒。我是爱晓松的,虽然他一脸肉,一脸豆,一脸的猥琐,在北大校门口骗走80后小娇妻,但是他的才华啊,才华啊!太牛了,征服了许多人。一首同桌的你,是校园歌曲的巅峰顶尖哦。在这本《晓松奇谈》书中,晓松又带来了大大的惊喜,原来文艺大叔骨子里有这么多历史奇谈啊,他知道的东西也太多了,就像一张口说起来就关不住嘴巴一样,这一谈就是厚厚的一本书19万多的字。他总结的也非常好,“旗妙物语世界杯”中精采总结欧洲国旗,原创两句话叫作:上帝归上帝,拿破仑归拿破仑。国旗上的十字代表上帝,英国、芬兰、瑞典、丹麦、瑞士、挪威和冰岛等国的国旗上都有十字号,这一部分归为上帝一类。而其它的三色旗,不管是蓝红白,还是绿白红,还是蓝白红,不管是横向的,还是竖向的,都是受了拿破仑的影响和起源。拿破仑所到之处,国旗就有了他的特征,果然总结的很精僻呢。  迫不及待的先看了第11章《南朝悲歌·名妓与名士》,看来我还是长着一颗八卦的心了。秦淮八艳里最聪明的当属柳如是了,她是前宰相的下堂妾,因为长得太美又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相府容不下她,被大奶二奶谄害偷情,老太太说你快走吧,不然就要被浸猪笼了。于是她就来到秦淮河,投奔了名妓。“云间三子”是她的前男友,在这样的才子们的影响下,她的诗词果然是不同凡响,倾慕她的人越来越多,名头也越来越响。她最爱的人是“云间三子”之首的陈子龙,而且是自己坐了小船到人家家里去追的,这女子果然就是奇女子一枚,放在当今的时代也同样会大红大紫。陈子龙才貌双全有妻有妾还很花,但是柳如是真的很爱他,不管你做什么,我就死活跟着你。跟他同居两年,直到陈子龙投水殉国。   有名不是件大好事,弱女子敌不过太多的富二代和官二代,陪床是陪不过来的,躲到无处可躲的时候,她只好选择钱谦益,变了男装,自己跑到人家门口去敲门。世间的女子只有她和鱼玄机能够做到,二位才女亦是二位奇女,一般人看不懂她们的,谁叫你是一般人呢。  我也喜欢看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他开创了说历史的先河,把历史从正经过头的史书中搬出来,灰谐的说起来,说得有趣有味道。晓松续了南明史,比他说得更有才华,就是太涛涛不绝了。我真想知道,你长了个大肚子,原来是拿来装书的啊亲。但是《晓松奇谈》不是真正的说史,想到哪说到那,喜欢谁说谁,都是局部的打点式的说,晓式幽默说得比较有趣。  我最欣赏晓松的态度。哥,你还开车么?酒驾事件后他认罪态度极认真,放下一切去坐牢,出来了仍然大红大紫,出场费翻番。有错就改,并且积极做公益,这样的好同志,我们当然会喜欢的。  只是为什么又离婚了呢?  好吧,我又开始八卦了。推荐一下《晓松奇谈》这本书,喜欢晓松的人不要错过哦。

看了简介觉得很期待

本周高晓松看世界的目光放在了拉丁美洲,阿根廷与乌拉圭国旗相似的由来,两大英雄玻利瓦尔与圣马丁的征战岁月、巨头会谈背后的秘辛等故事,通过高晓松的一张口娓娓道来,极为引人入胜。高晓松还在节目中曝出自己的审美观,他坦言,“希腊雅典的姑娘最好看”。《晓松奇谈》打着世界杯的旗号侃世界,高晓松也率先从各国的国旗侃起。位于南美大陆北边的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国旗均为为红蓝黄三色,而南美洲南部的阿根廷、乌拉圭则都是蓝白条,有趣的是这几个国家也都双双进入了高晓松将国旗历史、名人八卦、战争奇闻熔于一炉,轻松易懂。节目惯例最后由高晓松回答网友提问。有网友想知道在高晓松所去过的城市中,哪里的美女最漂亮,高晓松坦言依照自己喜欢西方人身材、东方人皮肤与黑头发的审美观,认为希腊雅典的姑娘长得最漂亮,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还有叙利亚的妹子也很好看。喜欢他写的歌。书还没看过。希望可以幸运目睹。真容。凤凰君送我吧。举起双手只为让你看到。

我看《晓松奇谈》

提到高晓松,一定会想到《同桌的你》,好像也只能想到《同桌的你》。不要误会,这么说不是因为高晓松不出名,是我实在对娱乐明星们(或者说音乐影视制作人)知之甚少也不甚关注。我能够知道名字的已经是非常非常有名气的了。这本书让我更多的认识了高晓松,作为一个脱口秀节目主持人。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呢?讲历史。有家史、有国史、有野史,还有外国史。这本书的内容真的很吸引我,最喜欢的部分应该算是前四章。先说前三章,两章讲“家族历史”,一章讲“校园音乐的发展”。其实如果按照时间而不是类别来看,前三章可以放在一起讲。无论是“朝花夕拾”的家史,还是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都是从身边细节处着笔以表现文革前后建国后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只不过一个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个只讲流行音乐一个方面。一直对这一段历史很感兴趣,读过很多各类记述,还是来自个体叙述的细节的历史描绘最有吸引力,因为更真实、更鲜活。很多人读历史的时候不爱看正史,偏爱看野史,大概也是这个原因。高晓松在第四章讲“妄人列传之马可•波罗”的内容我非常认同。 马可•波罗在历史上的名气太大了,某种意义上就像玄奘,尤其是作为中国人,在情感上对于马可•波罗十分亲近,于是似乎很少有人怀疑《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述的真伪,大家更是忽略了马可•波罗是不是来过中国的问题,似乎这早就不能称之为问题。这样一种情况下,有疑本身就很难得,何况有充足的证据和严密的论证。这本书里,最喜欢高晓松的语气。没有看过他talk show的视频,但是感觉这本书就是直接按照他的节目整理的,全书词句都很口语化,那么强的画面感,仿佛就有一个人坐在你面前,跟你讲这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你好像能够看到他的眼神,看到他的动作,能够感觉到他语气的徐疾和抑扬。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都是一本很不错的书,可读性很强。只是封皮上那些诸如“将你头脑中陈旧与伪饰的历史观彻底清盘”、“分分钟刷新你的历史观”的宣传语过分夸张,读着荒唐,是出版社为了新书的过度宣传。

如果某天我死去,希望别人对我的评价是“有趣”

