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休》书评

出版日期:2014-7
ISBN:9787510829291
作者:渡边淳一
页数:304页

像一部文艺片

渡边淳一的书我还看过《欲乐园》,厚厚的一本,不过好像情节发展较为缓慢,着重细节叙述。这本《浮休》也给我这样的感觉,并不是靠情节取胜的作品,而是像电影一样,靠画面和意境取胜。如果拍成电影,一定是唯美的文艺片,里面的景色描写都很有韵味和视觉冲击力,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就感觉好像在欣赏一部影片。不过缺点是人物似乎不够饱满,并不能吸引我为里面人物的命运发展忧心,缺乏令人手不释卷的魅力。

浮休书评

浮休书评我也不知道自己当时是怎么想的,看完了简介之后会写上“看了简介想哭”,或许是因为“催泪”又或是“真爱”又或者是,当时觉得简介的剧情最多就是开篇的几句话,因为之前阅读过的日本的小说对于这样的情节大抵都是一笔带过,没有想到渡边淳一描写的尺度之大让我每次阅读到都会自觉跳过,因为不会有多少女生喜欢这样的小说了,可能男读者更多了但之前不知道是不是听到过这样一句话,这些描写也带着艺术的美,或许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前莫言老师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也有一部作品据说描写的尺度也很大呢,春上的文章里尺度之大的部分好像也是不少呢除却内容,设计方面我是很喜欢的,尤其是封面的设计,不同的蓝色由近及远加深,搭配亮白色,有一种虚幻而迷离的美感以下书评都是有撇开描写尺度大的部分。在开篇,虽然久我并没有直接对梓说他爱她这样的话,但是作者很善于运用哪些小细节来刻画人物,这是很多刚刚开始写小说的作者在一味追求情节的可读性时却最容易忽略的地方。比如久我那种近似于孩子气的玩闹,其实这莫名之间就是对梓的一种喜爱,唯有两个人之间的状态很接近时才会有的。很多很久之前的事情往往女生的记忆比男生要清楚。我不记得是在哪里看到这样的一句话了,但是对于那些规规矩矩的文字,好像男生的记忆力又比女生要好一点。虽然我也相信不同的人记忆力有差这一说法,可还是会这么觉得,放在心上又非常在乎的东西能够记得很清楚并且记很久,之所以很多东西会忘时间是一个原因,最主要的是应该还是你觉得它不重要吧。其实对于这样一份感情,应该也是挺让人吃惊的吧,除却它违背了我们心中对于伦理正确的判断,还有就是年龄。也不记得是在哪里见过这样的一个调查了,男生总是喜欢比自己要小的女生,所以姐弟恋的结局好像总是很难圆满。很多女生也都清楚大部分男生是喜欢小鸟依人类的女生,所以到了适婚年龄之后就会逐渐地去改变。其实也不这么见得必须都要装出一副小鸟依人的样子来讨男生喜欢,因为就好像梓,虽然她也算是小鸟依人那一类型,可让久我选择她的原因应该主要是她身上的人格魅力吧。人格魅力这种东西因人而异,后天的改变也有一点效果,但却是长期的生活积淀下的东西,所以你的人格魅力或许就不是小鸟依人,但是只要足够出彩,还是能让喜欢的人看到的。反正我是一直这么坚信着,没有什么比做自己更好更轻松了。写于2014.7.24

死了都要爱?还是爱过后再死吧!