有趣不等于逗比!有趣不等于逗比!有趣不等于逗比!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晓松奇谈》的内容大部分都在电视节目晓松奇谈中有了阐述,部分是被cut掉的内容。因此本文不局限于对此书的评价,请理解。高晓松应该是一个有趣的人,而且是现在这个年景下难得的有趣的人。我一度觉得高晓松大概是父母那辈的偶像,记得小时候翻过老妈的歌词本,《同桌的你》的歌词是和《射雕英雄传-铁血丹心》、《水手》的歌词抄到一起的。没错,歌词本里还贴着黄蓉黄日华的贴纸。再来就是《大武生》,是骂也好是捧也罢,总之我没去看。看到了导演高晓松我还暗自好奇,这导演和那个写歌的是重名吧?再后来,就是在某个睡前时间,打算听一下郭大爷的相声却发现都是老段子之后顺手点开了《晓松奇谈》。ok,就是你了。高晓松先生,你告诉了我,原来,人生还可以如此有趣。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样,看再多的书、去再远的地方、玩再多的新游戏、吃再多的美食,却仍然会觉得——好无趣啊……我们的笑点越来越低,一张蠢图可能也会笑一下午,我们的萌点越来越低,看一个下巴有黑斑的小猫也会说:好卡哇伊~我们的审美和审丑的情趣似乎也越发中庸——近年来似乎也再没爆出一个凤姐或者某个绝代佳人……可是我们的“有趣”的那个G点似乎是越来越高,扪心自问,你有多久没有觉得——这个东西好有趣!了?我没有去看高晓松的节目,而是通过网络电台“听”了这个视频节目,可是在“听”的过程中都会觉得,这个人的语气里都充满了“嘿哥们我今儿跟你说个好玩的事儿”的感情,而看书的话,同样能从字里行间读到“今儿这事儿可很有意思,我得跟你好好聊聊”的情绪。这种情绪可真是太难得了。知乎上有人说,高晓松分享的内容泛泛,深度不及罗胖,但是因为他背景强,接触的知识和世界更广阔,表达的、输出的是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再加上一好舌头(表达能力),因此能在做脱口秀的这个时代又“火”了一把。我不否认高老板(别问我为什么想叫他高老板)如今能坐在榻上摇着扇子侃侃而谈应该是和他那种我们这些普通人想都想不到(想起来了郭大爷的一个段子:乡下人畅想皇太后的美好生活,能想到的就是半夜藏在被窝里嘬柿子)的家庭背景密不可分,这样的家庭让他接触到了广阔的世界,给予了他超前的人生理解,但!是!————————没错这是转折预警——————我觉得能让他成为如今如此有趣的人,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对这个世界仍然充满好奇。他对世界好奇,所以会和遇到的各路人马各种攀谈,get到了各种奇葩的故事;他对世界好奇,所以他去了不同的国家,这抠抠那摸摸,到一个地方就能发生一段故事;他对世界好奇,所以他看书读书写书翻书,《昔年种柳》这名字翻译的绝了;他对世界好奇,所以他把看到的世界,写成了段段歌词:你能想象《同桌的你》、《万物生》、《彼得堡遗书》、《杀了她喂猪》……这种乱七八糟的风格的歌词竟然都!是!这!一!个!人!写!的!么!这个男人啊,真的是对未来充满了好奇。因此我竟然能够理解他为什么会离婚。各位轻拍,我是个女的。但是我真的理解一个对未来充满了洋溢的热情的有趣的期待的人,想要去get更有趣的人生的人,的选择。因此,高晓松先生带给我的意义,是让我意识到——好奇,才是通往发现这个世界依然和山顶洞人时期一样TM的有趣啊的唯一通道!保持你的好奇心,尽情的质疑世界,了解世界!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活成行尸走肉。补:因为有了好奇心,因此,会更加客观的看他的《晓松奇谈》。我喜欢这个人,因此我接受了他这样的思路:要好奇,要疑问。正因如此,我也学会了不对他所有的观点全盘接受。好奇心,同样能让你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上帝眷顾的巴西人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臭毛病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古博今,说得就是高晓松这样的人,而且还会唱歌,如果高晓松能够再瘦一点、再帅一点,大概就能通杀所有的老中青妇女了吧。然而上帝还是给别人留了一条活路,给了高晓松才华的同时,也给了他矮大紧的身段。这就像是这本书里提到的巴西人。上帝赐给了巴西人最辽阔丰饶的土地,可以让他们死命折腾,开始种甘蔗,糖不值钱的时候又能种烟草,烟草不行了之后挖到了金矿,黄金挖完了又挖到了钻石,钻石也造完了以后开始种棉花,棉花不行了以后种咖啡,割橡胶,然而上帝也给了巴西人懒的属性,于是造就了最爱享乐狂欢的民族。上帝实在是太爱巴西人了,如果说大家都是上帝的子民,那巴西人就是那个被偏爱的小儿子了。给了他们最丰饶的土地,然后给了他们享乐懒散的性格,而且还在足球这项运动上有着无可比拟的天赋。作为一个只是四年看一次世界杯,只能认出像C罗、梅西、卡卡、小罗、内马尔这样的顶级巨星的伪球迷,我却是坚定不移地喜欢巴西队。没办法,踢的太好看了,那帮罗圈腿就那么随便传来传去,就能搞定对手。我们一提到咱们中国人的时候,总是会说勤劳勇敢的中国人。这一点儿也没错,整体来说,中国人绝对算得上勤奋了。华人最大的本事就是能在最贫瘠的土壤里扎下根生存下来,这大概也是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年未曾断绝的根本原因所在吧。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想,要是巴西人有着中国人的勤劳,那该会是什么样子?没准现在世界经济第二就没中国什么事儿了。看这本书介绍巴西的部分的时候一直在偷着乐,觉得真的是太有意思了。不过要是中国人有着巴西那么好的自然条件,没准也会变得那样懒。轻松享乐也能活下去,谁愿意没事干埋头拼命啊?然而当视线转回国内,再看咱们中国人的时候,心情就完全不同了。这本书的后半部分南明悲歌,看得让人心潮起伏,扼腕叹息。文人相轻、党同伐异、纸上谈兵、陈腐守旧……文人的这些臭毛病,在明朝晚期那帮子文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中国人爱谈政治,随便路上打个出租车,司机师傅都能跟你谈一段国际形势。爱政治的民族就会有一个毛病,喜欢算计,斗来斗去。国家危亡的时候明朝那些知识分子在做什么呢?忙着站队,然后对不是自己人的在背后捅刀子,嚼舌根攻击自己的政敌,哪怕对方正在前线为国尽忠。当北京沦陷,朝廷南迁,社稷动摇的时刻,这些知识分子依旧在忙着攻击自己的政敌,依旧在搞内斗。最后被一锅端了以后,大雨中跪迎清军入城。只能说书生腐儒,不堪为用啊!而中国从来不缺少这样的人物,像晚清的维新党,像今日的那帮天天把民主挂嘴上的公知。这些人站队永远比事实重要,只要你跟我不是一派的,就给你扣一顶帽子,就要骂死你,斗死你。从这一点来讲,中国目前的左右两派惊人的一致,都不是啥好玩意儿。高晓松对这一点确实足够看得清楚,也足够清醒,这是我非常佩服的地方。最后还是要认真地推荐一下这本书,这本书好看,好玩,有料,高晓松,有趣,有才,有情怀。

同晓松一起学知识

还记得高中毕业那年,校园民谣唱红大江南北,我也是其中的追随者,当时买来的正版磁带现在还留着,其中一盘就是《校园民谣》,里面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如《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白衣飘飘的年代》这些都是我去K歌时必唱的曲目,当然正是因为这些歌曲,我记住了一个并不帅气的男人高晓松,一个从清华退学的怪人。这个比我大几个月的男人其实很不简单,不仅仅是他曾经有读清华的头衔,还因为人家20多岁时就能写出那么多好听的歌曲,还能组建自己的乐队,甚至可以放弃当科学家的梦想,而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再想想我那时好听话,好没主见,这或许就是差距吧,所以人家出了名,而我还在为生活奔波。当然高晓松也曾迷茫过,过了自己的花样年华,他的作品越来越少,他也因为酒驾肇事被刑拘过,不过出来后,晓松依然是晓松,他做评委、主持人,还监制音乐剧等等,从来没有停歇过,2014年6月6日,由高晓松主持的《晓松奇谈》开播,而我现在读的这本书就是《晓松奇谈第一卷》。正是因为高晓松最近频繁在各档电视节目中亮相,如当《超女》导师时力挺曾轶可,一位唱歌奇葩女,在《汉字英雄》中说文解字,还拍了电影《大武生》,萨顶顶的《万物生》,他是填词人和制作人,所以他也再一次走进人们的视线。原本我还以为高晓松这是想再拼一次呢,但是读了这本书,我的想法改变了,我觉得高晓松绝对是一位实力超群的人。《晓松奇谈》前七章聊世界杯,后六章聊《明朝那些事儿》,可见跨度之大,不过这还仅仅是表面文章,如果你读了他的作品你才会发现高晓松头脑中装的不仅仅是音乐,还有很多历史知识,地理知识,要不然聊起世界杯他不会联想到历史,联想到艺术,甚至联想到国旗。都说高晓松是一个大百科,这可是有些托大的,我想高晓松自己可不敢这么说,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板,要不然去参加一下《一站到底》,估计没多久就得坠入深坑,但是从这本书中你还真能看出他也绝不是白给的,至少他了解的知识范围要比一些教授多。本书中他有一段论述说:“他觉得美国比俄罗斯更亲近中国。”这我是不赞同的,可是看了他的解释,我觉得还真有点道理。他说:“我们都觉得美国人总是与中国作对,而俄罗斯总是与中国结盟。但是美国有唐人街,而且华裔可以参与竞选官爵。俄罗斯呢?这些都不允许吧。”按他这么一说,谁亲谁远自然清晰。还有就是读晓松的这本书,你得有足够的知识容量,否则跟不上他的节奏,他能从世界杯说道国旗,说道历史,说道艺术,甚至说道政治,你要不停地跟着他的思路跑,如果一会跟不上你可能就被他绕进去了,反正我有点跟不上,这只能怨自己知识储备不够,本想给他挑点错的,但是最后都被他说服了,谁让自己不了解呢,如果你无法去驳倒人家,那只能相信人家。所以说读晓松的书,就如看一部百科,难怪人家说他是高百科,还是人家知识储备的多,这就是行万里路的结果吧,人家接触的人多,了解的事情多,自然分析起问题来头头是道。我一直猜想,高晓松是因为做了节目才去了解这些历史的,还是他的社交圈子让他有了更多的知识储备空间,我总觉得我读了很多书,可是知识储备未见起色啊,谁不愿意在与人交谈中能够引经据典,能够侃侃而谈,可那都需要资本的,这些能够给人带来自信,当然也能让你登上更大的舞台,这就是能力。说到这里,我才发现,我不仅20岁时崇拜高晓松,现在也有点崇拜他了,人家有长处就应该虚心学习,不是为了超越他,而是为了超越自己。

纸质书和脱口秀的差别

关于高晓松和《晓松奇谈》大家已经了解了很多了。我主要是想谈谈这本纸质《晓松奇谈》和爱奇艺的脱口秀间的差别。先说很多人都看过的脱口秀。优点:1.有动画小视频对一些专业名词和历史人物和小典故进行讲解,有趣易理解。2.有弹幕,可以即时看到网友的吐槽。3.相对于纸质书携带方便。毕竟可以下载在移动媒体里。缺点:1.高晓松不好看不好看不好看,容易走神容易走神容易走神,看着看着就要回忆“刚刚我听了啥???”,然后一回过头“刚刚他讲了啥???”2.没多少脑补的空间。看视听类的新闻媒体不太容易脑补,因为要集中精神听和看。3.看视频会发现高晓松有点啰嗦啰嗦啰嗦。4.每一期每一期的看会费时间。纸质书:优点:1.看纸质书有快感这种事不需要多说吧!!!看南明的时候可以在脑子里各种脑补皇帝啊妃子啊名士啊名妓啊,很过瘾啊!比看电视剧过瘾啊!!!2.一次可以看完一个系列很过瘾啊,不用一集一集的去看啊!3.相对于脱口秀稍微简洁点,同时不会像一般的书那么严肃,适合闲散时候读。4.比媒体多了问答部分。缺点:1.出门不方便带。2.贵。不知道后期有没有打折和电子书(但是电子书看着没有纸质书过瘾啊)。3.少了历史小科普,有点遗憾。对比了媒体和纸质书,我个人还是喜欢纸质书多一点,媒体太多期对我来说其实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不过看完书和脱口秀发现高晓松真的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博闻强识、引经据典。今天和朋友讨论高晓松讲历史,谈到历史资料的问题。我历史读的少,并不能区分。相信有很多跟我一样对历史知之甚少的人,但我个人还是比较认同高晓松的一些观点。比如在“南明悲歌”里谈到的“三级历史观”,他说“最低级的、最狭隘的就叫民族主义历史观”,“比那高一级的叫以人为本的历史观”,最后一个是在“马尔萨斯陷阱”基础上的大历史观。从一本科普类(?)历史杂书(?)的角度来看,这本晓松奇谈对我启发还是蛮大的。不单单是知道了一些历史事实,而且对自己的民族,国家和一些大的问题有了新的思考和看法。如果有时间,可能会读第二遍。