虽然对此部《浮休》的中译版是否为足本还是洁本的问题无从得知(我猜应该是洁本),但显然书中对性爱进行描写的程度,放在十几年前绝对会被贴上有色标签;只不过斗转星移后的今天看这些情节描写,充其量只是蜻蜓点水而已。对于以情爱、情色类题材创作见长的作家,评判他的作品究竟是粗俗不堪的“毛小说”,还是让人阅读时赏心悦目、阅读完毕后感慨良多的文学佳作的关键就在于,作者的创作目的到底是要牺牲文本的一切只为剧烈地刺激读者的感受;还是要借助露骨大胆的描写,来实现其“不可告人”的文学目的。不得不说,在这个标准上来看,渡边的确是同侪作家中的佼佼者。我们在这本不厚的中篇小说《浮休》中,即可见一斑。虽然同为东方文化,但一海之隔的东洋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在认知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例如,渡边淳一郎在本作中所要大书特书的两个主题——“死亡”与“情(性)爱”,显然就触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禁忌。对于“死亡”,中国传统文化素来避而不谈,以至于千年之后的当代中国人对于它在感情上是深恶痛绝,在思想上是一味排斥,在态度上消极悲观,在认识上是“好死不如赖活”,在评价上是完全否定。自然而然地,在国内文学中有关于“死亡”主题的文本,总是不自觉地要么带上丑陋可憎的面具(常见于纪实类、反思类文学作品中),要么带上矫情的浮夸(常见于主旋律、青春文学作品中)。这么一来,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就很难领略有关“死亡”的不一样的诗性美。除非写的是反派角色,应该没有多少小说的读者会同时满怀希冀和欣慰地想着主人公赶紧自杀死掉,而《浮休》做到了。在我们看到犹如一件完美艺术品般精致的美丽女人阿梓,在遭受病痛与绝望的双重摧残下日渐枯槁,巨大的生理变化带给她的不是心理的崩塌,却是人情世故上的精神升华。她的确没有能力阻止病痛将自己杀死,但是她却有能力阻止病痛带走她残留的美丽与尊严。对于梓自尽的处理,渡边是残忍的;但如果任由梓为苟且残喘而放弃她最珍视的东西,那么渡边就是可耻的!正是如此的文学处理,才让我们透过“死亡”看到生活的本质——活着不是为了其他人,更不是傻逼地数日子,因为“一切皆是稍纵即逝”,所以就必须“竭尽全力、不顾一切地活”!渡边可不是不入流的鸡汤作家,只会套用烂大街的马斯洛层次模型来哗众取宠;渡边笔下的精神升华,根本就不是一般意义上对某某生活大道理的顿悟(只是模型金字塔顶的升华),而是动摇根基之后的金字塔结构整体跃升。所以,我们就会见到梓在手术前后那大相径庭的表现。从一个半就半推、(高潮)波澜不惊的被动对象,彻彻底底地“升华”成一个熊熊欲望之火将要吞食天地的主动对象。一方面是生命的行将结束的沉重痛苦,一方面是荒淫纵欲的极乐,这对矛盾交互撕扯着阿梓的精神和肉体,当然也更使的她(和读者)懂得,没有永远的痛苦或永远的快乐,我们再一次看到有关于生活“一切皆是稍纵即逝”的本质。顺带说一句,虽然十分擅长描写男欢女爱之事,但渡边依然严守日本传统道德中的价值观“红线”,不至于走入有悖人伦纲纪的歧途:当我们看到阿梓临死之际对家庭和恋人都恰到好处地尽了自己最后的义务,我们才会为她的人格美而感动——即使她只是一个虚构的人物。这样的描写在全文中还有不少。其实只要我们想一想,如果没有了这些人伦纲纪的约束,那么怪大叔很可能就会在卧室里和蓉子发生了关系——强行的或引诱的,不管是哪种方式都必然会让这本小说沦为一无是处的渣滓。有句烂大街的俗语说“死了都要爱”;这话还真是让人匪夷所思,死都死了,化为一堆白骨,身心俱失,还怎么去爱?还是阿梓看得准,无论如何,都要好好地“爱”过以后(既要是精神上的,又要是肉体上的)再死,这样一来才能算活得够本,才能死而无憾,才能脱离生命之于“浮休”(活得长度)的伪命题。

关于死亡,关于爱情

如果我也身患恶疾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期,我会努力的活一次然后果断决绝的结束自己生命,还是在医疗器材的环绕下慢慢羸弱?你会因为婚外情的对象而抛弃自己原有的家庭吗,也许当我们将这段婚外的感情变得合理合法,结局也不过是上一段婚姻的重蹈覆辙罢了!渡边淳一的每一本书都有着关于一些现实问题的思考,这本在婚外情和死亡方面给了我很大启示。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评渡边淳一《浮休》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评渡边淳一《浮休》文/北风来袭“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这是出自《庄子》的一个典故,其意为人生于世间犹如在水面飘浮,死离人世就象是疲劳后的休息,人生短暂,世情无常。或许这就是日本文学大师渡边淳一把书名取作《浮休》的来由吧。久我和阿梓曾经是一对恋人,却未能踏入婚姻殿堂。久我在国外作记者工作期间,梓被家人所催结婚,久我回国后也成了家。多年以后,两人重逢,爱的火花再次被碰撞出了,陷入了旧情复燃的情欲快乐。然而,梓的眼疾却使她的身体每况愈下,失去了生活的勇气,最终跳海自杀,告别了久我。这本书与渡边淳一的名作《失乐园》一样,是讲的一个婚外情的故事,性爱与死亡是着重渲染的两大主题,还有很多心理活动及对人生的思索,符合渡边淳一一贯的风格。在娓娓道来的同时,从容的表达生死爱恨等主题。虽然同样是婚外情的故事,但本书的这个故事还是表现了略微不同之处。不同在于两人以前就是热恋的恋人,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够走到一起,多年以后的邂逅,又重燃爱火。估计现实中也会有这样的例子吧。按照社会正统观点看来,这显然是一种违背社会伦理道德的一件事情,虽然以前是恋人,但现在已经各自成家了,即使都放不下对方,就能置社会规则于不顾、冒天下之大不讳,我行我素的把失去的爱再重新找回来吗?如果都离婚了,在一起那都无话可说,但对于小说而言,还有什么曲折离奇和新鲜刺激吗?渡边淳一的妙处在于把这种自我与社会理念相矛盾的两难举重若轻地描述了,虽然也有一点点那种偷情时怕被人发现的紧张,但更多的是追求个人自由地表达、对情欲的极致追求。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可以等待,世界上能够找到完全灵与肉契合的人机率太小,但总不能象买衣服似的一件件试了再买,谁碰到谁,谁遇到谁,是喜是忧,是祸是福,都是上天的安排,不必过于执著。对于久我和阿梓来讲,这种重来的爱虽然很快乐,但感受是那么地短暂和虚无,无法永久无法永恒,当阿梓面临眼癌将要失去眼睛的时候,她害怕再次失去这重来的爱,遂来到曾经幽会的地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使重来的爱永远定格在那一刻。人生太短暂,世事太无常,不求天长地久,但求曾经拥有,就可以了,至于能不能重来,那只有天注定了,来,或者不来,都是最好的安排。《浮休》作者: 渡边淳一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译者: 杜海清 出版年: 2014-7页数: 304定价: 35.80装帧: 平装丛书: 渡边淳一经典作品集ISBN: 9787510829291 菏泽市图书馆借阅


 浮休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