世界不止苟且,世界还有远方

从晓说第一季第一期开始,到晓松奇谈,中间还穿插晓松说,从如丧到鱼羊野史,高晓松一直在诠释什么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论是他的脱口秀,还是出版的书,都使我一个字都不想跳过,硬是一口气从头看到了尾,在合上书的那一刹那,在每一期节目看到结尾之处,不由得感到十分酣畅淋漓,十分爽快。什么叫手不释卷,什么叫一气呵成,高晓松以他的阅历他的文字他的才华,做出了说明。作为晓松奇谈出版成书的第一卷,从世界杯聊到欧洲和南美,从知识分子开聊南明,纵观古今,横跨中外。首先,在感觉很遥远的一篇土地,之前并不了解那片大陆上发生的事,欧洲的国旗也不明白为什么都长的差不多,开场一句“上帝的归上帝,拿破仑的归拿破仑”就分成了两大类,以国旗串起来讲述欧洲的历史,也是别开生面,令人拍案叫绝。然后就是个人很感兴趣的是南明那一段历史,风雨飘摇,可歌可泣,荡气回肠,一声叹息。犹如高晓松在南明悲歌的最后总结,南明的历史,如一系列的多米诺骨牌,如果有一件事情不是那么发展,如果有那么一块骨牌能够抗住,也许整个历史就要重写;如果崇祯不是那么拧,南渡南京,整个南明至少和南宋一样支撑一百年。可惜历史就是如此,没有那么多如果,发生的就是如此实实在在摆在这。整个南明,徒留一声叹息。喜欢高晓松讲述历史的风格,不讲成编年体,纯以漫谈,可以随心所欲讲到很多有意思的点。这一段南明感觉时间有限,区区六期不足以讲述那一段荡气回肠的历史,希望在以后高晓松能够出版一部专门讲述南明历史的书,以帮助看客以不同的视角看历史。对于由晓松奇谈改编出版的书,更为期待的是后面出版的离骚1949部分,永隔一江水,雨打风吹去,千千万万的崔大师,奏出一曲令人潸然泪下的别离歌。收入囊中不止是为了再度重温那些晓松奇谈的讲述,更是想时不常回味那些有意思的故事。借他的足迹,行万里路去回到内心深处,借他的眼睛,读万卷书去看清皓月繁星,慢慢的理解,什么叫:世界不止眼前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互联网脱口秀第一人

听互联网脱口秀第一人高晓松在《晓松奇谈》中嬉笑怒骂,畅谈古今,畅聊各国国旗的有趣来历,讲述拉丁美洲的恢弘史诗!而成为视频网站最先破亿的脱口秀节目《晓松奇谈》,因探访上帝之城巴西,深情谱写南明悲歌吸引无数读者,已超过《晓说》第一、二季的速度。

高大叔的世界时空印象书

文/宋薇棠第一次看高大叔调侃世界人生是在东方卫视的晓松说上,每次大概十几分钟,短短的,就像一个小广告,偏偏趣味横生,总有种意犹未尽之感。再然后,高大叔把调侃人生、调侃历史的战线拉长,从电视节目到爱奇艺独播,从晓松说到晓松奇谈,从视觉文化到了如今的白纸铅字。高大叔沧桑的声音变成了沉默的独白,却仍旧如一尾灵活的鱼,字里行间的插科打诨与人情世故,总在不经意间让人惊喜。关于插科打诨、调侃知识的书,其实并不少见。早些年的《小顾聊绘画》,再到后来大红大紫的祺四《八卦艺术史》,无不是将生僻而琐碎的知识放在语言的手术台上,言语间已是刀起刀落,知识冰冷而漠然的表情瞬间变成了阳光般的笑脸。但这并不表示高大叔就愿意走别人的路,追寻别人的后尘。《师说》中曾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小顾专攻西方绘画,祺四负责西方的奇人异事,到了高晓松,显然他野心更大,纵向直接贯穿古今,横向披靡世界,穿梭往复的时空在他的手心里像是凝固成永恒。天马行空,五花八门,一会儿聊着拉丁美洲的历史和现状,过会儿南明的历史也能同你如数家珍。明明是隔了半个地球的距离,几个世纪的跨度,它却依然明媚新鲜,一如最新出炉的世界新闻。但是我觉得高晓松应该也很清楚的是,这样的调侃历史文化是很容易毁誉参半的。对于国民知识的普及,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言,它绝对够本够格,是装逼神器。但是对于那些专门从事这些文化研究的人而言,这简直就是在糟蹋历史与文化,更何况历史与文化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一回事,也绝不是用现代人的观念就可以一叶障目的。于是骂声纷纷而起,《小顾聊绘画》有干货贮之,险险避过,《八卦艺术史》则因此诟病甚多,但也见怪不怪。所以,我称《晓松奇谈》为印象书。它做一本权威不够格,但是它适合成为一本参考书。这里所谓的参考书,是指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帮助我们建立一种模糊的知识框架印象的书,这有点像盲人摸象,但不同——大概是都摸了一遍,虽然还有许许多多的细节来不及深究,却也在看完以后,发出“哦哦,明白,差不多就是这样”的感叹。于是也终于明白,原来人脑对于事物的理解正是对这些抽象的概念进行抽丝薄茧,然后将信息输入变成彻底的吸纳,同时也与其他的知识体系连成一条完整的知识回路。比如关于拉丁美洲的那个部分,高晓松讲到南美那一块儿的历史时,他渗透了许多文化与时代的因素在其中,这对于正在学习外国文学的我来说,正好了解到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背景。这就像猜谜一样,魔幻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文化的表征,那本让很多人着迷并为之不可思议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百年孤独》成了谜面,而谜底却可以在这本《晓松奇谈》里找到,军人独裁、混血殖民等等的风云际会才造就了这样的拉美,也许拉美并没有马尔克斯讲的那么神秘,也许只是我们不了解或者不能理解拉美人民的生存状态与心境罢了。但是,就像高大叔说的那样:世界不是苟且,世界是远方,行万里路才能回到内心深处。这只是一本关于世界时空的印象书,而关于真实世界的钥匙,其实依然握在你的手中,需要自己去亲自打开确认。PS:期待第二本哟~

人丑就该多读书

我应该是在政治主观题里认识高晓松的(别问为什么→_→),或者是在炒的沸沸扬扬的娱乐新闻里,分不清顺序了,说实话我以前不怎么喜欢高晓松,除了以上原因,还有在当时热播的一档综艺节目里,高晓松对选手的犀利评论引起很多观众不满,也包括我,那时认为他不尊重选手,评分也不公平,对其印象不好,所以不曾关注他。所以我连脍炙人口的同桌的你都不知道是他唱的。偶然间发现高晓松的《晓松奇谈》,行文流畅,文笔幽默,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于是我对高晓松有了改观,随后发现我真的对他一无所知,他曾经从清华退学,放弃科学家的梦想,组建乐队,作词,写歌,出书。本来以为高晓松只是一个知识分子而已,没想到人家已经在各行业发展得风生水起了。《晓松奇谈》第一部分讲的是世界杯,对于世界杯我只知道是一场足球盛事和驰骋在球场上的C罗,内马尔,卡卡那些球星们。内容很精彩,若是足球迷看了一定会过瘾,但是对于我这种没有体育细胞甚至有些“憎恨”体育运动的人,实在没有太大感触。《晓松奇谈》中我对第二部分比较感兴趣,虽然对南明只要“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印象,但这丝毫不影响我读下去的欲望,即使我的知识储备不多。粗略看完以后,不得不佩服高晓松,说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也不为过。高晓松用幽默的语言讲出了一个个故事,这不仅要有大量的历史和地理储备,还要有多好的口才,才能使观众不会感到疲乏呢?当然,在这看脸的时代,高晓松偏偏长了一副不被世人宠爱的脸,但他偏偏才华横溢,锋芒盖过颜值 。在这个小鲜肉横行的时代,颜值不过表面东西,才华才是让所有人折服的真本事。事实证明,有钱就可以任性,人丑就该多读书,不多说了,滚去看书了。

晓松奇谈 读后感

高晓松老师的书看很多,歌听也了很多,视频更是看了很多,《晓松奇谈》更是好的没话说,每期必看,通过晓松老师添枝加叶,粉墨淡染把历史演绎的生动有趣,再加上他风趣幽默的语言,让本来枯燥乏味的历史变得不再枯燥乏味,像小说一样好看,拿起本书就不舍不得放下,市面上关于历史的书不在少数,除了《明朝那些事儿》我个人觉得就是这套好看了,不是虚心的恭维之谈,是实实在在看过之后的肺腑之言,希望接下来的几本也会同样精彩好看,让人欲罢不能,给喜欢历史的读书人带来惊喜

看巴西狂欢 叹南明悲歌

文/R郭郭说到高晓松老师,肯定很多人对他并不陌生,中国著名音乐制作人、电影导演、词曲创作者,撇开高晓松老师对于音乐界的贡献,我没有想到他对于历史这类型的东西也非常精通,当《晓说》系列和《鱼羊野史》系列出版的时候,我对于高晓松老师简直可以用顶礼膜拜的来形容了。已经是知名的音乐人还能够对于历史了然于胸,不用“高质素才子”形容他都对不起他那一肚子的墨水。《晓松奇谈》自从2014年6月6日在爱奇艺开播以后,收到了广大粉丝的热爱,已经成为中文视频网站总播放量最先破亿的脱口秀节目。《晓松奇谈》系列图书的第一卷,从巴西世界杯来引出了各国国旗物语,高晓松老师自创了辨认世界杯上那些国家的国旗口诀:“上帝的归上帝,拿破仑的归拿破仑”。对于国旗盲来说,这样的解说让我再也不用担心那么多红蓝白的国旗傻傻分不清楚了。除了国旗之外,高晓松老师顺带也说上了美洲及拉丁美洲这一片国家的近现代历史。既然说到世界杯,肯定要谈到上一届的主办国巴西,对于巴西的认识,我的认识只限于热情的桑巴舞和名人“乌鸦嘴”贝利。高晓松老师在说巴西的时候,没有条条框框地告诉你这个国家多大多宽有多少人口怎么样分布,而是从夜闯贫民窟来开始揭开巴西的神秘面纱,经过三百多年的混血历史,这里已经没有几个人能够说清楚自己身上到底淌着多少人的血。除了贫民窟,巴西的性开放也是让我咋舌的一件事。对于“有今天没明天”的巴西人,我算是又有了另外一番的了解,上帝是公平的,给了巴西这个地方丰富的资源,却没有给他们强大的人员。这本书的重头戏应该算是高晓松老师说的南明这一段的历史,南明这段历史本身的争议就比较大,我估计很多资深的明粉都会追着这一段来看。很多人因为南明的东林党和阉党之间的“党争误国”而气愤,这两派互斗并且谁都不服气对方,争斗搞垮了一个偌大的南明之地。“臭知识分子亡国”就是高晓松老师叙述这段历史的开端,说到名士,不得不提及一下一些名妓,比如“秦淮八艳”里面的柳如是、陈圆圆、董小宛、李香君等人,这些名妓不仅有才,而且真是铁骨铮铮的“女汉子”,像洪承畴、钱谦益、侯方域这些男人,投敌叛国当了汉奸,还不如一些女子有骨气。桑巴之都的热情和开放让我心潮澎湃,南明覆灭的悲剧让我惋惜喟叹。晓松奇谈,说出你明白的历史,道出你不了解的知识,饱含幽默的叙事方式让你分分钟刷新历史观。期待《晓松奇谈》系列其他图书的优质出品。

读万卷书,才看得清浩月繁星

我是先翻了《晓松奇谈》,才知道这档节目的,然后下载了爱奇艺,缓存了几十期的节目。为了不受打扰,晚上专注读点书,有一年多的时间没有安装过任何视频软件,也不看任何节目。所以,有点脱离“热点”,跟不上节奏了。我对高晓松的印象一直停留在音乐人的身份上,也知道他以前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雷达专业,这个感觉和后来工作完全不搭的专业。之后,断断续续的在网上看过他的一些报道, 因醉驾被判六个月拘役;发布离婚声明, 与妻子徐粲金签署离婚。而最近一次,就是他宣布退出综艺圈。后来,几乎也就没有注意过他的消息,本来关注的信息也少。看了《晓松奇谈》,我才发现,原来他是这么有文化的一个人。毕竟在我眼里,有才华和有文化还是不一样的。通过这档节目,又刷新了对他的认识。我竟然有些小小的期待每期的节目了。每期开场白那几段话,加上高晓松的语调,简直能够迅速唤起我看下去的兴趣。句句都是高度提炼的经典话语啊。历史不是镜子,历史是精子,牺牲亿万,才有一个活到今天;人生不是故事,人生是事故,摸爬滚打,才不辜负功名尘土;世界不是苟且,世界是远方,行万里路,才能回到内心深处;未来不是岁数,未来是礼物,读万卷书,才看得清浩月繁星。回到这本书, 内容主要选择的是《晓松奇谈》里关于世界杯和南明悲歌两大部分。因本人几乎不关注世界杯,所以无论他讲的多么精彩,始终调动不了我的热情,在此便不多谈。说到明朝历史,很多人第一反应应该是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这套销售破千万的书籍,曾让我们疯狂的追过。高晓松和当年明月是很好的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谈史论道。但其实,高晓松在节目里多次说到过,他并不太喜欢明朝,甚至跟明粉还有过几次辩论,但辩论始终未能如愿达到深度展开,于是有了几期专门讲“南明悲歌”的节目。为什么会选择南明,大概高晓松也是自知或许不能超越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的影响力,索性直接从它只讲到的崇祯皇帝自尽殉国之后的事开始入手。显然,他不会是按编年史那样讲,那是高中历史课老师讲的。他将南明悲歌分了六个子板块,由臭知识分子亡国;爱国与卖国;江南大屠杀;名妓与名士;真假太子案;南明大结局构成。高晓松认为,在悠长的历史里,为什么只有刘邦和朱元璋率领的农民起义建立了大王朝,前者建立的汉朝维持了400多年,后者建立的明朝,维持了200多年,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两位身边都有强大的知识分子团体。身边有一群高瞻远瞩、有理想、能治国的知识分子群体很重要。高晓松选择了三位比较典型的明朝知识分子进行分析,分别是最大的汉奸洪承畴,最大的忠臣史可法和最大的名士钱谦益,三位都是二十几岁中进士,可谓人中龙凤。(具体内容,不再剧透过多,感兴趣的可以买本书或者找视频看。)总体而言,这本书还是值得看的。当然,很多人会觉得看书还不如看视频,图文并茂,这还是看每个人的习惯和喜好吧。总之,《晓松奇谈》,值得关注。 PS:书评均为原创,未经本人授权,禁止转载!

博学睿智,听高晓松侃侃而谈。

最开始接触《晓松奇谈》,还是在网易云音乐上听到。在听了几期节目后,就渐渐爱上这个节目,就跑到爱奇艺上去搜这个节目,彻底被高校松的博学、睿智给吸引住了,连着追了很多期,对高老师侃侃而谈的文史知识感到佩服。现在,凤凰联动把它做了整理,编辑出这么一套有文化、有内涵、有趣味的《晓松奇谈》系列书籍。这样,真的很智慧,好东西就是要大家共享。何况是知识,更应该尽可能给更多人看到。尤其是拿到《晓松奇谈》这本书的时候,我刚好看了南明悲歌的那期节目,因为对明代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曾经酷爱历史,追寻明朝历史故事资料,看了明朝那些事儿的讲述。而且高老师又讲了自己和当年明月是好友,南明的事基本上接着明月老师留下的尾讲的,所以故事还是很新鲜、很能吸引我的兴趣的。只是,高老师一开始就讲,南明实在太短,在中国历史里基本被忽略。这倒引起我的疑惑,还是静下心来,听高老师谈下去吧。节目一开始高晓松老师就从个人主观角度,大致分析了几个朝代知识分子地位与建立大帝国之间的某种微妙联系。晓松老师说知识分子最美好的时代是春秋战国时代,那个时候的知识分子是受到尊敬的、受到敬畏的,知识分子的理想抱负能够在百家争鸣的历史大环境影响下得以传播,能够对君王治国理念产生影响,从而地位得以保证。但是此后的知识分子地位却一再被打到最低,受不到尊重的知识分子和君王之间的关系逐渐变成了君臣和奴才的不平等地位,从而受到迫害。而更多的知识分子由于地位的不平等,理想抱负的无法实现,只能纵情山水,只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外,隋唐开始和唐宋时代,都是晓松老师认为的知识分子最美好的时代。但是从元朝开始,知识分子的地位又开始发生转折,当变得“一文不值”的时候,农民起义都收获了大量优秀的知识分子,所以他们帝国梦想的建立都成功了。从春秋战国到秦汉、魏晋南北朝,到唐宋元明清,再到民国时代,高晓松一路畅聊,逐一分析了各个历史文化背景下帝国发展的命途现状,所谓博览通畅,学富五车,让人听得好不畅快。晓松老师又言归正传,讲起南明王朝里的卖国、妓女和名士的故事、江南大屠杀的悲情、真假太子案和南明王朝的灭亡的等等,让我们通过看高老师的讲述,对南明历史有了大致了解。除此之外,《晓松奇谈1》这本书籍里除了南明王朝的故事外,高晓松老师还侃侃而谈,讲述了"旗“妙物语的世界杯。关于黑非洲的殖民历史与血泪,关于拉美的自相残杀,关于巴西的贫民窟,通过这么一个世界杯,高老师将博学与睿智展现的淋漓尽致,精彩的解读,丰富的延展,让故事之外更有故事,让文化之外更显娱乐、趣味,使读者侧地拜服在晓松老师的才华之下。凤凰的 这套书籍策划,可谓是在节目之余给大家提供了真实的文字和可供回味,反复品读的实际文字。节目的文字版,文字的回味无穷,巧妙地配合起来读,真的是精彩多多,其乐无穷。让我们为这本充满智慧的书籍鼓励吧,希望它能和更多的人分享趣味的历史、趣味的百科、趣味的文化。

南明悲歌

《晓松奇谈》这本书的第三部分讲到了南明,而这段历史永远是汉族心中的痛。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而这仅仅是满清大屠杀的一个缩影,在华夏的其他地方都在发生着“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而高晓松开篇就提他不喜欢明朝,感觉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朝代,什么太监多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不喜欢明朝的那些知识分子,举的例子都是李自成大军攻入北京城中时那些进士们的所作所为!然而高晓松错了,如果明朝知识分子那么不堪,能延续二百多年吗?明朝鼎盛时期的优秀知识分子是否提到了?虽然不至于较真,但真的感觉悲哀

一双尖眼下的人文风情

一双尖眼下的人文风情晓松奇谈,跟着看了很久,同事也都是忠实粉丝,因为你去看书,那怕系统的看,也看不到晓松奇谈这样的梳理结果,有主题,有秩序,有见地,像一个教授一般,把一个主题下的所有书和知识都研究明白了,用一堂课的时间给人一个交代,这个需要时间,那现在有个偷懒的方式,就是看晓松奇谈。晓松奇谈给我们的业余生活增加了不少乐趣,这其实也是一种阅读。说书人的角色古已有之,而现在高晓松用丰厚的知识积累给我们配上时代的佐料,再去讲历史,讲人物,讲历史,这就有点意思啦。高晓松的解读视角是很刁钻的,好口才,好文才,加上一双好尖眼,趣味横生。我尤其喜欢,这本书中关于南明知识分子的看法。一个起义要成功我觉得有这么几个要素:当然首先是军人,因为开创朝代,打仗还是最重要的;然后是君王、知识分子。北京的知识分子大概只有十个手指头能数出来的殉节了,太监有几个殉节了,绝大多数在北京的明朝的官一看李自成坐上去了,说那我们就排队等着当官吧,你手下不就是一个举人和一个算命的吗,我们都是进士、状元、榜眼,我们来吧,所以李自成往那儿一坐说,大家都来报个到吧。除了极少数、真的是十个手指头数得出来的几个人自杀殉节以外,绝大多数人都来排大队了。而且发生很多特别可笑的事儿,排队的时候还互相打、互相挤,说:“你怎么能排我前头呢,我原来官比你大,你滚一边去。”人民跟知识分子不一样,人民是觉得只要你的政策好,税缴得少了,能生活得越来越好,就减少了很多很多抵抗的意志。其实知识分子大部分也不是都像史可法、黄道周、文天祥似的,他们觉得你行仁政那我们就接着干。当然少部分大名士、大名臣咱另说了,深受国恩、深受皇恩,那就必须死节。我们从知识分子开始讲。我要挑三个知识分子讲,作为个人来说都是人中龙凤,但是历史评价以及命运大不同。这三位就是洪承畴、史可法以及钱谦益。这三位都是二十几岁中进士,要知道二十几岁中进士可不容易,大家看范进中举就知道,范进考一个举人都考到孩子那么大才考上,二十几岁中进士的不是很多的,所以这三位都是人中龙凤。其中洪承畴24 岁就中进士了,史可法也是二十几岁中进士,而钱谦益是28 岁中了探花,所以来讲这三位。特别生动有趣,优势是看文字的时候,和看视频的时候,还真实感受不太一直,文字好像更加生活有趣。然后看名妓与名仕的恩怨:一代大名女柳如是就是这样的下场。长叹一声,陈寅恪先生是喟叹,我们也是。再看看李香君的下场,李香君最后也没等回来侯方域。再看看陈圆圆的下场,再看看“秦淮八艳”其他人的下场,她们也都跟过大名士,包括吴梅村这些大诗人,不过最后也都事清了。所以一代才女、一代大名士总被雨打风吹去。大名士是中国尤其是明朝末年最最重要的,那时候各个党的党魁其实经常不是一个大官,而是一个大名士,大名士也代表了整个江南最最重要的文化。所以改朝换代的时候大名士们在干吗,我觉得也很重要。这期开始就讲大名士——当时南明东林党党魁钱谦益。讲钱谦益,其实主要是想讲柳如是的故事,“秦淮八艳”之一,在南明这个国破家亡的时代,这些弱女子们反而有铮铮铁骨,比她们的丈夫们、情人们、恩主们还要更有些气节。看各种各样的描述,在“秦淮八艳”里,柳如是应该不是长得最好看的。最好看的,我觉得应该是陈圆圆,最可人的应该是董小宛,董小宛可人得简直是让人心碎。我觉得最深情的应该是李香君,李香君最后对侯方域的深情,大家可以去看《桃花扇》。但是我觉得最聪明的、最有的可讲的、最像今天的女性的(就是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一步一步去做事的想法)那当首推柳如是。应该说柳如是是这样一个人,如果她不活在晚明这个风雨飘摇的时代,而是活在唐朝,那她应该就是鱼玄机,她诗写得比较漂亮,词写得比较漂亮。这种交织,看上去就特过瘾。

资源与制度——国家成败之根基

高晓松的《晓松奇谈》第一卷只讲了两个主题,一个是世界杯主要参赛国的情况(着重讲的是巴西),另一个就是南明王朝的覆灭。两个都是有点悲剧色彩的主题,追其本源,都能看到“资源”与“制度”对于国家的影响,就从这两个关键词去总结这两个主题。巴西——好资源+坏制度=欠发达国家不可否认,巴西拥有者全世界最为丰富的物产资源,但却始终没有匹配上一个好制度,导致今天巴西依然是一个贫富差距及其严重的国家。文中高晓松引用的一个段子最有代表性:人们问上帝:“上帝你怎么安排的,怎么给巴西这么好一块地方,要什么有什么?”上帝就笑了,说:“你光看见了我给它什么东西,你没看见我给它什么人。”我本人也是信奉“地理决定论”和“基因决定论”的,就像巴西的印第安人在历史上没有发展出任何文明,没有发展出文字,没有发展出音乐,没有发展出绘画,当然也没有发展出工具。初看这点也许很神奇,我想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1)巴西当地的物资极其丰富,导致传统的获取实物方法可以满足其能量所需;2)就是巴西当地由于亚马逊河以及安第斯山脉的存在(世界最大最复杂的河流+世界最大的山脉)阻碍了部落间的交流,因此文化的进展程度比较慢。当然,后来巴西的殖民地宗主国是葡萄牙,整个在欧洲一事无成的国家,自然在整体文化以及工业的发展上严重滞后了。其实巴西的例子回归到了一个老问题,就是当你有无穷无尽的资源时,一个国家的体制改革以及经济改革的动力就会大大减弱,再加上巴西民众天生的懒散和对应性的开放,使得这个国家在经济上的发展更加难上加难。南明——缺软资源+死制度=速灭亡对于南明了解的确比较少,个人对于明朝的知识主要来源于《明朝那些事儿》、《万历十五年》、《张居正》等,对于南明只知道有万历一朝和“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文中高晓松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东晋可以坚持100多年,南宋可以坚持150多年,而基础条件看似好的多的南明只坚持了18年,因为在明朝毕竟有陪都南京,各项朝廷机构都健全,毕竟还有50万正规军队,就被满族6万士兵十多年就灭朝了!这个关注点还是很有意思的,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1)内耗南明是党争最严重的朝代,东林党和阉党之争持续到南明,党争让原本脆弱的朝廷更加无法形成合力。尤其是在立南明皇帝的时候,出现了严重的党争。2)内战内耗不够还要内战,南明真假太子案(本质也是东林党希望借假太子逼福王退位),引发了北方四镇去和左良玉打内战,这是当时抵御清军最重要的五只军队(这一幕和抗日时期的“中原大战”颇为相似)。这才导致清军一日破扬州。3)固执如果崇祯没有上吊而是逃到南京,如果当时没有海禁而是连横日本,如果当时及时招抚大西军(张献忠部队)和大顺军部队(李自成残部),如果及时封李定国为秦王等等。虽不一定能力挽于狂澜,但至少可报三五十年无忧。南明毁也毁在自身的固执和教条,国将不过,还管什么组训,生存是第一位的,一点外交手段都没有。高晓松最后总结南明乃至明朝整体的失败有一点很精辟,就是总是在用最高的成本去解决最简单的问题。最为突出的也许就是倭寇问题,本身就是海禁造成渔民无法维持生计而导致抢掠,本都是中国人,其实最简单的问题就是解除海禁,但是明朝的办法是养了以戚继光为首的十几万海防部队。治国如烹小鲜,明朝最缺乏的就是举重若轻之技。

跟长得帅无关事

这是一则最近关于高晓松的笑话,高晓松某日与易峰同机到广州,高晓松粉丝虽众,却无人接机。李易峰他扈从众多全副武装下机比较慢,他孑然一身又没行李于是第一个走出。麇集在闸口接他的妹子们见到高晓松竟然集团爆发一声叹息!有一位手抖拍了张照又急忙删去。只有一位菩萨心肠说了句:不胖啊!嘿嘿一网友在微博上写道:“当我知道高晓松微博粉丝是李易峰的两倍的时候,我又一次坚信了人丑就要多读书。”不少网友调侃道:“晓松不哭,等到你的粉丝是他的三倍的时候,你会发现,还是没人接机。”当时我笑尿了,在这个看脸的世界里才华是多么不值一提。高晓松确实长得很一般,可他的贡献确有点类似普罗米修斯从太阳那边盗来火种点亮了人间。又有点像孔子把上层阶级才拥有的知识传播到了下层社会上。如我们小时候看世界各国的国旗时总觉得会什么其他国家则呢花花绿绿的,一点都不严肃,都没有自己国家的来的好看。在世界杯的话题上,晓松深入浅出,大局概括:“上帝的归上帝,拿破仑的归拿破仑”。把各国的宗教,文化,历史,甚至是各国的小脾气一一点评介绍,从而让我们眼前一亮,豁然开朗。觉得,恩,世界就是这样的。也让我们见识到了除了中国,美国外的一些不那么强大是怎么生存,怎么生活来着。当然这些是老师教不到的,也没那么好的水平去教导大家这些东西。首先高晓松他来自一个高知家庭,又有各国的游历经验。才用如此贴切的介绍。就像扉页说的:行万里路才能回到内心深处。当然除了老师教不到的,还有的是你很难在其他书里看到的认识。在南明悲歌的章节里,我们看到的不是,历史书记录的那么深晦难道,也不是一味爱国情操,什么汉人最后的一个帝国的调调,而是对当时各色人物的具体描写,如柳如是的爱国情操,钱谦益大学者的软骨头,还有什么组织个南明梦之队之类的。总能看到不一样的历史,总能给我们推开一扇别样风景点窗户。在巴西章节里我仔细思考了,发现高的才华不仅仅是知识的渊博,更多的是对整个社会运行的规则有着深刻认识,当然这是一个屌丝很难接触到的东西。整个比赚多少钱来的更重要,不过比较不认同他的地理决定论和基因决定论。从当时在优酷的《晓说》到现在在爱奇艺的《晓松奇谈》 我都在追,相比其美国脱口秀节目我们目前互联网脱口秀节目还是挺注重文化教育这方面的,和国内其他视频网站相比高晓松的节目个人风格十分彰显,很有一个知识分子的风范。天文地理,人文荟萃侃侃而谈,给广大的屌丝青年开拓视野。有人说过:一个人在二十多岁最成功的事情不是你赚了多少钱,而是有个好师傅愿意带你。在我们这么商业化的环境里凡事利益算计,很多所谓的情怀现在很难看到了。在客观的现实里很多良好的优质资源基本都被上层阶层把握了。好好的年青人,就是因为你出生不好所以得不到更好的教育就影响了下一代的发展。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活在这个年代里,互联网飞快的进展着,也有这么一个好的平台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再教育的机会。在高晓松视频每次 五六百万的点击率的时候,我相信总有那么几个能成长,总能不会因为自己的家庭条件而被束缚着视野,压抑着才华。因为这样就算高晓松在难看,反正李易峰是比不上的。因为高晓松正在做的是一件推动社会进步的事情,李易峰或许会跟广大普通艺人一样消失在茫茫然的历长河里。

听一个胖子侃侃而谈

有些节目,命中注定会成为大众捧读的枕边书,像“开卷八分钟”做成了《我读》,“大牌驾到”做成了《把自己活成大牌》,“罗辑思维”做成了《罗辑思维》……高晓松嘛,从《鱼羊鲜史》、《晓说》做到现在这本《晓松奇谈》。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微胖的缘故,无论在超女的评委台上还是电视节目里,高晓松手里总要拿个东西扇风。当这个东西是评分牌的时候,你会觉得他是三伏天趿拉着拖鞋在胡同里撸串的大爷(此处注意读音为轻声);而当这个东西换成了折扇,你会突然感受到画风突变,虽不算是翩翩公子,配上刻意留下的胡子和飘逸的不限身材的长衫,倒也像是儒雅的民国才子。当然,民国是高晓松挚爱的黄金时代。不过,高晓松并没有在第一卷里过多的提及民国,而且用了一半的篇幅大肆吐槽了他最不喜欢的朝代——明朝。在网上,高晓松自称曾和诸多明粉论战,颇有一种“舌战群儒”的意味。不过事实上,不是你穿上汉服,看过《明朝那些事儿》,就觉得自己应该在昌平西关环岛那对着李自成的铜像破口大骂,觉得“闯贼”终结了正统的汉室江山,就觉得自己应该把一生的心血投入光复大汉文化之上。在“南明悲歌”的开篇,高晓松就细数了农民起义能够打下江山且坐稳江山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当属知识分子。用书中的话来说,就是“在这位君主身边有一群高瞻远瞩、有理想、能治国的知识分子群体。”这是朱元璋建立起强大王朝的根本,当然后来也是因为一批知识分子的明朝衰落被灭了国。不过看历史的时候往往会产生一种看球时特有的情绪,“就差这临门一脚”或者“应该多补时3分钟”往往会导致不同的结局。也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晓松奇谈》在一开始给我们聊了聊世界杯,还特别讲了讲这些国家的历史。从北欧到南非,高晓松先给大家普及了国旗的特点,一句“上帝的归上帝,拿破仑的归拿破仑”,一句“星月向北,五色向南”,足以让诸多伪球迷在比赛期间骗几个胸大无脑女朋友。作为世界杯的常客,拉美球队绝对是占尽了历届小组赛的种子选手。《晓松奇谈》当然不吝笔墨地深挖了拉美国家的昨天与今天。保罗•索鲁曾经在《老巴塔哥尼亚快车》里黑尽了拉丁美洲的大小城镇,高晓松也在简述拉美独立史的过程中,非常有画面感地描绘了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的私人茶会、调侃巴西“光看见上帝给了它什么东西,却没看见上帝给了它什么人。”如果你最近要寻找一本随手翻看的枕边书,《晓松奇谈》当然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而我作为一个女性读者,觉得最遗憾的就是下一次世界杯要在三年后呢,我要像冰柜一样冷冻这些知识才能保证新鲜度,才能在俄罗斯世界杯开赛期间,对着身边的侃侃而谈的男球迷抖个历史小机灵。


 晓松奇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